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时候,我参加了篮球训练。望着离我很高”的篮球架,我非但没有产生畏惧感,反而有了一种想征服它的勇气,带着这种勇气和为梦想而战的信念,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训练。
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教练在第一天便这样对我们说。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体能训练。早晨7点到校,先绕着篮球场运球跑,然后再全场跑篮,最后跳起来摸篮板。每当火辣辣的太阳烘烤大地时,每当汗水像泉水一样从身体中喷涌而出时,每当疲劳牵绊住我前进之路时,我总不会忘记:我在为梦想而战,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通往梦想的路虽然很长,但我却走得从容。
经过近十天的体能训练,我又面对着下一轮挑战——投篮训练。一次次面对高大的球架,我总是充满信心地将球投出去,可带给我的总是失望。更让我感到绝望的是三分线投篮,尽管我使出最大的力气,可球总是碰不到篮筐。可一次一次的失败和一次一次的绝望并没有将我打倒。我吸取了一次次的教训,将失败化为前进的动力,终于,我成功了。我像青春战场上一位勇敢的战士,被一次次的击倒后,仍然顽强、坚定、勇敢地站了起来。
一个学期下来,我不知被篮球击中了几次,手指不知扭了几次,打球过程中不知摔倒了几次,鞋不知练坏了几双,不知被队友打败过几次,不知多少次想过放弃,但我咬着牙坚持下去!终于在梦想之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我就像一名真正的篮球运动员,在篮球场上挥洒自如,尽情享受着雏鸟破壳后的欣慰与喜悦。我知道我不一定会成功,但我为青想而拼搏努力的奋斗历程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幸福,无比美好的幸福!
进入最后十分钟了,神风队加油,梦之队必胜!”在场的拉拉队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场上比分是10比10,神风队和梦之队战成平局,双方都有获得胜利的机会。
竞敌神风队准备做最后的挣扎,发动了一轮猛烈的进攻。神风队的球员率先得到了球,可在篮下有多名防守队员奋力防守,只要他晃过梦之队队员,投个两分球,就大功告成了,由于这位队员急于超出比分,从外线投了个三分球打到篮筐上,梦之队的主力队员抢到了篮板球,对准篮网用力一投,只见篮球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地向蓝网飞去,球落下时像流星似的从网口穿了过去,梦之队反超了!六一班拉拉队欢呼雀跃。
时间不停的消逝,如果神风队再次失误,就会断送球队的命运,于是队员们奋力投球,梦之队也龟缩防守,现在只剩三分钟了,神风队的主将却撞伤了脚,对神风队来说,可是不小的打击呀!这真是黑色的三分钟”。
比分现在依然是12比10,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加油声中,六二班的王宝想带球过人,但在对方严密的防守中屡屡碰撞,于是他把球往高一甩,想传给顾炎,没料到被对方手脚利索的队员一个鱼跃把球截断,然后又传给吴小飞,由于球传得太突然,吴小飞猝不及防,又被六二班的顾炎抢了回去,晃过了所有的队员,这可是单刀赴会”的好机会呀,没想到由于他紧张过度,内线二分球不中,这使梦之队得逞了,一名队员突破防线,第一投不中,第二投不中,当大家认为12比10的比分会保持到终场时,第三投只听涮??”的一声,球应声入网。这时裁判示意比赛结束,梦之队以14比10力克神风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最后的十分钟里,双方主力表现出色,多次化解了对方有威胁的进攻。同学们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纷纷跑上来向梦之队祝贺,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是最精彩的奥运会篮球决赛!
这是水平最高的一届篮球大赛!
美国队的十二名篮球巨星齐齐地站上领奖台,捧着鲜花,挂着金牌,脸上洋溢着骄傲,在一场惊心动魄的绞杀战之后,他们是胜利者。他们用三年的准备完成了对命运的挑战。八年失落,一朝梦回!
十二个人的梦
当决赛还有26秒结束的时候,勒布朗・詹姆斯已经蹿到基德和保罗的怀里,在决定性时刻命中一记不可思议的“打四分”的科比,已经和队友们开始轮流拥抱。
拥抱结束,跳跃结束,詹姆斯把大家叫到一起,团团围住――没有一点空隙。十二名球员不约而同地伸直手臂,立起食指,12根手指聚在一起,指向天空。这样的POSE,他们曾经做过,但那是在耐克为他们拍的宣传画里,而现在,梦变成了现实。
这时科比没有忘记场边还有一个人,也应该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他跑到球场边的电视评论员席,向一个灰白头发的评论员伸出双手,那人也伸出手来,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道格・科林斯,NBC的转播评论,作为美国男篮的队员,他曾参加了1972年首次在奥运会上失利的那次奥运男篮金牌决战。“道格曾在拉斯维加斯开营时给我们做过一个激动人心的讲话。”科比说,“他打动了我们所有人。我们都能感受到因为输给对手而留在内心的创痛。所以,我们想和他分享这激动的时刻。”
在北京奥运会的最后时刻,当他们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之后,这些挂着金牌的小伙子们一起快步往里走――他们本应该在混合区留下来接受记者们的采访,有人试图拦住他们,“小皇帝”往新闻会那边一指,说:“去那儿!我们都会去的!”
十二人都去?没错!
当结束了新闻会的加索尔和西班牙队主帅阿伊托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被浩浩荡荡的美国人吓了一跳――“K教练”走在前面,十二名勇士紧紧跟随,最后面是球队的大主管克朗杰罗。这一盛况让在场的记者也为之一愣,接下来便是全场的掌声。12名巨星都穿着同样的领奖服,他们中有的人把美国国旗围在了脖子上,而詹姆斯则像1992年在登上巴塞罗那奥运会领奖台的前辈一样,把国旗披在了肩上,就像超人的披风。
所有人走到台前,依次落座。“K教练”居中,左有詹姆斯、韦德,右有科比、基德,其他人则从台下拉来椅子,十二个人挤在了一起,在桌子的最右边,坐下了克朗杰罗。
专家和好事的人都在讨论美国男篮在连续三次世界大赛失利重新崛起的秘诀――贯穿整个奥运会期间,但从美国男篮的嘴里说出来的,只有“团队”这个词。
事实上,已经不用任何语言,美国队在夺冠后的一系列表现已给“团队”作了最完美诠释。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支真正的团队。每个人都在说,NBA球员是多么自私自利,骄傲自大,个人主义,但你们今天看到的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一个团队,我们一直面临着逆境,现在终于靠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来到了这里。”这是科比为国家队做的总结,很真实,也很完美,八年一梦,由十二个人协作完成。
最简单、最有效
一直以来,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上只有一种战术:“压迫性防守+快攻”。这种建立在球员必须拥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前提下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战术仅适合美国队。
同以往几届“梦系列”的球队相比,这届美国男篮在基本战术上没有任何改变,但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他们增加了对国际篮球规则的了解,掌握了主要对手的特点,而且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认真、耐心,这使得他们战无不胜。
毫无疑问,这届美国男篮是一个“超级团队”,这里没有主次之分,首发和板凳之间也没有任何不一样。全队12名球员中只有布泽尔一人的上场时间不足10分钟,但场均上场时间超过20分钟的球员却只有詹姆斯、科比和保罗三人,其中“小皇帝”最多,但也不过24.8分钟,而全队的得分王韦德场均上场时间不足19分钟。八场比赛,有五名不同的球员成为单场得分王,集体主义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至。
同样是紧逼防守,但以科比为首的这届美国男篮的球员们比以往任何一届国家队都要投入,因此在本届奥运会上,美国男篮场均造成对手19.4次失误,而由此获得的快攻得分每场都在20分以上,而且除了决赛的西班牙队之外,其余的球队都没能在美国队的身上拿到85分以上――包括阿根廷队。通过比赛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参赛队的首发阵容都足以同美国队对抗至少20分钟,但美国队最终仍然取得了场均近30分的优势,每场比赛美国队都会在对手体力下降或准备不足的时候打出高潮,对中国队第三节25-11,对安哥拉队第三节26-16,对希腊队第二节31-16,对澳大利亚队第三节34-19,对阿根廷队第一节30-11,贯穿全场的防守强度和斗志是他们取胜的法宝。
显然,“K教练”居功至伟,除了打造出史上最强的防守以外,他在换人和排兵布阵方面也很有艺术,美国篮球的优势在于意识和速度,在一板一眼的阵地进攻中,他们的优势并不大,早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本届奥运会上,“K教练”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加以利用,因此在很多比赛中,他都放弃了大个子球员,而让身体强壮的詹姆斯和安东尼去打内线,这种灵活多变的“全明星小个子阵容”在让对手措手不及的同时还更好地发挥了己队的优势。
这届美国男篮面对每一个对手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他们甚至还认真地研究了联防战术,在决赛首节过半的时候,狡猾的西班牙队祭出了原本应该是美国人最怵的“二三联防”,但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2.06米的普林斯突然出现在了罚球弧上,站在五名西班牙队员的中心,成为了美国队进攻的一个“桥”,其他球员都可以通过这个“桥”来获得进攻机会,这是欧洲最传统的破联防打法,而美国队却已经掌握得非常娴熟了。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美国在向世界传播篮球文化。现在,大家都在共同分享关于篮球的知识。我觉得,全世界都看到了这种转变。”“K教练”说,美国队的谦虚态度促使世界篮球和NBA进一步融合。
从逆境走出
当终场铃声响起的刹那,韦德和安东尼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不愿松开,而站在他们身边的科比却一个人兴奋地扯着球衣跳啊跳。
科比很激动,但他并不能体会几个小兄弟的感受,因为在国家队,他没有经历过逆境。
美国男篮从2002年世锦赛开始走下“神坛”,已经连续三届世界大赛与冠军无缘,其中最让美国人心痛的便是2004年奥运会,这是他们在1992年之后首次没能获得金牌。而詹姆斯、安东尼和韦德这三位2003年出道的“同年”,正是四年之前的直接“受伤者”。
四年里,这三名球员在NBA中早已成为天皇巨星,但“奥运之痛”却是他们始终无法释怀的,因此本届奥运会上他们都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身体
和精神状态。安东尼终于找到了在国家队中的位置,不再是四年前的超级板凳和两年前面对联防的孤独投手,在不足20分钟的上场时间里,安东尼专心地为全队提供外线火力。“我们走过了如此漫长的道路。”安东尼说,“尤其对我们几个曾打过2004年奥运会的人而言,所以现在这个光荣时刻我们也要享受很长时间。”
安东尼的话足以代表詹姆斯和韦德,这三个经历过奥运失败的“黄金一代”已经成长为美国男篮的顶梁柱,他们和科比一起,得分列全队的前四名,其中伤愈复出的韦德更是居功至伟。几乎一年没有打比赛的韦德选择在国家队复出,虽然只是队中的“第六人”,但却带来了非常强劲的冲击力和十足的能量。在决赛的上半场便攻下21分,并且投中四个三分球,毫无疑问韦德是奥运会金牌战的MVP。科比说:“他今天打出了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个韦德已经回来了,健康无比,现在他那么强壮,又可以为所欲为。”
“黄金一代”的表现感染了很多年轻球员,两年前还很少发挥作用的保罗已经是队中最值得信赖的球员,他的总共33次助攻也是全队最多的,而同样年轻的德隆在场均不到19分钟的上场时间里,他为全队贡献了14个三分球,命中率高达50%。
这样的奥运金牌,价值超过了靠球星自我炫耀就拿来的冠军,因此格外值得珍惜。保罗说:“我要把金牌带回家里,不过此时此刻,我要一直戴着它,今天晚上无论我到哪里我都要戴着它,甚至下个星期,再下个星期,我也要一直戴着。然后,我要在家里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当然,在“黄金一代”的背后,还有默默无闻的老将基德的功劳。无论场上场下,他都像一个导师那样引领全队前进。对西班牙队的决赛,当美国队开局以4-5落后的时候,基德毫不犹豫地突破上篮成功,这是他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五次投篮,这个球等于为全队吹响了冲锋号:让我们为了金牌,开始吧!
“为什么这支队伍能做到的,在2004年做不到呢?”基德总是这样温文尔雅,但他能体会詹姆斯等人的激动,就像他八年前做过的那样,“这是因为,现在我们只有一个‘自我’,那就是团队的‘自我’。我们的所有成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场次你能上场很长时间,有的场次一次投篮都没有,可你能为你的队友加油啊!”
伟大的球队,伟大的球员,“黄金一代”同美国篮球一起从逆境走出。
篮球大使
除了奥运会冠军,这支美国队还有一个名字是“篮球大使”,他们在本次奥运会中成功地扮演了国家和体育运动完美形象大使的角色。
我们根本无从查询他们到底赢得或者征服了多少人心,不止是球迷,还有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们。
这是奥运会开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勒布朗・詹姆斯在奥运会期间签名超过了1000次,还赠送过一双球鞋,那是在比赛开始之前的一天,当时的詹姆斯正在仰望着北京师范大学球队训练场的上层,他看到了一个正在观看梦八训练,由妈妈陪伴的12岁小女孩。“小皇帝”招手让小女孩下来,带她见了球队的其他球星们,跟她合影,然后詹姆斯脱下球鞋,签名后赠给了女孩。
当时在场的科比也同那个小女孩进行了简单的握手,这让他感触良多。“比赛后,我正要上大巴。”科比说,“然后我同她握了手,她当时哭了起来,那场景真是……”
其实科比和他的队友们早就决定了该怎样做,他们到宾馆后,马上集体下楼,并去了运动员村。虽然周围的人非常多,“场面简直有点吓人”――克里斯・波什语,但美国队的球员们还是在那呆了几个小时,并尽力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四年前的雅典,美国男篮运动员在入场前被隔离在了包厢里。其他运动员对此举动如此憎恶,以至于他们开始到处对记者们宣称这些篮球运动员们看起来是多么的孤傲冷淡。那届美国队甚至连许多美国国内人士都看不惯。比如在现场观看女篮比赛时,他们看起来非常心不在焉,坐在一起带着耳机,仿佛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镜头之外的他们同样对他人不冷不热,就像在贝尔格莱德奥运热身赛时,和塞尔维亚的总统一起就餐的他们居然全围坐在一个角落里,这让东道主非常不快。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样的,但对外,我们是一个整体。”曾在那次国家队效力过的布泽尔回忆道,“希望我们这一次的表现能改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和看法,我们可不想被人们看成傻瓜或者是……我们希望可以荣耀地代表自己的国家,谈吐举止得体,并拿下比赛。”
事实上,在比赛中美国男篮的球员们也做得非常好,强悍但不粗野,强大而不傲慢,只有安东尼在同阿根廷队的比赛中同对手有过一些不愉快――在被对手侵犯之后,当然最终止于“语言交流”。
“没人告诉我们去挽回自我的形象,可我们真的想这么做。因为,我们是一群友善的人。”科比道出了每位“梦八”成员的心声。
历史最佳?
无论是实力、名气,还是战绩,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这届美国男篮都足以青史留名,他们已经具备了同任何一届美国男篮相比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把他放到历史的坐标上,进行一下简单的对比。
梦之队:场均得分:117.3分,场均净胜:43.8分,最小分差:32分(117-85),对手最高单场得分:85分(克罗地亚队,决赛)
梦之二队:场均得分:120.1分,场均净胜:37.8分,最小分差:17分(115-100),对手最高单场得分:100分(西班牙队,小组赛首场)
梦之三队:场均得分:102分,场均净胜:32.3分,最小分差:22分(104-82),对手最高单场得分:82分(立陶宛队,小组赛第三场)
梦之四队:场均得分:95分,场均净胜:21.6分,最小分差:2分(85-83),对手最高单场得分:94分(法国队,小组赛第五场)
梦之八队:场均得分:106.3分,场均净胜:27.9分,最小分差:11分(118-107),对手最高单场得分:107分(西班牙队,决赛)
从数据上看,1992年的梦之队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但我们首先要考虑时间的因素,梦三、梦二和梦一之间各相差两年,但各项数据都明显呈下降趋势,而梦八虽然和梦三相隔12年之久――这12年恰恰是世界篮球水平发展最迅猛的,各项数据却没有明显的下降,事实上,在决赛开始之前,梦八的数据几乎同梦三不相上下。梦八的对手是所有“梦字号球队”中最强的,1992年的时候,没有人敢试图挑战“梦之队”;1994年,面对梦二的蛮横,其他球队想的更多的是少输些分数;1996年,只有南斯拉夫队敢于尝试同美国队叫板;2000年,在实力上可以同美国队一拼的对手虽然已经有四到五支,但更多的球队面对美国队在第一时间想的仍然是放弃;但现在不同了,梦八的每一名球员在对手面前都毫无秘密可言,而每一名对手都以击倒美国队为荣,甚至连一场未胜的安哥拉队也能叫NBA的巨星们惊出一身冷汗,决赛中,梦八的球员们达到了最佳状态,全场投篮命中率高达60%,三分球28投13中,在上半场结束前的某个时段,在大屏幕上的技术统计是:美国队命中率70%,三分球70%,但这样的球队却仅赢了西班牙队11分,可见对手的强大和比赛的激烈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时空无法穿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梦八是历届美国男篮中实战能力最强的,因为他们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而在这支球队身上还有一种“王者之气”,每一名球员都身经百战,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他们面对突况的冷静是梦二之后的球队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