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身创新电子数码产品多功能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健身运动的研究,对健身器材的发展、功能及类别划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现有使用健身器材进行运动的群体以及适合使用健身器材在家中进行健身运动的潜在消费群体的实际调查。在宜人性化设计方面存在的创新.然后在以上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展开对现有健身器材未来发展的研究工作。
意义:物质基础决定上层意识形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物质文明继续高速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悄然向前变革。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审美意识同样在不断递进。由于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必然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作为健康生活的必备品――室内健身器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又一标准。人们也正像关注家电、数码产品的设计一样开始关注室内健身器材的设计,室内健身器材设计的好坏决定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健身器材的进一步研究,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2、本选题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运动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已日益广泛的进入具有不同层次消费水准的消费者家中。
国内近年来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1年中国群体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其中用于购买家庭健身器械平均为92.09元,表明我国家庭健身器械的市场消费水平当时还是很低的。2003年SARS过后,中国人全民健康意识有很大触动,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室内体育场所人均占地仅为0.014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人均0.027平方米,从国际视角比较来看我国在体育产值,体育消费水平及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三个方面处于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家庭健身器材的总销售额虽有增长,却非常缓慢。占地面积小,功能较多的家用健身器材已成为器材销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国外,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家庭的体育消费都十分可观。1996年法国家庭体育消费为462亿法郎,占整个体育消费的49%。从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和家庭所拥有的健身器械的比例来看,美国人口2.81亿,其跑步机一年的销量为300万台;韩国人口4600多万。2002年跑步机销量为100万台;而中国拥有13亿,跑步机一年的销量仅在20万台左右。近年来,国外的健身器材总销售额仍在高速增长,他们的器材设计最主要的是“实用”,对功能的最大优化,健身器材市场主体相对成熟。
健身器材的发展源于20世纪后期,其发明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增强人的体质及建构人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健身器材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功能由单一到多样,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由低到高之过程,并且发展变化的速度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快。
在新的世纪,技术创新是健身器材迅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工艺、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器材的研制;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并与医疗、保健相结合,对人体起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要,器材的研制更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与趣味性。
根据《中国体育报》资料:全球500强企业,最低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89亿美元。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最末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人民币,是行业强势企业2008年奋斗目标的2至3倍。差距显而易见。为什么有如此差距?
原因不外乎有三:
第一,健身器材行业习惯于传统机械、轻工器材销售方式,缺乏情感、欲望、心境、精神的人性化创造,不能进行“生活方式”的推销,仅仅满足于“利润效应”的推销;
第二,企业规模太小,相互拆台现象较多,联合竞争力弱,鹬蚌相争互不得利。例如:国家规定中国世界名牌评价门槛是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人民币,出口50%,出口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销售收入国际排名列前五位。由此推断,近十年内健身器材行业乃至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能够进入此门槛的企业门可罗雀;
第三,市场发展滞后,据专家考证,国民从衣食到住行的过渡发达国家需20至30年,中国温饱解决不满20年,因此市场的培育尚需时日,绝不会像抛物线增长那么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对于各国不同的针对方案。本次研究打破常规,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到器材价格,占地,操作等多种因素,研究出最适用于中国的健身器材。
【参考文献】
[1]刘波永,消费心理学与产品创新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1期.
[2]国际最新室内设计精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周厚宇.印象超写实效果图表现技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蒋之炜;潘荣;;基于交互式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前期定位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1期.
[5]张宏;;论产品设计装饰[J];艺术探索;2010年01期.
[6]段鹏;;无意思为至简返真――基于人“下意识”思维的产品设计探析[J];装饰;2010年02期.
[7]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刘光复;陈清;刘志峰;张雷;胡迪;张福龙;;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绿色设计软件平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分析建议:人们日常进行的是轻度到中度的锻炼,属于有氧运动。在器械上做某种固定运动,常因不注意运动强度,而变成剧烈的无氧运动。一些器械,如漫步机,是对身体局部器官的锻炼,难以照顾到全身。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器械有牵引器、转腰器和按摩器。其中,牵引器对老年肩周炎有治疗作用,转腰器有助于老年人活动腰部,按摩器可以舒活中老年人筋骨。心脏不好或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最好选择走路或太极拳、五禽戏、广播体操等锻炼方法。
误区二:每天都要练一练,才能有效果
分析建议:锻炼是长期才出效果的,但想通过锻炼来使疾病消除,有些是不可能的。锻炼时要注意掌握度,一旦有不适反应,要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强度应由弱到强,也不必每天坚持运动,只要身体感觉疲惫或天气、周围环境状况不好时,就不要运动。但是,也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连续性,起码一周要做三次,并且持之以恒。
误区三:器械锻炼老少都适宜
分析建议: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主要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除双人儿童压板、双人儿童秋千等个别项目专门为儿童设置外,其他器材儿童都应慎用。有些健身器材只适合成人使用,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及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原则上儿童是不宜的。如目前社区最普及的“单人漫步机”,按照其两脚间规格,只适合成年人使用。
健身一族在走出这些“健身误区”的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一、运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小区里的健身警示牌和每套健身器上的使用说明,了解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违规操作不仅容易造成损伤,还会降低器材的使用寿命,增加运动风险。另外,使用前注意检查一下各个器材能否正常运转。
二、小区健身器材要因人而异。每个健身器材对一些特定人群都是有的,健身时要绕开这些“危险地带”,合理选择健身器械。
三、在进行器械锻炼前,同样要热身10分钟左右,先活动一下关节;运动后也不要立刻停止,最好做一些整理运动,慢慢走动走动,缓冲10分钟左右。
优势出击争夺话语权
健身路径于1996年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一项创举,健身路径工程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今,健身路径已有近15年的历史,由于使用频率较大,加之室外风吹雨打加速了器械老化,致使很多在2006年-2007年间由各地体育部门铺设在全国的路径设施的损坏和报修逐渐增多。一般的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年限为4-6年,因此很多小区的路径器材已经到了大规模更换的采购“临界点”。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利用体育公益金进行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都采用了招标方式,由于体育产业在中国仍属于新兴产业,市场环境不够规范,低价无序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盲目降低成本,导致部分健身器材产品质量持续下降,危及到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健康实施。基于这样的共识,2009年底,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室外健身器材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由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奥康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烟台激浪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组成。
中国室外健身器材技术联盟理事长吴万鹏告诉记者,联盟以倡导行业自律、推行先进标准、促进技术创新、塑造专业品质为宗旨,是一个以共同提高每一个成员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水平为最终目的的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互相监督来实现,联盟每月召开一次技术会议,对每家企业的器材进行点评,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销毁。针对使用单位关心的器材零部件配套的问题,联盟企业承诺,每件器材都实行身份证制度,由技术监管部门进行检查,严格规范器材的售后服务管理。
此外,联盟以欧洲标准为指导,在产品生产设计中充分体现健康、环保、科技、创新的理念。结合室外健身器材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率高且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的特点,联盟企业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原理的系列产品,材料选择上大多使用能增加器材色牢度、防腐蚀、抗老化、环保耐用的SMC材料以及耐磨、抗冲击、有效延长器材使用寿命的航空纳米材料,冬暖夏凉、可回收再利用的“塑木”材料等等。吴万鹏说,联盟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和监督,不断创新,提高生产品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引领整个行业逐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标。如今,联盟企业的产品质量、创新意识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业界专业和同行的认可。
行业提升必经之路
在第26届体博会占地数百平米的体育公园里,记者看到,由11家联盟企业联合推出的室外健身器材受到了普遍关注。
这些室外健身器材外观设计新颖、色彩靓丽时尚、材料环保且高科技、性能更安全可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器材打破了过去单一的钢管主体材料的模式,出现了钢木、铝木、不锈钢、塑木复合使用的器材,部分器材表面涂层采用电镀后再喷涂的工艺,耐腐蚀度明显提升,能达到使用十年以上的水准,其颜色也呈现多样化,与环境更加协调,个别器材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武汉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虹认为,室外健身器材不仅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工具,还是室外环境的组成部分,未来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发展趋势应该更安全、人性化、多功能化,设计更为时尚、环保、美观,使室外健身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必修课”。据介绍,该企业生产的HK3502B自重蹬腿踢腿训练器采用先进的铝塑木作为原材料,结合人体力学原理设计,无碰撞,无卡夹,噪音小,缓冲平稳,受力均匀,安全性能好,提升了传统蹬腿踢腿训练器的功能和品质。
据悉,一些联盟企业还设计研发了娱乐和健身相结合、成年人健身和儿童健身同时进行的多功能组合产品,彰显人性特点。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健身路径企业开始打造技术联盟,依靠技术和标准化来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是必经之路。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健身器材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人性化,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人们养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将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洗牌之际,创新为本
室外健身器材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据统计,国内有几百家企业从事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世界70%―80%的室外健身器材由中国制造。健身服务消费领域的空间和市场潜力是无限的,而对于正在尝试走多元化转型之路的大多健身路径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不可限量的商机――这才是行业重新洗牌的真正机会。
如今,体育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器材质量工作,5月中旬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全国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展示活动”,将更多在结构、外观、材料和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大幅创新的器材展示出来,这些代表着国内室外健身器材研发生产高端水平的产品突显出了未来室外健身器材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