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冶金市场分析(6篇)

时间: 2024-06-05 栏目:公文范文

冶金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镍红土镍矿水萃水萃炉渣冶炼炉渣磁选浮选硅酸盐水泥

YANGYongliang,GAOSuoshan,GAOZhankui

Abstract:Summary:Thispaperanalyzesandsummarizesthelateritenickeloresmeltingslagrecyclingsemi-industrialtesting,industrialtestingandindustrialproduction,explorationandresearchandapplication.Describesasuitablelateritesmeltingslagrecyclingandeffectivemethodfornon-ferrousandferrousmetalsmeltingslagrecyclingresearchtoprovidesomereference.

Keywords:nickel;lateritenickelore;waterextract;waterextractionslag;slag;magneticseparation;flotation;Portlandcement

概述

在自然界中,镍主要以硫化镍矿(30%)和氧化镍矿(70%)存在。由于镍元素亲氧及亲硫性的差异,在熔融岩浆中,当有硫元素存在时,镍能优先形成硫化矿物,并富集形成硫化矿床;而氧化镍矿是含镁铁硅酸盐矿物的超基性盐经长期风化形成的矿石,在风化过程中镍自上层浸出而后在下层沉淀,NiO取代了相应硅酸盐氧化铁矿晶格中的MgO和FeO。如何利用红土镍矿资源是当下各研究机构及镍行业企业需要考虑和面对的,而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利用主要以火法工艺、湿法工艺及火湿结合工艺。随着火法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及除尘技术及工艺的不断完善,近年来红土镍矿采用火法工艺利用的企业不断增加,但由于火法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冰镍项及渣项层难以准确把握,难免导致炉渣中流入部分冰镍熔融体,再者炉渣长期堆放形成的淋溶现象将严重污染周边环境。针对红土镍矿资源的现实利用情况,本文阐述了采用磁―浮联合工艺处理红土镍矿冶炼炉渣的方法及过程(已投入工业化生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展望了红土镍矿冶炼炉渣综合循环利用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冶炼炉渣的现状说明

北鑫、东鑫、利鑫及鑫源四个冶炼厂是昊天集团下属企业,加工处理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购买的红土矿。经过近4年的生产建设及完善,炉型规格由原有的1m2改为2m2、2.8m2、9m2、18.4m2等,炉性结构及除尘收咽系统也都做了相应改进,并获得了良好的冶炼技术经济指标。按2.8m2炉床规格统计共有鼓风炉约120台,满负荷生产日产冶炼炉渣约4957吨(根据技术水平、镍市场及供求关系综合考虑,现鑫源和利鑫技改为镍铁冶炼,但无论加工任何产品,冶炼炉渣的日产量大约是相当的),如此规模的红土矿冶炼在当今国内外同行业中都是令人惊叹的。但其所产出的炉渣仅堆存问题就牵制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如何将红土矿冶炼炉渣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将是公司长期而艰巨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正是我馔写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2、建设选矿系统的意义

根据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红土矿冶炼板块和选矿板块是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密的。选矿如何依托冶炼,对红土矿冶炼废弃炉渣资源进行利用和优化配置,对冶炼工艺进行有效补充,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冶炼、选矿循环网络,将对公司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炉渣中有价单质、矿物及化合物分离和再次富集,充分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增加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公司市场竞争能力;浮选精矿产品可作为冶炼返炉渣原料,既可提高入炉原料镍品位,稳定入炉原料成分,还能降低冶炼原料成本;缓解炉渣堆放难题,进一步改善冶炼厂周边环境;为硅酸盐水泥工业生产准备合格组分和粒级的原料。

3、建设选矿系统的依据

3.1红土矿冶炼炉渣成分分析

冶炼造渣是根据“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及“物质结构学原理”反应的过程。经对红土矿和冶炼炉渣物相分析,公司采购红土矿成分为αNi=1.35~1.90%、αFe=12~15%、αSiO2=30~42%、αMgO=20~25%、水分18~25%;炉渣成分为αNi=0.15~0.30%、αFeO=10~15%、αMgO=18~20%,αSiO2=35~45%,αCaO=10~18%,αAl2O3=1~3%及其它,图1表示炉渣成分与炉渣含镍关系曲线,图2表示炉渣含镍与冰镍含镍关系曲线。

图1炉渣成分与冰镍含镍关系曲线

图2渣含镍与冰镍含镍关系曲线

3.2选矿工艺流程方案试验探索

红土矿冶炼炉渣分析表明,该炉渣含SiO2、MgO、CaO较高,FeO次之,Al2O3较少,含镍0.15~0.30%。考虑到炉渣成分组成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为充分探索或摸索炉渣回收利用可能性,分析炉渣能否回收利用的内在因素。因此,试验方案确定与常规选矿试验有所不同,即不仅考虑选择合理的试验工艺流程(浮选及磁―浮联合工艺);还将从炉渣试样上就加以控制分析(同一批次试样分两批进行试验,即炉渣水萃样和炉渣未水萃样)。试验样从利鑫冶炼厂炉渣料场选取,采用汽运方式运至北鑫公司小选厂(即规模为50吨/日金矿选矿厂),共采取炉渣试样2645吨。

3.2.1试样磨矿细度试验

磨矿是选矿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磨矿细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选矿指标的好坏。由于红土矿冶炼炉渣是在约1450℃熔炼过程中造渣形成的,其组成成分复杂,含镍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而且含镍矿物之间以及它们与脉石矿物或渣相共熔体之间的关系紧密,因此,磨矿粒度对炉渣中含镍矿物或单质的回收及品位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2.1.1试样筛分分析(如表1)。

3.2.1.2磨矿细度试验

采用CMC作为抑制剂,BX作为捕收剂,BK206作为起泡剂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水萃样磨矿细度选矿实验结果关系曲线

图4原渣样磨矿细度选矿试验结果关系曲线

3.2.1.3试样磨矿细度分析

经过对冶炼炉渣水萃试样和原渣试样的粒级筛分分析,水萃试样和原渣试样中含镍矿物主要集中在-0.104~+0.04粒级之间,该粒级区间的镍品位均高于试样渣镍品位,且两种试样含镍矿物分布差别不大,该粒级范围所含镍矿物采用常规选矿方法提取条件是具备的、可行的。图3和图4磨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镍品位逐渐增加,但过细均对镍回收率有影响,因此,水萃样磨矿细度以-74um占78%为宜,原渣样磨矿细度以-74um占75%为宜。

3.2.2试样渣选矿试验

红土矿冶炼炉渣是在高温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而形成的,其结构复杂、含镍矿物或含镍共熔体构造变化较大,渣型及成分受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多;另外,造渣过程其实就是冰镍共熔体和炉渣共熔体形成的过程,两共熔体在炉缸中融合并分离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其液相分离层在两液相分离过程中或分离放渣、放冰镍瞬间性质及稳定性均会发生变化,导致放渣时难以避免会有一定量的冰镍包裹在炉渣中,炉渣在冷却过程中其成分及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包裹在其间的块状或粒状冰镍较为明显,不仅紧密地包裹在炉渣固相中,还与炉渣固相形成一层较薄的冰镍包裹层。结合上述试样性质及特点制定出以下四套工艺流程方案展开试验研究。

3.2.2.1试样渣浮选试验

本试验以水萃样和原渣样两组平行对比试验进行研究,共选取水萃样215吨,原渣样396吨,水萃样镍品位αNi=0.277%,原渣样镍品位αNi=0.281%。药剂制度选取采用CMC作为抑制剂,BX作为捕收剂,BK206作为起泡剂,加药点及加要方式等均严格按常规试验进行。

3.2.2.1.1浮选工艺流程

图5试样渣浮选工艺流程图

3.2.2.1.2浮选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3.2.2.1.3浮选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两种试样的平行对比试验分析,水萃样及原渣样采用浮选方法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析和富集。水萃样当CMC用量为860g/t、BX用量为120g/t、C125用量为160g/t时浮选指标达到最佳状态,获得精矿镍品位βNi=2.897%、镍回收率εNi=40.30%;原渣样当CMC用量为800g/t、BX用量为125g/t、C125用量为158g/t时浮选指标达到最佳状态,获得精矿镍品位βNi=3.594%、镍回收率εNi=52.92%(如图6-11)。

3.2.2.2试样渣磁―浮联合试验

经过对试样渣浮选试验得知,水萃渣和原样渣采用浮选方法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收和利用,从药剂制度及选别指标上看原样渣获得的技术指标远远好于水萃样,根据冶炼过程及炉渣特性推断,该差距可能是由于炉渣在水萃过程中炉渣组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炉渣中所含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在炉渣温度急剧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反应和重新分布。因此,本试验主要以原渣样展开研究,共处理原渣样1568吨,原渣样综合镍品位αNi=0.268%。

3.2.2.2.1磁―浮联合工艺流程

图12试样渣磁―浮联合工艺流程图

3.2.2.2.2磁―浮联合试验结果(如表3,如图13-14)

表3

图13原渣样浮选关系曲线试验结果

图14原渣样磁选关系曲线试验结果

3.2.2.2.3磁―浮试验结果分析

经磁―浮联合工艺选别可获得综合产品平均βNi=3.389%,镍回收率εNi=57.14%的较理想指标。即磁选镍产品βNi=6.500%,镍回收率εNi=15.08%;磁选尾矿进入浮选加工处理可获得浮选精矿βNi=2.890%,镍回收率εNi=49.22%。

3.2.3选矿试验结果总结分析

本次选矿试验共处理红土矿冶炼炉渣2179吨,炉渣原矿平均镍品位αNi=0.271%。经对试样渣浮选试验、磁―浮联合试验及结合炉渣中所含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在炉渣温度急剧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反应和重新分布情况综合剖析,确定了红土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需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即在红土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中切记水萃处理,避免炉渣固相中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和炉渣固相组成成分再次发生化学物理变化,不利于磁选作业的选别;采用磁―浮联合选别可获得综合产品平均βNi=3.389%,镍回收率εNi=64.3%的较理想指标。即两种品级差别较大的镍产品,其中获得磁选亲铁产品镍品位βNi=6.500%,镍回收率εNi=15.08%,磁尾入浮选后可获得镍精矿βNi=2.890%,镍回收率εNi=49.22%。

3.3镍资源储量及市场分析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资源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镍矿约占30%,红土矿约占70%,而近20年来硫化镍矿新资源勘探上没有重大突破,保有储量急剧下降。如以年产镍量120吨计算,则相当于2年采完一个加拿大伊湾镍矿床、5年采完金川。因此,全球硫化镍矿资源已出现资源危机,且传统的几个硫化镍矿矿山的开采深度加深,矿山开采难度加大。为此,全球镍行业将资源开发的重点瞄准储量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红土镍矿资源为硫化镍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性矿床,世界上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30度以内的热带国家,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热带――压热带地区,主要有:美洲的古巴、巴西;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咯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我国镍矿资源储量中70%集中在甘肃,其次分布在新疆、云南、吉林、四川、陕西和青海和湖北7个省,合计保有储量占全国镍资源总储量的27%。我国镍矿类型主要为硫化铜镍矿和红土矿。我国的红土矿主要从菲律宾进口。由于自1970年起日本与菲律宾开始进行合作,成立合资矿业公司开采含镍2%以上的高品位镍矿,运送回新日铁和住友商社进行冶炼,导致菲律宾的高品位镍矿砂被日本企业垄断,而我国只能进口镍含量在0.9――1.1%的低品位镍矿砂。

针对国内外镍资源储量状况和现有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及结合社会高度快速发展而对镍资源的需求综合分析,镍金属价格出现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疯狂暴涨,导致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漫山遍野不值钱的黄泥――红土镍矿从200元/吨猛涨至1800元/吨,在此,我想表达的是这种现象是由国际资金操纵及镍矿进口商的进口经营权垄断而引起的。因此,我认为比较理性的镍市场行情是24万元/吨。针对这个理性客观的市场价格,对我要提出的建设冶炼炉渣处理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

4、工业生产说明

在前期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北鑫公司用规模为300吨/日的北鑫选矿厂组织了工业生产,期间共处理红土矿冶炼炉渣38062吨,炉渣原矿αNi=0.271%,选别获得综合磁选作业产出镍产品βNi=6.650%的块状亲铁冰镍251.3吨,镍回收率εNi=16.2%;磁选尾矿αNi=0.229%经浮选作业产出βNi=3.120%的镍精矿1338.1吨,镍回收率εNi=48.2%。

5、经济概算

为使此经济概算具有较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概算中重点体现了当前镍市场行情及今后较理性、稳定、客观的镍市场。计划依据为磁选碎矿作业3.19元/吨,浮选系统为70元/吨,为此,磁―浮联合选别经济平衡点为11.911万元。当前市场价17.5万元,磁选利润为46.29元/吨炉渣,浮选为负利润-2.39元/吨炉渣;当市场价为22.0万元时,磁选利润为59.01元/吨炉渣,浮选利润为14.99元/吨炉渣;当市场价为26.0万元时,磁选利润为70.32元/吨炉渣,浮选利润为30.44元/吨炉渣。详细结果见表4:

6、基础设施及其它分析

经过长期的建设,集团下属各冶炼厂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建设选矿系统的基础条件(主要指建设场地),另外,各冶炼厂在地方已具有一定影响,加之,选矿系统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形成有利的资源循环加工网。这对公司自身发展、环境保护都是有利,为此,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6.1建设选矿系统规模

探索废物资源开发产业链,挖潜其利润空间,追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资源最优培配置,达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特色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自由开发利用网络,将是公司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方向。为此,以上三个步骤进行规划为宜,即破碎系统――浮选系统(包括降镁作业)――硅酸盐水泥系统。

6.1.1破碎系统建设

一期工程(破碎系统)以产出镍品位为7-8%的块状低冰镍为主,零风险(经济平衡点2.05万元/吨),利润空间很大,应进行快速建设。

6.1.2浮选系统(包括降镁作业)建设

二期工程(浮选系统)建设主要有两个目的,即获取浮选利润和为硅酸盐水泥生产准备合格原料,存在一定风险(经济平衡点21.8万元/吨),利润空间不大,可缓建。

6.2硅酸盐水泥系统建设

三期工程(硅酸盐水泥系统)建设主要取决于水泥生产技术和镍市场(因为镍市场决定二期工程)。

6.2.1冶炼炉渣主要成分说明

红土矿(镁质硅酸镍矿)矿床的上部,由于风化淋滤作用的结果,导致铁多、硅少、镁少、镍较低、钴稍高的特点;而随着开采的深入,风化再次富集,导致硅多、镁多、铁低、镍较高、钴较低的特点。结合公司红土矿原料的来源情况及其矿床特点等信息推断:该红土矿原料主要来源于含镍褐铁矿及变质橄榄岩矿床中。经化验分析,综合氧化镁品位mgo=17%,氧化钙品位cao=4-7%,二氧化硅品位sio大于30%。

6.2.2硅酸盐水泥原料

从冶炼炉渣主要成分可以看出,该炉渣在很大程度上适宜做硅酸盐水泥原料。

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cao,采用石灰岩、凝灰岩和贝壳等;粘土质原料:主要sio2、al2o3及fe2o3。采用粘土、黄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辅助原料:铁矿粉等;生料中个组分百分含量:CaO:62~67%,SiO2:20~24%,Al2O3:4~7%,Fe2O3:2.5~6.0%.

6.2.3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

把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技术简称为两磨一烧,其生产工艺可简略表示为图15:

图15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7、结语

通过上述半工业试验及工业生产数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红土矿冶炼炉渣采用浮选方法选别时不能将炉渣水萃;红土矿冶炼炉渣采用磁―浮联合选别方法能获得较理想的技术指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红土矿冶炼炉渣通过磁―浮联合流程选别的尾矿在硅酸盐水泥生产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应该引起同行的重视,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倬等.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2]郭学益,昊展,李栋.镍红土矿处理工艺的现状和展望[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

冶金市场分析篇2

钻石模型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通过对四项基本影响因素和两项辅助影响因素的分析,衡量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困。四项基本影响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两项辅助影响因素是政府和机遇困。这六项因素的互动整合,构成了钻石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

(一)生产要素分析

从天然资源角度分析,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就储量而言,我国钦、锑、钨保有储量分别为3.57亿吨、278万吨和2529万吨,均居世界首位;锡、钥保有储量分别为207万吨和820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汞保有储量8.1生万吨,居世界第三位;铅、锌保有储量分别为3572万吨和9381万吨,均居世界第四位;铜、铝保有储量分别为6213万吨和22.7亿吨,均居世界第七位;镍保有储量781万吨,居世界第九位。从产量角度分析,近几年以来,铜、铝、铅、锌、镍、镁、钦、锡、锑、汞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一直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5年更是超过了5000万吨,同比增长5.800。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有色金属的储量及产量占据了全国储量及产量的60%以上,这些省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壮大。

从技术资源角度分析,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包括选采技术、冶炼技术和加工技术。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以传统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为主,近些年的开采技术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得深井、残矿开采效率都得到提升,极地和深海开采也在探索中。目前,我国大型矿山基本实现装备现代化和智能化,多采用液压凿岩台车和遥控铲运机等,小型矿山机械装备水平还比较低,还停留在气腿式凿岩机凿岩的层面。我国有色金属冶炼技术近几年发展较快,2013年国内自主研发出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精密铜管短流程高效生产工艺,标志着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在关键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主要以湿法冶金和电冶金为主,火法冶金逐步被淘汰,相较于后者,湿法冶金提高了原料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程度,利于环保,生产过程易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电冶金以电能为能源条件进行提取金属,产品质量更高。有色冶金技术的开发依旧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实现生产柔性化、高速连续化,确保资源与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我国有色金属精加工技术近几年进步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明显提升。2015年,九米超大型用于运载火箭铝合金整体环件研制成功,60okA铝电解槽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但对于现代某些高技术产业和国防所需的高精尖产品,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还需从国外进口。此外,我国的有色资源再生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对有色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存在不足。

(二)需求状况分析

波特理论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波特认为,企业对最接近的顾客的需求反应最敏感,成熟苛刻的消费者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此,国内需求对塑造本国产品的特色,产生技术革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国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家电、汽车等主要有色金属应用消费领域需求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15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100,家电行业产销率同比下降1.200,汽车产量增速同比下降生%仁月,这些都导致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增速趋缓。以铜、锌、铝三种有色金属近几年消费量为例,如表2所示。

2013年、2012年、2015年铜的增长率分别为6.700}6.300,600,增速降低,主要是因为在铜的消费领域中,电力占5000、空调制冷占1500、交通运输占1000、电子占700、建筑占800,但由于我国经济放缓、房地产竣工面积下降等因素影响,从而使得需求降低。2013年、2012年、2015年锌的增长率分别为700、7.700,20o}s}7,锌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家电等领域的镀锌板和压铸件,由于下游消费产品产量均不断下滑,部分出现负增长,导致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2013年、2012年、2015年铝的增长率分别为2800}1.600,900,在铝的消费领域中,建筑业占3600、电子电力占1100、交通领域占1200、耐用消费品占110o,建筑业仍是铝的最大消费领域,轨道交通和汽车轻量化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因素,但建筑、电子电力和汽车制造等传统主要消费领域增速均明显放缓,铝的需求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有限。除了这三种有色金属外,其他有色金属市场需求都或多或少出现增幅减慢的现象,如镍、铅、钦等有色金属的市场需求受到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

(三)相关产业分析

有色金属产业链是指围绕有色金属生产及服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链条,包括矿产勘探、矿产开采、选矿、冶炼、加工、消费品生产等主要环节(见图2)0

矿产勘探和采选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主要工作是经过各种手段勘查矿山,确定储量后进行开采与筛选,为中游冶炼工业提供冶炼原料。中游冶炼工业主要是通过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将矿石中的金属提炼成所要的金属。下游加工制造业主要是以中游的冶炼产品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各行业需要的有色金属产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选矿工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采矿设备比较落后,资源赋存不好,使得开采难度大,投资回报率较低,采矿以煤矿突出,金属矿和世界上还有差距,使得我国冶炼加工业对进口矿石资源依存度较高。我国冶炼加工业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过快的冶炼加工产能扩张,一方面导致上游的矿山产能输出无法满足中下游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冶炼企业在冶炼加工费方面的话语权降低,利润向国际采选业垄断巨头转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002家,其中318家出现亏损,行业亏损率达到15.880o;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7385家,其中1288家企业出现亏损,行业亏损率达到17.2200Cio]o

(四)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主要问题。从结构链角度分析,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是需求大国,国内资源无法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都要从国外进口,有色金属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高端产品研发水平较弱,产品附加值低,投人和产出比值过高。例如2013年以来,我国电解铝已停产和减产产能338万吨,但目前运行产能仍有约3200万吨,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释放,并且除了冶炼产能之外,普通铜、铝加工也已出现过剩口’〕。其他有色金属品种冶炼产能及中低档加工产能也出现过剩,企业开工率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材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产业集中度上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产业结构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不过,近几年以来,在国际行业巨头整合的大背景下,政府也意识到行业集中有利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设立许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整合,资源多元化和产业一体化已成为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目标,这也使得我国有色金属资源集中度有一定的提高。就同业竞争而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有些甚至出现内部恶性竞争的局面,使得企业间的关系比较紧张。

冶金市场分析篇3

策略上,保守型投资者仍以中期布局为主,部分公司已有高管自掏腰包购入股票,投资价值显露。高管增持并不意味着股价必然在短期内出现涨升,高管增持价只能是作为价值判断的一个参考值。由于上市公司高管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深入,且对公司发展前景有着较为准确和清晰的预期,因此其增持(尤其是大规模增持)的价格虽然不一定是“市场底”,但往往都接近于市场底。

申银万国本周晨会推荐了高管增持的中国中冶(601618),并分析了公司基本面存在的亮点,该股可作为中长线投资者优选的品种。

中国中冶的12位董事等高管于9月13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股股票,平均每人购入3.4万股,成交价格在3.04~3.07元,并且承诺锁定期为3年。申银万国认为此事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中国中冶未来发展的看点有多个方面,包括海外市场的开拓给冶金工程主业带来了机遇,以及相关多元转型的深入推动非冶金工程、资源开发、房地产业务持续增长等。

分业务来看,冶金工程市场上,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拥有黑色和有色冶金工程完整产业链。虽然和国外同行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但中国中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公司实力是很不相称的,因此公司未来的方向集中在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冶金工程市场空间。

我国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对公司冶金工程承揽带来一定影响,但印度、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扩大钢铁产能、增加钢铁投资的意愿强烈,为中国中冶在海外开拓工程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

中国中冶中期可预期的多个项目集中于大型矿山资源开发,以及多晶硅项目的降本增效:公司的杜达铅锌矿已部分投产,瑞木镍矿今年年底投料试车,兰伯特角铁矿已完成可研报告初稿,艾娜克铜矿下半年可完成环评与可研报告。

另外,中国中冶在非冶金工程市场上取得的拓展事实上大力支撑了工程主业增长,非冶金工程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在房建、基建等非冶金工程市场的业务收入,弥补了冶金工程收入下降的影响。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截止2011年年中,中国中冶的工程业务在手订单达工程收入的4倍,其中非冶金工程业务占比67%。

冶金市场分析篇4

中冶集团的全称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1982年经国务院准许建立的中国冶金建设公司,从属于原冶金工业部,负责海外市场发展业务的窗口公司。到21世纪初,中冶集团完成了集团的改革,进入21世纪中冶集团从以国内单一市场的企业发展为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企业,从以钢铁总承包为单一主业的小企业发展为以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核心竞争力,以巨大的冶金工程能力为依靠,以工程承包,装备建造,资源开发及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多专业,跨领域,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国家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冶集团有着国有经济的优势,但是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经济风险不容小觑。

一、中冶集团财务风险剖析

(一)短期资金比例过大,集团筹资风险高

中冶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的投资和银行的信贷,从而形成中冶集团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提供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所需,后期集团逐渐加大筹资速度快的债务融资资金,形成高杠杆的资本结构。以2013年6月底的数据为例,公司合并报表所示资金负债率高达83.68%,且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77.06%。如此高比例的财务杠杆虽然给集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财务杠杆收益是建立在良好的国家政策和稳定的资本环境条件下的。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国家正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兼并、重组像中冶一样规模的企业集团。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了资本市场,我国银行的信贷业务不断紧缩,2011年9月末,世界银行将中冶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黑名单,不容许未来三年参与世行合约竞标。总之,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冶集团投资力度的减弱、银行信贷规模大幅收缩,集团虽然一直保持高比例债务资金,但不难发现其中长期资金比例在萎缩,短期债务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集团较难获得长期资金支持,主要依靠“短频快”的短期债务融资。中冶集团资本结构及短期资金分布如表1、图1。

中冶集团的短期资金主要包含银行借贷、商业信用和公司债券。其中,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需要支付利息,且本息偿还时间基本同步,均为一年以内,资金一旦到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偿付压力,尤其是公司债券偿还刚性还非常强,因此给企业经营绩效提出了较高要求。商业信用产生于企业商业往来间的应付预收款,这种资金虽不用支付利息,但延期支付产生的资金机会成本会很大,甚至远高于名义上的利率,中冶应在充分考虑对方企业给出的信用条件基础下权衡利弊。

(二)综合盈利水平低,集团经营风险高

多元化经营往往是一个集团公司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方法,发展多种经营形式,可以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图2是中冶集团2010年至2013年四年的主营业务结构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中冶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存在一定问题。工程承包的收入比例异常突起,几近80%,然而毛利率却低于房地产开发和资源开发。这说明工程承包业务成本比例增速明显高于收入比例增速。为了满足该核心业务的发展,集团必然从其他业务利润中提出部分资金来促进工程承包项目的原有规模,但这会制约其他产业的长足发展。比如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已明显出现较强势头,尤其房地产开发项目毛利率达到近20%的比例,可投资比重明显不如核心产业。可见,中冶集团多元化经营中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创造的价值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另外,中冶集团多元化经营中形成的复杂产业链会增加市场管理的难度,管理差错频发,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总之,中冶集团为获取收益而付出的综合代价并不低,而多元化的管理经营又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更使经营盈利能力变弱。

(三)企业联营加重集团分配风险

以前中冶集团的收益分配主要存在于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总体规划布局,子公司具体实施,在收益分配时,母公司会按照集团的利益分配理念去要求子公司的贡献,子公司在满足集团利益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发展储备资金,虽然子公司会有自己狭隘的公司观念,但中冶集团的经营收益理念已经贯彻于子公司的运营模式之中,所以中冶集团对收益分配风险有着自己内部的控制。但是随着与联营企业之间的经营合作,收益分配风险中联营企业的利益分配与中冶集团的经营理念产生了矛盾,收益分配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运营模式了,联营企业总会把自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与中冶集团的矛盾与日俱增,中冶集团与联营企业的经营合作有待完善。

二、中冶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一)调节资本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

中冶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近几年短期负债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而到期真正的现金偿还比率平均仅为23.2%。虽然集团公司信誉良好,与境内外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长期业务关系,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以贷还贷的做法并非企业的长久之计,会增加新的借贷资金的成本。而公司本身的营运能力也并不太高,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仅0.28,应收账款周转率仅1.70,存货周转率也不过0.70,可见,公司运营能力与高额短债的结构并不相匹配。中冶集团需适度增加长期资金来源,降低短债比例才能进一步减少筹资活动带来的还款压力。

(二)保持主营业务,适度多元化经营

中冶集团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虽然多元化的经营有助于分散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的安全性,但是切记不要一味的追求经营的多元化,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财务风险,反而有可能因为分散资源和降低企业的经济实力而增大财务风险。中冶集团应把自己拥有的资源合理分配,适当减少对承包工程的过多投入,应该在承包工程的创新技术上加大力度,这样中冶集团的传统核心竞争力在占有适当资源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中冶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占有的资源相对较低,但获利能力较强,中冶集团应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可增强其资源潜力,市场占有率,市场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冶集团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两项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营技术和经营经验等方面可以达到一定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两项产业的整体效应,实现规模经济。

(三)提足准备金,增强自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企业将自身可能承担的筹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可以避免的经营风险经过事前的充分估计后,在会计上采取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对于能够出现的风险成本实行分期摊销的方式,以企业的有限财力自行承担风险。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中冶集团的发展深入,计提各种准备金变得越来越重要。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不但要按时估计,还应该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客观情况,对应收账款的组合或计提比例等作出变更,尤其是2012年中冶集团有关海外业务的坏账计提,为中冶集团敲响了警钟。作为拥有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主业的综合企业集团,其存货项目比重最大(高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2013年达到34.43%。公司应对各类存货加强日常管理,时刻关注当前高通货膨胀经济水平下的市价波动对公司存货价值的影响,提足跌价准备。表2是中冶集团两大项目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应收账款最近两年提取比例加大,存货跌价计提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四)加强外部经济合作,转移风险的同时兼顾“利益均沾”

冶金市场分析篇5

2.日本钢铁联盟管理体制研究李拥军,LIYong-jun

3.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杜立辉,聂秀峰,刘同合,DULi-hui,NIEXiu-feng,LIUTong-he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MetallurgicalIndustrialPlanningandResearchInstitute

5.福建钢铁工业现状及其钢材市场潜力分析高真凤,黄宝,何立波,GAOZen-feng,HUANGBao,HELi-bo

6.不动产管理——后危机时代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途径韩贞,赵光华,HANZhen,ZHAOGuang-hua

7.加快软实力建设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肖瑞敏,XIAORui-min

8.凌钢应对危机和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张续龙,祝刚,ZHANGXu-long,ZHUGang

9.浅谈作业长的基层管理欧阳飞跃,AUYANGFei-yue

10.对基础管理的反思冶金经济与管理丁宁,DINGNing

11.钢铁设计企业过冬人才战略郑大伟,ZHENGDa-wei

12.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的影响及对策何培育,HEPei-yu

13.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刘涛,LIUTao

14.钢铁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探讨李景云,LIJing-yun

15.对钢铁企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俞文琦,YUWen-qi

16.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研究张英,ZHANGYing

1.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冶金经济与管理》编辑部,EditorialDepartmentof《YEJINJINGJIYUGUANLI》

2.对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参加国际钢铁大会有感董贻正,DONGYi-zheng

3.日本钢材流通中的物流与商流李拥军,LIYong-jun

4.企业物流过程中的金属平衡实证研究董效林,DONGXiao-lin

5.钢铁企业煤气系统节能探讨熊超,XIONGChao

6.2010年方大特钢含铁原料结构的优化思路徐冬华,舒红英,喻辅成,XUDong-hua,SHUHong-ying,YUFu-cheng

7.关于电炉钢成本竞争力的分析李志芳,LIZhi-fang

8.2001-2009年我国耐火材料制品制造业经营状况分析杜立辉,游杰刚,吴殿峰,DULi-hui,YOUJie-gang,WUDian-feng

9.中东北非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李金玲,焦弋,LIJin-ling,JIAOYi

10.JFE钢铁公司的环境管理绩效介绍袁宇峰,YUANYu-feng

11.厂商银业务在钢铁企业的应用李国清,宋长荣,彭蓉,马文莉,冯梅,LIGuo-qing,SONGChang-rong,PENGRong,MAWen-li,FENGMei

12.钢铁企业在微利时代提高创效水平的路径分析吴震,WUZhen

13.资源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江苏银茂集团主动实施转型发展的成功探索倪冈,杨智强,许虎,NIGang,YANGZhi-qiang,XUHu

14.浅谈岗位轮换管理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袁新华,YUANXin-hua

15.基于垄断竞争视角的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宏剑,刘义生,WANGHong-jian,LIUYi-sheng

16.企业导师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贾建锋,任蕊,李姝,李彦彬,JIAJian-feng,RENRui,LIShu,LIYan-bin

2.2009年钢铁企业重组及对集中度指标的影响李拥军,LIYong-jun

3.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无缝钢管生产的影响分析李晓红,LIXiao-hong

4.我国铁合金行业的产能产量、盈利能力及企业数量演变杜立辉,高鹏,范常胜,DULi-hui,GAOPeng,FANChang-sheng

5.对"后危机时代"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陶恩魁,TAOEn-kuig

6.西北钢铁企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包钢为例刘建华,郝海燕,LIUJian-hua,HAOHai-yan

7.中国钢铁企业的战略风险与经济对策张和平,ZHANGHe-ping

8.非典型性用工的法律风险及控制宋春蓉,SONGChun-rong

9.从技术装备看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对策韩明霞,乔琦,孙启宏,HANMing-xia,QIAOQi,SUNQi-hong

10.冶金经济与管理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由晓旭,YOUXiao-xu

11.海外并购热的冷思考刘晖,黄玲,LIUHui,HUANGLing

12.对区域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的再思考——产业链纵向整合视角王晓燕,王宏剑,WANGXiao-yan,WANGHong-jian

13.SA8000与国际劳工标准孙训爽,卫薇,SUNXun-shuang,WEIWei

14.对我国冶金矿山三大税费的几点质疑王明宇,WANGMing-yu

1.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工作汤毅

2.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渠道流通情况分析李拥军

3.影响我国电炉钢发展的电力因素研究阎波,何培育

4.世界主要焦炭产销国家及企业供需形势分析杜立辉

5.河北省钢铁产业SWOT分析张玉柱,胡长庆

6.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外并购矿产资源的对策研究吴红斌

7.蒂森克虏伯钢铁股份公司的经营实践研究袁宇峰

8.国际钢铁企业利润率、市场集中度和经营效率分析蒋为清

9.对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思考刘晖,薛俊

10.新劳动合同法规环境下农民工管理浅析朱足州,陈维民

11.国外钢铁企业文化的启示成华HtTp://

12.钢铁企业文化测评考核体系探讨李莹

13.浅论八一钢铁的合同管理与信用体系建设孔祥军

14.湖北省工程勘察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李云梅,周光汝

15.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徐皓,洪渊,熊松

1.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李新创,LIXin-chuang

2.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李泊溪,LIBo-xi

3.关于中国钢材交易市场运行特性的分析李拥军,LIYong-jun

4.构建防范投资风险的财务监控体系冶金经济与管理谢国安,唐小峰,XIEGuo-an,TANGXiao-feng

5.我国钢铁原料准备技术进步与展望金晖,JINHui

6.钢铁工业与低碳经济刘晖,薛俊,LIUHui,XUEJun

7.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的关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节能环保中心,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enterintheMetallurgicalIndustryPlanningInstitute

8.钢铁工业铁矿原料含硫组分基本状况剖析柏林霖,BAILin-lin

9.金融危机中我国钢铁市场的"危"和"机"吴晓东,WUXiao-dong

10.美、日、韩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变及启示杜立辉,徐熙淼,DULi-hui,XUXi-miao

11.河南钢企发展汽车用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刘振刚,LIUZen-gang

12.钢铁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与钢铁企业的应对措施李国清,LIGuo-qing

13.2010'中国钢铁年度咨询报告即将出版

14.武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邓虹峰,DENGHong-feng

1.转换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钢铁话语权张群,ZHANGQun

2.对中国钢铁工业深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李拥军,LIYong-jun

3.烧结工艺特性对二氧化硫减排的影响探讨刘文权,LIUWen-quan

4.安钢低成本运营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张予芳,徐秀腾,ZHANGYu-fang,XUXiu-teng

5.2008年不同规模和所有制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比较杜立辉,王兴艳,DULi-hui,WANGXing-yan

6.安赛乐米塔尔经营形势分析齐殿威,高真凤,QIDian-wei,GAOZhen-feng

7.JFE集团可持续经营研究袁宇峰,YUANYu-feng

8.对加强钢铁企业协力工队伍管理的思考陈芳义,CHENFang-yi

9.冶金经济与管理从"力拓"案谈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刘晖,徐燕婷,LIUHui,XUYan-ting

10.辽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年报2003-2007的证据李宁清,张晶,LINing-qing,ZHANGJing

11.工程建设项目超投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王成铭,WANGCheng-ming

冶金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冶炼污染;控制体系

0.前言

铅锌冶炼企业污染以重金属为主,企业周边土壤和水体受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影响,重金属含量较高,并且重金属具有富集性,能通过生物链转移。铅锌冶炼污染物可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亟需对铅锌冶炼企业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铅锌冶炼污染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污染矛盾解决的需求和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建立铅锌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铅锌冶炼污染风险控制体系建立

污染控制体系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铅锌冶炼企业污染风险控制体系,该控制体系主要由企业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部分组成。

1.1企业外部控制

企业污染物具有负外部性,即冶炼生产过程中,不考虑环境污染影响,造成外部环境污染防治成本增加的特性。因此需进行企业外部控制,外部控制主要由国家政策法规#地方监管#市场调节和公众监督四个部分组成。

1.1.1国家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是利用政策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我国的铅锌冶炼行业标准、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有《铅锌冶炼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铅冶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铅锌冶炼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等,为铅锌冶炼行业污染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1.1.2地方监管

地方监管是利用地方政府环保执法权对企业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对企业污染控制具有直接作用效力。加强地方监管力度,增加企业环保排查次数,核查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惩罚力度,做到严格执法,以控制企业环境污染。

1.1.3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是利用市场对企业的作用力,以控制企业环境污染。市场调节促进技术改造和创新,使企业从冶炼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市场和政府建立企业环保信誉制度,利用价格。税收。信贷和补贴等市场调节工具,限制环保信誉差的企业其产品在市场中流通,降低其市场竞争力直至被市场淘汰。

1.2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与环境污染风险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企业环保文化、环保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企业周边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预防与治理控制、污染物利用控制、清洁生产技术控制等。美国企业风险内部控制COSO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要素组成。冶炼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污染风险、风险处理程序、风险处理办法。风险责任管理。日常管理措施和内部监督管理六部部分构成,前五部分构成一个循环控制体系,可循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提高。监督管理部分是对循环体系进行监督控制,

1.2.1污染风险预警

污染风险预警是对企业污染排放对环境危害性进行预警。铅锌冶炼企业的污染物主要为废气、废水和废渣。其中废水主要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一般90%以上废水经处理后回收循环利用,剩余部分按照《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达标后排放。

1.2.3风险处理办法

风险处理办法是在接到警情后,领导要做出相应的批示和处理。管理者要以全过程技术控制和操作管理相结合进行污染控制。一般警情产生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和操作管理不当。

2.控制体系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企业生产以成本为向导,市场激励促使企业以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生产。通过企业环境污染强度与生产边际成本关系分析可得出企业环境污染强度在企业内外部条件允许下的最低生产边际成本。该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中斜向上的直线表示企业外部控制条件允许的生产边际成本,斜向下直线表示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空心箭头表示通过企业外部或内部控制,生产边际成本发生变化移动。斜线以上为企业可达到的生产边际成本。斜线的移动即控制成本的调整不一定是平行变化,还可以是倾斜移动,如通过技术改造的内部控制,可能还会造成企业环境污染强度较大时对应的生产边际成本较改造前增加,如图中点线所示。

在没有进行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调整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边际成本最低值为P(A),相应的企业环境污染强度较大"由于环境污染形势逐年严峻,这样迫使政府和公众进行企业外部控制,增加企业生产外部控制边际成本,使生产边际成本最低值从P(A)变成P(B),相应的企业环境污染强度也减小。企业为了盈利和增加市场竞争力,必然会通过内部控制的方式降低生产边际成本,使边际成本由P(B)变到P(D),这样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环境污染强度。P(D)为企业环境污染强度为经过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调整后企业生产边际成本最低时对应的环境污染强度。企业虽然可以在虚线区域进行生产运行,但由于边际成本的驱使,企业会选择在P(D)条件下生产。P(C)为企业外部控制没有调整,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调整所能达到的生产边际成本最低值,而且环境污染强度也较低。企业污染减排具有正内部性,但是企业为避免发生内部控制成本如图中点线方式变化。

3.结论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污染日趋严重,亟需对企业污染风险进行控制。建立完善的污染控制体系才能有效控制铅锌冶炼企业环境污染强度。铅锌冶炼污染控制体系主要由企业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部分组成。外部控制主要由国家政策法规、地方监管、市场调节和公众监督四个部分组成;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污染风险、风险处理程序、风险处理办法、风险责任管理、日常管理措施和内部监督管理六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屈小梭,梁兴印,秦飞,王亚军.铅锌冶炼企业污染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57-60.

[2]欧阳丽伟.铅锌冶炼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姚莉.有色铅锌工业的环保问题及政策创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4]姜文英.典型铅锌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整理8篇)
  • 下一篇:解除劳动合同模板(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