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6 栏目:公文范文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治疗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眩晕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脱落的耳石在头位变动时震动内淋巴引起前庭功能平衡失调有关。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往往靠耳石手法复位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讨总结BPPV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临床上BPPV的诊治积累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6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46例,女3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5±8.8)岁。病程3h~35d,平均病程(20.3±3.6)d。左侧37例,右侧36例,双侧3例,后半规管BPPV(PC-BPPV)59例,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42例无明显诱因,13例有颅脑外伤史,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7例近期有精神紧张、失眠史,11例过度仰头时发生,5例在床上翻身发生,2例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所有病例均不伴耳鸣、无耳闷胀感、无听力下降、无复视、意识均清晰。

1.3诊断方法①坐起、躺下、翻身等变化时可诱发眩晕;②眼球震颤:潜伏期5~15s,持续时间≤30s,呈疲劳性;PC-BPPV表现为快相向上的旋转性眼震,HC-BPPV表现为与转头方向一致的水平眼震;③头位诱发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④改变后眩晕可缓解或自行缓解;⑤无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证据;⑥听力无改变,前庭功能正常。

1.4治疗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法治疗和药物治疗。耳石手法复位法:①对PC-BPPV患者采用颗粒复位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使患者迅速头悬30°,并向患侧扭转45°,出现眼球震颤和眩晕后将头转正,并继续向健侧扭转45°,再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头部偏离仰卧位约135°后坐起。②对HC-BPPV患者使用Barbecue翻滚法:使患者由坐位迅速平卧,并且头身向健侧扭转90°,再使头和身体向健侧连续翻转90°直至回到仰卧位为1个治疗过程。药物治疗:地芬尼多片25mg,3次/d,口服;倍他司汀片8mg,3次/d,口服;安定片2.5mg,3次/d,口服。共服用1周。

1.5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眩晕及其相关所有症状消失,各种诱发试验均为阴性;好转:眩晕明显缓解,各种诱发试验虽为阴性,但在头位变动时稍感眩晕或者不平衡感;无效:治疗前后眩晕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BPPV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椭圆囊发生变性后,脱落的耳石黏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当头位改变时壶腹嵴耳石变位,从而发生眩晕和眼震。另一种认为变性耳石颗粒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变动时,内淋巴流动而使壶腹嵴受牵引偏移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症状[3]。

本研究通过对76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如下临床特点:①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受累多于左侧。②几乎所有眩晕均发生在头部改变时,一般在头位变化后1~4s后才出现眩晕,眩晕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min;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自身旋转。③急性发病、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在治疗方面,根据BPPV的发病机制,主要采取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主要是根据BPPV的发病机制,通过手法使飘浮的耳石沿管臂内按特定方向运动或先使粘附的耳石从壶腹嵴顶帽脱落,最后经管开口回到椭圆囊沉淀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有严重心脏疾病、严重骨质疏松、颈椎不稳定患者应该慎用或禁用,此外应该避免按压颈动脉窦以防血压波动。另外,在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时力量要足够,动作要到位,该停留的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此外,临床上也可采用部分药物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仅仅是对症治疗,多数患者疗效欠佳。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通过对BPPV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林哲聪,黄晓新.12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43(2):76-77.

[2]刘海凤,朱军.Barbecue翻滚法联合Gufoni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41例.交通医学,2015,29(2):181-182.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2

反复求医苦不堪言

鉴于我患有高血压症,于是就挂了看内科大夫的号。大夫仔细检查后认为我的眩晕与高血压无关,做心电图结果表明我的心脏无问题。神经内科医生也怀疑我大脑中毛细血管出血或发生阻塞,让我去做大脑CT,结果显示大脑血管一切正常。于是,医生又让我去做颈动脉超声波检查,主要是确诊一下向我大脑供血的颈动脉是否有血流不畅的问题,但医生最后的诊断是,我的颈动脉也无问题。

两个科的大夫虽未查出我头晕的真正病因,但都认为大脑供血不足可能是原因之一,故除了给我做各种检查、开定眩药、打定眩针外,还安排了10天的打点滴治疗,据说打这种点滴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从我挂号开始,到内科和神经内科的医生给我做检查、诊断、吃药、打针,我为就诊、检查跑了四五趟医院。且不说来回路上的奔波辛苦,就说在医院内,挂号、检查、看病、划价、交费、取药、取检查结果等等,来来回回跑得我两腿酸痛,排队等得我烦躁不安。钱没有带够,还陷入窘境。此外,我又跑了10趟卫生站打点滴,有一次打点滴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大雨,浑身被浇了个落汤鸡。这场病看下来,不但吃了那么多苦头,还多花了将近3000元医疗费。

最后,神经内科的医生建议我去看耳科。我不解,问医生:“我头晕与耳朵会有什么关系?”医生说:“别问那么多了,你到那里去查查看吧。”

原来“小石头”在作祟

我赶忙挂了一个耳科号,因为头晕来耳科看的大夫还不一样。大夫向我询问了病情又检查了我的两只耳朵,便问道:“你怎么到现在才来看病?”于是我向她讲述了此前我一直在内科和神经内科看病、做检查、吃药、打针、打点滴的情况,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头晕会与耳朵有什么关系。”

大夫说:“眩晕,特别是改变时发生的眩晕非常可能与耳病有关系。唉,您可是耽误好多时间啊……”她虽未明说,但我大体已经明白,半埋怨半是自责地说,还是怪我自己不懂医,才走了那么多弯路、冤枉路。接着大夫告诉我,我患的这种病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这种病是由于我内耳中的耳石脱落,失去了掌控大脑平衡的功能而引起的。

“耳朵里面竟然还有石头?还会移位?”这可是我头一次听说。其实,我们的耳朵里面确实有“石头”,不过它非常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耳石的大小只有20~30微米,这些灰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黏附在内耳中的前庭内,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举例说,我们坐车的时候即使打瞌睡,也能感受到急刹车,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耳石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会刺激半规管,让人的头部一旦处于某种位置,就会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耳石脱落的原因很多,如年迈体衰、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科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耳石脱落。

医生安慰我说:“这是一种常见病,好治。你去交了费后,我给你将耳石复位,你就不会头晕了。”我喜出望外交了60元钱的治疗费。医生当场采用头位旋转法,将我右耳中脱落的耳石从内耳半规管中旋转出来,使其回到了原位。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我躺下、坐起时都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了。

其实耳石症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几十元就能解决问题的病看成了数千元,即使不考虑经济损失,一个老年人被如此折腾,心中还是感到很不是滋味儿。希望医生们为患者想周全,尽量让我们少吃苦头,少花冤枉钱。

链接:

耳石症≠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由于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检查项目可以对耳石症进行确诊,医生多数都是凭患者的症状、病史来对病情作出判断。因此,病人就诊时看对专科是非常关键的。耳石症常首诊于神经科,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美尼尔症、颈椎病。有的患者被误诊后还做颈椎方面的保健操,摇头晃脑的反而加重病情。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吴江2152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愈率和总有疗效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相差无几,特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应首选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半规管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c)-0065-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头部的运动或者身体姿势的改变而诱发的短暂性眩晕。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较为流行的是Epley于1980年提出的半规管耳石症,认为耳石从椭圆囊中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当头改变位置时,耳石便在半规管带动内淋巴一起移动,引起该半规管壶腹部位的毛细胞位置及放电频率的改变,最终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临床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是各种耳石复位疗法[2],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办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共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54例,女66例,年龄30~73岁,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8.2±11.3)岁,病程1d~10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7.9±12.1)岁,病程同样是1d~10年。所有患者的诊断都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所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诊断标准[3],调查排除了心脏病患者、患有眼震的患者以及有中枢病变患者等。诊断后发现有97例发生在后半规管,19例发生在上半规管和4例发生在双侧后半规管。两组患者以上条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参考Epley1996年发表文献[4]。研究组患者使用Epley耳石复位法联合药物治疗法,使用药物为盐酸氟桂利嗪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1次/d,5mg/次,甲磺酸倍他司汀3次/d,6mg/次,联合用药7d。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所有患者分两个阶段复查,包括7d和90d后复查,调查统计出现头位变动而产生眩晕感以及走路出现平衡问题的患者人数。治疗效果分为以下三种:①痊愈:治疗后眩晕感和位置性眼震均消失。②有疗效:治疗后眩晕感和位置性眼震均有所减轻,但是未消失。③没有疗效:眩晕感和位置性眼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症状有所加重。治愈率的统计方法:治愈率=(痊愈+有疗效)/小组人数[5]。

1.4统计方法

调查统计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疗效

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1.67%,研究组治愈率为83.33%。治疗后3个月随访调查发现,对照组治愈率为93.33%,研究组治愈率为96.67%,比较分析发现,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使用手法复位治疗的过程中,25例患者的眩晕有所加重,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休息片刻后有所缓解,可以坚持完成复位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时,7例患者有嗜睡的情况出现,3例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另有两例患者肠胃有不适出现,对他们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不良反应逐渐消失。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比较,χ2=26.88,P=1.00。

3讨论

近年来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报道也随着研究和关注度的加大而越来越多。相关研究也主要关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手段,李辉等[6]的研究显示单纯的手法复位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显著,操作也比较简便,秦迎春等[7]研究结果也表明手法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8.3%,该研究显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7d后的有效率为83.33%,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达到了96.67%,与使用手法复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报导大致相符。同样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与仅使用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相比,所产生的有关不良反应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相差无几,给患者的带来的不良反应差别不大。尽管大多数患者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都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少量患者的症状改善并不显著,有研究显示这是因为复位后椭圆囊斑的敏感性发生改变[8],对于这类患者,建议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办法。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对于使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可以联合药物治疗,而对于手法复位没有疗效的患者应适当加大药量。黄汝成等[9]研究也同样表明,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率也达到98%。

综上所述,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可以成为没有禁忌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但是对于复位后仍有相关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该联合药物治疗。由此建建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1]EpleyJM.Newdimensionof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80,88:599-605.

[2]赵建民,李慧.位置性眩晕的几种手法复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5):60-62.

[3]吴建新,盛莉莉,娄丹宁,等.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7):83-85.

[4]EPLEYJM.Particlerepositioningfor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J].OtolaryngologicClinicsofNorthAmerica,1996,29(2):323-331.

[5]刘君,张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及合并抗眩晕药物治疗观察[J].华西医学,2012(1):70-72.

[6]李辉,周卫东,李继红.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88-189.

[7]秦迎春,张爱华,徐玉华,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5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2):75-76.

[8]InagakiT,SuzukiM,OtsukaK,etal.ModelexperimentsofBPPVusingisolatedutricleandposteriorsemicircularcanal[J].AurisNasusLarynxn,2006,33(2):129-134.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耳石复位法;眩晕;临床效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发病率占眩晕病的20%~40%,临床上表现为当头部快速移至某一位置时激发短暂性的眩晕或眼震[1],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误诊漏诊。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51.5±2.6)岁,病程为2~60d。58例患者多无诱因,发生改变时出现数秒至1min的突发眩晕、眼震,伴有恶心、呕吐,经诊断均符合BPPV诊断标准。经检查其中前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C10例,后半规管BPPV45例,均为单侧发病。

1.2方法①设备选用美国ICS公司生产的红外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仪[2]。②Dix-Hallpike变位试验:患者行坐位,保持不变且头转向患侧45°,并迅速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于床外,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PC-BPPV主要表现为眼震垂直方向成分向上,SC-BPPV表示成分向下。③仰卧侧头试验:患者采取坐位,并迅速由坐位变为平卧,头部及躯体同时向健侧迅速翻转90°,随后重复上述方法进行试验,HC-BPPV主要表现为变位后出现水平型眼震和眩晕。④患侧检查:患者变位后双侧均出现向地性水平型眼震,患侧则为两侧中眩晕重且眼震强度大的一侧;若双侧眼震均呈现背地性水平型,患侧则为两侧中眼震弱的一侧;若水平型眼震一侧呈现向地,另一侧背地,患侧则为向地的一侧。

1.3耳石复位法患者均于治疗前30min口服5mg地西泮。①SC-BPPV和PC-BPPV患者给予改良Epley复位法:患者采取坐位,患耳向下并将头扭转至患侧45°,立即变为仰卧悬头位,观察眼震的变化,眼震消失后患者保持不变并整体向健侧翻转45°,患者保持侧卧且头部与治疗台呈135°,待眼震及眩晕完全消失患者再缓慢坐起[3]。②HC-BPPV患者给予Barbecue翻滚法:患者采取坐位,迅速从坐位转变为卧位,头部及躯体同时向健侧迅速翻转90°,连续3次翻转,随后做起。两种复位治疗方法中患者头部转换速度快,在变位后头位保持不变,直至眼震和眩晕消失1min后进行下一步治疗。首次治疗未痊愈的患者进行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3d,经多次治疗无效的患者行其他治疗法。

1.4疗效评定采用PARNES疗效评价标准[4],具体如下:Ⅰ级(痊愈):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Ⅱ级(显效):性眩晕消失,仍存头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试验(±);Ⅲ级(有效):性眩晕缓解,Dix-Hallpike试验(+);Ⅳ级(无效):无效或病情加重。

2结果

不同半规管BPPV的疗效,见表1。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内在半规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位改变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常出现在做起、躺下、翻身、弯腰过度、高处取物等情况下。国外学者首先提出BPPV的发生与耳石脱落有关,现如今临床上80%左右BPPV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并取得显著临床效果。耳石复位法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其中主要包括前半规管BPPV、外半规管BPPC、后半规管BPPV,SC-BPPV和PC-BPPV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HC-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5]。耳石复位法治疗主要是通过头位的变化,使粘附于壶腹嵴顶的结石或游离漂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液中的耳石恢复原位,从而使半规管及淋巴液恢复正常的运动,缓解患者眩晕、眼震等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研究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其发病部位、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便于更好的治疗BPPV。

综上所述,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治疗关键是根据责任半导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方法。

参考文献:

[1]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04(21):112-115.

[2]李进让,张昊,郭鹏飞.快速手法复位治疗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03(16):191-194.

[3]张颖,张京秋,赵锦成,等.SRM-Ⅳ眩晕诊疗系统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4(23):1248-1252.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1篇5

福建厦门:钟平

你所患的是结膜结石。它是眼皮内面的睑结膜上出现的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的黄白色小点样凝结物。它是在慢性结膜炎症的刺激下,结膜腺管内或结膜上皮凹陷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凝固,继而变性生成,因发生钙化者较少,与肾结石、胆结石等真正的结石不同。

结膜结石常见于慢性结膜炎症患者或老年人,可散在单发或集群成簇,起初位置较深,大多无眼部不适,一般不需要做处理;如果发展后突出于结膜表面,就会出现沙涩、异物感,少数患者还可能因结石较硬擦伤角膜上皮,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出现异物感等刺激症状时,应到眼科门诊进行简单的结石手术剔除,术后可很快消除不适。

眼科专家提醒,由于结膜结石大多因为结膜慢性炎症引起,因此要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防止或尽早治疗结膜慢性炎症。如眼部出现异物不适症状,不要乱揉眼睛,否则会引起或加重角膜上皮擦伤,应及时就医治疗。

吕斌

关节腔内有“鼠骨”是咋回事?

有膝关节疼痛的毛病,有时走路突然疼痛难忍不敢动,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关节腔里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鼠骨。请问,关节腔内有“鼠骨”是咋回事?

安徽合肥:鲁振宏

鼠骨又叫“关节鼠”,是关节腔内游离的软骨块或骨块。它确实像老鼠一样能在关节内到处游窜,除了使人感到关节沉重、无力、弹响、酸痛或疼痛外,显著的特点就是会突然“交锁”。那是因为鼠骨钻到关节间隙中卡住了关节,关节活动受到了限制,稍动一下就会让人感到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而不能迈步。

这些关节内的游离骨块原本是在关节受伤时从关节表面脱落下来的软骨或带有骨质的碎片,或是脱落下来的关节炎增生的骨赘。开始可能很小,但它可以吸收关节腔内滑液的营养成分,使自己不坏死,时间长了它就可能越长越大,并从形状不规则变得越来越光滑。最初可能只有一两个,但关节表面的软骨和增生的骨赘还可以继续脱落,有时鼠骨也可被挤碎,分裂成多个,这就是所说的“下崽儿”。

预防鼠骨的形成就必须保护关节不受损伤,及时治疗关节炎,防止骨质增生。如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看医生。鼠骨有很大的隐蔽性,x线拍片也查不出软骨性的鼠骨,只有它们钙化时或带有骨质时才能被发现。以往对症状明显的鼠骨,多是做切开关节取出鼠骨的手术。自从有了关节镜,对鼠骨的检查和治疗就方便多了。

元文

头痛应看哪一科?

请问头痛应看哪一科?

湖南湘潭杨健康

头痛的病因很复杂,看似一样的头痛,病因可能根本不一样。有些人头痛乱投医,常会带来许多遗憾。一位周期性头痛十多年的老大娘,一直在神经内科按“血管性头痛”或“偏头痛”治疗,后因视力越来越差去看眼科,被诊断为“青光眼”。“这一类型青光眼早期手术效果很好,可惜你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现在太晚了。”眼科医生惋惜地说。

由此可见,头痛时正确地选择就诊科室、“对号入座”很重要。一般来说,近期头部有外伤史应看脑外科;单是发热、头痛应看普内科或儿科(不满14周岁);冬春季急性发热、头痛、呕吐的儿童应立即看传染科或儿科;头痛伴肢体活动不灵,不论有无高血压史均可看神经内科;发作性一侧面颊部刀割样剧痛,甚或伴有大臼齿痛,周期性、发作性头痛间或伴随呕吐,可自然缓解,多年来时轻时重的慢性头痛均可看神经内科;头痛、鼻塞、时有脓性鼻涕,或头痛、耳流脓,一侧顽固性头痛,间或有鼻涕带血者看五官科;突发轻中度头痛伴有显著的视物不清,40岁以后首发眼痛、头痛或眼痛、头痛波动性加重伴视力越来越差者应看眼科;慢性头痛、头昏或眩晕伴随颈脖僵硬感,多应考虑颈椎或颈项肌疾患,可看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凡头痛及/或头昏眩晕性质不明确者,也可首诊“头痛眩晕”科,在这里能使你的头痛及/或头昏眩晕得以明确诊断和妥善处理。

此外,目前多数大医院为方便患者看病,都设有“导诊台”或类似机构,假若你还不知道怎样挂号看哪一科,向他们咨询一下最适当。

任禄维

鼓膜穿孔一定要手术修补吗?

请问,鼓膜穿孔一定要手术修补吗?

河北石家庄:李晓刚

鼓膜俗称耳膜,一般人都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当然对其在听觉形成中执行的功能也知之甚少,难怪会产生误解,认为一旦鼓膜破了就会变成聋子,其实并非如此。鼓膜仅是声波传导到内耳去的一个环节,鼓膜穿孔有碍听觉,且穿孔越大听力损害越重,但不至于听力完全丧失。

鼓膜薄如蝉翼,仅0.1毫米厚,位于外耳道深处。因外伤而致鼓膜破裂穿孔,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多因挖耳时被戳破,后者如被掌掴耳光或爆竹在耳边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所伤。至于具体的伤情则可谓千奇百怪,有昆虫潜入外耳道所致,有电焊熔渣溅入外耳道所致,有闪电引起,最蹊跷的则要算因强力在耳道口接吻产生的悲剧。

鼓膜的自身愈合能力很强,曾经有一种权威的说法,鼓膜在全身组织中修复能力是最强的。鉴于此种理论,对于单纯性鼓膜外伤性穿孔,若没有感染,一般可在两三周内自行愈合。在处理上推荐一种“干耳疗法”,即仅需用干棉球堵于外耳道口即可,滴用任何消炎滴耳剂都是画蛇添足的不当之举,反而将外耳道内的不洁之物带进中耳腔,引发急性中耳炎,甚至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穿孔愈合无望,有的还可能因肉芽或胆脂瘤形成而需做较大的手术。

对于鼓膜穿孔无望自愈的,或穿孔较大估计难以自愈者,可施行鼓膜修补手术,此类手术一般只需在门诊进行,没有太大的痛苦。如门诊处理无效,则需住院施行组织片移植修补。一旦穿孔愈合,则听力将大大改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江德胜

什么叫不液化症?如何治疗?

什么叫不液化症?如何治疗?

四川广汉:刘兴泉

正常射出的呈液体状态,但立刻凝固成胶冻状,经10~20分钟就液化成水样液体。如排出体外,超过30分钟仍凝固成稠厚的胶冻状,则称为不液化症。

凝固成胶冻状态,是因为精囊中产生的凝固蛋白造成的,而中有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可以分解这种凝固蛋白,促使液化。因此,不液化是凝固蛋白增多,或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减少所致。

不液化的在显微镜下凝集成团,只能活动,或只缓慢蠕动,不可能上行人子宫颈管、子宫腔而达输卵管,不可能与卵子相遇,当然不会使女方受孕。

关于治疗,主要是先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治愈了,酶的分泌功能正常,即能正常液化。

-淀粉酶悬液有促进液化的效果,且不影响的活率和活动力。前用Or-淀粉酶悬液冲洗阴道,或后立刻注射1毫升5%的α-淀粉酶入阴道,并垫高臀部30分钟,可使液化。

至于中医疗法,应辨证施治。例如肾阴虚型不液化症,可用滋肾填精法;如感染严重者,佐以清热利湿法。

舒奇

肝脏血管瘤需要治疗吗?

我患有肝脏血管瘤,直径2厘米4左右,应如何治疗?生活上如何调理?

北京市:王丽红

肝脏血管瘤的全称是肝脏海绵血管瘤,它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且大多为先天性的。它是由于肝内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而造成的,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体积增大,所以肝血管瘤的患者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上腹部包块,以及因包块压迫而产生食欲不振、腹胀、暖气、恶心以及呕吐等不适症状。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并不是所有的肝脏血管瘤都需要治疗。一部分肝脏血管瘤的患者其血管瘤的体积没有进行性增大,没有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就可以不予任何治疗,但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或腹部CT的检查,以了解肝脏血管瘤的大小及进展情况。对于那些生长的部位比较靠近腹壁(身体表面)的,以及体积较大,产生了压迫症状(如上述的腹胀等)的肝脏血管瘤,应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可以分为肝叶的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具体的手术方式应依据血管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而定。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药疗法;耳压;防石胶囊;纤维胆道镜

中图分类号:R259.7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286-03

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及经皮胆囊穿刺内镜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新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创伤轻微,不足之处是胆囊结石取石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为此,笔者采用耳穴按压及口服中药防石胶囊的方法预防胆囊结石取石术后的复发,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本院从2001年3月-2004年10月期间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男76例,女92例,年龄22~60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13年。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及中药加耳压组3组,每组56例。3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分别经方差分析检验和x2检验),均P>0.05,表明3组病例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符合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20~65岁。②胆囊B超显示:结石随移动,结石体积占胆囊体积三分之一以下;胆囊长径5.0~8.0cm,横径2.0~4.0cm,壁厚≤0.4cm。③B超收缩功能试验显示收缩功能良好。④CT显示:胆囊底最低水平位置在胸腰椎交界线以下。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功能疾息、凝血机制障碍、结核活动期。②合并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梗阻等情况。剔除、脱落标准:①术后出现结石残留、胆漏、出血、感染及黏膜连等并发症。②未按试验方案所规定完成预防复发的治疗,未服中药时间累计超过1个月或未做耳压时间累计超过2个月。③失访。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3随机分组

按就诊时间的先后编好1、2、3、……、105排顺序,在随机排列表中任意指定一行开始,将尾数非0的数字编好顺序依次赋于患者,尾数1~3、4~6、7~9分别分人Ⅰ、Ⅱ、Ⅲ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中药组,Ⅲ组为中药加耳压组。并平衡3组例数。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治疗,于右肋缘下取一小切口2.5―3.0cm,逐层分离肌层,人腹后提起胆囊底作一长约0.5cm切口,插入胆道镜取尽结石,用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逐层关腹,术毕;中药组于取石后第4天开始服用防石胶囊,第1年每日服1次,第2年隔日服1次,每次5g,晚饭半小时后服用,为期2年,防石胶囊由深圳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规格:1g/粒,批号:000922,组成:金钱草20g,姜黄15g,威灵仙15g,赤芍15g,党参20g,白术15g,鸡内金15g,莪术15g,生山楂15g,枳实12g,决明子15g,甘草5g。中药加耳压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于取石后第7天同时进行耳穴按压治疗,取穴:肝、胆、胆管、脾、胃、十二指肠、三焦,前3个月内每天1次,以后每2天1次,每次于晚饭后半小时按压3~5min,两耳交替进行,每15次治疗后休息5天,再继续进行。为期2年。

2.2观察指标

①胆囊壁厚度:上午9时B超测定各组空腹时胆囊壁厚度。

②胆囊收缩功能:上午9时空腹时测量胆囊的最大长径L、横径w及前后径H,采用椭圆法公式:胆囊容积=0.52×L×H×w(mL),计算出餐前胆囊容积,接着进食脂肪餐(两个油煎鸡蛋),1h后再次测定并计算出各组餐后胆囊容积,得出餐后胆囊相对收缩率=[(餐前容积-餐后容积)/餐前容积]×100%,也即为胆囊收缩功能。B超检查由指定仪器飞利浦5500型彩色B超仪,探头频率3.5MHz,专门指定一名资深B超医师完成。

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症状转归判断标准: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④各组胆囊结石取石后2年复况。

2.3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x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

3结果

本研究共脱落病例11例(占总样本数的6.6%),其中对照组2例脱落,中药组有3例脱落,中药加耳压组有6例脱落。

3.1各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比较

见表2。均得出P

3.23组病例主要临床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3.33组结石复况见表4。

4讨论

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免疫器官。胆囊切除后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可出现腹泻,胆汁的持续性排放可导致胆汁的胃返流,产生顽固性的胆汁返流性胃炎,胆道内压增高可致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使胆管结石易于形成,大量的稀胆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再也不经胆囊黏膜的吸收浓缩储存,而是直接经十二指肠排入十二指肠,使超负荷工作,易致括约肌痉挛及炎,产生难以诊断的右上腹痛,有的学者称之为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此外,胆囊切除后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因此,保留胆囊、去除结石的临床研究十分活跃,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就是一种较有前途的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与其他保胆方法比较(如体外碎石、溶石、排石等)取净率明显提高,其不足之处同其它的保胆方法一样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目前文献报道该方法的复发率较不一致,可能与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有关,美国学者McDemottVG报道术后追踪2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20%;济南铁路中心医院胡安国报道术后随访23个月复发率为13.30%;北京309医院杜继东报道术后2年复发率为18.9%;首钢总医院荣万水报道术后3年复发率为12.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曾俊群报道术后随访5年复发率为19%。

本研究对照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9.3%,笔者的体会是严格选择病例及术中反复确认结石取净,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更重要的是术后要进行追踪治疗。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炎症及胆汁的成份构成有关。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排空延迟,胆汁潴留,淤积沉淀而形成结石。相反,如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固醇小结晶形成或胆红素钙沉淀形成,也可将这些有形成份及时清除出胆囊,避免了这些物质在胆囊内进一步增大形成结石,从而阻断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胆囊壁的炎症增厚使黏膜膜对胆盐的吸收增加,致胆汁中胆盐浓度降低,胆固醇成超饱和状态而易于析出结晶,胆囊壁的粗糙使胆汁中有形成份易于沉积附着,或以炎症脱落细胞为核心形成结石。胆囊结石一般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胆囊炎,手术过程由于胆囊壁的切开,取石的刺激及胆囊壁的缝合也可引起胆囊壁的急性炎症和切开处局部的黏膜膜增厚粗糙,这些因素都可成为结石复发的条件。可见取石后针对胆囊壁的炎症治疗及尽快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十分重要,是预防结石复发的关键措施。

西医的预防措施有消炎利胆的硫酸镁、阿司匹林、胆囊收缩素及抗生素等,有早期溶解胆固醇结晶的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但是,上述药品长期服用均有较大的副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瘀血阻滞导致胆汁淤积而成。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中医药对防治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实验上,直接的临床研究不多,对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应用中医药的方法预防复发的报道更少。北京马开敏报道经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应用中药及八卦拍打等方法预防复发术后2年复发率为3.7%。477医院郑清先报道取石术后服用自拟消炎利胆汤,胆囊结石复发率11.7%。

耳穴按压刺激肝、胆、胆管穴位,能疏肝利胆,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空,刺激三焦穴能疏利三焦气机,使胆汁排泄通畅,刺激胃、十二指肠穴位能调整胃肠功能,很多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已经证实了耳压的上述作用。但耳压在微创保胆取石后预防复发的研究未见报道。防石胶囊专为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防止结石复发而设计,方中金钱草、姜黄、威灵仙、赤芍利胆消炎;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和胃健脾;赤芍、莪术、山楂及枳实活血化瘀、消积软坚;决明子、枳实通腑理气。因此针药结合具有利胆消炎、通利三焦、健脾益气、消积化瘀之功效。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减轻胆囊壁的炎症,排出胆囊内淤积及有形微粒,从而有效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本研究发现,术后2年中药组胆囊壁厚度比对照组变薄,而中药加耳压组胆囊壁厚度比中药组更薄,表明防石胶囊能减轻胆囊壁的炎症,如再加上耳穴按压则效果更佳。同时,经过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而中药加耳压组则比中药组有更强的收缩功能,表明防石胶囊能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如加上耳穴治疗则收缩功能更强。术后2年中药组结石复发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表明中药预防复发的有效性。中药组及中药加耳压组的复发率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1篇7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中医药疗法;综述

儿童多动症(hyperactivitydisease)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及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笔者对其作如下综述。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属于“躁动”、“失聪”、“健忘”、“肝风”等范畴。何氏[1]认为小儿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赵氏[2]认为本病发生往往与小儿禀赋有关,徐氏[3]认为其原因可归纳为禀赋不足、后天失护及情志所伤三个方面。姜氏等[35]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

2中医临床治疗

2.1辨证论治何氏[1]分肾虚肝亢、脾虚肝旺、心脾气虚心神失养、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四型。分别治宜滋水涵木、宁神集神,用六味地黄汤化裁;健脾平肝、温胆宁神,用银芍龙牡汤;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龙牡桂枝汤;温胆宁神、清化痰热,用黄连温胆汤。姜氏[4]辨证治疗分两型:肾虚肝亢型,治宜滋肾平肝、宁神益智,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脾虚肝旺型,治宜补脾平肝、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60例,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口服利他林50例总有效率7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倪氏[6]从胆论治:胆气虚怯治宜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十味温胆汤;胆气郁结治宜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方用加味逍遥散;胆腑实热治宜清热利胆、泻火除烦,方用温胆汤。郝氏[7]分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和心脾两虚,心血不足两型。治宜镇肝潜阳、熄风止抽:前一型用药为天麻、钩藤、石决明、炙牡蛎、炙龙骨、龟板、鳖甲、地龙、瓜蒌、龙胆草、川贝、甘草;后一型用药为生地、当归、白芍、白术、人参、川芎、黄芪、麦冬、陈皮、夜交藤、甘草。治疗20例,总有效率90%。赵氏[2]将本病分三型:心脾两虚型,治宜益气养心,方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心肾两虚型,治宜温肾养心,方用肾气丸或右归丸;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养阴,方用逍遥散合百合地黄汤、生脉散等加减。

2.2专方验方李氏[8]用自制益智安神口服液(由益智仁20g,远志、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酸枣仁各10g及小春花、何首乌适量等组成)治疗51例患儿,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总有效率94.12%。宋氏[9]自拟多动停汤:辛夷花10g,玄参15g,板蓝根15g,山豆根6g,炒白芍30g,天麻8g。性情急躁、易怒者加龙胆、柴胡;口臭、苔厚腻者加炒三仙;多汗、易感冒者加黄芪、五味子。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徐氏[10]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胆南星9g,龙骨15g,牡蛎15g,石菖蒲12g,半夏5g,陈皮5g,茯苓9g,竹茹9g,枳实9g,甘草6g。临煎加生姜3片,大枣5枚)治疗46例,总有效率95.65%。林氏[5]用药组成:鹿角霜12g,熟地18g,砂仁4.5g,生龙骨30g,龟板15g,石菖蒲9g,炙远志3g,丹参15g。记忆力差者,上方加益智仁6g,枸杞9g煎服。治疗14例,总有效率85%。吕氏[11]用益智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益智仁15g,淮山药20g,天麻10g,钩藤10g,煅龙牡20g,茯神10g,远志12g,夜交藤30g,当归10g,白芍10g,甘草6g)治疗36例,总有效率88.9%,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李氏[12]治以滋肾柔肝之法。处方:山茱萸、龟板、桑椹、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各15g,茯苓、牡蛎各20g,熟地、白芍、远志各10g。治疗39例,取得满意疗效。张氏等[13]用多动安口服液(熟地、煅珍珠母各15g,白芍、当归、白蒺藜、炙远志、知母、五味子、制首乌、柏子仁各10g,钩藤、黄柏、甘草各6g)治疗73例,8周总有效率90.4%。陈氏[14]用静灵口服液(由熟地、淮山药、山萸、丹皮、茯苓、泽泻、石菖蒲、远志、龙齿、知母、黄柏等药物组成)治疗40例,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总有效率83%。

2.3针灸治疗柴氏[15]以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为主穴,心肾阴虚、神思涣散者配内关、神门、劳宫、足三里、复溜、太溪,心肝火旺、多动冲动者配后溪、列缺、支沟、太冲、沖阳、飞扬。其观察显示本病的针刺治疗效随疗程的延长而提高。康氏[16]选穴为:上星、印堂、风池、太冲、三阴交、神门、百会、四神冲;华佗夹脊穴、肝俞、肾俞、心俞、脾俞、胃俞。两组穴交替使用,1次/d,14d为1疗程,两疗程56例总有效率90.08%。吴氏[17]认为本病以肝风内动为多,针刺取双侧合谷、后溪、太冲,用捻转泻法,治疗23例,收到较好疗效。于氏[18]等选用心、肾、脑干、脑点、皮质下、神门、肾上腺、交感、三焦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按压,治疗33例,总有效率84.8%。潘氏[19]用体针、耳针、头针结合治疗。体针:取大敦、行间、太冲、百会,辅以涌泉、然谷、太溪、照海、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神门、阳陵泉;耳针:取肝、神门、脑干,随加肾、心、脾、胃、风溪;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

2.4综合疗法孙氏[20]运用刮痧配合拔罐、耳压治疗本病30例,两法交替使用,每周2次,8次一疗程,3疗程总有效率84.3%。肖氏等[21]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头针取伏象头部、思维、记忆、运平、信号、呼循、人字缝尖、听觉、视觉、额五针,伴动作协调缺陷加书写,顺毛发方向斜刺;体针取双侧风池、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随症加减;中药处方用枕中丹和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136例,总有效率88.24%。刘氏[22]以止动散为主方,药物组成:僵蚕、木瓜、酸枣仁、何首乌、熟地、茯苓、龙骨、鸡内金、天麻、陈皮、甘草。配合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主要用行为治疗,以正性强化为主。治疗31例,总有效率93.5%。王氏[23]以中药滋阴化痰法配合耳穴埋压治疗儿童多动症50例,选用自制益智糖浆,耳穴埋压取心、肾、肝、脾、脑干、皮质下,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总有效率91%。张氏[24]以自拟制动汤配合针刺内关、太冲、大椎、百会、心俞和直推小指、示指末节罗纹面。治疗儿童多动症105例,总有效率达98.1%。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还有不少问题:①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尚未得到统一,且无统一的疗效标准,其作用疗效缺乏可比性。②诸多报道近期疗效确切,但大多未进行远期观察。③中药治疗涉及药物较多,尚缺乏统一认可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药物。④针灸取穴繁杂,疗效确切的穴位选择未有统一标准。故笔者认为,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筛选有效的方药,拟定并选择效果好、重复性好的穴位及穴位组合,注意疗程长短以提高疗效。新晨:

【参考文献】

[1]何平,朱瑛.刘以敏老师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5.

[2]赵承爱.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20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190191.

[3]徐秋琼,倪菊秀.针药合治儿童多动综合征76例[J].上海中医杂志,2002,36(7):3435.

[4]姜润林.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8):6364.

[5]林晓洁.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14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1999,14(7):538.

[6]倪振华.小儿多动症从胆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7):294.

[7]郝阳春,咸丽.中药治疗小儿多动症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700.

[8]李丹.益智安神口服液治疗小儿多动症51例[J].海峡药学,2007,19(3):8182.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治疗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简称som)有其自身优势,现将有关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综述如下:

1辨证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医“耳胀”、“耳闭”范畴,耳胀为发病初期,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为病之久,由邪毒滞留而致.并与脏腑虚损有关,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不论是单纯的中医治疗,还是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的运用,临床医家各有侧重,但均离不开辨证施治及临证用药的加减,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可收到好的效果。

1.1从肺论治邱美和[1]以中耳属肺为理论指导,论述了分泌性中耳炎从肺论治的具体方法,即初期宣肺祛邪,风寒者宣肺祛风、散寒通窍,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者宣肺疏风、清热通窍,银翘散加减;挟湿者则佐祛湿通窍,九味羌活汤或香薷饮加减;中期泻肺利水,治用耳聋治肺汤,并佐以化痰祛瘀之法;末期补肺复元,用耳聋治肺汤和补肺汤治疗。江宁[2]从肺论治本病,辨证为3型:风寒郁肺型治以三拗汤加减;肺经风热型治以银翘散加减;湿热郁肺型治以九味羌活汤加减。临床治疗60例患者,治愈56例,好转4例。

1.2从痰论治干祖望[3]认为本病有风邪之痰、湿浊之痰、脾虚之痰和肾虚之痰之分。风邪之痰又有风热与风寒之分。偏于风热者,应疏风清热消痰,用银翘散合二陈汤,偏于风寒者,应疏风祛寒消痰,用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湿浊之痰应清热利湿化痰,用五神汤合二陈汤;脾虚之痰应健脾化痰,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肾虚之痰则应温阳补肾,用附桂八味汤。根据中耳内液体的不同,稀者用王氏二陈汤,稠者用温胆汤,极稠者用控涎丹。杜长河[4]认为本病早期宜清热疏风化痰,中期宜健脾利湿化痰,后期宜温肾涤痰。郭雄伟等[5]在治疗上以祛痰为主,以陈夏六君子汤加三子养亲汤为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陈皮5g,半夏、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石菖蒲各10g)治疗患者55例,总有效率94.5%。

1.3行气活血柴峰[6]从气滞夹瘀立论,采用通窍耳聋汤(柴胡、葛根、丝瓜络、石菖蒲、丹参各15g,香附、川芎、通草、全蝎、白芷各12g,茯苓30g,甘草6g)加减,治疗6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5%。吴志学等[7]认为本病为邪毒滞留,脉络阻滞,气血不能上濡耳窍,耳窍失养所致,治以行气活血开窍,自拟通闭开窍汤(柴胡、川芎、三棱、赤芍、茯苓、泽泻、霍香、佩兰、石菖蒲、路路通、丝瓜络各10g,香附、甘草各6g)配合西药抗炎、抗过敏、鼓膜穿刺等治疗患者75例,总有效率95.6%,优于仅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1)。

1.4健脾利湿单育彦等[8]认为老年人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邪积滞耳窍而发病,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以益气聪明汤加味(黄芪、人参各15g,蔓荆子、葛根、白芍各9g,黄柏、升麻、炙甘草各6g)治疗老年分泌性中耳炎29例,总有效率93.1%。

1.5清热利湿怀德等[9]认为本病多为邪毒内侵,热毒积滞,经气闭塞耳窍所致,治疗上采用中药(荆芥、桔梗、茯苓、猪苓、丹皮、甘草各l0g,鱼腥草、夏枯草、野、黄芪各15g,蝉蜕6g,石菖蒲9g)加减配合鼓膜穿刺术治疗患者40例,总有效率95%,优于用抗生素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并认为治疗组疗效无论近期、远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1.6泻火行气李晓平[10]认为此病系肝胆之火上扰清窍,或痰湿阻滞所致,治则为泻火行气通窍。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僵蚕、防风、木通各10g,川芎、丹参、赤芍各12g,香附、甘草各6g,细辛5g,石菖蒲8g,黄芩15g)配合鼓膜穿刺等西医外治法治疗患者56例,治愈率达89.5%。优于仅用西医外治治疗的对照组(p<0.05),据药理学研究认为该中药配方有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并有抗菌作用。

1.7养血祛瘀周绍庄[11]认为肝经循行于耳,久病不愈,瘀滞内窍,气机不畅而致本病,滋肝血,祛瘀滞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自拟宣通开窍汤(熟地黄20g,白芍、当归、丹参各15g,川芎12g,郁金、香附、路路通、石菖蒲、柴胡各l0g,细辛3g)加减治疗46例患者,有效率86.96%。

2外治法

西医在外治分泌性中耳炎上多采用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等,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在外治法上有了更多的研究,尤其在无创伤性的外治研究上。中医药外治研究上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3穴位注射

江洁等[12]认为穴位注射药物有药效强而快速的作用和穴位药效的循经特点。针刺翳风穴可激发经气,疏通少阳,通过调节三焦的气化作用可调整脾的健运和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以确保耳窍的清空,通过翳风穴的刺激加上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共奏标本兼治之效。治疗取翳风穴注射山莨菪碱1ml+地塞米松1ml,隔日1次,2周1疗程,共治疗急性患者46例,总有效率为91.3%。

4中药制剂鼓室注射

在口服抗生素,呋麻液滴鼻等治疗的基础上,马婕[13]用清开灵注射液鼓室灌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52例56耳,56耳均先后获得鼓室无积液,纯音测听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1.5db,认为清开灵注射液直接作用于病变粘膜,可达到抗炎、减少渗出的目的。李光启等[14]认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发挥抗炎抑菌作用,减少炎症慢性反应期的损害,有效保护中耳粘膜,有利于炎性渗出的吸收、炎症的消退,有效治疗和防止中耳积液的纤维形成和纤维细胞的增生,预防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7例30耳,总有效率83.3%,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并发症。

5咽鼓管咽口给药

贾春芒[15]将浸透华蟾素注射液的药棉贴敷在咽鼓管咽口处20min,同时配合耳咽管间接吹张法,治疗53例患者,总有效率98.11%,优于对照组(1%麻黄素滴鼻)(p<0.05)。认为华蟾素注射液不但有类似麻黄素的收缩毛细血管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比麻黄素缓和且持久,并且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等作用。

6外耳道用药

陈改娥等[19]以散邪通窍为治疗本病的大法,用复聪滴耳液(石菖蒲、地龙、川芎各9g,全蝎3枚,55%白酒100ml)滴耳治疗急性患者30例,5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3.3%。认为复聪滴耳液不仅具有通络开窍之功,并且用耳内滴药的给药途经,基本无副作用,且药力直达病所,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7耳穴压珠法

李翠芳[20]认为耳不但与经络有关,并且通过经络与脏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用耳穴压珠法刺激耳穴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将备好的磁珠对准选好的耳穴(取外耳、肝、肾、耳中、内耳等穴),用食、拇指按压。每天按压2-3次,每次按压2-5min。两耳同时贴磁珠。15d为1疗程。同时配合中药辨证治疗35例患者,总有效率85.71%。

【参考文献】

[1]邱美和.渗出性中耳炎从肺论治三法[j].新中医,1996,(2):6-7.

[2]江宁.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55.

[3]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7-119.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中药;西药;纤维鼻内窥镜直视

渗出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科病[1],近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的主要疗法是抗生素和局部使用减充血剂[2],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6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共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3~12岁,平均6.5岁,病程12周~1年。已排除下列情况:有明确的吸入物致敏原史;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严重的鼻中隔偏曲者;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者。在治疗前均告知患儿或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及过程,并取得家属同意。症状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为主,平均气导损伤15~25dB,骨气导差15~25dB。纯音测听:本组45例呈轻度传导性耳聋,20例呈混合型耳聋。声阻抗测试:40例呈B型鼓室图,25例呈C型,声反射均消失。

1.2临床诊断

有下列相关症状之一:①揉抓耳朵或头面部,睡觉时摇头转颈,睡不安稳,易惊醒或哭闹不宁,不时尖叫。②鼓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以鼓膜环部及松弛部为著;部分鼓膜完整但内陷,光维缩短、中断、移位、散淡或消失,较少鼓膜穿孔,有时鼓膜浑浊,透明度下降,急性者可见鼓室积液征阳性。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显示低频损失为主。

1.3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头后仰20°,先用1%地卡因、1%呋嘛液彻底表面麻醉鼻腔及鼻咽部黏膜,纤维内窥镜由下鼻道进入至鼻咽腔,看清耳咽管咽口后,将耳咽管导管置入耳咽管咽口内并固定,再将事先在耳咽管导管中的肾盂造影管向内插送2.5~3.0cm后,抽吸鼓室内积液,然后自管内注入气体,使鼓膜膨出,咽鼓管置管留置10min,最后,边退管边注入少许地塞米松、呋嘛液、糜蛋白酶剂混合液0.2~0.3ml。每周扩张注药治疗1次,直至恢复通畅、积液消失为止。同时所有患者配合中医治疗,中药方剂:柴胡6g,苍耳子10g、白芷3g、辛夷3g、茯苓6g、泽泻5g、菖蒲5g、白术6g、生地6g、佩兰5g、石斛6g、杏仁6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4次服用,7d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显效:耳堵、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提高至正常;纯音测听检测骨气导差在10dB以内;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型曲线,峰值为0.3~1.5mm。镫骨肌反射引出。有效:耳堵、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有提高;纯音测听检测气导较治疗前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s型曲线,峰值较正常偏低。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无明显改善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2结果

2.1临床疗效

6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2例(3.1%),有效23例(35.4%),痊愈40例(61.5%),总有效率达96.9%。

2.2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地塞米松引起2例头面部及背部皮疹,呋嘛液引起31例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皮疹并伴有胃肠道反应原因不明1例。除l例皮疹较重进行抗过敏治疗外,其他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d后自然好转。

3讨论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3]。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较多,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炎症递质在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认为咽鼓管器质性狭窄或阻塞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4]。目前研究趋向认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调所致。而咽鼓管功能障碍并非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必要条件,但对延长中耳积液的病理状态起重要作用。而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才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条件,两者相结合是发生顽固性中耳积液的真正必要条件[5]。

由于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故其治疗方法较多,渗出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外耳道皮下置管、咽鼓管置管等[6]。目的是清除中耳渗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7]。但是只能达到鼓室引流、消除中耳负压的目的,如耳咽管不通或不能开放,中耳压力不能维持平衡仍会产生负压,再次出现鼓室积液,而且人为造成耳膜生理结构的破坏,导致耳膜产生斑痕、钙化,从而影响耳膜的振动及声波的传导,使听力下降。另外耳膜破坏后,增加了中耳腔感染机会,临床效果欠佳[8]。

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单用西医的方法或单用中药,临床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只有内服中药加以综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中医学慢耳痹、耳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9]。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邪毒循经淤滞耳脉,阻于窍络,气血瘀滞,湿浊停聚耳窍,以致本病发生。本组采用纤维鼻内窥镜直视下,将耳咽管导管置入耳咽管咽口内并固定,再将事先在耳咽管导管中的肾盂造影管向内插送2.5~3.0cm,然后进行抽吸扩张注药治疗。中药方中柴胡疏理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苍耳子、白芷宣肺开窍,清热燥湿;茯苓、泽泻渗湿利水,石菖蒲、辛夷芳香开窍;白术健脾利湿、生地清热凉血,活血通经脉;杏仁宣肺理气、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黄芩、苍耳子、白芷、辛夷、茯苓、泽泻均有抑菌、消炎、解热作用;黄芩、白术有抗病毒作用;车前子、泽泻有利尿作用;黄芩、当归均有抗过敏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10

“结石”排不停

记得1984年,患者老徐告诉我,他在南京一家医院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胆结石效果好,决定回沪继续治疗,并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是他抄的穴位。老徐语出惊人:“光贴耳穴还不行,每天必须吃一只炖烂的猪脚爪,才真正能排出石头。”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给老徐依方治疗了几次,还真的排出了好几块“结石”,他还特地拿来给我看。这个消息吸引来很多患者,经用同法治疗,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排出从黄豆至米粒大小不等的“石头”。与此同时,这些患者的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当我得知老徐居然又一连排出了7颗结石时,不由产生困惑,他明明说胆囊中一共只有2块结石,在南京已排出1块,怎么还会排个不停?我对老徐说,按这种排法,你的胆囊应该早就空空如也,该检查一下。

经过B超复查,结果却大失所望:老徐胆囊内依然是2块结石,一点也没有减少。B超室医生说,南京只查出1块结石可能是因为关系,2块结石重叠在一起之故。于是我怀疑其他患者不断排出的到底是不是结石?找人通过光谱分析仪分析,除了泥沙状的小颗粒属于胆固醇结石外,其他的都是以钙成分为主的骨质物。也就是说,那些所谓的“胆结石”,实际上绝大部分是不小心吃下去的猪脚爪的碎骨。

效果确实有

就在我认为耳穴贴压并没有明显的治疗胆石病的效果时,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一位姓林的患者患胆石病多年,每年要发作数次,一发作就并发胰腺炎,痛得满地打滚,非送急诊救治不可。接受了耳穴治疗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面孔慢慢红润起来,人也变得有精神了。治疗3个月后的一天,老毛病突然发作,林先生不断按压耳穴,腹部一阵剧痛之后,竟霍然而止,且立即神清气爽。再做B超检查,发现原先那块0.6厘米的胆结石不见了。我一方面为他高兴,一方面也为耳穴的神奇作用而深感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之后,通过近百例患者的反复观察,发现贴压某些耳穴,对早、中期患者确实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多种症状,对1厘米以下的结石,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

以下患者可用耳穴方治疗:

1.胆总管结石,其直径在1厘米左右,胆管下端无器质性狭窄者。

2.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者。

3.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结石,胆囊排出功能较好者。

常用耳穴肩、胰胆、十二指肠、迷根、肝、三焦、神门、胃。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11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抽液后石膏加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抽液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9.55%,观察组治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7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方倍他米松;石膏加压;耳廓假性囊肿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5-85-02

CompoundBetamethasoneInjectioninTreatmentofAuricularPseudocyst

BAIZhuxiang

DepartmentofENT,LuoyangCityFirstPeople"sHospitalinHenanProvince,Luoyang4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compoundbetamethasone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auricularpseudocyst.MethodsWeselectedtheENThospitalinJanuary2009toAugust2010patients88caseswithauricularpseudocyst.The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plasterpumpingfluidpressureaftertreatment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pumpingfluidafterlocalinjectionofbetamethasonetherapycompound,observeandcomparetheclinicalefficacyof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controlgroupwerecured15cases,effectivein20cases,79.55%totalefficiency,theobservationgroupwerecured35cases,effectivein8cases,thetotalefficiencyof97.73%.Thedifferenceoftotalefficiencybetween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Compoundbetamethasoneinjectionauricularpseudocystissimple,effective,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Compoundbetamethasone;Plasterpressure;Auricularpseudocyst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8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7.1±15.8)岁;其中男79例,女9例。全部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病变部位耳甲腔14例、三角窝39例、舟状窝35例;其中左耳45例,右耳43例;具体表现为耳廓肿胀、积液,少数患者局部微痛。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局部消毒后均于囊肿最隆起处穿刺,完全抽取囊肿内体液。对照组患者拔出穿刺针后按压穿刺部位5min,以预先调好的糊状石膏覆盖于患处,加压固定7d。观察组患者抽液后于囊腔内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12),创口不需包扎[1]。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标准

治愈:随访6个月内无复发,耳廓外形恢复正常,无积液、增厚、畸形;有效:随访期内复发,经二次治疗后好转,耳廓轻度增厚,无明显积液、畸形或感染;无效:随访期内复发,经多次治疗,耳廓可见明显增厚、畸形或感染[2]。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9.55%,观察组患者治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n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4415(34.10)20(45.45)9(20.45)35(79.55)

观察组4435(79.55)8(18.18)1(2.27)43(97.7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耳软骨层间的无菌性渗出性炎症,渗出液呈淡黄色。当渗出液积聚到一定体积时,即可在耳廓外侧形成囊肿样隆起,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等[3]。

耳廓假性囊肿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外部机械刺激等引起耳软骨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也有研究称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4]。本病一般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女性患者较少。囊肿位置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及耳甲腔,左、右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灶部位一般无明显痛感,部分患者有灼热感和肿胀感,伴有弹性感,肿胀范围清晰,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渗出液经培养无细菌生长。目前临床上对耳廓假性囊肿尚无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5]。

目前临床上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较多,研究较多的有超短波照射、激光打孔、液氮冷冻、切开引流手术、穿刺后囊腔注药、石膏加压等。如果一次治疗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患者易复发,造成软骨感染甚至坏死,即便经二次治疗后愈合也会引起结节、肿胀,造成耳廓畸形,影响美观。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各有千秋,超短波照射产生的热能,可加速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加快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刺激组织生长和愈合[6,7]。液氮冷冻是通过引发囊壁无菌性炎症,促进其与软骨面粘连,使其不能生成积液而发挥治疗作用,但易引起皮肤冻伤,甚至发生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囊腔局部注射后起效迅速,可明显减轻液体渗出,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药物吸收后还可起到抗增生作用[8]。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9-830.

[2]钟庭彬,黄明燕.耳廓假性囊肿几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1163-1164.

[3]孙淑君,李婵.耳廓假性囊肿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05.

[4]曹雄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理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75

[5]邓荣瑛,李巧玉.局部注射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9例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632

[6]马桂琴,李连贺.耳廓假性囊肿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434-437.

[7]冯云,刘萍.耳廓假性囊肿磁疗38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2,24(1):102-104.

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范文篇12

胆囊结石是否必须得治

读者情报:

前不久我在单位体检中发现患有胆囊结石,但从来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胆囊B超检查也没有发现其他异常。体检医生建议我观察。但最近我看到一则广告,上面说不管有无症状,胆结石都要及时进行溶石治疗。应该如何处理为妥呢?

分析解答:

因健康检查或其他疾病作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但从未有过急性发作或者胆囊积水的病史,称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采取观察随访的方式,而不必急于接受治疗,所以也不必考虑“溶石治疗”。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或结石大于2厘米,应做胆囊切除术。值得提醒的是,一些不正规医院的医生也可能在患者无症状的情况下乱治疗,为获取利益而增加治疗费用,对此要加以警惕。

口服药物是否能够溶石

读者情报:

最近看广告上说,有一种中药溶石药物,对化石、排石非常有效,用药一般7天即可排石,具有极高的治愈率。不知是否可以一试?

分析解答:实践表明,中药排石和总攻排石等方法对胆囊结石无确切疗效。事实上,目前口服药物溶石只对胆固醇结石有效,用于溶解胆色素结石的药物,都还未达到实用阶段。所用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但只能溶解部分结石,全溶率不高,只有20%~40%,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耳针和体外碎石是否有效

读者情报:

有家医院打广告说可以用耳针治疗好胆结石,同时还用体外碎石等先进方法让患者无痛苦地排出胆结石。这些方法到底管用不?

分析解答:

耳针排石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广泛流行的方法。研究表明,耳针只能缓解症状,94%以上的病例所排出的“结石”并不是真正的胆囊结石。而体外冲击波碎石虽然可以粉碎胆囊结石,但胆囊内的碎屑难以排净,排出过程中还可以引起胆管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这项技术虽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但却是一种有损伤的方法,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溶石疗法是不是最佳疗法

读者情报:

我是一名胆结石的患者。最近我看到一则溶石药的广告,上面有一句话是“药物消溶结石是目前治疗结石症的最佳途径”。而据我所知,周围一些病友都是做手术治疗的。到底药物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呢?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收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集锦10篇
  • 下一篇:教师辞职报告模板及范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