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在我国,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老年科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再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64~89岁,平均76岁;观察组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62~90岁,平均76岁。
1.2方法两组治疗方案及一般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做特别的指导,仅出院时口头告知出院后用药及定期随诊。实验组:患者入院即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处方内容包括:冠心病的一般知识、患者应保持的心理状态、饮食习惯、吸烟的危害性、症状处理、疾病过程、保健盒的使用及康复活动等等,同时,结合口头卫生宣教、科普板报知识等以加深健康教育处方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在短期内掌握冠心病的健康知识。两组患者病情稳定,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后出院,出院时再次口头告知出院后用药及定期来院随诊等注意事项,出院后随访1年。
2结果
对照组在近1年内住院2次者44例,住院3次者14例,3次以上者8例。观察组中近1年内住院2次者10例住院3次者48例,3次以上者8例。
3讨论
冠心病发病虽然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所导致的疾病。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门诊随访过程中,并没有能够拿起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二级预防的工作做得远不够彻底。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认识疾病及其危险性,如何预防是防治冠心病的基础。对健康教育的建议: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变化,新老疾病的困扰使老年患者产生了失落感、怀旧感、孤独感、忧郁感。掌握老年患者这些心理特点是进行健康指导的基础;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较弱,在健康教育中应该更加细致耐心;在职患者保健措施实施差,应该想办法鼓励或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自我保健活动;②重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最终建立健康的行为;要明确增加知识只是第一步,而改变行为则是最终目的,即所谓的“知、信、行的统一”;③护士应当在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主要角色作用[1]。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患者或健康人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教育的评价者,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责任护士为及其重要的教育者,其内容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指导、休息及活动指导、用药指导、各种检查和监护指导、心理指导、出院指导。为了让患者掌握所教内容,根据老年人听力、视力、记忆力差的特点,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选择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交谈;同房病友集中讲述,利用典型的患者给患者讲述;利用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子、小卡片、图书、图文像册等进行教育,激发了患者的学习兴趣[2],也收到了满意的学习效果。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给患者进行教育时,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有耐心和责任感,要有充足的时间,要经常深入病房检查学习的效果,要经常学,反复学,不要忽视家庭成员及陪护的教育,特别是要针对每个患者复发的原因进行具体的指导,防止再复发。
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可以看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保持了病情的稳定和良好的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活动量及活动耐力增加,急诊率、复发率、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总之,广泛深入开展整体护理,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减少老年冠心病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但如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3]。
参考文献
[1]白丽滨,陈秀丽.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现状.护理管理杂志2006,2(6):215-217.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科护理
创造健康的世界"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健康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成为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预防的措施达到目的。
1有效地沟通是宣教成功的保证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要用词准确、严谨,语调掌握恰当,态度和蔼,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灵活施教,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相关知识,如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等,在业务上不断充实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激发病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病人身心获得最大利益,对宣教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1]。
2骨科病人的特点
骨科病人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突发事件瞬间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长期卧床,病痛的折磨,肢体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预后的悲观猜测,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环境,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色缺失,角色冲突,因此病人心理上承受着较大压力,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脆弱等一系列情绪波动。
3健康教育的方法
针对骨科住院病人的特点,结合个体差异,采取多层次,分阶段,以个别教育为主的模式和方法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3.1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及主治医生、入院须知、规章制度、病区的作息时间、安全注意事项,介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从而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功能的康复。
3.2术前健康教育骨科患者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术前各项检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及术后配合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及急躁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向患者讲解禁食水的时间、目的,清洁灌肠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过敏试验,抽血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必要性,术前应嘱病人戒烟、戒酒,练习床上大小便,预防感冒,以免延迟手术时间,还应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指导病人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3.3术后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自行排尿的方法和排尿障碍的处理,有效地排痰及皮肤护理,详尽细致的教会病人及其家属使用镇痛泵的方法,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根据病情的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等,石膏夹板外固定,多种牵引术的患者应讲明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温、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有效地牵引位置,并向患者示范如何实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功能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股四头肌运动、踝关节的运动等。功能锻炼在骨科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因素之一。
4出院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加强功能锻炼。(2)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及保持皮肤的清洁。(3)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外固定的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告知家庭护理注意事项。(4)定期复查,发现问题,随时就诊。5小结
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骨科的健康教育决定病人康复程度和速度,决定着病人以后的生存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过程,它贯穿于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及回归家庭的整个过程,健康教育使病人获得了肢体康复的最佳功能,促进骨折病人的早日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取得医护、病人、家庭、社会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宣教;康复;脑性瘫痪;疗效
健康宣教是通过宣传、指导等方式,使住院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做好自我控制和护理、保健等措施[1]。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并反复强化宣教内容,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2]。为探讨健康宣教在康复病房中的作用,观察了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发现给予有效的规范健康宣教,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院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病房中的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随机宣教)和观察组(规范宣教),每组24例。24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年龄(2.0±0.7)岁;24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1~8岁,平均年龄(2.3±0.5)岁。
1.2宣教方法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内容包括入院介绍,介绍疾病的症状及观察要点、治疗药物的作用,观察组给予有效的采用规范宣教法,宣教从患儿入院即开始,非特意地选择宣教对象和时机[3]。随机宣教即适时宣教指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是住院需了解的医院制度、周围环境等。规范宣教即按需宣教: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他克服对住院治疗的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①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②个人卫生:温水刷牙、漱口、洗脚、洗澡,做好个人口腔、皮肤护理;③康复指导:指导患儿保持功能位、良姿位。鼓励患儿练习自理能力,指导正确的穿脱衣服、进食的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长心理护理,树立康复治疗信心;⑤出院复查:出院后半月复查,进入下一个康复疗程或坚持家庭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病房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受治疗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焦虑倾向率明显升高,焦虑倾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生活自理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自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专科健康宣教能够降低小儿脑性瘫痪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一般情况下,患儿住院30d左右,对患儿的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告知综合家庭康复指导下,坚持康复训练穿脱衣、吃饭,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指数。病房空气流通不畅,造成患儿个人卫生差,甚至出现感染,不利于康复。通过宣教指导,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适当进食水果和蔬菜,保持病房适宜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儿可适当康复活动,有利于患儿保持功能生活自理尽快达到康复目标[4]。
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使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了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助于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坚持康复治疗,也相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康复患儿,给予有效的健康宣教,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康复治疗信心,明显改善患儿生活自理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侠.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2):93.
[2]苏带兰.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3(24):293-294.
[3]王玲.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8(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