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新生儿;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和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1]。新生儿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此期的小儿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期疾病有其特殊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新生儿疾病的特点,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为其一生发展和健康奠定基础。优良的设施、规范的操作、系统的评估、密切监护、周密的计划和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是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1]。近年国际医学和护理界提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CC)的概念、护理理念已普及,我科自2013年1月起尝试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到新生儿有陪病房护理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因各种疾病收住新生儿科的3~28d或由NICU转入的患儿。
1.2方法
1.2.1做好入院宣教患儿入科时,热情接待家长。介绍医院及科室的环境和规章制度、孩子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家属特别是患儿父母的心理调适、指导母乳喂养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建立安全感。
1.2.2.全面评估家庭
1.2.2.1家庭资料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经济状况、身体情况、及参与照顾患儿的意愿及能力等。
1.2.2.2家庭需求的评估患儿护理:全力救治、生活照顾、缓解病痛、促进生长发育。患儿治疗:了解疾病的主要治疗、主要药物及特殊药物的名称及用法、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目的和内容。知识需求:病因、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治疗方法和疗效、用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各种检查操作目的、饮食指导等。
1.2.3落实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
1.2.3.1把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及具体实施方法告诉家长
1.2.3.2责任护士言传身教,促进家长掌握必要的照护患儿的知识与技能,鼓励、支持、指导家长参与照顾患儿。照护项目包括洗手沐浴擦身更换尿布、喂水、喂奶、口服药、测量体温、雾化叩背、防误吸窒息、坠床。
1.2.3.3静脉穿刺前向家长解释目的,操作步骤,取得家长配合,请家长协助既增加患儿安全感,减轻疼痛,又能让家长心里得到安慰。
1.2.3.4耐心解释病情,消除家属的疑虑医护人员耐心与患儿家属交谈,让他们享有知情权,向其讲明患儿的病情、可能的病因、正在采取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对病情开始好转的患儿家属,要反复强调患儿已改善的症状及体征,根据家庭接受信息的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家属充满信心。当家属有怀疑与不信任的心理,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时,向患儿家属解释个体差异和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属的疑虑。
1.2.3.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对家属进行集中健康教育,有讲座、观看视频、讲解示范、与患儿家属的互动等形式。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中,非常强调出院前很早就对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完成出院后对患儿的家庭护理。
1.2.3.6分阶段性地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护士要随时评估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针对家属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给予连续的心理护理,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帮助家属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对患儿家长的反复提问都耐心倾听及解释,减轻其心理负担。
1.2.3.7共享信息患儿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变化须作特殊检查、检查结果出来、病情好转或出院及时与家属沟通。
1.2.4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1.2.4.1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告知患儿病情现状,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案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指导,发放科普手册、育儿资料等。
1.2.4.2出院后电话随访患儿出院一周之内责任护士对患儿出院后情况详细询问,针对性给与指导,同时征求家长患儿住院期间对医护满意服务是否满意,以及有何建议,以便今后改进工作。
2结果
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后,患儿家属能理解、接受患儿在住院期间应采取的各种医疗护理活动,并自愿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来护理患儿,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患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目的。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未发生护理纠纷。
3讨论
3.1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内涵医务人员在新生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把患儿看作一个整体的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地把患儿作为一种临床病例看待,而是意识到患儿属于一个家庭。综合考虑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与相互关系,为患儿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健康维护。
3.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意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考虑到了患儿的需要和家属的需要。重视住院期间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针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使医护人员对患儿和家属的需求有更多的回应和支持,改善了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升了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2]。
家庭在新生儿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是恒久不变的,把家庭作为服务对象,指导家庭成员参与患儿的护理,帮助家庭应对疾病,患儿将获得更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1d~20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d。
1.2方法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护理指导
2.1新生儿的保暖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新生儿的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2次奶要间隔2~2.5h,配方奶喂养间隔3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0min左右,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2~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臀部皮肤护理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28~3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24℃左右,湿度55%~65%为宜。
3结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8):8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3):203-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85-87.
[5]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978.
[6]殷艳玲,蔡敏,丁海燕.产褥期家庭访视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5):464-46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80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调查表与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未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如下。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而言还感觉到相当的陌生,在护理过程中难以充分的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于工作未满两年或者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加强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帮助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患者进行关怀、关心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尽可能的为患者多做一些事情,帮助患者多解决一些困难。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情感和特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切身的需求。确定护理服务的内容以及沟通的对象,在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时要时刻关注新生儿童的需求帮助新生儿童解除痛苦。
(2)把握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尺度。由于新生儿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患者,在开展护理服务时要特别的注意把握好护理的尺度,给新生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新生儿身体较为虚弱、病情发展变化较快,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对患儿进行人性化服务的行为,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帮助患者及家属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对抗病症的信心。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持着装的整齐、干净,面对患者要礼貌、文明,时刻保持一名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给患者家属耐心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鼓励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照料。对患儿的用药要对患儿家属进行专门的指导,告诉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意识。
(3)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住院环境。住院环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能够给患者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因此在儿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时要加强对新生儿住院环境的控制,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愉快的住院环境。根据新生儿的性格特点为其提供一个专门的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在病房周围贴加卡通图片或者图文识字小图片]。也可以在病房的墙壁上粘贴彩色的丝带或者是气球,这样可以给新生儿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兴奋感。在病床周围缠绕较为松软的布条或者丝带,防止新生儿撞上、跌伤。在新生儿病房墙壁上张贴新生儿健康知识海报或者疾病预防宣传单,时刻的提醒患儿家长如何更好地去照顾孩子。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服务时,要语言轻缓亲和面带微笑,使得新生儿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恐惧、紧张心理的发生。
(4)强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流程。在对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时需要严格规范护理的流程,科学正规的护理流程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麻烦。新生儿体质较为虚弱、免疫能力较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可以强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流程。免费为患儿家属提供隔离衣、隔离帽以及室内鞋子等物品,在家属接触新生儿时严格按照流程标准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患儿家属能够时常的陪伴在患儿身边,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患儿发生感染。这样的护理流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使得新生儿能够更好地接受父母关爱。
(5)做好患儿出入院的各项服务。新生儿在住院以及出院时家属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之处,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周到的护理服务。安排专门的讲解人员对患儿家属讲解住院的注意事项、需要办理的各项手续、住院期间的疾病防护措施等,通过这种连续的护理服务解决患儿住院期间的困扰。患儿在出院时,要耐心细致的告知患儿家属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饮食、注重锻炼以及合理用药等内容。并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好各项出院手续,办理完毕后送患者出院。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帮助,需要切实的落实好这项工作。
1.3调查内容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考评表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其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含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病区的环境、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评分的高低将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本次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考评表分别800份,收回800份,收回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6.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7%。实行人性化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观察组要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