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草原歌曲大全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公文范文

草原歌曲大全范文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刮起了追溯历史、回顾往事的热潮,“红色经典”成为我们建国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与传统的震撼,也唤起了我们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

一弯银月,一片深情,《敖包相会》这首在国内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电影歌曲,不仅给我们描绘出草原夜空的辽阔、明朗,同时也诉说着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这首经典歌曲曾深深拨动了几代人的心弦,并且插上翅膀,从美丽的大草原飞向全中国,飞向全世界。

1951年,年轻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参加群众工作队,其间,在家坐月子的科左后旗农村妇女塔木与持枪逃犯斗智斗勇,最终夺过逃犯所持的步枪。

受这位英雄妇女的启示,玛拉沁夫以塔木为原形,写出了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歌颂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新人物和新时代的精神。

同年,这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

1952年夏天,一拨人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巴彦呼硕的敖包山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摄制组。电影拍得很顺利,只是主题歌还没写出。出生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查岗的作曲家通福已经构思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乐句,只是一时还没找到理想的歌词。他不得不按下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玛拉沁夫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编剧海默磋商,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海默徜徉在巴彦呼硕的敖包山上。头顶是一轮明月,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恩和森和乌日娜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闪现在眼前……此刻,海默的激情来了,一句句优美的歌词从天而降,跳在眼前。他捕捉灵感,掏出纸笔,一挥而就。他马不停蹄地去找通福。通福看后,兴奋地说:“天助我也!”通福在东蒙民歌《韩秀英》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采用男等女的形式分开唱。敖包相会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战胜敌人后相会的一个情节,也是插曲《敖包相会》男女对唱的镜头。

一首抒情优美的《敖包相会》曲谱就这样问世了。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全国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大江南北。

今天,当我们重温《敖包相会》那动人心弦的旋律时,自然会想起这首歌曲的原唱者王树理和吴秀云。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五湖四海。回忆起当年挑选歌唱演员那一幕,年过八旬的吴秀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草原歌曲大全范文

1、学习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能用流畅、优美的声音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

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表演创作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2、教学难点:掌握全音符、延长记号。 

教学准备:钢琴、图片、小羊标志、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去郊游 

1、律动(唱歌曲《郊游》边律动一遍)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起立,准备出发拉。 

2、气息 

师:你瞧,我们来到哪里啦?  

(美丽的大草原)    

这里有花有草,空气多新鲜呀?让我们来闻一闻吧!

二、节奏训练,新授全音符 

1、情景导入:(出示背景图)

师:春天到了,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草原上的青草又鲜又嫩,像块绿色的绒地毯,小牧童早早地起床赶着一大群羊儿到山上放牧。 

小牧童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想考考咱们!

2、复习旧知:(出示写有各种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瞧,这些羊儿多可爱啊!它们身上还有好多符号呢?同学们认识吗?这儿有几个羊圈,请同学们把同一符号的羊儿赶进一个羊圈,并给羊儿的家选择正确的名字!(小组合作完成) 

3、引出新知:(出示写有全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羊儿都回到自己家了,瞧,这儿还有两只呢?它们的家在哪儿呢?你知道这个音符叫什么吗?(学生讨论) 

讲解:它叫全音符,那请同学们想想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全音符唱几拍啊?(暗示得出四拍)

4、巩固新知: 

(1)出示歌谱,找一找有几个全音符,并指出。 

(2)唱一唱,巩固四拍的感受。 

(3)连贯的逐句跟唱歌曲旋律。(为歌曲学唱作铺垫) 

三、走进草原,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1、初听音乐,体验音乐情绪 

师:(多媒体)你瞧,有白、有黑、有花的小羊都出来和我们做朋友呢?你想变成一只小羊和他们一起玩耍吗?(身体随着音乐扭动,手上打四拍子的节奏。)谁能说说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呢? 

2、再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小羊儿要回家》,我们不是和它们玩的很快乐吗?它们怎么要回家呢?回哪个家呢?认真听歌曲,听完告诉我答案好吗?

3、学唱歌曲 

让我们先学会这首优美的歌曲,然后送小羊回家好吗? 

(1)加上节奏念歌词。 

(2)轻声用“‘LA”跟唱。 

(3)轻声填歌词。 

(4)解决歌曲的难点 

(5)注意“延长音”,请学生说说用在歌曲后面的用处?

4、复习《剪羊毛》。 

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

不同处:

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

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的劳动场面。

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草原歌曲大全范文篇3

摘要: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统一了各个部落之后而形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的西南部,它作为蒙古族的“礼仪之邦”,又被称为“音乐的民族”,因其有着丰厚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本文试从蒙古族短调民歌中“衬词与拖腔”的运用和传唱来阐释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相信对于传唱和发扬蒙古族短调民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衬词拖腔

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民间音乐是蒙古族文化中最丰富最为绚烂生动的组成部分。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包括了萨满歌舞、英雄史诗、呼麦、潮尔、长调民歌。词作家为了能让歌曲的歌词、音调唱起来更为顺口,在编创过程中加入一些衬词和拖腔,这时衬词与拖腔对音乐的流动性和旋律的走向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族民间歌曲是传统音乐中最丰富、流传最广的音乐形式。根据其音乐形式,蒙古族的民歌最典型的类型可分为长调、短调、混合调、呼麦、叙事歌五种类型。本文将重点分析五种类型之一的“短调”。

“短调”蒙语称之为“宝格尼道”,也俗称爬山调、小曲儿,它是蒙古族早期发展起来的、数量较多、内容较为丰富的歌曲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哲里木盟、兴安盟以及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一带。短调民歌多用汉语演唱,短调,一般是两行,有押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旋律跳跃,具有舞蹈性。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较为灵活爱情歌曲在短调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等,深刻地反映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也有不少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恶行径的革命歌曲,如《独贵龙》、《反日歌》等。短调的典型结构是问答式的由上下乐句所构成的方整性乐段。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非方整性结构形式的短调民歌。诸如3句、5句乃至更多乐句构成的大型结构。以上便是蒙古短调歌曲所具有的特点。

既然要以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例,就一定要提到鄂尔多斯地区短调民歌音乐风格的形成因素,它的形成与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自然是密不可分的。鄂尔多斯高原三面被黄河环绕着,南北两端与沙漠相邻,地形很复杂,因此早期与外界互通交往十分困难。也是因其复杂的地形使之成为传统音乐的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区之一。经过历代子孙传承、发展和创新之后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同时,题材上也更具有了本土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旋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调式较为丰富、结构规整、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乐段简单;音乐风格朴素纯洁。

“衬词”是种修饰性的语气词,可以说它一直都能被很多词作家巧妙地运用到很多歌曲中。最常见的有蒙古族的长调、混合调、呼麦、叙事歌等等民歌题材中。鄂尔多斯民歌的歌词中,为了能直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完整的表现歌曲、常常会穿插一些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等构成的衬托性的词语。大部分的衬词与正词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属于正词的基本句式之内,甚至有很多都是无意或者不解的词语,但当结合正词配曲歌唱并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会表现出其复杂的情感,成为整首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多以五声音阶为主。

如歌曲《银杯》,这是一首流行于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用在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喜庆的场合及欢迎的宴会上,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用以祝酒、劝酒、表达美好祝愿及敬意的歌曲。也有人称之为内蒙人的“祝酒歌”。整首歌曲的节奏清新明快、跳跃、不乏有抒情的气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祝酒歌基本上都使用蒙古族的祝酒歌《银杯》,词作者为了使歌曲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就加入了以下一系列的衬词,节选谱例中的衬词如下:“…赛拉儿外咚赛…”像这句衬词,正是为烘托蒙古民族地区人们的热情好客。

通过谱例不难看出,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有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4/4拍,中速。全曲分为两个乐段,在此摘出第一乐段进行分析。谱例如下。第一乐段有6小节,前4小节为实词,后两小节为衬词。这样的旋律组合不仅可以使音乐情绪高昂、兴奋,也更凸显了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

蒙古族短调民歌中的“拖腔”是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常用于蒙古草原的牧歌、长调,它们都有悠扬渐缓的拖腔。也是因为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样的地理条件中,劳动人民为了有效地交流思想感情或者通过拖腔抒发自我的某种情感而形成的一种演唱特点。“拖腔”最早的应用是在戏曲唱腔中。例如在一句唱词或一个词唱完之后,旋律仍然继续进行的那一部分音乐。常常将某句或某逗唱词的最后一字附上长短不一的拖腔,进一步将某种特定的情感予以更深、更细、更为形象,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来拖腔是一个运用比较广泛的表现手法。以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为例:

如上的节选谱例,共分四段,显然在本首歌曲是一首舒缓悠扬的草原长调歌曲,旋律较为自由,该曲为G羽六声调式,并且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全曲由两个乐段组成,词少腔长,高亢悠扬,热情奔放。以至于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仿佛会让人置身于苍茫的大草原。歌词既表达对自然和人的感情倾诉又达到意象与意境的完美结合,又凸显出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高度美学价值,可谓达到一种民族情怀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生读书汇报演讲稿 6篇
  • 下一篇:关于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