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8 栏目:公文范文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1篇1

从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来,物联网产业在无锡生根发芽了。10月31日―11月1日,“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为期三天的展览,不仅是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展示,更是无锡7年来物联网成果的集中展示。“作为物联网产业重镇,无锡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15年底,物联网产业营收收入1688亿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基本形成了涵盖感知、网络通信、处理应用的关键共性、基础支撑的产业链;聚集了数千家物联网企业,及近40家物联网研发机构落户无锡;把自主创新放在第一位,着力提升物联网技术核心竞争力,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物联网发展专项等项目的大力支持,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物联网研发项目2000多个;针对制约产业化和行业应用的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攻关,物联网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5000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累计引入物联网高端人才2500多名,其中国家“”人才66名;牵头和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25项,掌握ISO/IEC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权。”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表示。

7年前,无锡是中国物联网的一块“试验田”;凭借这些年积累的先发优势,如今,无锡变成了中国物联网的“示范区”,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慧安防、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智慧体育、智慧社区等10个重点领域深化物联网应用,加快推动物联网应用的落地,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无锡先行试点,部委提炼标准,全国推广应用”的行业应用推广模式。曾经只是概念的物联网,在应用层面已有好些领域踩实了。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越来越‘厚实’了。

李小敏表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无锡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

按照无锡市政府出台的方案,下一步无锡将继续把“国际化布局”作为提升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拓展力度,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思想高地高屋建瓴

此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汇聚了24位两院院士、107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外智库学者和国际物联网领军人物数十人,包括德国、英国、以色列、瑞典、芬兰、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0位嘉宾共聚一堂,带来了思想上的远见性判断,是对物联网最前沿技术、趋势的“纯干货”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物联网的逐步成熟,势必给当前企业造成冲击。同时,物联网的成熟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的契机,比如引入全新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企业运营模式等。”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ISO是专门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其制定和的国际标准是具有国际权威性和通用性。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张晓刚表示:“中国是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力量,是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的四大发起国之一,拥有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最多的主编和联合主编辑席位,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积极参与作用和重要的影响作用。”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表示:“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互联,正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深刻改变传统工业运维模式,成为引领传统工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江苏作为制造业高地,发展物联网如虎添翼。”

在会上,刘海涛也给出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即面向实体世界、基于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但又超越二者的感知和互动、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统。

同时,刘海涛对物联网的超越互联网性给出了解释,智能化是仿生学,物联网则是社会、团队属性的仿生学,以事件为驱动,它与互联网的虚拟性不同,关注实体世界的事件。他表示:“物联网离不开互联网、智能化,但又超越了前两者。”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分享了对万物互联网时代的看法。他表示:“从传统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时代,计算为全人类服务,正在从虚拟变成现实。在万物互联网时代,会有更多的重要产业重新焕发价值,为世界创造更多的贡献。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云计算产业,让云计算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价值,而万物互联真正使大数据产业变为现实。”

“万物互联网时代”的“物”的对象究竟是什么?王坚提出了这个疑问,同时也表示:“万物互联时代是一个物物相连的时代。我们身边会有更多的‘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深刻变化。”他特别以汽车为例,认为物联网出现的变革的意义不亚于一辆车的动力从马变成内燃机。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前景光明,但依旧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不应偏离服务制造业这一基点,不同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普遍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也亟待提高,这需要产学研各界共同冷静思考,携手破题。

无锡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示范

物联网用途广泛,涉及制造、交通、环境、医疗等多个领域,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个高峰论坛会议,就智能制造、金融、医疗健康、环保、车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上,无锡市惠山区展示了近年来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先行先试的案例,主要借助高校的研发能力,采取“政府搭平台、校企对接”的措施,创设了“一镇一院一产业”模式,将高校的科研院所引进到乡镇街道,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的产业竞争能力。面对物联网发展新趋势,惠山区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多维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并不仅仅与制造业的“联姻”,更重要的是颠覆了旧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推进物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将成为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当前,全球物联网正在整体进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智慧环保”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在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发表了《网络时代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演讲,他表示:“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探求不同尺度、等级生态环境系统格局(结构)、过程和内在驱动机制,不仅需要自然、社会经济乃至人文层面要素信息来分析其表现特征,而且需要从内在驱动机制、复杂模型模拟来分析其演变过程、趋势变化和潜在风险。”

目前,无锡的物联网建设也不断在环保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初步形成一个集信息感知、数据处理和综合管理于一体的环保物联网应用体系,业务子系统互通互联,数据资源集中融合、开放共享,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促进了无锡生态环保工作的规划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这套体系已在环保部门正式启动。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加速,以及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与管理问题愈加突出。无锡在智能交通和车联网产业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比如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合作,建立了“一车一卡”的“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在智能交通和车联网论坛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包勇强表示:“汽车电子标识相当于车辆的‘电子身份证’,类似公民的二代身份证,是实名登记的,内含射频识别芯片,存储有号牌号码、车辆种类、使用性质、车身颜色等信息,具有自动快速精准识别功能,在200km/h的车速下远程采集,识别准确率达99.9%。同时与原有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管理平台相结合,真正实现实时监控、联网布控、自动报警、快速响应、信息共享。”

目前,“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已经在无锡、深圳两地进行了一年的实车测试应用,为无锡2.5万辆货运车辆、出租车、公交车等安装了汽车电子标识;为深圳4.6万辆新能源汽车、散装物料车(俗称“泥头车”)、黄标车和公交车安装了汽车电子标识,两地在360多个路面点位安装识读基站,配套调整试验路段信号灯控制等系统,开展公交车优先通行、通行证管理、重点车辆监管等测试应用,应用效果显著。

插上“智慧”的双翅,给产业重塑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在医疗健康物联网高峰论坛上,无锡展示了在医疗健康物联网取得的成果,整合相关创新产业链,打造了从医疗健康拓展到生物医药的物联网大平台。目前无锡市卫生计生委正在做智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方案,致力于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健康示范城市。

物博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和无锡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国家体育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无锡成立智慧体育(无锡)创新基地,协助无锡推进智能场馆、智能健身、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示范工程。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实现了人和物的相连,让老百姓生活更便利、让企业生产更高效。生活因物联网而改变,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有趣,也为无锡这座百年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此次博览会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鸿山“物联网小镇”的,它以文化为灵魂、自然生态为载体、物联网产业集群为基石,将物联网高科技与江南水乡的灵动、千年吴文化的厚重融为一体,打造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于一身的物联网特色小镇。打造物联网小镇,一方面,加快物联网相关产业的研发、生产,促进物联网产业聚集;另一方面,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旅游、文化、农业、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实现优势叠加。

案例真实互动体验强

此次博览会是对最前沿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在物联网应用和产品展览上,VR显示技术、5G网络下无人驾驶、3D打印、智慧医疗等技术一一展现。包括微软、IBM、西门子、华为、阿里巴巴、红豆集团、中国移动等在内的企业都展示了若干的应用案例,并且透过展品、模型,让观众可以进行互动体验。

首先,在展览馆内,最吸引观众的是万物互联全景应用沙盘,这是基于城市模型构建的物联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停车、智慧物流、电梯卫士、智慧能源是本次展示的重点。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停车的难题困扰着有车一族,江苏移动于会场外部署了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和16个大巴停车位,演示智能停车方案,这也是自今年6月NB-IoT协议冻结后,国内首个基于标准商用版本的停车方案。NB-IoT网络具备结构简单、终端节电、大网覆盖性能优异等特点,实现了停车车位状态监控,打通了收费和管理渠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在智慧城市展区内,智能路灯、智慧公交、消防人偶等多个项目也吸引了很多观众去体验。智能路灯通过网页端或App控制灯杆开关,对光源实现智能调节,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智能公交分为掌上公交和管理平台两个端口,提供公交路线、实时位置等信息,为车辆调度管理部门和出行的广大市民提供便利。智能路灯与智能公交目前已在镇江投入使用,实现全市103条公交线路、2100辆公交车辆的智能化调度,年服务1.2亿人次。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问题,在智慧医疗展区也有很好的展示。展区设置了包括心电、血压、脉氧、体温、血糖等测量的体验环节,让参会者能真正体验到智慧医疗的便利之处。一款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可以设定滴速和换药提醒,比如当输液量达到一定的剩余量时,设备就会提醒护士去换药,医生也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各个病房病人的输液状态。

另外,在展区还有一辆智能的救护车,医生可以利用车载设备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体征信息,并传送给急救站心内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前做好救援准备工作,大大提升救援效率。

在现场,江苏移动工作人员为大家展示了智慧医疗系统进行远程会诊的情况。除此之外,智慧医疗系统还能实现预约挂号功能,缓解老百姓看病排队难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统筹衔接物联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工作,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资源,加强研局和协同创新。加快研发高端传感器、低功耗广域网、智能信息处理、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快推进传感器、射频识别、低功耗广域网、标识与解析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和车联网、智能家居等产业急需应用标准的制定。

二是完善产业生态。在感知识别和网络通信设备制造、运营服务和信息处理等重要领域,发展先进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优势品牌。支持互联网、电信运营、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以互联网平台化服务模式整合感知制造、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并开展服务运营,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和产品加速迭代,解决方案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促进应用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是推动行业融合。围绕制造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行业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支持物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重点是支持车联网和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深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商业模式,强化产需对接,以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壮大产业发展。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1篇2

在胡奎看来,智慧城市就是要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利,更舒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应该回归理性思考,不能“”;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有地方特色的,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愿意去那里工作和生活,就是它的特色。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很多,顶层设计最为艰难,难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而在这方面,方正集团优势明显,旗下五大产业集团的资源整合,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一些“智慧点”上,方正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像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然而实现由“点”到“面”的飞跃,路途还很遥远。这不仅需要跨界思维,更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

以下内容根据胡奎的演讲实录整理:

智慧城市热潮涌动

智慧城市是方正信产集团主打的业务方向,今后若干年会在这个领域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很热,截至目前,全国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外有300多个城市已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

但是智慧城市真正做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把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叫智慧城市,也有人把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叫智慧城市,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看得见摸得着。

怎样让城市具有智慧呢?如果城市能像人一样,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适应环境,并能给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人们就更愿意在那儿工作和生活。我想这样的城市,可以慢慢把它叫做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号称”是智慧城市。但是有些城市已经在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慢慢逼近,会让人越来越向往到那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大家如果关心IT产业,关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今后的应用领域或者服务方向的话,也应该关心关心智慧城市到底要做什么?很可能大家能从中发现一些商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可能会延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意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要给城市灌输一种能力,让它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这实际上也是方正信产的理念。我们就是要做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

为什么各个城市都对智慧城市非常感兴趣呢?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有政绩。在不再只追求GDP一元要素的前提下,怎样让自己管理的城市脱颖而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理念,而且符合国家大战略。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政府层面,甚至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层面,大家都有很高的战略高度。当然也在向国际学习,比如美国专门出台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N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GII等,其实就是想把城市打造得更智慧、更智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智慧城市排名。排在前几名的有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纳赛罗纳。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看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投入和布局。

顶层设计难在统筹

要建好智慧城市非常难,包括方正信产刚开始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点切入的。比如先做一个智慧交通,再做一个智慧园区。一个城市的建设就更难,因为要涉及城市综合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城市运营和综合管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一个城市按照职能划分了很多条条块块,但是划完之后,各自都往纵向深度发展了,横向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交通部门就只管交通,医疗部门就只管医疗,互不搭界。

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施工队在一条路上挖沟,一个月挖三遍。先是水务局开挖,过两天电信局也来挖,再过两天煤气管道部门又来开挖,给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没有统筹规划导致的结果。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地面以上的东西是最关心的,比如盖一栋楼,楼有多高,容积率是多少,管得非常严。但是地下部分就漠不关心,其实地下埋了很多管道,纵横交错,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曾经在中关村西区的一栋楼里办公,有一天突然网络断了。后来查清楚原因,居然是地下光纤被另外一个施工队挖断了。这就是当时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城市各个部门做不到互相协调配合。

做顶层设计,仅仅靠信息化的人才是解决不了的。方正是北京大学的公司,有天生的学校资源和研究资源,所以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即便是这样,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光靠IT团队,别说做顶层设计,就连综合设计都很难。顶层设计是跨界的,它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方正集团有这方面的优势,下属的五大产业集团互相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实力。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北大下面有9家直属的顶级三甲医院,并辐射28家关联医院。北大医疗集团不光做北大的医院,也在全国拓展医院,现在在全国已经有多家三甲医院加入阵列。此外,北大医疗集团还依托北大科研力量,做基础药物研发。

北大资源主要做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这个时候,可以把方正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全部导进去。这些资源统筹起来后,社区和园区的房子就更加好卖了。有教育资源的话,孩子上学方便。有医疗资源的话,看病方便,等等。

方正物产集团主要做产业流通,以大宗贸易为基础的产业形式。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设计流通领域,能做出好多的贡献。

方正金融集团主要做投融资。金融服务很多还是要落地的,不能简单在网络上签一个合同就完事。对于投资的来源和融资方案都需要综合设计,这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团队,否则光靠IT解决问题真的不现实。

方正信产集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

实际上我们是把方正集团下面的五大产业集团协同起来,再配套北京大学产学研的支撑来做顶层设计。最后把政府加进来,走政产学研之路是绝对正确的,这也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智慧城市要成功,政产学研必须要结合,否则建不起来。

信息共享难在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家在不同的时期,上不一样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不一样的标准的东西。比如,北京的地铁最早都是人工检票的,因为那时候信息化不够,标准化不够,一跨线就不认了。所以智慧交通需要标准化信息化作支撑。

十几年前,日本作为一项产业政策推出了ITS(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一段不到十公里的路,全世界很多人都去试乘试驾,模拟各种车流由自己控制,有车怎样避开,碰到障碍物怎样避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了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前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但是即便这些都建好了,仍不是智慧城市。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一条一条孤立的纵向系统。

我们要力争做到,通过城市数据服务与交换平台,把这些独立的系统全部贯穿起来,做信息标准化。也就是要做分层数据管理模型、分级数据交换模型,以及主数据的规范、定义和标准。各个系统是插拔式的,透过系统的耦合,能够全部接在一起。在信息化系统能够支撑的范畴内,真正实施信息共享。只有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优化流程。这就跟人体一样,首先要保证血液通到全身。

落地实效要借助大数据

在日本,地铁和轻轨的月台上画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区分六节车厢门、四节车厢门、急行车厢门,停车位置不一样,乘客排队也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同一条地铁线,发车的种类会多达10种,有每一站都停的,也有隔几站才停的;有特快、有快速、有急行、有准急,还有区间车。整个设计非常细化,管理车次调度的系统非常多,也非常精密。所以智慧交通真正落地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既要有经验,更要追求实效,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北京的西直门立交桥,设计得就非常不合理,很多司机会步入“迷魂阵”。如果从动物园方向去西二环官园方向的话,其实就是一个直角拐弯,但是却要转3个360度的圈才能到达,绕三圈的线路轨迹就像一只蝴蝶。

今后,我们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城市要真正智能化,大数据必须要起作用。通过分析建模形成一种智慧的判断。还以智慧交通为例,什么时间段派什么车次,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日本,连公交车都有准点的,每一班车几点几分到基本上是靠谱的。支撑其运营的就是大数据。他们对人流、车流、路况,以及各个信号灯的情况都做了综合分析。

20年前,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发现路口红绿灯的变化时间是可调的。没人的时候,不变灯,人一出现,灯就亮了,就可以过去。交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国外是非常流行的。所以要让城市有智慧,落地实效性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一些IT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顶层设计和多方位人才形成经验积累,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才能真正做到。

安全可控要靠民族产业

安全可控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大难题。我们国家尤其是信息安全领域是最可怕的,所有事情都不太安全可控。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个人信息天天在分享。苹果表面上把GPS定位关了,但实质上还是在偷信息。这是没办法的。所以在新一轮国家政府主导工程中明确要求安全可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怎样做到安全可控呢?首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可控的核心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要靠民族产业的创新,真正替代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从国家宏观战略上考虑,一定要把它当成核心关键词,否则今后遇到的屏障可能会越来越大。

要迅速采用新的思维逻辑进行综合布局,把我们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相关的解决方案尽量朝高精尖创新发展,在国家安全策略提升的前提下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这是城市运营者在智慧城市设计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3

【关键词】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信息化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以来,就提出了“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一体化配套改革。其中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起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医院过度性医疗、违规性收费,以及个人、团伙的骗保行为起着约束、整治作用,尤其是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1],表明了国家对机构和个人违章,以及欺骗、诈骗等骗保行为零容忍的立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保业务运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准确性、符合医保基金使用规则,应该成为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共同关注的事项。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般远大于人均门诊人次的费用,住院医保收入也一般都多于门诊医保收入,所以国家、省、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以住院控费为抓手,近年来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措施[2]。适逢国家同时在推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用于“自助医保”,可以为医保自助收费的准确性提供系统性支持,防止过度医疗,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规避医保政策风险,本文就有关的实践做以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某院是深圳地区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日门诊量在5000~7000人次,实际开放床位836张,病床使用率80.8%。医保科有7人,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及医保窗口咨询工作。2017年12月由医保科牵头,联合医务、信息、病案、财务、质控等职能部门成立医保联合协调工作组,在临床科室设立医保信息专员[3],较早地把握住了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就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院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参与了深圳版的病案首页格式设计。为此该院成为深圳市C-DRG医保收付费改革[4]9家试点医院之一,2022年2月起,又率先对接深圳市DIP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按照医保联调工作组的部署,某院医保科申请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经费,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从患者自助和院方自查两个维度完善了收费准确性控制机制,对医院住院原有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1落实“智慧服务”标准,把自助收费从门诊扩展到住院医保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医保法规条文和DRG、病种分值付费等文件通知,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对照最新的医保政策来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梳理医保患者经门诊医生收治入院到出院结算整个流程,更新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医保三大目录,验证相关的手麻、检验、医生工作站等多个子系统数据一致性,力图把计算机软硬件跟网络优势整合起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合规性、准确性,通过患者自助服务模式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登记收费人员、医保物价人员的人力不足。某院是2015年大规模在门诊候诊大厅架设自助机,先是给门诊自费患者提供挂号、收费、打印门诊病历等服务,后扩展到深圳市医保患者,的确大大减轻了高峰期排队压力,也减少了窗口收费人员。“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正值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医院建设标准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5]正式颁布,其中“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包括在线支付、床旁结算,以及“医保患者可通过自助机完成结算”等,“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医保类线上支付等”。为此纳入“智慧服务”所有涉及医保的标准,将门诊自助机的实施经验扩展到住院医保登记和收费结算,开发了医保物价及住院清单查询系统、预交金自助缴费系统[6]、自助出院结算及医保支付系统,用安装在病区的自助机代替相当一部分院方工作人员的服务,缓解了患者集中办理出院结算的压力。另外,优化住院部床旁结算流程,以线上支付替代以前的便民服务措施(收费员推结算小车到病房办理出院结算)。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医院自助出院结算APP,浏览治疗项目清单和医保报销比例,审核无误后即可支付住院费用,无纸化的住院费用电子票据也就“开出”保存在手机里。当然患者还是可以到病区自助机自行打印盖有医院印章的纸质发票。若对收费项目和金额有疑问,患者可以随时质询APP的“在线真人客服”,即使是晚上,该院在开通“机器人客服”之外也安排有1名值班人员。

1.2对接“数字医保”资源,实时更新医保和物价规则,提前预警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于2022年2月启用DRG/DIP整合平台和医保物价精细化管理系统,向医保开放住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时强调双向数据交换。并于2022年5月7日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平台的“API嵌入式接口”的验收,即按照医保2022年最新的规则要求和统计口径实时向省市医保部门上传医保结算清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的同一操作界面集成“医保物价规则库”,该库技术上实现“数字医保”和“网上医院”对接,跟踪医保和物价规则变动并实时更新。“病种分值库(DIP)”和“C-DRG指标库”也放在这一平台,医保科具体负责基础字典和三大医保目录维护,下放药品审核权限给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把国际疾病分类ICD-10、手术与操作分类ICD-9-CM-3的编码及维护权限给病案编码人员。临床医生在撰写首次病程记录时,系统就会显示弹窗信息“某某病种的分值、平均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医生开的医嘱若涉及超标或违规的项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医生也可以通过集成的“医保审核”按键,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批量自查,若对于自查结果或医保规则有疑问,医生可以跟科里的医保信息专员和医保科人员讨论。医保科人员有专门的管理模块,每天集中审核待出院患者的结算项目,也可预先干预“特殊患者”、“特殊医生”的诊疗过程,规避数据上传“医保拒付”的风险。

1.3紧抓“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医保准确性进入PD-CA良性循环

应该承认应用新技术肯定会带来的风险,自助收费增加了患者选择的灵活性,减少了医院的人力投入,但是也增大了出错概率。为控制医保差错风险,医保联合工作组以数据质量为抓手,以医保拒付率来评价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把“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7]的理念贯彻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中。首先计划(Plan)阶段是建章立制,覆盖宣讲培训、登记入院、病程监控、结算出院、医保总结整个流程,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医保自助收费数据的准确性,是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8]基础上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根据医保拒付和院方自查的历史数据错误,医保联调工作组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和医保结算清单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要求,逐步整合到新来医生入职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教学例会、疑难编码讨论等制度中去。实施(Do)阶段的重点放在登记入院环节。患者及其家属在办理入院登记时的依从性一般都比较高,就本次医保入院患者信息匹配出临床数据中心的历史病历,推行“患者信息完善制度”,要求患者补齐和修正用于医保和诊疗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助登记的APP里面温馨提示可能的填写错误,如现住址、医疗付费方式、健康卡号(医保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入院体质量等,在院方窗口还可以显示以往住院费用、自付金额、医保违规记录等。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医院端的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住院治疗环节,患者手机的APP自动接收每日清单,有关自费药品或耗材使用的知情同意书也可以用手机签署;医生工作站和医保科的电脑,会自动提醒所开的医嘱是否符合临床路径、是否接近医保物价规则的警戒限,也就是临床辅助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9]嵌入了前面提及的省医保结算平台接口,以及某院的“医保规则物价库”。这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重点在于要保证患者自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核对和沟通院方诊疗行为,从患者端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结算出院环节,“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开发了供医保物价人员、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使用的出院预结算程序。针对早晨医保患者出院集中、审核时间久、排队时间长问题,医保联调工作组推行“医保预审明日出院制度”,强化医生出院医嘱的计划性下达,即依托信息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医保审核系统增设患者明日出院信息窗口,待明日出院医嘱下达后,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及费用清单实时传输至医保审核系统,为医保审核预留足够时间。医保物价人员可仔细核对费用明细,保证收费记录与病案医嘱一致,发现数据不准可及时处理。结算完成通知将实时发送至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由患者再次审核费用后决定是否在床旁结算,还是去病区自助机处理。检查(Check)阶段,医院端通过医保拒付率、医生“违规率”和申诉率,患者端通过满意度、投诉次数来衡量实施效果,由医保联调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而医保科每月收集医生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质量等情况。评价及执行(Action)阶段,由医保科代表医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做季度医保情况分析报告。根据从医保局反馈回来的数据“加强医保事后分析”[10],就拒付的费用金额、医保违规种类、医保违规病种顺位、违规科室和医生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DRG医院排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性、编码质量、绩效评价等,找出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基于CDR构建可视化医保监控指标仪表盘,并进入下一轮的数据质量管理循环。

2结果

2.1医保拒付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之前的2018年,某院的医保出院人数是22774人,医保拒付病历888份,拒付金额是16806.58元,拒付率是3.90%,而正式上线“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后,医保出院人数是29114人,医保拒付病历121份,拒付金额是2290.09元,拒付率是0.42%。在α=0.05的水平,2=813.9019,P<0.05,医保拒付率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也可以这样认为,立项后医保费用的拒付率比立项前是实实在在地下降了,医保数据控制的准确性要好于立项前。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调研时期,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医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1个月30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专项正式上线后,再次调查了300位医保患者,有效回收274份问卷。在α=0.05的水平,2=3.8653,P<0.05,医保患者满意度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当然满意度包含很多因素在内,但患者怀疑费用出错,数据不准,肯定不能算作满意的。

3讨论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4

各路诸侯狼烟四起,将这个行业衬托得格外热闹与繁荣。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成为元老级选手,VR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正在成长为新的王者。然而这新老同台演绎的时代里,真正左右战役进程的已经不单单是产品的比拼了。

智能硬件走出蛮荒时代

2016年上半年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智能硬件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大爆发,但是这种大爆发不同于往年如原始人一样的茹毛饮血,而是走向了精耕细作,摒除没有发展前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项目,开始有目的地涉足和布局。

据赛迪顾问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639.8亿元,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89.5%下降到48.7%;2017年和2018年市场增长率也都将维持在40%-50%之间。赛迪顾问副总裁吕萍就此认为,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从爆发式增长转向稳步增长。

当前智能硬件厂商已经开始从产品、生态两方面着手,意欲从研发单一产品到掌控产业链和生态系统转变的思路愈加明确。

首先在单一产品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成为从蛮荒时代优胜劣汰而留下来的少有的几种初级可穿戴设备。不过按照赛迪顾问的预测,相比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更顽强,投资价值也更大一些。因为智能手表至少可以将智能手机的某些功能继承下来,比如语音交互、健康管理、娱乐生活等等,这些功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一部分需求,所以未来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据IDC预测,智能手表占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份额将从2016年41.0%上升至2022年的52.1%。

在可穿戴设备中,VR/AR设备正在崛起,俨然继承了智能眼镜的衣钵,且功能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娱乐性和实用性更胜一筹。当然在现阶段,VR/AR设备也有自己的瓶颈,比如产品质量鱼目混珠、厂商技术实力参差不齐、内容和应用场景匮乏等等,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使用户对该类型产品的印象分不高,为以后推广类似产品与服务设置了障碍。

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和产品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冲进了智能硬件的战场。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之一,通过一张物联网可以连接起家庭任何一件家用电器,方便用户远程控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智慧医疗的目的是解决从预约、挂号、看病、愈后回访等一系列医疗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看病难的问题。不过,物联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医疗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动,因此上述两项业务还都处于探索阶段。

其次,很多巨头开始布局智能硬件产业链,意图打造一个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吕萍认为,目前企业分布产业链主要分为网络层、终端层、接入层和感知层,其中微软、腾讯、京东、Google、阿里巴巴、百度等巨头主要涉猎网络层、终端层和接入层,而感知层主要是芯片厂商的天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智能硬件生态系统的建设,现阶段只有Google、微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少数科技巨头有所涉猎,尤其是对于开放平台的建设,毕竟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这无形中抬高了准入门槛。

事实上,对于巨头们而言,在自建智能硬件生态系统的同时,还通过对外投资与并购来进行战略性产业布局,进一步掌控智能硬件产业链。据了解,阿里巴巴今年领投了AR创业公司MagicLeap,这轮融资总额高达7.935亿美元,不过MagicLeap至今尚未推出过正式产品;乐视网耗资20亿美元收购美国智能电视生产商Vizio,打通海外市场;日本软银更是以243亿英镑收购智能手机芯片厂商ARM,从而控制了智能硬件产业链的上游。显然,巨头们对产业链企业的并购各有侧重,但目的殊途同归,意在强化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硬件五霸逐鹿中原

与往年相比,当前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要更快速,这主要得益于大数据及其背后的支撑技术,还有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其中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智能交通、智能机器人将是智能硬件产业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8年,智能家居将占智能硬件市场35.7%的份额,智能穿戴占20.8%,智能交通占15.7%,智能健康占5.5%,其他占22.3%。

智能穿戴产品种类繁多,不过从当前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智能手表和VR/AR设备是两个重要的产品门类。据IDC预计,到2016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019亿台。到2022年之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20.3%,将达到2.136亿台。

另据BusinessInsider预测,2016年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达到358万台;到2022年全球出货量达到2572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3.7%。其中,轻量级的手机VR眼镜未来会成为最重要的头显设备,到2022年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台的量级;其次为主机端VR头盔以及VR一体机。

“短期内手机VR头盔和头显设备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但是长期来看VR一体机的发展潜力更大。”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雪涛表示。

智能家居产业未来五年将保持50%以上的增速。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520亿美元,同比增长55.69%。另据《2012-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测,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在2016年将达到605.7亿元,同比增长50.15%。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94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50%左右。

智能机器人正在从噱头向实用性阶段发展,目前无人机和服务型机器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无人机方面,2016-2017年,伴随民用无人机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规模化生产,大量专业级无人机整机产品推向市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有大幅增长。陈雪涛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5

今年8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伊宁市成为伊犁州首个入围城市,如何把伊宁市美好的自然条件和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伊宁面临的新课题。伊宁市将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构建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

目前,伊宁市已经完成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编制工作,围绕“产业经济活力注入”、“和谐社会信息惠民”、“城市运行绩效提升”和“信息发展能力进阶”四大主题,以智慧门户为引导,以智慧政务为突破口,以智慧安防、智慧校园、智慧社区建设为重点,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和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提升伊宁市的城市发展实力。

“数字伊宁”基础平台初步形成

伊宁市是新疆自治区第四个“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通过开展数字伊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实现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从根本上促进伊宁市的信息化建设。

2012年6月15日,新疆测绘局与伊宁市政府签订了“伊宁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目前,伊宁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简称“数字伊宁”)基础平台已初步形成,该平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促进伊宁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数字伊宁”的一个子系统,也是核心项目,伊宁市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直接推动了“数字伊宁”的快速实施和完善。

该项目引进了澳大利亚先进的土地管理技术,将已在澳大利亚土地信息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受好评的ILIS系统应用于正在建设的“数字伊宁”的土地信息管理项目之中。

目前,伊宁市行政审批系统、“数字城管”、“数字社区”、“平安伊宁”等典型应用已初步建成,下一个阶段将全力打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项目。

步入“智慧快速路”

如今,伊犁州正在构建“大伊宁”经济圈,未来伊宁市将成为新疆乃至西部最具潜力的经济新区。并且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实施,伊宁市在中国内地与中西亚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伊宁市正步入全新的“智慧快速路”,并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智慧伊宁”的试点期为5年,从2013年至2017年,伊宁市将汇聚各方力量,融资近10亿元投入到建设项目中。

建设内容包括15项,分别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平安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信息资源库、农牧产品追溯系统、价格公共服务网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建设,使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群体都能从中受益。

全面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在建设“智慧伊宁”之初,伊宁市的发展成效显著。

在政策方面,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援助的有效机制,给伊宁市跨越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在交通方面,目前,以公路、铁路、民航为框架,东西贯通、南北交汇的开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为伊宁市吸引投资和扩大贸易规模创造了新的条件,伊宁市将成为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联运枢纽。

伊宁市已经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积极开展了出口加工制造,外向型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为推动伊宁市外向型产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伊宁市依靠自身的智慧才能为百姓、企业建立起无形的“保护网”,为全面提升伊宁市的城市发展水平而坚持不懈。

目前,伊宁市在智慧校园、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安保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伊宁市积极学习内地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伊宁市建设成为疆内乃至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示范型智慧城市、充满生机的活力城市、民富市强的实力城市、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安居乐业的幸福城市和团结稳定的和谐城市。

“智慧旅游”打造特色旅游胜地

伊宁市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教育、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地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大范围共享,从而积极地推动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

伊宁市的发展理念在不断的进步,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先进的思路和构想比较突出,这为伊宁市更好地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拓展了更为宽广的思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伊宁市把旅游作为切入点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打造成一体多元的多民族文化旅游城市和亚欧风情体验之都。

同时,伊宁市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旅游城市和集散中心作为战略定位,从而积极推进伊宁市旅游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如何整合伊宁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适合当地的“智慧旅游”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路为伊宁市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为伊宁市的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机会。作为国内距离欧洲最近的城市、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支点,伊宁市凭借着多方面的优势,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的重要集散中心。未来,旅游产业将成为伊宁市的先导产业,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观点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的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6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

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智慧型赣州”建设期间,赣州市智慧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将不断提高,已达到完成光纤网络的无缝覆盖、城域DWDM建设、MSTP专网建设和IP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实现全市宽带用户数高接入率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和社区(村)上网率达到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2、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赣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赣州开通了“中国赣州网”网站,建成了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公务邮件系统、提案建议管理系统、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四级网络和信息系统、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等近百个政府信息化应用项目。

3、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赣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建立了两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赣州市设立了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实施“万家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计划”,赣州市已有64%以上的企业建成了ERP系统,6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建设,形成赣州中小企业服务网、赣州通联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行业龙头为主体的供应链平台和依托现有各大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4、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智慧型赣州”将建成赣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赣州智慧城市三维基础平台及“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各类智慧化信息系统近百个。在教育信息化力一面,将基本实现了“班班通”。现已建成赣州市教育门户网、赣州市教育局电子政务网、赣州教育资源网。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120急救系统与110接警系统实现并网运行,医疗一卡通工程已经上线运行,在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社保基金中心已经和赣州市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以及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市财政进行了实时联网。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建成开通农业(农林、水产)门户网站、市级专业网站,实现农业信息化网络“镇镇通”。

二、赣州智慧城市技术建设的不足

1、信息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

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型赣州”建设方案和信息化政策,但是实施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不足,有重复建设现象,影响了“智慧型赣州”整体效能的发挥。

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赣州市政府各部门之问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各单位在“智慧型赣州”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政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

3、信息应用整合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各部门之问的协调力度不大,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在“智慧型赣州”应用过程中,各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些都限制了“智慧型赣州”整体效益的发挥。

4、缺乏协同观测、处理与服务平台

“智慧型赣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更新能力、异构资源凝聚能力、实时服务能力。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

三、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

1、准确理解智慧城市内涵,稳步推进“智慧型赣州”建设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引入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二是把城市的信息化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三是把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赣州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第一阶段。赣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盲目跨越式地追求智慧城市建设,否则有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却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引发诸如城市化建设中纵向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问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问题、资金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等,从而使城市的发展不可持续。建设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稳步推进赣州智慧城市建设。

2、推动信息集成共享与网络融合,解决赣州“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上,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共享平台,促进城市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进而实现及时、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然而赣州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呈现条块分割,部门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实践证明,信息和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效益。各部门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而信息协同则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各部门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为此,赣州首先要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进程,促进各部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探索建立部门之问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打破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通过连点成面的方式对医疗、教育、金融、农林、水利、环保、交通、市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再次,要积极实施智慧技术标准化战略,加快制定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地区标准,为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兼容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比较研究,制定和推行赣州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目标、评价指标及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8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长期看来,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而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可提高GDP,更在于可以促进城市服务转型和服务经济增长。由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未来更要逐步建成服务型社会。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同样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体现正确的政绩观。《人民日报》指出,许多领导干部每到一地,都热衷于修路、盖楼、上项目、搞开发,却对文化教育、社会文明、精神构建之类事情诿以应付、虚与周旋。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体现出更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智慧之外,还能在诸多的智慧产业方面惠及民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环保、旅游、家居等。

在教育方面,全国学校及学生正在逐步走向大联网,各级教育部门及所辖学校将不再是信息孤岛。自2013年秋季起,全国1.9亿中小学生,每人将拥有一个伴随其学习生涯的学籍编号,并将持续到其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这套学籍学历信息系统除了实现学校管理和学籍管理之外,还能进行营养餐管理。例如,录入营养餐受益学生名单、补助标准、用餐配置情况等。而这只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一种行业智能化实践。除此之外,在一些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地区,政府可以建立同步远程教育系统;可以有条件地逐步加大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逐步实现家长、学校、学生的可视化互动。

在医疗方面,包括医疗“一卡通”、社区体检、物联网医疗等智慧医疗在全国各地的创新与推广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医疗“一卡通”的普及将大大增强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便利。医疗“一卡通”实质就是打破各大医院各自看病的“壁垒”,避免重复检查、开药等,让民众不花冤枉钱,可实现医院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医院之间相互承认医疗技术,衔接了诊断和医治的结果,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医疗工程。同时,类似“健康小屋”这样的社区体检点也将以“一卡通”的形式满足市民的就近体检和小病就近就医的需要,其个人“健康档案”将保存在云终端,以便联网医院在行医中共享。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把原先建好的市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互联互通,打造可视化、智能化的文化创意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一年一届的文博会,主办城市不仅可以展示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更能加深各兄弟城市之间的成果交流,搭建国内、国际间的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市民参与互动性和城市凝聚力。此外,旅游景区同样应加强游客线上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导游系统,减少排队和拥挤,增加旅行的幸福感。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直接关注下和多个中央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国著名社会保障学者郑功成教授主持完成的社会保障国家战略研究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亲自作序推荐,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编纂历时4年(2007-2011),在郑功成教授主持下,著名专家学者组成1个核心组与30多个分项目组,先后有200多位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各级官员参与研讨,并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大小规模专家研讨会28次,到4部委12省召开征求意见会16次,还与韩、日、德、瑞等多国进行直接交流。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理论学术界集体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发展描绘的全景式战略蓝图,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被誉为“中国式贝弗里奇报告”。

本书立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挑战与任务,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同时,立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四大支柱性制度安排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人人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健康”、国民平等的社会救助权与通过福利制度安排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为战略目标,分析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诸多关键性问题作出了理论回应。

《总论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核心成果,是数百位专家学者与各级官员参与研讨后的集体智慧结晶。

全书立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挑战与任务,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从理论上厘清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城乡一体化与均等化进程、经办机制与信息化建设、政府财政责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同时,亦将有关军人保险、失业保险发展战略报告与战略研究过程纪实收入本书。

《养老保险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养老保险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全书立足于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为战略目标,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了养老保险制度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关键性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内容包括老有所养及其实现路径、覆盖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养老保险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退休年龄延长方案等。

《医疗保障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医疗保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全书立足于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健康”为战略目标,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了医疗保障制度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关键性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内容包括病有所医及其实现路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医疗救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医疗保障改革配套机制等。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10

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内容分析

1.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随着社会发展,衡水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宣传及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对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模糊不清;“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衡水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政府、企业的信息化为主,并没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缺少全民参与;产业链的各行业参与度不高,缺少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各行业的融合。

1.2衡水智慧城市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移动化、数据化的基础,要做好城市基础网络及云平台的搭建,扩大有线及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4G网络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网”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三网”与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完善衡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衡水智慧城市管理提供GIS支撑。数据中心主要存储、处理、计算及交换同城市相关的海量数据,相当于城市的大脑。由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器、高速存储网络、系统及软件等构建数据中心,为城市的智慧功能提供支持。2)智慧公共服务的建设。建设以企业和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型、透明型政府。重点建设与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例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加强衡水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公共事业用电的自动记录及付费,与居民电卡进行深度整合,推行一站式服务,节约成本。3)智慧交通的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射频、GPS定位及影像识别处理等技术建设与衡水相适合的能够感知运行车辆,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并进行协调指挥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及检测,实现对衡水道路网的动态检测、车流量的精准统计与分析、车辆的高效管理,从而引导衡水道路网上车流的合理分布,解决交通阻塞问题。4)智慧医疗服务的建设。通过整合衡水的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搭建医疗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电子挂号、在线预约及咨询等服务。实现衡水各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及对接,通过建设医疗协同平台,共享居民的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简化医患的转诊及就诊过程。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的建设。对衡水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实现按需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及生活功能,整合学校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包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的教育平台,为衡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

2衡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分析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11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在该体系架构中,通过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分析等智能应用。具体的应用实践论证了该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智慧医疗;大数据;Hadoop平台;统一通信;移动终端管理;信息集成

Thispaperpresentsanewsmarthospitalarchitecturebasedonintegratedinformationandcollaborativecommunication.Inthisarchitecture,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integration,unifiedcommunication,bigdataanalysisandmobileterminalmanagement,mobilemedical,collaborativehealthcare,medicalknowledgebaseandcommercialintelligenceanalysiscanbeachieved.Theapplicationpracticedemonstratestherationalityandfeasibilityofthesmarthospitalarchitectureproposedinthispaper.

intelligentmedical;bigdata;Hadoop;unifiedcommunication;MDM;informationintegration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近20年的飞跃式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了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这一阶段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以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仅处理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如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医疗服务智能化,何为智能?按智慧城市的定义,就是感知、互联、智能、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深度资源整合,提供最优化的方案,使得服务接收者有更多的更好的选择。在以前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几乎是没有选择或者很难做选择,为此,在数字化医院[1-2]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BI)分析智能应用,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医院系统,是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1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解决医院信息孤岛问题。从数字化转向智慧化,采用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从而实现高度感知、互联与智能,使医院成为一个能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持续进行服务创新的高效生态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基于“一门户、两平台、三应用”的理念,面向用户为医院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门户之上集成各方应用,为用户提供单点登陆、统一认证服务、移动终端管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操作、使用的便捷性。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安全方面统筹考虑,使用统一的对外接口通道,便于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以信息集成和通信集成两大能力平台作为应用门户的支撑层。信息集成平台主要用于对医院原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集成,使用统一的接口标准将医院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集成平台作为通信能力资源的扩展,向医院用户提供统一的语音、视频、短信以及应用集成服务。

2关键技术应用

智慧医院体系主要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为主要切入点,由于医院面临海量数据分析需求以及业务应用移动化后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医院多业务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协同办公、大数据分析以及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等核心问题。

2.1信息集成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少的有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应用,异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很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医院现有信息基础架构和业务应用系统明显不能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在信息集成和数据分析利用方面暴露出明显缺陷,传统的以业务流程为主要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式难以满足医院数据规划的新要求。因此,智慧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已成为跨越临床信息建设障碍的重要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着从业务流程软件系统为核心逐步转向为以数据规划集成平台为核心的架构模式。典型的智慧医院临床数据集成平台如图2所示。

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以信息总线为基础,采用中间件方式实现。其遵循国际通用的医院信息集成标准,如从数据交换出发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以及从流程出发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IHE)标准。

HL7[3-9]标准是目前医疗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国际标准(基于文本),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HL7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它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IHE[10]提供了实施应用多种标准的标准过程。IHE是由医疗行业的厂商和专家共同发起的活动,通过推动已有标准的协同应用,来改进医疗信息系统之间分享信息的方式。IHE技术框架规定了在某一应用场景中,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基于已有标准进行数据交互、状态更新等互操作活动。信息系统或者程序产生、管理,对信息进行操作,这些功能单元被称为角色(Actor)。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Actor。Actor支持一组特殊的IHE事务处理。事物处理在Actor之间,采用通用标准,如HL7、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通过消息(Message)来进行信息交换。依据IHE规范开发的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通信,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2统一通信技术

智慧医院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托管式在线统一通信服务,提升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效率,通过开放式通信能力调用,灵活适应不断发展的各种通信及业务集成需求,为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实地、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平台支持,进一步帮助提高医院的跨部门协作水平和整体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医护服务。

统一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在IP网络上无缝集成语音、视频、即时通信、数据等4种主要通信方式的系统架构,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通信环境。其核心是对语音、视频、短信、即时消息(文本)、音视频会议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将通信能力与企业IT应用进行集成。

托管式的统一通信平台是在统一通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租户模式,把统一通信(UC)能力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图3是典型的托管式统一通信服务平台架构。

2.3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智慧医疗中,医院业务有很多复杂的数据分析查询,如医疗数据统计(历年慢病趋势和疾病分布)、相似度联接匹配查询(根据CT等影像数据,寻找相似病例,匹配骨髓移植等)以及医疗数据挖掘与预测(疾病与职业、性别、年龄等外界因素的关联及各类药品的需求预测)。

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建立医疗相关数据运营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个体化医疗、医院精细化管理、临床科研、转化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智慧医院大数据架构如图4所示。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难以胜任复杂的数据分析,其原因在于关系数据库本质上采用的是一个二维的模型,通过一系列二维关系的组合来描述复杂实体对象,每个表所代表的所有实体在建模设计时没有差异性,即使只有一个实体拥有某种属性,也必须为其建立一个字段。如果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性不是仅仅表现在属性上,而且涉及结构和关系,则需要为有差异的实体建立不同的表和对应关系。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业务系统往往需要几千张表,甚至数万张表。数据库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数据库中的信息变得难以理解。而且,在现实数据中,有许多类型是关系数据库不能较好地处理的。

Hadoop[11-14]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平台,通过它可以很轻松的搭建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分布系统,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Hadoop核心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另一部是分布式计算框架,也就是映射/规约(Map/Reduce)模型。基于Map/Reduce[15]的数据分析工具是目前对大数据进行复杂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Hadoop的HDFS具备高容错性,可部署于低廉的硬件上,并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含超大数据集的应用。Hadoop的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将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小块。HDFS为了做到可靠性,创建了多份数据块的复制,并将复制副本放置在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节点中,这样Map/Reduce就可以在其所在的数据存储节点上并行处理这些数据。

2.4移动终端管理技术

智慧医院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医生及患者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移动终端管理(MDM)技术应用,可有效解决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隐患,为用户在技术层面提供隐私保护服务。

移动终端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设备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及监控管理。管理贯穿设备注册、使用及注销各环节,主要实现设备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MDM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移动终端在MDM服务平成注册后,MDM服务平台通过推(PUSH)技术唤醒终端,终端通过加密通道至MDM服务平台获取管理指令或配置信息,实现移动终端远程监控、应用管理(APP)及设备配置功能。在MDM管理流程中,通过数字证书服务的方式实现终端的认证和管理的安全性,具体实现可采用简单证书注册协议(SCEP)[6]。SCEP属于公钥构架(PKI)协议体系,可安全、可靠地为网络设备在线提供数字证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PKI客户端和认证中心(CA)实现。SCEP有终端、CA和审核授权部门(RA)3种实体。终端实体的功能是生成一对非对称的公钥加密算法(RSA)密钥,发起证书申请或者证书查询请求。CA是证书的颁发机构,是PKI的核心,职责是接收终端用户的申请,决定是否为其颁发证书。RA协助CA,并负责为已授权的证书申请者制作、发放和管理证书。

3应用实践

智慧医院是智慧医疗的实现手段之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开展智慧医院示范试点工程建设,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已初步完成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信集成平台及统一门户建设,为医院提供医嘱查询、绩效管理、协同办公、即时通信、电子病历讨论、掌上医院等应用,实现对移动终端统一管理,对公众服务、医务工作人员服务、医院管理人员服务及统一对外数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医院各应用系统之间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各应用系统在数据层面可以相互交换,在应用层面可以互相调用,在流程层面可以协同在一起实现全院级的业务协同。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医院提供了端到端的网络建设、改造和应用集成,包括语音固定及移动办公解决方案,集成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即时通讯、多媒体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同时把多种通信手段与医院内部的应用管理系统融合,使医院的工作流、信息流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在各个系统间连接,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完整通信办公环境。采用统一通信集成平台优化院内信息网络系统之后,为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带来更简化的运营、更灵活的扩展和应用移植,同时医院则更专注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专业化服务和最佳医护体验。此外,在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已开始智慧医院大数据系统建设,目前即将完成基础架构搭建。

4结束语

信息聚合、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是医疗信息时代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通过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洞察能力,实现医院业务的全面发展,提高医院运作效率,实现更高的服务质量,提供协作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高效、高质、协作”的理念摆脱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并将在未来实现持续的繁荣和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15(3):26-28.

[2]李书章,健.数字化医院建设理念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3]陈钰,王捷,刘仲明.无线传感网在智慧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73-75.

[4]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5]张忠.数字证书的原理及其应用[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1,20(21):45-49.

[6]NOURSEA,LIUX,VILHUBERJ,etal.CiscoSystemSimpleCertificateEnrollmentProtocol[S].IETF,2009.

[7]HL7version2.8.HealthLevel7[S].2011.

[8]HL7Modeling&MethodologyCommittee.HL7version3messagedevelopmentframework[EB/OL].(2014-05-10).http:///documentcenter/public_temp_656CF0F9-1C23-BA17-0CF90F4405489350/standards/V3/mdf99.pdf.

[9]贾玮.基于HL7标准的医疗信息交换关键技术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10]IntegrationHealthcareEnterprise(IHE)[EB/OL].(2014-05-10).http:///.

[11]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EB/OL].(2014-05-10).http:///science/article/pii/S0531513105004401.

[12]张继武.IHE介绍[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2):112-119.

[13]ASUMAND,GOKCEBL,THOMASA,etal.EnhancingIHEXDSforFederatedClinicalAffinityDomainSupport[J].IEEETransactiononInformationTechnologyBiomedicine,2007,11(2):213-221.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范文篇12

关键词:智慧服务产业;智慧服务商店;物联网;协同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13

0前言

目前,互联网时代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核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使传统产业在智慧化服务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因此,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物联网应成为社会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而加快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推进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智能化,为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当前社会智慧服务产业中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予以探究,并阐述其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1智慧服务产业中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

1.1智慧服务商店模式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的联接性,来满足整个社会对智慧服务的需求。在此前提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根据未来物联网的市场应用、产业结构和服务需求等研究并建立起一个“智慧服务商店”的共享平台,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智慧服务商店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四个虚拟融合平台:异构终端虚拟平台、泛在网络虚拟平台、融合信息虚拟平台和综合服务虚拟平台。这四个虚拟平台构建了相对开放的服务环境,不但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智慧化服务,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1]。

1.2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物联网协同创新创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新型产业结构,将传统的产业、学科和技术领域中碎片式孤岛状的闭“环”打造成为物联网产业的三条“链”。这三条“链”分别为:(1)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所产生的,其主要包括物联网所有设备的制造者和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情况下是由相关产业中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作为主导,与其他企业结成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链。(2)物联网学科链。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交叉与融合,多个学科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形成学科链。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促使高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打造新的学科链,从而满足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物联网技术链。由于学科链无法直接作用于产业链,而产业链需要满足各种物联网新产品及新服务开发的要求。因此,在学科链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组织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从而形成技术链。技术链的产生能有效提高科研开发工作的效率,对物联网产业的稳步发展也起到支撑作用。

2协同创新对物联网技术体系和智慧服务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2.1推进智慧农业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广泛普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地理信息、农作物模型和遥感监测等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广大农民可以通过这种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成网上选种、科学种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这样能更好的实现农业服务产业智慧化[2]。

2.2推进智慧交通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城市交通物流产业中,智能交通系统不断发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线路诱导信息系统。为加快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应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完善F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体系。同时,在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等跨行业的数据共享方面,也应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创新工作,为智慧交通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3]。

2.3推进智慧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为提高对居民和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应重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能避免对患者在同一检查项目上进行重复检查的情况出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医疗机构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能推进医保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实现患者跨区域治疗的即时结报工作,真正推进智慧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2.4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及综合管理智能化工程的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为建立完善的城市智能信息系统,应不断推进城市智能卡在不同行业的综合应用,以此实现智能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一体化应用。这样不仅能稳步提高城市智能服务管理水平,更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城市生活感受。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建设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以保障人民基本利益为前提,完善社会智能化服务产业模式。物联网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其技术体系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仍存在严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各部门需要科学整合资源,加强协同创新,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以确保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能够迅速发展并深化未来智慧化服务产业的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77-84+130.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舞蹈教学方案(收集5篇)
  • 下一篇:数学建模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