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总结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9 栏目:公文范文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篇1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

2008年12月~2010年4月,我们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大部分专兼职教师也参加了各种培训。数据显示,83.3%的被调查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占32.8%,兼职教师占67.2%。82%的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存在主要问题是:(1)数量不够,而且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2)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大多数心理教师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3)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不强;(4)教师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突出,生存状况不佳;(5)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少统一、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标准和资格认证标准。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从政策层面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为教育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的思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涉及到教育观念、法规政策、培养使用、培训进修、职称评聘、角色定位、专业发展等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本研究拟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专兼职教师的配备标准和资格认证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工作职责和待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构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框架。

本研究,在对象上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兼顾其他教师;在方法上以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三、概念的界定

1.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促进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积极健康的人,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包括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人的心理潜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问题解决为取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取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潜移默化、多方面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首先要培养积极健康的教师;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教师;要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首先要塑造教师积极健康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首先要培养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首先要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人人都有心理潜能”、“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积极心态,幸福人生”等基本理念,必须以积极心理学为价值取向来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框架。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

麦克里兰(McClelland)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项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特征,其中包括不同动机表现、人格特质、品德素养、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点、态度或价值观,以及某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够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有效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提高教师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

本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价值观的综合。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包括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否胜任的基础;另一方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以及从事工作的需要动机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否胜任的内在动力。

四、研究的目标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积极心理取向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和心理素质的因素,为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政策框架。

五、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研究方向

1.积极心理取向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的调查分析。

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3.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组织与管理。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配备标准和资格认证标准。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工作职责与守则、职称评聘与待遇)。

(二)初步政策建议

1.指导思想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建设目标

(1)到2022年,全国所有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经济发达地区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地区每校至少配备一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到2022年,培养和造就100名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型教师、300名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1000名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3)到2022年,建立健全各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培养的制度和机制,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配备标准

(1)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先进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800,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不低于1:1000;

(2)城市1500名以上学生的中学、1000名学生以上的小学,农村2000名以上学生的中学、1000名学生以上的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配备比例中学不低于1:1200,小学不低于1:1000。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不低于1:1500,小学不低于1:1200;其余中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不低于师生1:1000比例的兼职心理师。

(3)贫困地区可以以学区为单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上述标准。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

(2)承担和开设本校心理健康活动课、选修课和讲座,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积极心理教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在师生中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主持和开展本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4)指导和协助本校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在本职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5)协助校长开展提高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丰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心理资本,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6)指导和帮助本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可能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并尽可能为学校所在的社区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原则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再兼任班主任、团队干部、德育干事等工作(见习期除外)。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正常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1)承担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上课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10课时,并提供教案。

(2)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服务,服务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5小时,并做好辅导记录和个案分析。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每小时计1.5课时,并提供活动方案。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标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除了部级培训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员通识培训。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县)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建设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培训和认证办法参照其他学科的做法。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

详见师资培训专题附件1。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员通识培训

各市(区、县)要通过专题讲座、校本研修等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通识培训。总学时140课时。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时间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视导活动,定期开展优秀课例、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鼓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围绕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开展研究,探索积极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8.重视和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丰富教师的积极心理资本,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幸福指数。

9.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机制

积极宣传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鼓励并支持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多出成果。

师资培训专题附件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标准

师资培训专题附件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问卷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收集全国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为课题研究和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2.调查研究法

配合总课题研究,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在样本省市进行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问卷调查,问卷中增加积极取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调查内容。(见附件: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胜伤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讨论稿〉。

3.经验总结法

配合总课题研究,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总结全国先进省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征求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七、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本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任务及分工,制定调研方案,收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资料和文件。

2.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根据本子课题研究方案和调研方案,配合总课题研究,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在样本省市进行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问卷调查,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总结全国先进省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向样本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业务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领导和心理教师征求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撰写研究报告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根据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的结果,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并起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队伍建设建议”)。

4.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撰写结题报告,聘请专家进行论证。

八、附件

师资培训专题附件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与认证标准

第一章认证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学校心理师”,分为四个级别:学校心理督导师、学校心理师A级、学校心理师B级和学校心理师C级。

学校心理督导师、学校心理师A级由各省统一培训认证,各省可设执行单位。

学校心理师B级和学校心理师C级,由各地市按照此标准进行培训认证。培训认证前,各地市须上报培训认证申报资料(含培训单位、认证单位、课时与师资、教学计划、监督考核等方面)。

学校心理师实行申报制,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进行申报,达不到申报条件的经过培训后可再行申报。

第一节学校心理督导师认证标准

一、学校心理督导师工作内容

(一)可开展面向学校的心理咨询授课、个体或小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小组案例督导、成长团体、矫治性团体、支持性成长团体课、心理活动课。

(二)可从事学校心理师A级、B级和C级的课程教学。

(三)可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志愿者提供教学和咨询案例督导。

二、申报条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一)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毕业后从事二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五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参加部级学分认证项目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120学时以上,或参加由中国注册督导师担纲的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120学时以上。

(三)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提交过不低于10次督导案例。

(四)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进行个人体验或小组体验累计学时数不低于50学时。

第二节学校心理师A级认证标准

一、学校心理师A级工作内容

(一)可开展面向学校的心理咨询授课、个体或小组心理咨询、心理活动课、支持性发展团体。

(二)可向学校心理师B级和C级提供教学及业务指导。

(三)可向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志愿者提供教学或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二、申报条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一)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心理学、教育学本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二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参加部级学分认证项目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90学时以上;或参加由中国注册督导师担纲的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90学时以上;或参加省级学分认证项目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90学时以上。

(三)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提交过不低于5次督导案例。

(四)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进行个人体验或小组体验累计学时数不低于30学时。

第三节学校心理师B级认证标准

一、学校心理师B级工作内容

(一)可开展面向学校的心理咨询授课、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活动课、支持性发展团体。

(二)可在本地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从事心理咨询服务。

二、申报条件(满足第1项和2、3、4项中任意一项条件)

(一)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本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一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参加部级学分认证项目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60学时以上;或参加由中国注册督导师担纲的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60学时以上;或参加省级学分认证项目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60学时以上。

(三)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提交过不低于3次督导案例。

(四)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参加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全省认证心理督导师或学校心理师A级担纲的专项认证培训60学时以上

第四节学校心理师C级认证标准

一、学校心理师C级工作内容

(一)可开展面向学校的心理咨询授课、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活动课。

(二)可在本地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从事心理咨询服务。

二、申报条件(满足第1项和2、3、4中任意一项条件)

(一)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初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后从事一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参加部级学分认证项目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30学时以上;或参加由中国注册督导师担纲的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30学时以上;或参加省级学分认证项目连续培训(含督导、体验学时)30学时以上。

(三)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在以上项目或中国注册督导师处提交过不低于3次督导案例。

(四)自申报日起之前三年内,曾参加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全省认证学校心理督导师或学校心理师A级提纲的专项认证培训30学时以上。

第二章学校心理师培训标准

第一节学校心理督导师培训标准

一、培训对象: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毕业后从事二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五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心理动力学取向(精神分析)

1.课程设置: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基础理论(18学时)、精神分析史(6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12学时)、咨询的设置与框架(24学时)、主要的心理咨询技术(24学时)、案例督导(24学时)、小组体验(12学时)、个人体验(不低于5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12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中挪班中方教员、本土班教员。

(二)认知与行为取向(含催眠)

1.课程设置:认知与行为基础理论(12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12学时)、咨询设置与技术应用(36学时)、催眠(24学时)、案例督导(36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12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

(三)家庭咨询与教育取向

1.课程设置:家庭咨询的基础理论(24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24学时)、家庭咨询的设置与技术应用(36学时)、案例督导(36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12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课程设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学时)、社会心理学(12学时)、变态心理学与诊断(12学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18学时)、心理测量(12学时)、教师成长(18学时)、心理活动课设计与教学(含团体心理辅导24学时)、专业拓展(12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12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中挪班中方教员、本土班教员、省认证小组专家。

三、学习方式

面授,以寒暑假和节假日为主,连续二年,每年集中2次,每次根据课程设置集中5-8天。

第二节学校心理师A级培训标准

一、培训对象: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本科学历,二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心理动力学取向(精神分析)

1.课程设置: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基础理论(12学时)、精神分析史(6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12学时)、咨询的设置与框架(12学时)、主要的心理咨询技术(24学时)、案例督导(12学时)、小组体验(12学时)、个人体验(不低于5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9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中挪班中方教员、本土班教员、省认证小组专家。

(二)认知与行为取向(含催眠)

1.课程设置:认知与行为基础理论(12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12学时)、咨询设置与技术应用(36学时)、催眠(18学时)、案例督导(12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9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

(三)家庭咨询与教育取向

1.课程设置:家庭咨询的基础理论(24学时)、主要流派与理论精要(24学时)、家庭咨询的设置与技术应用(24学时)、案例督导(18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9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中德班中方教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课程设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学时)、变态心理学与诊断(12学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18学时)、心理测量(12学时)、教师成长(12学时)、心理活动课设计与教学(含团体心理辅导24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9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副教授以上职称师资、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讲师。

三、学习方式

面授,以寒暑假和节假日为主,连续二年,共集中3次,每次根据课程设置集中5-6天。

第三节学校心理师B级培训标准

一、培训对象: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本科学历,一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课程设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学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18学时)、心理活动课设计与教学(含团体心理辅导24学时)、教师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6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6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全省认证的心理督导师或学校心理师A级证书获得者。

三、学习方式

面授,以寒暑假和节假日为主,二年内完成学习有效。

注:部分内容和授课时间各地市可根据情况稍做调整。

第四节学校心理师C级培训标准

一、培训对象:中小学或大学相关专业初级以上职称;心理学、教育学专科以上学历,一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1.课程设置:专题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咨询(时)、教师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6学时)、心理活动课设计与教学专题报告(含团体心理辅导15学时)。

2.学时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30学时。

3.授课师资:中国注册督导师、全省认证的心理督导师或学校心理师A级证书获得者。

三、学习方式

面授,以寒暑假和节假日为主,一年内完成学习有效。

注:部分内容和授课时间各地市可根据情况稍做调整。

第三章学校心理师考试认证方式

第一节学校心理督导师考试认证方式

学校心理督导师考试认证方式为:满足课程学时的学习要求和案例督导要求。其中认证案例要求为:连续培训期间提交不少于二次被督导案例、个人体验学时数不低于5学时,培训结束前提供3000-5000字的一个长程被督导的案例或理论综述。

第二节学校心理师A级考试认证方式

学校心理师A级考试认证方式为:满足课程学时的学习要求和案例督导要求。其中认证案例要求为:连续培训期间提交不少于二次被督导案例、个人体验学时数不低于5学时,培训结束前提供3000-5000字的一个长程被督导的案例或理论综述。

第三节学校心理师B级考试认证方式

学校心理师B级考试认证方式为:笔试选择题+心理活动课设计。各地可以将优秀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方案提交到省考评组,由省考评组进行复试评优,优胜者给予奖励。

由全省统一命题,试卷封闭送各地市考试并批阅,省考试小组随机抽查10%作为考试质量监测,以确定某区域的认证是否被通过。

第四节学校心理师C级考试认证方式

学校心理师C级考试认证方式为:心理活动课设计。各地可以将优秀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方案提交到省考评组,由省考评组进行复试评优,优胜者给予奖励。

由各省统一命题,试卷封闭送各地市考试并批阅,省考试小组随机抽查10%作为考试质量监测,以确定某区域的认证是否被通过。

第四章学校心理师认证证书

学校心理师认证单位为各省教育厅。证书印有认证单位XX省教育厅(或教育厅委托单位)公章,并加盖培训认证执行单位公章。

心理督导师和学校心理师A级培训认证由各省统一执行。学校心理师B级和学校心理师C级培训认证执行单位为各省地市教育局或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五章学校心理师年检制度

第一节年检单位

学校心理师实行年检制度,心理督导师和学校心理师A级年检执行单位为各省委托的相关资质单位;学校心理师B级和学校心理师C级年检执行单位为各省各地市教育局或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二节年检时间

学校心理师年检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时间为单数年份(如2011、2013、2015)的10-11月份。

第三节年检内容

一、无重大专业伦理过失或投诉。

二、坚持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或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工作(须相关单位出具证明)。

三、心理督导师和学校心理师A级年检时,向省级认证单位提交不低于3000字的专业督导案例一份,督导的案例须是不低于10次的连续咨询案例。

四、学校心理师B级和学校心理师C级年检时,向当地教育局(或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及相关单位)提交不低于3000字的咨询案例一份,咨询案例须是不低于10次的连续咨询案例。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保障

学校心理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未成年人心理维护的重要基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学校心理师培训与认证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组长,职能处室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各地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列出2022年前年度培训与认证规划与推进进度,并出台合理的考核办法,高效地推进这项工作。

第二节工作保障

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校心理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维护工作、科研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机会,要向学校心理师“压担子、要成果”,务必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第三节经费保障

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学校心理师的培训学习与认证提供政策与经费保障,将学校心理师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推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

第七章考核评估

学校心理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由各省教育厅按年度对各地市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工作不得力、考核不合格的地市通报批评。全国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城市或学校评选,对于优秀单位给予表彰。

师资培训专题附件2:

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师资培训组的子课题“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将通过开访式问卷调查、研究文献及编制《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初步设想如下:

1.开放式问卷选取课题调研省份中的心理教师(包括部分班主任),填答开放式问卷。请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答:“请您在以下空白中列出10条或10条以上您所认为的,影响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胜任力的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搜集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词条;

2.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从文献中搜集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词条;

3.问卷编制根据“开放式问卷”及“文献资料”搜集到的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词条,经过讨论与修改,编制《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再分类分层归纳出关于影响因素的陈述,根据影响因素对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的影响程度(影响非常大、影响比较大、影响一般、影响比较小、基本没影响),进行等级评定。

示例:2011年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已对35位中小学心理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搜集到了6个因子包含80条关于影响因素的陈述,见表1。

表1维度、陈述内容及在问卷中对应的题号

根据80项因素对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的影响程度(影响非常大、影响比较大、影响一般、影响比较小、基本没影响),进行等级评定,初步编制出了《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讨论稿)。

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编号: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老师:

您好!欢迎您参与此项调查,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问卷。这是一项关于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问卷中的条目是一些可能对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产生影响的因素,请您根据这些因素对心理教师工作胜任力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定。本调查具体内容中共有80条关于影响因素的陈述,与每条陈述对应的回答有五个级别:⑤影响非常大④影响比较大③影响一般②影响比较小①基本没影响。请您仔细阅读每一条陈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相应的数字涂黑或在相应的数字上划√标出。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请如实和认真地填写。

特别提醒:每题只能选择一个选项,不可多选和漏选,并注意不要看错行,也不要丢题。

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组

2011年4月

为了便于我们的统计分析,回答问题前,请您先填写以下信息。

基本情况(请在符合你情况的数字前打“√”。如果你选其他,就把相应内容写在选项后的横线上)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年龄35岁以下35~45岁45岁以上

3.您的教龄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16年及以上

4.您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专职兼职

5.您从事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时间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16年及以上

6.您的原始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学历所学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最高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学历所学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的职称未评职称初级职称(小学三级、小学二级、中学三级、中学二级)

中级职称(小学一级、中学一级)高级职称(小学高级、小中高、中学高级)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袁贵仁指出,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袁贵仁提出五项工作要求。

第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是开足上好体育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二是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三是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第二,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一是加快体育教师配备。在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中单列体育教师专项,鼓励体育教师走教,聘请社会体育技能人才和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二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三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新一轮“全面改薄”工程中,加大支持力度,统筹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第三,开展健康测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一是大力推进测试工作。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所有学校都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二是切实保证测试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采取学校自测、教育部门审核、社会监督等方式,促进测试有序开展、数据真实可靠。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测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三是充分发挥测试作用。学校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成绩,学生个人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和家长。县级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并逐级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教育部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进行现场复核,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36-02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为了解我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对5所小学,685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铁西区5所小学,以每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85名学生,年龄6~7岁,教育前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应答率为91.82%。其中,男生307名,女生322名;教育后获得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29名。

1.2方法

由口腔专业人员对这5所小学的5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3d的口腔专业卫生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6课时(隔周1课时)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措施。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乳牙和恒牙、牙齿的结构、种类及功能;了解牙菌斑和龋齿。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刷牙时间及正确的方法;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甜食;提倡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其他干预措施,①如“9.20爱牙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出刊口腔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栏及班报等)。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并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③召开口腔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等。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设计了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部分选项配以图画,由学生圈出正确的编号。在教育前后分别发放同一种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班级集中填写。调查时,先由班主任阅读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及其选项内容,对调查问题及选项内容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解释,再由儿童独自圈出所选编号。对问题和选项内容中学生不认识的文字,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个别指导。

1.3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后,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知,学生受教育前基本知道为什么刷牙、经常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对怎样刷牙,刷多长时间好等问题正确回答率却较低。教育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9.20%,教育后为90.49%,教育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1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由表2可知,教育后各项卫生行为正确率均高于教育前,特别是教育后大部分同学中午饭后知道漱口。教育前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210项,形成率为48.09%;教育后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972项,形成率为76.32%,教育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比较[n(%)]

3讨论

龋齿、牙周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3],因此要积极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保健。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教育后比教育前显著提高,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为上均有所改进。说明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育后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还是较低,这可能与教育时间短,内容深度浅或者家长与老师的指导监督有关。所以我们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只有当口腔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不断累积增加时,健康行为才能逐渐地形成。

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儿童期,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由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及嗜好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另外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4]。

笔者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常抓不懈。但各校校医或健康教育教师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建议设立专项培训与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能力。对于低年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应以寓教于乐形式为主,并与家长密切沟通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对牙病预防的正确概念,降低学生牙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欣芝,李志本.7376例儿童乳牙龋齿健康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2):75.

[2]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3]杨春雷,陈薇,郭燕.北京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情人节日记【精】
  • 下一篇:关于经济管理专业自荐信四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