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
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特别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基本概念多: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较多、较抽象,掌握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的基础。(2)实践性强:软件测试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流行的软件测试工具,熟练使用工具进行软件测试。(3)技巧性高:学会设计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重点及难点,而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需要测试经验和技巧。
2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重点概念理解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是该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该文将列举一些重要概念。
(1)软件:软件=程序+文档+数据。软件不再是单一的程序代码,随着程序功能愈加复杂,规模愈加增大,软件还包括其生命周期中的相关文档及用户使用后产生的相关数据。其相关文档有: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书,测试用例,测试结论,产品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其相关数据有:用户的账号,密码,使用过程发送的信息,接收的文件等。
(2)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对象是软件,方法有手工和自动化,自动化工具主要有LoadRunner和QTP,目标是找问题,终极目标是保证软件质量。因此软件测试是指为提高软件质量,主要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偶尔采用手工方式,结合测试用例反复对软件找问题及评估软件质量的过程。
(3)软件缺陷:软件缺陷也叫软件bug,指软件存在的问题,这些bug会阻碍软件功能的正常实现,导致软件质量低下。若交付给客户使用,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4)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为测试特定功能开发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的数据集合。当测试人员完成测试后,还需给测试用例加上一组测试后的数据,该测试后的数据也称实际结果。
(5)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并行性:国内企业,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在时间上大部分是同步的,从软件生命周期开始,软件测试也将介入工作。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步骤,软件测试均有对应的流程,如此来提高软件质量。综上所述,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比较理论抽象,对于很多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是停留在片面的将软件理解为程序,更无法理解软件测试及测试用例相关概念。因此,在现实中寻找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以上重要概念意义非凡。
3郎中治病
众所周知,郎中通过望、闻、问、切等人工方式甚至采用医疗器械来诊断病人,同时可能会根据病人之前的病历来确诊病人存在的问题。郎中诊断后会在病人的病历上做记录,写明发病症状及结论,最后给病人提出治病方案。郎中治病的对象是病人,方法有人工和工具方式,目标是给病人找毛病,终极目标是恢复病人的健康。从这个层面看,郎中治病与软件测试是相通的,它们有相同之处。作为现实中最普遍的案例,且同学们自己本身都有经历,对于其流程有过深刻体会,因此将郎中治病作为软件测试教学的引入案例是可取的。
4郎中治病在软件测试教学的应用
在软件测试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郎中治病可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基本概念:
(1)郎中治病的对象是病人,软件测试的对象是软件。
(2)郎中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病人病情,属于人工方式的诊断,测试人员评审需求规格文档,检查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等则属于人工方式的测试;若郎中借助医疗器械诊断病人,那么类似于测试人员借助工具寻找软件问题,属于自动化方式。
(3)有些病情采用自动化工具无法诊断,必须通过人工方式,比如中医,因此工具无法代替人工。有些软件也必须人工测试才可找到问题,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手工。
(4)郎中治病可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即保证病人的身体健康,测试人员测试软件则可提高软件质量。
(5)病人不舒服叫生病,软件不正常则叫bug,或有缺陷。病人生病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类似于软件有缺陷则无法正常运行。
(6)郎中诊断病人后,将病人的病情与健康标准对比,若不一致说明病人此处生病了,若一致则说明此处是健康的。类似于测试人员将测试后的结果与需求规格上的标准对比,若一致说明此处无bug,若不一致则说明此处有问题。这是衡量是否为bug的方法。
(7)大部分人一旦有些不舒服,比如感冒,一般会马上去找郎中诊断治病,而不会等到感冒发展成大病才重视,生病与治病并行。类似于软件一旦开发就进行测试,不会等到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出现了损失才补救,因此大部分国内企业主要采用的是开发与测试同步。虽然预防人生病是最好的,但大部分人因技术不够无法做好预防,类似于预防软件出问题是最好的选择,但因测试技术跟不上,同样无法做到测试早于开发。
(8)郎中诊断病人,最终不能保证病人不存在一点点亚健康,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很少,类似于软件测试反复给软件找问题,但最终软件还是会存在缺陷,没有错误的软件世间难求。
关键词:辨证方法实践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14-01
一、诸种辨证方法的实践根源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对辨证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相继创立了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这些辨证方法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代下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多种辨证方法的相继出现呢?
概括的说,是在实践的逼迫下产生的,是追求治疗效果所致。疾病使生命受到损害,身体受到损害就会出现临床表现,而医学必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出不同的解释说明,然后方可指导临床诊疗。但是仅一种辨证方法是不够的,因为对其他很多疾病,依据这一解释指示的方向而处方用药时不能获得预期效果,这就使得人们重新寻找解释的方法。其实一种辨证方法只抓住了一种问题进行说明,而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如果按照此种辨证方法得出的方药是有效的,那么这种方法的治疗范围就会拓宽或者被固定下来,如果治疗效果是无效的,那么这种方法的治疗范围就会被限定,人们也就会寻找新的方法来重新解释疾病,治疗疾病,直到这种方法被固定下来。也就是说,不同的辨证方法是应实践不同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实践中疾病种类的改变,导致原有的辨证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这时作为医疗实践的主体必须建构新的经验体系,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从古到今,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新的医学实践中,援用新的思维方式而得以实现的。物理学家温柏格说:“只要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半步,就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张仲景在发现《内经》理论不能有效治疗当时流行的“伤寒病”时,创立了六经辨证方法;明清时代的温病学家发现《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不能用来治疗温病时,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方法。
二、辨证方法产生的理论根源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实践要求对疾病重新作出解释才导致各种辨证方法的相继出现,但是一个完整的辨证方法只有实践的推动是不够的,要想对新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还要有理论工具。
首先,中医学为新辨证方法的产生提供了工具条件。可以说,所有的辨证方法都是导源于《内经》的。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中就已有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藏象、经络、卫气营血等中医基本概念的出现,也有了病因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等,这些构成了中医学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其中气血津液是生命的基本物质,脏腑经络是器官,阴阳五行是动力源泉,这就组成了工具库。当实践要求产生新的辨证方法,人们利用这些不同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概念,形成新的分析工具来构建新的辨证体系。
其次,理论的内驱力量促使人们对疾病作出完整理解和圆满的回答。临床上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病因却没有发病,病因相同而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都是虚证表现却不同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促使了辨证方法的相继产生。一次完整的治疗必须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物等几个本质性要素,那么人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会追问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是什么性质?是身体的那种生命物质受到损害?但是每一种辨证方法都不能同时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人们在中医学已经为我们提供的概念中不断的寻找新的答案。病因是风、寒、暑、湿、燥、火等;病位是表里、五脏、六腑、经络、三焦等;病性阴阳、虚实、寒热等;病物是气血津液等,是多还是少(气虚、血虚、津亏等),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气滞、气逆、气陷等)。
内容摘要:
本文论述了疑难病的概念及范畴。
论文内容:
疑难病的概念及范畴
世界中医疑难病学学会李慎言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委员廖藏典
自从李积敏(慎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后,中医学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医疑难病学”这个学术新概念,当论及中医疑难病学科,首先应搞清几个基本概念,诸如什么是中医疑难病,中医疑难病的范畴等等。疑难病是中医学术常用的一个比较古老传统的概念,具有中医辨治两方面的特点,范围颇广,概念比较笼统,临床各科都有不少疑难病,但均是指中医范围内的疾病而言,因此,中医疑难病常可简称为疑难病,疑难病也即指中医疑难病。关于疑难病的概念,自古至今论述颇多,但一致未能取得统一认识或意见。从“疑难病”字面意义上讲,“疑”主要是指辨证方面而言,症状纷杂或罕奇,证候疑惑,病机复杂,致使辨证难明,诊断难定。“难”主要是指治疗方面而言,或诊断不明,无法治疗;或诊断已定,疗效不佳,甚至治疗无效。在古代《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一些医家困惑不解,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的疾病,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等概念来描述,这些均有“疑难病”的类似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学科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关疑难病证治的临床报道及概念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多。众多中医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理解及视角出发,对疑难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积敏(慎言)的有关中医疑难病论述。
李积敏(慎言)认为中医疑难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临床表现繁多纷杂、罕奇。病人身患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繁多纷杂而疑似,或症状体征奇特罕见,因而难以进行辨别,诊断与治疗。②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人临床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外感内伤、表里同病、新病宿疾交织等。③证型难分难辨。患者症状纷杂,或病机复杂,或症状奇特、少见,证候疑惑,认识不清,犹豫不决,诊断上难以定论。④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或无效。临床上病程漫长,邪盛正衰,久治不愈,疗效不佳;或病情复杂,治疗难收预期效果,其预后不良;或诊断易定,辨证易明,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或方药,因而无法治疗或治疗无效。②与西医难治病范围不尽相同。疑难病除难治外,还有辨证诊断不易方面的含意;难治病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多指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疾病,诊断不难,难在医学界公认没有好疗法或疗效不佳,以难治为主要特点。中医疑难病与西医难治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疾病,中医、西医专家均认为属于疑难病或难治病;有些疾病西医认为是难治病,但对中医来说正是其专长;而有些疾病属中医的疑难病,西医却不认为难治,有的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综上所述,李积敏(慎言)给疑难病这样一个描述:“疑难病是指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内,学术界所公认的,具有诊断辨证难、临床治疗难等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总称。”中医疑难病的范围很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疾病属于疑难病范畴。但对疑难病的范围,古今尚无统一认识,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的看法也不统一,因此要准确划分疑难病的范围,目前是比较困难的,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研究。
什么是中医疑难病学,李积敏给“中医疑难病学”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中医疑难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疑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辩证治疗及护理,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学科,”中医疑难病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并吸收现代医学科学对疾病的认识的先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范畴仅限于疑难病范围。其研究内容为:①研究疑难病的发生原因;②研究疑难病的发展状况;③研究疑难病的转归机理;④研究疑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②研究疑难病的临床护理;⑤研究疑难病的预防及保健。其研究方法是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进行理论与临床综合研究。李积敏“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对干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在世界医学临床中的地位,推进中医学术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李积敏也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理论奠基人。
转贴于
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中医疑难学科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医不贵能愈病,而贵能愈难病”的思想,深刻地说明了辨治疑难病是学术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标志。纵观中医发展史,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不是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是对疑难病的诊疗上有所突破,或建立新方新法,或临床疗效卓著。如果加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研究,提高诊治疑难病的临床整体水平,使诸多疑难病迎刃而解,这将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使中医学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需要。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的总结。加强中医疑难病研究,发掘整理前人积累的防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病的理法方药,又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发明新的疗法及方药,从而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用这个理论体系,又去指导中医疑难病临床实践,可避免盲目实践、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可迅速推动疑难病辨治出现新局面,使疑难病防治整体水平提高,促进中医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SNOMEDCT;术语标准化研究;连接词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11-2416-08
ConjunctioninSNOMEDCT2007
GUOYufeng1,LIUBaoyan2,ZHOUXuezhong3
(1.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2.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3.CollegeofComputerandInformaticsSciences,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ConjunctionisoneoftheimportantstandardizingmethodsofSNOMED,whichcanrevealthesemanticrelationshipbetweentheclinicalmedicalconceptsandcanformthemintoalogicaltriplestructurewhichholdameaningandcanpresentclinicalinformation.Eachconjunctionhasit'sdefinitiveusingdomain,whichmeansthattheycouldbeusedintheconceptdefinitiononlyinoneoralimitedsetofconcepthierarchies,andtherangeofvalueforeachconjunctionisconfirmed.Thoserulesinsuredtherightusageofthelinkageconceptandtheaccuracyoftheconcept'slogicaldefinition,andcouldhelptofulfillthecomputerizedsemanticrelationshipgenerationandidentification.Thereare60conjunctionsinSNOMEDCT2007release,thisarticleintroducedthemindetailbydivisionofconcepthierarchiesandfortheirvaluerange.
Keywords:SNOMEDCT;researchon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conjunction
SNOMEDCT连接词“域”与“范围”概念的提出,为其连接词的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规则,每一个连接词均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只能在有限的一个或数个概念分类定义中使用,连接词的取值也仅在有限范围内。这些规则保障了概念逻辑化定义的精确性,为实现语义关联的计算机自动化生成与识别提供了基础。SNOMEDCT2007目前实际应用的连接词共有60个,本文以SNOMEDCT概念分类为纲,逐一介绍每种概念分类拥有的连接词及其具体取值范围。
1SNOMEDCT2007的19个顶级概念分类
基于IS_A关系,SNOMEDCT将众多语义上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属性关系的概念纵向聚合,形成了术语集架构中多个顶级概念分类层级体系,SNOMEDCT连接词的适用范及取值范围均与顶级概念分类密切相关。
2007年版的SNOMEDCT具有19个顶级概念分类,其中一部分概念分类在临床数据检索中最为有用、相关性最高,如“操作”、“临床发现”、“药物/生物制品”、“具有明确上下文联系的情况”、“事件”、“标本”等,被称为“主要概念分类”,这些主要概念分类是连接词定义的对象即连接词的适用范围,SNOMEDCT中称其为连接词的“域”;还有一部分概念分类通常不被连接词所定义,如“社会背景”、“物质”、“有机体”、“观察对象”等,其下的概念能够用于连接词赋值,以定义主要概念分类中的概念,因此被称为“支撑性概念分类”,与连接词的“范围”相关。
2SNOMEDCT2007连接词详解
加上IS_A,2007版SNOMEDCT现共有60个连接词,承载着60种语义关系。这些连接词在SNOMEDCT顶级概念分类中的分布情况是:临床所见类16个、操作类23个、测量操作类6个、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情况类6个、事件类5个、标本类5个、药物/生物制品类2个、身体结构类1个、物理性物体类1个,其中部分连接词可用于定义不同的概念分类,即该连接词有多个域。
本文重点介绍的是能够从横向关联起属于不同概念分类,而相互间具有内在属性联系的概念,并表达其间具体语义关系的连接词。
2.1用于概念分类“临床所见”的连接词
见表2。
2.1.1FINDINGSITE发现部位
连接词“发现部位”用来指定受到某种条件影响的身体部位,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语义关联示例:Kidneydisease(disorder)FINDINGSITEKidneystructure(bodystructure),即“肾脏疾病(疾病)”的“发现部位”是“肾脏结构(身体结构)”。
注:附加括号进行内容限定的概念名称为SNOMEDCT对概念全名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即“完全指定的名称――FSN”,两个概念之间为连接词,下同。
2.1.2ASSOCIATEDMORPHOLOGY相关形态学
连接词“相关形态学”用来指定某种疾病特有的,在组织或细胞水平可见的形态学改变,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异常结构(形态学异常)。
语义关联示例:Bonemarrowhyperplasia(disorder)ASSOCIATEDMORPHOLOGYHyperplasia(morphologicabnormality),即“骨髓增生(疾病)”的“相关形态学”是“增生(形态学异常)”。
2.1.3ASSOCIATEDWITH联合
连接词“联合”用来揭示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临床概念间的交互作用,它仅用来确认这两个概念并非简单的同时出现,其间确实存在有临床意义上的相关性,但并不断定也不排除两者间的具体因果作用。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物/生物产品(产品),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Physicalobject(physicalobject)――物理性物体(物理性物体),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物理力),Event(event)――事件(事件),SNOMEDCTConcept――SNOMEDCT概念(注:只有“SNOMEDCT概念”作为允许值,并非其下所有亚类概念都可以作为值)。
连接词“联合”及其下属的3个连接词“CAUSATIVEAGENT、DUETO、AFTER”形成一个角色层级体系。
2.1.4CAUSATIVEAGENT致病因素
连接词“致病因素”用于定义一种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其中并不包括病原体携带者如能够传播疟疾的蚊子。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物/生物产品(产品),Physicalobject(physicalobject)物理性的物体,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SNOMEDCT概念等。
语义关联示例:Bacterialendocarditis(disorder)CAUSATIVEAGENTBacterium(organism),即“细菌性心内膜炎(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细菌(有机体)”。
2.1.5DUETO由于
连接词“由于”用于将一种临床所见与其原因直接相连。如果一种临床所见仅仅是在某疾病之前出现,或者这种临床所见是导致这个疾病恶化的原因而不是这个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那么这种关系就不能用“由于”来定义,而采用其上层的“联合”来定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Event(event)――事件(事件)。
语义关联示例:Acutepancreatitisduetoinfection(disorder)DUETOInfectiousdisease(disorder),即“感染后急性胰腺炎(疾病)”由于“感染性疾病(疾病)(引起)”。
2.1.6AFTER之后
连接词“之后”用来确定一个临床所见发生在另外的临床所见或操作之后。是用来强调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而不是确定或否认其间的因果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Post-viraldisorder(disorder)AFTERViraldisease(disorder),即“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生的疾病(疾病)”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疾病)”之后。
2.1.7SEVERITY严重程度
连接词“严重程度”用来表达一个临床所见的严重程度,其使用具有相对性。由于针对所有使用严重程度定义的临床所见/疾病概念都采用了相同的权重,而每个个案的解释都不会相同。如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如下系列的值得到不同解释,“轻微的/中等的/严重的”或“最小的/轻微的/中等的/严重的/非常严重的”。此外,在确定一个临床所见或者疾病究竟是轻微的、中等的还是严重的,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依赖连接词“严重程度”在SNOMEDCT概念中检索到所有“严重的”临床所见或疾病。当前可以使用的值包括DescendantsofSeverities(qualifiervalue)――严重程度的亚类概念(限定值),其中包括但并不限定于:Mild(qualifiervalue)――轻微的(限定值),Moderate(severitymodifier)(qualifiervalue)――中等的(严重程度修饰语)(限定值),Severe(severitymodifier)(qualifiervalue)――严重的(严重程度修饰语)(限定值)。
2.1.8CLINICALCOURSE临床过程
“临床过程”是2007年1月的SNOMEDCT版本中一个新的连接词,用来表达疾病的“病程”和“发作”,并取代了原有版本中的连接词“COURSE――病程”和“ONSET――发作”。属于已终止使用的连接词“病程”和“发作”的一些允许值被合并,被赋予了更为宏观的意义经连接词“临床过程”来表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ourses(qualifiervalue)――过程(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Chronicfibrosingpancreatitis(disorder)CLINICALCOURSEChronicclinicalcourse(qualifiervalue),即“慢性纤维化胰腺炎”有“慢性临床过程(限定值)”的临床过程。
2.1.9EPISODICITY短暂事件片断
在2006年7月的SNOMEDCT对连接词“插入性事件”的意义和具体使用已进行了调整,被系统从现有概念中去除并不再“调和前”概念定义模式中使用,而在“调和后”概念定义模式中仍可作为一个限定词使用。“插入性事件”由英国临床医学术语集CTV3提出,其功能不是用于说明病人所患某种疾病的第一个阶段,而是用于说明患者第一次向其全科医生描述某种特殊疾病,如“哮喘第一阶段”不是意在描述病人第一次患哮喘,而是病人第一次向其全科医生描述其患有哮喘。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Episodicities(qualifiervalue)――短暂事件片断(限定值)。
注:调和前、后是SNOMEDCT概念模型建立中的重要手段。“调和前――Pre-Coordination”概念定义模式即仅采用一个单独的概念标识符来表达一个临床概念,“调和后―Post-Coordination”即采用2个或多个概念代码的组合来表达一个临床概念。SNOMEDCT中允许大多数概念通过“调和后”的方式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调和后”概念表达模型是通过多个连接词联系起来的多个概念形成的完整表达方式。
2.1.10INTERPRETS解释
当对一个概念的评价、解释或者判断直指概念固有的本质含义时,连接词“解释”能够用来指代被评价或被解释的实体,通常境况与连接词“HASINTERPRETATION――有XX的解释”成组使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Observableentity(observableentity)――观察对象(观察对象),Laboratoryprocedure(procedure)――实验室操作(操作),Evaluationprocedure(procedure)――评价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Decreasedmuscletone(finding)INTERPRETSMuscletone(observableentity),即“降低的肌肉韧性(所见)”解释(了)“肌肉韧性(可观察实体)”。
2.1.11HASINTERPRETATION有XX的解释
连接词“有XX的解释”通常与连接词“解释”成组使用,用来指定被评价或解释概念某方面的判断结果,例如,存在,不存在,程度,正常,不正常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Findingsvalues(qualifiervalue)――所见的值(限定值),Resultcomments(qualifiervalue)――结果注释(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Decreasedmuscletone(finding)HASINTERPRETATIONDecreased(qualifiervalue),即“降低的肌肉韧性(所见)”有“降低(限定值)”解释。
2.1.12PATHOLOGICALPROCESS病理过程
连接词“病理过程”提供了某种疾病潜在病理过程的信息,这种信息与身体结构无关,不能用连接词“相关形态学”来表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Autoimmune(qualifiervalue)――自身免疫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Autoimmuneparathyroiditis(disorder)PATHOLOGICALPROCESSAutoimmune(qualifiervalue),即“自身免疫性副甲状腺炎(疾病)”病理过程(是)“自身免疫(限定值)”。
2.1.13HASDEFINITIONALMANIFESTATION有确定性的表现
连接词“有确定性的表现”通过定义,将“疾病”与该“疾病”一定会出现的临床所见连接起来,因此只能用于概念分类“疾病”,而且在某疾病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一种临床所见时应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
2.1.14OCCURRENCE发生
连接词“发生”用于指定一个特殊生命周期,其间有一种情况第一次发生,而且并不否认这种情况在其第一次发生的生命周期过后有可能会依然存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iodsoflife(qualifiervalue)――生命周期(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Childhoodphobicanxietydisorder(disorder)OCCURRENCEChildhood(qualifiervalue),即“童年恐惧焦虑病(疾病)”发生(是)“童年时期(限定值)”。
2.1.15FINDINGMETHOD所见方法
连接词“所见方法”用来指定那些能够用来确定临床所见的方法手段,其经常与连接词“FINDINGINFORMER――所见告知者”联合使用,如果“所见”类概念是通过对患者的检查而确定,则必须同时为连接词“所见方法和所见告知者”赋值。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Findingbypalpation(finding)FINDINGMETHODPalpation(procedure),即“触诊所见(所见)”所见方法是“触诊(操作)”。
2.1.16FINDINGINFORMER所见告知者
连接词“所见告知者”用来指定获得临床所见信息的人或者其他实体,此属性经常与“所见方法”属性连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jectofrecordorotherproviderofhistory(person)――记录的主体或者其他病史提供者(人),Subjectofrecord(person)――记录的主体(人),Providerofhistoryotherthansubject(person)――除主体外病史提供者(人),Performerofmethod(person)――方法执行者(人)。
语义关联示例:Complainingofaheadache(finding)FINDINGINFORMERSubjectofrecordorotherproviderofhistory(person),即“头痛的主诉(所见)”所见告知者(是)“记录的主体或者其他病史提供者(人)”。
2.2用于概念分类“操作”的连接词
见表3。
2.2.1PROCEDURESITE操作部位
连接词“操作部位”用来描述一种操作发生或者影响的身体部位,其下还包括更为具体的连接词“PROCEDURESITE-DIRECT,直接操作部位”和“PROCEDURESITE-INDRECT,间接操作部位”,共同形成操作部位的角色体系。人体解剖部位可以被直接操作或是被间接操作,即当建模一个操作类概念而其采用的方法属于“切除的行为”或其亚类如切除术、外科活检等时,如果切除的是人体结构本身以及组织损害如囊肿、肿瘤等,应使用连接词“直接操作部位”,而从人体结构中去除医用设备、结石、血栓、外来物体以及其他非人体组织的实体,则应使用连接词“间接操作部位”。操作部位共有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2.2.2PROCEDURESITEDIRECT直接操作部位
连接词“直接操作部位”用来定义操作行为目标在于一个解剖结构或部位,而不是定位在身体某处的其他东西(如一种设备)。语义关联示例:
Amputationofthefoot(procedure)
METHODAmputation-action(qualifiervalue)
PROCEDURESITE-DIRECTFootstructure(bodystructure),
即“足切断手术(操作)”方法(是)“切断手术―行为(限定值)”,其直接操作部位(是)“足部结构(身体结构)”。
2.2.3PROCEDURESITEINDIRECT间接操作部位
连接词“间接操作部位”用于描述一个操作行为作用的解剖部位,但其本身并非操作的直接目的,即操作间接性的发生于这个部位。通常情况下,在类似操作的描述中会另有一个值来表达这种操作行为的直接目标。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catheterfrombrachialvein(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Catheter,device(physicalobject)
PROCEDURESITE-INDIRECTStructureofbrachialvein(bodystructure)
即“臂状静脉导管去除术(操作)”方法(是)“切除-行为(限定值)”,(使用的)直接设备(是)“导管,设备(物理性物体)”,间接操作部位是“臂状静脉结构(身体结构)”。
2.2.4PROCEDUREMORPHOLOGY操作相关的形态学
连接词“操作相关的形态学”用来指定与操作涉及到的形态学或异常结构。与其下“DIRECTMORPHOLOGY,直接形态学”及“INDIRECTMORPHOLOGY,间接形态学”构成了角色层级体系。当操作手段直接作用于形态学异常部位上的时候采用连接词“直接形态学”,而当操作手段直接作用在与形态学异常部位相关的其他对象如设备、物质或解剖结构上的时候,采用“间接形态学”,当定义包含上述两种亚类较为宏观的概念时用连接词“操作相关的形态学”。该角色层级体系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异常结构(形态学异常)。
2.2.5DIRECTMORPHOLOGY直接形态学
连接词“直接形态学”用来描述操作所直接针对的形态学变化。语义关联示例:
Excisionofbenignneoplasm(procedure)
METHODEx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MORPHOLOGYNeoplasm,benign(morphologicabnormality)
即“良性肿物切除术(操作)”方法是“切除术-行为(限定值)”,其直接形态学是“肿物,良性的(形态学异常)”。
2.2.6INDIRECTMORPHOLOGY间接形态学
连接词“间接形态学”用来描述一个作的形态学变化,但其并不是操作的直接目标,操作手段的直接目标是形态学外的其他东西如一个设备,物质或解剖结构。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meshfromwound(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Mesh(physicalobject)
INDIRECTMORPHOLOGYWound(morphologicabnormality)
即“伤口mesh网去除”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直接设备是“Mesh网(物理性物体)”间接形态学是“伤口(形态学异常)”。
2.2.7METHOD方法
连接词“方法”用来描述完成操作所需执行的一种行为,其中不包括手术入口如“经皮的”、路径如“经腰的”、设备如“缝合线”或者物理力如“激光能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ction(qualifiervalue)――行为(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cisionofureter(procedure)METHODIn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输尿管切开(操作)”方法是“切开术-行为(限定值)”。
2.2.8PROCEDUREDEVICE操作设备
连接词“操作设备”用于描述与某种操作相关的设备,与其下4个较为具体的连接词组成角色层级体系,即“DIRECTDEVICE-直接设备、INDIRECTDEVICE-间接设备、USINGDEVICE-使用的设备和USINGACCESSDEVICE-使用的通路设备”,这4个连接词可在适当的况下代替“操作设备”使用。连接词“操作设备”主要按照所涉及的设备,用于定义级别较高的“操作”类概念。当设备是某项操作的重点或设备是该操作的直接对象时,使用连接词“直接设备”;当某操作在设备内部或设备上进行但操作的目的并不是针对该设备本身,使用连接词“间接设备”;当设备被用来完成某个操作则使用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当设备是被用来接近操作的部位时,使用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该角色层级体系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Device(physicalobject)――设备(物理性物体)。
语义关联示例:Catheterprocedure(procedure)PROCEDUREDEVICECatheter,device(physicalobject),即“导管操作(操作)”(采用)设备是“导管,设备(物理性物体)”。
注:2007年1月SNOMEDCT版本的调整,由“USINGDEVICE”取代了原有的“USING”,“USINGACCESSDEVICE”取代了“ACCESSINSTRUMENT”,从而形成了新的“操作设备”角色层级体系,便于临床的实际应用。
2.2.9DIRECTDEVICE直接设备
连接词“直接设备”用来描述设备是某种方法直接作用的主体。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arterialstent(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Arterialstent(physicalobject)
即“动脉支架移除(操作)”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采用的)直接设备“动脉支架(物理性物体)”。
2.2.10INDIRECTDEVICE间接设备
连接词“间接设备”,使用频度较低。用来描述一个操作在设备内部或设备上进行,但操作并不是针对这个设备本身。语义关联示例:
Excisionofvegetationsfromimplantedmitralvalve(procedure)
METHODEx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MORPHOLOGYVegetation(morphologicabnormality)
INDIRECTDEVICEMitralvalveprosthesis,device(physicalobject)
PROCEDURESITE-INDIRECTMitralvalvestructure(bodystructure)
即“已植入二尖瓣的赘生物去除术(操作)”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直接形态学是“赘生物(形态学异常)”,间接设备是“人工二尖瓣,设备(物理性物体)”,间接操作部位是“二尖瓣结构(身体结构)”。上例中切除的赘生物长在人工二尖瓣上,但人工二尖瓣本身并不是切除的对象,因此其作为切除术的间接设备。
2.2.11USINGDEVICE使用的设备
连接词“使用的设备”用来强调执行某种医疗行为时采用的工具或设备,只有在该设备确实是被用来完成这种医疗行为,而且是其关注的重点时才使用此连接词。如果这种设备仅仅被用来完成接近手术的操作部位,则应换用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语义关联示例:
Coreneedlebiopsyoflarynx(procedure)
METHODBiopsy-action(qualifiervalue)
USINGDEVICECorebiopsyneedle,device(physicalobject)
即“喉部核心针活检(操作)”方法(是)“活检-行为(限定值)”,使用的设备(是)“核心活检针,设备(物理性物体)”。
注:2007年1月版的SNOMEDCT由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取代了原连接词“USING――使用”,由于“使用”的允许值包括“物理力”的亚类概念,而其并不是实体上的设备。此外,连接词“设备”的角色层级体系有助于澄清使用原有连接词“USING、ACCESSINSTURMENT及ACCESS”时发生的相互矛盾,尤其在定义“内窥镜操作”类概念时的混乱。
2.2.12USINGACCESSDEVICE使用的通路设备
连接词“使用的设备”用来确定接近操作部位的设备或工具。语义关联示例:
Arthroscopicsynovialbiopsy(procedure)
METHODBiopsy-action(qualifiervalue)
USINGACCESSDEVICEArthroscope,device(physicalobject)
即“关节内窥镜滑膜活检(操作)”方法(是)“活检-行为(限定值)”,使用的通路设备(是)“关节内窥镜,设备(物理性物体)”。
2.2.13ACCESS通路
连接词“通路”用来描述实现接近操作部位的通道,用它来区分开放、闭合及经皮等操作。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rgicalaccessvalues(qualifiervalue)――外科通路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Openreductionoffracture(procedure)ACCESSOpenapproach-access(qualifiervalue),即“骨折切开复位术(操作)”通路“开放接近―通路(限定值)”。
注:2007年1月版SNOMEDCT开始,连接词“通路”不再用来定义通过内窥镜形成操作通路的相关概念,因为新增的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能够捕获更为充分的信息。
2.2.14APPROACH路径
连接词“接近”用来定义到达操作部位“方向的、相关的或者空间的”路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alapproach(qualifiervalue)――操作路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tranasalethmoidectomy(procedure)APPROACHIntranasalapproach(qualifiervalue),即“鼻内筛房切除术(操作)”路径是“鼻内路径(限定值)”。
2.2.15DIRECTSUBSTANCE直接物质
连接词“直接物质”用来描述操作手段所直接作用的物质或者药物/生物制品。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品/生物制品(产品)。如果可以选择,“物质”当优先于“产品”使用。
语义关联示例:Injectionofprostaglandin(procedure)DIRECTSUBSTANCEProstaglandin(substance),即“前列腺素注射(操作)”直接物质(是)“前列腺素(物质)”。
2.2.16PRIORITY优先权
连接词“优先权”用来确定指脉给一种操作的优先权。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iorities(qualifiervalue)――优先权(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Emergencycesareansection(procedure)PRIORITYEmergency(qualifiervalue),即“急诊剖宫手术(操作)”(有)优先权“紧急(限定值)”。
2.2.17HASFOCUS有XX的重点
连接词“有XX的重点”用来确定某个“临床发现”或者“操作”是另一个操作的重点。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Cardiacrehabilitationassessment(regime/therapy)HASFOCUSCardiacrehabilitation(regime/therapy),即“心脏康复评估(联合疗法/疗法)”有一个重点是“心脏康复(联合疗法/疗法)”。
2.2.18HASINTENT有XX的意图
连接词“有XX的意图”用来确定某操作的目的意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Intents(natureofprocedurevalues)(qualifiervalue)――意图(操作价值的本质)(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Diagnosticbronchoscopy(procedure)HASINTENTDiagnostic-procedureintent(qualifiervalue),即“诊断性知支气管检查法(操作)”意图是“诊断性操作意图(限定值)”。
2.2.19RECIPIENTCATEGORY受体类别
连接词“受体类别”用于确定一种操作的受体,此处受体通常为不是患者的一个个人或团体。可用来在血液存储操作时区分献血者和受血者。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Family(socialconcept)――家庭(社会性概念),Community(socialconcept)――社区(社会性概念),Group(socialconcept)――团体(社会性概念),Donorformedicalorsurgicalprocedure(person)――内科或外科操作的供体(人)。
语义关联示例:Socialserviceinterviewoffamily(procedure)RECIPIENTCATEGORYFamily(socialconcept),即“家庭的社会公益访谈(操作)”受体类别“家庭(社会概念)”。
2.2.20REVISIONSTATUS修订状态
连接词“修订状态”用来确定某个操作是否经过修订。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imaryoperation(qualifiervalue)――初级手术(限定值),Revision-value(qualifiervalue)――修订值(限定值),Partofmultistageprocedure(qualifiervalue)――多级操作的部分(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Primaryrepairofinguinalhernia(procedure)REVISIONSTATUSPrimaryoperation(qualifiervalue),即“初级腹股沟疝修复(操作)”修订状态“初级手术(限定值)”。
2.2.21ROUTEOFADMINISTRATION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是2006年1月版SNOMEDCT中新增连接词,通过增加对所给物质的给药途径的定义,使操作类概念建模更为全面。此连接词的“域”并非全部“操作”类概念,而是其中“Administrationoftreatmentviaspecificroute(procedure)――通过特殊途径治疗的给药(操作)”的亚类概念。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Routeofadministrationvalue(qualifiervalue)――给药途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haleddrugadministration(procedure)ROUTEOFADMINISTRATIONByinhalation(route)(qualifiervalue),即“吸入给药(操作)”给药途径“通过吸入(途径)(限定值)”。
2.2.22USINGSUBSTANCE使用的物质
连接词“使用的物质是”在2007年1月版本SNOMEDCT中新增,以描述用于执行某个操作行为的物质,不过这种物质并非操作的手段所直接作用的物质(如是直接作用的物质,应适用DIRECTSUBSTANCE――直接物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Contrastradiographyofesophagus(procedure)USINGSUBSTANCEContrastmedia(substance),即“X线食管造影(操作)”使用的物质“造影剂(物质)”。
2.2.23USINGENERGY使用的能量
由于新增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只能描述工具和设备,不能象其替换掉的“USING-使用”那样从概念分类“物理力”中取值,因此在与2007年1月版本同时新增连接词“使用的能量”,以描述用于执行某个操作行为的能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物理力)。
语义关联示例:Gammaraytherapy(procedure)USINGENERGYGammaradiation(physicalforce),即“伽玛射线治疗(操作)”使用的能量“伽玛射线(物理力)”。
2.3用于概念分类“测量操作”的连接词
见表4。
2.3.1HASSPECIMEN有XX的标本
连接词“有XX的标本”用来确定一种被测量或被观察的标本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pecimen(specimen)――标本(标本)。
2.3.2COMPONENT成分
连接词“成分”用来指定操作中被观察或被测量的主体,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Observableentity(observableentity)――观察对象(观察对象),Cellstructure(cellstructure)――细胞结构(细胞结构),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
语义关联示例:Proteinmeasurement(procedure)COMPONENTProtein(substance),即“蛋白质测量(操作)”成分“蛋白质(物质)”。
2.3.3TIMEASPECT时间方面
连接词“时间方面”用来指定某测量操作时间性的语义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imeframe(qualifiervalue)――期限(限定值)。
2.3.4PROPERTY特性
连接词“特性”用来指定被测量的特性的类型(如“浓度”),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pertyofmeasurement(qualifiervalue)――特性侧度(限定值)。
2.3.5SCALETYPE尺度类型
连接词“尺度类型”用来指定某种诊断性检查的观测结果的范围尺度,即定量的、定性的、半定量的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Quantitative(qualifiervalue)――定量的(限定值),Qualitative(qualifiervalue)――定性的(限定值),Ordinalvalue(qualifiervalue)――序数值(限定值),Ordinalorquantitativevalue(qualifiervalue)――序数值或数量值(限定值),Nominalvalue(qualifiervalue)――票面价值(限定值),Narrativevalue(qualifiervalue)――叙述值(限定值),Textvalue(qualifiervalue)――文本值(限定值)等。
2.3.6MEASUREMENTMETHOD测量方法
连接词“测量方法”用来指定某种操作所执行的方法,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Laboratoryprocedurecategorizedbymethod(procedure)――基于方法分类的实验室操作(操作)。
2.4用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情况”的连接词
见表5。
2.4.1ASSOCIATEDFINDING相关联的所见
连接词“相关联的所见”用于建立起属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的情况”的概念和与其相关的临床所见类概念间的联系,用来指定那些上下文关系已经被修改过的临床所见概念。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
语义关联示例:Familyhistoryofstroke(situation)ASSOCIATEDFINDINGCerebrovascularaccident(disorder),即“中风家族史(情况)”相关联的所见“脑血管意外(疾病)”。
2.4.2FINDINGCONTEXT所见的上下文关系
连接词“所见的上下文关系”用来指定联合的临床所见是已知还是未知的以及现在是否出现。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Findingcontextvalue(qualifiervalue)――所见上下文关系的值(限定值)。语义关联示例:
Nocough(situation)
ASSOCIATEDFINDINGCough(finding)
FINDINGCONTEXTKnownabsent(qualifiervalue)
即“无咳嗽(情况)”相关联的所见(是)“咳嗽(所见)”,所见的上下文关系(是)“被确认是现在不存在(限定值)”。
2.4.3ASSOCIATEDPROCEDURE相关联的操作
连接词“相关联的操作”用于建立起属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的情况”的概念和与其相关的操作类概念间的联系,当两者间具有附加指定的上下文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Operativeprocedureplanned(situation)ASSOCIATEDPROCEDURESurgicalprocedure(procedure),即“已计划了的手术操作(情况)”相关联的操作“外科操作(操作)”。
2.4.4PROCEDURECONTEXT操作的上下文关系
连接词“操作的上下文关系”用来指出操作完成的程度或状态,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ontextvaluesforactions(qualifiervalue)――行为的上下文关系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Operativeprocedureplanned(situation)PROCEDURECONTEXTPlanned(qualifiervalue),即“已计划了的手术操作”操作的上下文关系“计划了的(限定值)”。
2.4.5TEMPORALCONTEXT时间性上下文
连接词“时间性上下文”用来描述某种临床所见或者操作发生的时间,指明概念被输入医疗记录时是否为当前发生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emporalcontextvalue(qualifiervalue)――时间性上下关系的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Historyof-hematuria(situation)TEMPORALCONTEXTInthepast(qualifiervalue),即“血尿史(情况)”时间性上下文“在过去(限定值)”。
2.4.6SUBJECTRELATIONSHIPCONTEXT主体联系上下文
连接词“主体联系上下文”用于确定医疗记录的主体与被记录的临床所见或操作的主体间的关系,如下例中被记录的主体是患者,而抽烟的主体是患者的父亲。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
语义关联示例:Fathersmokes(situation)SUBJECTRELATIONSHIPCONTEXTFather(person),即“父亲抽烟(情况)”主体联系上下文“父亲(人)”。
2.5用于概念分类“事件”的连接词
见表6。
少数原属于概念分类“临床所见”的概念,于2006年1月的SNOMEDCT版本中被移至“事件”概念轴,而用来定义这些概念的连接词在概念转移后仍然被保留下来。截至目前,关于如何使用在概念分类“事件”中使用这些连接词的方案还在策划中。
2.6用于概念分类“标本”的连接词
见表7。
2.6.1SPECIMENPROCEDURE标本操作
连接词“标本操作”用于定义借以获得标本的某种操作,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Urinespecimenobtainedbycleancatchprocedure(specimen)SPECIMENPROCEDUREUrinespecimencollection,cleancatch(procedure),即“通过清洁收集操作获取的小便标本(标本)”标本操作“小便标本收集,清洁收集(操作)”。
2.6.2SPECIMENSOURCETOPOGRAPHY标本源局部解剖学
连接词“标本源局部解剖学”用于指定获得某种标本的解剖学部位,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学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语义关联示例:Cervixcytologicmaterial(specimen)SPECIMENSOURCETOPOGRAPHYCervixuteristructure(bodystructure),即“子宫颈细胞学材料(标本)”标本源局部解剖学“子宫颈结构(身体结构)”。
2.6.3SPECIMENSOURCEMORPHOLOGY标本源形态学
连接词“标本源形态学”用来命名标本获取部位的形态学异常,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上异常的结构(形态学异常)。
语义关联示例:Specimenfromcyst(specimen)SPECIMENSOURCEMORPHOLOGYCyst(morphologicabnormality),即“囊肿标本(标本)”标本源形态学“囊肿(形态学异常)”。
2.6.4SPECIMENSUBSTANCE标本物质
连接词“标本物质”用来命名标本内含物质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Mid-streamurinesample(specimen)SPECIMENSUBSTANCEUrine(substance),即“中段尿样本(标本)”标本物质“小便(物质)”。
2.6.5SPECIMENSOURCEIDENTITY标本源身份
连接词“标本源身份”用来命名某标本采集对象属于个人、团体或者物理定位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Family(socialconcept)――家庭(社会概念),Community(socialconcept)――社团(社会概念),Donor(qualifiervalue)――供体(限定值),Device(physicalobject)――设备(物理性物体),Environment(environment)――环境(环境)。
语义关联示例:Bloodspecimenfromblooddonor(specimen)SPECIMENSOURCEIDENTITYBlooddonor(person),即“来自血液供体的血液标本(标本)”标本源身份“献血者(人)”。
2.7用于概念分类“药物/生物制品”的连接词
见表8。
2.7.1HASACTIVEINGREDIENT具有XX的活性成分
连接词“具有XX的活性成分”用于指出某种药品/产品中的活性成分,从而将概念分类“药品/生物制品”与“物质”关联起来。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Naproxen500mgtablet(product)HASACTIVEINGREDIENTNaproxen(substance),即“500mg萘普生药片(产品)”具有的活性成分“萘普生(物质)”。
2.7.2HASDOSEFORM具有给药形式
连接词“具有给药形式”用于指定某种产品的服药形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ypeofdrugpreparation(product)――药品制剂类型。
语义关联示例:Digoxin0.1mgcapsule(product)HASDOSEFORMCapsuledoseform(product),即“0.1mg地高辛胶囊(产品)”具有服药形式“胶囊形式给药(产品)”。
2.8用于概念分类“身体结构”的连接词
见表9。
连接词“偏侧性”用于提供所关注的身体结构究竟处于人体左侧、右侧、双侧还是单侧,仅用于人体两侧都具有对称性的身体结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Side(qualifiervalue)――边(限定值),Left(qualifiervalue)――左侧的(限定值),Right(qualifiervalue)――右侧的(限定值),Rightandleft(qualifiervalue)――右侧和左侧的(限定值),Unilateral(qualifiervalue)――单侧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Leftkidneystructure(bodystructure)LATERALITYLeft(qualifiervalue),即“左侧肾脏结构(身体结构)”偏侧性“左侧(限定值)”。
2.9用于概念分类“物理性物体”的连接词
见表10。
少数概念如“drug-elutingstents――药物洗提支架”同时存在于概念分类“药物/生物制品”和“物理性物体”中,因此连接词“具有XX的活性成分”也被同时用到上述两种概念分类的定义中。目前,关于如何使用与“物理性物体”概念分类相关连接词的最终方案还在策划中。
关键词:中医病名;原则;方法
中医根源于中国文化,学习中医实际上就是学习中国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必然要依赖翻译走向世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翻译工作中,大部分的中医病名都是在比照西医的病名,用西医的概念来解释中医。笔者认为,这一点不利于中医发展自己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翻译中医病名应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
一、翻译原则
1.1“信”——忠实
医学英语的翻译不同于日常英语或文学英语。它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和讨论科学事实,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其准确性也要求较高。在中医病名的翻译工作中,忠实应是首要原则。所谓忠实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正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中医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一个医学体系。它有许多独特的概念,在用英语解释时必须保留中医原有的概念,忠实于中医特有的理论。如“白癜风”这个病,它的西医名称为vitiligo。如果照此翻译,那么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医生给出祛风的治疗原则。但如果翻译成whitepatchwind,就轻而易举地了解其中的原因,进而了解相应的中医处方。
1.2“达”——准确
准确性原则也是我们在翻译中医病名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所谓准确性,就是翻译出来的作品要准确表达中医的概念、理论和特定的专业术语。在中医中,一种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照搬西医的术语显而是不能准确表达中医的概念的。如心悸,它的英文名为heartpalpitation。Palpitation,而在中医理论中,心悸进一步被划分为惊悸、怔忡。惊悸多与受惊有关,病情较轻;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病情较重。惊悸日久可转为怔忡。因而,仅用heartpalpitation是无法准确表达中医这个概念的。所以在翻译时,对这两种病要区别对待。惊悸可翻译成frightpalpitation,怔忡可翻译成fearfulthrobbing。在翻译中医病名时,要准确地表达中医概念,才能尽量保持中医特色。
1.3“照”——比照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医学的发展是没有国界的。对于同一种病,中医和西医的认知角度不同,治疗方式有所差别,但殊途同归。在翻译中医病名时,我们要比照西医的表达,做到最大限度保留中医特色,又不至于让西方人难以理解。
上述的三项原则是总的原则,但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还要依据当时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表达,因而译者在理解和翻译时要慎加注意,切不可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二、翻译方法
2.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把原文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便于译者翻译,缺点在于读者可能难以正确理解,但由于中医有其特有的概念体系,一味地采用西医的名称,难以确切表达中医的知识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在直译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注解,加上西医名称,可以更好的促进两种医学体系的沟通。
如哮喘。中医中哮病发作时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而喘则指气息,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来说,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可分为热哮、寒哮,喘分为实喘、虚喘。
元代的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为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后来的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称之为哮喘,为与哮证区分而命名为哮病。因此,哮喘可译作wheezingandpanting。
Wheeze:breathenoisily,espwithawhistlingsoundinthechest(espwhensufferingfromasthma,bronchitis,etc)指呼吸时有声响(尤指胸部发出的哨声,如因患哮喘、支气管炎等)pant:breathewithshortquickbreaths指喘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样就可以把哮和喘区分开来,从而了解中医的治疗原则。
2.2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是指根据一个词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普通用语中的意义,延伸为医学中的意义。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便于读者正确理解术语的确切含义。中医根源于中国文化,而中华民族擅长辩证思维,很多病名形象的表达了这种思想。因而,译者在翻译时可根据病名所表达的意思,采用相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
如痿病。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所谓痿病,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萎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因此,它的英文名应为wilting。
这个词非常形象生动,也符合中医本意。:
1.3音译法
所谓音译法是指根据发音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外来的音译词,如阿司匹林、卡路里、马达等。我们总是先熟悉其声音,经过反复接触,并从上下文中理解并掌握其意义。在翻译中医病名时,我们也可以直接用拼音来表示某种病症。
如痹病。痹病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对痹病的病因、发病、症候分类及演变都有记载。中医的痹病有很多种类,不能仅简单翻译为athralgia。athralgia指的仅是关节疼痛,不能涵盖中医所有的概念。而且在英语中没有一个词可以把如此宽泛的内容包含进去。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只需采用拼音Bisyndrome即可。
2.4象译法
所谓象译法是指借助于具体形象来表达原义。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幅图画,因而中医疾病的命名也是中华文字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翻译时,译者可借助汉字的形象,翻译成与其形象相对应的字母。这种翻译方式通俗易懂,而且给人的印象深刻,但又有其局限性,不可滥用。
三、总结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而中医又是中华五千年医药文化的结晶,而且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因而译者的责任尤大。在中医的翻译中,译者要遵循翻译原则,采用适当方法,保持中医特色,把中医文化及中华文化准确的传给西方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NigelWisemanFengYe.实用英文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摘要】以一节生物课为例,简述生物教学中教师运用概念图如何归纳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学生高课堂学习效果,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工具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教师还比较了概念图和PPT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心得
一、概念图的简介
一个概念图包括节点、链接、层次和命题四个要素。对于生物课堂,我们对概念图的应用也处在一个初探阶段,下面就以传染病的预防教学为例来探讨其应用以及教学的心得。
二、概念图在传染病的预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概念图把知识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概念间的关系。学生掌握的是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容易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通过概念图记忆的知识也必然比简单机械记忆更高,他们将更善于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理解某个概念的含义,但是面对真实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感到生物学难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头脑中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时就难以“创造性”地运用。老师在课堂上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在此环节中老师对概念图注释和超链接功能的使用,课后让学生绘制总结性概念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传染病的预防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概念图把知识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这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概念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利用概念图的构架把知识整合为几块。
这样上课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一节课后一目了然。概念图把知识直接分为三块,分别讨论。这样学生通过概念图记忆的知识也必然比简单机械记忆更高,他们将更善于解决问题。
整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是以概念图来体现,以传染病为主线,涉及到教学过程,小测试以及课堂习题,而且各个层面逐级递进,层层深入展开学习。而且整个教学思路学生也看得很清楚。
2.2学生运用概念图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如此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掌握了知识点,却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致于面对真实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所以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而概念图在建立知识点联系这方面有比较好的作用,能够将原本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概念摆在面前,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连线等体现知识、概念的联系,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概念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们看了学生画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非常的有创意。这也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在理解整合过程。
2.3运用概念图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
一节高效人文的课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将概念图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多个学生利用概念图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概念图,来进行协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扩展。
2.4.运用概念图作为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教学评价一直是学者专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价有着天然的弊端,作为补充形式,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了。很多实践探索表明概念图能够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概念图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生在建构自己的概念图中遇到了困难;就会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概念图的连接缺乏创造性,就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去努力弥补;学生把自己的跟同学或教师的概念图进行比较初探讨后,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了;并很快就找到解决方法。在传染病的预防学习中,从预防手段到具体的疾病,学生很清楚的按照条例得出结论。
2.5概念图和PPT相比存在的一些问题
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动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确占有优势。师生可以在一张概念图上面无限的延伸思维,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概念图的超级链接功能,部分需要用PPT的知识就利用PPT完成,这样一节课中即能满足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满足某一个点的丰富多层次的呈现。更加完美的运用了概念图在课堂上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学科教育。
[2]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3]袁维新.概念图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教学.
关键词:健康;健康概念;健康行为
1健康概念
1.1健康概念概述
健康概念是个人所认为的健康的含义。对健康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Baumann(1961)请201名临床病人和262名医学院学生回答“当大部分人说他们处于好的健康或好的身体状态时意味着什么”。他将回答分为三类:a.感觉状态(feelingstate),主要指对总体感觉完满的陈述;b.症状(symptom),主要指没有疾病的症状的陈述;c.功能(performance),主要指对一个人在好的身体状况下能做什么的陈述。超过一半的人给出了多维的陈述结果。此外,他还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随后,Natapoff(1978)又研究了不同年级264名儿童的健康概念,得出儿童最常提到的三种定义是:感觉好(占67%),能完成想做的事(占61%),没有生病(占48%),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健康概念变得更宽泛和复杂。这三种定义类似于Baumann(1961)的分类。这些研究都表明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在没有疾病上。
1.2健康概念的测量
1986年,拉夫瑞根据史密斯的理论,设计了用来测量个人对健康含义认知的量表,即拉弗瑞健康概念量表(TheLaffreyHealthConceptionScale-LHCS)。最初的LHCS有16个题目,后来经过修订,共有28个题目(每个分类下有7个题目)。1997年,黄毓华、邱启润将其修定成中文版量表,仍分为四个次量表,共24个条目。量表采用李克特六点评分法,计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给予1~6分,量表总分为24~144分,以此量表测得分数越高,其健康概念越好。该量表已被检验具有很好的信效度。LHCS是测量健康概念通常使用的量表。
随着多维健康观的不断发展及完满状态概念的提出,由更多测量量表被用于实际中,但这些量表在中国缺乏一定的研究。例如RWS(PerceivedWellnessSurvey)由36个题目组成,涉及身体、灵性、心理、社会、情绪和智力健康。
2健康行为
2.1健康行为概述
健康行为是人类行为一种形式,它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健康本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健康行为(healthbehavior)这一概念最早由Kasl和Cobb等于1966年提出,他们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他们将健康行为定义为三个类别:a预防性健康行为(preventivehealthbehavior),即自信健康者在无疾病症状情况下所采取的任何旨在预防疾病的行为。b.生病行为(illnessbehavior),即自我感觉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确定健康状况或寻求恰当治疗的行为。c.病人角色行为(sick-rolebehavior):自己确认为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恢复健康的行为,包括从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治疗、获得他人照料、解除平常承担的职责等。由此可见,最初定义的提出反映的是当时预防疾病的思想,主要局限在健康概念的“没有病”定义中,且该定义关注的只是健康个体,而忽视了对病人群体健康行为的关注。随后许多学者对健康行为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2.2健康行为的测量
健康行为一般都通过都通过量表或问卷来测量,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健康行为量表以及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等。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LifestyleProfile)是由Walker等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编制而成,用来评价健康人群的健康行为。由于该量表提出较早,有些内容不太符合现在研究,故Walker等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形成了PHLPⅡ。PHLPⅡ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营养、人际支持、压力管理6个维度,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级评分法(0表示从来没有,4表示都是如此)。量表的总体Cronbac'sα系数为0.922,6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2-0.904。PHLPⅡ从行为的角度全面反映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到社会功能健康等各方面内容,是目前应用于健康行为测量较广泛的工具。
3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
不同人群的健康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了健康概念的研究。Bauman曾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另外,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健康概念模型与西方人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角色的强调上。LuoLu的研究表明,在对中国人使用健康概念量表进行测量时发现,提及频率最高的是安宁幸福健康概念,其次是角色扮演健康概念,且回答者们都非常强调社会角色的功能,特别是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很多好朋友、具有爱他人的能力等都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健康概念里所涉及的内容。另外,在适应性健康概念中,中国人也强调感觉好和对自己满意是不够的,还必须被个人所参加的组织接纳。可见,与西方健康概念相比,中国人的观点植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统一体,包含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这种文化印记可以追索到中国古代的阴阳平衡理论,这些在西方文献中都是没有强调的。这也就提醒在指导和促进东西方的健康行为上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倪红梅,何裕民.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的探析及启示[M].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79-83.
[2]MarcEreshefsky.Defining'health'and'disease'.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PartC: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BiologicalandBiomedicalSciences.2009.40.(3).221-227.
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直接出现有关修改病句的内容,在教辅书籍中也常有显露。因此,重视病句的检查和修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辨识病句、修改病句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必将大有裨益。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尤其是教师在修改作文时,往往会发现有些病句并不那么单一。它既有语法上的毛病又有逻辑方面的问题,或者两者毛病兼而有之,因此,应对病句全面的分析和检测,然后加以改正。那么,怎么检查和修改病句呢?我认为应该从语法上和逻辑上两方面来进修训练。
一、从语法上
句子的语法错误有两方面:一是词类运用方面的错误,一是句子构造方面的错误。怎么检查这两方面的错误呢?我们可以用类比法和减缩法。
1.类比法。所谓类比法,指的是按照原句的格式仿照若干句子,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仿照的句子都能成立,那么原句就是正确的;如果仿照的句子都不能成立,那么原句就是错误的。仿照的句子在形式上应力求更原句相当,否则,就达不到类比的效果。
例如:他很勤勤恳恳的工作。
这个句子结构并不复杂,可是究竟正确与否,如不能判断,我们就仿造几句看看:
他很认认真真的研究。
他很清清楚楚的写字。
这仿造的三句话显然不合语言习惯。可以看出,有些双音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强调,如:上述句子的“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它们本身就有很多的意思,前面不能再用副词很去修饰。因此,原句中的很应该去调,改为“他勤勤恳恳的工作。”
2.减缩法。我们知道汉语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其中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是附加成分是枝叶。如果句子短,有毛病容易看出来。如果句子长,而且结构复杂,有毛病不易发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减缩法把复杂的句子简化。运用减缩法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检查句子:
(1)检查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有没有残缺,多余或搭配不当等。
例如: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迅速成长为一个企业家。
通过分析,把附加成分(枝叶)紧缩掉,此句的主干是“使他”成长为“企业家”。那么谁使他呢?没有说,这时缺主语。改法,应把“在”“下”删去。让关怀和教育作为主语,或把“使”删掉,让“他”作主语。
(2)检查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和附加成分(枝叶)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小林有苦战攻关的精神、强大的意志,一定要攀登科学高峰。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小林有精神意志,要攀登高峰,这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主干和枝叶的搭配上,即强大和意志搭配不当,应该把强大改为坚强。
如果句子主干和枝叶是由几项并列的句子组成,就要分项检查。例如:他穿着极薄的棉衣,一双破布鞋和一顶帽子。此句主干是他穿棉衣、布鞋、帽子,显然他穿棉衣、布鞋是相搭配的,而他穿帽子就不能搭配了。应在“和”后添上一个“戴”字,使其搭配起来。
(3)检查句子的枝叶内部有无错误。例如:党和人民十分大量地信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此句主干是党和人民信任和培养干部,这没有毛病。但是枝叶内部却产生了错误,十分能修饰信任,不能修饰培养;也不能修饰培养。全句应该改为“党和人民十分信任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减缩法是检查病句很有效的方法。
二、从逻辑上
我们说话、写文章出现语病,有些实际上是违反逻辑的问题。怎么检查和修改句子在逻辑上的毛病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从概念上检查
一般说来,概念是用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的,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其内涵和外延,概念还有种类的区分。所以我们在运用概念时,一定要概念明确,并了解概念之间的种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和修改概念在运用上的错误。例如:我们班有男同学、女同学和三好学生。
句子中的男同学、女同学两个概念与三好学生在使用范围上有交叉的地方,男同学中有三好学生,女同学中也有三好学生。因此,把这三个概念合并在一起
是不妥当的。
2.从判断上检查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任何判断必须用句子来表达,都要有主语和宾语。我们对某一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要注意是肯定还是否定它的全部或部分,是推测还是必然,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我们在判断时,还要注意首尾一致,符合实际,不能相互矛盾,要注意判断恰当,不要主客倒置。我们检查判断正误时,可以从这几点来进行。
例如:王强今天没有来上课,肯定是病了。
王强今天没有来上课,病了是一种可能,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因此不能用表示必然性的判断。改肯定为可能就可以了。
3.从推理上检查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怎么检查和判断或推理是否符合逻辑、符合事实呢?我们可以从推理的前提是否准确,推理的理由是否充足,推理的步骤是否清楚,推理中是否强加因果关系等方面来进行检查。
邪是一切不正常、不正当的因素,邪气是邪的一部分,主要指六气异常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因素。两者可以独立于人体而存在,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即致病因素,邪(邪气)进入人体是致病因素,未进入人体不是致病因素。未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是病因,已经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病因。
【关键词】病因;邪气;邪;中医基础理论
Abstract:Pathogenyindicatesallirregularandabnormalfactors,theperversetrendisonepartofpathogeny,mainlypointingtothesixabnormalkindsofnaturalfactorsandsuchexopathyaspestilence.Bothcanexistseparatelyofthehumanbody,alsocanenterthehumanbody,becomingpathogenicfactors.Theperversetrendisthepathogenicfactortooifitgoesintothehumanbody,otherwisenot.Thosenotcausingdiseasearenotpathogenicfactors,buttheyarecausamorbiifcausingdisease.
Keywords:causamorbi;perversetrend;irregularity;TCMbasictheory
笔者曾以“浅论中医病因、邪气、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为题,对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过讨论,认为致病因素是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病因是导致疾病的原因;邪气是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病邪,不能泛指一切致病因素,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另外,笔者在掘文“关于中医病因致病相对性的商榷”[2]中提及邪气、病因、致病因素三者的概念与关系,认为“比较一下邪气、病因、致病因素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三者所描述的都是致病因素,仿佛这三者是同一的。而事实上,这三者是有差距的,根据笔者的理解,致病因素包含的内容较广泛,包含了所有的邪气与病因,也就是说邪气与病因是致病因素的一部分。而病因是已经引起疾病的,也是已经进入人体被人体感受的致病因素。邪气可以是已经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也可以是未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可以是已经被人感受的致病因素,也可以是未被人感受的致病因素。而且,中医论述邪气时主要是指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害人无声息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等,很少包括外伤、寄生虫之类。可见,邪气与病因都包含在致病因素之中,两者有交叉,有相同和有不相同的地方。根据这个理解,在论述邪气与病因的概念时,不能笼统地称之为‘又称致病因素’、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只是说:“是致病因素的一部分。”今日复习之,觉得似仍有不当之处,尤其是“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与“邪气与病因是致病因素的一部分”之命题,有欠妥当,故再论之。
1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的概念
1.1邪与邪气的概念
“邪,不正当,不正派。如邪说;改邪归正。《书·大禹谟》:‘去邪勿疑’。邪,中医学上指一切致病因素为邪。《急就篇》卷四:“灸刺和药逐去邪。”。“邪气,中医学名词。指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外邪。邪气和邪的含义,有所不同,邪气一般指外感病邪,而邪则既包括外邪,又统指一切致病因素”。[3]这里《辞海》对“邪”与“邪气”的概念作了定义,并对“邪”与“邪气”的概念作区别,这种区别,笔者完全认同,但论及概念时,似有些疑问,笔者认为,邪属不正当、不正派,从中医病因学说的角度来看,邪则应以认为不正当、不正常的的因素,也就一切不正常的因素称为“邪”。而邪气则是“邪”中也即一切不正常的因素当中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害人无声息的因素,而且一般指外受之因素,如六气异常、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等,很少包括外伤、寄生虫之类,故邪气不能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1.2致病因素与病因的概念
致病因素,顾名思义,即是导致疾病的因素。病因,六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所谓病因,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同时又指出:“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七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诸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致发病。”而笔者认为,病因,顾名思义,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十分明确地阐明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即人有病,导致这个病的原因称为病因。
两者的概念严格来讲,以中医病因学说或中医发病学的角度看,病因与致病因素两者都已经涵盖了正气的因素。一个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到人体的“正”与致病的“邪”两个方面,是由于“邪”作用于人体,引起邪正相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失常的结果。而且在邪正斗争中,通常“正”起决定作用,“邪”至多只是导致疾病的因素,并非导致疾病的原因,也正是这一点,使得致病因素、病因与“邪气”、“邪”有了明显的不同。
2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的关系
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是中医病因学说乃至发病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也必须予以界定,其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历代中医名家鲜有论述者。
笔者以为邪属不正当、不正常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人体以外,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人体疾病,而成为致病因素乃至病因。邪气存在对于人体尚有一定的相对性,六气变六淫(六气异常),必须是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即太过与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变化过于急骤,而且又碰上了人体正气虚弱,进入人体,打破阴阳动态平衡,导致人体疾病发生,变成了六淫,而对人体正气旺盛,体质强之人,邪可能进不了人体,它仍是六气,甚或进了人体,未能打破阴阳动态平衡,未能导致疾病发生,也只能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存在于体内。
邪气一般指外感之邪,是邪的一部分,这部分邪主要是指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害人无声息的邪,如六气异常、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等。邪气既是邪的一部分,也与邪一样,可以存在于人体之外,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人体疾病,而成为致病因素乃致病因。邪气与邪一样,其存在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相对性。
邪与邪气都可以独立存在于人体之外,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导致疾病的因素即致病因素,如果最终引起疾病,则又成为病因。
致病因素,顾名思义,即是导致疾病的因素,它是邪(包括邪气)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体内,潜伏在体内的因素,它在一定条件下,打破阴阳动态平衡,导致疾病发生时,就成为病因,一种致病因素在不同的个体内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的疾病不是唯一的,可能是几种病机不同的病证,譬如体质不同,从化不同,病证不同,几种致病因素可能同时存在,导致疾病时可能是一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也可能是几种致病因素的作用,最后导致某一疾病的发生,这时这一种致病因素或几种致病因素加上体质因素,就成了病因。
而病因,根据《医学源流论》“人之所苦谓之病,致此病者谓之因”[4]、“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3]的论述,病因是已经引起疾病的,也是已经进入人体被人体感受的因素,与邪(邪气)可以是已经引起疾病的因素,也可以是未引起疾病的因素,可以是已经被人感受的因素,也可以是未被人感受的因素明显不同,致病因素是已经被人感受的因素,没有体质变化的因素,也可能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有了体质变化的因素,才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来说致病因素是多元的,而病因相对是比较单一的。邪包含了邪气、致病因素与病因,进入人体的邪气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只有致病因素才可能成为病因。邪气与致病因素有交叉重叠之处,邪气与病因也如此。
3结语
如上所述,邪是一切不正常、不正当的因素,邪气是邪的一部分,主要指六气异常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因素。两者可以独立于人体而存在,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即致病因素,邪(邪气)进入人体是致病因素,未进入人体不是致病因素。未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是病因,已经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病因。
中医学由于产生的时代久远,使用语言的差异,引用的是古代哲学,概念表述与今人不同等等原因,中医学中有许多概念表述是不确切的。《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之邪,严格意义上讲,或许解释成致病因素更为贴切些。
【参考文献】
[1]张光霁.浅论中医病因、邪气、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8.
[2]张光霁.关于中医病因致病相对性的商榷[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04.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1]。
1.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2]。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
2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国药概念内涵
2.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以组织形态(有时称病理形态)、生理功能、生化变化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述机体的功能状态,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依据;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的话(因尚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手术等),主要考虑影响机体病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而选用相应药物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强调的是外因对机体功能指标的针对性而较少考虑机体内因的综合影响[3]。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
2.2西药概念内涵: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至于生物活性则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4]。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
3关于中药和西药应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3.1中国的药并不就等于中药。所谓中国的药,应包括中国生产的所有药物。不仅包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尚包括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傣药、维族药等以及民间药(有时可称作草药),因它们均为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药物,即具相应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规律,故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称作中药。如果称它们为中药的活,只能说是泛指的中药,即中国的药,而不是特指的中药。
3.2一个药可称作中药又可称作西药到底如何称呼,应看药物概念内涵的两方面(如上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试再举例。如大黄,无疑是一味中药,因它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西医药学体系亦使用它,使用时并不考虑其中药基本内容,只考虑其西医药学术语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味苦,少量使用作为苦味健胃药;具致泻作用,用来治疗便秘等。故在此种情况下,只能称之为西药。
3.3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药还是算西药?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还是称作西药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药元胡,且为其镇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只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即考虑其具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对慢性持续性钝痛尤内脏痛效佳,主要用来治疗内脏钝痛、脑震荡后头痛及痛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称作西药。如果将它们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内涵即中药的基本内容,它就能成为中药。
参考文献
[1]张怀亮;潘钰蔚;陈正琴;;中医基础理论量化研究新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
[2]陈军;;药学一统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1期
关键词:证候;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05
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14-03
虽然证、证候及其相关概念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屡见不鲜,但多限于疾病临床特征阐释,并与诊断与治疗实践密切相关,而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借助于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数理统计学、天文学,以及其他相关交叉学科技术与方法,其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研究意义等得到极大拓宽与深化,并在证候概念、证候标准化、证候动物模型等研究重点领域呈现出趋向性。
1证候概念研究
证候概念研究一直是证候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焦点,从证候及其相关概念的语义辨析,如对“症”“证”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2002)
“证候”涵义辨析[1];到证候概念形成的哲学思辨,如证候概念形成的辩证逻辑分析显示,证候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2],再到证候特性的现代科学诠释,如证候概念内涵的诠释认为,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等特征[3]。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有观点认为,证候内涵应该是简单的,绝没有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内涵[4],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证候属于复杂系统科学概念,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及方法,从时间及空间维度,阐释证候概念的不同层次涵义。笔者认为,证候概念既要着眼于证候本身及其解构单元研究,又不能脱离中医病症整体,从考察疾病整体特性出发,有助于把握证候的共性特征,而综合不同系统疾病证候个性特征,是全面揭示证候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必要条件。若能借鉴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机理的系统生物学认识,对证候研究体系的构建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2证候标准化研究
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其标准化是规范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的首要任务,证候标准化主要体现在证候概念标准化、证候名称标准化、证候分类标准化、证候诊断标准化等。目前,证候名称及分类标准化研究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其他证候标准化研究成果,如《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但由于研究角度及知识体系差异,证候标准化成果间彼此仍有出入,使证候标准使用者莫衷一是。抛开证候标准化成果本身不谈,如何使其得到中医学界广泛认可和应用,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由于现代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学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建议侧重向中医药教育推行证候标准化研究成果,逐步构建证候标准化乃至中医药学标准化体系。而证候分类标准化及证候诊断标准化研究,在挖掘古典医籍病证分类及临床诊疗经验同时,还应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理念,注重紧密结合证候临床流行病学,合理设定证候分类及证候诊断标准。
3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借助于证候动物模型来阐释中医证候实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药理机制,是实现中医药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创新举措。证候动物模型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中医病因造模方法,或结合西医疾病模型,在实验动物上复制中医证候表现,如以0~1℃冰水刺激建立大鼠寒凝血瘀模型[5],用慢性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6],以半高脂饲料结合声、光、电刺激法建立大鼠气滞血瘀模型[7]等。但证候动物模型自身的局限性使其科学性受到一定质疑:①证候与疾病互为关联,但证候动物模型却将两者截然分开,先以手术、药物、理化等方法模拟疾病模型,再模拟证候模型,这有悖于临床证候实际表现;②证候造模方法差强人意,尤其是情志疾病的证候动物模型,难以模拟人体真实证候表现;③缺乏公认、客观、稳定、可重复的证候动物模型及指标验证体系;④大多数中医证候形成受内外因素影响,虽然证候动物模型也采用多病因造模方法,但只是模拟外环境因素作用,仍不能有效整合内外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尽管目前的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医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筛选及评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证候动物模型,仍是中医药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之一。
4证候生物学实质研究
以现代生物学技术揭示证候实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有力手段,其研究思路首先是进行疾病证候分类,探讨客观指标与证候相关性,并筛选证候生物学标志物,如脏腑证候实质、阴阳证候实质、寒热证候实质、血瘀证候实质、表观遗传学证候实质等[8]。然而,随着对单一指标及有限指标群阐释证候系统性特征缺陷认识,以及系统科学被引入中医药现代研究领域,近年来倡导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平台开展证候实质研究[9]。虽然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语言诠释中医证候属性及特征十分必要,但这种研究理念不应无限地应用于中医理论范畴的各个层次,而应明晰其适用性及局限性,如探寻阴阳、寒热等辨证纲领性概念的证候生物学标志物,其结论能否真正说明阴阳及寒热共性特征,或是以偏概全,只是某一脏腑、组织的阴阳及寒热个性特征,值得进一步商榷。所以,在证候概念内涵、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化、证候动物模型等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前,证候生物学实质研究证据尚缺乏足够力度。
5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以德尔菲法设计证候专家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对疾病证候特征的认识,如通过编制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专家调查问卷,以德尔菲法调整问卷结构及内容,以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归纳SARS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10]。或以临床流行病学试验设计,如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等,结合证候量表,采集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通过中医师证候判定方法,或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反映疾病的证候要素特征及其靶位,如以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观察840例儿童肺炎用药前后证候类型变化[11]。虽然已开展的多系统疾病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丰富疾病证候分布认识、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及针对性等具有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研究水平及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细节设计不够规范、研究实施不够严谨等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证候调查问卷或证候量表设计的代表性及合理性。问卷或量表设计应切实反映研究目的,不应使证候信息采集者及被采集者对条目及量表内容产生歧义。②样本含量。通常证候研究需要大样本含量获得较高统计效能,但限于研究规模、人力及财力,目前开展的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仍以小样本含量为主,少见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础上的疾病证候特征调查。③证候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及严谨性。采集者及被采集者应认真负责地填写、回答问卷或量表内容,并遵循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流程及标准。④证候分析方法。应充分考虑研究设计、数据类型、样本含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证候分析方法,如小样本数据可选择随机森林或支持向量机方法。
6证候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证候研究主要目的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力及效果,但证候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一直是中医药临床研究难以取得共识的瓶颈问题。随着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的颁布和实施,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的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症状程度描述、症状赋分标准、症状评价标准等难以实现客观化,其合理性备受质疑,临床应用渐渐受到限制。因此,采取症状表现的“是”与“否”判定,或将症状的变化程度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4个等级[13],成为避免证候疗效评价主观因素影响的有力措施。随着数理统计方法与中医药学的不断交融,新的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理念不断涌现,如基于相似匹配测度[14]、结局指标相关性[15]、疾病中医证候分类[16]等,丰富和拓展了中医药证候疗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历来强调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原则,但目前的证候疗效评价仍为固定的群体证候疗效评价模式,缺乏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研究实例。应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并重点开展辨证论治个体化干预过程的临床信息采集与复杂数据分析方法、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明确个体化临床信息采集是实施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的前提。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试验设计、非线性重复测量的证候数据分析方法是实现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的关键环节,但需要在评价技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才能引起证候研究者的切实关注。此外,现代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普遍采用病证结合评价模式:①强调中医证候/症状改善,如感冒;②强调疾病疗效指标改善,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等;③强调疾病疗效指标及中医证候/症状同时改善,如冠心病。因此,针对疾病类型不同,实施证候疗效评价也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证候疗效评价需结合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数据挖掘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解决证候疗效评价的复杂系统科学问题。
7结语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广度和深度呈扩大趋势,证候临床研究正在从整体评价向个体评价转变,证候研究方法正在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要求我们应不断对已取得的证候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集成分析,也要不断对证候研究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修正证候研究发展方向,最终使证候研究成为揭示传统中医药科学本质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1]刘保延,王永炎.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4):293-298.
[2]郭蕾,王永炎,张志斌,等.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J].中医杂志,2007,48(2):101-103.
[3]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4]常存库.证候的构成、内涵、实质和意义[J].中医药学报,2009,37(1):1-4.
[5]成秀梅,杜惠兰,李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创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4-605.
[6]岳利峰,丁杰,陈家旭,等.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396-400.
[7]任建勋,林成仁,王敏,等.多因素整合建立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10-211.
[8]王萍,杨海燕,王丽萍,等.从表观遗传学开展复杂性疾病证候本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5-7.
[9]杜武勋,朱明丹,姜民,等.生物系统论指导下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及其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419-423.
[10]张明雪,曹洪欣,翁维良,等.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专家问卷调查设计与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75-277.
[11]王雪峰,董丹,虞坚尔,等.儿童肺炎常见病原学分析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70-176.
[1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3]王志国,朱亚春.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966-968.
[14]孙继佳,陆奕宇,苏式兵.基于相似匹配测度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6-9.
[15]聂慧,王奇.基于结局指标相关性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16]吕爱平,姜淼,丁晓蓉.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思路[J].中医杂志,2009,50(11):968-970.
近年来有关并存疾病(comorbidity)的报道在国外各种精神病学期刊中层出不穷,而有关它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国内却很少有人提及,因而对此进行评述。
一、并存疾病的概念
并存疾病的概念首先由Feinstein提出,是指一个正在研究中的索引病例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另外一种不同的疾病[1]。以后逐渐演变为既包括同时(simultaneously)发病,所谓横向联系(cross-sectional),也包括先后发病(insuccession),所谓纵向联系(longitudinal)。目前并存疾病有代表性的定义有4种:(1)Campbell[2]精神病学词典:在同一病人同时存在或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2)Burker:同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患一种以上的特定的障碍[1]。(3)美国精神病学词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患同时存在,例如,精神分裂症和物质滥用,或酒依赖和抑郁症同时发生。这种联系可能反映一种障碍与另一种障碍之间的偶然联系,或者对两种障碍都有潜在的易感性,也可能这些疾患的临床表现与任何常见的病因或易感性无关[3]。(4)医学术语、俚语和专用语词典:在同一病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状况或疾病,这种情况可能使住院治疗复杂化,在美国卫生保健工作中,在作出相关的一组诊断后,在合理地决定住院期限的长短时,并存疾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4]。
以上关于并存疾病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反映了对并存疾病的认识:狭义概念强调两种疾病的同时存在,适用于临床工作;而广义概念强调并存疾病的前后联系,适用于流行病学研究。与并存疾病含义相近并经常使用的英文词还有coexistence和concurrent,这两个词都强调并存疾病必须是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
二、研究并存疾病的意义
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III)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对并存疾病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尽管使用了排除性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但在现场测试中却发现同一个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疾病。正因为如此,并存疾病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并存疾病有以下几点意义:(1)如果并存疾病普遍存在,那么排除性的诊断标准的正确性将受到挑战,可能引起诊断标准的改变;(2)几种相互独立的疾病如果能够经常同时存在,可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研究发病机制有指导意义;(3)某些疾病治疗困难,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其原因可能是有并存疾病存在;(4)并存疾病的概念引起了治疗原则的改变,即多种疾病需同时治疗;(5)并存疾病的研究,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作用;(6)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可能是某些研究尽管方法相同而结果却不同的合理解释。
下面我们从并存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发病机制
并存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并存疾病种类繁多,原因也并非一致。目前认为并存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有4种:(1)一个人可因甲病引起乙病,接着又引起丙病,例如长期的焦虑引起抑郁,而后又产生物质依赖;(2)两种疾病可互为因果,如焦虑可引起抑郁,抑郁反过来也可引起焦虑;(3)一种关键的先决因素对不同的疾病有其特殊性,如某种人格障碍对形成多种精神障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关键先决因素都起作用。我们以惊恐障碍为例阐述并存疾病的发生模式:产生惊恐发作的先决条件有生物学的易感性、认知的易感性、分离性焦虑障碍、目前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境遇性的危险因素;并存疾病的产生过程可分为6个期:第1期产生惊恐发作;第2期产生生物学和认知行为的改变;第3期产生惊恐障碍;第4期由回避行为导致群聚恐怖;第5期情绪低落达到抑郁程度;第6期由于不适当的寻求帮助方式而导致物质滥用或依赖[1]。以上是从理论上对并存疾病假设的病因机制,也是今后研究的要点。
二、诊断
由于研究的方法不同,并存疾病的概念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些研究方法在诊断概念、诊断范围、时间跨度、评价方法和设计分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单独的诊断概念至少有5种:(1)认为并存疾病是特定时间内不同的描述性诊断间的联系;(2)强调并发(concurrence)即不同症状或综合征之间的横向联系;(3)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样本;(4)选用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亚临床或阈下症状为病例样本;(5)选用ICD-10和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中提供的不同等级的诊断。在诊断范围方面也不尽一致,有的包括各种精神障碍和特定障碍内的亚型,也有的包括人格障碍或躯体障碍,还有的包括以上各种障碍所致的社会心理伤害和残疾程度。在时间选择上更是差别显著,以横向联系为主的研究,其时间多为2周、4周、6个月,而以纵向为主的研究,时间多选择1年、2年、3年,甚至终生。诊断工具的选择,也关系到并存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经常使用的诊断工具有5种:(1)非定式的诊断标准;(2)松散的定式诊断标准;(3)定式的诊断会谈方法,如神经精神病学评定表(SCAN),用于DSM-III修订本的定式临床检查(SCID);(4)标准化的诊断会谈方法,诊断会谈量表(DIS),复合式国际诊断会谈(CIDI);(5)特殊并存疾病的调查工具。
目前,并存疾病最权威的研究是美国并存疾病的调查,他们对14种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和一年患病率的并存疾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2%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罹患过任何一种精神障碍,21%患有1种精神障碍,13%患有2种,14%患有3种以上。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只有21%的患者终生只有1种精神障碍,而且始终没有并存疾病发生,79%的患者有并存疾病[5]。这项研究使得Burker关于并存疾病的定义被广泛接受,表明并存疾病的研究既要包括横向联系也要包括纵向联系。例如研究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就是横向联系,而研究焦虑和抑郁导致自杀的发生率就是纵向联系。横向研究的时间跨度在12个月以内,而纵向研究则从3年到终生。根据研究目的诊断标准可以不同,最宽的范围应包括各种阈下症状和亚临床的诊断,以及社会功能障碍。检查工具越规范化越好,尽量使用SCAN、CIDI、DIS和SCID等,对研究各种障碍间的联系,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寻找病因和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
并存疾病的概念已经带来了治疗的变革。临床医生不再以单一的诊断指导治疗,而是针对存在的多种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即以并存疾病指导治疗。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性精神药理学,要求对一个患者同时使用不同的精神药物。医生将开始实践一种多元的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即针对具体目标及功能障碍的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当遇到任何难治性病例,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并存疾病存在。例如对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首先要考虑是否因为同时患有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及人格障碍而使治疗复杂化。如果存在并存疾病,联合用药的策略将事在必行。氯硝安定、抗精神病药、丁螺环酮、曲拉唑酮、锂盐、L-色氨酸和可乐宁等,在与抗强迫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均取得令人可喜的疗效,说明在并存疾病存在的情况下,针对多种症状的治疗是明智的选择[6]。
对并存疾病的研究可能导致诊断概念的变化,比如临床医生在同时治疗焦虑和抑郁时,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分清二者的概念,即焦虑和抑郁还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这就不能不对诊断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使治疗发生明显的改变。
四、预后
研究证明具有并存疾病的患者,其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只患一种疾病的患者;而患同类并存疾病的患者,其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则是相同的。因而,可以通过研究并存疾病的预后,预测某类并存疾病所致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这对决定住院时间的长短、提供多少医疗费用,以及再就业的可能性有重要的参考意义。Fawcett调查200个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发现至少42%~72%有中度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29%的患者有惊恐发作。焦虑评分高的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锂盐)的机会增加,在患病第1年自杀的机会也增加,且有频繁发作的抑郁病史。焦虑症状不仅与抑郁有关,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焦虑是抑郁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7]。Dinwiddie等[8]做了一项静脉药物滥用者的并存疾病与自杀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静脉滥用何种药物,与反社会人格、酒中毒及单相抑郁的并存疾病率均增加,且自杀未遂的发生率高于无静脉药物滥用者8.27倍。Nutt[9]认为至少5%的美国人患心境障碍,其中大多数是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焦虑障碍就更加普遍,大约累及9%的人口;约95%的抑郁患者至少有一种焦虑症状,20%~65%的焦虑患者变成了抑郁患者;焦虑和抑郁并存的患者需要更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对医疗保健系统增加了负担,不仅增加了30%~60%的医疗费用,同时自杀率也明显增加,最后他得出结论:在抑郁患者,焦虑的存在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治疗反应差和自杀危险性升高的标志。上述研究表明,某些精神障碍导致另一种精神障碍是有一定规律的,为预测精神疾病的预后提供了线索,亦为如何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指出了方向。
总之,并存疾病为一新的课题,使同道们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且对原有精神疾病的分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对并存疾病的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这将是今后精神药物治疗的方向。并存疾病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对各种精神疾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以往使用同一科研方法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时,并存疾病可能是合理的解释,它将为临床研究开辟新的途径。随着对并存疾病不断地深入研究,必将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促使精神病学又发生一次飞跃。因此,加强并存疾病的研究将是今后精神病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参考文献
1WittchenHU.CriticalissuesintheevaluationofcomorbidityofpsychiatricDisorders.BriJPsychiatry,1996,168(Suppl30):9-16.
2CampbellR.PsychiatricDictionary.6thed.NewJerse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138.
3EdgertonJ.AmericanPsychiatricGlossary.7thed.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94.44.
4SegenJ.CurrentMedTalkADictionaryofMedicalTerms,Slang&Jargon.USA:Appleton&Lange,1995.176.
5KesslerRC,McGonagleKA,ZhaoS,etal.Lifetimeand12-monthprevalenceofDSM-III-RpsychiatricdisordersintheUnitedStates:resultfromthe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ArchGenPsychiatry,1994,51:8-19.
6陶林.难治性强迫障碍的治疗对策(综述).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30-34.
7FawcettJ.Thedetectionandconsequencesofanxietyinclinicaldepression.JCliPsy-chiatry.1997,58(Suppl8):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