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7 栏目:公文范文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儿童素质教育有效策略

笔者今年有幸从事全区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在农村小学集体视导和走访教师、学生中发现,农村小学非常重视语文、数学的教学,综合学科遭遇尴尬,甚而有学校还设置“副科办公室”,编排“四功科课程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此类现象实属不该发生,但的确存在。因此加强农村儿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素质教育是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性、基础性)。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忽视农村儿童的素质教育,就是忽视了国家的大半壁江山的儿童教育,这样的教育缺少全体性。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化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又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小学开设、开足整个课程是实施儿童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农村儿童的素质教育才具有全面性。

二、农村儿童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机制滞后。

目前各级考核主要还是看分数。“高中不行,怪初中,初中不行,怪小学,”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关部门狠抓小学语文、数学质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安排精兵强将担任语文或数学教学,兼任其它学科教学,期末只考核语文、数学成绩,语数课挤占其它学科便成司空见惯之事。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儿童知识面窄小,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两全方针。”

(二)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欠稳定

1、教师缺编现象突出。以我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184名为例,专职19名,占11%,兼职165名,占89%。全区59所农村小学,缺编英语教师88人,有7所学校至今未开设英语课程。音体美教师也奇缺。

2、整体素质不高。第一学历合格率低。教师主要来自民办教师或“学历合同”转正。教师的成长滞后。全区184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有3人担任行政职务,占1%。教师职称偏低:中级20人,占10%,初级164人,占90%。

3、校本教研名存实亡。一般村小只有1-2名综合学科教师,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教学问题,甚至多个乡镇都没有学科教研组,这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个别领导为节省开支甚至拒绝派遣综合学科教师参加区内教研活动。

4、农村教师队伍欠稳定。城乡环境差距较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综合素质好的教师很快调入城区,去年暑假,一个镇就调走了十几个教师,几乎让该所小学“揭不开锅。”

(三)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设备是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全区农村小学中,15所有微机室;5所有音乐室。在集体视导中,看到英语教师的录音机破旧不堪,还真有点心酸。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体、美、劳器材配备较少,上劳技课无基地,语音设备基本上是空白,教学设备的奇缺削弱了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

三、提高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2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协同培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师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提高教育部门管理水平是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改善教学设备是保障。

(一)提高认识,转变人才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新的人才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挑战,我国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多元化,既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专家、学者是人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因此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

(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评价要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勤政廉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学校办学水平的改善、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期末抽查所有学科的学习情况。学校拟定方案从教书育人、教学教研能力、教学效果、教研科研实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心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师德修养,刻苦专研业务,打造“三心二意”的“一现”教师。“三心”指有良心: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学生;有爱心:指爱教育工作,爱学生;有信心:指对学生要有信心,对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虽不能做得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不断地超越自我,那也是人生的极致。“二意”指教师要明白生活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更多人的生活。“一现”指“你的存在要体现你的价值——尽自己微薄之力,助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加强课程管理,落实各科课程教学。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2

【关键词】:课程思政;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展开课程思政专项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传统本科课程教学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带来新的发展亮点。高等体育院校要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为目标,将通识教育与体育学专业教育、品德教育与课程育人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大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责任感,弘扬优良校风,更要深入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学本科生道德素养培育中的全面开展,努力打造一门具有体育学特色的适应现代教学发展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的“体育学思政课程”。

1高校基础医学思政教学课程的研究现状

在高校基础医学思政教学课程的探索中,秦永亭等在《解剖学研究》中深入剖析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思政教学内容,分别从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实践、敢于探索的热情、开展科学严谨的态度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开展遗体捐献教育等途径展开思政教学[2]。刘智皓等以《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以讲好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情怀、以引入科学故事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心,做好生命伦理教育培养学生高规格的职业素养、优化课程导课案例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以及讲好课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从以上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并就高校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解析,为后期思政课程的开发提供科学指导[3]。而其他基础医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大多围绕“免疫学、分子生物化学和组织胚胎学”,在运动解剖学思政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尚未尝试。

2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2.1树立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在拜金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冲击的时代,指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紧迫与必要。在《运动解剖学》骨学介绍中,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每一幅骨架的由来,通过捐献者和解剖学教授感人的奋进故事,激励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敬畏和心生责任感,树立体育院校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通过讲解一代又一代运动解剖学专家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并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提升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学习能力,加强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6]。在《运动解剖学》神经系统部分介绍运动与大脑皮质、海马、脊髓灰质神经元微细结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超微结构的运动效应以及运动神经科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通过讲解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冲破世俗观念,亲临死人堆,获取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感人故事,塑造体育院校大学生勇于探索、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而自我创新学习能力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学期间需要有机融合运动学、生理学、解剖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点,着重引导学生求知探索期间的创新学习能力,从早期开始逐步培育学生职业工作期间的工匠精神,为体育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服务社会,加强劳动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7]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依据专业理论知识服务大众健康、竞技体育等诸多方面。例如,学生利用“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的特点”,指导竞技体育一线运动员做好肌肉拉伸活动,提升肌肉功能能力,预防骨骼肌拉伤,为运动员伤痛的防治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而对于有些青少年久坐的情况,则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的良好生长发育,长期废用则诱发骨萎缩和骨质疏松”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宣传,切实为增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好引路人,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大局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热情,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

3结语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2022年我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中的德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市委、市政府“教育振兴工程”为引领,以“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验式德育为路径。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做好上级部门对我校年终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评比的迎检工作。对照考核评比指标细则,及早准备相关材料,查漏补缺,将材料整理归档,顺利完成以上迎检工作。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要求

1、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此学校将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三节”(节粮、节水、节电)系列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认真学习教育部最新下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落实体验式德育的实施路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健全“三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机制,完善“五个结合”(即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外特色阵地活动相结合、与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方式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彰显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充分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2、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早日养成。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利用班队会、主题教育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要抓好学生的上下楼、就餐、上操、午休、课间行为规范的管理,培养学生做一个“守规矩、讲文明、懂礼仪”的校园小主人。

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管理机制。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支持才会配合,所有班主任和科课教师要利用手机这个网络平台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学会如何与家长智慧相处,营造合力育人的氛围。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微信平台。认真组织和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家长会。

4、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提高中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班队集体建设的水平。

5、提高少先队员思想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集体、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从小做个好公民。学校的德育常规教育,要倡导引导式教育,突出训练对象参与的主动性,变教师的单方灌输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变规范教育重传授知识为重学生实践。具体抓好:

(1)环境卫生

各中队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

(2)文明礼貌

各个班级都要教育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要加强对着装、个人卫生、红领巾佩戴情况的检查力度。

(3)课间纪律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的各项规定,“有礼、守纪、保洁”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4)加强红领巾监督岗力度

本学期将把值日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交流、评比提高值日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其成为协助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抓好检评

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继续指导好大队干部和每周值日的老师每天的对各班卫生和两操的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公平公正的把检评结果纳入到班级评估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深化“养成教育系列训练”活动

各班中队辅导员要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地“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诚信守法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系列训练活动课。

6、切实加强学校少先队组织建设。定期进行大队委员改选,培养一支有组织有活力的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少先队干部组织在学校与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班进行民主选举,成立新一届大队委,通过层层选拔,成立一支拔有能力,责任心强、愿意为全体队员服务的小干部队伍。

同时进一步巩固少先队大、中、小队建设,开展好队会、队日活动,积极发挥少先队在班集体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建设快乐的少先队集体,引导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不断提高阵地建设的品位。

7、加强校内文化建设。利用好广播室,文化走廊等文化宣传阵地,增强少先队文化的感染力,教育少先队员坚持佩戴红领巾和少先队干部标志。同时继续抓好鼓号队的培训工作。

8、心理健康教育。我校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9、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孩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10、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主要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道路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安全。

11、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努力做到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三爱”、“三节”、“五会”教育。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国际禁毒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10•13”建队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中队为单位,开展一次“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队日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公民)要求和“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要求牢记心中。结合“学雷锋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队员们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新世纪合格的小公民开展;开展劳动卫生教育系列活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等,宣传并开展“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活动。教师节开展制作“心意卡”赠送老师的尊师活动,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广大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建队节期间通过新老队员手拉手,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并不断加深对少先队队章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少先队组织的基本性质和使命,明确少先队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少先队的组织生活,引导少先队员以是少先队员为自豪,愿意为少先队添光彩。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

2、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

3、结合“植树节”开展活动

4、开展“三节”教育活动

5、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活动

四月份:1、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教育活动

2、开展“世界卫生日”教育活动

3、开展学习精神系列活动

4、开展五会教育活动

五月份:1、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2、开展五四运动纪念日活动

3、结合母亲节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

4、结合全国助残日开展活动

六月份:1、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3、宣传并开展“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活动

4、检查各班对学生《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

七月份:1、开展喜迎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活动

2、进行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

2、对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布置

八月份: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九月份:1、开展纪念抗战胜利活动

2、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

3、开展九一八爱国教育活动

4、920公民道德日宣传教育活动

十月份:1、“庆十一”征文比赛

2、组织开展庆祝建队日主题队会,发展新队员,表彰先进少先队员。

3、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

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队会

十一月份:1、开展讲诚信活动

2、结合中国消防宣传日队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开展“五会”教育班队会和手抄报评比活动

4、开展学习国学经典系列活动

十二月份:1、结合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继续进行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3、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检查各班对学生《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

2022年

一月份:1、对本年德育工作进行总结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4

关键词:“三爱”教育“五爱”教育新诠释

教育部党组于2013年9月l出《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爱”教育的历史沿革

“三爱”教育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涵。谈到“三爱”教育,很容易联想到新中国成立前期倡导的“五爱”教育。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首次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写入《宪法》。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国内阶级立场鲜明,以“恨”为主。而建国后“五爱”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国内感情开始发生转变,国内民众在一个和平发展年代由“恨”转向了对家庭、社会、国家一种爱的期望。

祖国的整体由人民大众组成,此时,爱祖国的基本内容也就包括了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祖国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爱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三爱”教育不仅继承接续了“五爱”的优良传统,更是能够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发扬。“三爱”教育的提出,也是结合社会发展必然要求的结果。“三爱”与“五爱”,两者不仅在内容上是相通的,这表现为后者包含前者,还体现为前者浓缩了后者的精华。“三爱”教育不仅是对“五爱”教育的一种传承,而且回归了德育的本源。

二、开展三爱教育的重要意义

表面看来“三爱”教育要求简单,但是却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劳动创造一切、报效祖国的传统美德一直口耳相传;在近代中国,尊重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理念也贯穿始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兴起,各类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这已经演化为沉重的社会问题。深入开展“三爱”教育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时展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三、新时期,对“三爱”教育的新诠释

(一)“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具体内容和关系

我国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发展阶段,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受到高度重视。“爱学习”从培养大学生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并在这种学习中懂得运用,逐步转变为对获得的新知识的理解、运用、更新和修改中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能力培养,即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对“爱学习”教育的要求,实际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全球化的背景下“爱祖国”已经展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强国对弱国的侵略压迫逐渐转化为国际背景下的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从而使意识形态霸权主义屡见不鲜。在此全球背景下,爱祖国更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以捍卫最高国家利益为重要出发点,以维护国家为重要表现,以加强自身文化软实力为重要保障,将爱祖国融入到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网络媒介,选择合法、合理、文明的方式表达爱国情绪,做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爱劳动”,是要求大学生从学习生活中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劳动观念、尊重劳动、参与劳动,从而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爱祖国”是为人之本,育人之源,“爱学习”是实现一切理想的前提,“爱劳动”是创造幸福的唯一途径,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新时期,只有通过“三爱”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有素质、有能力的青年一代。

(二)“三爱”教育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途径

“三爱”教育的根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学生开展三爱”主题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经之路。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从理论上阐释了“三爱”主题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联系,为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增强了大学生从理论依据、理想信念、思想建设三个层面上参与投身“三爱”主题教育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梁好.坚持“三爱”教育强化立德树人[J].基础教育论坛,2014,(03).

[3]李继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

[4]陈雪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山东高等教育,2014,(04).

[5]李潮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1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思想性科学发展观身心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63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公民思想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性的培养。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思想性

科学发展观是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因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发挥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呆板无趣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方式,为学生创设有新鲜感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思想性

在五四讲话中说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以这些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进行教学。

首先,要找准对应点。在教材中,相互宽容、与人为善就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相对应;教材中的社会巨变、改革大潮就与“富强”“文明”相对应。找准这些对应点,思想品德教学就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去,成为一连串美丽的音符,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可以播放歌曲或新闻短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体育游戏或小品演绎,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向,并融入我们的课堂中。例如在学习“熔铸民族魂魄”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播放汶川地震的相关画面,让学生感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体会到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思想性

1988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五爱”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五爱”的培养。

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而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离不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在教育学生增强“五爱”意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另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大计,我们青少年要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小培养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习惯,从而把“五爱”教育落到实处。“五爱”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情感,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而不懈努力!

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思想性

教育研究表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心l展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仅表现在不同学生的身上,还表现在同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培养学生思想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

1.分阶段教学。初一阶段,学习“爱我中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祖国所受的磨难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初二阶段,教师在讲解“民族情,民族魂”的时候,可以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摩和体验。初三阶段,学习“情系祖国”时,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国情,培养学生的思想性。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化,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1篇6

文章标题:小学校长竞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莲南小学。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竞聘演讲,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东江边上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教龄长达35年的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妇女干部,后来也在学校工作。我的一位姐姐是教师,我的嫂子是教师,我的弟媳是教师,我的爱人和我都是教师,一句话:我的家是教师之家,我以教师之家为荣!

我在教育中长大我能当教师,除了家庭的影响外,我的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刻。由于当时小镇上没有学前教育,我在写小写"3"的时候写成了像在飞的小鸟。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学会的,就像我妈妈那样,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妈妈。从此,在我心中播下了当教师的种子。

18年前,我从东莞师范学校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走上了神圣的讲坛。从此,教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这宝贵的18年中,我上过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劳动、思品、信息技术等科目,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职,参与组织过区一级、市一级和省一级三种等级学校的创建工作。多次被评为区先进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在省、市级报刊发表的文章达16篇。20xx年被评为区语文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莲南小学教导处工作以来,贯彻落实校领导正确的办学思想,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莲南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能在高水平、严要求的校长领导下做事创业,是非常幸运的,虽然工作累点苦点,但能学到小学、中学、大学难以学到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我要在罗湖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以上的人生经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有百倍的信心当好校长的助手,协助他办好学校,让学校上档次,上水平,为罗湖教育强区增光添彩。

当前,教育战线正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出,素质教育实施正方兴未艾。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就是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果有幸当上副校长,我将协助校长做好分管的工作,并实行"一个转变,三个改革"。一个转变就是转变我们的人才观:我们小学的任务是把儿童培养成具备初级生存能力的少年,为初中输送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合格并有特长的生源。

一改教学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现代教育家魏书生。他成了我学习的偶像,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经验。我特别佩服他的教法,他身为中学校长,不但当班主任,还担任语文课,还要经常在外作报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级一定是差班,不说差班也一定是后进班。但事实胜于雄辩,他所带的班级不但不是后进班,而是先进班,学生语文科成绩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创造中进步。他把学生分成语音组、词语组、语句组、段落组、写作组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一方面的问题,就去找那个小组的成员解决。学生如此学习,他当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学生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怕写作文、日记的问题,要求学生亲自种豆子,把劳动的经过和豆子发芽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但喜欢写作,还写得好。到了六年级,不少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我以此为素材写的论文获得了中央教科所学法指导论文二等奖。

二改教材。新一轮的课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调子:国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实行一纲多本;打破出版、发行的大一统局面。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改革从内心感到高兴。一是我们有选用教材的权利;二是我们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三是实行综合课程后,我们的课本种类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的书包将会真正地减轻,才能把素质教育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才能抽出一点时间去进修,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莲南小学围绕科普兴校这一特色,正在进行"三模"科普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教材开发出来。届时,我们还要申请鉴定和专利。

三改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方向标,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一是上级政府部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二是学校本身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我认为,要评价一所小学办得怎么样,广东省督导评价体系是比较科学的、系统的。在评估标准里面,包括了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两大类别,一共有39条指标,每一指标有相应的分值,总分值500分。对学校的每一环节,每一个角落都纳入评估体系。我将协助校长按督导评估的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好莲南小学,力争早日实现五年规划的目标--把莲南办成省一级学校。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一直是校长们头痛的问题,因为教师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难以衡量。我认为可以制定相应的量化评比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三个有利于"和"三公"为原则: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作为学校领导绝对不能以班级平均分或合格率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唯一标准。要是这样,接到后进班的教师再认真、再负责,第一学年可能什么也评不上。教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在莲南小学做得很好,从来没有教师因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闹意见,真正考出业绩、评出先进、鼓足了干劲。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当重要。评价学综合生素质的标准就是你认为需要培养的目的。我们小学的培养目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个性有特长的初级人才。考核学生要以综合考核为主,兼顾特殊,要不然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特长生受打击。当今世界级的钢琴王子--李运迪,他要是在普通的小学、中学学习,就可能没有今天。像韩寒这样的特长生,一定要他在数理化方面齐头并进,他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我举的两个例子,不是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要全面发展,而是想说明我们要让某一部分学生的某一方面优先发展,使我们的小学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实行优者更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真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我们中青年一代,处在改革的潮头,国家已加入WTO,祖国申奥的成功,都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勇敢地迎上去,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进取,将来成为深圳、全国的名师,同时愿自己的桃李芬芳。我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奉献青春热血,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是我最大的幸福!

最后,我想说,不管能否当上副校长,但就我的人生旅程来说:我的过去属于罗湖教育,现在属于罗湖教育,将来仍然属于罗湖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7

传承红色基因: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色”精神,就是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校始终秉承“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每一学年多次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军事技能训练、红色文化宣讲等系列主题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广泛,它包括有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范畴,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校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仅陶冶了学生性情品德,还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充分体现了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

学雷锋志愿活动:为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着力营造学习雷锋和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了学雷锋主题教育、走进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入社区到街道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大力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8

在感恩体验中体悟“敬业”

在实践中体验是让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办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校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成长,学校开设感恩教育系列特色课程。例如,学校组织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参与“‘今天我上班’――感恩从体验开始”实践课程,实践体验内容包括食堂管理、宿舍检查管理、保洁清洁管理等。学生们走进食堂,与食堂师傅一起择菜、切菜、卖饭;走进宿舍,与宿舍管理员一起整理床铺、收拾内务;走进楼道,与保洁员一起清扫楼道、打扫厕所……活动中,学生们团结互助、相互合作,努力把本组所承担的任务做好。劳动体验中,学生们“累并快乐着”。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师傅们工作的辛劳,同时,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教育,更体悟到了“敬业”的深刻含义。

在引导示范中凸显“和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优秀示范与榜样的作用。在感恩体验活动中,学生们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有困难一起想办法,出了问题一起解决,不相互埋怨,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和谐的集体。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学校还特别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和学校教师一起为学生指导。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工作质量,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起虚心向食堂厨师、宿舍管理员和校园的保洁员请教学习,恭敬地称呼他们“老师”或“师傅”。家长的大力支持、辅导老师的行为示范、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与配合,以及所有参与者对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维护,构成文明、和谐的画面,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家长和教师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都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和谐相处的榜样,在引导示范中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自主管理中理解“自由”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以来是基础教育的重点所在。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大,从传授知识到发展能力再到形成素养,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拓展和延伸,语文素养的形成则是最终的目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此一目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建设,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出发,采取好相关的教育策略。文章在此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界定

素养指经由实践而获得的道德修养,基本内涵与素质相通。核心素养则指素养中居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成功融入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不同的学科受学科属性以及教育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素B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以下三重属性:首先,学生属性。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科教育是其载体与平台;其次,学科属性。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不同的学科在核心素养中肩负着相同的责任,但培养的方向却有所不同;最后,基础属性。核心素养指所有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比较稳定的且适应时展要求的学习能力与人格修养。

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手段研究

素养教育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居主导性地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采取好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中的先导性因素,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规划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首先,教学目标需要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以生为本”是当前最具价值的教学理念,因而,教学目标也必须从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学目标需要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注重其综合价值,就以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川江夜航》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兼顾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面的内容,既要传授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学习内容,如“落”、“洗”等生字,也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教学目标要从静态目标走向动态目标。

(二)转变语文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据特定的教学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直观性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取圆形教学结构,所谓圆形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紧扣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并以内核层、中间层、外表层等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区分开来,如此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层次分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大有裨益。就以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的教学为例,笔者以“文字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为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从此出发,通过文章语言的分析,尤其是各种修辞的手法的分析、意境的呈现,如展示相应的图画、视频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悟三月桃花水的优美

(三)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养形成,其中能力培养处于中间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探究能力是自学能力中的关键要素,教师需要借助教学问题、教学任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探究,比如在《小蓝裙的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小女孩的礼物是什么?她是怎么得到礼物的?这些礼物有带来了什么变化?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的主要人才,因此,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养成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其学科特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肩负一般性的智育教育任务以外,还承担着相应的德育教育的重任。就以《和母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展现了和其母亲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其特征,比如母亲的勤劳、吃苦、能干,的勤劳、懂事、孝顺,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诵读课文,并将课文中描绘母亲以及品质特征的小故事总结下来,并依此反思自己平时在家中是否有帮助过母亲做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洗菜、倒垃圾等。如此便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教学实践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语

素养培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核心素养在素养中居主导性地位,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素养培育的必经途径,也是强化素养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好切实有效的途径,做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篇10

一、核心能力概说

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是近些年发达国家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主要观点是:大学教育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七种能力。在这个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哪一种人受到的冲击最小呢?相信一定是具备核心能力的人。核心能力不是指具备法律、会计、电子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能力,而是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能力,在一个企业,做生产的人可以改做销售,做销售的人可以去做管理,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专业方面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获得,而合作协调、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是需要开发和长时间培养训练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博士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EQ占80%;IQ只占20%。”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非常重视劳动队伍的技能开发,在国家教育培训目标上明确地提出了“为了成功的未来开发技能”的口号。为此,英国的改革将重心放在企业,放在人的技能开发上,毅然决定由政府、教育机构和行业共同开发企业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其目的:搞活企业,提高人的素质;方法:国家干预改革现行教育和考核制度;结果就是建立了一套体系:NVQ制度、GNVQ制度及核心能力。英国在核心能力体系建立与推行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能力开发方式上有所突破。英国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完成了对一般性职业能力的功能分析,用一个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和技能标准,把一个抽象性很强的能力体系陈述得十分清楚、到位,使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有了一个明确的规范和依据。

第二,在体系和运作方面也有所创新。英国作为一个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技能开发上却创立了一个国家统一的NVQ及核心能力的标准体系,并依靠政府的力量向全社会推行,这种方式推行的力度大,容易取得广泛的认同和良好的效果。

第三,对能力本位目标有独到的认识。英国建立的核心能力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他们强调的是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要密切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并能在工作情境中得到有效运用,而且在培训和考核中强调以工作现场为条件。这对传统职业教育培训的改革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我国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属于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开发的总目标是: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服务。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核心能力体系的开发,而是要通过促进教育培训制度的改革,推动终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核心能力的开发,从而开发人力资源本身,最终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主要对象为青年后备劳动者,主要是需加强素质教育的中等和高等学校(包括学院)的在校学生,还有参加就业前、转岗或再就业培训的人员,以及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类在职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年来,我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开辟了多种渠道,发展了多种高等教育形式,推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训练体系,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特色,培育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前提,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二、对核心能力的基本认识

从学校的学生到大公司的行政长官,人人都需要具备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工作、教育、培训和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获取成功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它们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提高学习、工作质量或业绩,知道在哪方面使用核心能力及如何使用核心能力。

(一)核心能力开发的必要性。“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在就业市场上提出来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寻求改革现有的做法,以期建立一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的劳动队伍。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开发劳动者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开发起因于社会经济技术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是我们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职业教育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不仅要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更要适应社会就业的变化;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调整,不能单纯地针对工作任务的需要,而应着眼于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需要重新确立,不仅要加强实际技能训练,更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二)核心能力训练在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中,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二、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2.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3.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4.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成长经历,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系部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5.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实施要求1.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实施。

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2.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实施。

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

3.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

现在有好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作为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教育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4.劳动教育要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这就要求各系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劳动教育要循序渐进,由弱变强,逐渐规范,成熟,发展,壮大。

从先搞好个人卫生入手,做好宿舍劳动卫生,完成班级劳动卫生任务,协助家长熟悉家务劳动,服从校内劳动教育要求,积极参加校外劳动实践,主动投身志愿者服务,奉献社会,提升自我。

五、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好劳动课。

2.开好主题班会。

3.各系部开好家委会。

4.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具体实施措施:

1.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劳动课教学计划,列好课程表,选派好劳动课教师,规定好时间,可以一月安排一次,也可以一学期安排一次,逐步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过程。

2.由班主任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给学生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明确标准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个人卫生:洗脸,漱口水,洗头,洗脚,洗澡,洗衣服,洗床上用品,自己动手洗净叠被,压出线来。

公共卫生:宿舍、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场所扫地、拖地、物品摆放和清洁整理等。

3.各系学生科召开家委会,充分利用家长、家庭劳动教育的资源,对学生适时进行劳动教育。(明确要求和劳动方法和技巧)

家务劳动:房间、庭院的清扫,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清洁和维护,帮助家长洗衣做饭等,在家长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4.学校将把整个校园按条块状分配到系部,作为定点学生劳动教育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校园内劳动教育区绿地养护,保洁。锄地、拔草、施肥、剪枝等。让学生放手去做,即便刚开始有点破坏,也在所不惜。也要完善对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对母校一草一木的感情。我们将把操场、学术报告厅整理及卫生保洁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思维。

5.参加学校组织的、没有商业渗透的校外劳动实践。

6.主动投入志愿服务,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争光添彩。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四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事关重要,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

1、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等。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点来看,又可分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它是个人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更为紧密,这使得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愈加凸显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都注重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好的劳动者,在特殊岗位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劳动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填补岗位的空缺,相反,如果职业核心能力较低,就很难较快适应岗位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从纯粹的技术教育向能力结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拓展,从而使我们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能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学生“成人”的落脚点即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科学素质教育只有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1、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指出“教育应是主体的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面临以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即是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培养的需要。

2、消除功利主义的影响,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响亮口号,这种根据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即时需要标准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看重的是就业率带来生死存亡,家长、学生更看重的是三年之后饭碗问题,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被淡化了。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或者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使得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过分专业化,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载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劳动者的重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发生了很多显著的变化,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由早期的不信任、看不起逐渐转变为认同、支持,院校也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出现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的转变。现在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要想在这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向质量求发展,就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品牌。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但人文素质是其核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完备上着手,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的“专”,更要注意知识的“泛”,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太专”,业余文化生活“太单”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难见成效,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的就业市场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毕业生逐年增多,学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很多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往往高价而沽。归根到底,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懂“做事”而不懂“做人”,一来是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往往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人才过剩的情况下当然会“优中选优,”挑选素质高、专业强的真正人才;二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深层次的反思,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于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品位,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来,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职业的变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功能,高职院校就必须把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走出重理轻文的误区,培养出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

作者:闫琳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0.

[2]崔相录.迎接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申请书
  • 下一篇:欢度元宵节作文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