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范例(3篇)

时间: 2024-04-25 栏目:公文范文

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教学效果

Q813-4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细胞工程,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在细胞和基因水平上干预和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和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细胞工程就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这门课程,将为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生物技术和工程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专业特有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做着重分析这些特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供和大家商榷,提高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细胞工程》教学面临的特有问题

1.学生基础不同,对学科知识理解不同,学习兴趣不高

从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可以看出,这一学科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江苏省高考模式的学生而言,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而缺乏生物学知识的应用,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而缺乏化学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概念与公式的讲解就不得不回到非常基础的层面进行回顾或重新阐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且很难达到“深入讲解,综合运用”的教学目的。否则,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完全听懂课程直接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会更加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教学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很多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2.传授式教学学习效果差,实用性更差

大学大部分课程还是以课堂单纯讲解的传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就较差。同时,细胞工程的教材与内容各章节逻辑性不强,理论知识表述较少而应用技术罗列较多,但应用技术的细节介绍却不够祥明。这就给本身欠缺某科基础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教材知识、课下学习课本之外内容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比如在单抗的制备工艺教学中,由于应用的各种技术与操作流程原理不同、彼此间联系不大,但这些操作流程却基本相似,这就使得学生课堂上听得明白,过后在操作上却把几种技术方法相互混淆,在将来的工艺应用中就会出现技术设计及使用困难的情况。而且,目前细胞工程专业的专门化人才培养要求实用型、专业型、创业型人才[3],因此改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实验成本高,周期长,实验操作不易成功

这门学科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多个领域,多数实验内容的特点是由许多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而成的一个实验整体,这导致此课程实验设计中必须通过增加时间和内容才能够完成相对完整的实验操作。而学生实验课的时间每次大约90分钟,而且不能每天连续进行,所以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比如生物反应器中植物、动物细胞的培养实验,需要提前几天准备种子细胞,当细胞接种至生物反应器后生长还需要观察周期,累计一次实验大约需要15天左右的连续操作,这对试验课时有限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同时,实验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需要保持无菌,实验过程中细胞一旦污染,整个实验就难以继续,因此实验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多数实验内容单一,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缺少创造和探究[3]。

4.学科涵盖内容多而广,重点不易突出

细胞工程涵盖的内容包括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而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简单概括各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热点问题,因此重点不易突出。同时细胞工程重在应用,重点知识还与市场应用、社会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热点重点变换非常快,但应用内容的更新在教材中却得不到及时反映。

二、《细胞工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尝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学科重点与难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方法简述如下:

1.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针对式与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同且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尽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形象的例子进行讲解,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具体实验结果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点。同时,将部分实际应用内容提出问题[4],要求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及问题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及逻辑推理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5]。例如,结合镇江农林科技园的蝴蝶兰快繁及草莓脱毒苗的组培讲授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解释并让学生理解掌握细胞分化与形态建成的理论知识等。此时,教师针对案例再启发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2.改革课堂讲解方法,灵活调整课时组成,增加实用性内容

针对课堂讲解效果差、实用性差的问题,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上,除了应用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的PPT教学,还利用动画、试验操作录像等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将内容庞杂、不便记忆的知识点,更生动形象和系统地给学生展示。同时,我们采取了增加实验课比例,在实验课中穿插理论知识内容讲解的方法。@样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果。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到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参观,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细胞工程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需求。使学生对细胞工程的生产实践应用有亲身的体会,在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进一步适应将来创业或生产的需求。

3.课堂拓展知识面,重点内容重点学习,并进行比较式教学

针对细胞工程涵盖内容广、重点热点变换快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随时添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内容,将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学习,简单内容简化讲解或课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自学;在每一次课堂内容结束后,都有一个小结的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和巩固的过程,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对适合的内容应用比较式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较复杂及易混淆的知识点[6],例如将植物细胞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知识点进行比较式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异同点比较及课后总结,如此更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重点内容;而且教学中我们将重点热点内容安排几次讨论课,教师提供几个选题及部分相关参考文献,学生分组并选择确定讨论主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汇报内容,由主讲学生做课堂PPT汇报,组员协作共同回答台下学生提问,教师最后作总结。通过这几种方式既掌握了重点知识,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提高动手能力,把握好关键试验步骤操作

由于细胞工程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因此要注意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必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针对细胞工程实验时间长、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对实验内容和时间进行了调整。首先,部分实验内容安排试验操作录像和示教,完整介绍原理、方法、实验结果图片等,尽快让学员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重点放在正确使用部分仪器设备和试验操作方法上;其次,大量的准备工作由老师和硕士生监督学生完成,减少试验失败几率,使学生都能够看到试验结果,且在关键步骤上确保每个学生认真动手操作完成。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引申出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发展动态,使学员在动手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5.以科研促教学

《细胞工程》课程学习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现代的本科生教育又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专业教学应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社会需求,及时将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W中,使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即以科研促教学。我们利用学校的学业导师制度,一名教师带几名学生,通过针对性的科研实验培训将各个分散的实验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实验体系,培养相关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本系学业导师的科研实验培训联系到《细胞工程》课程的试验学习中。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学院教师学术讲座及研究生的研究进程汇报,将科研上一些成熟的实验方法引入到教学体系,促进本科生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促使本科生主动了解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认真对待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这种方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互动,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教学手段的尝试,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同时,还必须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进行知识结构更新,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细胞工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勇.细胞工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范文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2)、(3)、(4)三个班级,三个班级人数分别为:46、45、46人,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高中生物学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

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必修课(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讲述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基础知识。

五、教学内容及其课时安排

高中生物必修课教学进度

单元

知识

学生实验

课时

要点

教学要求

项目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B

A

A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B

C

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1+1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

B

C

A

实验:

1.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1+2+1

生物的新陈代谢

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

动物的营养

呼吸作用

A

B

B

B

B

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2+5

应激性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A

A

B

1+1+2

生殖和发育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A

2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概述。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一、细胞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的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说明:在《细胞》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2.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3.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有有丝分裂。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水分代谢——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矿质代谢——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动物的新陈代谢: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物质代谢——食物的消化(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能量代谢——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自养型、异养型的概念和特点)。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实验〕(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说明:1.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

(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3)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4)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5)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6)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4∶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的激素调节(内激素、外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说明: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生长素的发现。

*2.昆虫的激素调节。

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9∶0)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生殖的种类: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中的卵式生殖)。这些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胚的发育过程,胚乳的发育过程。

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例):胚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各期),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胚后发育。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生殖的种类。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3.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

1.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一)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2.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5∶2)

1.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3.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4.〔实验〕(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2∶0)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3∶0)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

5、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6、积极组织和指导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

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范文篇3

【关键词】比较法生物教学减数分裂应用

比较法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也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应用,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学习生物有性生殖过程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细胞学基础。为了能使这个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提供一个利用比较法教学的思路。

1.“减数分裂”一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复杂性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是联系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桥梁,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运动规律性变化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丝分裂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与《生物1·必修》中“第五章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中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减数分裂对于维持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前后代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因此本章中减数分裂的知识与“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以及基因重组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掌握好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原有学习的内容,又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的比较

通过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等比较法,清晰呈现各时期的特点。

3.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列表比较:(以二倍体为例)

曲线比较:(以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为例)

表格曲线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让学生一目了然,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

4.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CAI课件展示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让学生对整个减数分裂有个总体的把握,引导学生概括“减数分裂。”结论:减数分裂是从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到成熟生细胞(或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了一半。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相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结果产生的有功能的生殖细胞的数目也不同。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经典人生格言(16篇)
  • 下一篇:长城导游词(整理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