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范例(3篇)

时间: 2024-04-30 栏目:公文范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大量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在各自领域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人,往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的领域具有相当浓烈的兴趣。“苹果落地”的现象让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产生了兴趣并为之钻研,才有了万有引力的诞生;同样,“壶水沸腾”的现象吸引了著名发明家瓦特的注意和研究,继而实现了蒸汽机的面世,迎来了整个工业革命。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研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无穷尽的。另外,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下面我将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上做一些简单建议。

一、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从传统教学来说,还是从现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来说,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和讲授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都直接关乎到整个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现其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所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一)课余多学习

学无止境,学习是一件终身都不应止步的事情,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同样需要通过学习来充实自身,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教学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要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无论是从教学方式上的不断探究来说,还是从自身知识的扩充来说,这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方能逐渐完善,有了一个好的教师教导,自然才能够有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课前多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备课过程。一堂课的准备,教师应当在备课中尽量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情境。而整个教学阶段的准备,同样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复习阶段,应当着力避免“复习资料一大堆,练习试卷满天飞”的现象出现,教师布置作业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训练。这样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仅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同时也减少了无用功,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课中多观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是依照备课情况进行课程推进,完成教学,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即使有,也没有注意学生的情况和反应,只是按部就班地推进课程。课前备课固然可以为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准备好一些常见难点的应对,然而同样有很多问题是在备课中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时反应,学生们理解后的神情,抑或是困惑时的眉头紧皱,并及时为学生做出解答,而不是罔顾实际情况地简单推进课程。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学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动眼

在对一些名胜古迹或者有纪念意义且风景较好的文章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景色宜人,适应课文情境的视频影像为学生们播放,让学生们能够亲眼看见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并以此体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更容易融入课文当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析文章。显然,这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动口

动口并不是指让学生背诵朗读,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提问和回答。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绝不应当仅仅是语文老师的单方面灌输教学,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环节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其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怕出错,“敢”动口;其二,问题的设计提出应当符合学生认知,以及知识水平的高低,让学生“能”动口,太难则无法动口,太易也同样失去了语文的教学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让学生动脑

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大脑思考,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和技巧,应当尽量少提一些简单机械的问题,如“这样对吗?”、“这里美吗?”等等,而应多提一些能够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如“这样为什么对?”、“这里美在哪儿?”等等。有技巧的提问对诱发学生们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总结

学无止境,教学工作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同时也努力探究新的有效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方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范文篇2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理念深入人心,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农村教育问题始终难以破解。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影响着全国教育发展水平。文章简要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新课改形势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管理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学和教育管理现状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根基,是决定国家未来兴衰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学已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步伐,暴露出种种教学问题。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基础教育的推进作用大,但目前仍然有一些问题阻碍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进步,如师资力量弱,家长不重视,语文学科地位低,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教学模式传统僵化,专业水平不高

教学思路传统僵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一味地让学生在题海中挣扎,偏重于教材,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并没从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角度考虑,导致学生“填鸭式”“被动式”地学习。学校过度强调知识的一致性,抑制学生发散性思维;过分注重课堂的纪律性,未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弱,持有错误的学习目标意识,并且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策略的意识淡薄。农村小学中教学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不多,很多是低学历低水平,骨干教师人数严重不足。

(二)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老龄化趋势明显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农村语文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育观念陈旧,身兼数科的教师数量较多;支教的青年教师大多因生活环境差、薪资待遇不高而不愿留下,再加上没有新的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这成了农村小学教育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三)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到了入学年龄直接把孩子扔给学校管教。学生没有责任心就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重视,不遵守课堂纪律,形成随意散漫的习惯,这些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很有可能伴随学生的一生,十分不利于个人发展。另外,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更有甚者,不少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问题推给孩子祖辈,而老人多对小孩溺爱娇惯,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四)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近些年,国家虽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但是农村许多学校教学设施依然严重缺乏,十分落后,一些基本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如物理、化学课需要的实验教学。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就会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同时偏远地区普遍没有网络,与外界联系少,获取信息手段匮乏。在教学环境方面,农村小学校舍差,严重影响学生就餐、住宿;图书阅览室书籍很少,多年未更新,图书馆不能被很好地利用。

(五)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家庭的知识熏陶不到位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也落后,家长在生活的压力下每天努力地赚钱,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以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农村的孩子在家中更多地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过早地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轻视学习;而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长此以往,学生逐渐成了学困生。

(六)学生写作崆榈

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学生除完成老师正式布置的作文作业外,坚持写周记、日记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写作持反感态度,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抵触心理。学生懒开口,懒动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复习和运用,上课时懒于开口,只等着教师给出答案,做作业的时候懒动笔,能少写一点就少写一点。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放弃语文课程的学习。

(七)教育管理状况差

许多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并没有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导致学校制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各项教学工作开展无序,缺乏执行力,不能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传统教育思想把学习的最终目的归于升学考试,提高学历,以分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为追求高效教学,提高学生分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巩固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如此高压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学习质量低,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偏科现象。课上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保持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写你记”和“考什么讲什么”的语文教育模式,鲜有课外实践活动的延伸,使学生的知识面只停留在课本上,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普通话说得并不标准,夹杂着较重的地方口音,更有甚者在课上课下全部用方言。而农村小学生源单一,均来自周围村落,唯一可以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就是学校学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应是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时期,目前看来,农村语言学习环境令人担忧。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36-01

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整合为例,分析了学科整合的意义与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对策。

一、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的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基础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有着较强的可行性,这是因为两科目的整合具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师资基础方面。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数学等重要科目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教学素养越来越高,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均基础性较强,现有语文、数学教师均对彼此所教科目有着一定的了解,且具备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而从师资基础方面看,小学数学、语文科目的教学整合有着良好的基础;2)生活基础方面。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很浅,接触的生活圈子,拥有的生活经验较少,小学教学中许多科目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举得例子等均十分相似,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这就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即具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又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强化两科目教学的整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应采取以下三项对策:

1.学习方式的整合

在数学教学时融入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第一,同“听”相融合。这种教学途径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当引入新的概念时,教师应该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结合与同学们关系密切的事例,循循善诱的讲给同学们听,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教学内容。第二,同“说”相融合。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丰富的语言就不会有人的理性思维,数学教学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然而不能认为教学数学中有理性思维就足够了,也要注重培养说的能力。因此,在对数学相关定义理解时,不需要学生一字不差的对各定义进行重复,只要他们能够用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将数学概念正确的表达出来就行了。第三,同“读”相融合。虽然阅读是语文中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阅读只能应用于语文学科中,无论哪种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对知识准确解读的前提下。可以把和数学相关的知识,转化成叙述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们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大声地朗读,从而加强“读”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第四,同“写”相融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论文写作,让学生用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数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除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外,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2.数学练习题与语文诗歌的整合

将数学练习题与语文诗歌进行整合,将诗歌运用到数学题的设计中,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复习《百分数》内容时,就可以选取《桃花庵歌》中的典型诗句应用到数学习题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提问学生在此上述诗句中共出现多少次“桃花”,其所占全诗总字数的()%多少?又比全诗总字数少()%?学生们自然会被优美的诗文所吸引,不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鉴赏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学整合有效性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学习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意识,因此小学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指挥者,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还要从教师方面着手。只有加强小学教学队伍建设,才能促进整合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学校应该对在岗小学教师展开定期教育培训,将新课改的最新动态下达给各位教师,并要重点强调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开展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有自己的课堂整合方式,并要对优秀的整合方案给予合理的奖励,以此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为寻找到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教师与相关教研工作者应进一步认识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和可行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整合对策,促进两学科教学成效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玲.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11):4-5.

[2]王翠玲.浅谈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26-26,17.

[3]刘秘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25-25,2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跟单员年终工作总结(19篇)
  • 下一篇:家长会学生主持词开场白(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