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例(3篇)

时间: 2024-02-21 栏目:公文范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8

贯彻执行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其核心内容,理应体现在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应遵循人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其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以此来促进高校与学生发展。因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依据高校教育形势,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的实际情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实践性活动[1]。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人的主体部分,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傩钥沙浞痔逑衷谄淠谠谇蹦苡敕⒄骨蹦苌希以此充分表现出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满足学生自然属性,随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将学生单纯的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充分尊重学生,就会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与此同时,学生还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管理工作,在满足其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给予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以此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以此来实现高校学生高效管理。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即便已经认识到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可了解到并不乐观。首先,沿袭传统管理经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管理学生工作的时候,仍旧停留在传统管理经验上。学生管理工作仍旧遵循严格的原则与方法,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且规章制度细化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此种管理模式其实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沿袭传统的学生管理经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重视管理,忽视服务[2]。现代化的高校学生管理采取的是管理方法,仍然认为学生应服务于学校,缺乏学校服务学生的理念,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此制约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发生很大变化,如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服务理念,必然难以有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最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旧依赖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学生的被动性表现的尤为突出,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不能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忽视学生兴趣爱好、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一味地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和约束学生,不能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效指导和激励学生,由此导致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抵触心理,影响高校学生个体发展。

三、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途径

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展开中,应给予学生关怀与体贴,并切实解决学生困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关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学生管理长效机制。实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信息化,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高效学生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高校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对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率。

(三)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3]。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是为学生服务,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服务,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现实性的服务内容,以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精神沟通。针对心理危机的学生,予以安慰与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学生有实际的困难,就应给予实际的资助,从实际中关心学生,同时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良好精神素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高校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世海.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工作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3):89-9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意义重大

(一)对于高校教育精神的发扬有积极作用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高等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必须率先垂范,高校要以身作则。但是,在实际的高等教育中,存在很多令人不齿的现象:招生中不乏黑幕,抄袭学位论文,用论文数量片面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职称评定中的造假现象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求真至善的教育精神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高等教育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教育工作者把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思维及行为习惯当中,进而形成性格及人格的一种基本倾向。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根本,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发扬高等教育精神。

(二)顺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分别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在建设和谐社会时,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并且,人的综合素质、品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会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提高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对情感、知识、能力及素质品质等多方面地追求。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施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三)有利于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及本质

我国没有清晰地界定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只是局限性地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侧重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了高等教育对人本身的意义。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凸显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即在于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明确这一目的以后也让人自然而然地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本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教育管理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在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学生和老师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树立教育理念不能脱离这个主要对象,因此要完全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此融入实际的管理中,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这一理念。以医学生为例,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及课程,以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为基础,合理而科学地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主。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多使用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再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不同个性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不要忽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包括学生的高尚品质、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

第二,树立“以教师为本,鼓励教师参与和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而且还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因此,各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增强教师责任感的同时,使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本身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增加教育管理的透明度,加强教师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此外,还要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二)施行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在高等教育管理当中起到了监督、控制、调节、改善等作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求各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极少涉及教师的自身发展、人格魅力、教学方式等方面。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的同时,其也需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在评价教师时,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适宜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兴趣。从学生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极少涉及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及道德素质等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学生时,需注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制定弹性化的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

学校文化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近些年来已成为各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重点。学校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质、精神及制度,诠释了各高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精神及价值标准的完美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当中最为隐蔽的一个影响因素。为此,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改善校园环境开始,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以人为根本的校园文化,进而增强学校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四)管理中注重民主,加强情感教育

高等教育的管理中要注重民主,民主的管理办法能够保证学校办学的合法性,也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更会影响高校教育的发展。民主管理在《高教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让师生可以依法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意志,集中多数人的智慧。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敢于和善于实行民主管理,为师生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在民主管理的同时,领导者还用注重情感管理,人的感情会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作为管理者要在感情上作些投资,多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师生的合理需要,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减少消极的情绪,进而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态度,最终达到提高育人效率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机关后勤管理措施

机关后勤,作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机关物资、卫生、安全等的管理工作,同时对机关形象、效益等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必修提高管理认识,创新管理观念,结合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要点,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机关后勤管理的效率,进而为机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后勤基础,促进机关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几点“以人文本”管理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1.机关后勤管理中坚持“以人文本”的必要性

(1)机关后勤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简单的物资管理之外,还涉及到建设设施、水电服务、机关卫生与安全等等方面,因此,机关后勤管理是机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中的物资管理为机关工作提供有效的物资基础、绿化管理为机关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等,所以说,高水平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对机关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经实践调查说明,“以人为本”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对提高管理效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对于后勤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并不注重工作人员的培育工作,所以这种模式下不利于工作人员的长足发展。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人的发展。

2.“以人文本”理念下的机关后勤管理措施

新时期,“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是以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这种管理理念下的管理模式,对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对“以人为本”的重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行业,具有服务属性,其管理主体是人,被管理的主体也与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后勤机关管理中,必须结合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以人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提高“以人为本”的重视,并树立“服务意识”,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与人本管理工作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形成新型综合性管理观念。

2.2加强机关后勤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管理能力培训。作为机关后勤管理的主体,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管理到“以人为本”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机关必须重视后勤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学习与提高小组,不仅要培养其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习惯,并能够运用先进的“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科学适宜的管理措施,为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2.3构建“以人为本”管理制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部门中都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不仅是约束工作人员工作的准则,同时也是激励工作人员发挥主体性的关键。所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机关后勤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以人为本”管理制度,如绩效工资评定制度、薪酬激励制度、按劳分配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等,不积实现制度管理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实现了人本管理的激励作用,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提高机关后勤管理效率。

2.4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促进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化。机关后勤的所有工作人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际关系与文化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想提升“以人为本”理念在机关后勤管理中的效力,可以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入手。如,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文化交流会、设置文化展示墙,等等,使所有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能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团结他人,以便促进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化,进而为“以人为本”理念在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机关后勤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构建“以人文本”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各项管理内容的特点,实施科学、适宜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提升机关后勤管理的效率,促进机关后勤工作的高效开展,进而为机关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虽然现阶段,我国机关后勤“以人文本”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相信,随着相关管理人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总结,必将找到一条科学、适宜的“以人文本”管理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促进机关后勤与机关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谭英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不容曲解[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62(01):45—46.

[2]吴建国,侯志军,李德臣,于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27(01):55—56.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压变频(6篇)
  • 下一篇:创业事迹材料(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