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4-53-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技术可能也不如发达国家先进,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固定净资产达到3530亿元,其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保有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40%,同时重要的农业机械和重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了推广和使用。早在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水平就达到了50%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这样几点问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化,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产品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农机化财政投入还需加强;农机应用率较低。

下面将主要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谈一谈未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仅供读者朋友参考。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体制

第一,政府通过补贴对农村农业机械设备购买给予补贴,增加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购买需求;第二,合理定位农机化发展方向,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种植农作物一部分是供给自己使用,但更多是用来变成经济作物,因此一定要合理定位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农民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强利用率。

2.2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地方经济

不管是多么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必须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展开农作物的种植,要做到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区域经济,将机械化水平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农机化作业水平提高了,那么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实现农机化与农艺化全面进步,这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准备,也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

2.4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

先进的机器设备,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如果农村地区只是机械的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提高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那么同样也会阻碍我国农机化发展进程,因此一定要提高农业相关人员机械化操作水平。

以上分别从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体制;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几大方面介绍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可能还不够全面,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3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要想保证经济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认清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同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早的予以改善和彻底解决,不断地健全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机制,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04).

[2]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02):245-248.

[3]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7,35(32):10558-10560.

[4]李琳,郭长明,黄鹤,胡跃坤,刘斌.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2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农业。农业机械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可以说,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发展的转型成为重要课题,因此,重视农业机械新技术,实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大型化和可持续性方向正逐渐走进当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精细农业”目标的确立,更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不管是CAD技术、液压技术、电子化对还是智能化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都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新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同时对机械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正如上面内容所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之下,农业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可谓好坏参半,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基础,但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系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更多的是借鉴和模仿,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但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开始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农业机械技术人员队伍的建立,为农业机械新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近年来,在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正逐步实现创新。

1.2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发展条件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业发展,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一些特定环境下可以应用的农业机械技术也开始出现在当代农业生产中,所以说,今天,在一些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开始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体现。

1.3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新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而对于目前行业发展而言,能够实现行业内部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前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增多。比如二维交互式绘图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融合是目前农业机械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农机生产过程中,二维交互绘图的计算机处理为机械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三维参数的出现也迅速成为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宠儿,其优越性在也越来越大。总之,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是目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又一体现。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当前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好。首先,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方向,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大趋势;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处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效率,是农业机械新技术未来应用的又一方向。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服务于农村生态平衡发展,同时农作物秸秆与根茬、畜禽集约化饲养中的畜禽粪便与废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液等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也会逐渐增多,这也会是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蔡立华.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0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3

1我市农机化现状与差距

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市农机具数量与品种不断增加,功能逐渐全齐和提高。全市大豆、玉米播种,水稻插秧,大豆、水稻、玉米收获,深松整地,秸茬还田等机械化作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目前我市整地、播种、中耕机械化达到总耕地面积90%左右,收获机械化达到40%。

我市农机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的需求相比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1.1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当前政府对农机主要采取购机补贴形式实行扶持,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空白,农机机耕道路的建设尚未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棚库建设严重不足。

1.2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还存在着服务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不畅,农机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市拥有农机的农户70%农业机械仅仅只在自己的承包田里作业。真正加入协会、合作社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联户合作的农机户不足10%左右,而且收入很低。

1.3农机化发展投入远远不够

政府及农户自身对农机化完善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农业需求。近来国家实现农机购置补贴,但受购机范围、补贴对象、资金额度等因素制约,全市受惠农户微忽甚微。

虽然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多数地方仅限于对行政事业经费的政策性增加,对于推进农机化发展所必须落实的购机补贴、示范推广、培训、项目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费则基本上没有相应的安排。基层农机部门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经费保障越来越困难。为完成工作任务,个别地方农机部门不得不挤占行政事业经费,甚至出现违纪违规行为。

1.4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待规范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机主管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百姓利益,事关社会和谐。但目前农机安全监理还存在着法律法规缺位,管理责任与管理手段不对等,科技、装备水平低,行政执法经费保障能力不强,安全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机主机手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2发展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化要得到大发展必须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机大户为龙头,以农机主管部门为枢纽来组织实施。如加强农机安全检测设备、监理车辆、网络管理设施建设,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培训场地及设施、示范及教学用机具、推广与服务车辆的建设与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工作,提高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如农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无公害生产基地、板块建设以及农村机耕道路和农机具的棚库建设等综合配套项目的设计与规划。

2.2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应运而生,农机专业协会、服务队、合作社也开始涌现,他们有组织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和自我维权,影响力日益扩大,正在逐步成为农机服务的实体、技术推广的主体和安全管理的载体。建议将以经营服务为主的农机户纳入专业合作组织之内,市县级政府列出专项资金予以引导和扶持,在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优先为组织内的农民购机办理购机补贴,优先安排服务组织承担国家下达的各类项目,优先为组织内的农机手提供贷款并允许合作组织为会员购买农机提供贷款担保等;另外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要给予重点的服务和指导。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能集成农机培训、农机安全作业、市场规范、农机维修和燃油供给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农机发展的主体。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1篇4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044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机械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以适应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业机械中,拖拉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拖拉机的外观和内部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造中。现如今的农业工具种类越来越多,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机械的投入,提高了我国农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新型产品的使用率低

放眼农业机械市场,使用率较高的还是以前的机械,它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前景并不好。在这样的状况下,新产品的研制也陷入到了瓶颈期,许多厂家不愿意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上,没有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阻碍。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一定要调整好市场供需关系,鼓励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力和畜力,耗费的时间较长,产品的质量不高。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生产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劣势。但是我国也在积极的努力,使农村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增加农业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一旦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城乡之间差距缩小,让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2.2农业机械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现在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农村的农产品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r产品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机械的投入,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逐渐减少,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涌入到城市中,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放眼国际,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农产品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质量较高的农产品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往来,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3农业机械现代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有的农产品,比如玉米的收割上还是传统的人工模式,生产效率极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然而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农业机械的使用很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它可以将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收割、摘穗等步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喜讯,让农民摆脱了以往劳作的模式,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未来,我国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升一个台阶,让农民都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2.4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了国家的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用机器来实现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缩短农业生产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当国家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在国际的地位就会相应的提高。并且,农产品出口之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更强。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

3总结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忽略当前的现状,针对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人们需要去面对,并且积极的解决问题。毕竟,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做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并且政府要对农业生产给予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扶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中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原因思考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145-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始终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国民经济等一系列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农业机械化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人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重要条件。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很了不起的事,事实证明农业的机器化是农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农业机械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农业人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1我国机械化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已取得显著的成效。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较为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棉花采摘机和农用挖掘机等许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1959年11月,在亿万农民期盼的目光中,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成功建成并投入生产。同年,同志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从这时起中国农机化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拖拉机工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数量增长了上千倍,拥有的品种增加到数万倍。预计在2012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可以到10.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4.3%。农业机器化快速发展,不断优化装备结构和布局。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提速。

1.2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其中水稻机械种植水平预计超过30%,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超过40%,规模以上农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00亿元,连续6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

1.3农机服务种类显著增多。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1.4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栽插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1.5与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不断融合。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大型农机企业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换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推动国产农业机器化产品的质量和技能的快速提高。我国采取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加大国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2.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

2.1发展水平不均衡。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特点。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业机器化的发展进步非常快,这是因为本地区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增长较快的农民收入,所以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而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这是因为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2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一是存在老化严重的农业机械,没有能力进行更新换代。二是动力机械中分布不合理存在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的现象。三是农机作业不能合理的进行配套,配套比率低。四是缺少适合本地区农业结构的机型。

2.3装备结构不合理。存在很多限制农业机器化发展的因素,如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较多,配套范围小,农机作业范围不广等等因素

二、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

在我国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因素:一是土地因素。我国人均分配土地分散,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人力因素。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和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之间的差距,提出几点想法。

1.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整体水平。提高认识,科学合理的进行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科学的适用本地区情况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和农具配套比,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2.开展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在技术、管理、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集中资源,发挥优势。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临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断减少,部分土地出现无人种。种地能手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成片管理,为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提高了。为了达到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科学的发展农民合作社。

4.抓住优惠政策,促进农机发展。当前,我国农机化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机化事业列入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简化补贴手续,进一步鼓励农户的投资积极性,使农民想买、敢买、买得起。让真正的种粮大户、农机经营用户享受补贴政策,从而加快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逐渐降低了劳动强度整体农业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1-3]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了59%个别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超过90%甚至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小宗经济作物用工繁琐机械化利用水平相对滞后近几年农民开始由多元种植结构逐渐向机械化程度高作物相对单一的种植结构调整专业农机具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部分作物生产规模变小技术落后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农业只有在加快发展机械化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发展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解放前我国基本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机械化逐步发展起来截至2001年底全国农机固定资产原值逾300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550MkW其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83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1322.5万合收割机28.4万台农用运输车逾869万辆

1.2农机化补贴提高

实施范围扩大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购置农机除5000万元在中央直属垦区实施外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500个县市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共支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6亿元补贴农机具110.5万台渊套冤受益农户97万户现阶段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59%个别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超过90%甚至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渊如水稻小麦玉米冤生产机械化得到快速推进[4-5]

2农业种植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6]主要粮食作物渊水稻小麦玉米冤综合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该技术将农民从三秋三夏等重点农时季节彻底解脱出来曰主要经济作物渊棉花花生等冤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棉花田间管理繁琐棉花花生收获费时费力综合以上原因小宗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小以致灭绝单一的机械化技术导致种植业结构单一北方全部是小麦要玉米模式南方全部是水稻模式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小宗经济作物用工繁琐机械化程度低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7]为了解决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后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多元化全面化发展[8-10]这就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由过去单一的农机化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只有加快农机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注重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11-12]

4结语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为农业机械化程度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年均增长1%~2%这表示将来机械可能大量替代农村劳动力我国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注重多元化发展由推广农机耕作向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5参考文献

[1]王俊生魏兆凯谭海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渊7冤院236-238.

[2]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渊3冤院43-44.

[3]章正德.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0渊7冤院284.

[4]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渊1冤院1-11.

[5]刘明祖安建张宝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M].北京院法律出版社2004.

[6]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余俊.以农业机械化支撑甘孜州农业现代化发展院推进甘孜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6渊4冤院6-8.

[8]孙浩然汪凯段瑞明.基于WEB数据库的农机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南方农机2016渊9冤院32.

[9]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EB/OL].渊2013-03-07冤[2017-04-25]..

[10]李作义商守先牟元柱.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05渊6冤院20-23.

[11]白学峰鲁植雄常江雪等.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渊10冤院256-26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节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节油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如何解决农业机械的节油问题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国内油价不断飞涨,能源危机的出现,从必须以降低农机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机作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富农兴民的目的,积极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

1农业机械耗油问题

随着对农业机械耗油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及相关调查发现,农业机械耗油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农业机械机型结构的选择不合理,造成耗油高;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造成技术操作性油耗过高;农业机械的超期使用,造成机车状况严重恶化;农机操作人员不注重对机车的日常保养和日常维护,导致机车运行功率下降,耗油增加。

2农业机械节油技术措施

通过对农业机械耗油问题的探讨,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农业机械的油耗,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及经济效益。

2.1农业机械的合理选择

农业机械的机型的优选一般依据2个方面:选择通过相关部门鉴定,质量合格的农机产品;选择相对动力性能好、作业能力稳定且适合当地土质环境条件,并且应选用结构和设计技术较好的机型。通过农业机械的优选可有效实现机械作业的节能高效,降低油耗,达到节油目的。

2.2农业机械节油的管理技术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引进先进农业机械技术,可有效降低农业机械的耗油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节油认识,丰富其机械维修保养及节能技术知识;制定相应能耗标准,促进农业机械的合理有效作业;应以宣传为手段和载体、把农业科学管理的先进技术,寄托于现阶段农业机械技术中,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3农机的节油保养技术

机车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机车运转、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从而造成农机内部的燃油部件出现松动、掉落而漏油,因此驾驶员必须保持好的机车保养和检修习惯。另外,机车长时间的运行,会因一些部件的磨损,致使部件内部摩擦力增加、温度升高,使机车的运行效率降低,整体性能逐渐下降,增加油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机车的保养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机车整体性能稳定,是机车节油技术的重要举措。

2.3.1油料的选用

要使农业机械的发动机保持在最优工作状态,必须使用洁净、清洁燃油。例如,轻柴油在目前的农业机械中普遍使用,所以,应选择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的轻柴油。而对于使用汽油的农业机械来说,则应该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及特定性能需求,确定其最佳的汽油的型号。通过以上举措,合理选用最佳的燃油,可是机车维持在最佳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3.2定时检测胎压

众所周知,机车轮胎气压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行进阻力的大小。如果轮胎气压不足,致使机车的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根据摩擦阻力定律,面积增大会导致阻力变大,使机车必须给出较大的牵引力,进而使燃油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农业机械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机车轮胎的胎压大小合适,并尽可能使用磨损较小的轮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耗,降低成本。对于轮胎不足等情况,需及时充气或修补,减少油耗。

2.3.3保证农业机械轴承状况的良好

农业机械装配,应该保持各部件之间松紧适度。例如,轴承应充分,松紧适度,不可使其关于松懈或不当,增加摩擦,是机车状态水平过低,增加油耗。对于机车发动机油的选择应根据其负载量、燃料油的质量和机车各部件的磨损等情况而定,确保其合理,状态优良。同时,应结合农业机械使用所处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油的型号和等级,达到最适合机车使用的目的。

2.3.4其他技术措施

在农业机械作业中,应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作区间,此时其效率最高,油耗最小。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必须根据说明书进行空车磨合试运转使机车达到最佳状态。加机油需要适量,机油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发动机效率;定期清洗滤清器,避免因堵塞会引起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致使油耗增加。

2.4积极引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新技术

伴随着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油耗,使机车常处于最佳工作效率区间的状态。在不同的机车工作环境下选用合理的工作模式和技术,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油耗。例如,以高动力的大型机械作业组为依托,在大面积作业环境下,可发挥其长处,在相同条件下降低燃油量,从而提高农业作业效率。而多功能联合作业机械和生态农业机械设备的出现改变传统的耕作技术的弊端,实现农业作业真正的机械化、效率合理化及清洁化。

2.5良好的机械驾驶技术

驾驶员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减轻对机车设备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耗油量。要保持机车各部分主要装置状态良好,根据机车发动机型号及最佳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档位和进油量,降低农业机械满负荷工作状态的出现,使农业机械能够平稳的行驶,在合理的状态下进行农业作业,达到降低农业机械节油及高效工作的目的。

3结语

实现农业机械生产作业过程最少节油化,对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农业机械的作业特性为基础,结合农机的日常保养维护及驾驶员良好的技术,最大化的保持机车运行状态良好,各部件功能合理,才能使农业机械节油目的得以实现。此外,也应注重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及时改进现有技术不足,可有效实现机械作业的节能高效,降低油耗,达到节油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正保.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J].云南农业,2010(04).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植保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则相形见拙。尽管过去的“跑、冒、滴、漏”已显著改观,“工农-16”也基本退出市场。

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机械为主。在“耕、种、肥(施肥)、保(植保)、收”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中,植保机械是相对落后的[1-4]。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轻简化中小型机械仍将是主流,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必然趋势。

1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1.1植保机械的作用对象即农作物病虫草害复杂多变,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病虫害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获等那样的简单一致。病虫害防治,难以规律性、统一化机械作业,也难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独立担当。近年来虽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组织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但专业化程度很低,与机械收获那样的专业化相差很远。新晨

1.2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营规模小,制约了大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尽管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个体小规模生产。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很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粗放生产难以根本改变,大型植保机械缺乏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为了减少农民,就必须有大量的农民走向

二、三产业。但是,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吉林长春;双阳区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261-01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大型农机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双阳区农业机械化新一轮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4]。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双阳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发展到26.1万kW,平均每666.67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600kW,拖拉机保有量7475混合台,其中大中型558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5932台(部),机具综合配套比为1.0∶2.2。随着总量的增加,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水稻机动插秧机已发展到3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4台,玉米收割机发展到18台。

1.2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机械化耕整地、播种作业水平持续保持45%和60%,特别是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电器化,农村用工总量60%由机械完成。

1.3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广应用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复式作业机、玉米精量抗旱播种机、化肥深施机、马骞镇压器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实施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精量播种、深施化肥,播后重镇压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双阳区已注册的农机作业公司有2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建设总面积6666.67hm2,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80户,农机修理厂(点)76个,配件供应网点37个,供油站6个,管、供、修、培、推“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1.5农机化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连年增长

几年来,通过农机项目共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2950万元,拉动双阳区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投入8079万元,目前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3亿元。

2存在的问题

双阳区农机化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机化整体发展不平衡,中部平原乡镇机械化基础好、发展快,南部半山区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二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不利于农机大规模系列化作业,阻碍全程农机化发展进程。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机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技术集成、设备配套和资源整合,服务功能不强。四是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仍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机构不健全,2001年乡镇区直机构撤消了区农机总站,设农机服务中心,为农牧局基层事业单位,实际上8年来这个机构一直也未独立,只在农业局内设区编办根本不承认的农机科,不利于对省、市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也不便于对下指导工作,更不能很好地行使《农机化促进法》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

3对策

3.1组织创新,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机技术集成配套、资源整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2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

2009年再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把示范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的引导基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基地,用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机化整体发展。建立土地轮翻轮松的长效机制,实现以秋季整地复式作业为主,春秋结合的耕作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复式作业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提高地力,增加生产后劲。

3.3抓关键技术环节,增加农机化投资

大力发展水稻育插秧、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和秸杆综合利用机械,解决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建立以农民、农机合作组织为投资主体,财政资金扶持,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参考文献

[1]李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71,274.

[2]程曾忠.试述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0(12):54.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广东;农业机械化;科教兴村

[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2-0139-03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贫困地区‘科教兴村’工程研究”(2004B70102031)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向安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史、科技社会学;

武玉坤,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朱汉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财政预算;

张巨保,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广东广州510642)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农机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农机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发展农机化,建设新农村意义非常重大。

一、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

广东是我国农业创汇大省。但在我国加入WTO后,广东农业不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矛盾日趋尖锐。竞争力强则兴,竞争力弱则衰。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广东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多,但对GDP的贡献率不足10%,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各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太少,在农机化指标中,广东省农业劳均农机动力排全国第23位,农业劳均农机原值排全国第24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全国第22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广东省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进程。

虽然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优势远未发挥出来,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存以下主要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高。目前,广东省主要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只有53.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8.6%,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5.9%,机械化播栽几乎空白;有20万公顷的池塘尚未安装增氧机,占池塘总面积64.1%,机械投饵机的应用率更低,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几乎空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落后,成套设备少;农机品种少,性能差。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广东省农业机械大多属于单家独户或水产养殖联合体所有,自用居多。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不大,又较分散。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仅有688个,且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农机(含农机零配件)销售、作业、维修和售后服务处于零散、无序的状况。

(三)农机研制、推广工作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广东省种植业机械、养殖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科研设备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开展公益性与超前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及创新;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很弱;农机推广网络不健全,影响了农机引进、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工作。

(四)农机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问题严重。目前,广东省仍未颁布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由于农机执法机制、法规不健全,农机部门没有单独执法权和处罚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没能严肃处理,工作处于被动,使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二、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因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广东省农机化的发展也暴露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没有得到财政的全额支持,财政对农机化的扶持一直没有形成固定格局。一是大型农机具购机补贴没有落实,虽然中央1号文件有明确规定,但尚未有与之相对应的文件。二是县财政没有专项农机化发展资金。三是部分乡镇农机站没有业务经费,无法开展正常农机管理业务,相当比例的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事业经费得不到落实,工作中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或扶持。

(二)农机推广工作领域不宽。不少地方的农机推广工作还仅局限在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中服务上,而且服务的水平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农机推广方法单一。不少地方由于专业人员文化层次及业务素质偏低,农机化推广工作不能上层次,推广方法局限在传统的方式上。很多地方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十技术”的方式,推广工作主要靠开会、印发材料的传统手段。

(四)农机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机推广人员跟不上发展需要,一些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且缺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少推广人员在农机领域中是内行,但在农业生物生产工艺上知识缺乏;多数推广人员引导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生产协作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兼职的多,知识老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业务不精,缺乏朝气与活力,严重困扰着农机事业的发展,不适应现代农机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五)农机推广的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机构行政化倾向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要;乡镇农机机构设置混乱。一是乡镇政府、党委可以随意调动农机站的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等其他行政事业管理工作,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从事农机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有的乡镇农机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三是由于乡镇农机人员管理权限都属乡镇管辖,因此受乡镇调配,经常被抽调去搞其他非农及行政事业管理工作,影响了农机正常业务的开展。四是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难以稳定,有学历又年轻的农机专业人才看到基层农机机构不被重视的状况,不愿意在农机部门呆下去,有的被其他部门“挖走”,致使基层农机队伍常常是“生面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变动与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断层”,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机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六)农机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主要表现在农、科、教脱节,不同所有制、不同推广组织之间缺少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整个农机推广体系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且也影响了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服务领域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与乡镇农机机构体制不顺。目前,乡镇农机站隶属乡镇,块块管理,业务指导不灵,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由于县农机管理机构对乡镇农机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任何管理权限,所以根本没有任何能力稳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无法阻止几年来农机管理服务人才的流失与经常被抽调和更换的情况。因此,在农机生产及推广管理工作中调度人员困难,信息不畅,反应迟钝,难以使农机化工作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因没有专职人员等原因,县农机管理机构布置的工作,如农机安全生产、拖拉机年检年审等根本没人抓而无法具体落实,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乡镇农机站实际上没有发挥作用。

(七)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弱。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对农机具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购买力弱,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也制约了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

此外,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由于目前政府农机推广机构尤其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仍然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主体力量之一,因此这一改革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影响非常深远,政府农机推广队伍面临职能转轨、阵地收缩、总量削减的挑战,农机推广机构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可避免。二是农民自主经营地位的加强,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自主决策意识不断增强,长期形成的“行政+技术”的农技推广模式将越来越难以奏效,各级推广机构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广服务工作方法。三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农机推广机构积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拓展服务领域。四是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逐步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一些地方正在成为市场主体,一方面反应了农机推广形式的积极变化,另一方面对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也形成压力。

三、“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

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要充分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带来的新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农机化工作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科教兴村”的工作思路下,使农机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努力发挥农机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科技兴农载体和农民致富工具的作用,使农机化的发展实现与大农业的配套跟进、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配套跟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跟进。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农机现代化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广东省从2003年起就开始加大力度,增加投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到2010年力争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主要包括:重点扶持省农机推广站建设,彻底改善省级农机鉴定和推广工作条件;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建立完善80个区域性农业机械推广站;设立购买农机具补贴专项资金补贴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种养大户购买农机具;扶持建立30个农机化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发展规模和集约经营,探索农业机械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设立农机推广专项经费,加强农机新机具试验和选型推广工作。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依靠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选择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主导型产业,走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结合的一体化经营道路这一“科教兴村”的工作思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扶持建立1-2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使其成为集农机产品展示、交易、信息、维修、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服务中心。重点补贴一批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种养大户、农机专业户购买农机具,以增加农业机械的社会拥有量,大幅度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将农机机构、行业协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专业户和农民等联系起来,开展管理、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系农户与市场的农机服务中介组织。

(三)健全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体系。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县乡科技人员推广技术的优势,加速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加大农机科研开发力度。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2.提高农机工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国内外农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到广东省合资或合作,同时创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农机技术和产品。

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示范基地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农机科研、推广和应用一体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域和不同的农业类型,重点扶持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

4.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引进农机高层次专业人才,吸纳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机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教育和培训资源,发挥现有的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展农业机械化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与培训。

(四)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理顺农机安全监理体制,配备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需的监理装备;加强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认证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农机产品实施推广许可证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农机化目标实现。从2003年起至2010年,广东省财政预算内安排7亿元,重点扶持农机装备、科研开发、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社会化服务、质量鉴定检验检测、安全监理、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同时,建立良性投资机制,形成以上级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并列入财政预算。

(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科技立项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优先安排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依法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支持农业企业和专业户连片租赁、承包集体耕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用油实行优惠补贴政策,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没有农业机械的推广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重视在科教兴村计划下进行的农业机械推广,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推进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荆世华,陈屏.“科教兴村”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2).

[2]陈广义,孙翔,王慧军.“科教兴村计划”在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1998,(1).

[3]夏志学.对科教兴村战略的几点认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9).

[4]赵巍,邸晨霞.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

[5]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3).

[6]广州市农业局农机处.开展农机科技下乡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广州农村,2006,(5).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1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经济;转变

一、农业机械化的涵义及其发展对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的涵义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机械设施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其特点是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生产率、降低劳动量等,属于国内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国内农业发展为现代化、高产化、高效化的一种关键方式,还是国内农业以后与当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有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作用

农业机械化发展无论是对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对农业的综合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这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间的联系性非常密切,其可以推动国内农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的积极发展,有助于农业生产由生产力促进方式转变为科技促进方式,从而使立足于科技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背景之下,这是非常好的对策,以及建设农业科技促进模式也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转变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农业机械的作用与影响都非常大,两者存在彼此协同与推动的关系,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与条件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并且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力与基础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一)加速流转农业产权

在开始贯彻实施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业已实现了理想的效果。然而,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因为难以转让产权、耕地分散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大大地影响到了农业活性的提升,土地制度的不足之处暴露出来。这重点体现为大部分的农民太过重视短期收益,进而造成国内农业发展现状的长期不健康。鉴于此,根本所在是加速流转农业产权和提升国内农业的活性。国内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以及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进程中,需要激励区域的政府部门注重优惠政策的扶持,实现农业土地产权结构的优化。并且,在颁布和执行农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激励、吸引农民群众开展机械化操作,加速流转土地产权,实现农业生产率与农业活动的大大提升,以使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注重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快慢与实现程度高低受到机械设施运行效率与性能、农业技术先进性等的制约作用。鉴于此,想要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推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机械设施。并且,有关的农业机构需要注重农机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环节上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注重创新型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吸收,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的一系列先进农业机械技术与机械设施,根据国内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与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改造农业机械,不断地创新农业技术。除此之外,在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和关于农业的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将相应的平台提供给热衷实践与发明的农民群众,从而体现出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尽可能地发明新的农业机械设施,从而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三)实现农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我国政策与宣传的启发下,很多农业生产基地的机械化操作业已实现,然而,依旧存在一些偏远区域依旧应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农业机械化的综合能力降低。这表明,国内还需要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与宣传。在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内需要着重将农机推广至偏远的农村区域,在推广示范基地中紧紧围绕中心地理位置的农村,不断地启发区域的农民明确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好处。在对农业进行推广的时候,注重教育地方的农村群众,渗透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思想和生态农业观念,以及传播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以使农民的文化素养提升。

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范文篇12

关键词:云南;农业机械;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18-02

0引言

农业机械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机产供销及在农业生产当中的相关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机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1]。它包括信息和知识的及时、准确、有效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产品营销信息化,将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升云南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提高云南农机综合生产力、农机产品的营销效果、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云南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

1云南农业信息化现状

1.1云南网络建设投入情况信息化建设是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通信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2]。云南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7%,农民脱贫致富至关重要。为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从2004年起,云南省开始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截至2010年底,各运营企业累计投入村村通工程专项资金超过15亿元,在农村地区新建基站3196个,覆盖了2775个边远行政村和878个边远自然村,实现了云南所有行政村100%通电话和宽带互联网,自然村92%通电话,60%通互联网,有效改善了农村的通信环境,逐步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3]。

1.2云南农业信息网络现状云南数字乡村(.2010-12-25.

[5]木霖.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6]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xxgk.yn.省略/bgt_Model1/newslist.aspx?classid=118565.2008-7-1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集锦七篇
  • 下一篇:在税务局实习报告四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