高中作文网

关于杜甫的作文(16篇)

时间: 2024-03-30 栏目:小学周记

杜甫的作文篇1

成都杜甫草堂世界闻名。我已经听说了这个历史遗迹。所以借这次调查的机会来看看。

杜甫草堂果然名不虚传!每个地方总是那么吸引人。草堂南门,门两边排列着两排娇艳的兰花。大门前放着一辆红色的大马车。这辆马车没有草堂里的古迹有吸引力。

沿着东边的小路走,迎接你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塔。玻璃下游有很多井,有大有小。塔里有几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许多不明显的字。快看!我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但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

当我来到“唐朝遗址”的发源地时,我走进去,大大小小的蝴蝶碗出现了。最显眼的是中间的大坑,里面有许多豆子,各有特色。

随着鸟鸣声,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杜甫的住处。因为杜甫住的房子是后人建的,所以外观还是很完美的。我走进去,但是有点拥挤。我大致看了一下。像我们现在住的房间,有厨房,卧室,房子等等。但是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么精致。走出杜甫的住处,母亲告诉我:“杜甫首先得到了邻居的帮助。农民的淳朴善良,是给饱受苦难的流浪者最好的良药。因此,在与这些不同层次的普通人的交流中,杜甫找到了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进而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诗歌。”“哦!原来杜甫的创作灵感还是普通人给的!”我说。在母亲的催促下,我不情愿地离开了这里。

参观杜甫草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虽然走的很匆忙,但我永远忘不了它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

杜甫的作文篇2

在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杜甫去了哪里呢?原来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了一座温暖的茅草屋,并一手“打造”出了举世闻名的杜甫草堂。没错,我今天就要推荐这里。

杜甫草堂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这里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园林清幽秀丽,建筑古朴典雅,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

踏入大门,一座高大雄伟的石拱桥便呈现在眼前,桥中央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溪底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缓步走过桥,便来到了一处高朗明亮、气势不凡的大厅,四周的墙壁为绿宝石色,左侧是杜甫草堂的简介右侧是草堂地形图,我从这里开始传奇般的“草堂解说”。

快看那是史诗堂,那里是充满诗意且肃穆的地方,在它的中心是杜甫的雕像,严肃而端庄,他的眼神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他坚定而挺拔的站立着。

回廊的墙壁上用楷书、篆书、狂草等多种字体雕刻着数不胜数的名人诗词,并且新增了许多现代诗词,让人从千年前一路畅游至今,久久无法回神。

再往深处走,是杜工部这座如同山峰般的房子,祠堂为一屋三楹,高台石阶,高窗阁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杜甫的石刻像,据说宋代诗人以杜甫为宗,所以清代黄庭坚,宋代陆游配祀于杜甫两侧,又称三贤堂,当你走进那里,一股书香在你的鼻翼缭绕。

听了我的解说,你对杜甫草堂感兴趣吗?想去吗?欢迎你亲自来领略这一方美景,来感受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的震撼。

杜甫的作文篇3

每个人都有偶像,正因有了偶像,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奋斗的目标。

在唐代诗人中,我最崇拜的是杜甫。当学了杜甫的诗后,我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都改变了。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刚开始,我认为杜甫跟其他诗人没什么不同,不过是流传至今罢了。但当我学了他的诗后,我开始被他的精神品质所“拜服”。于是,我查了相关的史书,想进一步了解他。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没错,就是杜甫。对比起他,一向骄傲的我才发觉自己竟是如此平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我却没想到其境界是那么遥不可及。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本来我以为他会金榜题名,但,事实却是——他落第了。我感到”悲哀“。一是为他感到可惜,这样一个有才之士竞也会……二是由人及己,唉——像杜甫如此聪明的人,也会有做不成的事,那我呢?在我的人生之路上,一定会出现挫折,我也一定会经历失败,我是否能承受呢?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培养坚强的意志,经受成功与失败对我的考验。

杜甫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却没有因此堕落,而是悲愤坚毅而寄情于诗词。他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也不忘忧国忧民。啊,杜甫的品质真是崇高,不经令我感慨万千,我曾经认真思考过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我当时认为,国家如此之大,而我却是那么渺小,我个人是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的。但当我看到杜甫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对埋怨国家,天下人,而是忧国忧民时,我顿时明白了,虽然我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不该妄自菲薄,而应该好好努力奋斗,为国家付出一份力量。

杜甫是我的偶像,正因为我以他为榜样,我才有了奋斗的目标。因此,只要我不放弃目标,为之努力奋斗,我坚信我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杜甫的作文篇4

成都杜甫草堂,乃是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建的住所。抬头望去,南门梁上赫然挂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的牌匾。

走进草堂,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期间。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小路两边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无比的绵竹等,真是诗一般的环境!难怪诗人能诗兴大发,和这儿的环境一定有关。

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

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

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见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边还有茂盛的杜鹃花,古木和古桥相映成晖,让人不禁羡慕起诗人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大诗人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我深深被震撼了!

诗人已经远去,此刻站在这儿,耳畔响起了那绵绵不绝的诗……

杜甫的作文篇5

放学回到家,心情有些郁闷,今天的作业有点多,写到现在一个多小时了,困意袭来,我想还是先休息一下,再写。

等我醒来,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写接下来的作业。可是,我的作业呢?我的书桌呢?环顾四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是哪里?当下害怕起来,大喊:“老妈,老妈,你在哪里呀?快出来吧!”可是,哪里有老妈的影子。我只好站起身,向着远处一个古朴的亭子走去。此时,蓝天白云,遍地是嫩绿的小草,顿时学过的古诗一首接一首地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我的恐惧感也随之消失。走近亭子发现,亭子中站着一人,长长的头发,用布巾包裹束了一个发髻,两鬓斑白,穿着一身宽大的长袍。难道我穿越了?

此时他正一脸喜悦又一脸愁容地正在大声地念念有词,走进一些只听得:“…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没等他说完,我不禁接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一脸惊奇地看着我,说:“你怎么会知道我刚做出来的诗?”“你的诗?难道…你是杜甫?”,他听更是一脸疑惑,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心想,原来我到了唐朝的四川,心里有点兴奋,我居然见到了诗圣。我说:“我还知道,你刚从剑门关外来。”和杜甫聊着聊着,我对他更加敬佩。

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猛然睁开双眼,看到了妈妈,这才知道,原来是我在做梦。

杜甫的作文篇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巅峰,著名的诗人不计其数,而杜甫无疑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国家由盛而衰,他愤怒,他沉郁,他悲痛,他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战乱中,盛世大唐会变得如此残破不堪,这完全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贪图享乐、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应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鸥”,过起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47岁的杜甫带着家人,从长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战乱,一到这里,他就去拜访“武侯祠”:锦官城外,树木茂盛,黄鹂鸟的歌声优美动听,但却无人欣赏。想当年,诸葛丞相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后,还专门修建祠堂纪念他,而现在呢?来拜访他的人却很少,台阶上杂草丛生、自顾自地青翠着,四季轮回,斗转星移,他的祠堂静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无声无息……

想想自己,国难当头,却没有孔明先生那样的济世之才,挽狂澜于既倒,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杜甫写的另一首千古名诗——歌颂偶像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辈子过得很不幸,虽然没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终是报效国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值得我们铭记。

杜甫的作文篇7

说到杜甫,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严肃的老头。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样“飘然思不群”,亦不像苏轼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从“三吏”到“三别”,他是行走在民间的史书,记录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诗中的圣人——诗圣。何谓圣人。孔子有言:三立成圣,立功,立言,立德。他关心百万疾苦大众的死活,他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他一生的奔波都是为了百姓。什么诗仙、诗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间无。什么是浪漫,那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为自己而不顾他人,不高兴了就“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是自私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诗圣比诗仙更无私,他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见一斑。

时世造就英雄,杜甫终没有遇到一位圣君,空有壮志抱负,却无处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时亦英雄。他依旧站在了诗界顶峰,俯看前人与来者,能有几人在诗歌上超越诗圣。

58年,这是杜甫在这世间生存的长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就是杜甫在这一生的经历。在这58年中,它见证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它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偌大一个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终走向灭亡。他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让他欣慰的一点是它记录了许多时代之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研究资料,无愧于诗圣之名。

杜甫的作文篇8

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

杜甫啊,你这衰老无助的巨人!

你留给后世的永远只是蹒跚的背影,无奈的长谈。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同样无奈与自己的处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直抒心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最终,韶华逝去,病魔缠身,妻离子散,你呐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被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也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

不过,你也曾有过青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志存高远,未解前路多少事,欲与天公试比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歌纵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离的漫漫人生路上,这昙花一现的美丽如同流星般,眨眼间逝去。

杜甫啊,你这悲壮凄凉的巨人!

杜甫的作文篇9

浩大的诗歌王国,才华横溢的诗人数不胜数,而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当他的破茅屋被风吹走茅顶时,杜甫还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的话,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与火热的希望,多么大气!尽管他一生过得艰难,尽管他遭受了无数挫折,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无论何时,他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把杜甫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与即日回到故乡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显现出来。杜甫虽然苦,虽然穷,但他的爱国心并没有减弱,尤其听到故乡收复的消息,几乎要飞回故乡。他的爱国心是炽热的,是值得肯定的。在那外族侵略国土的时候,杜甫被迫离开了故乡,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与回到故乡的喜极而泣令人感动。而现在,这种有情有义、热爱故乡的人又有多少呢?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杜甫;当我远离故乡时,我会想起杜甫。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润着我的灵魂。

杜甫的作文篇10

唐朝因为繁华多了些喧闹,喧闹的余音是凝重的叹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声无限放大,又被杜甫压抑的沉吟召唤得悄悄还原,最后聚敛成悲怆的质点。

李白失意于现实,寄情于浪漫,因此他活得洒脱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些许悲凉。

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这之间的狂飙巨澜让杜甫气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绝望,只能锁定伤心的现实。他紧握手中与他同样正直的笔,注视着所有悲哀,通过繁唐的表象,他看到腐败的实质,拔开历史的风尘他预感到大唐正朦胧地走入朝代兴亡的循环。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呐喊,他的每一声疾呼都被人闻而惊心,他的每一声呐喊都使人振耳发聩。然而此时的君王,早已被轻歌曼舞声色犬马所腐蚀,无意中排斥着一切逆耳之声。文人大多善于并痴于幻想,而杜甫则较早地摆脱亢奋转入冷静,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处。

然而在杜甫的诗中并不一味地只有悲伤,杜甫真挚,这是大幽默的特质。如杜甫年届五十,坐客农人,说不出的苦,当索米不成空手而归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愁颜面对愁颜面,是不应有的一模一样。再如写逃离安史叛军回朝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状窘境也是自嘲。读者此时有些想笑,但被悲伤笼罩了。“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是大幽默景象。后人如果在此发笑,笑声里已含满了泪水。

杜甫把握了华夏的杠杆,立在诗歌的支点,缩紧眉头使劲一按,便把深藏于富丽堂皇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镜的万里晴空。局外人惊异于这种暴露的突然性和彻底性。以至于心中余悸在后代不断传承。杜甫将司马迁和屈原合二为一,这更让人深深折服。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一种至死不渝的赤诚,一种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种了出口成章的才气,被集中,被组合,被凝炼,轰然一声,杜甫的形象升华为永恒,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齐,他屹立在历史的中心。

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

杜甫的作文篇11

少年时,杜甫站在泰山脚下发出了豪言壮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此开始了文学之路漫漫征程,你自豪与大唐的繁荣昌盛,你陶醉与大唐的锦绣江山,大自然又赋予你柔情的一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忘情于美好的江南水乡,你的才华也为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百姓居无定所,同时也打破了你年少的激情与梦想。你不得不把视线从江山转到王朝的兴衰。当你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与颓废,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凄楚的呐喊,你试图用你的绝世才华挽救唐王朝的衰败,于是你振臂一呼,但,应着寥寥。你愤激,写下了《三吏》《三别》,揭开了唐王朝谁败的历史真相!

你认识到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时,只能祈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只能借诸葛亮身世自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只能借物自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留下了千古遗恨!

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才华横溢的杜甫;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柔情缠绵的杜甫;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忧国忧民的杜甫!杜甫,中华民族形象的载体!杜甫精神,中华的民族精神!

杜甫的作文篇12

韩愈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的便是这诗坛双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个人性格来说,我更喜欢李白,那种自负轻狂。但不得不说杜甫,却更值得人们敬佩。都说,读杜甫的诗,就像一杯陈酿,沉郁顿挫充满赤子情怀,但到头来还是只能叹一句人生只如此。

青年时期的杜甫同样意气凤发,在《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他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所向无空洞,真堪托生死,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也寄托了自己希望横行万里的雄心豪气。青年时代的杜甫正在游历大江南北。但他却与李白一样也有强烈的功名欲望,可是三次科举考试都落第,为了做官,他只能到处请托,不顾对象是谁,写诗自己举荐,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同样也想致君尧舜,但无奈却没有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乱时间,杜甫开始在逃难中走向平民。

文章赠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终于得以施展才华。《三吏》,《三别》更是千古明篇!但他自己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后半辈子,几乎都是过着飘泊流浪,寄人篱下的生活,杜甫的这一生活得太累!

不管是怎么死的,杜甫终究是死了。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

杜甫的作文篇13

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转。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

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

杜甫的作文篇14

喜欢杜甫,并不包含什么价值取向,只因为他恰好迎合了我“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天性。我偏好于将杜甫称为杜少陵抑或是少陵野老,觉得这更有一分亲密感,更因为他恐怕要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唐朝现实的代言人吧!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尽安史之乱动荡艰辛漂泊的生活,又具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的高超艺术技巧,因而创作出许多光辉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面貌,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也被后人誉为“诗史”。

乘着思想的快马,我一路倾听他浪迹天涯的足音。

泰山在杜甫“贵脚”踩着之后,顿时身价倍增。“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为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笔力浑厚,境界阔大,意象奇伟,这只有升平盛世中意气风发的诗人才能写得出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家长期颠沛流离,几经搬迁,后定居在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草屋,即有名的“杜甫草堂”。草堂风光绮丽,处处是翠竹、红蕖、杨柳、梅花、水鸥、黄鹂,杜甫或流连山色,或游览名胜。同时裴迪、高适、严武等故友也相继来到成都,互相寻访,饮酒唱和。所有这些,都使杜甫心情舒畅,诗兴倍增。“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是作者从现实世界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它以准确、精细的描写,营造出生动、逼真的境界。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或许是由于草堂的出现,杜诗多次打破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比如《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洋溢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喜悦激情。谁敢断言,它会缺乏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艺术魅力?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等节度使60万大军兵败邺城,为了补充兵力,四处漫无节制、毫无法规地抓人。杜甫从洛阳回华州住所,路上目睹这种社会惨象,写成两组新乐府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中把对统治阶级的谴责和对人民从军的鼓励交织在一起,反映了杜甫思想的深刻矛盾。

杜甫于晚年漂泊在唐州,巧遇昔日的朋友,音乐家李龟年。李龟年“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迫于时代的感伤和身世的感伤,《江南逢李龟年》便从杜甫的笔尖滑落。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安史之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战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锋对峙,并称“李杜”。杜甫与李白的关系是难以用笔写清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冠盖满京师,斯人独憔悴”,(《梦李白》)杜甫那支“神笔”总也锁不住他与李白的莫逆之交。这也为后来者研究二位大诗人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

我喜欢杜甫,说他独特,颂他不朽。

杜甫的作文篇15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来到四川,在成都郊外盖了一间草堂。

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来到成都,特地去草堂拜访杜甫。

杜甫与岑参意外相逢,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

杜甫的妻子很为难。不料,杜甫却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家中有啥吃啥,我们拿出所有的食物,以诚相待就是了。”

不一会儿,杜甫家待客的第一道菜便端上来了。原来,这道菜是两个蛋黄做成的,而蛋黄之间又极巧妙地放了一根葱叶。杜甫十分热情地举起筷子,轻声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

久别重逢,岑参见杜甫仍把自己当好朋友,立刻与杜甫举杯畅饮,备觉亲切。

紧接着,第二道菜也端上来了。这道菜是用两个蛋清做成的,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寒酸。但随着杜甫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吟出,这道菜便别有一番情趣了。

第三道菜是杜妻用一大截葱白做的,看起来并不怎样,可它在大诗人眼里却同样也有了生机。

“窗合西岭千秋雪……”

“妙啊!妙!”岑参一边品酒,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候,杜甫家待客的最后一道菜端上来了。岑参见状,惊喜不已,几乎与大诗人同时吟出第四句诗:

“门泊东吴万里船。”

原来,这第四道菜是一大碗冒着热气的清水汤,而汤水上面居然漂荡着像船儿一样的两个鸡蛋壳。

诗成酒毕,两人同时开怀大笑。从此,两个鸡蛋一棵葱一首诗,把两位大诗人的心牵得更近了。

杜甫的作文篇16

我正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忽然,一阵恍惚间,我竟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狂风怒吼,把一间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散落在江间,挂在高高的树梢上,甚至落在深塘的水边。这时,不知哪里冒出了一群孩童,竟公开把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抱走了,溜入竹林里去。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叫得唇焦口燥,以至于不能再呼喊,于是又拄着拐杖回去,独自叹息。

我嘞个去,这……这是?穿越了!

由于提前预习过课文,我知道,不一会儿就要下雨了。果不其然,风停了,天空乌云密布,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下个不停。我急得团团转,想找个避雨之地,却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湿。我的身体竟逐渐透明,我惊讶极了,我还有特异功能呢!

我看着杜甫那被风吹破的茅屋,不禁为他担心。快步走进他的茅屋,看见破烂的屋顶正一直往下滴水。杜甫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沉痛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想,这就是他深切的祈愿吧。

我情不自禁被感动,为杜甫那博大的胸襟,为杜甫那奉献的精神。他在如此悲惨的遭遇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饱经苦难的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人们歌颂。

“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咦?我竟又回来了,遇见杜甫,这奇妙的经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篇文章。

    【小学周记】栏目
  • 上一篇: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4篇)
  • 下一篇:字观后感优秀作文(1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