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隧道施工总结及其建议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4 栏目:公文范文

隧道施工总结及其建议范文篇1

一、遵纪守法,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一年来,本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上级及公司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总经理及分管副总经理的部署,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线条的有关文件,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试行规范》的要求,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本部人员、隧道管理所及监控中心员工的管理。按照现有人员配置,完善岗位设置,有力保证了机电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1、为完善会议、学习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切实提高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本人结合机电管理部的实际,通过组织部门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以集中学习的形式提高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业务线条的隧道管理所、监控中心贯彻执行部门会议、学习制度。一年来,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工作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加强部门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集体感,倡导部门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

3、努力构建高速公路的机电业务框架,明确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组织编写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严格督促部门员工按章办事。同时建立了公司供电业务管理机制、网络安全检查机制、系统备份管理机制、设备设施定期巡检保养机制。一年来,公司设备设施安全运作,无数据丢失。

三、完善、优化了公司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

年,是高速全面营运的开局之年。年初,公司的收费、通信、监控系统还不是很稳定,各项软硬设施也还不是很完善。一年来,本人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优化、完善了公司的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

1、根据合同的要求,督促跟进建设方对公司机电工程的收尾和完善工作,督促承包商对一些存在缺陷的工程进行改造、完善。

2、全面深入对公司设备设施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公司设备设施基本档案。针对原有在用的一些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做好公司机电系统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根据行业惯例和合同要求,要求承包商追加相关技术资料。督促承包商完善有关工程的技术图纸。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立了高速公路基本的设备设施档案,为今后长期搞好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管理的需要,今年7月—10月,本人组织对汤坑隧道监控工程、隧道群备用高压线路工程、备用电源系统工程的完善。同时,组织对公司管理中心环境监控工程、收费站防雷系统工程及其它一些收费站车道系统工程的改造工作。

4、按照公司的部署,今年4月—6月,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完成了公司OA系统的建设,协助路产管理部完成了路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5、一年来,本人要求部门员工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公司机电设备设施日常出现的问题。为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的稳定运行,机电管理部除定期对全线的机电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外,还积极与相关业务部联系沟通,建立机电设施故障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更换、调试。

四、配合联网收费设备设施的优化工作。

今年11月,伴随粤东片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实现,本人组织部门员工对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工作。确保联网收费各项设备设施正常运作,有力保证了联网收费数据准确。

五、基本完成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一年来,结合公司全面导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契机。本人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参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学习,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到全年工作中,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确保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运行。

六、指导、督促隧道管理所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1、针对一段时间以来隧道内灭火器频繁被盗的情况,本人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对隧道灭火器喷涂公司标志工作,同时要求隧道管理人员加强对隧道设备设施的检查工作。下半年以来,基本杜绝了隧道灭火器被盗情况的发生。

2、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了隧道口路灯照明系统时控开关的安装,消除了隧道口白日开灯的不必要浪费。

隧道施工总结及其建议范文

XX年,本人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试行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公司“优质、高效、规范、创新”的工作方针。强化管理,开拓进取,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遵纪守法,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年来,本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上级及公司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总经理及分管副总经理的部署,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线条的有关文件,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二、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试行规范》的要求,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本部人员、隧道管理所及监控中心员工的管理。按照现有人员配置,完善岗位设置,有力保证了机电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1、为完善会议、学习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切实提高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本人结合机电管理部的实际,通过组织部门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以集中学习的形式提高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业务线条的隧道管理所、监控中心贯彻执行部门会议、学习制度。一年来,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工作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2、加强部门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集体感,倡导部门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3、努力构建XX高速公路的机电业务框架,明确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组织编写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严格督促部门员工按章办事。同时建立了公司供电业务管理机制、网络安全检查机制、系统备份管理机制、设备设施定期巡检保养机制。一年来,公司设备设施安全运作,无数据丢失。三、完善、优化了公司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XX年,是XX高速全面营运的开局之年。年初,公司的收费、通信、监控系统还不是很稳定,各项软硬设施也还不是很完善。一年来,本人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优化、完善了公司的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1、根据合同的要求,督促跟进建设方对公司机电工程的收尾和完善工作,督促承包商对一些存在缺陷的工程进行改造、完善。2、全面深入对公司设备设施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公司设备设施基本档案。针对原有在用的一些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做好公司机电系统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根据行业惯例和合同要求,要求承包商追加相关技术资料。督促承包商完善有关工程的技术图纸。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立了XX高速公路基本的设备设施档案,为今后长期搞好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根据管理的需要,今年7月—10月,本人组织对汤坑隧道监控工程、隧道群备用高压线路工程、备用电源系统工程的完善。同时,组织对公司管理中心环境监控工程、XX收费站防雷系统工程及其它一些收费站车道系统工程的改造工作。4、按照公司的部署,今年4月—6月,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完成了公司OA系统的建设,协助路产管理部完成了路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5、一年来,本人要求部门员工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公司机电设备设施日常出现的问题。为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的稳定运行,机电管理部除定期对全线的机电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外,还积极与相关业务部联系沟通,建立机电设施故障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更换、调试。四、配合联网收费设备设施的优化工作。今年11月,伴随粤东片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实现,本人组织部门员工对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工作。确保联网收费各项设备设施正常运作,有力保证了联网收费数据准确。五、基本完成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一年来,结合公司全面导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契机。本人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参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学习,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到全年工作中,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确保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运行。六、指导、督促隧道管理所完成各项管理工作。1、针对一段时间以来隧道内灭火器频繁被盗的情况,本人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对隧道灭火器喷涂公司标志工作,同时要求隧道管理人员加强对隧道设备设施的检查工作。下半年以来,基本杜绝了隧道灭火器被盗情况的发生。2、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了隧道口路灯照明系统时控开关的安装,消除了隧道口白日开灯的不必要浪费。3、督促隧管理所完成了隧道消防泵防水墙的砌建,消除了雨天水淹隧道机电设备的隐患。4、督促隧管理所对隧道照明灯具进行编号,使隧道灯具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序目清晰。5、督促隧管理所完善了机电仓库的管理,避免了机电物品备件的流失。6、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本人督促隧管理所建立了义务消防队,要求义务消防队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隧道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一年来,义务消防队对2起发生在隧道区域的突共2页,当前第1页1发事件进行快速排除,遏制了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行车安全。此外,一年来,本人还督促隧道管理所对监控室再监控设施、隧道管理所环境监控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七、指导、督促公司监控中心完成各项管理工作。1、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完成了硬盘录像带、管理工作工作站和工作台结构等监控设施的完善管理工作。2、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实施了监控员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监控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建立、整合了监控记录表单,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数学分析,提高了公司数据的准确率和可利用率,为下一步公司营运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完成全线监控业务的整合工作,为公司实现中心统一监控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年来,尽管公司机电管理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本人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与公司各收费站的沟通还有待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排除处理速度还有待提高。二、由于部分进口设备备件的采购较难,影响机电设施维护工作的效率。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考虑寻找其它厂家的产品进行替代。三、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部门人员对原承包商抱有一定的依赖性,导致维护效率无法掌握。下一步,要调动部门人员主动学习相关的维护技术、技能。使部门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要领,确保公司机电设备维护操之在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根据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加强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争取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好。共2页,当前第2页2

隧道施工总结及其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超前加固;中夹岩;合理净距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超前加固;中夹岩;合理净距

Abstract:thesmallintervalisdifferentfrommultiple-archtunnelandseparatetunnelaspecialkindoftunnelstructureform,derivedfromtheengineeringpracticeofanewformofthestructure,especiallyforshorttunnel.Researchshowsthat,forthetwotunnelsspacingofsmallersmallintervaltunnel,containingthestressofthewallrock,deformationisharmful,isthedesign,constructionandmonitoringofthekeypartsofthemeasurement.So,inthestabilityofrockwallwithsmallintervaltunnelconstructionisthekeytosuccess.Smallintervaltunnelofmeritsoftheroute,roadbedlessinfluence,andthecostislow,buttheconstructionmethodandbasisinstrengtheningtechnologyisstillinthedevelopmentstage.Thearticlefromsometypicaldoubleholesmallintervaltunnelconstructionofring-spuntechnique,summarizesthesmallintervaltunneldesignandconstructionexperienceinallaspects,includingreasonableintervalchoice,advance,excavationmethod,supportingthecliprockreinforcement,etc.Atthesametimeforsmallintervaltunnelintheconstructionofseveralimportanthasmadequitecomprehensiveexperi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

Abstract:thesmallintervalisdifferentfrommultiple-archtunnelandseparatetunnelaspecialkindoftunnelstructureform,derivedfromtheengineeringpracticeofanewformofthestructure,especiallyforshorttunnel.Researchshowsthat,forthetwotunnelsspacingofsmallersmallintervaltunnel,containingthestressofthewallrock,deformationisharmful,isthedesign,constructionandmonitoringofthekeypartsofthemeasurement.So,inthestabilityofrockwallwithsmallintervaltunnelconstructionisthekeytosuccess.Smallintervaltunnelofmeritsoftheroute,roadbedlessinfluence,andthecostislow,buttheconstructionmethodandbasisinstrengtheningtechnologyisstillinthedevelopmentstage.Thearticlefromsometypicaldoubleholesmallintervaltunnelconstructionofring-spuntechnique,summarizesthesmallintervaltunneldesignandconstructionexperienceinallaspects,includingreasonableintervalchoice,advance,excavationmethod,supportingthecliprockreinforcement,etc.Atthesametimeforsmallintervaltunnelintheconstructionofseveralimportanthasmadequitecomprehensiveexperi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

Keywords:smallintervaltunnel;Advancedreinforcement;Containingrock;Reasonableinterval

Keywords:smallintervaltunnel;Advancedreinforcement;Containingrock;Reasonableinterval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r>

0引言[1、2]

0引言[1、2]

在日本及欧美等隧道修建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由于小净距隧道结构特殊、设计施工技术复杂,所以一直是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在日本及欧美等隧道修建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由于小净距隧道结构特殊、设计施工技术复杂,所以一直是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在我国,小净距隧道尚为新型隧道结构型式,出现的历史不久。铁路隧道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较早,己建成的小净距铁路隧道如内昆线青山隧道[3、4]、湘黔铁路娄底至怀化段复线新坪渠隧道、新坪口隧道、新柳潭隧道,宝成复线须家河隧道[5]等。深圳、北京等地铁的修建中,均出现了近距离施工和交叉重叠隧道的情形。研究主要集中在爆破控制和开挖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

在我国,小净距隧道尚为新型隧道结构型式,出现的历史不久。铁路隧道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较早,己建成的小净距铁路隧道如内昆线青山隧道[3、4]、湘黔铁路娄底至怀化段复线新坪渠隧道、新坪口隧道、新柳潭隧道,宝成复线须家河隧道[5]等。深圳、北京等地铁的修建中,均出现了近距离施工和交叉重叠隧道的情形。研究主要集中在爆破控制和开挖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

伴随着各种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或者沿河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的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周期长,大大超过普通的双线双洞隧道,这样就迫使人们去设计一个另外更能符合实际情况的隧道形式,这就是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的开挖断面的宽度(B)。

伴随着各种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或者沿河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的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周期长,大大超过普通的双线双洞隧道,这样就迫使人们去设计一个另外更能符合实际情况的隧道形式,这就是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的开挖断面的宽度(B)。

1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

1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

虽然隧道设计规范对各类围岩级别的最小净距做了规定,但隧道设计往往受地形和公路线形的限制,不同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等都要考虑不同的净距。实际工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往往小于规范中所限定的最小净距,并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中间净距的最小可能值与合理间距的研究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综合研究考虑小净距隧道的经济性、中夹岩的力学稳定等相关因素,对净距在4~8m范围的小净距隧道开展可行性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对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的隧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合理施工安排,将净距控制在2m左右也是很有应用前景。

虽然隧道设计规范对各类围岩级别的最小净距做了规定,但隧道设计往往受地形和公路线形的限制,不同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等都要考虑不同的净距。实际工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往往小于规范中所限定的最小净距,并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中间净距的最小可能值与合理间距的研究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综合研究考虑小净距隧道的经济性、中夹岩的力学稳定等相关因素,对净距在4~8m范围的小净距隧道开展可行性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对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的隧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合理施工安排,将净距控制在2m左右也是很有应用前景。

中间岩柱的稳定情况是衡量小净距隧道净距取舍是否合理的主要指标,除了在施工阶段要对中间岩进行加固外,净距的取舍要充分考虑中间岩柱的稳定性。通过多种实验证明,施工方法和埋深对中间岩柱稳定性的影响是次要的,围岩级别一旦确定,净距就成为了影响中间岩柱稳定的主要因素。一旦净距的取值小于合理值,中间岩柱就会破坏,双洞就会形成联合落拱,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选择净距大小时应慎重,对于Ⅰ、Ⅱ级围岩,比较合理的净距应在0.2B~0.35B之间,对于Ⅲ级围岩净距大于0.25B时双洞就能自稳了,对于Ⅳ级围岩,净距应在0.35B~0.45B范围之间,对于Ⅴ级围岩,小净距选取的合理范围应在0.75B左右。

中间岩柱的稳定情况是衡量小净距隧道净距取舍是否合理的主要指标,除了在施工阶段要对中间岩进行加固外,净距的取舍要充分考虑中间岩柱的稳定性。通过多种实验证明,施工方法和埋深对中间岩柱稳定性的影响是次要的,围岩级别一旦确定,净距就成为了影响中间岩柱稳定的主要因素。一旦净距的取值小于合理值,中间岩柱就会破坏,双洞就会形成联合落拱,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选择净距大小时应慎重,对于Ⅰ、Ⅱ级围岩,比较合理的净距应在0.2B~0.35B之间,对于Ⅲ级围岩净距大于0.25B时双洞就能自稳了,对于Ⅳ级围岩,净距应在0.35B~0.45B范围之间,对于Ⅴ级围岩,小净距选取的合理范围应在0.75B左右。

2超前支护

2超前支护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净距较小,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开挖前的超前支护及加固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围岩岩性比较差的时候,这种超前支护措施显得格外重要。注浆预加固是超前支护的主要措施,其方法主要有: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净距较小,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开挖前的超前支护及加固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围岩岩性比较差的时候,这种超前支护措施显得格外重要。注浆预加固是超前支护的主要措施,其方法主要有:

(1)小导管注浆,主要适用于掌子面能够短时间稳定或者围岩稳定性能很差、地下水较少的地层;

(1)小导管注浆,主要适用于掌子面能够短时间稳定或者围岩稳定性能很差、地下水较少的地层;

(2)大管棚注浆,由于这是种长距离的支护措施,主要适用掌子面不能自稳,而且含水的地层,常与刚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2)大管棚注浆,由于这是种长距离的支护措施,主要适用掌子面不能自稳,而且含水的地层,常与刚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3)大管棚注浆加小导管补充注浆,除具有(2)的特点外,还能够防止管棚下方三角形土体的塌落;

(3)大管棚注浆加小导管补充注浆,除具有(2)的特点外,还能够防止管棚下方三角形土体的塌落;

(4)水平旋喷桩预支护和水平旋喷桩加小导管补充注浆;

(4)水平旋喷桩预支护和水平旋喷桩加小导管补充注浆;

在选用超前支护方法时不但要考虑各种超前支护的使用范围和特点,还要考虑超前支护参数问题。

在选用超前支护方法时不但要考虑各种超前支护的使用范围和特点,还要考虑超前支护参数问题。

存入我的阅览室

3开挖方法

3开挖方法

《规范》中建议对于Ⅰ、Ⅱ、Ⅲ级围岩选用超前导坑预留光面层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选用侧壁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Ⅴ、Ⅵ级围岩选用单侧壁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同时两主洞掌子面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的距离。

《规范》中建议对于Ⅰ、Ⅱ、Ⅲ级围岩选用超前导坑预留光面层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选用侧壁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Ⅴ、Ⅵ级围岩选用单侧壁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同时两主洞掌子面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的距离。

从工程安全性方面讲,《规范》中建议的开挖方法有其合理性,而工程实际中还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变化。从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和其它工程实例情况看,在Ⅴ级围岩中选用侧壁导坑法开挖的隧道数量还不到一半,而大部分隧道选用了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在Ⅳ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几乎都选用了上下台阶法,在Ⅲ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全断面法开挖与上下台阶法开挖各占了很大比例,而只有个别隧道选用了下导坑超前预留光面层开挖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上,上下台阶法仍然是首选的,这主要是因为侧壁导坑施工工序繁琐,且施工空间狭小、在撤换支护结构时施工比较困难的原因所致。而选用台阶法开挖时,如果围岩自稳能力不好时,也可以变为上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加以应对。在实际工程中,即使选用侧壁导坑法,笔者认为其断面也应做些调整,不宜使用弧形断面,而以直墙拱形代之会使施工空间更为宽敞,而且这种断面形式的侧壁导坑还可用作运输通道。如果在主洞开挖之前已经采用了长管棚和地表注浆等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了加固,对施工安全又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此时开挖方法选用上下台阶法更为合理,不但可以减少开挖工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而且开挖作业空间大,施工难度低,易于施工组织。

从工程安全性方面讲,《规范》中建议的开挖方法有其合理性,而工程实际中还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变化。从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和其它工程实例情况看,在Ⅴ级围岩中选用侧壁导坑法开挖的隧道数量还不到一半,而大部分隧道选用了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在Ⅳ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几乎都选用了上下台阶法,在Ⅲ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全断面法开挖与上下台阶法开挖各占了很大比例,而只有个别隧道选用了下导坑超前预留光面层开挖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上,上下台阶法仍然是首选的,这主要是因为侧壁导坑施工工序繁琐,且施工空间狭小、在撤换支护结构时施工比较困难的原因所致。而选用台阶法开挖时,如果围岩自稳能力不好时,也可以变为上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加以应对。在实际工程中,即使选用侧壁导坑法,笔者认为其断面也应做些调整,不宜使用弧形断面,而以直墙拱形代之会使施工空间更为宽敞,而且这种断面形式的侧壁导坑还可用作运输通道。如果在主洞开挖之前已经采用了长管棚和地表注浆等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了加固,对施工安全又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此时开挖方法选用上下台阶法更为合理,不但可以减少开挖工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而且开挖作业空间大,施工难度低,易于施工组织。

4中夹岩的加固处理

4中夹岩的加固处理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厚度一般小于1.5倍洞宽,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的中夹岩厚度,施工中该处必会出现二次应力场叠加,从而出现应力集中,所以对中夹岩的加固处理变得尤为重要。中夹岩的加固原理就是使中夹岩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达到改善岩体的受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力。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厚度一般小于1.5倍洞宽,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的中夹岩厚度,施工中该处必会出现二次应力场叠加,从而出现应力集中,所以对中夹岩的加固处理变得尤为重要。中夹岩的加固原理就是使中夹岩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达到改善岩体的受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力。

中岩柱所处的部位和其受力特点决定了中岩柱加固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中岩柱加固技术和加固时机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安全。

中岩柱所处的部位和其受力特点决定了中岩柱加固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中岩柱加固技术和加固时机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安全。

从中岩柱力学分析情况来看,对于Ⅳ、Ⅴ级围岩,中岩柱未加固前都会产生蝶形塑性区,而且随着围岩按Ⅳ、Ⅴ级的变化,蝶形塑性区由小到大甚至贯通,及时加固处理后,塑性区明显变小甚至消失。对于Ⅲ级围岩的力学分析表明,即使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一般也不出现塑性区,但安全系数只略高于临界安全系数,因此也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对于Ⅱ级围岩,如果中岩柱厚度达4m上,则不需对中岩柱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依然可保证施工安全。

从中岩柱力学分析情况来看,对于Ⅳ、Ⅴ级围岩,中岩柱未加固前都会产生蝶形塑性区,而且随着围岩按Ⅳ、Ⅴ级的变化,蝶形塑性区由小到大甚至贯通,及时加固处理后,塑性区明显变小甚至消失。对于Ⅲ级围岩的力学分析表明,即使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一般也不出现塑性区,但安全系数只略高于临界安全系数,因此也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对于Ⅱ级围岩,如果中岩柱厚度达4m上,则不需对中岩柱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依然可保证施工安全。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Ⅲ、Ⅳ、Ⅴ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和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相配合,选择合理的加固时机和加固方式对中岩柱进行加固处理,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Ⅲ、Ⅳ、Ⅴ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和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相配合,选择合理的加固时机和加固方式对中岩柱进行加固处理,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目前,对中岩柱的加固,人们提出了多种加固技术,如预注浆加固技术、系统锚杆加固技术、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加固技术等。同时,中岩柱同其它部位围岩一样采取喷、锚、网、架设钢支撑等初期支护措施。

目前,对中岩柱的加固,人们提出了多种加固技术,如预注浆加固技术、系统锚杆加固技术、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加固技术等。同时,中岩柱同其它部位围岩一样采取喷、锚、网、架设钢支撑等初期支护措施。

以上几种方法应视围岩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如对于Ⅳ、Ⅴ级围岩来讲,可采取注浆或系统锚杆和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的方法对中岩柱进行加固,而注浆和系统锚杆不宜同时使用。对于Ⅱ、Ⅲ级围岩来讲,通常只选用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对支护参数略加调整即可。

以上几种方法应视围岩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如对于Ⅳ、Ⅴ级围岩来讲,可采取注浆或系统锚杆和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的方法对中岩柱进行加固,而注浆和系统锚杆不宜同时使用。对于Ⅱ、Ⅲ级围岩来讲,通常只选用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对支护参数略加调整即可。

5结语

5结语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常常出现问题,通过对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的总结粗略地提出以下建议: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常常出现问题,通过对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的总结粗略地提出以下建议: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中夹岩的扰动,并采取充分合理的加固措施保证小净距隧道的稳定和支护结构安全;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中夹岩的扰动,并采取充分合理的加固措施保证小净距隧道的稳定和支护结构安全;

(2)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的净距不能过小,分析表明:净距在3m时中夹岩受力情况要比4m危险得多,相应的围岩加固也变得艰难,所以对净距的取值一般不能小于4m;

(2)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的净距不能过小,分析表明:净距在3m时中夹岩受力情况要比4m危险得多,相应的围岩加固也变得艰难,所以对净距的取值一般不能小于4m;

(3)不同岩性的围岩在同一开挖方式下其变形规律是基本上相同的,但在量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同一隧道的开挖中,针对不同的围岩级别应当选取与之相应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在围岩较好处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在围岩较差处采用人工、风镐的开挖方式;

(3)不同岩性的围岩在同一开挖方式下其变形规律是基本上相同的,但在量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同一隧道的开挖中,针对不同的围岩级别应当选取与之相应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在围岩较好处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在围岩较差处采用人工、风镐的开挖方式;

(4)对于Ⅴ、Ⅳ级围岩,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每循环的开挖进尺,在相同的开挖方法下,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8~1.0m,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另外,超前开挖的洞室其超前距离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

(4)对于Ⅴ、Ⅳ级围岩,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每循环的开挖进尺,在相同的开挖方法下,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8~1.0m,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另外,超前开挖的洞室其超前距离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

总之,在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是:①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案;②采用符合实际围岩级别的施工方式;③做到及时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④要做到勤量测,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及时的调整。

总之,在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是:①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案;②采用符合实际围岩级别的施工方式;③做到及时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④要做到勤量测,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及时的调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景春,殷杰.相邻隧道中心距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8(2):5557.

[1]王景春,殷杰.相邻隧道中心距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8(2):5557.

[2]陈卫军等.近距离交叠隧道研究现状及评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2,6(2):4246.

[2]陈卫军等.近距离交叠隧道研究现状及评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2,6(2):4246.

[3]刘洪伟.三线“Y”字型喇叭口隧道施工方法及转换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8(1):1518.

[3]刘洪伟.三线“Y”字型喇叭口隧道施工方法及转换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8(1):1518.

[4]刘洪伟,李建业.交叉口段相邻隧道施工方法及稳定性分析[C].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一界年会论文集,2000.

[4]刘洪伟,李建业.交叉口段相邻隧道施工方法及稳定性分析[C].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一界年会论文集,2000.

[5]刘洪伟.“2+1”近距车站隧道施工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0,4(9):107109.

[5]刘洪伟.“2+1”近距车站隧道施工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0,4(9):107109.

作者简介:张俊鹏,男,1983年3月24日生。2009年1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作者简介:张俊鹏,男,1983年3月24日生。2009年1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姚媛,女,1983年11月9日生。2007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所学专业:房屋建筑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姚媛,女,1983年11月9日生。2007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所学专业:房屋建筑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存入我的阅览室

3开挖方法

3开挖方法

《规范》中建议对于Ⅰ、Ⅱ、Ⅲ级围岩选用超前导坑预留光面层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选用侧壁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Ⅴ、Ⅵ级围岩选用单侧壁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同时两主洞掌子面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的距离。

《规范》中建议对于Ⅰ、Ⅱ、Ⅲ级围岩选用超前导坑预留光面层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选用侧壁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Ⅴ、Ⅵ级围岩选用单侧壁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同时两主洞掌子面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的距离。

从工程安全性方面讲,《规范》中建议的开挖方法有其合理性,而工程实际中还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变化。从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和其它工程实例情况看,在Ⅴ级围岩中选用侧壁导坑法开挖的隧道数量还不到一半,而大部分隧道选用了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在Ⅳ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几乎都选用了上下台阶法,在Ⅲ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全断面法开挖与上下台阶法开挖各占了很大比例,而只有个别隧道选用了下导坑超前预留光面层开挖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上,上下台阶法仍然是首选的,这主要是因为侧壁导坑施工工序繁琐,且施工空间狭小、在撤换支护结构时施工比较困难的原因所致。而选用台阶法开挖时,如果围岩自稳能力不好时,也可以变为上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加以应对。在实际工程中,即使选用侧壁导坑法,笔者认为其断面也应做些调整,不宜使用弧形断面,而以直墙拱形代之会使施工空间更为宽敞,而且这种断面形式的侧壁导坑还可用作运输通道。如果在主洞开挖之前已经采用了长管棚和地表注浆等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了加固,对施工安全又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此时开挖方法选用上下台阶法更为合理,不但可以减少开挖工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而且开挖作业空间大,施工难度低,易于施工组织。

从工程安全性方面讲,《规范》中建议的开挖方法有其合理性,而工程实际中还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变化。从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和其它工程实例情况看,在Ⅴ级围岩中选用侧壁导坑法开挖的隧道数量还不到一半,而大部分隧道选用了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在Ⅳ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几乎都选用了上下台阶法,在Ⅲ级围岩隧道开挖时全断面法开挖与上下台阶法开挖各占了很大比例,而只有个别隧道选用了下导坑超前预留光面层开挖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上,上下台阶法仍然是首选的,这主要是因为侧壁导坑施工工序繁琐,且施工空间狭小、在撤换支护结构时施工比较困难的原因所致。而选用台阶法开挖时,如果围岩自稳能力不好时,也可以变为上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加以应对。在实际工程中,即使选用侧壁导坑法,笔者认为其断面也应做些调整,不宜使用弧形断面,而以直墙拱形代之会使施工空间更为宽敞,而且这种断面形式的侧壁导坑还可用作运输通道。如果在主洞开挖之前已经采用了长管棚和地表注浆等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了加固,对施工安全又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此时开挖方法选用上下台阶法更为合理,不但可以减少开挖工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而且开挖作业空间大,施工难度低,易于施工组织。

4中夹岩的加固处理

4中夹岩的加固处理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厚度一般小于1.5倍洞宽,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的中夹岩厚度,施工中该处必会出现二次应力场叠加,从而出现应力集中,所以对中夹岩的加固处理变得尤为重要。中夹岩的加固原理就是使中夹岩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达到改善岩体的受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力。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厚度一般小于1.5倍洞宽,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的中夹岩厚度,施工中该处必会出现二次应力场叠加,从而出现应力集中,所以对中夹岩的加固处理变得尤为重要。中夹岩的加固原理就是使中夹岩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达到改善岩体的受力状态,提高围岩的承载力。

中岩柱所处的部位和其受力特点决定了中岩柱加固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中岩柱加固技术和加固时机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安全。

中岩柱所处的部位和其受力特点决定了中岩柱加固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中岩柱加固技术和加固时机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安全。

从中岩柱力学分析情况来看,对于Ⅳ、Ⅴ级围岩,中岩柱未加固前都会产生蝶形塑性区,而且随着围岩按Ⅳ、Ⅴ级的变化,蝶形塑性区由小到大甚至贯通,及时加固处理后,塑性区明显变小甚至消失。对于Ⅲ级围岩的力学分析表明,即使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一般也不出现塑性区,但安全系数只略高于临界安全系数,因此也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对于Ⅱ级围岩,如果中岩柱厚度达4m上,则不需对中岩柱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依然可保证施工安全。

从中岩柱力学分析情况来看,对于Ⅳ、Ⅴ级围岩,中岩柱未加固前都会产生蝶形塑性区,而且随着围岩按Ⅳ、Ⅴ级的变化,蝶形塑性区由小到大甚至贯通,及时加固处理后,塑性区明显变小甚至消失。对于Ⅲ级围岩的力学分析表明,即使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一般也不出现塑性区,但安全系数只略高于临界安全系数,因此也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对于Ⅱ级围岩,如果中岩柱厚度达4m上,则不需对中岩柱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依然可保证施工安全。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Ⅲ、Ⅳ、Ⅴ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和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相配合,选择合理的加固时机和加固方式对中岩柱进行加固处理,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Ⅲ、Ⅳ、Ⅴ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和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相配合,选择合理的加固时机和加固方式对中岩柱进行加固处理,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目前,对中岩柱的加固,人们提出了多种加固技术,如预注浆加固技术、系统锚杆加固技术、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加固技术等。同时,中岩柱同其它部位围岩一样采取喷、锚、网、架设钢支撑等初期支护措施。

目前,对中岩柱的加固,人们提出了多种加固技术,如预注浆加固技术、系统锚杆加固技术、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加固技术等。同时,中岩柱同其它部位围岩一样采取喷、锚、网、架设钢支撑等初期支护措施。

以上几种方法应视围岩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如对于Ⅳ、Ⅴ级围岩来讲,可采取注浆或系统锚杆和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的方法对中岩柱进行加固,而注浆和系统锚杆不宜同时使用。对于Ⅱ、Ⅲ级围岩来讲,通常只选用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对支护参数略加调整即可。

以上几种方法应视围岩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如对于Ⅳ、Ⅴ级围岩来讲,可采取注浆或系统锚杆和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的方法对中岩柱进行加固,而注浆和系统锚杆不宜同时使用。对于Ⅱ、Ⅲ级围岩来讲,通常只选用水平预应力对拉锚杆对支护参数略加调整即可。

5结语

5结语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常常出现问题,通过对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的总结粗略地提出以下建议:

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常常出现问题,通过对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的总结粗略地提出以下建议: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中夹岩的扰动,并采取充分合理的加固措施保证小净距隧道的稳定和支护结构安全;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中夹岩的扰动,并采取充分合理的加固措施保证小净距隧道的稳定和支护结构安全;

(2)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的净距不能过小,分析表明:净距在3m时中夹岩受力情况要比4m危险得多,相应的围岩加固也变得艰难,所以对净距的取值一般不能小于4m;

(2)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的净距不能过小,分析表明:净距在3m时中夹岩受力情况要比4m危险得多,相应的围岩加固也变得艰难,所以对净距的取值一般不能小于4m;

(3)不同岩性的围岩在同一开挖方式下其变形规律是基本上相同的,但在量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同一隧道的开挖中,针对不同的围岩级别应当选取与之相应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在围岩较好处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在围岩较差处采用人工、风镐的开挖方式;

(3)不同岩性的围岩在同一开挖方式下其变形规律是基本上相同的,但在量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同一隧道的开挖中,针对不同的围岩级别应当选取与之相应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在围岩较好处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在围岩较差处采用人工、风镐的开挖方式;

(4)对于Ⅴ、Ⅳ级围岩,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每循环的开挖进尺,在相同的开挖方法下,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8~1.0m,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另外,超前开挖的洞室其超前距离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

(4)对于Ⅴ、Ⅳ级围岩,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每循环的开挖进尺,在相同的开挖方法下,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8~1.0m,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另外,超前开挖的洞室其超前距离建议保持在1~2倍洞径。

总之,在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是:①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案;②采用符合实际围岩级别的施工方式;③做到及时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④要做到勤量测,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及时的调整。

总之,在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是:①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案;②采用符合实际围岩级别的施工方式;③做到及时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④要做到勤量测,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及时的调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景春,殷杰.相邻隧道中心距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8(2):5557.

[1]王景春,殷杰.相邻隧道中心距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8(2):5557.

[2]陈卫军等.近距离交叠隧道研究现状及评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2,6(2):4246.

[2]陈卫军等.近距离交叠隧道研究现状及评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2,6(2):4246.

[3]刘洪伟.三线“Y”字型喇叭口隧道施工方法及转换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8(1):1518.

[3]刘洪伟.三线“Y”字型喇叭口隧道施工方法及转换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8(1):1518.

[4]刘洪伟,李建业.交叉口段相邻隧道施工方法及稳定性分析[C].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一界年会论文集,2000.

[4]刘洪伟,李建业.交叉口段相邻隧道施工方法及稳定性分析[C].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一界年会论文集,2000.

[5]刘洪伟.“2+1”近距车站隧道施工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0,4(9):107109.

[5]刘洪伟.“2+1”近距车站隧道施工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0,4(9):107109.

作者简介:张俊鹏,男,1983年3月24日生。2009年1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作者简介:张俊鹏,男,1983年3月24日生。2009年1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姚媛,女,1983年11月9日生。2007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所学专业:房屋建筑学,助理工程师职称。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考前知识点归纳(3篇)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的特点(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