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运输行业忠实践行“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现实需要
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人、财、物相对集中以及行政审批、行业行政执法、群众关注度大等特点,各项工作都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群众最关心、人们最关注的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交通运输系统的领导及干部职工,身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的重任,为确保把每一分国家投资用在刀刃上,用出成效,更好地服务大众,更加要用“三严三实”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和武装自己,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各项工作的准则。作为国家干部职工,尤其要做到“严以用权”和“严以律己”。如果,放纵自己,必然滋生腐败,害民害己。所以,全局干部职工要高度警惕,对待施工方,切不可“滥用权、乱用权、耍花样”,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技术标准和程序,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指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达到预期效果;对待老百姓,切不可“脸难看、事难办”,只有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放低姿态,心系民生,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把作风转变落实到具体工作表现上。
二、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重在养成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严”字当头、“实”字为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当前,我县交通运输行业在即将迎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的挑战。“十三五”国家将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到2022年同步实现小康生活。精准扶贫战略,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是毫无疑问的。面对攻坚拔赛、面对冲刺重任,我县交通运输行业将“破难点、抓进度、促投资”,以敢于“啃硬骨头”的干劲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为动力,强势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步发展。然而,要如期完成全县繁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完成,造福贫困群众,全县广大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职工必须自觉养成忠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良好习惯,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践行“三严三实”贵在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认真组织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要坚持日常抓、抓日常,把“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从严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围绕建设项目、运输市场的提升做实文章,让专题教育成效体现在促进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
二是必须坚持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融入干部职工经常性学习教育中。“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的全过程,内化于党员干部的日常具体工作和生活之中;要围绕解决“总开关”问题,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把学习教育摆在首位,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切实抓好理想信念、党纪法规、正反典型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专题教育活动。精心部署谋划,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局领导班子和局各股室中层以上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讲党课、带头专题研讨撰写体会文章、带头查摆问题深化整改,以实的作风推进。组织观看专题教育辅导报告,重温入党誓词,深入基层一线体验教育实践活动,接受警示教育,使全局上下营造出以“三严三实”思想自觉引领适应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新常态的行动自觉。
三是必须坚持在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中养成好习惯在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紧盯“不严不实”问题。
一要把“不严不实”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要找出交通运输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重学习、眼高手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官不为、不敢担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疏于管理、放纵下属”、“公私不分、”、“拉拉扯扯、搞小圈子”、“做人不实、弄虚作假”等问题,以及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重视学习,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工作主动性不强”、“不敢担当,当为不为”、“作风浮躁,不求真务实”、“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欠缺”、“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效能不高”、“组织观念不强,纪律松弛散漫”、“公私不分,乱用权力”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岗位职责,进一步查摆个人“不严不实”问题的具体表现,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杜绝泛泛而论,避免笼而统之、千人一面。
二要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查摆问题。要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在自己找方面,自觉对照“三严三实”,对照理论思想、党纪、正反典型,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联系教育实践活动中个人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在群众提方面,要多方式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从中挖掘梳理出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在上级点方面,上级分管领导要对下级班子每位成员指出“不严不实”问题。在互相帮方面,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要就“不严不实”问题提出批评意见。在集体议方面,结合专题学习研讨、党组会等,通过交流互动找准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真正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切实立好“严”、“实”的规矩。
关键词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安全健康
一、体育安全概述
1、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的行动指南。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切实贯彻与落实,而“健康第一”的先决条件是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我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计划生育,现在的高中生,包括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也都是独生子女,出现安全问题对每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会造成很的的社会问题,所以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
2、安全风险的客观实在性。
大家知道,高中体育教学与初中高中有所不同,高中体力、智力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体育活动中的对抗性,剧烈程度,如果教师掌控不好,就会有很大的风险。体育课中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使我们的体育学科的任务得以落实。所以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懂得安全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大家应该积极面对,同时要积极思考如何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开心心地上好体育课。
3、体育课中的教学安全风险因素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体育课的潜在风险很多,主要有:场地的隐患、公路就在运动场边的交通隐患、体育器材陈旧、学生的自主安全意识淡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二、如何正确处理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中细心,时刻绷紧安全这跟弦
由于上述安全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是客观存在,有相当部分老师还在这方面是有过教训的,难免会有部分老师有畏难情绪,就不敢在体育课中安排一些激烈对抗的项目和一些体操类、投掷类项目,而且领导也是害怕校园中出现安全问题,凡此种种,已经严重干扰到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肯定使体育学科的意义和任务大打折扣。
2、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中,文化课的重要性大家都很认同,那么体育就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这一点,有很多的人认识不足。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领导和老师对此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学校要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要按国家教育方针办教育,切实安排好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严格执行相关教学规定,开足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方法
体育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双边活动,保障安全,师生都有责任。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做到:
1、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堂体育课的内容。
每一节课,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情节周密考虑,活动合理安排,预防措施具体。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体育课必须做到备课备学生。
每一学期,体育老师应该深入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为我们备课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我们上课打下基础。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应针对上课内容及学生情况,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步骤。预见性是一个合格体育老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预见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可以有效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
3、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课堂常规时刻不忘。
学生对体育课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课前或室内有机会就要讲安全,同时良好的课堂常规,也是保证体育课安全进行的前提。教师要严格按照课堂常规教学,不可忽视组织性纪律性要求,要及时发现、处理违反课堂常规的人和事。这样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科学合理安排课堂运动负荷
中学生在体育课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不断适应中得到身体锻炼。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时,学生得不到锻炼,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的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5、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应该合理布置。
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场地、器材,避免场地不整,有障碍物等隐患出现。布置场地器材时,首先要考虑合理的空间位置,防止相互拥挤相撞等出现,每次工作前,首先要对场地、器材本身做一次安全检查,防止因器材本身安全隐患而发生伤害事故。
6、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很急救的能力。
有备无患,这是作为预防措施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我们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开展救治,阻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比如常见地像中暑、关节脱臼、腿骨骨折、扭伤等情况的急救方法。
体育安全的学生方面,我们应该提醒学生:
1、体育课前,请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课前要提醒学生主动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既往病史,遇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勉强学生参加活动,要主动请假。
2、课堂中应该做到活动有度,掌握好度
体育课也是课堂,一定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私自行动,不做冒险动作,从自身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3、活动前要做必要的热身准备。
任何的运动都应该是顺序渐进的。同学们一定要对课前的热身运动清晰的认识,热身时为了在最佳状态下参加体育课,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总之,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服务。体育老师要时刻牢记:教育神圣――爱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卢标著《体育运动与安全防护》[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08
[2王章明著《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关键词: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现状分析
一、前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必修课,在课改前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是分开来进行的,课改后的体育课程全部叫体育健康课程,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初中学生到底了解和掌握了多少的体育健康知识呢?本文力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初中学生自身成长中诸多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了解学生掌握和接触的体育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成长中运用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以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好地传授和讲解以及解决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中的诸多的健康问题。[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厦门一中初一5个班共289人,初二5个班共279人,初三5个班共283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文献检索等方法,广泛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51份,回收有效问卷839份,有效率为98.60%。
2.3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现状
1.1初中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的情况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学习的重点。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在对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较好。99.5%以上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如闭合性损伤如何处理(冷敷、热敷、骨折的固定)、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办法(按压止血)等。92%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在平时的体育锻炼前充分的热身以及在运动后采取放松的方式。由此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重视与体育运动直接相关联的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1.2初中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的情况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指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间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课中主要以体育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并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参与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多以兴趣为主,没有科学锻炼的意识从而走向体育锻炼的两个极端,要么出现锻炼时间过短、运动量过小、强度偏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么出现运动时间和强度过大,从而导致运动疲劳的极端情况。
1.3初中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2]
在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本次问卷调查的。在关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的重要性上,93%以上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在关于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所采用的自我调适方法上,很多学生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在采用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上还缺乏选择。
1.4初中学生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3]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问卷主要集中在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发生矛盾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同学求同存异以及与同学发生纠纷和冲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的缓解矛盾。如何解决与家长以及老师的矛盾和冲突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5]这是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表述,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身体练习是主要的手段,增进健康才是主要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而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因此只有当学生解决了青春期心理、情绪管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运动损伤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要目的才能达到并很好的完成。
2.建议
2.1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应涵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方面面。
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不应只局限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在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2.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以及情绪的管理能力。
体育竞赛和活动来源于人类群体性的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对抗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有种种突发的现象产生(如:可能不公平的待遇,受挫的经历,失败的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这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如何管理自我的情绪,可能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合理的处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最终让学生们掌握心理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2.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具备体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储备。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很深研究的较多。可是健康知识和方法涵盖的知识层面更广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充电,涉猎更多方面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
[2]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3]孙科炎.情绪调节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