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例(3篇)

时间: 2024-03-08 栏目:公文范文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理论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使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程度得到提高,值得医疗机构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

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又称关键性途径(CriticalPathways)、照顾图(CareMap)、合作照顾(CollaborativeCare)、协调照顾(CoordinateCare)、整合照顾(IntegratedCare)、预期康复计划(AnticipatedRecoveryPlans)等,是医疗健康机构为减少医疗成本和保障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1]。作为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高效工作模式,临床路径理论在国外的医疗机构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2]。2008年9月,我院将这一工作模式探索性地应用于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86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人数各半。护生年龄21.6±2.5岁,均已完成本科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两组护生年龄、文化水平及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护生入科后,各带教老师按实习大纲完成教学内容。对患者给予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路径,具体方法如下: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在实习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外科临床路径表,并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要求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教学。

1.2.2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表具体安排: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向患者介绍相关规章制度、主治医师、责任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各种检查目的和意义;讲解麻醉、手术方案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做好术后体位指导、饮食营养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科室统一制定的健康教育基础上,根据患者的需求有所侧重地修改并制定该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并标出护理目标,带教老师随机进行检查评价[3]。

1.2.3教学效果评价在实习期末对两组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考核。在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护生所服务的1098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比较,见表1。

组别掌握健康教育能力正确进行健康评估正确实施健康教育具有良好沟通能力

对照(n=43)35(81.39)33(76.74)32(74.41)36(83.72)

观察(n=43)41(95.35)*40(93.02)*39(90.70)*41(95.35)*

2.2两组护生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见表2。

组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对照组(n=553)433(78.30)63(11.39)57(10.31)496(89.69)

观察组(n=545)512(93.94)29(5.32)4(0.74)541(99.26)

3讨论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临床路径的制定由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完成[4]。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异时,路径小组对其进行收集、记录和分析,改良和优化不合理的诊疗护理措施,有利于临床路径的完善与实施[5]。

在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临床路径理论明确了教与学双方的目标,清晰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效率。表1显示,使用临床路径教学后,观察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明显高于采用对照组护生,证明临床路径理论可以提升外科护理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护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优势、弥补缺陷,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应用临床路径理论进行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有助于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避免护生因年资浅、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应注意针对患者的特点及其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宣教技巧,力求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保证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而健康教育的好坏又能影响护患关系的和谐。表2显示,在对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护生的患者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护生。

在外科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使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满意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值得医疗机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2]张蕾,杨霓芝,刘旭生,等.国内外临床路径应用特点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0,27(1):1-4.

[3]李杏娣,周玲英.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67.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评价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临床护理带教为护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1]。

本文拟通过调查本科护生对产科临床带教情况的评价,了解产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本科护生的需求,对产科临床带教提供一些理论数据,以便提高本科护理带教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2—2005级80名实习护理本科生。实习时间分别为2006、2007年及2008年。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根据我校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及学生的期望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自行设计。信度采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分问卷α值分别为0.9375、0.9123、0.8576。调查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的形式,填写完毕随即收回。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

1.3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24个项目,另外还有一个开放式问题(请同学留下宝贵的意见)每个项目均采用1~4分4级评分(1分为差,2分为一般,3分为较好,4分为好)。学生满意度根据各项目实际值与总分值之比求得。满意度<70%为满意度低,70%~79%为满意度较低,80%~89%为满意度较高,90%~100%为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

2.1本科护生对产科带教老师的评价本科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护理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满意度最高,提示产科带教老师能够较好地传授产科专科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我院产科自2006年至今,产科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分别为本科及硕士。高学历人才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为护生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质量,为本科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护生对带教老师是否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满意度最低。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能及时反馈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教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带教老师未做到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可能与带教老师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有关。带教老师除了完成护理带教任务以外,还兼任临床工作(包括临床带组,分管病人等)。因此,合理分配带教老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带教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带教方式及进行实习指导,更好地完成带教任务[2]。另外,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满意度较低,提示产科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教学方式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每个护生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领悟能力等各有差异。因此,带教老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分析学生的特点,尝试不同的带教方式以提高各个水平护生的学习及实习积极性。

2.2本科护生对产科带教环境的评价护生对产科其他老师的带教意识满意度最低。目前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强调“放手不放眼”的原则,护生希望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水平[3]。这就需要得到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但临床实习中,一个带教老师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任何操作都进行监督,因此护生的实习安全还有赖于临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产科其他老师带教意识不高可能与部分老师对临床带教的意义及过程的理解不够深以及产科临床工作较为繁重有关。产科工作涉及范围广,护理对象除了孕产妇外,还有新生儿。另外,一些护士认为自身的资力及能力不够,临床带教只是带教老师的任务,自己的工作不会得到认可和奖励[4]。因此,产科其他老师在忙于应付临床工作时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和监督护生。因此,管理者应该更重视对其他人员的教学培训,提高其带教意识及带教能力,营造良好的产科带教氛围,让护生随时得到指导和监督,共同达到实习目标。

2.3本科护生对护士长教学管理的评价护士长对护生的态度得分最低可能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本科护生直接从高中升入大学,与一般的大专、中专生相比,有一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杨明的调查发现90%的护生认为轮科进入到新科室应受到重视[4]。另外,本科护生均出生于1980年以后,其中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接受着家人的关心和呵护。因此,他们对个人的关注度较高。而护士长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除了负责教学管理以外,还负责大量的临床管理,因此护士长不能做到随时以实习护生为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心理落差,造成得分的低下。为了减少这种心理落差,除了在进入临床之前多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指导外,管理者本身也应适当增加关心护生的机会,使护生感受到临床科室所有人员的关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4综合评价从综合评分来看,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最高,而产科带教环境的满意度最低。提示产科的教学管理应该更重视带教环境的营造。带教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实习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素质、协作精神等都有较深的影响。创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型组织本身也是管理的目标。因此,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产科带教环境的优化和提高上。

3小结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学习向工作的过渡。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对今后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提示带教老师应该多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管理者应在带教老师的工作安排及良好带教氛围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菊,于卫华.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评价.护理研究,2005,19(1A):84-85.

2曾伟萍,潘喜梅,何燕.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96-97.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中临床实习是护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临床实习可以使护生将认知、情感和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并能帮助护生形成专业思维方式以及角色认同[2],因此临床实习也成为国内外众多护理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临床实习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临床学习环境和个人特质,其中临床学习环境是临床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所有因素构成的网络,是学生获得护理技能、职业角色的场所[3-4]。笔者调查护生对于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情况以及实习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依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方便取样,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本科及专科临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护生40名(27.2%),专科护生107名(72.8%)。发放问卷190份,收回148份,应答率为77.9%,剔除1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47份。1.2研究工具1.2.1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的测量采用朱闻溪等在ChanDSK编制的原始量表的基础上改编的中文版《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5]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4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为6个维度: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实习任务的定位、护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及个性化。原始量表及改编后的量表在国内外应用中均报道了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7。1.2.2护生实习效果的测量采用邓仁丽等在ElizabethH编制的原始量表的基础上改编的中文版《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评价表》[6]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量表分为3个一级维度(认知、情感、运动技能)和7个二级维度。其中认知维度分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护理程序的应用,情感维度分为专业角色和角色发展、自我导向的学习行为以及明确患者的权利与义务,运动技能维度分为临床技能与沟通交流。原始量表及改编后的量表在国内外运用中均报道较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4。1.3资料的收集量表设有统一指导语,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学生知情同意并独立填写。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Epidata录入数据,2结果2.1本、专科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比较护生的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为(3.07±0.68),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为(3.61±0.53)。本、专科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2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为(3.07±0.68)。临床学习环境中,除个性化维度外,其余5个维度得分均大于3分。居于前2位的维度分别为参与性与工作氛围,得分最低维度为个性化,见表2。2.3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为(3.61±0.53)。其中,1级维度中得分最低为认知维度,最高为情感维度。2级维度中理论知识和护理程序得分最低,最高为权利义务维度,见表3。2.4临床学习环境与临床实习效果相关性分析护生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与临床实习效果总评呈正相关(r=0.211,P=0.01)。其中,临床实习效果1级维度的认知、运动技能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2级维度的理论知识、护理程序、学习行为以及沟通交流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见表4。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与临床学习环境中的工作氛围、实习任务、参与性以及创新性维度呈正相关,见表5。3讨论3.1临床学习环境总体较满意,但应加强个性化管理笔者研究显示,临床学习环境总评较好,被调查护生对目前的临床学习环境比较满意(3.07±0.68)。其中,参与性与工作氛围维度满意度最高,个性化维度评价偏低。个性化指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能够依据自身能力以及爱好不同得到不同的教学管理,并在允许范围内自主选择个人的工作方式[7]。个性化是临床学习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维度,是护生获得对临床学习环境满意的重要条件[8]。个性化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利于护生发现自身爱好的护理领域,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笔者研究显示临床学习环境中个性化维度评分较低,这点与以往研究一致[9],可能是由于目前医院中实习护生人数众多,层次不齐,同时存在中专、大专以及本科3类护生,医院为方便管理往往对3类护生采取统一管理模式,而忽略了护生个性化的要求[10]。再者,受传统功能制模式的影响,临床许多护理工作人员的认知还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及个体差异;加之临床患者数量多,护理工作量繁重[11],使得他们没时间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能是导致个性化维度评分较低的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医院对不同层次护生采取分层管理,由带教老师引导护生发现自己喜爱的护理领域,并鼓励其向这方面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采取个体性的工作方式。3.2临床实习效果总体较好,但应加强理论知识、护理程序方面的教学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总体较好(3.61±0.53),提示通过临床实践,护生的实习效果基本能达到合格要求。护生的认知维度评价较低(3.37±0.64),提示目前临床实习中理论知识教学和护理程序应用存在不足,这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6]。理论知识对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技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护理患者都是必不可缺的;而护理程序是护士护理患者时所采用的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根本保证[12]。认知维度低评的原因可能与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和态度有关,也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有关。我国目前临床带教老师的职称及资历不够,对于护理程序掌握以及应用程度偏低,均影响带教质量[13-14]。杨敏,王爱群等的研究表明[13]临床带教老师中以护士、护师占绝多数(89.85%),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仅10.15%,而以前负责中专带教及带教经验几乎为零者占49.38%;另外,部分带教老师认为护生临床实习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临床技能,而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15]。再者,学生进入临床前多习惯于被动学习知识,进入临床后,受以往学习方式影响,难以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不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临床实习中的上述缺陷,笔者建议医院管理者注意培养高职称及资历的护师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并注意改变带教老师只重实践而轻理论以及功能制护理的旧观念;同时应鼓励护生积极主动学习,改变学习方法适应临床学习。#p#分页标题#e#3.3临床学习环境与临床实习效果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实习效果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r=0.211),提示临床学习环境越好,实习效果评价越高。临床学习环境中工作氛围、实习任务、参与性以及创新性维度与临床实习效果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可通过建立良好合作、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明确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任务,使护生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以及采用新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在临床中的实习效果,加强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年客服年终工作总结(6篇)
  • 下一篇:护士礼仪(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