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创新思维的常见方式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8 栏目:公文范文

创新思维的常见方式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一项高级的心理活动,它是以一般思维的发展为基础的,除了遗传的作用外,后天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思考也是需要每天进行练习的,那么创新思维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小学教育当中如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呢?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指的是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是不同于常人的,是突破常规的,甚至是反常规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而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产生独到的、新颖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可以说,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潜力是无穷的。

二、创新思维的常见形式

创新思维载人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创新思维有哪些方式呢?概括起来,创新思维的常见方式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指的是对现有理论或者是事物从其相反的教育来进行的创新思维方式,它在创新思维中属于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也就是说在生活中要有问题意识,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大进,小疑小进”,如果没有问题,生活便会变得平淡无趣。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的工作、学习便会变得一团糟。

(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的是在对问题或者事物的研究过程中,保持开放状态和思维活跃的思维方式,它是创新的基石,是一种典型的、一束花的思维。它不仅在科技发明与科学研究中经常被运用,而且也是企业经营或者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思维方式。

(三)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指的是给原本不相关联的事物搭建一座使他们认识的桥梁,将看似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进行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可以让我们拓宽思路、把握规律,进而升华认识。

(四)纵向思维。纵向思维就是按照既定的目标以及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这纵深领域挖掘或者深化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不仅对进行发明创造有重要的帮助,而且对一个人品德修养、人格塑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三、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要大胆突破,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一)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将与时展相适应的新问题、新知识引入课堂之中,与教材进行有机地结合,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进而帮助他们培养其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的所有学课程,其实都蕴含这非常丰富的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例如在进行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时,在学生讨论完课文内容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来侮辱晏子,晏子又该如何进行解决呢?这个问题是课文中不曾出现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最终的结果是,有的小组列举出了超过了10条以上的应对策略。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活动中最为有利的一般条件就是个体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探求知识,进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对学生的爱好、人格以及个性都要宽容、友善,和学生一种朋友的关系进行互动。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讨论、质疑,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事物的看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往往会有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结题思路,这个思路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绝对是与众不同的。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创新的想法,要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再和他一起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结语: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因此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用这种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孟香,刘承焜.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3(04)

[2]余卿.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3(06)

[3]程卫国.天高任鸟飞——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6)

创新思维的常见方式范文

艺术设计的发展本身就有推陈出新的特质。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设计师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运用,好的平面设计作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创作的手法都有其独特性,最终作品的优劣取决于设计师思想意识的基本形态和创意是否有新意。很好地将设计理念和产品的文化体系结合在一起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传播为出发点,追求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视觉语言,以独到的视角阐释所要说明的信息内容,以新颖的视觉形象编排吸引观者,使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观众接受信息。由此可见,思维的训练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时常被庞大的数字信息包围,很难从现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进行创作。在现代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在课程中的各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学会将设计引入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表现某一海报主题,或直接将大众所认同的惯有的视觉元素直接运用到设计中;另外,有些学生在图形抽象表达和设计切入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贯穿思维模式的培养,无论是图形创意、海报设计、字体设计还是标志设计等,都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人们思维的形式因其属性不同,被分为诸多种类。从人们常态的思维角度看,设计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设计思维打开,让其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其创作出好的作品起到重要的作用。

1.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模式的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是较为普遍的。联想思维是人们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了解其基本属性后,大脑对同种或相似的事物产生对应的想象,是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其对象的形态、内容等的不同可细分为近似联想、同类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思维较其他思维模式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思维模式,它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分析作出理性的判断,因此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它拥有概括性、连续性和形象性等基本特征,是设计活动中能够产生良好设计想法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较为常见的思维模式。由于拥有严格的原则性和逻辑性,联想思维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学生通过相关的训练,能够从原有的设计元素中提炼新的表现形式,这对其未来的设计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有别于固有思维的思维模式。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需要设计师对常态下的事物进行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人们对惯常的事物进行再度思考,从日常的思维形式中抽离出来,找到更好的创作形式,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采用常见的联想思维模式进行再设计。然而好的设计必然是出奇制胜的。在常规的思维模式下寻找与其相反的设计点,采用夸张、对比的表达形式,增强设计的趣味性,可使设计作品更具特点。因此,个性的表现也是现代设计的生命力所在。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基本图形图像出发,让学生了解逆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视觉传达设计有基本的表达形式,但创意的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逆向思维通过打破固有思维的一般模式,让学生学会反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对设计创作多提问、多分析,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

3.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的常见方式范文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要求、心理需要和思维发展特点。

1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我们的思维常常是顺向思考,按问题的发生、发展、结局等顺次进行,这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变换思路,不要困于常规,换个角度想一想,从它的反面、对立面思考,常常会出现一番新的天地,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我们从“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中概括出狐狸是狡诈者的象征。但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聪明机智、善于应变。这种打破常规的思考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诸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见异思迁”、“近墨者黑”、“这山望着那山高”以及谦虚、骄傲等等问题,换个角度就是个新见解。适当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不被常规思维禁锢住,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新见解,学生独特评价的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创造性。但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进入诡辩的误区。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训练学生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顶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牛顿有疑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很好的例证。在这方面,特级教师宁鸿彬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开学之初他就向学生提出“三不三欢迎三允许”,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欢迎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宁老师那样鼓励学生,那么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开发。

3引导学生做否定性假设。即假如不是文中所说情况又将如何。对理解对象做否定性假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因为你否定这种情况就必须提出新的主张,并提供充分的论据,而这新观点就是学生创造的表现。比如,学完鲁迅的《孔乙己》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孔乙己考中举人、丁举人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那情况又是怎样的?假如孔乙己挨了打后,又像范进一样考中举人,再回到咸亨酒店面对酒客,又是如何?再如,学习《曹刿论战》时,引导学生作否定性假设:长勺之战一始,曹刿即同意击鼓进军;齐师败绩时,曹刿亦即同意驰之,又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由此正反对比,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曹刿讲究战略战术这一结论。这样的假设思考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4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广开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从已知客观事物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和途径,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突破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产生多种多样的、独特的、不同认识的思维过程。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老师就要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发散思维的环境,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少用“是”、“非”、“对”、“错”回答问题,作文一题多做等,养成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个问题、一种事物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能使其思维更缜密、更灵活,从而锻炼创新能力。如:学完《愚公移山》后,学生写读后感,有写愚公挖山不止精神可佳,有写京城氏遗男助人为乐,也有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愚公工作方法不对头,挖山之苦完全可以换为搬家之乐,还有写智叟善于发现问题等等。再如学完《扁鹊见蔡桓公》后的多角度作文,大多数学生能从五六个角度立意。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独到见解,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游戏名字霸气(6篇)
  • 下一篇:学习演讲稿(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