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生物技术治疗范例(3篇)

时间: 2024-05-01 栏目:公文范文

生物技术治疗范文

在重性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专家马辛表示,这两种疾病在临床患病率、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致残率上都很高,疾病负担也位列精神疾病的一、二位。因此,这两种疾病在精神障碍防治中至关重要。

2010年,由北京市科委资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持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防治的适宜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马辛告诉记者,根据精神疾病的特征,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全病程规范治疗和综合康复技术加以干预。也就是涵盖了从患者发病就诊于门诊-住院-院外康复的全过程。据了解,门诊部分既包括了三级、二级专科医院,也有综合医院,住院则主要针对三级和二级专科医院,院外指的是二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及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而马辛透露,团队在项目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这些医疗机构在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水平和规范化治疗技术方面的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不同等级医院规范化治疗的程度不一。马辛指出,精神科临床诊疗常常是凭医生个人经验,医生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在诊断和治疗方案上差异很大,误诊率在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分别达到了20%和70%,药物不规范治疗包括滥用甚至高达40%和85%。

在她看来,三级和二级专科医院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规范上显然应该是不一样的,三级专科医院应该能引领该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水平,但是目前,三级专科医院间的临床路径并不一致。马辛解释说,有的医院对于抑郁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幻觉妄想症状的病人,会正确加入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而有的病人只是睡不好觉,医院就盲目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一旦出了症状,再加入更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不仅病程拉长,而且副作用大。

更重要的,因为羞耻感、自知力缺损以及因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原因,只有5%~20%的抑郁症患者就诊于精神科,约40%抑郁症患者第一次看病就诊于综合医院,而综合医院抑郁症门诊的治疗更缺乏规范化。“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综合医院抑郁症门诊使用‘百忧解’的数量大得惊人,而作为初级干预的机构,它们对于病人何时需要转诊到专科医院都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极大。”马辛告诉记者。

其次,不同人群需求的医疗服务技术及产品的可及性差。据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率仅为30%,住院治疗者不足1%。马辛坦言,有的患者及其家属不愿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尤其是对于那些人群庞大的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和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在疾病早期阶段和前驱期阶段,更愿意选择中医药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来求得疗效。

此外,二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康复技术水平低。“人们往往只重视疾病在门诊和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而事实上,二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才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康复和生活的基础。”马辛表示,“目前,基层重管理,轻心理卫生服务,康复水平滞后。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干预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中以重点病人重要时期的阶段性监管为主,绝大部分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开展相关康复技术,无法有效实现和发挥其精神卫生防治的作用。”

针对这三大难题,课题组分别从贯穿全病程的六个方面进行攻克。首先是针对不同等级医院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研究。“三级专科医院的服务定位应该集中解决疑难,不但要缩短患者的住院疗程,还要推广快速综合治疗的临床路径。”马辛说道。

“患者从入院的第一天起,每一天、每一周的治疗都有详细的规范,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须从第几天介入,是做个别心理治疗还是团体心理治疗,当患者治疗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如果无效时需要用什么药,第几周须做个人和家属满意度调查等等。”她告诉记者,临床路径是把医生、护理、心理的工作,全部按天、周为周期给计划出来。多给、少给药物,多检或者漏检的行为绝不允许,健康教育、疾病教育、家属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三级综合医院也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抑郁症诊疗门诊,至于二级专科医院,则要把三级专科医院的成熟治疗方案在二级专科医院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二级专科医院现状的诊治规范,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而针对患者在非药物治疗技术方面的需求,马辛表示,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分担的“rTMS抑郁症的技术优化研究”也已经展开。

马辛指出,由于先期的研究只验证了这种物理疗法的有效性,至于抑郁症的哪些阶段或者症状可以用这个技术来代替吃药,以及这项技术的规范参数是什么,则需要当前研究来完成。最终,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在疾病早期阶段和前驱期阶段,拒绝或不愿意服抗抑郁药物时,提供rTMS治疗手段,确保rTMS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同样,由于当前中医受到许多患者的青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担了针对抑郁症的“中医症候诊断规范化研究”。

最后,马辛强调,康复技术是恢复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药物并不能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因此“精神疾病康复技术在基层的示范推广应用研究”也至关重要。需要编制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手册和内容,并且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康复技术的效果评估。

生物技术治疗范文

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急诊;危重症治疗

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救死扶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各项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尤其是一些急诊危重病都伴随着血液病,这样一来对于急诊患者的血液处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血液净化技术的设备、材料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使得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危重症中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1.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性

血液净化技术是医疗方面常用的技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危重症患者尝尝伴有血液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处理,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去除血液中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保持患者体内各成分保持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净化技术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断血液净化技术,这类净化技术包括一些传统的间断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蛋白分离等等;另一类为连续性血液技术,主要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血液净化技术不仅常用于一些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在其他非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2.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种类

2.1血液透析技术

在一些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有很多,血液透析技术不断能够有效地去除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这种血液透析技术能够达到很好的去除效率。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技术相对于其他的血液净化技术来说,治疗时间很短,并且血液透析技术的脱水效果非常理想,在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体温能够自动控制。在急诊危重症的治疗中,血液透析设备能够随意搬动,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心血管情况的稳定性,通常来说没有低血压倾向的危重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先采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就是血液透析治疗技术,这种血液净化技术常用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高加血、酸中毒以及其他毒物中毒等等,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血液灌流技术

血液灌流技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这种技术通常借助活性炭或者树脂等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而进行血液的净化。一般来说,血液的灌流技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特殊的灌流设备进行血液的净化,这种灌流设备中含有活性炭或者树脂等吸附剂,在急症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灌流技术能够有效地清楚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在急诊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灌流技术与血液透析技术经常是联合应用的,在血液净化中两种技术的配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血液灌流技术通常应用于急性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的抢救工作中,比如安定、阿司匹林、扶他林等药物中毒,在各项抢救救治中,血液灌流技术对于安定药的抢救效果最好。

2.3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Kramer等在1977年首次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种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治疗中获得了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中急诊重症治疗中的重要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先进技术的引入,逐渐派生出一系列的治疗方式,当今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常见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技术等等,这些治疗技术统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重症挤压综合症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尤其是伴有心血管功能衰竭或者伴有脑水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具有着非常独特的优点,效果明显高于其他血液净化技术。

3.血液净化技术在急症危重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这种危重症多数是由感染、创伤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此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最高可达6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血液净化处理对炎症介质进行清除,通常来说炎症介质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发展的重要介质,而采用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清除炎症介质,降低肺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和组织摄氧等功能,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3.2挤压综合症

在医疗救治方面,有些患者是因为受到一定的挤压创伤导致体内大量肌纤维受到损伤,肌细胞的内容物就容易释放进入到血液中,由于肌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导致肌红蛋白症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这种病症成为挤压综合症。挤压综合症是交通事故中容易出现的危重症,又称为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这种病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重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之前,患有挤压综合症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自从有了血液净化技术,在挤压综合症的治疗中,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内的代谢状态,在治疗挤压综合症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

3.3心力衰竭与肝功能衰竭

在急诊重症的治疗中,心力衰竭和肝功能衰竭也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危重症,这两类危重症在血液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并且对于药物的反应不好,容易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而血液净化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能够全面地清楚组织间液,避免患者出现有效血容量下降的问题。

结语:在现代社会中,肾功能疾病以及其他血液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急诊危重症的治疗中,血液净化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治疗范文篇3

【摘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文章分析了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题词】制药新工艺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生物制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制药新技术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员工年度工作总结模板(6篇)
  • 下一篇:年药师年终工作总结(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