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算24点”的课,就是先从牌中取出4张牌,取出来的数,随便用什么运算符号,只要把它算成24就行了,不过要注意,每个数字只能用!我感觉太有意思了,可课堂时间太短,我意犹未尽。
放学回家,一吃过晚饭,我就拉着爸爸,让他和我一起来算24点。我们一人出两张牌,根据两人出的4张牌来算24点。第我拿的是4、8,爸爸拿的是2、6,我很快地算出了答案,8除以4等于2,2加上2等于4,再用4乘6就等于24了。还有我出的是5、10,爸爸出的是5、8,我花了一段时间才算出:(5—10÷5)×8=24。爸爸夸我真聪明,还答应每天给我来10个“算24点”的题目。
爸爸告诉我算24点的数学游戏,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他还教我几种常用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2×12=24方法。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大、命中率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加法的运算方法。
如若9+15=24,6+18=24,8+16=24等,分别把4张牌上的数凑成加号两边的`数。如3、3、3、5,可用(3×3)+(3×5)=9+15=24。
3、利用0和1的运算特性。
如4—4=0,用3、4、4、8可组成3×8+4—4=24;又如6÷6=1,5、5、6、6可组成5×5—6÷6=24。
学了上面这些方法之后,我算起24点来真的越来越快了。爸爸还说,我现在还小,等以后学过了分数,可以教我更多更难的24点算法,我真盼望这一天可以早点来啊。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
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
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今天,爸爸给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算出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我很不屑的跟爸爸讲:“数数啊,太小儿科了,幼儿园就会啊。”“你确定吗?”“确定+肯定。”说干就干,爸爸赶紧拿来1千克大米给我了。
我接到任务,拿来淘米的篮子,把米往里面一倒,站着立刻就开始了数米的工作1,2,3……188,189,190……哎呀,站着数真累,这么多,我拿个凳子坐下来数,255,256,257……终于,坐着我也数糊涂了。看来爸爸这项工作不是个简单的差事,是我太轻敌了啊。不行,我得想办法,这样数下去天黑也完成不了。
我开始冥思苦想,到底怎么数才能很快完成呢?爸爸过来了,很挑衅的问我“李乐晗,你米数完了吗?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啊?”我很惭愧的低声说:“没呢,原来一千克大米这么多,越数越糊涂。”“爸爸就是跟你说大概多少粒,大概啊,审题不清,这样吧,我给一部电子秤协助你,给你20分钟,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粒。估算你们不是学过了吗?”爸爸说完,我有一点小庆幸了,原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可是又该怎么估算,我该从哪里入手呢?
时间已经过去4分钟,我看着爸爸给的.电子秤发呆。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想到,爸爸给我一部电子秤肯定就是提示我,帮助我。一瞬间恍然大悟了,我可以先称出10克大米,然后再数出10克大米的数量啊。于是我开始称10克米,但是称10克大米时秤老是跳来跳去。爸爸又提醒我,米太轻了,让我加点米试试。当我加到20克时,秤很稳定,可是20克大米颗粒数量还是挺多的,要在爸爸规定的时间数完还是有可能来不及。
就在我担心时间不够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饮料瓶盖子。哈哈哈,我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可以将盖子装满,数数里面多少粒。然后20克装多少盖,那20克大米就知道多少粒了呀。很快一盖子数好,刚好30粒。我将20克大米用盖子盛,一共盛了28次。这样得出30×28=840(粒),我能求出20克大米大概840粒,接下来1千克大米的数量就迎刃而解啦。
我用1000÷20=50,求出了1000克大米有50个20克。再接着用840×50=420xx(粒),很快我只花了7分钟就算出来啦。我开心的告诉了老爸答案,爸爸说:“是啊,数学的技巧可大着呢,要学会动脑筋哦。”“嗯,是的。”我连连点头,满满的收获与成就感。
为什么聪明人把事情搞错?
每个人的智商都是一样的,但性格会不一样,可为什么聪明的人很历害还是会把事情搞错呢?
原来在一道速算求和中得到了答案数据中有1000、40、1000、30、1000、20、1000、10。如果你的`第一个答案是5000,那么你再看看吧,因为它是错误的。这个和的正确答案是4100。但这个问题突然向成人们提出时,如果不加以警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在到达4090之后,人脑就期待着答数要整起来。它从先前的经验认为这整数将是完美而易记的,所以它就不假思索地说出5000。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脑子难以转弯的,这就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往往会出错。后一个问题,则不是如此。这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加法求和问题。只要把下列数字用手掩盖,然后每次露出一个数字,这些数字在头脑中相加。必能得出答案。
从这我明白了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也会出错的,而有时人脑为过于聪明,而对它自己不利。
暑假的一天,我去邻居小明家串门,发现他正在摆弄围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数学》这本书上看过一个小游戏“拿棋子的奥秘”,便想按照书中的`“诀窍”对付他,保准能赢。
于是,我神秘地对他说:“小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肯定输。”
小明听了,不服气地说:“什么?我可是围棋四段高手,数学成绩也是全校前五名,怎么可能输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我使用激将法,说:“你总把过去下围棋的胜绩搬出来,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谁怕谁?”小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取了15个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说:“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们来猜拳,谁获胜了,谁就先拿棋子。猜拳胜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着另一个人拿。然后,两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个,多拿4个,先拿到后一个棋子的人就获胜。”
猜拳开始了,“三、二、一。拳头对剪刀,我先来。”小明自以为赢得先机,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个棋子,我不动声色地拿了1个。
接下来,我们玩了好几个回合,小明有时候拿1个,有时候拿3个,可不管他变什么花样,都没有拿到后一个棋子,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我就说嘛,你肯定输。”我得意地说。
“哎,看来这个游戏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小明叹了口气说。
我们连玩了3局,我大获全胜。小明急忙问我有什么奥秘。我慢条斯理地说:“奥秘嘛,其实很简单:可以把5个棋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5个。如果你拿4个,我就拿1个;你拿3个,我就拿2个,只要保证每轮两人拿的总数是5个,这样我就一定能拿到后一个棋子啦。”小明这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多拿2个,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玩法呢?
假期的一天,物业管理人员到我家收取水电费,我一看共要交纳水电费314.22元。我很不以为然地对妈妈说:“一季度才300多元,水电费还真便宜。”妈妈看了我一眼,严厉地对我说:“你只是把低碳环保生活挂在嘴上,做在科普小报上,你没在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水电费多少不仅是一个金钱问题,还是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问题,我们算笔账吧。”
我仔细看了水费的单价是3.10元,那这么说我们家一共用了139.5÷3.1=45(立方米)=45(吨)。我想如果一天24小时都把水龙头打开的话,估计可以淹没整栋楼。想想我们不光只是在家里用水,比如我在学校、父母在单位也同样在用水,我们真的浪费很多水资源的.人,也真的不敢想象“人类后一滴水就是眼泪”的日子。
再看看电费更是让我和妈妈吃惊。电费单价0.48元,我家共用了174.72÷0.48=364度。据统计1度电可以炼钢1.25至1.5千克、织布8.7至10米、加工面粉16千克、灌溉小麦0.14亩次、灌液化气10瓶、制造啤酒15瓶、采煤27千克、生产化肥22千克、洗衣粉11.8千克、供电车行驶0.86公里……。如果我家每天能节约1度电,那么积累1年、10年的电发生的作用真是无法想象啊。我不禁意识到自己平时做到随手关灯、在有自然光的时候抓紧时间学习、不在短时间内多次打开电源开关……做到了这些,一天节约1度电肯定没问题。
通过我和妈妈算笔水电细账,使我懂得了要珍惜能源首先就要做到节约能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行为倡导低碳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