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例(12篇)

时间: 2024-03-03 栏目:公文范文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0802

1引言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环境问题。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都十分的严峻。最近,环境污染重最引人关注的一项就是空气质量问题。PM2.5、雾霾等等已经成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今年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的重新修订,特别把PM25纳入监测内容,并已经开始在多个试点城市开始运作,加强了政策实施的力度和强度,体现了国家对空气污染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使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太多的改变,发达国家用了百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相比之下我国完成现代化的时间非常之短,这也不可避免的引起环境污染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复合型、结构型、压缩型的特点。表现为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出现频繁,主要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等诸多大气环境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污染的防治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经济和政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为了深入的了解全国各大城市空气污染的差异,更好的把握防治空气污染的力度,本文应用单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从2006到2012年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两个指标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2单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只是利用了时间序列或者截面数据中的二维数据的信息,例如使用一个或者若干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建模或不同样本的横截面数据建模。然而,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中,这种仅利用二维信息的模型在很多时候往往不能满足人们分析问题的需要。近些年来,面板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主要都是面板数据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研究以及计量建模。但是很少学者能够把其应用到多元统计分析中来BonzoD.C.和HermosillaA.Y.(2002)将面板数据应用到多元统计分析中来。BonzoD.C.运用概率连接函数(probabilitylinkfunction)和遗传算法改进聚类分析的算法,从而对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本文试图结合了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对单指标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

2.1聚类分析原理

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是一类将数据所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这是一种无监督的聚类方法。这一类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事先不知道类别的个数与结构;分析的依据是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者是相异性。把相似性或者相异性的大小或者差距看作是对象之间的“距离”远近的一种有效度量,将距离近的对象归为一类,并且不同类之间的对象距离较远,这是聚类分析的分析方法和共同思想。

面板数据也称作时间序列与截面混合数据,是截面上个体在不同时点的重复观测数据。面板数据用双下标变量yit表示,其中i=1,2,…,N;t=1,2,…,T。其中i对应面板数据中的不同个体。其中N表示这个面板数据中含有N个体总数。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首先将不同个体独自成一类,一共分为N类。第二步是把相似程度最接近的两个的面板数据指标聚成一类,其他的仍独自为一类,共有N-1类。最后一步仍是将相似程度最为接近的两类聚成一类,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最后得到的面板指标聚成一类。

2.2Ward方法

Ward方法的大体思想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确定一个关于每个类别聚类优劣的指标,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类聚集的越紧密,我们就认为聚合的越好,这些数据应该被聚合为一类,这时候我们引入离差平方和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标,也就是说某一组的离差平方和越小,就说明这一类聚集的越紧密,反之说明某一类离散程度较高。同一类的离差平方和是:

wk=i∈Gk(xi-xk)T(xi-xk)

现在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确定哪两个组合成一类,假设有这两个类别:Gk和GL两个类别组合之后为:GM我们要使得增加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也就是说D2KL=WM-WK-WL最小,这就是,Ward方法,也就是离差平方和法的思路,但是我们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也就是说,一般要进行标准化,和异常值处理,Ward的缺点之一就是对异常值过于敏感。

3实证分析

目前,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讨论在我国愈演愈烈,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议题。中国将在北京建造全世界最大的雾霾实验室,初步预算为五亿,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如何治理雾霾的探究的重视,本文试图应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的地区性差异进行分析(数量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3)。

通过分析2006到2012年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两个指标的的直接面板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很明显的趋势,就是空气质量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在不断下降,因为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一直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并没有减少的趋势,而且可吸入颗粒物这个指标也没有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这并不能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的地区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从上面的聚类分析的原理,选择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指标,并且根据公式二逐步聚类,对是2006到2012年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形图,如图1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兰州、北京、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最差,所以被聚集在一起,这是由于在这些城市中经常有空气流动性不大的时候,特别是冬季的时候雾天出现频繁,气象学角度来看,有雾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气比较稳定,而稳定的大气又容易使污染物聚集,所以大雾天通常会伴随着或轻或重的污染情况。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城市要么是工业区,要么就是冬季供暖需求非常大的城市,加上汽车,工业等原因,加强了空气质量的恶化。而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海口、拉萨、昆明这些旅游城市由于绿化面积高,更加接近大自然,同时工业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并且空气流动性大。所以全年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较多。

从图2中可以看出,聚类的结果很相似,但是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海口和拉萨这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独树一帜,风景这边独好,但是兰州、乌鲁木齐、西宁、北京、西安这五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还是最差,这也与每年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排名是重合的。那么处于中间阶层的南宁、福州、广州、昆明、呼和浩特、南昌、上海、贵阳市处于中上水平。合肥、济南、成都、南京、郑州、天津、银川、哈尔滨、杭州、重庆、长沙、太原、石家庄、沈阳、武汉处于中下水平。

图12006到2012年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

二级的天数指标聚类分析图22006到2012年的空气质量PM10指标的聚类分析4结论与政策建议

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雾霾天气一直持续,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最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就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现在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影响空气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仍是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那么这些污染物的源头从哪里来呢?从监控的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来源:首先是来自工业生产,特别是水泥和化工能源产品的污染,这是最主要的造成PM2.5和PM10即可吸入颗粒的来源。燃煤也是一个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在北方火力发电时主要的供电来源,但是燃煤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灰尘和有毒气体。其次就是由于汽车和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土壤尘。

为了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减少雾霾的危害,从政府的环境报告和实际行动来看,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例如:把燃煤和化工产业进行转移,搬到空气流动,人员密度较低的地区,下大力气关闭了大量市民反响强烈的水泥生产线和工业企业;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科学施工,加强了对沙石料厂的管理,有的甚至强行取缔或搬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宣扬环保理念,发动全民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等。

综合实证分析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没有群众的配合,治理只会是治标不治本,但是如果采取合理的宣传方式,强化大家的环保意识,倡仪每个市民保持环境卫生。自然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经过人力的作用得到改变。但现实中,人为影响空气质量的行为却时有发生。因此,强化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必须深入人心,付诸实际。节约能源就是环保,就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每个人的不良习惯当从小事做起,现在起予以改变,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是一阵风的宣传。

(2)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治理,难就难在需要综合加上灵活的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污染治理是一个多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污染物的减排就会受影响。同时,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来应对。

(3)从财政和经济刺激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使用无烟煤和清洁能源,对于使用环保能源的机构和工厂要进行相应的补贴。鼓励使用风力、潮汐、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投入科研经费推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4)淘汰老旧机动车;在公交、环卫、政府机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完成城区燃煤锅炉、平房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和信息,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5)加强雾霾天气预测预报,大力开展雾霾天气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使信息透明,让群众参与到防治中,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控,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做到提前的对公众的提醒和研究对策,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和研究,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并且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方针。

参考文献

[1]朱建平,陈民恳.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7,(4).

[2]HsiaoC.AnalysisofPanelData[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郑兵云.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265270.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防尘控尘

中图分类号:Q938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指标加严、控制污染物种类增加的情况下,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亟需开展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以《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庆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和《重庆市大气联防联控规划》等既有规划为基础,结合大渡口区实际经济、环境发展情况,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加大力度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确保大渡口区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1、2013年大渡口区城区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大渡口区新山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提供的2013年空气质量数据可知:大渡口区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0.103mg/m3,低于重庆主城平均2.8%;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0.042mg/m3,高于重庆主城平均10.5%;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0.039mg/m3,高于重庆主城平均21.9%。从监测数据看,二氧化氮成为大渡口区主要污染物,远远超过重庆主城平均水平,二氧化氮也较主城平均偏高。

2、2013年大渡口区城区二氧化硫浓度偏高原因分析

大渡口区已全面完成了建成区“无煤区”整体创建工作,现辖区建成面积36.59km2,无煤区面积36.59km2,无煤区建成率达100%。2013年,无煤区建设工作总体推进较好,但个别街镇有所反弹,如新山村附近燃煤现象死灰复燃。在油气污染方面,辖区内共有7座加油站、3座储油库和149台油罐车,对二氧化硫浓度造成较重影响。另一方面,分析大渡口区新山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和邻近九龙坡区杨家坪监测点数据得知,二氧化硫浓度上升,主要是由于临近区九龙坡发电厂大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所致。九龙坡发电厂常年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按饼状散落在各区域。大渡口区新山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和九龙坡发电厂均处在长江沿线,受河风影响较大,加之今年上半年,辖区静风频率高,河风成为主导风,大量二氧化硫飘尘落点恰好在大渡口区新山村点附近,导致了大渡口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升高。

3、2013年大渡口区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

从二氧化硫上看,大渡口区新山村点二氧化硫浓度今年以来一直处于高线,辖区内有占主城区73.3%的油罐车数一定程度增加了大渡口区二氧化硫浓度,新山村附近燃煤反弹现象直接对新山村监测点构成影响。临近区九龙发电厂的高二氧化硫贡献率也成为大渡口区二氧化硫浓度形势严峻的主要推手。九龙坡区因设有两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杨家坪点和白市驿点),依照重庆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统计规定,各区污染物日均值按照辖区内各测点平均值计算。白市驿点的低二氧化硫浓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九龙坡区总体二氧化硫浓度值。反观大渡口区,新山村监测点作为大渡口区唯一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受到周边区域高浓度二氧化硫影响,且高浓度值直接反映为大渡口区空气质量数据,往往被误伤。

从二氧化氮上看,大渡口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于主要交通干线旁,机动车流量大,尾气污染重。目前大渡口区正按照环保部和市政府要求开展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治理,加大了物流量,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渡口区二氧化氮浓度。因此,在机动车流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还需做好二氧化氮防控工作。

从可吸入颗粒物上看,2013年上半年全区大范围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加之降雨量减少,主城区空气质量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同时,随着大渡口区2013年新开工工地的增加,加剧了这种下滑。直接反应在考核指标上即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去年大幅上升,虽然下半年气候有所改善,污染物浓度下降,但是由于上半年的高浓度值拉高了全年平均水平,大渡口区控尘工作形势严峻。

此外,细颗粒物作为大部分时间大渡口区环境质量指数(AQI)评价中的首要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渡口区蓝天天数,控制工作不容忽视。与此同时,直接排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与热作用下,经化学反应容易产生臭氧,因此在夏季臭氧逐步成为大渡口区首要污染物。

4、关于改善大渡口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

①结合大渡口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存在的困难,认真落实烧结砖瓦窑企业关停、无煤社区巩固、企业烟气脱硝治理、混凝土搅拌站废气污染治理、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和道路创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和油气污染治理7项环保措施及工程。

②继续加大日常巡查、应急预警响应和督查督办力度。突出控尘重点,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污染源“三大重点”的标准化管理,着重抓好房屋拆迁、土地整治、建筑施工、渣土运输、园林绿化和道路冲洗“六大环节”,并采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抓好监测点周边半径2公里范围内的尘污染源信息采集、台账管理及控尘监管。

③加大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的监管力度。针对大渡口区二氧化硫浓度偏高的现象,开展二氧化硫来源调查分析,加大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的监管,巩固城市无煤区建设成果,加强燃煤销售、使用监管,遏制燃煤现象反弹。在做好大渡口区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污染治理、砖瓦窑企业关停和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结合大渡口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加强餐饮油烟污染设施监管,建立完善的食药监、卫生、工商、规划、环保等部门联合审批制度,整治餐饮油烟,确保达标排放。

④加快大渡口区新增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建设步伐。重点开展大渡口区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来源解析,大气复合性污染研究和区域污染源研究,力争新增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克服大渡口区二氧化硫区域性污染的弊端,为大渡口区空气质量数据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数据,增强大渡口区环境空气质量竞争力。

虽然近年来大渡口区在大气污染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空气质量水平与群众的切身感受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我区大气污染从煤烟型向复合型污染的转变,灰霾、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等区域性大气环境新问题逐渐凸显,大气污染控制难度在显著增加。随着重庆“3.14”总体部署及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作为主城区的大渡口也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加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明显增加,也增加了我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因此,将大渡口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区,合理进行本区尘缘解析,开展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渝府发[2013]43号)

[2]《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3]《重庆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4]《重庆市大气联防联控规划》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雾霾;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实现

1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就曾经发生过关于大气污染的重大事件,如:发生于1952年12月的英国伦敦由于燃煤而排放出的烟尘所引发的烟雾事件就导致5000多人死亡,并且在之后的两个月内先后有8000多人由于烟雾事件的影响而相继死亡;发生于1955年美国洛杉矶由于不断发展的汽车工业而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氮等而产生的具有极强的刺激性的光化学烟雾,最终导致将近500人的死亡;发生在我国首都北京2013年的连续5天的雾霾事件,更是使北京市民感到空气污染带来的恐慌和不安,而我国北京的雾霾事件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燃煤、汽车尾气、工厂生产的污染物等引发的。雾霾中的主要成分是PM2.5、PM10、吸附的重金属粒子。单从人类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是PM2.5。其实不止在我国发生了雾霾,据世界卫生部发表的相关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在美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中,还是在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大部分城市和地区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各种颗粒物、臭氧等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人口的死亡率是清洁城市的1.2倍。我们人类特殊的身体构造决定了能够通过鼻孔内的特殊结构阻挡住外界大于10的颗粒物,但是对于PM2.5而言,虽然可以通过我们鼻腔中的一些绒毛阻挡一部分吸入到上呼吸道和肺部,但是剩余的部分可以随着痰等液体排除人体。总之,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PM2.5,必定会引起哮喘、呼吸困难、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严重的还会引发心律不齐、心脏病等疾病。我国的气象专家与医学专家对雾霾造成的人体危害进行研究后发现:雾霾造成的人体危害远远超过了沙尘暴的危害,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比较虚弱的老人、儿童、心肺方面疾病的患者,严重的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面对当前重工业发展、汽车尾气、化石燃烧等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很多城市在网上构建了空气质量实时平台,提醒人民群众注意自己的出行。可见,对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判断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就必须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研究与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主要是定位在一个软硬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面。2.1技术可行性分析。关于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应该主要关注在现有的各种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能否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并完成需求分析中的功能与性能分析。例如:在技术可行性分析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就是微软公司研制并开发的.NET框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这些已经是我们比较习惯和适合的方式。另外,SQRserve数据库也为该系统的实施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库基础,将这些技术与软件进行无缝连接将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设计,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再例如:对于参与该系统实施的开发人员,大部分已经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具有加强的C语言与硬件驱动开发的、经验丰富的硬件工程师人才也十分充足。2.2经济可行性开发分析。城市跟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需要站在收益分析的角度来确定该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因此,对其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就是对该系统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比较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该项目的投资、投资的额度等。例如:对该系统支出的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的购买费用、软件的开发费用、工程人员的施工费用、软件人员的开发费用、软件的维护费用、软件的调试费用等。对于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的空气质量监测站而言,系统的支出中硬件的采购费用是支出金额最大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各城市中的检测展中已经花费巨资构建了空气采集分析仪器,这些费用是由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来承担的,因此,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支出分析应建立在政府能够提供的最少的资金现状上进行分析。再例如:收益方面的分析,对于构建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出资构建的,应该由国家统一领导、并有个地方气象局承担检测的任务。也许我们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体会到该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实现带来的收益,但是,对于城市的空气质量监管而言是一项收益在无形中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能够尽快提升城市的可居住度,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知名度的目的。2.3法律可行性分析。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属于一项公共设施,它的实现能够对社会和人类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另外,我国已经建立了关于环境方面的法律,因此,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经得到了法律的大力支持。在设计中一定要主义通过协议和加密技术实现对软件的管理,并不存在于其他系统的冲突内容,也不会对互联网上的其他设施带来危害,更不会存在技术上的专利使用问题。2.4其他可行性分析。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运行的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维护可行性分析。运行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该系统所依赖的环境进行分析,所依赖的环境主要就是需要具有更高性能的计算机中心、比较大的快带环境,这些各监测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社会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人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人类的自然环境检测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提升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可知度,因此,其社会可行性良好。维护可行性主要是指在系统运行期间的一些系统维护工作,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是由各城市中的中心站派专人、专职进行督查与管理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远程各子站点进行数据控制与配置,维护可行性较高总之,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以前通过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是错误的,在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的今天,在各种污染疾病不断蔓延的今天,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拥有大量的居住人群的城市中空气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针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嫚,程铅,陈慧等.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J].电子器件,2013,36(04):748~756.

[2]杨扬,朱善安.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09):6~8.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79-02

引言

空气污染是空气质量中的常见现象,空气污染从古代就有,只是以前空气污染的程度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放任空气污染,走国外城市“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必提高治理空气污染的意识,完善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法,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笔者就这些方面在下出具体的探析。

1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和特点

1.1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根据近期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报告现实,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总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还有改善的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具有一定规模,国家政府对城市空气污染做出了改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几年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因素,使得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因此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做出了明确地规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铅、氟化物等十种污物的浓度不能超过规定限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空气污染物最主要的还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悬浮颗粒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酸雨范围和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大约为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1.2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是部分人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城市空气质量的意识,在空气治理过程中技术水平也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绿化面积少。城市人口众多,各种建设用地都很紧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城市绿化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人均绿化面积很少,绿化植物的作用就是进行化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但是有限的城市绿化不能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净化,所以城市中单位空气面积的污染物占空气的浓度极大,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2)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整体意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管理者缺乏整体意识,大城市的发展就是“摊饼”式的对外扩张,新兴城市没有整体合理的布局,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超标,成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另外根据最终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空气恶化的趋势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的浓度降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城市,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的城市数量,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该数据是根据全国三百五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总结出的,具有权威性。

2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现阶段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简单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简单评价分为单因素和单指标,综合评价主要因素是多因素和多指标,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式监测方法或者完善已有的监测方法,主要目的还是真实可靠地监测空气质量。

2.1指数法

指数法主要内容是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时,根据在现实生活中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气质量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法得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方法,指数法主要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1)单因子指数法。顾名思义,单因子指数法就是采用对照比较法和概率统计法进行比较,对单个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势简单明了,可以快速了解污染物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但是缺点就是不能整体分析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2)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以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式运算得出的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该方法还可以细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仅仅依据的是采集数据的最大值,不注重其他方面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作用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指标评价中;综合污染指数法的优势可以准确表现出各个污染物之间的比例,可以体现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各污染物在总体里的比例变化情况。

2.2复杂数学模型评价法

(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考虑的是各部分的关联性,在评价过程中做到了定向、定量的针对性,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反应时间、空间等因子的相关性,可以清晰明了地观察不同因子的关系,但是该评价法也有一定的劣势,在采用线性加权模型的情况下,污染因子权重较少,然而污染因素较多的时候,评估结果会失去真实性,部分真正的有用信息不会得到重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造成误差。(2)灰色系统法。灰色系统法主要作用是利用推理知识进行的空气质量的推演,主要内容是通过已知的部分信息、数据,运用灰色系统法的推演知识,对系统中的行为和规律详尽的描绘出来,但是灰色系统法推论出的现象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判断出的现象与真实情况有一些误差,这并不妨碍灰色系统法成为目前较好的城市空气监测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分为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法,完成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的任务。(3)物元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相当于一个运算模型,在进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过程中将物元分析法中的评价标准、指标、特征作为物元,统一进行分析管理,运算出的节域、权重建立健全评估模型,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结论,物元分析法关联度的最大值对应级别应该为评价级别。

2.3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方法的注意问题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规模、城市功能区布局、产业结构分布都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进行调整,达到最优的局面,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要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又要注重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稳定性,保障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评估正确的结果。(2)对于污染区域的监测点安排,要摒弃错误思想,主要包括城区边界地带污染较小的意识,保证监测点符合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合理,准确。(3)要根据城市人口和工业分布合理安置空气质量监测点,具体操作如下: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适当的增加监测点,可以更好的得出人们生活活动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在工业密集分布的地区,在工业区周边和中心地带增设空气质量监测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工业活动对空气污染的评估报告。

3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源

运用各种空气污染监测方法,全天候监测城市空气的质量,保证对整个城市的空气掌控,一旦某些区域发生空气污染的现象,城市空气监测部门一定要做到及时曝光,让社会的舆论道德压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将空气污染源扼杀在萌芽中,并且还可以唤醒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用整个社会的力量去保护空气质量安全。

3.2加强防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大量的汽车不仅使城市交通变得拥挤,汽车尾气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机动车环保制度,采用限制行车区域、时间等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大力扶持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以及共享自行车等一系列手段,根本目的就是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3.3加强防治工业对空气的污染

政府要制定有关工业排放废气的准则,使工业废气的排放能被自然环境净化,对于重度污染工业可以搬迁到远离城市的区域,对于城区工业的废气排放,一定要严格监测,发现企业违规排放要严肃处理,不能给企业留下侥幸心理,并且还要鼓励企业发展新型废气处理设备,尽量杜绝工业对城市空气污染的现象。

3.4加强城市绿化规划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是净化城市空气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时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预留出足够的绿化地区,并且合理规划绿化地区的分布,实现绿化的功能最大化。

4结束语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因此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不仅解决了城市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而且可以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社会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蓝天,本文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探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素敏.基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化监y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2):110-111.

[2]洪千淇,刘萌萌,王尧.浅谈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62.

[3]侯洪刚.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4(03):151-152.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5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适宜人们生存的空气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恶化的空气质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威胁。保证空气质量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90年代的北京曾经沙尘肆虐,空气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痛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地面积、制定法律法规等。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推出单双号限行的制度,并将其固定下来作为缓解交通环境压力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从2000年的177d天增加到2008年的274天。SO2、CO、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有下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如何准确测度空气质量,分析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以及如何提高空气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空气质量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广义的室外的环境空气质量,从空气质量这一角度反映某一特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另一种含义是指小范围的局部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室内空气质量,高校教室空气质量、手术台空气质量、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本文中的空气质量是前者,即广义的室外空气的质量。通过阅读近五年来的空气质量相关文献,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空气质量评价是研究空气质量问题的基础,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中的空气质量,发现潜在的空气质量问题,从而为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对评价方法,一般要求简单、准确、全面、具有可比性。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模型为测度空气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

(1)单因子法

例如,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采用最大单因子级别法,所有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低于空气质量标准中X级标准限值时,为达到X级标准。[1]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即遗失了大量的信息,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完整。

(2)综合指数法

这类方法由于能够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具备了通用性和可比性,成为目前较通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而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例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指数法等。2010年李祚泳得到对7项空气污染物皆适用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多个实例分析,并与多种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具有简单、实用和直观的特点,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

(3)综合模型法

这类方法是广泛利用统计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模型反映空气质量状况。这些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测度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潘磊、沙斐提出将非线性时间序列门限自回归模型引入浦东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是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工作的进一步要求。[3]

作者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了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计算模型,并预测出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与实际监测情况的符合程度,认为该模型在监测工作中有应用可行性。但该模型,对于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改变的响应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如,王艳平等采用“Matlab”中BP神经网络的工具箱函数,对济南、青岛两市空气质量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显示,网络的预测精度高,自适应性强,训练速度快,避免复杂运算,节省大量时间,预测效果理想。[4]

2、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

我国对空气质量现状的分析,大部分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而言的。根据一定时期内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比较,揭示该地区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等。

(1)分析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

例如,2010年胡友彪对北京市2000-2004年的空气质量日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年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及中重度污染日的分布特征。认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的污染颇为严重,其平均的污染指数为113和112。北京市一年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12和1月两个月份,这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5]再如,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黄孝扬通过对汕头市各监测点2006-2008年的监测资料分析,认为PM10的浓度受整个大气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春季阴霾或静风天气而偏高;夏秋季多雨湿度较大、风速较快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偏低。[6]

(2)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对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通常是把握全局,研究某一地区在若干年内的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走向,从而可以动态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梁淑轩、吴虹等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保定市2002年至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好转,SO2、PM10依然是保定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逐步上升。[7]

再如,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王红梅、黄晓通过昆明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昆明市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昆明市20年来昆明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8]大部分研究表明,在政府的环境政策要求下,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业正处速发展区的中小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依然日益严重。

3、特定的事件或行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后一般要做空气质量影响评价,例如三峡工程、告诉公路建设等。此外一些重大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如,马宁、刘民等认为北京市在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标准实施、推进了一批环保措施的落实,从而持续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9]再如,王书肖、许嘉钰等通过建立2005年北京市燃煤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MM5-CMAQ模型计算了各区县各行业燃煤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10]崔华胜在实验中发现扫路机影响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作业扬尘与残留垃圾灰土二次扰动扬尘2个方面。[11]

4、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源泉,采用先进设备处理工业废气,适时监测废气排放,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汕头市环境保护局黄孝扬提倡各大电厂和其他工业污染源采用全自动仪器实施监控。

(2)绿化固土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消声滞尘的作用,是改善空气质量的终端力量。如牟晓玲通过平板降尘发实验和空气采样分析,得出结论,在绿色植物较多、车辆较少的地方,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少,认为一些绿色植被有杀菌净化的作用。

(3)推广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能源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尽早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利用价格措施促使机动车“油改气”等。武昌市环保局杨志等提倡,在采暖锅炉改燃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在居民中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逐步消除“小浴池”、“小煤炉”的排污影响。

(4)联防联控措施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是流动性的,各个地区之间难以分割,相互影响,因此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奏效,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是必然要求。2010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针对某地区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却很少,空气质量到底与我们想象中的影响因素,如绿色植被覆盖率、机动车保有量等的相关性有多大,这方面研究的欠缺是空气质量研究的漏洞。本文正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自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产业结构、绿地面积、能源结构、人口规模这数个因素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Eviews的数据分析,找出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显著相关因素,为其他省市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可行的参考模板,并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变量选择

经分析,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经济整体增长。空气质量可能会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而恶化,也可能会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改善。②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排放的废弃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③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第三产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小,一般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产业是第二产业。④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能够滞尘降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⑤能源结构。煤、石油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和颗粒物,恶化空气质量,而天然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相对影响较小。⑥人口总量。无论是人口总量大,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更明显。

本文选择1999年-2009年每年“空气质量级别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北京市每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GDP增长率、北京市每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北京市城市绿地覆盖率、北京市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的比重(在模型和数据修复过程中改为能源消耗总量)、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作为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于北京市城区的统计数据不全,严重残缺,因此普遍采用整个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包括郊区)。

2、数据分析

(1)模型设定

初始模型设定为: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β6X6i+UiYi表示北京市第i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X1i、X2i、X3i、X4i、X5i、X6i分别表示第i年北京市GDP年增长率、机动车保有量、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北京市GDP的份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北京市常住人口。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2)初次回归

运用Eviews5.1,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如下:

Yi=-296.4499-155.1908x1-0.1651x2-3.1353x3+7.1886x4-2.8663x5+0.3500x6(342.2319)(186.8753)(0.3837)(3.1462)(3.2598)(9.9981)(0.3882)t=(-0.8662)(-0.8304)(-0.4303)(-0.9966)(2.2052)(-0.2867)(0.9016)R2=0.9885调整的R2=0.9712F=57.1741df=11可决系数R2较高,调整的R2也比较高,但对各个参数的t检验却不显著,x3和x6系数的符号和预期相反。根据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看出,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变量x6、x4加入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当x4和x6不变时,x1、x2、x3、x5各自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无法继续加入变量。

(3)最终回归

考虑到可能是变量或者数据选择的问题,将“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更换为“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重新做多元回归。

Yi=-183.8254-60.8069x1+0.0572x2-2.3611x3+6.6117x4-0.0086x5+0.2267x6(116.5901)(122.8378)(0.3069)(2.3823)(2.3954)(0.0169)(0.1359)t=(-1.5767)(-0.4950)(0.1863)(-0.9911)(2.7602)(-0.5102)(1.6679)R2=0.9889调整的R2=0.9723F=59.6989df=11虽然R2有所提高,但是除了x4的t检验值稍微显著,其他变量的t检验依旧不显著,x2、x3和x6的系数依旧和预期相反。同样以x6和x4为基础加入新变量时发现剩下的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即同样无法继续加入新的变量。

分别做y对x1、x4、x6;x2、x4、x6;x3、x4、x6;x6、x4、x5的回归进行White检验和DW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四个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因此模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因此最终的回归结果为:

Yi=-243.8508+5.1464x1+0.1702x2(37.3452)(2.0601)(0.0370)t=(-6.5296)(2.4981)(4.5944)R2=0.9809调整的R2=0.9761F=205.2237df=11其中:x1-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x2-北京市常住人口。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1、城市绿色植被覆盖率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因素的分析,我们看到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5.1464天,因此公共绿地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北京为迎接奥运,在很多地区都植入了人工草坪来调节北京的绿色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但人工草坪从长期来看,对北京的整体环境有着负面作用,人工草坪因其针状叶除了可以吸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外,极其耗水,众所周知北京是极其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更无法形成自然绿地那样的系统群落,反而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产生反作用。因而在后奥运时代,要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中绿色植被覆盖率,就集中在将人工草坪恢复为自然绿地,并尽量将北京市内的水泥广场周围植入自然绿地,减少水泥广场的热岛效应。

2、人口规模与空气质量

本文中对于人口规模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程度的分析显示出,人口每增加一万人,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0.1702天,表明人口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增加也不一定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北京自2000年起推行奥运精神,全市内改善市民的行为,到2008年奥运期间,市内街道、相关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因而为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应该做的是继续推行奥运精神,将每年都当做奥运年来改善市内的各个角落。

3、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能源消耗总量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并未因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多而恶化或改善,这种分析结果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北京市内能源结构并未发生真正的改变,而仅仅是在尾气、污染方面花巨额资金来治理,因而在能源消耗量增大时,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从这个方面来看,要大幅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政府应该从改变北京市能源结构入手,扩大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北京市内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煤炭、液化石油气的消耗。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6

关键词: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与开发

Android系统是现在手机的主流系统,针对Android系统研发的空气质量监测APP主要目的是用来监测空气中的质量情况。针对人群是智能手机用户,现在空气中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此款手机APP的设计主题较为鲜明,在界面的设计上人性化,给用户的视觉效果较好,让用户真正的感觉到此款手机APP的实用之处。

1空气质量监测APP研究背景和目的分析

1.1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的背景

环境的重要性对我们的生活不言而喻,而室内又是我们主要的工作和休息生活的空间,包括办公室、酒店、商场、教室、图书馆、候车室等。在室内的环境中,空气对我们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更高,室内装修和家具更新,装饰材料的质量又参差不齐,对于其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自己是无法监测的,新装修的居室受有害气体污染严重,因此对空气中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同时引起的是环境的污染,空气质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室内环境的停留时间更长,空气的好坏对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1.2空气质量监测APP设计意义及目的

现在因为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们较为敏感的环境污染之一,实时监测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对有害气体及时的监控,对于居民生活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的青年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对手机APP的应用极为熟悉,手机APP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在此基础上设计空气质量监测的APP不仅能保障人们的健康,而且操作简单,任何人群都容易学会。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打开之后能采集空气中的气体,APP经过监测之后显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对于一些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能立即预警,空气中的湿度也是能够监测的,控制在人们适宜的范围之内。

2空气质量监测APP概要设计

2.1APP设计思维与创意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绿色是让人感到健康的颜色,所以APP的主题颜色首选就是绿色。确定主题之后就进行联想,创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灵魂的APP不能称之为好的APP,创作的灵感主要是日常对生活中空气的污染,APP在打开之后首先应该给用户一种愉悦新鲜的感受,让用户感受到空气新鲜带来的好处,改变平淡无趣的表现形式,构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空气监测的目的让用户能真正的了解到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APP的界面需要根据风格来定位,用柔和的曲线让用户舒心,增强体验,在LOGO的设计上也应该体现出产品针对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详细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和介绍不可缺少,这是APP设计的核心目的。

2.2产品的风格

Android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是为用户监测空气质量状况的,良好的空气质量能让用户有愉悦的心情,APP的设计风格应该以空气的洁净为主,绿色是健康的颜色,也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因此APP应以绿色为主,添加一些时尚、简约的现代化元素,因为APP设计是为了监测空气,因此应该具备严谨的风格,让用户使用之后有一种安全感。

2.3空气质量监测APP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迅速发展,空气质量监测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功能更加的强大,发展方向也在朝着更为精密发展,功耗越来越低。在20世纪80年代,对室内有害气体的监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空气质量监测的仪器发展大约两个阶段:实验室分析和便携式现场监测。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手机APP的空气质量监测软件也逐渐问世,化学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让空气质量监测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现在室内监测仪器主要的监测技术是电化学和光学原理,使用的装置是光学检测器和电化学传感器。在手机APP中,复杂的装置不能适应手机容量小的特点,利用传感技术是手机APP的主要技术,感应空气中的质量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空气质量监测APP像人们常用的微信、QQ、天气预报等软件一样,简单实用,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未来的发展中,空气质量监测APP将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3空气质量监测APP的用户体验的设计

3.1用户体验的概念及必要性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或者服务时,结合自身经历所形成的包括生理以及心理在内的自然感受;用户体验设计,即是一种以营造最佳用户体验度为宗旨的设计策略。为移动用户设计而生的APP,重点不在于技术手段的高深、先进、完善,而是在于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制作得到高度融合最大用户体验的成功产品。

3.2空气质量监测APP界面设计要素

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有限,所以在APP的设计时应使系统的构架简单、便捷、清晰,使用户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首先应该简单直接,包含重要的特色信息,用户是通过视觉接受空气质量的分析数据,因此在APP的首页应尽量简化,适当选择文字和按钮,用醒目的颜色与LOGO搭配,获得简约美观的效果。其次是控制屏幕的信息量,结合用户的心理预设和心智模型,将目前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时反映给用户,删减无关紧要的数据。

空气质量监测APP的整体界面应该对不同型号的Android系统做出响应式设计,根据Android系统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通过响应设计让APP自动调整页面的布局,增强用户体验的愉受。空气质量监测APP的使用场合也会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色彩鲜明,让对比度悦目,适应户外使用要求

3.3空气质量监测APP内容设计要素

在APP的内容设计上,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将移动手机设备等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与用于需求结合,实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及时通风、种养植物来解决问题。最后应该在APP的界面上提供信息反馈,及时了解APP的缺陷并及时修改。

4结束语

在Android平台上的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顺应手机APP的时展潮流,结合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的现实情况,空气质量监测APP的设计和研究能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居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晟.基于用户体验的APP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2]陈亮.情绪板在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硅谷,2013(2)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1篇7

1.1城市下垫面形成的独特气候环境效应

城市下垫面主要包括城市不透水面、城市绿地、水体三大类,它们对城市的能量平衡、局地环流等大气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环境效应。城市不透水面主要包括建筑、道路、混凝土下垫面等等,它们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绿地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降温增湿、降低地表风速、形成局部小气候的功能,并形成了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缓解作用的城市“绿岛效应”。植被种类、绿地类型、绿地面积及其空间结构不同,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应明显不同。城市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水面类型,它具有降温、增湿的生态作用,并能形成一定程度的“湖泊效应”。

1.2城市风环境

城市风环境对城市大气污染物质的扩散、城市的自然通风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中,在不同的建筑密度、建筑长宽比、街道走向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内部会产生不同的风向风速,从而产生了变化复杂的城市风环境。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运用各种数值模拟技术对城市不同尺度下的风环境进行研究,它对气候环境影响下的景观格局规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城市热环境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气候状况、城市下垫面环境等。城市热岛效应是热环境的一个典型特征,各种人为热量的集中排放、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它对城市污染物质的扩散、对人居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人口、建筑面积、建筑密度、风速等因素的关系等。

1.4城市空气污染

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车辆的急剧增长导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颗粒污染物、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总量外,还与排放源高度、通风情况、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因子主要包括风和湍流、气温与大气稳定度、天气形势以及下垫面空间环境等。例如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起主要作用,温度、湿度对污染物的扩散也有影响。

2城市气候环境特征对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城市气候环境特征是影响绿地景观格局的重要因素,最典型的城市气候环境特征主要包括城市热岛、风环境与大气污染。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可以根据城市气候环境特征所反映的环境问题,确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绿地空间布局方式及合理的绿地种植结构,以形成合理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绿地景观格局。

2.1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景观格局

各国学者对城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绿地面积的变化直接造成了热岛效应范围的变化,绿地景观格局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关键因子。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中,可以根据城市热岛的温度效应,构建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的景观集中绿地;确定城市绿地分布的位置、面积以及绿地空间布局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布局方式,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绿地景观的建设,从而实现绿地景观规划由“见缝插绿”向“合理建绿”的转变,同时注重绿地景观格局分布的合理性,建立适宜的绿地景观分布距离,以此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2城市风环境与绿地景观格局

规划中,应该从不同的尺度对风环境进行动态的研究分析,以引导合理的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城市尺度上,李敏、王绍增提出在微风条件下,城市需要建立微风通道,注意城市的氧源基地和微风通道的设置以及与风向的关系,在城市上风方向营造或保留大片森林与农田作为城市的氧源。在城市组团尺度上,组团内部也应该根据城市内部的风环境特点设置相应的绿地作为城市内部通风、排气的绿地斑块及廊道,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控制污染物质的扩散。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应该对风在城市内部的变化方式进行分析,了解局部场地条件对风环境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布局规划中,而不是直接利用城市主导风向和风速等参数对城市绿地进行分析和设计。

2.3城市大气污染与绿地景观格局

如何有效地就地处理污染物、阻止污染物的扩散,是城市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研究大气污染对绿地格局影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找到真正的空气污染源,对污染源物质的空间扩散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其空间扩散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对策,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污染。其次在绿地景观格局规划中,应该根据植物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抗污染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并根据污染物质的空间扩散规律规划适宜的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以起到保护和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

3研究的关键技术方法

3.1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城市大气数值模拟研究的应用

CFD技术具有流体分析的优势,它可以对不同时、空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影响下的城市风环境、大气污染物质扩散以及热环境运行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绿地景观格局现状,并对绿地优化方案进行评估。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CFD对城市大气环境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利用CFD模拟气候环境特征影响下的绿地景观格局生态效应的研究则较少涉及。卡佩拉托(Capeluto)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将城市气候因素如光照、风等因子运用到城市设计中。汪光焘等应用CFD等数值模拟方法,对佛山城镇规划案例进行了大气环境影响模拟分析。余庄等人利用CFD对城市热环境进行了动态模拟,最终得出有科学依据的城市规划布局与城市气候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利用CFD来分析城市的风环境状况,空气污染物扩散状况、热环境状况以及绿地景观格局的响应等问题,是一种非常新颖而有效的研究方式,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指导气候环境影响下的景观格局规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2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的应用

3.2.1RS-GIS技术的优势

卫星遥感资料具有观测空间范围广、能快速获取分辨率较高、时效性较好的城市下垫面空间信息等优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对遥感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空间综合分析等功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用于研究城市气候特征具有快速、准确、宏观性强等优势。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各种遥感数据能够为城市大气下垫面的大气环境及空间信息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源,通过遥感数据获得的城市绿地信息能与具有时、空尺度的城市气候、污染物分布等数据相匹配,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2RS-GIS技术的综合应用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遥感应用技术方法,围绕城市热环境、风环境以及大气污染等大气环境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进展。李延明等人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测定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城市发展及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王伟武等人应用GIS空间数据相关分析和空间叠加方法,定量评价了空气污染物质的空间分布与城市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重、道路用地比例、地表温度等影响因子的空间相关程度和总体污染水平的分布特征。目前,人们主要关注运用RS-GIS技术手段对城市热岛、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但对城市气候环境特征与绿地景观格局之间的“格局-效应”机制的研究却较少涉及。由于RS-GIS技术不具备流场分析以及优化设计的功能,不能较好的反馈景观格局与环境效应之间的相互适宜机制。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格局-效应”机制,可以将RS-GIS技术与CFD数值模拟技术相藕合,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气候环境特征进行定量三维模拟分析,并最终建立优化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

4基于气候环境特征的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沈阳是典型的北方老工业城市,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空气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大气环境问题,研究结合沈阳城市性质及城市气候特点,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沈阳市气候环境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以寻找城市风环境、空气污染扩散、热环境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基于气候环境特征影响下的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4.1基于RS-GIS-CFD的城市气候环境数值模拟方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实体,城市风速、地表温度、湿度、建筑密度、容积率、人口密度、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对城市的气候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能准确反映城市基本状况,首先可以利用RS-GIS技术有效、准确、快速地获取城市下垫面三维空间信息,以及建筑密度、植被覆盖程度、容积率、地表温度、SO2污染程度、人口密度等城市生态环境信息。然后根据城市基础信息建立数字模型,同时根据城市气候要素等基础资料进行模型的边界条件设置。应用CFD的方法来处理城市的大气流场运动,计算城市中的风环境运行状况、污染物空间扩散情况以及地表温度分布情况等问题,并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CFD模拟分析主要包括建立数字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等几个过程。研究采用1∶1的模型进行模拟,其模拟的城市空间zoom尺度为50000×50000×200m3。在CFD中完成模型创建后,需要输入沈阳市的基本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并选择设置混合层流模型来模拟大气的流动。模型地块选用热辐射模型以及污染物扩散模型,对于不同等级的模块,需要根据现状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及污染源浓度。其次,在模型边界相应的位置建立进风口和出风口,以模拟城市风向及风速。以沈阳市为例,考虑到沈阳市的气候环境特点即春、秋季节历时较短,夏季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吸收SO2的能力也最强。因此,模拟的气候条件则设定为夏季。夏季3个月的平均风速为3m/s,主导风向为南风,模拟时将具体的风速风向值设为模型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初始参数。

4.2结果与分析

当城市平均风速为3m/s、主导风向为南风的时候,城市内部空间的风速小于3m/s,城市风速明显受到城市建筑布局以及城市风的流动的影响。在城市建筑密度低的浑南新区、于洪区等区域,城市风速相对较大,沿着浑河形成了一定的城市风廊,利于周边污染物质的扩散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建筑密度较高的沈河区、和平区、铁西区、皇姑区等区域,城市风速相对较低,由于城市建筑物的影响,城市风速明显降低。水平空间扩散格局。SO2的浓度在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下,随着风速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城市建筑物及城市绿地对城市风速、风向以及污染物质的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大东区、铁西区、于洪区,工业污染源较多,城市绿地较少,其污染物浓度最高,且不易向外扩散,而沈河区、和平区的污染浓度也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沈河区及和平区位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其污染物不易扩散。在建筑密度相对较高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工业区等地表温度较高,城市地表温度高达40℃以上,而学校、城市绿地、水体等地域,城市地表温度较低,它们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浑河对城市的有益影响和调温作用比较明显。同时,还可以明显看到在风环境的影响下,城市中的热环境分布呈现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发散的特征,城市风向,植被、水体对城市最热区域的改善作用都有限,在现有的绿地布局模式下,水体、植被等要素的生态功能并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如果选择不同方向的典型的断面来反映城市风速、SO2浓度、地表温度在不同高度上的垂直扩散状况,那么从不同的断面可以看出,城市风速随着高度的增加也逐渐增加。城市建筑物对风的扩散阻力逐渐减弱。SO2以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随着高度的增加,在200m的高度范围内,SO2的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城市的地表温度以热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并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也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大气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绿地的结构、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沈阳市并未形成具有一定导向性的风廊,同时热环境运行状况较差,SO2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在铁西区、大东区以及皇姑区,在其他区域,城市的热岛效应相对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的绿地空间布局合理、大面积的浑河水系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利用CFD软件可以有效地从流场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风环境以及污染物质的空间扩散之间的内在机制关系,并能根据城市问题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它为解决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外许多学者对CFD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中主要对CFD仿真模拟结果与实地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CFD仿真模拟的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均满足城市尺度模型模拟的精度,因此证明CFD模型对城市气候环境因子的模拟是有效和可行的。

4.3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通过对城市大气环境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可以看出:而沈阳市的热环境较差,空气污染严重。基于气候环境特征考虑的城市风廊的建立、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设计,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市域尺度上,在沈阳市不同区域建立多条“通风廊道”,以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同时,为了确保城市通风的顺畅,第一,不能在此区域进行城市建设(尤其是在风的主导方向上建立高楼);第二,在通风廊道的轴线上不应该种植高密度的植物。在城市尺度上,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看到在城市的高建筑密度区域,城市风速降低的速率较大,同时建筑物的高度及建筑表面的粗糙度对城市风速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在城市高建筑密度的区域也应建设相应的通风廊道。为了防止城市的无限蔓延及扩张,同时防止工业污染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将围绕着沈阳3条主环路建设环城绿带,绿带的宽度建议为1~4km不等,同时加强对沈阳市各环城水系的绿带建设。虽然,沈阳大部分的工业区都已搬至城市的三环外,但铁西区、大东区以及皇姑区的工业区还在城市三环内,这些区域对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立内部的环城绿带对提高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邻里尺度上,也应该建设城市内部通风廊道。对于城市内部通风廊道而言,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扩宽街道、绿地与街道布局有机组合、连通不同的生态绿地、降低建筑密度等,它们将有利于城市通风廊道的形成。同时,优化附属绿地、道路绿化、水体绿化的空间布局。综上,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沈阳城市未来发展形态共同构建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案,形成了“四带、三环、七楔、网络连接”的绿地网络空间结构。“四带”即浑河、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的滨水景观带。“三环”即城市3条环路两侧的生态绿环。“七楔”则是根据城市气候、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布局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的7条生态廊道;对于城市其他类型绿地的空间优化,则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协调与城市布局结构的空间关系,最终构建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结构,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讨论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8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兰州;大气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8404

1引言

层次分析法(TheAnalt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原理在于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分别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等。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问题,进而根据综合权重按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该法广泛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科目技术成果评价、资源规划和分析及企业人员素质评测等方面[2]。其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多方面的研究\[3~6\]。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兰州市“十二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兰州市大气质量状况。

2层次分析法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层次一般由上至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表示决策者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表示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的判断准则。第三层为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方案。这样的层次结构确定了这三层的隶属关系,即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递阶层次。

2.2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

同一层次之间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来说会有权重的大小决定其重要性。将本层次的有关因素两两比较,进而评定其对于上一层某一准则(或目标)的重要程度。若某一层有m个因素,将这m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用数值表示出来,并写成判断矩阵。把这第i个目标(i=1,2,……,m),记作A=(aij)m×m。其中,aij>0,aij=1eji,aii=1。

2.3层次单排序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各因素对其影响的重要性的排序,以权值表示影响程度。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在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时,作出的判断矩阵一般不具备完全一致性。因此,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否则得出的因素优劣数值排序就会有逻辑上的矛盾。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ni=1,i=1,2,3…n;

(2)计算Mi的n次方根,i=Mis;

(3)对向量=\[1,2,…n\]T归一化处理:Wi=i∑pi=1i;

得特征向量:W=\[W1,W2,…Wn\]T,即为各因素对上一层某要素的相对重要权重。

(4)计算两两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ni=1(AW)inWi=1n∑ni=1∑ni=1aijWjWi

(5)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两两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I(ConsistencyIndex):CI=|λmax-n|n-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7](RandomIndex),见表1,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Ratio):CR=CIRI。当CR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评价因子,依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修改),见表4。建立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分为三层:以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层,以大气质量评价因子为准则层,以大气环境质量级别作为层次分析的方案层[7]。见图1。

表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因子一级标准(C1)二级标准(C2)三级标准(C3)SO2(B1)0.020.060.1NO2(B2)0.040.080.08PM10(B3)0.040.10.15

3.2构造判断矩阵

在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层(A)下,构造准则层(B)中各评价因子(Bi)的相对重要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其构造方法是以各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为标度,两两比较得到矩阵元素。而评价因子污染指数是评价因子实测浓度与该因子相应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比值,即BB二级标准,本文中3个因子的污染指数分别为B(SO2)B(SO2)二级标准、B(NO2)B(NO2)二级标准、B(PM10)B(PM10)二级标准。由此构建的各因子(准则层)的相对重要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如表5所示,数据以2010年为例。

3.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从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可见各判断矩阵都有满意的一致性。

3.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将2010~2015年准则层对目标层做图,见图3。2010~2015年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受PM10的影响,其权重在0.5102~0.6077之间。其次是SO2的影响,而NO2的影响则最小。因此要提高兰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关键是要加强对PM10和SO2的污染控制。

5结语

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简洁实用、适用性强的优点[8]。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客观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2010~2013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三级标准,2014年和2015年兰州市空气质量符合一级标准。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兰州市空气质量是有好转的趋势,这与兰州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评价具有一致性。在此期间,兰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受PM10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O2,而NO2的影响相对较小。

张勤虎,等:层次分析法在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与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方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4.

[2]卓倩,杨文卿,钱庆荣,等.层次分析法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0~65.

[3]易睿,丁志成.层次分析法(AHP)在扬州市“十一五”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154~157.

[4]许文杰,陈为国.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体富营养化[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1):49~52.

[5]吴立根,张江山,陈盛.灰色聚类法评价山仔水库富营养类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4):190~192.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18-02

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因位于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县是纯山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2015年4月14日至5月2日,蒙阴县环境监测站分别在与新泰市、沂源县交界的常路镇西岭村、高都镇上五庄村、野店镇苏家沟村、岱崮镇井旺庄村4个点位,进行了连续19天环境空气采样监测。通过对交界处获得的19日监测数据与县城区2处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在线数据进行同步对比,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摸清了周边市县对蒙阴县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又通过对空气自动站日平均小时浓度变化的分析,摸清了影响我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蒙阴县地理、气象条件

(一)蒙阴县地理条件

蒙阴县城区以新城路向东西两侧布局,处于两山(北山、会泉峪山)之间谷地,东侧到巨山呈隆起地带,西侧以205国道横穿城区西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路网呈“232”分布,东西两向主要干线以205国道、335省道(兖石路)为主,城区中心以云蒙路、新城路、南环路为主,其中东西向205国道车流量最多,城东兖石路较密集,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集中路线。

蒙阴县西北方向主要有新泰市、莱芜市、淄博市3市县,在西北风为主导风向的情况下,从莱芜市、钢城区、新泰市按西北呈一条线对蒙阴县形成“喇叭口”由大变小的气流通道,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物异地飘移,对蒙阴城区空气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蒙阴县东北方向有沂源县、北侧有淄博市博山区,淄博市南侧有泰山-鲁山山脉,起到一定的空气气流阻断作用。

蒙阴西南方向有平邑县、正南向有费县,有蒙山山脉阻断;东侧有沂南县、沂水县2县,东南侧有临沂市6区。在东南风作为主导风向时,易受到临沂市6区空气污染物异地飘移,对蒙阴城区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二)蒙阴县气象条件

我县主导风向以东南风(3月-10月)、西北风(11月-次年2月)为主。同时,也受到大环境的气候、风速、气压、温度等因素影响。

二、蒙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外源影响

(一)监测点位周边环境

岱崮镇井旺庄村点位、常路镇西岭村点位、高都镇上五庄村点位、野店镇苏家沟村点位等4点位主要位于蒙阴县与泰安市、淄博市2市交界处,布点选址较为理想,可在不受周边突发性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对我县边界处对各项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保障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分析的质量。

(二)监测数据分析

1、对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得知,SO2、NO2、PM10、AQI四项指标在这段时间内浓度变化趋势相似,说明城区北方本底值与大环境空气质量较贴合,受外界污染影响较小。城区西北方向在自身污染企业较多、本底值较大的基础上,因靠近新泰市重污染区,受外来污染因素影响较大。城区两自动监测站处于兖石路、云蒙路两侧,周边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等较多,SO2、NO2两项指标有较独立的趋势。

PM10方面,常路、高都2点位大多高于城区PM10的具体数值,SO2方面,常路点位SO2浓度与城区非常接近,相差很小,除因内源污染外,受靠近的汶南工业企业污染影响较大。NO2方面,常路点位NO2浓度略高于城区,因处于交通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所致。

从各项监测数据上分析,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蒙阴城区SO2、NO2两项指标趋势较为独立。主要原因为该两种污染物空气输送扩散速度相对较低,应以内源污染为主。其中,SO2主要成因以工业采暖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及大灶燃煤为主;NO2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

2、蒙阴城区PM10、PM2.5因风向频率变化因素及污染物输送扩散距离远、速度快等特性,在不排除城区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垃圾焚烧、光化学二次转变等综合性内源原因基础上,从常路点位、高都点位PM10浓度高于城区46.6%、17.8%来看,应受常路、高都、新泰方向污染外来影响较大。

三、蒙阴县城区空气质量内源影响

(一)城区2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污染物日均值同比评价

蒙阴县环境监测站对4月份城区监测站、开发区2处空气自动监测站SO2、NO2、PM10、PM2.5日均值进行同比评价,分析数据如下:

1、二氧化硫(SO2):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044(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027(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63%。主要原因是:目前,开发区企业正常生产燃煤锅炉较多,而城区除部分馒头房正常营业外,采暖锅炉及洗浴、茶浴炉等小锅炉基本全部停产。

2、二氧化氮(NO2):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041(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033(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24.2%。主要原因是开发区兖石路,各类机动车行驶相比监测站云蒙路,存在量多、尾气排放量大等现状;而云蒙路前期通过县交警大队实行限行,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3、可吸入颗粒物(PM10):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112(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102(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9.8%。主要原因是通过前期城区洒水降尘,监测站点位PM10比较开发区点位起到一定抑尘作用。

4、细微颗粒物(PM2.5):2处点位浓度相等,符合PM2.5污染物传送距离远、传送速度快的特性。

(二)城区2自动监测站4月份各项污染物日均小时浓度变化趋势情况

根据对两监测站在线数据分析,两点位四种污染物SO2、NO2、PM10、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SO2方面:从凌晨0点-5点,SO2出现较高位的稳定区域,说明有部分企业晚上生产,出现偷排现象;从凌晨5点-上午11点,属于开发区企业、城区馒头房及餐饮行业繁忙阶段,燃煤导致SO2出现高峰值;从19点-23点,SO2出现较高波动,应主要为餐饮业燃煤造成。NO2方面:从凌晨0点-9点,NO2出现每天的最高位区域,说明晚上2处点位机动车处于高峰行驶,导致出现全天最高峰;从中午12点-16点,NO2出现每天的第二高峰,但无明显规律,说明机动车运输较无规律。从17点-23点,NO2出现每天的第三高峰,说明机动车晚上开始出现规律性拥挤高峰。

从图表可以看出,NO2日变化规律基本与SO2基本相同,但NO2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污染峰值持续时间较长;NO2污染最重出现在上午0~10点左右;上午8时前后及21点前后污染最重;污染最轻的时段为14~16点。

PM10方面:2监测点位PM10趋势大部分重合,部分时间阶段有变化,监测站较开发区平均浓度较低;从凌晨0点-10点,PM10出现每天的高位区域,主要是晚间机动车行驶带动道路扬尘,中午道路扬尘及建筑扬尘造成;从中午11点-19点PM10较稳定,应为城区洒水降尘起到一定作用。

PM2.5方面:按照正常比例,PM2.5≈PM10×60-70%;2监测点位PM2.5趋势基本重合,符合该污染物传送距离远、速度快的特性;从凌晨0点-10点,PM2.5处于每天的高位区域,主要是晚间机动车行驶带动道路扬尘,中午道路扬尘及建筑扬尘造成。

从图表可以看出,PM10、PM2.5日内变化规律为早晨6~10时污染物浓度最高、污染最重;11点后逐渐减轻;16时左右浓度最低、污染最轻;18时后又逐渐加重。

综上所述,蒙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虽然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内源造成的,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

四、对策建议

(一)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按照市大气办关于工业污染治理的相关要求,实施“三个一批”,即限期治理一批、停产治理一批、关停拆除搬迁一批。严格行业环境准入,城区内一律停止审批新上燃煤项目;未批先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的新上项目、新增产能;其他新上项目环保设施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二)城区扬尘治理

所有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六个100%”(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100%),视频监控设施联网贯通且正常运行。

(三)机动车尾气治理

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严格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先环检、再安检措施,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年检手续。

(四)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禁燃区内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限期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开展城区供暖小锅炉集中整治,不能集中供热的,限期改用电、气锅炉;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措施,在禁燃区内,严禁新建燃用高污染燃料项目;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一律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

(五)餐饮油烟治理

严格油烟排放管控。外环线内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业油烟排放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烟气排放管道;规范露天烧烤,对烧烤摊点进行总量控制,城区范围内严禁新增烧烤摊点。

(六)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会宣传,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10

关键词: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复合型污染季节变化显著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36-01

郑州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选取郑州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作为评价因子,以“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其平均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污染负荷系数分析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

1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1.1评价因子的选择

根据郑州市城区结构特点和工业布局,选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作为该区域大气环境评价因子。

1.2评价标准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规定的浓度限值作为评价标准,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2008年和2009年空气质量为三级。

2污染特征

2.1主要污染物

“十一五”期间,通过对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系数分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系数逐年增加且多年所占比重最大;二氧化硫的污染负荷系数逐年下降;二氧化氮呈缓慢上升趋势。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逐渐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详见表1。

2.2时间特征分布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季均值污染指数变化分析,郑州市城区空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著。由于冬季和春季属于采暖期,能源消耗高于非采暖期的夏季和秋季,污染物污染指数冬季和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气象因素对这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季节性规律起了一定作用,夏、秋季气温较高,混合层高度也因而提高,有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另外,夏、秋季雨水丰富,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清除;冬天则相反,再加上逆温和静风的天气发生频率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原因分析

3.1环境治理保证了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基本稳定

“十一五”期间,在人口增多、经济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城市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扬尘污染、加快城市绿化和路面硬化及环城生态防护林网建设,消灭黄土,加强市区施工、运输管理,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扩大烟尘控制区建设范围等。城区空气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结果详见图1。

3.2二氧化硫减排是二氧化硫浓度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

2006年以来,郑州市城区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13.3%。二氧化硫浓度下降得益于“十一五”期间郑州市采取的一系列二氧化硫减排措施,包括拆除或改制市区10t以下燃煤大锅炉,开展电厂脱硫治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但煤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一五”初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随之明显下降。

3.3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二氧化氮污染呈上升趋势

二氧化氮污染主要来源之一是机动车尾气。“十一五”期间,二氧化氮虽不是城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但其污染程度随着每年车辆数量的大幅增加呈上升趋势。

3.4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郑州市大气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尘、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和煤烟尘等,其污染程度在源强不变的前提下,还受气象因素影响。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烟尘排放量逐年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2006年至2008年逐年下降。2010年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前几年有所增长,原因为:一是郑州市城市改造力度加大,房屋新建及拆迁改造、道路改造造成的扬尘污染加重。二是自然环境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正向作用减弱,反向作用加大,2010年春季全国普遍干旱,河南尤其严重;春季期间相较其他年份基本无降水,且受西北沙尘天气影响严重。

3.5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篇11

关键词:空气质量;污染;变化趋势;博乐市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0002

1引言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段、艾比湖西岸79km处,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首府,也是博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活着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1个民族,总人口17.28万人,总面积7494km2。博乐市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沿边开放城市,既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又处于中亚市场的中间地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十二五”期间博乐市成功创建为“部级园林城市”。

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其空气污染类型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烟尘和扬尘污染性污染。随着城市规模达扩大、人口增加、餐饮和机动车数量猛增,博乐市空气主要污染因子及其污染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在对博乐市十二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影响博乐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为防止和减轻博乐市空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和城市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十二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1“十二五”博乐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011~2015年,博乐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2014年有所下降,基本与2011年持平,2015年上升幅度明显提高;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呈现波动变化,2012年浓度较高,2013~2014年下降,2015年明显上升;二氧化氮2011~2014年年均浓度值无明显变化,基本持平,2015年年均浓度明显上升。2015年博乐市空气中3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11年均有明显上升。

2.2“十二五”博乐市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变化趋势2011~2015年,博乐市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逐年明显下降,空气质量超标率逐年明显上升。2015年空气质量超标率为8.0%,较2010年空气质量超标率上升7.7%。

2.3“十二五”博乐市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011~2015年,博乐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变化趋势来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采暖期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平均浓度,污染物浓度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氧化氮采暖期平均浓度虽然也高于非采暖期,但有些年份不明显,且变化趋势与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变化趋势不一致3.

3与201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比分析

3.1博乐市空气质量对比

2015年与2010年相比,博乐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变差,2010年监测环境空气363d,均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2015年实测环境空气364d,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天数为335d,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0%.与2010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下降了8%。从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趋势来看,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2.5%和36.9%。二氧化氮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1.1%。

3.2因素分析

(1)博乐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日益复杂化,保持空气质量达标难度增大。“十二五”博州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虽然总体评价为良,但空气质量降尤为明显。一是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煤炭消耗量逐年增加,但集中供热能力有限,市区及城市周边仍有分散锅炉存在,且多以直排小锅炉为主,废气未经治理直接排放,加剧了大气污染;二是随着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建筑施工工地数量激增,由于监管不到位,土地开挖、车辆运输造成的扬尘加重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三是由于机动车数量激增,尾气排放量逐年增加,尾气环保检测及机动车环保监管等工作滞后,也一定程度加重了空气污染。

(2)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覆盖面不大。博乐市工业企业基本以小型、微型为主,除尘、脱硫、脱硝等废气治理设施覆盖面不大,特别是砖瓦、玉米烘干等行业基本没有废气治理设施,废气直排进入大气。一些供热、石灰和石材企业存在大型堆场,露天存放的煤炭、矿石及尾矿,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加重空气污染。

哈斯琴格乐,等:“十二五”期间博乐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环境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范文1篇12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6]114号)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及方法、合格证的管理等,保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具有从事监测和分析的工作能力及知识储备。

1.1选择正确的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首先选择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其次选择国家环保部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对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可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此外,还应考虑监测对象的浓度水平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的条件,或采用标准方法不能获得合格的测定数据时,必须对选用非标准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对比试验,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核、批准。我国目前常见大气监测指标有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等。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常以有动力采样法-溶液吸收法采样,后以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特征波长时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得出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TSP、PM10通常使用滤料阻留法进行测定,按照某速度对大气抽取,将悬浮颗粒物TSP留于称重滤膜表面,对应用前后的TSP重量进行计算,并根据采样器流量与时间计算抽取空气体积,以得出TSP、PM10浓度。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常以定电位电解法进行监测,烟气中待测物质扩散通过传感器渗透膜,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产生扩散电流的大小与待测物浓度成比例关系,得出待测物质浓度。

1.2采样前准备经检定(强检)或自行检定(非强检)的仪器需定期校验和维护,形成校验与维护记录。现场采样前对微压计、皮托管、烟气采样系统、吸收瓶进行气密性检查,对烟气测定仪、测氧仪、自动烟尘采样仪和含湿量测定装置的温度计、电子压差计、流量计进行定期校准。《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73-2007)要求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O2、NOx、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采用仪器量程20%~30%、50%~60%、80%~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要求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O2、NOx、CO)测定仪,应根据仪器使用频率,每3个月至半年校准一次。在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应增加校准次数。用仪器量程中点值附近浓度的标准气校准。对排气温度测量仪表、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计、真空压力表、转子流量计、干式累计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样嘴、皮托管系数至少半年自行校正一次。检查空白滤筒有无裂纹、孔隙或破损,采样嘴是否变形或损坏,乳胶管有无老化等。

1.3样品的采集与运输贮存采样点的布设尽量均匀且具代表性,采样时段能较好地反映高、低及一般污染浓度水平;监测前用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尽可能减少流量误差对采样体积的影响;严格控制采样时间及采样时的温度;在对大气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明确采样人员、接送样品、分析人员在样品传递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有效确保样品的完整交接,并做好平行样品、空白样品的采集和记录工作。SO2甲醛吸收法采样温度需控制在23℃~29℃,四氯汞盐吸收法采样温度需控制在10℃~16℃,温度偏高或偏低,都将影响采样吸收效率。在样品采集、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如果样品不能当天分析,应在4℃~5℃下保存,但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d。

1.4实验室分析与数据处理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成实验室内部与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内部控制对于环境监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样品监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结果,经过特异质量控制图与其他方式分析应用,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在实验室过程质量的控制中,需要做好基础工作,保证实验室安静清洁,全部仪器要检测校验,高精度的仪器室,应对全部设备实施定期校验及维护,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对于监测人员来说,专业理论技术要掌握,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实施监测工作,保证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实验数据有效真实。要保证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实际状况,就要重视数据处理质量的管理方法,可制定数据质量的管理责任制,并贯彻执行。数据处理质量涉及实验数据分析管理与报告审核程序的规范,当监测数据记录与删改时,应依照相关规定,经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并由负责人签字,一旦发现可疑数据,应组织人员查证分析,及时纠正。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总结(6篇)
  • 下一篇:学生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整理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