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善演讲稿范文最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李经理、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捐资助学仪式,参加今天仪式的有镇政府_镇长、镇教办_主任、爱心人士李_先生。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捐资助学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及学生的善举,使更多的优秀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条件读书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中愉快地学习,幸福地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爱心人士李_先生作为一名企业家,在发展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乡亲、支持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家乡、对教育的一片爱心令人感动,也激发了各位同学努力学习的斗志和我们全体教师办好教育、服务人民的热情和责任感。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李_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地感谢!
我也希望受资助的各位同学,要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把对李_先生、对社会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学好本领,长大了为国家建设出力,为社会发展尽责,为家乡的父老争光!
让我们一起,用知识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用文化帮助孩子们提升品位;用辛劳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祖国、家庭的栋梁之才!
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学习进步!祝李_先生的企业越做越强!祝各位领导虎年好运!谢谢大家!
关于慈善演讲稿范文最新
现在,让我们用记忆,一起来回想一张照片。它的色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课桌前温习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齐的流海下,有一双特别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聪慧。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了女孩与镜头凝视的瞬间,她的眼神纯净不含杂念,却让看过的人难以遗忘这就是希望工程一张真实的宣传照。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从此,这张简约却不简单的照片就与希望工程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失学儿童是我们每个关心儿童成长问题的人的痛处,但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筑梦的空间和圆梦的机会。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比失学儿童更严峻的问题正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近几年,有一个词儿,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流传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正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这些孩子被统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的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这种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去年春节期间,有12名留守儿童在某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乌鲁木齐,和分离了许多年的爸爸妈妈见了面,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只是,当孩子面对这么长时间以来父母第一次的拥抱,竟然显得有些淡漠和被动。同样的,这顿看似平常的团圆饭,也因为时间的痕迹,夹杂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对记者说,在得知自己能够去新疆见到分开了8年的父母的时候,心里很激动,但是又有点胆怯。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还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本来应该很近,可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显得那么远。
河南驻马店的小王博说,每每当他看见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心头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阵子。我想有个家,小王博曾这样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说,虽然爸爸妈妈会给他寄来钱、和衣服,但他总觉得自己像个没人要的娃
家是什么?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户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尔,我也会到农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在当地人的眼中,留守儿童比不上那些有母亲时时带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亲的督促下练习写字的孩子可爱。也许,当留守儿童在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别人打骂的时候,还会有过路的人指着他们说,瞧,这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孩子。这样一句话,足以刺伤一颗小小的心灵。夜幕下的留守儿童,避开了喧闹人群的他们,唯有对这漫天星空诉说满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尝试着放慢脚步,会看出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脆弱和无助,如果能在伤害来临之前帮助他们,至少,会带给他们一些依靠。不计较得失,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为我代表阳光洒下温暖。其实,假如每一个人在生活里都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发现社会会因为你存在,变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近,是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向留守儿童伸出双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带去光和热,用多一点点的爱去开启那些紧闭的心扉,用多一点点的行动牵着他们快乐成长!
爱心牵手,共享阳光。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请不要只是从他们身边淡漠地走过,试着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只要点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盏灯,心的温度,会把希望点燃;爱的光芒,会把奇迹创造!
关于慈善演讲稿范文最新
敬爱的爱心叔叔和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伴们:
大家好!我受伊春团市委委托代表所有“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人士捐助学生代表发言。我是中国人民大学20xx级的学生都田秀佳。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再一次相聚这里,接受爱心叔叔给予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捐款。这样一笔捐款如及时雨般,帮我们打开了大学之门,消除了我们上学的后顾之忧,也让我们爸爸妈妈的眉头舒展开来。我在此代表全体接受此项捐款的同伴以及我们的爸爸妈妈再一次向爱心叔叔、向伊春团市委说一声谢谢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善举,并将此化为前进路上的动力。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由于爱心叔叔的再一次帮助和团市委的努力工作,我们的队伍又加入了18名同样优秀的但面临家庭困境的学子们,我想告诉你们加入这个团队是何其的幸运,因为这里有着真切的关心和暖暖的关爱。我也是很荣幸能够代表这个大团队向团市委和爱心叔叔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并汇报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回望过去一年,我都想为我的同伴们喝彩,身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经历的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尽全力书写不同的精彩来让这份爱心焕发光彩。
怀这感恩之心,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凝结在自身的爱心传递到更多的地方,为此有人成为了大运会的志愿者,有人远赴偏远山村支教,有人参加公益项目走入农村家庭,有人组织同学去敬老院等地做义工,有人热衷于环保等公益事业,有人担任学校里的学生干部。怀着感恩之心,我们积极参加勤工助学项目,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帮父母解忧来自立自强,为此有人在假期留校做家教,有人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岗,有人去相关公司实习。怀这感恩之心,我们努力学习热心参加学术调研项目,珍惜得来不易的上大学机会,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此有人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有人阅读大量相关专业的书籍,有人积极参与老师的项目。
在不断地努力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经验,更加收获了浓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不论是家庭的经历还是因此而受到更多人关心和爱护的经历,都让我们知道世界不是一个人与一个人组成的,而是一个团体和一个团体组成的,我们都是某个团体中的一员,我们因此得到团体内成员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要为这个团体而努力、奉献。这个团体可以是班级,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家乡。我们这群人就是因为家乡——伊春这个大团体而相聚在此,不论是团市委的热心奔走——记得两年前团市委工作人员一次次焦急的电话和热心敦促,还是爱心叔叔的无私供给——从10名到28名的队伍成长,都实在地告诉我们“家乡人”这个词的分量。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家乡人而感到幸运和自豪,也一直鞭策自己成为同样优秀的人!同时,我们坚信爱的传递之链是最坚实的力量,团市委和爱心叔叔把爱心之火炬传递给了我们,我们会努力使自己变强变大将这个火炬传递的更远更稳,让爱之火照亮更多的地方。
【关键词】幸福;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R179B844.1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1-0008-0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特殊的成长环境给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范方等[1]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变化,“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了一些不良特质。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丧失信心,有较强的自卑感[2]。现存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研究,对上述负面、病态的心理与行为已有较多关注。本研究试图通过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生活整体评价的调查,以测定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河池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农村非留守儿童为对照进行比较。共选择该地区6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农村留守儿童479名,农村非留守儿童468名。经问卷调查后,获农村留守儿童有效问卷442份,农村非留守儿童问卷434份。
1.2方法采用张兴贵[3]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2个分量表,样本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54~0.85之间;其他信息均为自编项目。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比较由表1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情感上,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为自变量,留守时间分5个等级(赋值1~5):1~6个月、7~12个月、1到1.5a、1.5到2a、2a以上;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分6个等级(赋值1~6):0.5a或更长时间1次,4或5个月1次,2或3个月1次,1个月1或2次,1个星期1次,1个星期2次或更多;家庭经济状况分6个等级(赋值1~6):人均月收入150元以下,人均月收入150~300元,人均月收入300~500元,人均月收入500~800元,人均月收入800~1000元,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学习成绩(依据成绩在班上排名情况)分5个等级(赋值1~5):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兄弟姐妹个数分5个等级:0,1,2,3,4个或4个以上;朋友个数分4个等级(赋值1~4):0,1或2个朋友,3~5个朋友、6个或6个以上朋友。分别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为因变量,以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留守时间、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进入回归模型1,模型1的拟合度比较令人满意(调整决定系数=30.2%),模型1的总效应(F(6,442)=35.056,P
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和朋友个数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比较令人满意(调整决定系数=23.2%),模型2的总效应(F(6,442)=28.056,P
留守时间、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对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比较令人满意(调整决定系数=20.2%),模型3的总效应(F(6,442)=24.056,P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更多积极情感。根据这一研究结果,笔者推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都不在身边,既可能使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可能使儿童的一些较高级的需要(如依附或归属的需要、爱和被爱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推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将使个体的幸福感降低,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偏低,但他们并不缺少快乐,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同时蕴含着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对积极情感的体验能力。可能是农村留守儿童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更懂得珍惜生活和自己所拥有的,进行社会比较时,他们往往选择合适的参照点,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有时困难比他们预期的好解决,反而变得轻松,同时内心也体验到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和朋友个数。社会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极大,它可能是最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朋友个数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与父母分离对儿童而言可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留守时间越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越低,可能因为留守时间越长,其基本需要和其他一些较高级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时间越长,使得生活满意度较低。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一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成长环境,也为儿童日后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实践机会。在该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和作用也许有别,但二者缺一不可,因为父亲和母亲可以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提供不同的作用[4]。所以,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也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交流频次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越高,越能体验积极情感。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朋友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越高,越能体验积极情感,体验到消极情感越少,与相关研究结果[5]一致。朋友之间会给对方积极的非言语信号,通过同意、表扬、鼓励和表达对方的兴趣,朋友之间可以传达对对方的情感支持,通过互赠礼物、建议和信息,朋友间可以提供实在的帮助;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快乐地进行一个人无法进行地活动。朋友越多,以上3种积极的刺激也就越多,个体就越可能感到幸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让农村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支持,面临困境,他们相互鼓励扶持,如本研究结果一样,兄弟姐妹多者生活满意度高,体验更少消极情感。学习成绩好的儿童往往得到教师和周围亲人更多的鼓励、赞赏和关注,得到同学的尊重与欣赏,因此,成绩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更多积极情感,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家庭经济状况好,农村留守儿童物质生活就有了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经济状况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积极情感越多。
4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92-94.
[2]陆建兰,陈国鹏,陆家海.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8-50.
[3]张兴贵.青少年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论文).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6.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5.
1.自信心的培养
“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要培养学生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的能力。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