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多见的急症,发病率可达到3%~5%,且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阶段[1]。基于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神经纤维髓鞘功能不成熟的生理基础上,高热等刺激可很容易引起小儿大脑高度兴奋,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起小儿全身骨骼肌群发生自发性收缩,同时患儿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高热惊厥可呈反复发作,造成脑细胞损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脑损伤的几率也增大,重者可导致继发性癫痫和智力低下等并发症,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2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了62例小儿高热惊厥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体温为39~40℃,惊厥发作时所有患儿均伴有双眼上翻、牙关紧咬、眼球固定或斜视及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等表现,持续时间为11s~1min。
1.2急救与护理
1.2.1患儿呼吸道处理要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迅速解开患儿衣领,给予平卧,头部偏到一侧且向后仰,以避免患儿误吸入消化道反流物及分泌物等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痰液,且每次时间不可超过15s;将压舌板用纱布包裹后放置到牙关紧闭小儿的上下臼齿间,或放入牙垫也可,以防止患儿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快速、准确的备好气管插管物品。
1.2.2控制惊厥惊厥发作可损伤患儿脑细胞,需立即予以控制。迅速按压患儿人中穴并给予安定静脉注入或者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安定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0.3~0.5mg,苯巴比妥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8mg;在静脉注入安定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当缓慢切忌过快,以防止患儿血压降低及出现呼吸抑制,必要情况下可于20~30min后再次注射;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可采用10%水合氯醛(50mg/kg)+0.9%NaCl进行灌肠处理。
1.2.3吸氧治疗不管小儿是否出现发绀表现,只要表现出先兆惊厥症状则当迅速给予其吸氧,以保证患儿脑组织氧气供应,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结合患儿血气分析等结果来决定给氧方法、给氧流量及氧气浓度,选择鼻导管吸氧时流量为1~2L/min,面罩吸氧则为6~8L/min;密切观察小儿发绀、面色等情况的变化,以判断吸氧是否有效并予以适宜调整,从而保证氧疗的疗效。
1.2.4建立输液通道、降低颅内压快速给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建立输液通道时,当尽可能的选择留置针,避免针头出现滑脱,从而充分保障准时、准确的将液体输入患儿体内;持续惊厥或者反复发作,导致患儿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可采用20%甘露醇、速尿、高渗葡萄糖等脱水剂予以处理,以有效控制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1.2.5高热护理及时给予物理和药物(如美林、安痛定等)降温,将患儿体温调控于38℃上下,避免快速使体温下降,以防止患儿虚脱;对于手脚灼热或高热者可采用冰袋(或者冰块)放置于患儿体表大血管处以降温,而针对手脚厥冷及寒战患儿可采用32~35℃的温水或者30%~50%酒精溶液反复对腹股沟、腋窝及肘窝处进行擦拭,以起到降温效果。
1.2.6加强临床观察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增加病房巡查,定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基础生命体征,认真观察患儿意识情况,一旦有异常改变,则迅速向医师汇报并积极予以处理。
1.2.7注重基础护理尽量将各种医疗操作集中起来进行,使得对患儿的刺激减少;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稳定适宜,空气流通良好,当气温下降时,及时给患儿进行保暖,防止受凉;保持患儿皮肤洁净,避免湿的物体及尿液、大便等刺激;同时要加强安全护理,如给病床安置床档或者地上放置棉垫,以避免患儿坠床或者坠床后碰及硬物而受到损伤;患儿惊厥时要禁止饮食。
1.2.8心理护理高热惊厥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使得其情绪高度紧张,处于恐惧、害怕状态,故护士当态度柔和,增加患儿的亲近感,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详细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家属,以获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及配合。
1.2.9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时,耐心的将惊厥的防治等相关知识向家属进行介绍,使得家长充分掌握预防和急救措施;嘱咐患儿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
2结果
62例高热惊厥患儿均康复出院,无一例癫痫、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病例,无一例口唇咬伤及意外摔伤病例。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剧,患儿情况较危重[4],当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一旦未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抢救,则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故需要护理人员对小儿惊厥的各种抢救措施和程序深入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方法,以便于短时间内用最好的抢救技术及全部能力来对患儿实施救治,尽可能的保证小儿安全的、顺利的渡过高热惊厥阶段[5]。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时发现其各种异常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予以护理[6];对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好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其熟悉、掌握预防和急救方法[7],以便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贾新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83-84.
[2]上官琴琴.小儿高热惊厥4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30(28):62.
[3]王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31.
[4]覃雪梅.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88-589.
[5]吕春.小儿高热惊厥168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30.
[6]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关键词】轻度胃肠炎;良性惊厥;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3-0088-02
AnalysisonNursingofBenign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YUANQing-hua,TENGYu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23):88-89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onnursingofbenign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andobservethecareeffect.Method:18patientsadmittedtoourDepartmentfromJanuary2011toDecember2014BICEconvulsioninchildren,gastrointestinalsymptoms,andpsychological,suchasintegratedcare.Result:Throughtheseintegratedcarecouldcontrolconvulsionsandquicklyreducedthefrequencyofrelapseto16.67%(3/18),andproperdietdurationccouldbeshortenedto3~5days,stabledparentalanxiety,activelycooperatedwiththetreatment.Conclusion:Toconvulsions,BICEinchildrenwithgastroenteritisdietmoreeffectivecontrolandcomprehensivecareinmentalillness,patientshaverecovered3-5daysinhospital.
【Keywords】Mildgastroenteritis;Benignconvulsions;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YizhengCity,Yizheng211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3.046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是常见于6个月~3岁婴幼儿的一种良性惊厥,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呕吐后无热或低热惊厥,但无明显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发作期脑电图(EEG)正常[1]。并且在轻度胃肠炎病程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惊厥或再次复发。由于以往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造成了临床诊断不明确和治疗及护理混乱,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笔者所在科室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例BICE患儿进行惊厥、胃肠炎的饮食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18例BICE患儿,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个月~1岁6例;>1岁10例;>3岁2例。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参照目前公认的BICE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排除以下疾病:(1)高热惊厥;(2)电解质紊乱;(3)中毒性脑病;(4)病毒性脑炎。患儿腹泻每日大便次数5~10次16例,>10次2例;呕吐11例,2~6次/d;15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例为部分性发作并泛化为全身性发作,发作时间0.5~5min;无热惊厥12例,低热惊厥6例,体温
2护理
一、惊厥中的并发症
164例高热惊厥中有48例发生舌咬伤;2例因跌地而造成皮肤擦伤;1例锁骨骨折;1例足部烫伤;8例并发吸入性肺炎,其中1例发生肺不张;1例惊厥持续达40分钟以上,抢救中发生呼吸衰竭。
二、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一)舌咬伤;48例舌咬伤占本组病例的29.3%,但这并不是高热惊厥患儿舌咬伤的发生率,惊厥中是否发生舌咬伤与护理有直接关系。本组48例中46例舌咬伤发生于来院途中,显然与患儿在惊厥时未能给予正确的护理有关。在院发生2例,1例是发生在医护人员到场之前,1例是惊厥持续时间长达40分钟以上。可见发生高热惊厥时,医护人员及时到场,并自始至终注意预防舌咬伤是十分重要的,并应把有关这方面的护理知识教给家长,尤其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二)跌伤:高热患儿大多数精神不振,卧床不起。但也有个别体质较好者精神如常。尤其以往有过高热惊厥多次发作的患儿,再发生惊厥时体温不一定很高,本组2例跌地擦伤皮肤者均属于此种情况。因此,对发热的小儿一定要卧床休息,无论在病房或家中,都应当有人精心照顾。
(三)骨折:常规要求对惊厥患儿,不可强力按压或扭曲抽搐痉挛之肢体,以防发生骨折。应随同患儿动作加以保护,不可强力按压或屈伸。本组1例患儿在抽搐时,家长用力按压双上肢,结果发生锁骨骨折。
(四)烫伤:烫伤是高热惊厥意外的并发症,本组1例患儿惊厥时,母亲在慌乱中碰倒了热水瓶,烫伤患儿足部。在护理高热患儿时,一切危险品应远离患儿,如热水瓶、保温杯、水果刀等,以免惊厥时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五)吸入性肺炎:是惊厥时易发生的并发症,本组有3例,占总例数的1.8%。发生的具体环节不清,但分析有下列两点原因。
1.口腔不清洁:3例患儿惊厥前8小时内均有进食史。残留食物吸入易致肺内感染,且极易发生肺不张。因此,发热患儿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对小年龄患儿应经常注意口腔清洁。
2.体位不当和未及时吸痰:本组3例患儿惊厥均发生于来院途中,且持续时间均在10分钟以上。惊厥发作时应托起患儿下颌,上下齿之间垫上牙垫,将舌拉出口外,头偏向一侧,让唾液和痰液顺势外流。并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这些应急措施应向患儿的家长详加宣传。
(六)呼吸衰竭:惊厥持续状态时可以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本组164例中,有18例惊厥持续在20分钟以上,均有屏气、发绀等症状,但未构成呼吸衰竭。仅有1例3岁患儿惊厥持续40分钟以上,给肌注苯巴比妥钠75毫克,20分钟后因惊厥不止,又予10%水合氯醛7.5毫升保留灌肠,40分钟时惊厥仍持续不止,给安定3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中静推。当推入半量时,患儿惊厥停止,但随即发绀加重,呼吸表浅,呼吸频率8-4次/分。当印给人工呼吸并插管辅助呼吸,加大给氧流量,静注洛贝林3毫克,1小时后呼吸逐渐恢复。
【关键词】高热惊厥;抽搐;治疗护理原则
高热惊厥又称之热性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习惯生称为:“小儿抽风”,各年龄均可发生,尤以婴幼儿(6个月-3岁)较多见。病症也是儿童中枢性器质性病变及功能行异常而产生为重后果的症状。临床界定为体温值标准为:体温超过38、5度以上,发热时,出现中枢兴奋性增高,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全身抽搐,可诊断为小儿高热惊厥。要快速诊断,早期治疗,延误治疗时机,会可造成小儿惊厥时间过久,脑细胞缺氧性损害而危及生命,要给予积极组织抢救,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儿科门诊及治疗室内出现的56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惊厥患儿中,男患32例,女患儿24例,年龄6-7个月,其中年龄6个月-12个月30例,13个月——2岁15例,3岁-5岁11例。出现高热惊厥患儿体温在38.5-40℃,42例患儿出现四肢抽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朦胧,发作时间5s-10min;14例患儿出现突然发作的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口唇紫绀、牙关紧闭,发作时间4-13min,其中3例患儿伴小便失禁。第一次发生惊厥患者46例,有既往惊厥病史患者10例。56例患儿经控制惊厥等治疗后均痊愈出。
1.2诊断标准①婴幼儿期体温骤然升高39-40℃以上并有惊厥发作,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②起病年龄6个月-3岁多见,5岁以上少见,有遗传史;③惊厥出现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时(38.5度)以上,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全身痉挛性发作,意识短暂丧失,多在10分钟内缓解。缓解后意识清楚。少数人可持续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同一次患病发热中抽一次,很少抽2次以上。
2急救护及救治原则
惊厥急救处理的目的,是预防惊厥时间长引起颅内高压,使脑细胞损伤,减少后遗症。救治原则:及早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疾病,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以防惊厥,减轻患儿病痛。
2.1保持呼吸畅通惊厥发作时立即松解衣领及腰带,清除口鼻部呼吸道分泌物,侧位和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机,气管插管用具等,痰多时给予吸痰,并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防窒息,痰多时给予吸痰,注意吸痰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应立即调节氧流量给予患儿吸氧,降低惊厥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以防止脑损伤的发生。
2.2控制惊厥控制惊厥除针刺合谷、百会、内关、涌泉穴外,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首选地西泮原液剂量为0.3-0.5mg/(kg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mg,无效时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以上药物可交替使用。对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高热惊厥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降低体温退热首选药物适当配合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降温,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但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尽量不用退热药,以物理降温为主。采取物理降温,脱去患儿外衣外裤,让患儿头和背部睡在4-8℃的水枕上,四肢用熱水袋保暖,以免引起寒战,体温将于38℃以下撤下水枕,或用温水或30-50%进行擦浴,擦浴中药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
2.4迅速止痉控制痉挛是救治患儿的关键,快速建立静脉,有效准确的使用镇静止惊剂,使患儿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要求护士提高穿刺技能,做到时穿刺准确率100%,并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以利于急救治疗。
2.5脱水剂护理患儿持续、发作惊厥频率高,常并发脑水肿,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给降低颅内压药物,常用有速尿、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等,注意输速,建议30min内滴完。使用中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有渗漏者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必要时加用利尿剂。
2.6护理患儿高热期间,忌食高热量食物,应以素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适当酌加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藕粉等。根据季节变化,夏季时给予西瓜汁、番茄汁口举汁,冬季可饮鲜橘水、苹果泥。痰多时可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并鼓励多饮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补充营养。
2.7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密切观察体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如,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特别是对于患儿抽搐的时间及相隔时间,并其特点及次数,做好病情记录,特别要注意观察惊厥后神志的恢复情况及呕吐情况,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准备。
3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及时控制抽搐及降温、吸氧等护理,56例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给予一系列护理措施后,呼吸道通畅,末出现脑损害及后遗症,治愈出院。
4讨论
患儿高热惊厥属于急发病症,若出现反复高热可转化为小儿癫痫后遗症,积极救治是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
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急救措施:①快速控制惊厥;②控制高温;③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针对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有效治疗,给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药物,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救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起着关键作用。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症状,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40%-50%,发病急,常导致窒息而造成脑损害。因此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有预见性护理意识,无论是候诊患儿和家庭患儿,每遇高热患儿,要测量体温,尽早降温,镇静治疗。如出现
惊厥按压人中、合谷穴进行缓解惊厥,避免高热惊厥发作,在其急救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关键,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6.
【关键词】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20-02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6个月-3岁及有家族史的儿童。临床表现体温骤然升高39-40℃以上;体温升高12小时内突发抽风,表现为眼发直或上翻,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抖动,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呼吸暂停,发作时可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有时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急救,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的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要给予积极抢救,控制惊厥的发作,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7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78例高热惊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组临床表现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46例,女患儿32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2.2±0.8)岁;出现高热惊厥患儿体温在38.7-40.5℃;首次惊厥发作56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22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6例,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5例。
2急救与护理
2.1预防窒息当患儿发生惊厥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侧向一侧,解开衣领,松解衣物,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为了防止患儿咬伤唇舌,对牙关紧闭患儿可放置牙垫或压舌板,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后坠,引起窒息。痰多时给予吸痰哭器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同时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快速进行急救处理。
2.2迅速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给予高浓度小流量的吸氧,降低惊厥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鼻导管吸氧法,流量控制在0.5-1.5L/min,面罩供氧法,流量控制在2-3L/min。首先采用简便灌肠方法控制惊厥,用10%的水合氯醛灌肠,每次0.5ml/kg加入生理盐水10ml;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正确的用药,选择作用快、毒性小的止惊药物,可给予鲁米那钠5-8mg/(kg.次)深部肌肉注射,或选安定类药物静脉推注,用量0.3-0.5mg/(kg.次)缓慢静注,症状不缓解可15-20min后重复使用,1天之内可用3-4次。对于由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高热惊厥,可采用抗生素类药。
2.3降低体温为了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发生,防止体温升高,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有两种方法:①物理降温头部物理降温可采用额部冷湿敷或放置冰袋,冰贴或用温水或25%-30%乙醇擦浴和35℃一40℃温水擦浴利用局部降温,也可以采用腋下、腹股沟放置冰块、冰囊等,物理降温后30分钟进行测量体温,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情况,而物理降温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②药物降温:药物降温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如退热栓,泰诺林口服液、赖氨匹林针等,用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出汗情况,防止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
2.4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护理为了避免发生脑水肿,应适当应用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20%甘露醇、速尿、高渗葡萄糖、地塞米松等,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控制输液的速度先慢后快,一般20%甘露醇250ml应在40-50min内滴完。
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作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惊厥持续时间、发作的次数,惊厥发作后的意识是否恢复;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是否等大等圆,对惊厥持续不止者,观察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现象,以便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2.6饮食护理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当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儿高热期间忌食高热量食物,应以易消化素食。当病情好转后,适当增加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等。鼓励补充水分,以利毒素排出,降低体温。为了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发生,惊厥患儿禁止灌药。
2.7预防护理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故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增加肌体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增减衣服;防止高热引起惊厥,经常观测体温,家常备退热药,如发现达到38℃立即口服退热药物。
3结果
经以上积极的治疗及护理,78例患儿治愈74例,好转3例,死亡1例。
4讨论
高热惊厥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传染病,如脑膜炎、中毒性痢疾及中毒性脑病,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影响智力发育,甚至有生命危险。避免体温过高,引起惊厥,平时家中应备有退热药及退热头贴,如果发烧应立即服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防止惊厥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急救护理措施:控制惊厥发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降温措施;及时吸氧。使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或,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救同时应重视基础护理,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对提高小儿惊厥治愈率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翔.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1年8月第38卷第16期:123-124.
[2]赵炳华,袁展文.138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0月第7卷第28期:197.
[3]任新生.浅谈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1年8月第26卷第8期:1697-1998.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济源459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该院51例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患者进行细致护理,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引发其他病状,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小儿患者应采取正确的手段及时进行抢救,使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做好患者皮肤及口腔清洁处理,并配之以合理营养饮食,待患者脱离危险后需要对其严密观察病情趋势,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病情痊愈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http://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b)-0131-02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儿童时段,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1],因此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状况要及时采取正确手段进行诊治,确保儿童安全,若不及时诊治,极易留下后遗症或因反复惊厥而造成脑部受损等状况,从而影响儿童正常的智力发育[2]。据调查了解所得,高热惊厥现象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月到5岁,高热在12h内发生,可达到39~40℃以上,由于小儿高热惊厥这一病况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得到了诸多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重视。为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分析该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5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护理资料,并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合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4例,发病年龄1岁及1岁以下的有20例,1~3岁有27例,3~6岁有4例。根据小儿高热惊厥针对标准该院51例小儿患者均属于此状况。
2护理
2.1护理治疗
2.1.1抗惊厥当儿童出现小儿高热惊厥现象首先要对其进行抗惊厥治疗,原因在于过度惊厥会导致儿童大脑损坏,进行抗惊厥治疗首选药物为巴比妥钠5~8mg/kg肌注,若惊厥状态一直持续,应首选安定原液1~0.3mg/kg缓慢注入小儿体内,要求该原液每分钟不得超过1mg,若出现不良状况,应在20min后重复注射,与此同时要时刻关注小儿的呼吸状况。
2.1.2药物退热对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高热治疗,应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酒精擦浴、小儿口服百服宁或者将安乃滴至鼻中,用10%水合氯醛0.5~0.6mI./kg加生理盐水30~50mL的药物比例对小儿进行灌肠治疗,至于小儿高烧持续不退状况应按照亚冬眠病状进行治疗。
2.1.3吸氧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常出现缺氧状况,对于这一状况,要进行及时吸氧操作,氧流量应控制在0.5~1.0L/min,经由鼻导管吸入。
2.1.4防止脑水肿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状况应及时诊治,小儿频繁惊厥或者惊厥时间过长,并伴随具有意识性障碍及呕吐现象,应选择地塞米松2~5mg/次静注,与此同时辅之以20%甘露醇0.5~1.0g/kg静滴。
2.2护理体会
2.2.1保证呼吸道通畅当儿童出现小儿高热惊厥状况时,医护人员快速解开小儿衣扣、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利用医疗工具吸出儿童咽分泌物,同时托起小儿上颌,此做法为了避免小儿患者因舌后坠而导致停止呼吸。其次应用纱布放于上下齿之间,防止小儿因疾病咬伤自己。
2.2.2高热降温护理长时间高烧对小儿脑部具有一定的损坏,应遵循医护人员嘱咐采取物理降温的手段,具体操作为用温水子头部湿敷,并用35%~45%酒精擦拭,该做法是应用酒精蒸发散热的功能性。
2.2.3及时用药当确诊患者为小儿高热惊厥状况时应及时予以药物治疗,治疗之前首先要建立静脉通路,运用抗维生素、纠正酸中毒等药物,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快速治疗,使小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对于病状严重者应使用首选药物进行病情控制,若持续抽搐惊厥,应在6h后重复使用药物。
2.2.4止惊按压或者针刺合谷穴及人中穴,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达到止惊的目的,当然在该操作中要辅之以药物,首选药物注射量控制在0.1~0.3mg/kg,利用肌注或静推的方式缓慢注射,以免影响小儿呼吸状况。
2.2.5口腔护理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口腔护理是其重要内容,加强口腔护理,需要医护人员保持患者床单的平整、干净及干燥性,同时要保证小儿患者衣裤的整洁性。小儿高烧时期口腔黏膜极易干燥、受损,从而引发口腔炎。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医护人员应利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小儿口腔内部。
2.2.6加强防护小儿患者出现高热惊厥病状时,常常会发生抽搐,为了保证小儿抽搐不坠床,应全面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床档。除此之外,要保证病房安静,禁止大声喧哗,以此来减少对小儿患者的刺激,使小儿患者积极投入治疗,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2.7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期查阅。其中应记录小儿高热惊厥的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病次数,随时观察小儿患者呼吸、体温、脉搏、意识、瞳孔及面色,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得知脑水肿早期症状。
2.2.8饮食指导小儿高热惊厥病状,需要药物及饮食的综合调节,在饮食上医护人员因给予小儿患者正确引导,为之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菜色应较为清淡,比如鸡蛋、燕麦、及藕粉等食材,其次要鼓励小儿患者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帮助小儿患者退烧。
2.2.9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小儿成长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够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向家长介绍防治常识,正确引导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护措施、用药常识及疾病知识等因素。
3结果
该院运用上述护理治疗手段,51例小儿高热惊厥病状患者均痊愈出院,该院为了确保小儿患者的安全,对51例所有小儿患者实行电话跟踪,痊愈1年时间内48例小儿完全痊愈,2例在此期间发生1次高热惊厥,2例发生3次惊厥。由此可见及时进行护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小儿高热惊厥病状的再发生。
4讨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与饮食治疗,两者在小儿患者高热惊厥症状诊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是否能够痊愈[3]。根据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明确小儿病因后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治疗,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小儿患者得以快速痊愈,不影响其智力成长。此外,在临床护理中要把握合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措施准确无误,不然很容易造成小儿高热惊厥的再次复发,降低小儿智力。引导家长对儿童做好疾病防护工作,从根本上防止小儿高热惊厥病状的发生。
[http://
参考文献]
[1]全姬淑,刘燕,于佳.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3,1(20):121-122.
[2]张灵先,刘芳华,付庆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志,2012,9(2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