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山中问答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李白)

时间: 2022-12-08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翻译参考: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难以跟俗人说明白。这里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别有天地非人间;,其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里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后两句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

名家点评

《诚斋诗话》:
问余何意栖碧山;,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
《麓堂诗话》: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时远者难知。如杜子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不通姓字祖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衔泥点涴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李太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王摩诘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随心趁口,不经思维,苍词古意,自成天籁。非谪仙人何得此不食烟火语!
《唐诗摘钞》:
此绝句中拗体,三、四只当心自闲;三字注脚,究竟不曾答其所以。栖山原非本怀,然难为俗人道,故立言如此。
《古唐诗合解》:
此诗信手拈来,字字入化,无段落可寻,特可会其意,而不可拘其辞也。
《而庵说唐诗》:
此诗纯是化机。白作此诗,如世尊拈花;人读此诗,当如迦叶微笑。不可说,亦不必说。
《唐宋诗醇》: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许顗曰:贺知章呼太白为谪仙人;,余观此诗信之矣。
《雨村诗话》:
李诗本陶渊明,杜诗本庾子山,余尝持此论,而人多疑之。杜本庾,信矣;李与陶,似绝不相近。不知善读古人书,在观其神与气之间,不在区区形迹也,如问余何事栖碧山;,岂非《桃源记》拓本乎?
《湘绮楼说诗》:
为政心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此篇超妙,为绝句上乘。所谓羚羊挂角,不著一字;者也。欲知其超,但看太白诗问余何事栖碧山;一首,世所谓仙才者,与此相比,觉李诗有意作态,不免村气。李选字皆妍丽,此则拉杂,如神明宰;等字,比之桃花流水;等字雅俗相远,而俗者反雅,雅者反俗,何耶?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汉江临泛/汉江临眺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王维)
  • 下一篇:鹧鸪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郑谷)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