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养老需求;养老供给;新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乡村养老保障的需求
广西乡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的比重比较大。2008年全区4816万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为1838万人,占38.16;居住在乡村的为2978万人,占61.84。广西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石灰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8,人均耕地面积仅520m,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大部分地区非常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广西的农民十分贫困。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为3690.3元[2],而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几位。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广西和全国一样,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全区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广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35万人,占13.3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42万人,占9.27%。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按照国际上划分年龄结构的标准,全区人口已明显老龄化。人口的老龄化不仅存在于城市,在乡村更为严重,相对于城市,全区乡村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对养老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广西广大乡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情况让人忧虑,养老保险事业任重道远。
2养老供给的缺失
现有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目前,广西广大的乡村居民和全国的农民一样,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乡村五保户)、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和低保养老,社会养老所占的比重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
2.1家庭养老
目前家庭养老是广西乡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就是靠子女的供给来赡养老人。由于广西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功能正在不断削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首先,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乡村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倾向,核心家庭增多。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广西乡村家庭平均每户为3.46人,多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家庭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下降,没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精力来照顾老人。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已经成为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一项新的课题。正确地进行口腔保健工作,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方法:通过解析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的症状,研究疾病的病因、病况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研究证明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结果:多项实例证明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危及全身健康,必须进行合理的口腔保健,以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口腔常见病症。结论:口腔健康对于人类的生命及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口腔是人体消化器官的门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腔健康已经成为衡量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口腔疾病预防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口腔疾病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3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3
AbstractObjective:Withtheelderlyofthesocial,theoralhealthaboutoldpeoplehasbecomeanewsubjecttothemedicalworkers.Ensuretheworkhowtocaretheelderlyoralhealthsuccessful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elderlyhealthandlongevity.Methods:Resolvedthemouthofthecommonsymptomofillness,disease,andcauseillnesstoourdailylife,andprovethatthesignificanceoftheoralhealth.Results:Morethanoneinstanceoftheoralquestionstothehealthofbodyandmustbereasonableoralhealthtopreventandtreatoldpeople'scommonsymptoms.Conclusion:Oralhealthforhumanlifeisveryimportant.Thebodycavityistheorganoftheportal.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heoralhealthhasbecomeanimportantstandardofliving.
AbstractObjective:Withtheelderlyofthesocial,theoralhealthaboutoldpeoplehasbecomeanewsubjecttothemedicalworkers.Ensuretheworkhowtocaretheelderlyoralhealthsuccessful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elderlyhealthandlongevity.Methods:Resolvedthemouthofthecommonsymptomofillness,disease,andcauseillnesstoourdailylife,andprovethatthesignificanceoftheoralhealth.Results:Morethanoneinstanceoftheoralquestionstothehealthofbodyandmustbereasonableoralhealthtopreventandtreatoldpeople'scommonsymptoms.Conclusion:Oralhealthforhumanlifeisveryimportant.Thebodycavityistheorganoftheportal.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heoralhealthhasbecomeanimportantstandardofliving.
KeyWordsTheelderly;Oralhealth;Mouthdisease;preventingandhealthcare
KeyWordsTheelderly;Oralhealth;Mouthdisease;preventingandhealthcare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老年人对口腔保健和护理的重视也逐渐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及保健与身体健康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护理要求越来越高;②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而且还是一个人,以至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行为意识和群体的文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口腔基本卫生习惯以及相关的牙齿保健常识的理解不尽相同;③口腔健康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十分重要,对于人类的长寿及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口腔是人体消化器官的门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腔健康已经成为衡量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老年人对口腔保健和护理的重视也逐渐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及保健与身体健康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护理要求越来越高;②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而且还是一个人,以至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行为意识和群体的文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口腔基本卫生习惯以及相关的牙齿保健常识的理解不尽相同;③口腔健康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十分重要,对于人类的长寿及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口腔是人体消化器官的门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腔健康已经成为衡量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口腔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有时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腔保健给口腔医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1]。对老年人来说,口腔疾病常常是困扰他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口腔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有时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腔保健给口腔医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1]。对老年人来说,口腔疾病常常是困扰他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⑴口腔组织器官的增龄性变化。其中包括:①牙龄硬组织的增龄性改变,表现在牙釉质的水含量及有机成分降低、根管闭塞及髓腔变小、牙颈部楔状缺损等;②牙周组织的增龄性改变,包括牙周膜厚度逐渐变薄,导致相应的牙周功能降低;③牙槽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使牙槽嵴高度减少,骨密度随年龄逐渐降低;④口腔软组织的增龄性改变,老年人因牙槽嵴骨的不断吸收,相连接的口腔软组织位置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多表现在唇和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因牙列缺失,上唇丰满度的消失,面部皱褶增加;⑤口腔黏膜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和毛细血管的变小,口腔黏膜上皮萎缩变薄,口腔黏膜色泽变淡、逐渐干燥,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差,对义齿负重和摩擦的抵抗力也会降低。⑵在老年人的群体中,还会经常出现的口腔病症为:①龋病:这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病症,临床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最后导致牙体组织缺损。经查实60%以上的老人有龋病,且平均每个人有2颗以上的龋齿。②牙周病: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组织的疾病。调查显示,老年人牙周病的患病率在70%以上,因为牙周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少有剧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发生,往往容易被忽视[2]。③失牙及义齿修复:据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30%的老人口内不足15颗牙,40%以上的老人不足20颗牙,就在这些存留的牙中,存在病症的牙齿也很多。一般缺失牙占全口牙的1/4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咀嚼功能,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无牙合老年人除咀嚼功能丧失,面下1/3高度降低,面部皱纹增加,鼻唇沟凹陷,容颜衰老,对美观影响很大[3]。④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和口腔软组织上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老年人在口腔组织学上生理功能的退化,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系统性疾病的增多,使得老年人易发生口腔黏膜病。常见的疾病有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灼口综合征、口角炎和舌炎等。口腔黏膜病有些由感染引起,有些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与内分泌有关,口腔黏膜病多数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疾病。⑤口腔癌:是10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一般指发生在口腔的唇颊、腭、舌、口底、牙龈黏膜及上下颔骨的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口腔癌的发病率比中青年要高得多。老年人易患口腔癌的因素有:长期的不良刺激,如吸烟、饮酒、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等[4];以及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等。由于发生于该区域内的肿瘤常累及范围广泛,治疗方法复杂,不良反应大。严重影响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使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
经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⑴口腔组织器官的增龄性变化。其中包括:①牙龄硬组织的增龄性改变,表现在牙釉质的水含量及有机成分降低、根管闭塞及髓腔变小、牙颈部楔状缺损等;②牙周组织的增龄性改变,包括牙周膜厚度逐渐变薄,导致相应的牙周功能降低;③牙槽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使牙槽嵴高度减少,骨密度随年龄逐渐降低;④口腔软组织的增龄性改变,老年人因牙槽嵴骨的不断吸收,相连接的口腔软组织位置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多表现在唇和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因牙列缺失,上唇丰满度的消失,面部皱褶增加;⑤口腔黏膜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和毛细血管的变小,口腔黏膜上皮萎缩变薄,口腔黏膜色泽变淡、逐渐干燥,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差,对义齿负重和摩擦的抵抗力也会降低。⑵在老年人的群体中,还会经常出现的口腔病症为:①龋病:这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病症,临床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最后导致牙体组织缺损。经查实60%以上的老人有龋病,且平均每个人有2颗以上的龋齿。②牙周病: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组织的疾病。调查显示,老年人牙周病的患病率在70%以上,因为牙周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少有剧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发生,往往容易被忽视[2]。③失牙及义齿修复:据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30%的老人口内不足15颗牙,40%以上的老人不足20颗牙,就在这些存留的牙中,存在病症的牙齿也很多。一般缺失牙占全口牙的1/4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咀嚼功能,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无牙合老年人除咀嚼功能丧失,面下1/3高度降低,面部皱纹增加,鼻唇沟凹陷,容颜衰老,对美观影响很大[3]。④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和口腔软组织上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老年人在口腔组织学上生理功能的退化,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系统性疾病的增多,使得老年人易发生口腔黏膜病。常见的疾病有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灼口综合征、口角炎和舌炎等。口腔黏膜病有些由感染引起,有些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与内分泌有关,口腔黏膜病多数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疾病。⑤口腔癌:是10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一般指发生在口腔的唇颊、腭、舌、口底、牙龈黏膜及上下颔骨的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口腔癌的发病率比中青年要高得多。老年人易患口腔癌的因素有:长期的不良刺激,如吸烟、饮酒、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等[4];以及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等。由于发生于该区域内的肿瘤常累及范围广泛,治疗方法复杂,不良反应大。严重影响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使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
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器官功能的发挥,而且常常影响全身的健康。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牙周炎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一组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的重要诱因。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患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概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因此老年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使咀嚼功能旺盛,食物消化方便,营养摄取全面、丰富,对健康和长寿非常有益。
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器官功能的发挥,而且常常影响全身的健康。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牙周炎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一组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的重要诱因。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患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概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因此老年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使咀嚼功能旺盛,食物消化方便,营养摄取全面、丰富,对健康和长寿非常有益。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为到80岁至少保存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或通过最低限度的修复,尽可能恢复口腔功能,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有:①养成刷牙及漱口的良好习惯,保持口腔卫生。特别要注意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做到睡前不进食。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②戒烟戒酒,细嚼慢咽。老年人也可多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和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氟、锶和锡等,都具有有效抑制口腔内变型链球菌致龋的作用。③有缺牙及时修复,假牙如有不适及时修正或重做。④发现有口腔病变和肿瘤时,及时就医诊断。⑤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应进行专业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牙齿及口腔,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防止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5]。⑥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检查,口腔疾病治疗要到正规医院或诊所。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为到80岁至少保存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或通过最低限度的修复,尽可能恢复口腔功能,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有:①养成刷牙及漱口的良好习惯,保持口腔卫生。特别要注意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做到睡前不进食。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②戒烟戒酒,细嚼慢咽。老年人也可多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和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氟、锶和锡等,都具有有效抑制口腔内变型链球菌致龋的作用。③有缺牙及时修复,假牙如有不适及时修正或重做。④发现有口腔病变和肿瘤时,及时就医诊断。⑤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应进行专业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牙齿及口腔,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防止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5]。⑥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检查,口腔疾病治疗要到正规医院或诊所。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需要关爱的群体。在注重身体保健的同时,加强口腔保健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社康中心也应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消除旧观念,提高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需要关爱的群体。在注重身体保健的同时,加强口腔保健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社康中心也应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消除旧观念,提高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艳.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
1郑艳.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
2陈慧美,周学东.老年口腔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5-13.
2陈慧美,周学东.老年口腔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5-13.
3朱晨曦,刘新功,等.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行知性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0).
3朱晨曦,刘新功,等.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行知性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0).
4刘英.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6):280-284.
4刘英.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6):280-284.
5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9,10.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xx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xx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xx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2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金;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42-02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金缺口的扩大,以及未来劳动力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关注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目前中国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龄50岁。几十年过去了,该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于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世界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大多都延迟了退休年龄,以适应国家的发展。然而,延迟退休年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决策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出全面的分析,效率与公平都要兼顾,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2015年1月,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提高职工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是我国推行延迟退休年龄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一、调查概述
本调查随机向徐州市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235份问卷,收回问卷218份,其中有效问卷196份,在调查过程中,还向部分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依此来了解徐州市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与成因,找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本调查有效问卷中,男112人,女84人,分别占57.14%和42.86%。相对来说,男女性别比例大体上是均衡的。年龄上,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20~65岁区间,其中占较大比例的是35~50岁这一区间。样本选择是能够反映徐州市居民的年龄分布实际的,占较大比例的年龄段的人较为有社会经验,能够对延迟退休这一社会问题做出较为成熟、客观的反应。另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6143859人,占71.6%,人口也主要是集中于中间年龄段的。
(二)调查对象的收入状况
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占54%,3000~5000元的占32%,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86%集中在5000元以下,这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作为代表社会多数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态度,决定了这一政策的实施的态势。
(三)对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的了解情况
81%的居民对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全不了解(59%)或不太了解(21%),人们对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不了解的情况下,对该制度变动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人们没有深入了解该政策的现有状况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情况,即使该政策发生了变化,人们也同样不会有较为理性的应对态度,往往是随自己的主观看法或社会多数观点的趋势。
二、徐州市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状况及对退休的看法
(一)徐州市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状况
有效调查对象中,有44.68%的居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53%的居民参加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居住在城市但是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4.26%(由于我们研究的是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对以保障农村居民养老为目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暂不做分析)。另外,还有25.53%的居民没有参加或参加了其他的养老保险类型。可以看出,徐州市大部分居民(44.68%)参与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因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将会对人们产生较大影响。
(二)徐州市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意愿的状况
调查显示,有效调查对象中有87.5%的人是没有或不愿意自己另外购买商业保险中的养老类的保险,反映出徐州市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障是非常依赖和认可的,这无疑再次加重了国家养老金的压力,增加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的阻力。
(三)对现有工作的热爱程度
对现有工作的热爱程度往往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而选择继续去工作。调查显示,对自己工作喜欢和很喜欢的居民占65.3%,不喜欢或很不喜欢的占34.69%。对自己的工作较为满意的还是大多数人,这就降低了人们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而不愿延迟退休的阻力。
(四)对人才利用效率偏低的看法
人们对人才利用效率偏低的看法也是政府延迟退休需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人们对不同岗位上人的作用与价值的看法来推行相应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调查显示,人们对待业大学生(37%)与技术人员(38%)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一是如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技术人员的短缺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
三、徐州市居民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
(一)对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24.49%的被调查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40.81%的认为这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养老金压力;28.57%的认为这一政策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更新,会挤占年轻人的就业岗位,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6.12%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不高,边际工资效用低,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由此看出,大多数居民还是理解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
(二)对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观点
对于我国现行的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年龄政策,46.94%的被调查居民认为比较合理,30.61%的居民认为不合理,其他22.45%的保留意见。在认为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不合理的居民中,45.01%的居民认为应该将退休年龄调整至男65岁、女60岁,39.46%的居民认为应该将退休年龄调整至男60岁、女60岁,余下15.53%的居民认为应该将退休年龄调整至男55岁、女55岁。
(三)做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决定的影响原因
调查发现,人们对要做出延迟退休年龄决定的影响因素是各有不同的,服从政策(32%)、退休金水平(32%)、在职工作收入(48%)、家庭原因(36%)、健康状况(52%)、休闲娱乐(17%)、其他精神追求(28%)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力没有多大悬殊,这意味着国家要减少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的阻力既有多方面繁重的工作,要完善各方面的社会建设,同时也是一种优势,意味着可以从多方面下手,有多个切入点来解决这一难题。
(四)对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
调查显示,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理解的,但是要真正地落实政策又是抵触的,这跟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涉及到人性弱点是一致的。人们不同意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因中,工作疲软(35%)和渴望平静的生活(40%)占较大的比重,这意味着需要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让人们留在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政策调控。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同意的,他们之所同意主要是身体条件方面的原因(40%)而愿意继续工作的人还是占较大比重,因为精神寄托(16%)与因为工作收入(17%)的,以及寻求自我发展(20%)等愿意的基本上持平。
(五)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如果我们赞同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实施呢。我们在对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的调查中,对先延迟短缺性人才的退休年龄政策和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分别占41.67%和30.56%;对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政策的占31.1%。
四、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普及养老制度相关知识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很多居民对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全不了解(59%)或不太了解(21%),因而在具体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过程中,要在全民中普及相关知识,促使公众认同。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者懂得什么是养老保险、延迟退休年龄对老百姓自身利益有什么影响,并及时了解养老金水平的变化,提高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度。
(二)加强社会就业调节,促进就业
在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中,28.57%的人认为这一政策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更新,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会挤占年轻劳动力的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造成人才浪费。而实际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就业的挤出效应不是绝对的线性关系,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就业岗位不一定能相互替代,反而有很多老年人的岗位年轻人替代不了。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该是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缓解就业压力,进而促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
(三)分类推行延迟退休年龄
推行延迟退休年龄要分行业,分工作类型,分区域进行。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工作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如体力劳动者可以提高养老金水平,或依据身体状况制定不同的退休年龄。同时,根据我国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老龄化程度的不同来制定符合各地区实情的自东向西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四)实行弹性退休政策
弹性退休制度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退休制度,世界各国采取的弹性退休制度主要是设立最低领取养老金年龄,符合延迟退休年龄的可弹性决定退休时间。公民在到达领最低取养老金领取年龄时可选择,如果选择延迟退休则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弹性退休制度便于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退休年龄,体现自主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一定需求,这种措施也适用于我国。参考文献:
[1]翡冷翠.延迟退休年龄面面观[J].青年与社会,2012,(7).
[关键词]家庭支持;社会参与;老年人健康;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5)12-0072-05
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便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加快。不仅在中国,印度、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面临着老龄化速度加快的问题。
伴随着世界范围的“银潮”的冲击,老年人口相关问题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200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提出积极老龄化(ActiveAgeing)的定义,并指出,“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背景下尤为重要的议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51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0.3%,若不考虑省际青壮年迁移人口的影响,仅从自身人口年龄构成而言,辽宁老龄化程度已居全国首位。因此,对于辽宁老年人口健康有关问题的研究有其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人口寿命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凸现,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老年人健康与福利问题备受关注,如涉及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状况,以及健康自评等问题的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比较多(Zimmer,Chayovan,Lin和Natividad,2004;Zimmer,Liu,Hermalin,和Chuang,1998;穆光宗,2002,等)。
研究表明,健康自评的结果受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和社会参与程度、家庭支持,以及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Johnson和Wolinsky,1994;Li等人,1998;Wolinsky和Johnson,1992)。
但相关研究成果中,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不多,因此,本文将以第三期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辽宁数据中的老年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试图验证下列假设:1.未婚、离婚或丧偶对老年人的健康有负向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2.子女的照顾、支持与老年人的健康正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3.社会参与程度与老年人健康正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
本文将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辽宁省数据,分析辽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相关因素(如:婚姻状态、社会参与程度和家庭支持等)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并依此为进一步改善我省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出对策思路。本研究采用样本来自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辽宁数据?穴老年问卷?雪,共包括65岁及以上老年样本323人,其中老年女性161人,老年男性162人。
二、家庭支持、社会参与及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一)老年人健康状况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健康状况自评”的选项,因为健康状况自评,被学者看作是主观健康认知、或者健康自我评价,是老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自评主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预测和揭示作用,因此,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代表被调查对象的健康现状。
调查中,被调查者被问到,“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目前健康状况如何?”,各年龄段老年人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或“较好”的女性人数比例均低于男性,总体上老年女性比男性的健康自我评价要消极。老年女性中,回答“很好”或“较好”的人数比例不同年龄段分别是46.2%(65-69岁)、44.9%(70-74岁)、36.4%(75-79岁)和33.3%(8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各年龄段回答健康状况“很好”或“较好”的比例分别是54.8%(65-69岁)、50%(70-74岁)、36.7%(75-79岁)和43.8%(80岁及以上)。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女性年龄越大,健康自评结果越消极。
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结果存在性别差异:除“80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中28.6%的人自评“很好”或“较好”,高于男性3.6个百分点以外,其他年龄段的老年女性健康自评均比男性消极(见图1)。
农村老年女性中除“65-69岁”和“75-79岁”年龄组的被调查对象健康自评程度明显高于农村男性外(由于样本量局限,不能确定其代表性),其他年龄组的老年女性健康自评结果都比老年男性要消极(见图2)。
老年女性健康状况也可以从慢性病患病率来考察。从调查数据看,老年女性总体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1%,要高于老年男性7个百分点;除65-69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段的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比率均高于老年男性,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的慢性病患病率是93.8%,比老年男性高出18.8个百分点(见图3)。
(二)老年人婚姻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辽宁省老年女性有配偶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段皆远低于男性(见图4);丧偶比例则皆高于男性(见图5)。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离婚、未婚的比例极低。
65岁以上城乡老年女性丧偶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其中,75-79岁城乡老年女性丧偶的比例分别为66.7%和71.4%,分别比同龄组男性高44和46.4个百分点;80岁以上的城乡女性丧偶比例分别为71.4%和81.8%,分别比同龄组男性高46.4和4个百分点。
(三)老年人家庭支持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与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能够从子女那里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首先,老年人获得来自儿子或女儿的经济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老年女性会从子女那里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老年女性中分别有72.1%和76.6%的人能够从儿子和女儿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分别比老年男性高16.3和21.9个百分点;其次,与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儿子或女儿的生活上的照料和关心:分别有84.4%和84.69%的老年女性能够从儿子和女儿那里获得生活照料支持,比老年男性分别高13.7和17.79个百分点(见表1)。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在于老年男性多数由配偶照料,所以他们获得来自子女的支持要相对少一些。
对于儿女是否能够“听您说心里话”,大多数老年人的回答是“是”(人数比例超过5/6),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从子女的角度分析,老年人从女儿那里获得的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的比例要高于儿子,这也可以理解为女儿的关心要比儿子更细腻,这一结果也显示,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支持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见表1。
(四)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辽宁城乡老年女性分别有50%和11.3%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曾“参加有组织的老年文娱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城乡老年男性中的相应比例分别为56.4%和9.4%。从数据可以看出,城乡老年人参加文娱活动、志愿者活动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
调查显示,总体上,老年男性和女性在读书看报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分别有39.8%和56.3%的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会读书看报,而老年女性读书看报的比例要比男性低1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老年人在读书看报时间的分配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分别有24.8%和46%的老年男性和女性从不读书看报,老年女性读书看报的人数比例比男性低21.2个百分点;农村老年女性中仅有9.4%的人会读书看报。因为,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家务劳动上,而农村老年女性还因子女外出务工而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农业劳动,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读书看报也就比较少。
有63.8%的老年男性和59.4%的老年女性,在一年中进行过“走亲访友或者应酬”活动,城乡老年女性中分别有65.2%和47.2%的人有过此类行为,分别比城乡男性低3和9.1个百分点。分别有20.7%和17.6的老年女性和男性过去一年中曾经外出旅游,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存在城乡差异;其中,城乡老年女性外出旅游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3.2%和5.7%,农村老年女性出游的概率很低。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辽宁老年女性的家庭支持、社会参与及健康状况总结如下:(1)老年女性健康自评状况比男性消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2)老年女性丧偶比例高于老年男性。(3)在“参加老年文娱活动/志愿者活动”、“走亲访友或者应酬”和“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活动中,老年女性和男性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读书看报”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读书看报的时间显著低于男性,因为老年女性一方面家务劳动要多于男性,看书时间要相对较少;同时,也存在老年女性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或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4)老年女性会获得儿女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因为老年女性离婚/丧偶的比例高于男性,因此更需要来自子女的帮助和支持;而老年男性多数有配偶照顾。因此,老年女性,尤其是离婚/丧偶的老年女性、农村留守老年女性,由于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照顾,她们的健康问题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为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政府和相关组织(正式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老年人健康支持网络的构建中来。
2.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经济社会地位。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提高女性地位,为女性提供与男性同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女性对身体健康的投入,进而改善女性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女性的健康自评。
3.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老年女性社会参与程度。社会参与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调查表明,老年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社区和妇联组织应积极做好老年人的组织与宣传工作,鼓励老年女性参与社会活动,走出家门接触自然和社会,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面貌,提高其健康水平。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家庭、社会等层面营造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和氛围。
4.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化的养老服务和援助机制。由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丧偶概率高于男性,且自身经济社会能力比男性弱势,对于家庭中的子女等亲属的养老依附性更强,而且子女等亲属的照顾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和相关组织(如妇联组织)等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时,应注重家庭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老年人子女和亲属的宣传和引导,提供家庭养老的居住模式,如将养老机构和居民住宅设计在一个建筑群中,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子女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将对老年人健康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5.增强养老服务和健康援助机制的性别敏感。本文研究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普遍比男性消极,并且慢性病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有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因此,政府在设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健康援助机制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老年女性,将她们作为目标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扶助措施。
6.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社区应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组织来教育老年人,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增强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同时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积极推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颂,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6).
[3]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
[4]易松国、鄢盛明,养老院老人与居家老人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3).
调查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调查资料为依据,准确、及时、系统、深入地反映老龄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探索老龄事业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老龄调查研究工作以提出解决老龄问题、制定老龄政策为主要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老年人状况的调查是基础性的调查课题,它主要回答老年人的状况“是什么”、“怎么样”。在了解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发现老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揭示影响老龄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老龄问题的因素,探索解决老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政策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在政策分析和政策论证的基础上,需要对政策方案作出最后一步论证工作,即可行性研究。政策可行性调查研究,包括分析和研究政策制定后付诸实施的条件、不同政策方案的选择。可行性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政策背景,包括人口背景、历史背景、环境因素、政策现状等;政策实施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保障,技术条件,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等。
(三)典型经验的调查研究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又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老龄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难以保持平衡,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这就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差距,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加以推广。典型调查能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