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7 栏目:公文范文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育;渗透

语文这门学科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无法将语文课堂应有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课程价值,需要教师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将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基本素养的提升。这样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既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保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更多自主学习意识强、性格积极向上的学生,满足时展的需要。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学生个人素质修养能够得到提升,如思想道德品质、个人言行举止、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同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吸收并牢固掌握更多知识。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而言,其范围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以外,还注重利用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修养。由于核心素养教育具备高效性与可实践性特点,还需要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来,提升吸收与消化知识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改进以下几点:一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生字、生词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与创新。或者是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带来影响。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下,要求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过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多,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理解不到位。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提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将课堂教学组织好。三是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较少,这些教师认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读与写,听说练习仅仅是蜻蜓点水。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尽快做出改变,以满足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1.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体现出核心素养教育下语文教学价值,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此,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确保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渗透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呢?(2)“晶莹的珍珠”指什么?(岛屿)“一串串”又说明了什么?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对南沙群岛的印象。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好用自己的表述,不应直接照搬课文内的原话。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并在无形中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逐步内化成个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教养的养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还要与学生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角色转换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改编课本剧、再现生活情境、即兴演讲、思维对碰等各种形式,将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各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梦圆飞天》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在家与父母聊天,了解他们对我国飞天事业的看法。并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问学生如下问题:“你们觉得梦圆飞天主要展现了什么?”学生由于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因此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展现了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也有学生说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如此一来,很轻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加强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认识发展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若是与这个规律出现违背,那么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对核心素养教育而言,也需要与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加强联系,引导强调探索、实践与活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改变课程功能、重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和落实课程实施,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境中进行探索。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神奇的克隆》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并不成熟,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很难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桑树压条、柳树扦插、马铃薯切块等实践活动,将学生已有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从低级复制到高级生物克隆的顺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克隆这个高科技技术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对克隆技术前景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展开丰富联想,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

4.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

阅读能力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从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来看,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基本上除了课本以外,其他的阅读书籍狠少,这样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能得到提升,知识面较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与创造力无法获得提升。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语言材料,实现厚积薄发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积累以外,还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5.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是认知过程以外,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撰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动发现社会现象与问题,在调查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已经非常落后,无法与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碧良.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9-80.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声表达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提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采用系统的方法指导,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分门别类地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小学生的有声表达力。

一、培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是语感。培养语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学习习惯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原动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有声表达力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有声的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知识水平。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新课标提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由有表达作为直接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能真正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而有声表达力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听说训练。

二、小学语文有声表达力的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听、说练习,但对于学生的有声表达力,教师并没有进行培养。学生具有较弱的有声表达力,在回答问题时,常会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情况。同时,因为缺乏说的训练,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讲话,自卑心理严重,怕讽刺、被人笑话。一旦走向讲台,会怯场,手足无措。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学生有声表达力的训练,缺乏连续性,各个年级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评价手段缺乏针对性。教师要积极探索,对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探索多样化的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有声表达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途径

1.借助声像传情,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情境美

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师生进行更顺畅的交流,变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让学生倾听优美的音乐,感受鲜艳的色彩,真正做到耳闻其声、目观其形,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境美。

2.巧用多媒体计算机,品味语言的文字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主要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教学进行,仅凭教师反复讲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字,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用多媒体网络,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美。

3.课内外阅读并轨,激发兴趣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教师要在语文素养的诸多要素及复杂关系中,找出主从关系,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总扼点”或“切入点”,这便是阅读力。而阅读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语文教学既要“势大”,也要“力沉”。无论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特点,还是思维能力,学生都不具备完全离开教师指导而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由教师组织、启发、指导的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到得鱼之乐,更是教师授之以渔的过程。语文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及相关的读写听说知识的过程中,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为提高国民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有声表达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2]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3]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3

人文性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性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内容放在人格塑造与人性提升上。人性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必要性

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人文性教学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此外,人文性教学也主张尊重人性,注重人本身的尊严和自由。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场所,而高中语文课堂则是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人文情怀,塑造人格尊严的场所。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是必不可少的,具有推动文明、沟通学生的心灵、改变学生恶习的功能。由于社会具有复杂性,因此,人类为了适应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人类的良知在不断地减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能够解决人类良知不断减少的现象,将中国的语文教育发扬光大,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人文性教学能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

三、建立人文性教育的措施

1、转变教师观念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全都向学生灌输,学生需要认真倾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即使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无法达到人文性教学的要求,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在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人文观念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这门学科。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全部主动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更新能力,也使得学生降低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人文性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探索与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

2、改变传统的考核制度

传统的考核制度通常以试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存在较多的弊端和偶然性的因素,试卷形式的考核也不能全方位考核学生,因此,人文性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人文性教学下的考核制度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性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发生学生因为成绩较差出现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的现象,阻碍了人文教育的发展。

3、改变教学氛围

人文性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最主要来源于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也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也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学习新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避免产生厌恶之感,从而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时,教师也需要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个性,使学生能够被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感染,并有所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与发现人文精神。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策略

1、教学实施者的相关施教策略

教师是教学中的施教者,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观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素质的好坏是教学观念是否正确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教学观念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施教者需要有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将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放在首位,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实施人文性教学。

2、教育管理者的相关应对策略

教育制度对整个教育方向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教育制度是人为的,因此,政策的管理者是最核心的人物。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意识到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对学校的定义要有最清楚的认识,学校是教书育人,传递知识的场所,不能将学校作为具有政治性的经济机构,从而忽略了学校的本质内涵。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以整体教育方向为中心,根据学校教育情况制定出最具有合理性和人文性的教育政策。

五、结语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渗透;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1;H319文献标识码:A

一、渗透的主要内容

在与时俱进的时代大潮里,我们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人生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并始终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部分。大学是一个人树立并巩固其世界观的阶段,而我国奉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确立下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多元化思想也不断侵入中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留意这些思想,并主动向青年学生渗透铸造灵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对人对事的思维方式,这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青年学生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导思想。唯物辩证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实践,根据不同的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英语语法的根本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和认识语言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价值内容的理论诠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条件、手段和路径的探讨与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要求人们以国家利益为根本,要求在维护国家利益、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将自身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语言是用于交际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写照,民族价值观是人们的重要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民族价值观会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传授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将课程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学生在面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学是最适合也是最容易向学生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们接触英语课文,可以直接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英语教师此时绝不能只停留在翻译讲解课文内容上,而是要用带有批判的眼光来引导价值观问题,同时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共产主义人生

以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而使大学生以共产主义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都是受到其思想指导的,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标指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当代中国,在中国梦的伟大指引下,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远大目标。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前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金融危机下更加沉重的就业压力等,他们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人生在世,总会有失意和沮丧,总是要经历逆境和挫折。教师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可以用西方的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来对比中国的社会主义和我们努力靠近的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差别,从而向青年学生们渗透健康向上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魂,缺少民族精神的文化就没有了传承价值。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责任。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既学到西方文化知识,又不忘记民族精神,这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可以用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形式进行,让学生学会应用英语,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线,科学地、恰当地、适时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民族精神。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很大,对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在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文本中心思想,做好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的权重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的,而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渗透,这就必须分析和把握好渗透内容的权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的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则,基本道德规范、共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支撑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做人应以基本道德规范为蓝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来集中概括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国”就是要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以国家利益为根本,为民族、为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渗透。通过英语教学,增进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守法”是爱国的延伸,做一个爱国的大学生,首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学生。“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大量题材都是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如问路、借东西、打听情况,在商店、在图书馆、在公共汽车上、在电影院、在街上,打扰别人、碰撞别人,处处可见“请、对不起、谢谢、我可不可以、好吗”等字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品德教育。“诚信”是对“明礼”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古人云:“礼于外,诚于内。”“团结友善”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竞争与合作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教学,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如单词接龙竞赛、单词默写、情景会话表演或演讲、英语角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他们怎样与同学、与他人相处。“勤俭自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对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要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奋斗不息的精神;在消费方面,培育他们俭朴、节俭的意识等。

2.以共同理想信念为核心

理想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指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共同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与技能,更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行全方位的比较,让学生们在学习和比较中明确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信念。事实证明,学习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够提升学生在阅读、听力、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明白了这些道理,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就会更用心地体会西方文化,这也使英语教师们能够充分运用文化这个载体,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了解与分析来传递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酃主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观念,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全球得到了大力推广,同时汉语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面对多样的西方文化,很容易盲从和迷信,因此,教师要加大引导力度,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将英语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与国际社会沟通的工具,通过英语来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服务。大学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平常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之后,深入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顺应社会发展之潮流和时机,推动学生的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J].求是,2009(9).

[3]刘瑛.大学英语教学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70-71.

[4]王洪涛,史妮君,杨虹.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视界,2015(2).

[5]杨莉莉.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2):97-99.

[6]张娜.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外语教学[J].知识经济,2013(15).

[7]何少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外语教学中[J].科学时代,2006(11):4-5.

[8]曲静.洋为中用,取其精华――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15(52):73-74.

[9]柯应根.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21-123.

[10]孙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9,8(8):74-75.

[11]徐飞燕.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兰州学刊,2009(S1):216-217.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时,“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集合体,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各学段、每一门学科的协同努力。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培育出一名又一名高素养的合格人才。由此看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由某一门特定学科或几门学科来完成的,而是由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共同来承担、实施的。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地满堂讲、满堂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然后就是大量、机械的抄写、记忆,使得学生苦不堪言,没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真正形成了这些品格和能力素养,我想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核心素养”并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各学科素养共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就如同参天大树深植于大地的条条根系一样。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6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在大学生课程中所占学分比重大,开课时间长,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大学英语既具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特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观有所传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利用英语课堂教学,立足教学内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指出“一个好的老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即“四德”好老师。[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不要一味地宣传西方价值观的优点,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既要看到起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教师的精神情感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既是对大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主渠道。

隐性培育的关键是“隐”字,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以隐性的方式渗透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2]。比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课(董亚芬总主编)ABrushwiththeLaw那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warm-upquestions首先让学生了解与法律相关的词汇,如:警察、律师、法官、审判、正义等,法律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功能,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警察才能拘捕人,然后分析主人公“I”的遭遇。文中的主人公“I”是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衣着打扮模仿西方60年代反传统文化的一代,留着乱糟糟的长头发,在街上漫无目标地寻找兼职工作,最后被警察以“怀疑企图偷牛奶瓶子”而拘捕,在法庭的15分钟的审判过程中由于“I”的父母是令人尊敬中产阶层,请得起体面的律师以及“I”学习成绩好而被判无罪。作者提到如果“I”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真的失业,就最有可能被判有罪。作者通过“I”被拘捕及在法庭上的审判这一经历讽刺了英国法律的“随意性”。在学习这个单元内容时,学生由于价值观尚处于塑型阶段,很容易将国内一些特殊的法律事件与之相联系,教师要用正面的法律案件积极引导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强调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国家一直致力完善的目标。

课文“thesampler”让学生洞察了西方一些老年人窘迫的生活状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西方的价值观念赞扬个性自由发展,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关系,子女和父母之间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思想。孩子成年之后就独立生活,父母老年之后也不依靠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有法律上的赡养责任。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西方家庭观念的同时要适时宣传中国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强调实践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

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比如:教师可以指定题目,如:IamproudofbeingaChinese,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演讲比赛。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出学生话题,如:Doyouagreewiththestatement:peoplecanlearnmorefromwatchingTVthanfromreadingbooks?要求学生在英语角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每节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发生在身边及通过网络了解的好人好事,这种交流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也可以隐性培育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思想。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渠道随时随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结合特朗普访华新闻,教师通过班级QQ群让学生讨论“习特会,为何从故宫开始?”这个话题,学生从该话题的讨论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产生自豪感。

课文TheFantasticSpurinTechnology主要介绍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科技在海陆空交通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课文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本世纪海陆空这三面的迅速发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对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到目前海陆空交通的发展情况进行查阅,然后要求其用具体事例及数据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资料进行对比之后,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中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产生自豪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3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编写、课程标准、考试评价中,发挥教材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汉译英考查内容主要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翻译,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是,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内容的比重较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材修订中应重视对这方面内容的宣传。比如,在大学英语精读内容Thesampler那一单元中,课文内容是有关西方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则在该单元后面的阅读理解材料中可以摘选东方国家传统文化中对待老年人态度的文章,翻译练习可以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方面的题材,教师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7

关键词:有效整合;中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核心能力是我国各个行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十分重要,它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高低,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就业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革,如今很多工作就业要求严格,需要应聘者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处事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将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整合,才能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动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暴露的缺点,教学目标不明确和课程标准不统一,更无法有效的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都觉得无从下手,语文教材的特点是针对性差,没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由于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不受高考的约束,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方式,如今我国多数中职院校还采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在考核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差,都以试卷的分数做依据,没有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人们不能不承认把职业学校语文与相应的结合,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中职语文课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缩影,这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并不适应。在中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考虑学生从事事业的真正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

中职语文与专业文化课程结合,为专业提供服务,在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所偏重,在实际方面仍无作为。所以在针对专业设置的篇目不能采取传统手段方式教学,要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属于中职语文自身的职业之路。语文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试卷及考试分数不能全面的反映出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习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较差的情况,原本对语文学习就没有兴趣,外加枯燥的课堂学习,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语文内容。由于工具属性的存在,语文教学的部分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存在一定的同质关系。当代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就业者的基本能力,以此为目标对中职语文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

三、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策略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多数学习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中职院校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执教理念,才能培养出具备更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随着我国的经济体质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的改善和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更好的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完善传统的教学体系理念

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主,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并未做到这一理念,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与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一样,没有突出学习技能的重要性。教师在中职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结合学生未来实际从事的职业需求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行课外实践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拥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拥有过硬专业技术的人才,随着社会背景的改变,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形的人才。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尽可能在核心内容和要点融入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

4.强化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多数语文基础不好,学习的积极性差,导致学习语文的兴趣差,无法提升语言听说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出发,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普及普通话的运用,教师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用普通化和别人沟通、交流。平时更要注重自身的素养,不要在别人讲话时打断对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课堂上,更应该做到专注听讲,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出,有效的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要求更是日益增加,中职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职业核心能力的发现使事业教育有了更理性的人才培养分层,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摆脱表面教育的困境,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J].职业,2016,(05):120-121.

[2]陈彬姿.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介入“说唱弹跳画”的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王晨.语文教学对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与教学对策[D].鲁东大学,2013.

[4]秦文珍.丰富教学内容融入多彩活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改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09,(05):10-12+15.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1篇8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关系

职业素养,包含了“素”的方面和“养”的方面,即强调专业外,更强调敬业和道德,即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对于中职生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有胜任职业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等。对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既需要中职学校努力地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也需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其中,中职语文具有基础、德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生活应用功能以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功能,因而它是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最重要的课程,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深挖其潜在的职业素养资源。无论何种版本的中职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都力求内容翔实、包罗万象,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且很多教材资源中蕴含了许多丰富的职业素养资源,教师要巧妙整合教材,深度挖掘富教育职业素养的篇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事例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正面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就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内容和主题极具时代气息,并且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并且蕴含着职业素养思想,如第四册中“引申和联想”模块,就刊登了易中天的《择书如择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张中行的《自我》等,均或多或少地对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体现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济世情怀。教师讲授这些篇章,不能一板一眼地进行课文分析,而应该将教材真正“为我所用”,即适当迁移教材,以教材引申开去,补充关于作者的人格魅力、人生背景的介绍,并联系实际,设计针对性话题,引发他们对职业素养的思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受到职业素养教育。

(2)合理安排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成为培养职业素养的载体。中职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综合素质,以使更好地就业。职业素养是一种养成行为,教师应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并贯穿语文教学始终,使其成为培养职业素养的载体,将语文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完美结合,来提高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能力。

一是开展认知活动或特定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学完教材后,教师可就教材内容开展班级竞赛、演讲、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以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马克思的《青年在择业时的考虑》及影视剧本《花季・雨季》等关注中职生未来职业生活的文章,开展以“职业”为主题的班级教育活动,对职业道德、职业规划、职业操守等展开交流,还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一些教师还特地邀请了企业专家、就职后的校友来到班级介绍工作经验,传授职业素质知识,让中职生对职业素养有更充分的认识。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和社会活动,并将这种切身体会作为语文教学写作的一个部分。如“文学社”“大学生就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社团,能让学生体会礼仪教育、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时间管理等细节。而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起着间接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扩展语文课堂的不足,这也是培养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3)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渗透职业素养思想。大多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仍停留在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依据的评价上,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评价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真实的语文生活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是远远不到位的。因此教师在考核中应渗透职业素养思想,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专业,多形式、多角度、定量地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考核中职生“说”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采用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绘画、表演等形式,考核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对“写”的考核,书法、打字录入、微博、影评、手抄报等手段都可以实现,这些考核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很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此外,教师还应当对语文学习行为增设考核项目,这是对语文学习过程的检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考核,它们是学生坚定职业信念的体现。教师可通过他评、自评、相互评的形式,使中职生不断反思并改进不良行为习惯,以强化职业素养。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1篇9

1.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依据

英语学科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训和测试,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高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要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回归课本,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塑造学生学习的健康心智和品格为主要要求。

高中英语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我国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文化观和发展观,突出强调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健康学习等方面。社会责任主要是学生要有足够的国家认同感,能够合理处理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遵守法律、善于合作、勇于担当。人文精神方面是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具备基本的文化审美情趣和科学探究精神,要能够在英语学习中以开放的学习心态,尊重差异,以国际化视野包容文化的差异性,并积极参与文化交流。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健康学习是强调学生在具备一定人文情怀和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创新实践、交流进步的水平。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也是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落实的部分。

2.农村高中英语教育现状

2.1学生学习被动,英语兴趣不高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资金、环境、设备和师资等方面的条件有限,学生既不能开展类似国外夏令营活动也不能实时接触像聘请外教教学这种新颖、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魅力,对于英语应用较少,在学习上只是被动记忆教师讲解和课本既定的内容,学习效果不明显。

2.2专业英语水平欠缺,听力、口语能力有限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本身水平不高,对外培训机会有限,因此在英语发音上不够专业水平,并且农村教学设备有限,基本的英语教学设备就是一台录音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就有限,加上英语口语锻炼较少,在英语听力上明显存在不足。因而,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英语发音不准、英语听力水平较差,在口语应用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典型的“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农村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尚且不足,英语学科核心培养培养前景堪忧。

3.促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3.1创造文化环境,拓宽学习渠道

英语学科的学习,需要创造一定的英语文化环境,增加学生对外文文化的理解。农村高中英语虽然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水平落后,但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订阅不同的英语刊物,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刊物的阅读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檠生提供了更多课本之外的学习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的阅读一方面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增加了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英语课本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方式,在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基础上,需要通过环境的感染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这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包容精神的要求。

3.2增进交流,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高中英语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词组和语法知识,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安排学生进行国外夏令营拓展或教化学习等活动,但是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增设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交流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办“英语角”等,让学生自由参与,按照小组形式每周自建活动,小组成员在课下进行英语对话、问答,对话内容可以是课本内容模拟也可以是自由情境设计。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加强合作,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使英语学习成为“活”的学习。

3.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加外教资源

农村英语教师口语水平有限,受地方方言和自身学习能力影响,难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保证发音的精准。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口语发音和用语习惯上因地域等各种原因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英语又分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难以把握。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英语知识储备,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例如加强英语发音练习、通过看报上网等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增加外教交运资源,虽然农村教育资金有限、教育资源不足,但是可以以学校合作方式,不定期聘请外教教师进行专项教学。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真正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外教,在外教不同的教学风格中进一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地位,但是作为一门语言科目的学习,需要创造一定的英语情境和英语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农村学校高中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研究是推进课堂改革和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10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要以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如何奠定此基础,其主要着力点就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而目前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孤立、分散、断断续续,内在联系若隐若现,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开设的独立的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事实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2]。当然,这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建立课程群,打破传统,跨越学科疆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整合课程,强化课程与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限于篇幅,本文仅谈专业核心能力主体课程,其余将另文论述。对应“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开设一门主体课程,实现“主次分工,相互扶持”的课程设置目的。如“善读”层面,开设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文本解读课等主体课程,辅之以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课文解析等辅助课程,各类文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等基础支撑课程。这些课程以日常生活语言、中小学语文选文为抓手,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为宗旨,以实践训练为手段,致力于学生的语言读解能力的训练。在“能写”方面,设置写作课为主体课程,应用文写作、网络写作等为辅助课程。借助写博客、写各类文体文章、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等实践应用途径,解决“写”的难题,贯穿“多写才会写,会写才写得好”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会教”层面,依托语文教学法课程,细化教师口语、课例观摩与分析、见习与实习、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试讲、微格教学、说课练习、课堂观察师生评议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课题教学及教学评价的能力。此外,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教育职业性。各类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多讲些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现当代文学课讲鲁迅的作品时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藤野先生》、《社戏》、《故乡》、《风筝》等为主要课例;外国文学课可以重点分析《葛朗台》、《最后一片叶子》等文;现代汉语课则侧重中小学出现的语法、词汇、修辞知识作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各类文学、语言课程应侧重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抓住汉语的根。上述各门课程虽各有分工,各有重点,但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中文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善读、能写、会教”。

(二)多角度多途径系统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

课程是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平台,而课堂之外则是将理论化为实践,形成能力的最佳载体。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训练并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平衡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也稳固了。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训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见习与实习等。对师范生来说,教育实践是理论学习向教学能力转化的最佳载体,如何设计教育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1.实施“三全”工程,建构高效的核心能力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1)明确“三全”指导思想。围绕前文论述的“善读、能写、会教”,实施“三全”工程,展开实践训练。“三全”即“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训练”。全员,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面向全体学员,一个不能少,全员参与。全程,则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实施直至毕业为止,包括毕业实习期间。全面,是指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在“三全”训练工程中,还有“一指”(指导教师)。“一指”是指每个技能训练小组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每周定期2学时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根据组员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项目,如指导阅读、修改文章、读书交流、指导课堂教学、检查教案等等,实现因材施教。

(2)建立训练组织机制。第一,成立集群式学习小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训练效果、确保培养质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学生投入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分组学习无疑是科学的方式。按约10人一组的标准,划分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采用“集群式”学习方式,组员们在一起讨论文学、研究文本读解、修改习作、互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既可督促自己学习,也可观测同学学习成效,从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运用学习小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学习意识。第二,组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训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顺利进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支撑。因此,我们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由本专业的资深教师担任),该教师负责指导本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同时,这些教师接受相关培训,长期担任实训工作,作为实训指导工作的中坚力量固定下来。第三,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由谁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工作,关乎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成败与否。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很有必要。委员会负责专业核心能力实训文件的制定、管理与监督工作。其成员应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学院(系)教学管理相关人员牵头,实现大学与中小学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

(3)落实制度保障机制。关于制度,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确保实训有效性,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决定性因素。比如解决稳定指导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训练认同感、规范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等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第一,保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定指导教师职责规定、指导教师考核与监测制度,让指导教师明确指导职责,了解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保障指导质量。健全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将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度化,从根本上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第二,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内容。训练要有方向、有目标,才能“一训中的”。制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考核方案是必须的方向引领。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渐进的过程,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故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要步步为营,逐层递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细化、项目化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内容。比如,在善读层面上可以细化为朗读训练、演讲训练、阅读训练、文本解读训练等具体能力项目,并对每一个项目训练内容做精细的设计。第三,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与监督机制合理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是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继续,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确保专业核心训练质量的外部力量。管理与监督出在制定加强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意见、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条例等文件的同时,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担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2.采用多元方式,组建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体系

(1)建立课前3分钟朗读制,强化训练文本朗读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课文朗读的总要求。学生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则更应具备相应的朗读能力。建立课前5分钟朗读制,所有专业课的课前3分钟用于朗读,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读完课文后由师生共同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与朗读能力。朗读的文本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外优秀诗文为主,直接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结合起来,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课文诵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2)设立读书报告会,训练文本读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3]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交流会,提供学生阐述阅读理念与感受的平台,读书要交流,思想要碰撞,读书报告会既可以促进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读书报告会的基础上衍生读书讲坛,将优秀的文本读解让更多的学生欣赏,传播至校园的各个角落,提升文学读解的文化意义。

(3)采用“三百”方针,延伸写作能力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更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能力。中山大学中文系所实施的“三百”(读一百本书,写一百篇读书笔记,作一百篇文章)方针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顺应写作与阅读能力的过程性,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结合,延续于大学四年中不间断的练习。我们在继承中大好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文学刊物,如班刊、系刊、主题刊、手抄报等延伸写作能力训练。要办好这些刊物,不但要有好的文笔,还要有好的策划、排版设计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妙事,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顺势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合作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越不写,就越不会写,越不会写,就越不敢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终南捷径,只有艰苦实践,只有多写,写多了自然文顺、手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因此设计好写作的专项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11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思维品质;语言文化;综合语用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它是对原有的英语课程五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因此,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和审美情绪等几大方面是深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显性抓手。在核心素养时代,探讨课文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课文教学的探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化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开发资源,关注语篇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及其文化内涵,阅读要betweenthelines(阅读课教学基于文本,落实语言知识),beyondthelines(阅读课教学走出文本,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重视学生阅读策略和技能培养;基于不同阅读文本,教师应研究不同教学设计。本文结合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第5单元SectionB的阅读来谈谈英语阅读教学如何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做一点拓宽阅读文本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学生通过本语篇的学习,了解了大象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和保护大象采取的措施;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凸显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人文素养。泰国的历史、宗教、文化、经济都与大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从大象在泰国的重要性入手,激活学生的文本背景知识。

一、图片和视频――辅课程资源开发,激活学生元认知

在本课开始热身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观看快闪PPT有关动物图片后,追问:Whatanimalscanyouremember?Canyoudescribeoneofthem?学生描述他们熟悉的动物,其他同学猜。在本课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游客在泰国观看大象表演的视频,学生看后回答问题:What’sthevideoabout?Whatcanelephantsdointhevideo?Whatdoyouknowaboutelephants?视频为本课的阅读文本做了铺垫:Elephantscanplaysoccerormusic,theycanalsodrawwell.Theyareverysmart.Theyareusefulinourlife.Theycanhelppeopledomanythings.It’simportantinThailand.然后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处理新词。接着教师指着课文插图又问:“Whatthepassagemayabout?Canyoupredict?”“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通过视频和图片及T-S互动,之后导入阅读文本。(ThishelpsSshaveavividimpressionaboutThaielephantstounderstandthefollowingarticlebetter.)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后,选出文章的最佳标题,同时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这个标题信息的句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课前的图片和视频是教学的有利助手,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为课文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Itcanrecallstudents’memoryofanimalsandmotivatetheiremotions。

二、Betweenthelines――阅读课教学基于文本,落实语言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浏览,理解文章的话题,并找出故事的What/Who/When/Where/Why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文本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x策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Readquicklyandfindthetopicsentenceofeachparagraph,指导的策略和方法:Youcanoftenfindthetopicsentencefromthefirstsentenceorthelastsentenceofeachparagraph(每段的首句或末句在复述课文时可以设计下面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复述2b(Withsomuchinputbefore,it’sanecessarystepbeforetheactivity“Retell”,whichwillhelpSsoutputthetargetlanguagebetter.)。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如本课文本框架清楚,句型优美,又以一位泰国学生的倡议书形式展开,话题接近学生生活。每段中心句明显,分别为:(1)TheelephantisoneoftheThailand’ssymbols,it’ssmart.(2)Butelephantsareindanger.(Reasonsandsolutions)(3)Wemustsavethetreesandnotbuythingsmadeofivory.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阅读内容和语言处理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WhyisitoneoftheThailand’ssymbols?Howcanwesaytheyareindanger?Howtosavethem?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Beyondthelines――阅读课教学走出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Beyondthelines要求学生对阅读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以求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并推断作者的情感和倾向,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探究作者蕴藏的弦外之音。学生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从材料的四个方面:主题或标题,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倾向或态度,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预测,并能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材料中涉及的事实引发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析。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凭借已有语言文化原有的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批判性理解三个哟巍K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中的观点进行题外发挥,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深层地理解和推理问题,达到阅读的回归(Readback)。在精读、细读后,从上下文揣摩文章的隐含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关注知识的拓展面,拓深思维度,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重组。

在文本复述完并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框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读后感和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以读促写,训练语言有效输出。教师呈现几张熊猫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熊猫在中国的重要性,目前环境的影响和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熊猫的生存危机,倡导大家保护熊猫,这大大降低了难度。尤其对于七年级学生,适当地仿写是非常需要的。如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描写一种动物,教师可以由泰国的大象联想到中国的熊猫,因此不妨在本课教学输出中做如下设计:让学生仿写一份倡议书――Let’ssavethepandas.(Afterreadinganddiscussion,itpromoteswritingnaturally.Besides,pandasarefamiliartotheSs.It’smucheasiertounderstandsoastowriteeffectively.)Let’ssavethepandas!

Hello.WearestudentsfromChina,andwewanttosavethe____.PandasaretoChinesepeople.TheyareoneofChina’s______(象征).Peoplelikepandasverymuch.Becausetheyarecuteand________(友好的).

Pandaseat______(竹子)everyday.Theylikesrunningoverand_____(climb)trees.Usuallytheyliveintheplaces______foodandwater.MostoftheminChinaareSichuan.

TodayPandas_______(处在极大的危险中),becausepeople_______(砍下)muchbamboo.AndthereareonlyafewpandasleftinChina.Soweneed________(save)them.Weshouldbe_____(友好)topandas.

上面这种仿写方式既给学生写作框架做了搭建,又提升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为本课核心词汇的运用和落实打下基础。

另外,在本单元拓展设计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动物谚语,如:Theearlybirdcatchesthe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Playaharpbeforeacow.(对牛弹琴)Acranestandingamidstaflockofchickens.(鹤立鸡群)Neveroffertoteachafishtoswim.(不要班门弄斧)Itrainscatsanddogs.(倾盆大雨)等。

四、文化视角――阅读教学关注语言文化,培养全球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是核心文化的表现,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英语课程标准》定义了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刘道义(2000)指出“要加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加强语言的时代感,增加信息量”。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辅和教材中的背景知识进行文化背景渗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到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要体现课程的人文性性质,提升学科素养。本课由学习泰国文化(引入时补充泰国地理位置、泰国国旗,大象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等)到中泰文化对比。这几年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日益增多,大象在泰国的地位)跨界到我们中国国宝――熊猫,熊猫的重要性、象征性及国人对熊猫的情结及呼吁大家保护熊猫,整个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导入――深度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通过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大量阅读难度适当的各类英语材料,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立德树人――阅读教学注意德育渗透,跨界融合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心智的启发。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德育教育应注意全科性、全员性。教师应善用教材,灵活、机智地将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如本单元文本就有极好的素材用来拓展德育教育,在拓展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经典寓言故事,如蚂蚁和蚱蜢、蚂蚁和鸽子、老虎和狐狸等,让学生交流这些故事中动物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2~3篇英语课外读物,并写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和读后感,使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的“Morningreport”环节中让学生演绎这些故事,这种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还是学生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效果也好于那些机械、重复地抄写。基于课文话题拓展,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课堂训练由mechanicaltraining到meaningfulpractice到communication。通过对本课文的学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的感慨:Animalsareourfriends!/Befriendlytotheanimals!!/Let’ssavethemtogether!!!(图二)

总之,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研究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将知识拓宽、延伸或者增加知识的输入量和输出环节。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模式,注重阅读过程,激活元认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提升思维品质。此外,还要关注语篇的德育功能及文化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宽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想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必须做好两部分准备:一是深度理解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教师自己要具备对这种素养的认知框架(如图2)。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不同文体的鉴赏力,要有教材重组整合意识及课程开发能力,拓宽教学思路,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语言功底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育部,2011.

2.李冬梅.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7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龚亚夫.构建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体系.2015.5

4.王春辉.《文学性文本阅读的思考》讲座.省90学时培训,2015.7.

5.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3.

6.王蔷.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北师大,2016.9.

语文教育的核心范文篇1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学习能力

“素养”主要是指个人的修养,其中包括个体的道德品质、能力才干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现今的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有特定内容。本文主要将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作为研究的主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在开展教学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教学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国内众多教育学者各执己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指出,素养并不是单指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注重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相应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主要目的不单单是满足个体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促进个体对生活目标的追求,进而促使其长远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核心素养”比“能力”的含义更广泛。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之后,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后,获得英语学科相应的知识、观念、品质和技能等。教师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时,不仅要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内容:

1.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在思维个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形象反映出个体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特点。思维品质实质上是人对理论概念知识的分析、分类和推断,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与概括,进而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并形成多元化思维方式。

2.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强化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效拓宽自身学习的渠道,并能不断努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实质上是辅助学生激发自身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实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而实施计划性学习,并在一段时期后对自身制定的学习方案进行评价,进而辅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3.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通过语言的听、说、读、写方式来了解和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与语感,使学生掌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会对信息的传达,进而促进人与人的正常交流和沟通。目前,英语作为全球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言,在当代能使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实践

1.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这些目标为导向来设计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有效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能丰富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来选择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读、自习和阅读等时间,为学生挑选适合学生的英语书籍进行阅读,并辅助学生理清当中思维和对象间存在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对现今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论述,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将上述的目标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法制教育心得体会(6篇)
  • 下一篇: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