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6篇)

时间: 2024-06-03 栏目:公文范文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1

从苹果iPhone手机和AppStore正式开始,移动互联网从起步前行,到振翅欲飞,仅用了5个年头。GMIC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这一移动互联行业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盘点了全行业热点,期望在新的5年为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

长城会在2009年举办第一届GMIC时,董事长雷军的演讲题目是《手机替代PC》,4年过去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了这一观点,这个趋势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年大会的主题为“重新定义移动互联(TransformingMobileInternet)”,意在带领移动互联网突破旧有概念,将移动互联网的真正价值与全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创造全新的发展方向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追赶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的下一波浪潮。

移动互联蓬勃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截止到2013年3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17亿,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开发者,以及各种新应用、新产品、新服务,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作为新的技术和产业,移动互联网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

2013年,移动互联网将迎来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移动互联网将与各行各业人们日常生活深度结合,并将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引领全新发展方向,构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移动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中国与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3G业务领域的合作,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潜力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备受业界关注。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可忽视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业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更大价值,需要整个业界加强深入合作,共同挖掘移动互联领域的新机遇和新价值。

GMIC演讲精彩纷呈

面对绝佳的行业发展形势,由长城会主办的GMIC2013以“重新定义移动互联”为主题,盘点了全行业的热点,期待从应用、游戏、广告营销、安全支付、企业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在新的5年伊始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

在GMIC的主会场,马化腾对话陈伟鸿、雷军,谈如何借鉴同仁堂和海底捞,UC优视公布30亿扩张计划,胡泽民称今年开发者可分到3.4亿,陈昊芝指引移动游戏的吸金之路,InMobi的电视和手机双屏广告趋势等都为行业、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主会场之外,今年内容和场次颇丰的分会场同样汇聚了行业巨头和领先者,腾讯、新浪、小米、UCWeb、91、Google、Admob,以及联通沃商店都分别组织了开发者日活动,直接对接开发者,结合详细解读和具体措施深挖开发者关系,着力建设生态环境。

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亮点就是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宝马、福特、大众、SAP、利洁时、宝洁、英超切尔西等,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传统企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推动。

慈善公益造福社会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OFDM/MIMO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2]刘昌华,张巧琳.试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技术[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12).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问题;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和精准营销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移动商务指的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来完成在线消费的过程。在移动技术条件下分析相关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移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并创造、实现价值然后获得利润的。

精准营销是有态度的互联网营销理念中的核心之一,它建立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客户沟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简单地说,“精准营销”就是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广告投放、产品投入和价格策略,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攻击,有效地降低附加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二、中小企I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现状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种崭新的局面,很多中小企业跃跃欲试,尝试着新科技带给企业发展的便利,中小企业利用自身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通过精准营销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传递其营销信息,增加营销收益。

1.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SWOT分析

2.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微博、微信、QQ、陌陌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不同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在调查到的所有媒体推广渠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推广渠道是微信,达到75.5%。从很多互联网企业公布的移动营业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来看,企业客户正在向移动营销市场转移。

三、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的问题

1.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不成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维,时刻准备好去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的挑战,从我国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精准营销的理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精准营销的认识比较片面,不科学的放大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的风险,这样不成熟的认识在理念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误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具备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专业技术的人才比较缺乏

中小企业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目的就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抓住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网页或上网购物、消费的时机,能够通过特定的专业技术在海量数据中有针对性的挖掘出企业的目标顾客,进行有的放矢,进而减少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然而,不管是数据挖掘技术或是LBS定位技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具备这些专业技术的人才。这样,就会让企业的营销存在盲目性,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3.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特点之一就是营销效果的可评价性,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技术手段比较有限,就忽视了营销效果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或者构建的不完善,这样,企业就难以判断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营销效果的预测,营销效果评估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失去了实施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义。

4.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一览无余的暴露给企业,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掌握在互联网商家手中,若企业自身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漏洞,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隐私被侵犯,甚至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不仅如此,有些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违背诚信原则,将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出卖给其他需要数据信息的企业或个人,这就使消费者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解决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创新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

科技的发展,必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中小企业要开展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管理者就必须打破传统营销思想的束缚,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勇敢的接受新事物的到来,不断创新营销理念,接受有利于企业开展精准营销的信息,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挖掘目标客户,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引进或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发展,需要有具备数据挖掘、LBS等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真正获得收益,就应不惜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代价,一方面引进移动互联网营销专业人员,尽快让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公司的情况,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培训企业内部移动互联网营销人员,尽量使更多的员工熟悉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相关技术,不断深化员工的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识。

3.构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精准营销的最大优势就是其营销效果的可量化与可控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切实利用这些特点,把握营销效果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使其能够随时对营销效果进行跟踪,通过效果评价来反馈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对精准营销战略做出调整,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以期赢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4.加强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面对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一方面,政府立法和监管的步伐必须紧跟甚至超过技术的发展。政府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并具体和细化,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员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最后,企业技术人员应及时维护数据库系统,避免系统安全漏洞问题,从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李巧丹,王红林.基于LBS的O2O移动电子商务精准营销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55-57.

[3]于政杨.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研究[D].柳州:广西科技大学,2013.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网络程序设计;实例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21-03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1)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市场,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所学的技术与企业应用的技术不匹配、技能经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修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

(3)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从主观上缺乏动手实践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一方面应广开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上,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大方向培养,每两年制订一次大纲。笔者针对第2、3条客观原因,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改革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笔者发现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

(1)传统的网络工程建网管网用网方向,这种人才是低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高校的培养层次停留在专科层次,并且其培养受网络设备硬件条件限制。另外其就业面也越来越窄,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建设,很多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网络管理员的需求已趋饱和。

(2)从事高层次的网络开发工作,就业面相对较广,如主流网络设备公司的网络软硬件开发,互联网公司的网站技术开发,企业的ERP信息化网络应用开发,欣欣向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传统网络人才和高层次网络开发人才相结合的最好载体。要管理好网络就必须知道网络底层开发及网络应用开发过程,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从事新的开发方向。笔者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具体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1.1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传统的C/S应用开发已趋于饱和,除了网络底层服务及应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联网应用都转向了B/S模式。JavaE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而提出来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能适应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扩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经成为B/S开发的标准之一。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Socket编程内容约束,引入JavaEE应用开发技术,除了讲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础B/S的开发技术之外,还围绕企业级应用3大框架技术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进行分析讲解,详细介绍SSH框架在各系统开发中的整合实施过程,做到所授内容与软件公司真实开发环境接轨。

除了将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还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内容。“网站+浏览器+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网站都是基于这种模式,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网站也在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

1.2教学方法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JavaEE开发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网站与AndroidJava开发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网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网和开发课程融合、利用网络程序开发加深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网络。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事企业网站系统的开发或者移动终端程序的开发,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开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设和完善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较完备且动态优化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体系,探索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方向。针对基础薄弱,只有JSP、Java基础的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实践,将SSH和AndroidSDK技术在具体实例的实施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3)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网络和网络开发的内在规律,创建科学有效的复合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方向转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的转移,其核心是激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从管理网站开始,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并利用相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注重学生软件开发经验的培养。

2具体实施过程

(1)以培养适应就业形势的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明确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相融合。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授课内容,实现两类网络人才的融合。

在学院积极进行大方向培养目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课程群体系,调整相关大纲内容的衔接,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课程群体系是实现知识的复合应用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这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在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训,利用带毕业生实习的机会到软件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调整课程教学。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修订一次授课方案,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引导学生从管理网络的应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实施。教师在讲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具体实例系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讲解,增加学生团队开发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从组建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管理,开发构建网站并从事后期的维护。以大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讲解,掌握教学节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尽量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实践的学时比重。将课程群中原有实践环节整合,形成大实践环节。原有课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环节,都是在每门课上完之后各自进行。经过调整,将部分课程设计合并形成实训环节,比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3门课程合并成一个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并完成布署、管理、维护等工作。

(3)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常学生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应用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深入,再开发,学生有思想又有技术就可以试着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转移,利用互联网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活动,为培养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在网络程序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院研究室制度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WEB研究室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服务器架设、研究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等都是由学生团队完成的。

3结语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需求,结合目前网站开发技术特点,将传统网络工程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在就业中找到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

该教改方法针对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潮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将JavaEE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Android客户端开发与传统网站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从事开发和管理维护。几年以来,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就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探索新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文,刘柏,李明霞,产学研结合培养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科技风,2011(5):194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5

投资大佬纷纷押宝

去年以来,继互联网门户、视频网站、网络游戏之后,移动互联网公司逐渐被VC、PE热捧,融资环境相当之好,凑巧的是,恰逢此时,苹果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此举不亚于给业界再打强心针,于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彻底红火了。

“去年投资机构看得最多的是电子商务公司,今年7、8月看得最多的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清科集团主办的首届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表示,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电子商务投资之年,那么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在资本的躁动下如弦在箭。

倪正东透露,清科美元基金目前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六、七家公司,涉及广告、电子商务等。在未来两年内,该基金会将80%资金投资在移动互联网上。

经纬创投中国合伙人万浩基透露,目前经纬创投已经在中国投资20多家移动互联网企业,从游戏到应用、广告、平台,投资的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的都有。据记者了解,目前有超过3家投资机构分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20家企业以上。

资本合伙人张震则表示,IDG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上的投资涵盖了手机软件外包、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等领域,IDG去年在电信、媒体和科技领域中超过50%以上的投资都是移动互联网项目。

现在投资估值涨的最快的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与去年相比,移动互联网公司估值已经涨了几倍。创投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未来将会更加关注移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投资。

但是事实上,现在创业的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注定将是昙花一现,所以很多投资人的钱可能都会打水漂。倪正东也承认,移动互联网投资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不过,虽然创业和投资很难,但移动互联网投资绝对不容错过。

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移动互联网行业拥有巨大的机会,是不容忽视的金矿。倪正东说,如果VC、PE或者创业者错过了这一波移动互联网,就错过了一个新的机会。“现在移动互联网机会来了,再过几年可能会上市。如果没有参与,就错过了金矿。”

移动互联网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移动互联网已不处在早期阶段,一些已获利的案例坚定了投资人的信心。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透露,对移动互联网,红杉至少有8年的跟踪时间,从PC的芯片、整机、网络设备、企业软件,过去红杉做了很多事情。据悉,过去一年,红杉投资的包括高德软件、思凯、网秦在内的几家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实现了IPO。在VC界,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周逵透露,除了运营商,红杉还在关注应用软件公司、手机游戏、Web广告公司以及一家智能手机公司。周逵说,红杉会把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在这个领域寻找快并且具有方向感的投资对象。

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和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投资总结起来可用“快+方向感”概括,“我们要快还要有方向感。”周逵总结说。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字统计,截至2010年12月中旬,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共发生22起,其中16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额为2.07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1293万美元。

相比较2010年全年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一组新数据让人明显感觉到,VC加快了步伐,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仅上半年,已经披露的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为31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4起,总投资额为3.18亿美元。

2011年上半年,无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均超过2001年以来历年全年情况。预计2011年下半年,这种投资热潮还将持续。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在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到了爆发增长的临界点;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和衍生,“更快”、“更大资金额”的投资也正随之而来。

具备产生下一家Facebook的土壤

现在,包括谷歌、Facebook、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微软、中国移动等在内的大公司都在或思考或组建移动互联网阵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有巨大机会。“过去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太弱小,几乎没有高质量、价值持续的企业沉淀下来,现在机会来了。”周逵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平台比过去好很多,“而且还有很多VC等着送钱进来”。

大头无线董事长王秦岱表示,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公司有机会“挺直腰板”进入“站着把钱挣了”的阶段。亿美软通CEO李岩表示,中国一定会产生至少50亿市值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更为乐观的估计是,硅谷银行资深人士甚至对媒体表示,移动互联网具备产生一家Facebook这样巨型企业的土壤,而且这家企业说不定会比Facebook还要大。

这位人士认为,短期之内,苹果、谷歌、Facebook这样的平台搭建商仍会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赢家,其他的创业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中获得“小小的成功”,但是从长远来看,下一个Facebook说不定已经在路上。

杨宁说,任何一次产业龙头更替都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并打破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格局。杨宁举例说,当年雅虎出现时,人们认为不会有互联网企业比它更大了,但后来出现了谷歌,人们又认为,没有企业会比谷歌更成功,但后来又冒出了Facebook,“说不定移动互联网领域正在产生一个伟大的公司”。

生命周期短的挑战

不过,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上,人人网CEO陈一舟认为,中国企业能够攫取的价值比例将更低,赚钱将更难。

这种比较是相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传统互联网时代,联想等中国企业还可获得不错的利润,“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特别是苹果做了应用商店(AppStore)以后,把很多应用端的钱都赚走了。这个行业虽然很大,但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能攫取到的价值可能比PC产业还低。”陈一舟认为。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篇6

从行业分布看,游戏延续了在PC互联网时代的吸金能力,继续在移动互联网扮演“摇钱树”的角色,包括排名在榜首的腾讯公司,今年30强榜单上的大部分企业移动收入或多或少与游戏相关。与广告、佣金等收入模式相比,游戏在移动端的流量变现能力最高,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最赚钱的领域。

在移动营销领域,百度延续了PC时代的优势,全年取得181.49亿元的移动收入,远远领先于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优酷土豆以及爱奇艺PPS则首次登上这个榜单。在过去的一年,视频流量从PC向移动端迁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去年10月优酷土豆移动流量已经达到PC的两倍。用户规模也在继续扩大,2014年底,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41亿,较2013年底增长32.7%。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是今年榜单的另一个亮点。移动端已经不仅仅是电商PC渠道的补充,而是正在成为带来新用户、拓展新品类的新的增长引擎。在前五强中,阿里、京东、唯品会占据三席。2014年“双11”当天,阿里集团天猫以及淘宝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到了42.6%。京东商城去年第四季度移动订单占比比第三季度增长372%。而以“闪购”模式为代表的唯品会,在去年第四季度移动端销售占比已经达到66%。

移动端的机会也让另一些公司得以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以提供商旅服务为切入点的携程网2014年移动端收入大幅增长,目前携程APP激活量达到2亿,移动端单日交易额峰值超过3亿元。从“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的美团网,更是借助移动将业务由团购拓展至生活服务O2O平台。目前美团网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到90%。而就在滴滴与快的高调血战高调“闪婚”时,神州租车已经在移动端取得超过10亿元的收入。

但从整个榜单看,一个显见的现实却是,腾讯、百度、阿里三家总收入超过另外27家企业之和,BAT攫取了移动互联网现阶段的大部分收入,马太效应明显。而且,在这份30强榜单上的公司,有接近一半分属于BAT生态圈,比如腾讯投资的京东、乐逗游戏,百度投资的爱奇艺PPS、蓝港互娱,阿里投资的美团、优酷土豆以及新浪微博。

另一个可能会令创业者沮丧的事实是,与2013年的榜单相比,今年榜单上许多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淡出了视线,在PC互联网占据优势的公司同样强势占领了用户的移动端,今年上榜的30家公司中绝大部分是PC互联网的“移民”。

移动互联网会复制PC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吗?BAT的垄断优势能否被打破?

在愉悦资本(JoyCapital)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看来,如果就此判断移动互联网格局已经尘埃落定,还言之尚早。“现在只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如果说Online(线上)和Offline(线下)的距离像太平洋,那PC到手机的距离就像黄浦江,在PC互联网有优势的公司很容易跨越黄浦江,但优势能否延续,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达到PC互联网用户数的两倍。无论是从用户还是应用角度,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的疆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体的延伸,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也远远超越PC互联网。通过与LBS、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传感器、二维码等接入技术结合,辅以大数据、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描绘出的美好蓝图将重塑未来生活与生意的方方面面。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传统的PC互联网公司不会坐以待毙。

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古永锵坦陈,过去几年PC互联网公司向移动端延伸是为了“保生存”,这个危机感普遍存在,从BAT到优酷土豆。“大家都很担心失去了先机之后会对自身生态造成致命的伤害,其实到底有多大的伤害大家都不清楚。”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谈道,“这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浓厚的危机感下,可以看到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活跃的是以BAT为代表的PC互联网公司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并购,烧钱、卡位。

依靠品牌、资金、技术以及用户红利,大举入侵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们得以延续PC时代的势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年的榜单上大部分都是老面孔的原因所在。但有趣的却是,所有接受《福布斯》中文版访谈的企业负责人、投资人都认为,移动互联网并不是PC互联网的简单延伸,移动互联网无法完全复制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马化腾就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它像电一样改造着各行各业。”但究竟如何去改造?将由谁来改造?却依然是个令人迷惑的问题。即使手中握有“微信”这副好牌的腾讯,也在寻找答案。

造成今天这种令人困惑局面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之间的差异。从终端形态、用户使用方式、使用习惯,甚至底层技术架构,移动互联网都有别于PC互联网。它的特点是“碎片化”,用户使用时间碎片化,流量入口也碎片化。

在移动端目前没有类似于PC端浏览器、搜索框这样的“超级入口”,因此流量分布表现为“去中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PC端传统的流量变现方式,如展示广告,变现能力都在降低。而对于移动电商,如何有效展示SKU(库存量单位),提高用户转化率,最大的挑战也是“效率”。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手游在2013年爆发,几乎转瞬间就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红海。

如何创新出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商业模式,找到适合移动场景的收入模式,这不仅仅是创业公司,也是这些传统互联网大佬的“痛点”所在。如何将移动互联网流量转化为真正的商业价值,是目前这场移动大战共同的难题。微信去年底的朋友圈广告可以看做是腾讯对微信商业化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优酷土豆通过与阿里的数据打通,尝试将视频观看与电子商务结合。猎豹移动则选择收购移动营销公司MobPartner和投资移动社交广告软件Nanigans,通过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投放服务,以提高移动流量变现率。

但移动互联网未来的竞争将是“大佬”之间的战争吗?创业者还有机会吗?

如果你是想在移动互联网复制PC互联网已有的模式,那答案是否定的。这些PC互联网的“移民”已经各自建筑了牢固的城池,实际上在过去几年,BAT也分别向对方的核心业务渗透,但效果均不理想,最后是腾讯放弃了电商和搜索,改为投资京东和搜狗。

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认为:“移动互联网打开一扇巨大的窗,互联网+与任何一个行业结合都可以产生新机会。”刘二海也认为,在BAT占优势的领域创业者不太可能颠覆,但一定会有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新模式出现,比如陌陌、今日头条、wish、有赞购物,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全新尝试,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有下一个BAT出现。

由于移动互联网巨大的渗透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蓝港互娱董事长王峰认为,互联网行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无边界化。马化腾也认为目前看各个领域,从O2O到打车、旅游,一串公司粘连在一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合”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题,无论是创业企业还是老牌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这更加考验企业家的智慧。

李彦宏认为,未来的竞争将更多表现为“生态系统”竞争,一方面以BAT为代表的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流量分发等动作,向内容、生活服务以及智能硬件等领域横向蔓延,而另一方面,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围绕终端从应用向手机底层操作系统甚至终端本身深入,力图在更底层控制终端,掌控用户。腾讯投资了安卓操作系统公司Cyanogen,阿里选择投资魅族,奇虎360则是通过投资宇龙酷派向智能终端一步步靠拢。在这场刚刚开始的移动互联网鏖战中,连接用户和各种应用、服务的“终端”,手机终于凸显出价值,也许将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

今年的榜单上,小米公司作为唯一的硬件厂商上榜。今年2月,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美国宣布小米操作系统MIUI已经在全球联网激活超过1亿用户,而且,小米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内容的重要提供者。小米应用商店日均应用分发能力达3,500万,总分发量已突破140亿。而小米主题商店已经收录了超过1万款精品主题,小米游戏中心月流水达1.97亿元。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也在不久前表示,联想“不会把用户白白交给互联网公司”。从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看,手机将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中心,也将是智能硬件、物联网的中心,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先生”,互联网公司与手机品牌的合纵连横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战场。

马化腾认为,移动互联网让每个人和接触到的服务发生了可以直接实时的连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可以先把产业中的生产关系重新理顺,把不合理的环节去掉,就可以诞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打车、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很多创新的空间。在经历了前期的布局,占据了用户的屏幕后,以今年为原点,移动互联网大战将从软到硬,从线上到线下全面打响。

移动互联网到底走向何方?目前仍看不到答案。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争论从来没有如此嘈杂。HTML5会颠覆APP吗?移动端是否会出现类似于“浏览器”或者“搜索框”的超级入口一统江湖?微信的软肋到底在哪里?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企业家、创业者对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是这样的美好,局势却又是这样混沌,但世界就是在这样的混沌中昂首前进的。

京东商城:破译移动电商“密码”

2014年“双十一”让京东无线产品研发中心副总裁江川感觉既兴奋又紧张,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演练过多次,但当11月11日当天,看到“指挥部”大屏幕上不断飙升的移动端订单数,已经连续奋战超过48小时的京东无线团队还是激情爆棚。在去年“双十一”的电商大战中,包括京东商城移动客户端、微信购物、手机QQ购物等平台的京东商城移动端下单比例超过40%,其中,京东微信购物入口和手机QQ购物入口达到10月份日均水平的20倍。

优酷土豆古永锵:自制内容推动多屏掘金

优酷土豆集团(以下简称优土)有个老规矩,当下哪个业务最重要就会把整个团队搬到董事长古永锵眼前。刚刚圆满完成任务顺利从古永锵眼皮底下搬走的就是优土的移动团队。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7篇)
  • 下一篇:个人自纠自查报告(1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