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青少年体育论文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9 栏目:公文范文

青少年体育论文范文

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强化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营造浓厚德育文化育人氛围、开辟独具特色的网络专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教学,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承载着文化内涵,孕育着先辈们的思想精髓,传递着育人价值,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对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修养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与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和思想孕育的结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育人功能,具有永不褪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念,往往代表着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具有引导、凝聚、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向善、求真、至美的功能。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具有强大激发和推动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助力其成长成才。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既作为一种无形的强大驱动力量,为各种德育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时又作为道德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青少年健全人格与道德素质养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加强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可以激发青少年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忠、孝、仁、信等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自觉掌握有关中华历史文化道德知识,有力地推动道德认识与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人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

其二,可以规范和调节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促使青少年养成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自愿自觉地去履行道德信念和道德义务;

其三,可以激励青少年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目标,传播道德文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以此来达到自身的充实完善。因此,在学校德育中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观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史、院史、学科历史和杰出人物史等传统文化资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内在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载体上的契合。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而德育又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者都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包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导向功能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重要启迪。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抱有坚定的相信,对某种事物笃定的追求,从而不断实现目标。人不能没有信念信念,没有理想信仰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就等于失去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无数有识志士艰辛跋涉和不断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寻找国家富强途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从诸子百家到新中华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英雄人士的理想信念。青少年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理想信仰的支撑,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侵染。例如,在儒家文化中有“克己、礼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文化观念,都可以纳入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范畴。中华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其基础、源泉,可以不断激励和推动青少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心中之理想目标。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囊括的爱国主义内容为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重要借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们共同进步的精神支柱。从中华优秀传统的古代教育家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的爱天下之宽广胸襟,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再到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责任感的宏论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忠报国情怀和坚贞不渝品格,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英雄主义精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大力予以开发、挖掘、整合进而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躬体力行为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提供重要示范。强调自我的反躬自省、身体力行和亲身体验,是中华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而且形成了丰富的人格道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榜样示范作用,从孔子老子提出内省修养方法和见贤思齐的带头作用,到职业领域方面要求青少年积极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职业道德,再到家庭方面要求青少年主动倡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居、男女平等等家庭美德,在学校要积极提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尊敬守法等个人品德。这些基本德育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比如,社会公德方面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恻隐辞让、富贵不能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理念和思想,都渗透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精神。像这些思想理念,对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具体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

作为青少年德育主阵地的学校来说就是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可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来提高青少年思政针对性实效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但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如组织学校专家、教授、学者编写有关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辅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编写一些与《中学思想品德课》、《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匹配的校本传统文化资源教学案例集。

在教学中,可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铭记于心,使得抽象的文化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形象生动和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体系;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体验感悟教学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教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少年头脑。

2.积极营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通过课余文化活动举办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纯洁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举办各种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博物馆之春、读书、讲故事和“发现身边美”学生微电影作品展播、寻找身边道德榜样了解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脉络;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型诗歌朗诵竞赛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浩瀚和瑰丽;可邀请传统文化领域德行高尚、治学功底深厚、对传统文化经典了如指掌的文化名家和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聘请或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开展讲学讲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撰写心得感受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氛围中受到浸润和感染。

3.开辟网上网下传统文化等网络德育教育专栏。现代社会是一种网络媒体时代,青少年是使用网络媒体的主流群体。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电视、宣传橱窗等传统大众媒介形式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传播作用,以网络文化为载体,把传统文化资源广泛传播开来。充分利用好现有全国传统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数字文化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把经典名言、脍炙人口语句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中华经典资源库专栏,开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栏目,通过手机、QQ、微信、论坛等现代媒体技术形式,使学生随时可登陆网站查询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录、名人事迹和礼仪礼节礼貌知识等,同时还可在网上发表个人心得,从而形成网上网下青少年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合力,扩大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范围。

青少年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德育;青少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和新潮流———全球化,它使得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技术、生产、劳动者、市场、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势组合和配置。它的深入给学校德育带来一定的时代效应,各国优秀的德育理论提供可借鉴之处,给我国德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顶峰,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确立个人的道德信念。”从中我们可得启发: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养成正确的深入人内心的道德信念,并认识到了在此基础之上与学生进行无障碍、无距离、无地位差异的交流的重要意义。但是要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它除了带来机遇外还带来了困难重重的挑战,它是西方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和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武器和阴谋。这种影响在青少年德育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现状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影响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又要重点认识德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德育在这样外部环境下所面临的新课题,从而为制定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政策做准备。

一、全球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消极影响

德育与一个国家主流文化一脉相承,既是一个社会道德要求在个体德性上的体现,又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注意、理解、接受和自觉实践这四环节的过程和反映。可是在西方诸多元素不断涌入的全球化背景下德育工作又面临着新难题。部分青少年没有摆正自己的方位,对一些现象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在这样思维的指导下青少年身上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便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时所面临的新困境,是全球化给青少年德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于是这种时代背景对我国德育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青少年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价值观在时代危机下遭到了冲击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不少青少年由于没有正确认清自己的方位盲目追求西方的价值观,甚至把它作为自己的主流价值观。西方文化以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特征,使得青少年断章取义地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实现自己的愿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这种思想的泛滥久而久之会导致青少年行为的偏激,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尤为注重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具体表现就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人性自私论的出现。他们崇拜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精神和金钱的享受才是最主要的。这种价值观使青少年迷失了自我,把它当做评价自身行为价值的唯一标准。享乐主义认为精神的享受才是人生的最大追求,为了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完全抛之脑后;人性自私论,就是时刻把自己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进而忽视集体利益,甚至不顾国家利益。这些思想观念不论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对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不利的影响。青少年在这样的思想笼罩下不利于自己道德的纯洁发展。如果青少年以这样的思想作为精神支柱,就会使得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缺少动力,就会一味注重金钱和精神享受的,他们会独守这一空壳而导致精神境界的滑坡,久而久之,数不胜数的失信行为会出现,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这些被青少年盲目崇拜的价值观,给青少年道德造成了极大地冲击,无形中“拔”高了德育的难度。德育工作者不得不需要认真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才能增加实效性,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和青少年自身的发展。

(二)青少年额外瞩目外国文化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边缘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并赋予其浓厚的民族气息,是中华儿女普遍乐于接受的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向我们凸显了两种文化独特的魅力:西方庆祝节日以娱乐闹腾、渲染气氛为主,中方则以饮食庆祝为主。西方文化追求热情奔放,中方文化则显得更含蓄和庄严。随着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传入了中国,导致一部分青年学生逐渐漠视中国传统文化,反而对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备受瞩目和额外关心,对麦当劳、可口可乐商品的喜爱程度超过了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食物———月饼、饺子的喜爱程度,不少青少年对外国明星的名字、英文歌曲毫不陌生,然而对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诗人只有略微片面的了解。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影响,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明都可以用来利用和借鉴,与此同时,要合理把握“度”的原则,不能使原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受到动摇。因此,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传承的德育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这个新时代下,德育任务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峻了。全球化使青少年德育工作难度加大,陷入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困境中。这不由地使我们深思,面对新情况,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全球化给青少年德育带来时代危机的对策

(一)针对青少年价值观遭到冲击的现状,学校要有效地进行疏导和扭转

全球化使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意识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个人的价值观影响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由于青少年越来越推崇个人主义而忽视集体主义。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学校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营造集体活动的氛围,让集体的大怀抱温暖他们的心,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集体存在的价值。其次,青少年把金钱作为衡量得失唯一标准的拜金主义的存在表明了理想教育的必要性。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发展的预见和超越,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学校要注重理想教育,扭转青少年行为的动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金钱至上的危害,深刻体验为理想而拼搏的喜悦。最后,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人在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来就不能消失,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对青少年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疏导,逐步扭转他们的错误价值观。

(二)重视德育力量的有机整合,做到德育方法多样化

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德育理论对青少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作用的影响,使其达到我国社会所要求的质量。我国传统的德育方法过于单一,手段和形式都过于简单化,并没有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很好的结合起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更为迅速,我们首先便可以把科技带来的优点引用在德育的方法上。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再以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科技的发达使当今现代德育教学设施和手段多元化,比如:通过多媒体放一首爱国歌曲,看看感动中国那些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迹,以身边的真实和丰富的内容感动学生,从而内化成他们内心的一种信念和一种力量,为外化成以后的行动做准备。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想方设法把德育的对象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除了课堂的德育教育,还要看到实践的重要性,做到思想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学校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扩展青少年的视野,让他们体验真实而精彩的生活,最后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家长要学会和学校及时沟通,学会细微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感化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离他最近的榜样力量去感化孩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环境入手,家庭和学校这两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孩子的身心健康特点,从而更有针对地帮助孩子解决寻在的现实问题。

三、现阶段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塑造,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它是民族精神、品质和气节的总和,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倡导的思想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却漠不关心,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德育注重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和中国传统美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谦虚礼貌等伟大民族精神的课堂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也重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可能造成的潜移默化影响,加大那些优秀的能够反映我国传统美德的电视节目的播出和有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有广大教育意义的宣传广告的放映。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这些关于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青少年的熏陶作用。青少年对中华美德的格言也从量的一知半解转变为质的高度情感体验,通过深入了解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爱国事迹,逐步被高尚的民族气节所感染而产生敬仰之情,有助于自己培养坚强不屈的品格。

(二)有利于青少年果断借助网络工具的正面效应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全球化使新的大众传媒———互联网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它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帮助青少年了解国际和国内新闻。当遇到疑问时,他们可以迅速获得答案,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他们还可以和同龄人进行学习经验和生活上的交流,但与此同时,各种不良信息可能会对一些好奇心强、抵制力差的青少年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设立网络课程和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有助于青少年全面了解网络的利和弊,果断的区分和正确的使用网络信息,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最终有助于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抓住网络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自己,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事物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长自己的知识阅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全球化的今天是一个知识、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并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它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德育工作面临困境。我们应该学会用科学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长远高效的手段解决问题,客观面对所面临的挑战,坚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的解决方式可以减轻全球化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深信通过努力有助于形成青少年独有的精神风貌,且会感染和熏陶其他社会成员,他们良好的榜样作用将会得到标榜和表率,为祖国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社,2001.

[2]吴数青,田克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智武.“人性自私论“剖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1).

[4]徐丽朱.思想道德修养[M].科学出版社,2004.[5]张淑芹.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重构[D].河南科技大学,2009.

青少年体育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青少年理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7文献标识码:A

1当前青少年非理国意识存在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非理国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青少年自身特征的影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和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

1.1青少年自身特征的影响

青少年朝气蓬勃,对人生充满追求,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富有个性,思想活跃,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人生价值、社会发展、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都具有巨大的热情。但是,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这使得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思想容易出现偏激,行为容易盲动,尤其是面对比较强烈的外部刺激时,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但缺乏深思熟虑,他们会做出非理性的举动,可能会酿成不良后果。由于青少年自身特征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在表达爱国热情时选择的行为方式多样,爱国行为与实际要表达的爱国热情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1.2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

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甚微,使青少年面对不同事件无法采取合理行为。

1.3青少年理国主义缺失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青少年密切接触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

1.3.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意识形态的冲击,青少年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给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等多种不良现象,导致社会上唯利是图,只顾个人利益,无视国家与民族利益,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现象频频发生。一些工作单位招聘青少年时主要关注的是青少年能否为其创造出预期的利润,而不是强调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上,这就给在校的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困惑。

1.3.2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网络以其互动性、方便性、虚拟性、全球性,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为青少年直接、高效、全方位地接触各种信息提供了条件。目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民众表达爱国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当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发生时,网络总是第一时间传递信息,而民众也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对某事件的观点和立场,并由此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网络舆论,这些舆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实社会,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加强理国教育的措施

在全球化的时代,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青少年的基本要求。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理国教育,应该充分继承传统教育体系精华,使之更好地与爱国主义的现代需求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素质的提高。在教育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教育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又要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探索符合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途径。

2.1完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从青少年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方针政策都与爱国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有所不同。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他们进行理国主义教育,要突破情感熏陶和情绪引导的简单方式,加强教育内容的理性论证,使理国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

把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建立理国主义情怀。青少年应该自觉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个体自觉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引导青少年们确立现代国家观是理国主义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现代国家观,担当为社会全体公民利益服务的保护人角色,才能真正领悟国家、社会与个人基本利益一致性的现实意义。

2.2加强对网络爱国言论的监督

网络空间是青少年们表达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网络爱国言论传播快速,在青少年爱国热情表达过程中具有感召力,因此,加强网络爱国言论的监管对青少年理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充分发挥“红色网站”的积极作用,畅通网络空间的表达渠道。青少年爱国主义网、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等制作和推出“爱国知识竞赛”、“爱国爱家爱生命”等板块都得到了青少年们的热烈支持,因此,继续深化主流网站的作用,为青少年通过网络发表爱国言论提供积极引导。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信息伦理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提高青少年理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用文明的语言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最后,政府和社会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对网络舆论导向进行规范,加大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监管力度,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筛选机制,为青少年使用网络表达爱国情感提供健康的空间,从而使青少年的网络爱国言论更加理性化。

2.3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校园生物园作文3篇
  • 下一篇:高校汇报(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