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8 栏目:公文范文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服务区;低碳运营;低碳管理;节能措施

引言

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年度报告《2012年温室气体公报》中指出,从1990年至2012年间,由于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其它吸热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暖化效应增加了3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深深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CO2是主要元凶,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量的2/3以上。在此严峻形势下,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CO2排放,走低碳之路,是未来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作为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以及与碳减排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责无旁贷,更应该将低碳理念贯穿其中,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低碳运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运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服务区。

1.服务区的低碳管理模式

1.1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服务区

在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过ISO9000认证的贯标和实施,引入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志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取得了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同时,把创建星级服务区活动贯穿到ISO9000认证过程中,打造品牌服务区。

1.2建立和规范服务质量控制程序

首先,岗位责任要有目标;其次,服务操作有规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使各项服务操作都有明确的规划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然后,督查有记录,建立班组自查、值班领导巡查和经理室领导不定时抽查的“三级督查”制度,要求做好相关督查记录;最后,考核要有标准,从目标运行、服务质量、环境卫生、顾客满意度四个方面制定员工个人月度百分制考核,并以此作为奖罚依据,保证服务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1.3建设一流优秀员工队伍

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上都是就近招工,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服务区地理位置远离市中心,员工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薪酬待遇低,造成员工流动性大、流失率高,不易于管理,生产率下降,同时又为服务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设一流优秀员工队伍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3.1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

聘请专业人士成为服务区运行与管理顾问,并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专业经理人的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一线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和应变能力。

1.3.2提高员工保留率

在生活上关心职工,思想上融于职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建立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坚持岗位竞聘制,从领班到职员,一律实行公开竞聘,建立激励机制的薪酬体制,广泛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并给予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员工对服务区的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保留率。

1.4采用有助于服务区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模式

目前,服务区在客户细分和物流管理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采用包括客户细分、聚类、大客户管理等功能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CRM)以及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1]。另外,借鉴航空公司和银行在信用卡和飞行历程互动计分奖励模式,创建不同的服务之间联动计分奖励运作流程[2],还可以推出餐饮、住宿、购物的体验产品,提高商品和服务体验化程度,刺激消费,增加服务区收入。

1.5定位特色化,丰富服务区经营范围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50公里左右,设施呈现同性质,提供相似的餐饮、住宿、超市服务,造成一定的资源内耗,因此,应该提高各服务区的差异化,形成资源互补的定位,形成特色化服务。充分利用服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信息优势,积极开拓新业务,丰富经营范围,提供更完美更周到的服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1)服务区内餐饮服务将当地特色美食、小吃作为经营重点,超市设置当地特产专柜,体现特色化服务,超市外还可以设置自动售货机,方便过往乘客;

(2)服务区提供快餐之外,可以在高流服务区自助餐试点的基础上推行自助餐,扩大配送中心规模,提高配送比例,还可以出现一些连锁经营的中高档餐馆,满足自驾游和高端商务人士的需求;

(3)与沿线旅游景点合作,打造服务区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与散客服务中心,为地方旅游宣传服务,起到旅游推广作用;

(4)服务区具有建设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土地资源,可以建立小件货物快速运输系统,将服务区拓展为区域物流节点,利用服务区的信息优势,可以建立高速公路的全线联网配载系统,为物流系统提供物流数据交换平台;

(5)在条件有利前提下,开展高速公路汽车旅馆业务、网络通信、会议中心、美容美发、浴室桑拿、休闲山庄等。

2.服务区的节能措施

2.1冷水供给系统的节能措施

一些设置在山区、丘陵地带的服务区,冷水供给系统可以考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不用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形式,将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设在山顶,采用山顶与山底的自然压力供给冷水,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减少二次污染。

2.2热水供给系统的节能措施

热水供给系统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联合空气源热泵,可保证整个服务区24小时的热水供给。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无污染、环保、节能、经济。空气源热泵是太阳能热水供给系统中一种辅助加热设备,它的耗电量仅是普通电热水器的1/5~1/4,是将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浓缩至水中的一种节能产品[3]。同时,空气源热泵产生的冷风可以送入食堂的库房再利用,节约资源。

2.3制热制冷系统的节能措施

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供暖设备和制冷设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成功应用了此项资源循环技术。它是一种绿色空调,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的90%以上,运行灵活,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众多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2.4污水处理系统的节能措施

2.4.1采用低碳环保技术处理服务区污水

服务区污水水量变化大,含特征污染因子,洗车废水含油量较高,污水中COD、BOD、NH3-N、SS的浓度较高,排污量复杂。据估算,每个服务区的餐厅、厨房污水和公厕粪便水产生量约为100~300m3/d,污染程度较高[4]。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地处偏僻,远离市政管网,污水只能就地处理后排入附近的池塘或农田,污染环境,影响服务区的正常运营。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上都配套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但都较简易,因此,采用低碳环保技术处理服务区污水,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对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结合服务区的实际情况推荐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将膜分离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膜分离取代传统的重力沉降过程。它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高新技术,是一种低碳环保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水污染和水短缺问题的加重以及膜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预期在未来十年都会保持这种高速发展趋势。

2.4.2设立中水回用系统

据估算,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冲厕用水量最大,约占服务区总用水量40%以上,可以设立中水回用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将服务区处理达标的污水做为冲厕、洗车、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可以节约大量自来水。一方面,缓解服务区远离市政给水管网,用水紧张的现状,能大量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节约水费,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中水回用也是抑制污水排放的有效途径,使服务区污水达到“零排放”,减轻对自然水体的污染程度与污染范围,相应地降低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节省排污费的支出,发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本文从低碳管理模式和节能措施两个方面来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低碳运营措施。其中,低碳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服务区;建立和规范服务质量控制程序;建设一流优秀员工队伍;采用有助于服务区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模式;定位特色化,丰富服务区经营范围。节能措施从冷水供给系统、热水供给系统、制热制冷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四个方面分别来研究,从而达到服务区运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低碳之路。

参考文献:

[1]苏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持续性运营体系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4).

[2]刘喜平,徐华峰等.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规划设想[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7(8).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低碳城市;问题;对策

一、低碳城市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中国约有12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几乎占全球总数的40%,中国人口为污染付出的代价相当于2500万年的健康寿命②。2013年初,一场席卷中国中东部的雾霾天气更是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这个话题以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摆在了人们面前,雾霾的形成和空气污染的加剧息息相关。这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不但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因素,更是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杀手。

截至2013年,我国已确定了6个省区低碳试点,36个城市低碳试点,至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除湖南、宁夏、和青海以外,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党的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明确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当前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之一。虽然国家如此重视,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任务却任重而道远。中国在新的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绿色GDP,建设低碳环保,宜居宜业的城市,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新时期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年均提高约为1%。然而,规划少、耗能高、水平低、意识差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缺少全方位的战略规划

我国绝大部分发达城市的工业化基础深厚,产业结构偏“高碳”,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建设,忽略了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潜力。为了完成减排目标,部分城市对高耗能行业采取拉闸限电,部分城市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外迁到其他城市,实质上属于污染转移,对社会整体低碳建设并无益处。

(二)城市能源需求量巨大,低碳可再生资源开发不充分

在目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立刻停止。客观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三)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目前处于高耗能阶段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2007年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6.9%③。

(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科技研发水平成为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所需资金数量十分巨大。企业在此方面因国家政策的不完善和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也缺乏主动做好节能减排的动力。

三、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

作为建设低碳城市主体的政府管理层、广大企业、金融机构和市民,需要共同努力做好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需要引导公众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中资源浪费的不良习惯,充分发掘各个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一)做好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战略的系统规划

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需要政府管理层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对发展路径进行详细而且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规划。政府部门应在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入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低碳产业规划、低碳建筑规划、低碳交通规划等,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跟踪检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制定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在土地使用和税收管理等配套政策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环保指标,提供必要资金和配套政策,建立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要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衡量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核心内容,严格执行环评“一票否决”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真正将“低碳”理念作为绿色GDP的重要内容融入政府官员的管理思维之中。

(二)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和舆论监督工作,推动低碳社区建设

各级政府应利用多种方式深入宣传低碳理念,让企业和普通市民都提高低碳意识,建设低碳社会,如开展低碳环保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选择一批先进机关、企业、商厦、社区等,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政策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

同时,要注重通过培养低碳环保宣传教育精品活动,搭建社区、学校、企业等互动平台,整合共享社会环境教育资源;通过以低碳社区教育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向居民传播低碳知识;通过强化实践,扩大参与,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改变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通过基于通讯技术的服务推进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三)优化城市公交系统,推进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速明显。截至2012年末,在全国12089万辆民用汽车中,私人汽车保有量9309万辆,增长18.3%。民用轿车保有量5989万辆,增长20.7%,其中私人轿车5308万辆,增长22.8%④。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许多城市的个体交通逐步成为交通结构的主题,这与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是反对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公交车应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公交系统便利了,乘坐公交车的人增加,不仅费用低廉,而且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量,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应大力发展低排放交通工具。与汽油相比,使用天然气驱动的汽车,可以减少多达93%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3%的氮氧化物和50%活性烃气的排放量,粉尘排放量近乎于零,而且价格也更具优势⑤。电动汽车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发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相对较少,而且发电厂的场所固定,有害排放物集中排放、清除较容易。

(四)金融机构要发展低碳金融,创新低碳生态投资融资的方式

低碳金融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改、设备更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项目建设等。金融机构信贷应向符合低碳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倾斜,深入开展绿色信贷,以碳金融业务为依托,践行“节能减排、环保、绿色金融”等理念,通过金融机制的设计,进低碳项目的建设、温室气体的减排,积极开拓低碳金融业务的新模式,将资金配置到低碳产业上,为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企业要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替代能源

首先,企业要提高“碳生产率”。“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GDP产出水平,即能源的产出效率⑥。企业是否属于低碳企业,并不只是用使用能源量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小来衡量,而在于企业是否能更有效地使用能源。

其次,企业要转变经营目标。以往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不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但是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不仅有利润目标,还有价值目标,即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将创造利润目标与创造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把握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无限商机,将低碳经济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成果转化。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继续研发煤炭加工技术、洁净燃烧技术,逐步攻克建筑节能、照明节能、工业节能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六)市民要改变消费习惯,转向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消费通过现实消费需求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是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据调查,近80%的环境压力来自食品与饮料制造、住房、私人运输三大行业,市居民生活行为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为农村的2.96倍和2.74倍⑦。高碳化的消费方式,造成了城市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给城市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低碳消费并不是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包括消费水平,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培养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的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环保和节约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需要经过多个参与主体的努力,最终形成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为保障,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为支撑的低碳城市体系框架,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潘小军.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47-49.

[2]凤凰网.2010年中国120万人因空气污染早死[EB/OL].[2013-4-3].

[3]包景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浅析[J].《北方经济》.2012(10):20-21.

[4]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2-23]..cn/.

[5]和讯网.天然气汽车:解决气源是关键[EB/OL].[2011-1-10]..

[6]魏楚,余冬筠.生产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1):22-32.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畜牧业;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09-02

一、问题背景

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18%。它的直接表现是来自于畜禽呼吸、排气、粪便发酵、土地使用等方面;同时,凡是对环境有破坏的畜牧业活动,都会带来气候的恶化,都是非低碳行为。世界银行能源研究所也统计指出,畜牧业中未被计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动物呼吸、土地使用、甲烷等就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5.5%。若加上森林砍伐、养鱼等内容,则占到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1%。还不包括冲洗地面、墙壁、栏杆、尿沟、运动场的污水,打扫垫草、地面的污物等过程中的碳排放。这些行为不加节制,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气候恶化,更加远离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概念和意义

低碳畜牧业是指在能源日益紧张、污染日趋加剧、畜牧业纷纷转型向生态化发展的今天,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畜牧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养殖业也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畜禽粪尿集中排放也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推动低碳畜牧业发展对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低碳经济发展意识淡薄

多数养殖户普遍缺乏发展低碳养殖的概念和意识,忽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简陋,治理手段落后,造成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较大制约了低碳养殖的发展。

(二)标准化程度低

从整体看,目前家庭式小规模分散饲养仍占较大比例,这些散养户大多仍停留在传统养殖状态,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畜禽养殖环境恶劣,标准化养殖程度低下。

(三)资金投入缺乏

各级政府虽倾注了一定财力支持发展生态畜牧经济,但投入仍然较少,与低碳养殖高效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另外,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融资瓶颈未彻底打破,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低碳养殖发展进程。

四、目标和对策

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国家主席宣布:中国争取到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了到2022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此次会议上,我国政府决定到202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从国家层面上重点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保护草原生态,三是发展固碳型生态农业。

主要措施:

(一)推进标准化建设

要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作为畜牧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采取制定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落实,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二)强化污染综合治理

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一是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国债沼气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在养殖户中普遍推行沼气池建设,对粪污等排泄物进行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用作农作物有机肥,有效减轻了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二是畜牧、环保、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为示范,加快了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对养殖场污染情况进行排查,对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养殖场采取限期整改、搬迁、取缔等措施。

(三)加快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大力推行秸秆和粪污综合处理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积极探索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技术。积极推行肉牛养殖“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还田利用”的粪污综合治理技术,形成“畜——沼——粮(草、果、蔬)”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是加快秸秆养畜换奶、换肉工程试点步伐。探索试点秸秆氨化、微贮养牛技术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五、建议

(一)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围绕“节能减排、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探索低碳畜牧业发展道路,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努力把畜牧业推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减排的低碳之路。

(二)全面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限制高污染畜禽场的发展。凡是在农村建设规模养殖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已建成的高污染畜禽场,限期责令整改或取缔,并征收排污费、碳税等费用,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同时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推广完善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技术,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多用有机肥,把畜禽粪尿和沼液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施入农田就地利用,努力实现规模养殖场粪尿零排放。

(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涉农企业、社会资本及农户投资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秸秆加工、畜禽粪污处理等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农户大力从事标准化健康养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畜禽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用好、用活小额农贷政策,支持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四)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

推行种养结合、固碳减排、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减少畜禽养殖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养畜”和“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草”等循环利用养殖模式,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推广沼气技术、固液分离和干清粪技术,实现秸秆节约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污泥处置卫生填埋污泥焚烧资源化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量日益增大,有效处理废水,将废水污泥资源化处置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现状的必要措施。研究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污泥处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常规污泥处理方法

1.1污泥农用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能源,含有大量N、P、K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综合肥力远高于普通农家肥。但污泥中含大量病原菌、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将会对土壤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故污泥农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指标》[1]。

1.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的操作相对简单,投资费用和处理费用都低,适应性强。但侵占土地现象严重,如防渗技术不过关,将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潜在的污染。目前污泥填埋已成为一项较落后的污泥处置技术[2]。因渗滤液对地下水会产生的潜在污染导致城市用地减少,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坚决反对新建填埋场。

1.3海洋倾倒

海洋倾倒操作简单,对沿海城市来说处理费用低,但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人们越来越关注污泥的海洋倾倒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2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先进技术

2.1污泥高温好氧堆肥

高温好氧堆肥技术[3]是将含水率80%的脱水污泥和体积大约为1倍的含水率10%以下的干污泥、菌种和添加剂等混合,使混合后物料的含水率大约为55%,然后通过布料设备均匀送至好氧发酵仓里,强制通风使物料充分进行好氧发酵,并通过翻堆机的搅拌使其均匀发酵,推动物料向前运动。

2.2污泥晾晒的处理工艺

近年以来,许多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大型的污泥消纳场,每天可以消纳300~400t含水率约为80%的脱水污泥。在阳光大棚内将含水率大约为80%的脱水污泥以0.4—0.6m的厚度均匀堆放,经常使用专用设备对污泥进行晾晒翻堆,使污泥的含水率为80%快速减到60%左右,以达到污泥好氧发酵所需要的条件。

2.3用于建筑材料

污泥还可制建筑材料。利用城市污水厂排放的污泥和一些其他原料均匀混合来生产建筑材料制品,一方面利用了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大量污泥,另一方面高温分解了污泥中的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城市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污泥还可用于制砖和纤维板,污泥制砖有污泥灰渣制砖和干化污泥直接制砖两种方法;污泥制纤维板主要利用了活性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粗蛋白和球蛋白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水溶液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经过加热、干燥、加压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从而制成了活性污泥树脂,使之与经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结合压制成板材,其质量要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

2.4污泥碳化技术

污泥碳化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污泥所含的水分释放出来,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中的碳值,使最终产物中碳的含量大幅提高。主要分为3种:高温碳化、中温碳化、低温碳化。污泥碳化过程中保留了绝大部分污泥中热值,为裂解后的能源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2.5污泥焚烧

以焚烧为核心的处理处置方法是非常彻底的,能使有机物全部炭化并杀死病原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其缺点在于基础处理设施投资较大、处理费用较高,有机物焚烧时会产生二恶英等一系列剧毒物质。为避免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通常要求焚烧温度要高于850度,焚烧后产生的灰渣可用于改良土壤、陶瓷、制砖瓦、混凝土填料和筑路等。

3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展望

3.1污泥超声波破解技术

污泥超声破解技术是一项污泥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新技术,它可应用于污泥消化预处理以强化消化效率,将剩余污泥破解后回流再处理达到减少外排污泥的目的,破解丝状菌消除污泥膨胀、破解固体物提高废水消毒效果等[10]。超声降解污泥主要利用声波的能量,即利用极短时问内的超声空化作用形成的局部高温、高压条件,伴随强烈的冲击波和微射流,轰击微生物细胞,达到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壁破裂的目的。

3.2好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实质上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工作原理是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的内源代谢过程通过曝气充人氧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自身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气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不少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好氧消化处理污泥。这项技术近年来在北美和欧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适合于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对于解决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3.3厌氧消化

从污泥生物能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最经济合理的选择,其中以中温33~35℃厌氧消化最为普遍。究其原因是通常采用的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存在着反应速度慢,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过长,池体体积庞大,操作管理复杂,产气中甲烷含量低,输入能量较输出甲烷等气体能量大等缺点,并且我国的城市污水普遍存在有机物含量低,其中脂肪所占比例小、含量高的特点,所以消化产生的沼气纯度不高,燃烧时产热量较低,污泥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4结语

尽管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污泥的产量、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未来,在多种方法有效结合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新型高效的处理技术,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立敏.污泥焚烧处理技术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1):101—103.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5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农业的现实实践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低碳发展有很大差距。很显然,只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由此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农产品、土地、水源,在多数耕地中还能检出十多年前使用的农药成分;农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乡村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废”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监察和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发展了生产,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三)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形成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要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四个观念

1.经济观要转变。发展农业经济要在生态的承载范围进行,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的经济,这就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观要转变,应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2.价值观要转变。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类的资源,而且还需从可持续的角度,让它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发挥作用;在选择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平衡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生产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含义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农业经济,以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从而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此同时,要用若干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构建低碳型社会。

4.消费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低碳农业的人员的消费观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相平衡、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以及注重保健、环保。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创立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还涉及到子子孙孙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严重的危害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质和能源,经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输出产品,没有利用的物质被丢弃,污染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废弃物”没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恶化。三是让民众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维系生态永不破坏、环境永不恶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自觉查找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存在的高浪费、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觉改变那些看似细微却是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总之,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促使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工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施肥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模式,建立低碳农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为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和技术理论支持。

(四)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资源浪费大量存在。目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的低效能源结构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清洁、先进的煤炭转换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发电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新技术手段,并在一定范围和地区进行试点;把天然气开发作为农村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全国性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大力加快一次电力(核电、水电、风电)的开发。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

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这一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值出现了较大的突破,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引进低碳环保的理念,要增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对低碳制造技术体系进行完善。低碳制造理论具有先进性,也是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其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也将为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1机械制造中应用低碳制造理论以及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污水排放以及治理工作,存在随意排放污水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粗放的管理形式,在低碳制造理论的影响下,该行业逐渐向集约化形式进行了转变,这符合我国对机械制造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与联合国签订了《京都协议》,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进行控制,所以,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引进了较多的低碳环保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对制造加工技术进行创新,还要落实低碳环保的标准,做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作模式。低碳机械加工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可以实现机械行业发展形式的转变,也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较多的优点。

2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技术

低碳制造是指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特殊的生产步骤,这一过程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降低了对污染物的排放。在对机械产品进行加工制造时,在多个生产阶段都需要实现节能减排,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为低碳环保做出努力。低碳是对能源利用以及消耗情况的评估,其可以改善当前资源环保污染严重的现状,是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在制造的过程中,其需要了利用较多的低碳技术,只有建立低碳设计评价模型,制定科学、有效的低碳方法,才能设计出合理的低碳机械设计评估方案。碳汇技术是由碳捕获技术以及碳掩埋技术组合形成的,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低碳节能生产,其在车间布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可以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收集废弃的资源,还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技术改良,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另外,很多机械制造单位还利用了新能源,通过利用风能、水能以及沼气,可以提供制造加工所需要的动能,这类能源属于清洁能源,而且具有可再生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是今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主要开发的能源,必须大力研究与开发。

3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的技术应用

3.1模块化设计

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作为技术较为先进、前沿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几个有差异的模块,模块会逐步优化,并加以整合,最终获得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产品。若拿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机械产品中的非功能性单元,能造成机械资源、能源的耗费,更不利于机械的运行和维护。对机械产品完全有必要开展每个功能性单元的划分模块的工作与任务,通过划分后的模块评估每个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的潜能,并认真检验企业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所获取的成效如何,才能对下一步低碳生产技术加强革新。一个典型的例子,德国Index技术企业研发的复合型加工设备,经由众多差异的模块整合可以达到铣削、车削、磨削和激光热等等多个生产环节的顺利完成,利用模块化设计这一应用设计方案,对全部零件的完整加工,切实提高了能源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地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机床数目,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各项能源的耗费。

3.2生态化设计

当前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并举的方针,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开始由改革之初的盲目增加新的机械生产项目、片面追求机械行业总产值转变为在机械制造开展生产工作时,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成本,降低环境的负载压力,重视统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际行动做到既保持机械制造的经济产值,又减少了大量的原料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在这一大形势下,生态化设计应运而生,它不仅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高。通常意义而言,机械制造作业时一定有不同情况的废水、废渣和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业“三废”无疑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机械制造企业不失时机地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利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环境少的新技术产品。

3.3轻量化设计

之所以要对机械进行轻量化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降低机械的自重,但同时又能够保证机械自身的性能。也就是说,要在保证机械每个生产要素都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优化机械设计,使其重量减轻。这样不但能够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资源,还可以使其在生产中减少碳排放量,降低各种能耗,提高机械使用的综合效益。例如在某机械的生产中,就利用各种新材料,采用新技术,利用轻质的铝合金材料代替钢铁材料,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基础上减小了机械的重量,这样不但降低了机械的油耗,减少了尾气排放量,还会带来较为可观的节省成本效益。

4结语

机械制造加工是社会产业的重要组成,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为人们设计出了较多的具有便利性的产品,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一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所以,造成了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比如在排放污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存在随意排放的问题,可能会污染地下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实现机械制造加工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出现了能源紧缺的现状,而且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只有在机械制造中引起低碳环保的理念,才能改善这一环境问题。

作者:付正森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志勇,仲国庆.低碳时代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

(一)当前农业经济生产理念和发展模式落后于整体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中形成的新模式,并没有深入实践当中。受农村区域信息获取速度、知识普及度的影响,人们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了解甚少。另外,由于低碳经济投入度高、经济收益获取周期时间长,人们对其接受度也比较低。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习惯于依赖化肥、农药等加快农作物生长,长此以往,造成农田土壤可耕种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

(二)科技创新性差且没有科学技术作指导

在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发展转变阶段,受科学技术支持度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影响,缺乏核心性科技发展元素,很难将其转化为生态经济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诸如:农村耕地质量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阻碍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的影响因素。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创新技术手段,才可以有效的加快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

(三)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同时,造成的农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被污染,不仅会阻碍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降低农民收益。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同时,调查资料显示,造成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如:养殖业污染、农业种植污染以及农业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农业种植业污染最严重,主要有:化肥、农药污染、秸秆污染等;养殖业污染主要为:水污染和水资源富营养化。在国际贸易农产品出口过程中,鱼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产品污染已成为影响出口关键因素。

(四)农村从业人员的整体劳动素质不高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作重要支撑,学生在专业填写的时候很少选择农业,然而实际为,农业部门需要大量的对口人才加入。尤其是在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农业专家参与。但当前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整体农业从业队伍人员素质偏下,这种情况,对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1.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度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危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据美国气象局调查资料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因素下,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是农业。而农业生产所释放以CO2为主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人为因素所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农业生产所用的有机化肥数量过多、农业废弃物燃烧过于严重;一方面是农业耕地致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所致。而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前者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后者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农业生产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我国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由高碳经济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愈加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间发展的协调性。参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相关规定,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展以防治水土污染为重点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依法调整部分污染严重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耕地,提高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做好农作物秸秆焚烧利用工作,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用水,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脏、乱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现代农业科技因素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国家大力研发各类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农村沼气工程,它以秸秆、生活类垃圾等为原料,在减少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减少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秸秆还田技术,它既能够培育地力,改善土质的酸碱平衡,又能够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使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低碳式发展,又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协调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业产生过程中的各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在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为确保现代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按照各自生产机制的特点,将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促使它们协调运转。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激励机制推动因素分析

1.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参照农业经济生产总值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需遵低能耗、低碳化及低污染的原则,借助市场与行政调控手段,再结合农业生态保护成本及其服务价值,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制约机制。第一,建立以农业废弃物排放为主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财政生态补偿力度,采取“以能代赈”的措施,大力研发风能、沼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第二,征收农业碳排放税。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期目标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短期目标是增加低碳类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筹集更多的环保资金。

三、提高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革新农业经济生产机制

农村之所以不断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究其原因为,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体制过于落后于时展步伐。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低碳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用意,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另外,改革农业经济生产体制,需要在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发展机制,制定有效措施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低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减缓农业经济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缓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明确我国所追求的GDP增长应当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持续化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次,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引领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做到收入产出的最大化,加快经济产业的转变步伐。

(三)选择综合化农业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作为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大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化、机械化、低碳化、循环化的综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依照资源化、持续化、减量化的原则,选择正确的生产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农业经济生产收入,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整合利用。

(四)加大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整体水平差,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人作为主导其它事物发展的主观因素,影响事物发展的各方面,只有作为劳动主体人的素质提升了,才可以从根源上革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所以,我国若想成为农业经济生产大国,就必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素质、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需不断开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额度,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适当培训,调动其农业生产积极性。

(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低碳区域农业资源整合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借助区域政府间的行政调控手段,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建立起有序的低碳农产品市场机制,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低碳产品检测标准及农业生产标准等,在确保各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低碳农产品品牌市场,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低碳农产品;第二,政府加大农产品企业扶持力度,紧抓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产品市场增值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节能减排;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开推广低碳农产品信息;第四,不断完善农业劳动生产制度体系,确保低碳农业经济生产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农业生产发展的科学角度来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生产的相关制度,争取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度,谁污染谁治理,鼓励农村企业发展低碳融资。

(六)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改善传统形式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施药数量,降低对农业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料,如:动物粪便、生物肥以及又复合有机肥等,加快生物型农药研究力度,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害虫灾害,可选择抗病植株的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另外,大力发展可循环性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

(七)建立低碳农业生产技术试点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在低碳农业技术的探索发展阶段,建立低碳农产品技术试点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各区域间的农业技术资源,共同研发低碳农业技术,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低碳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链,依照市场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技术资源,组组建区域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逐步辐射带动提高区域内的低碳农产品生产水平。

四、结语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2.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3.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3.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1篇9

【关键词】污泥新技术资源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规模逐渐扩大,污水处理能力逐渐增加,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污泥产量较大,性状粘稠,含有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处理处置不当,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据报道,2010年污泥产量达到3665万吨(以含水率80%计),用于对污泥处理的投入达到350亿。我国目前污泥处置的现状是70%以上弃置,20%填埋,其次是不到10%的污泥进行堆肥农用,少量进行污泥干化焚烧。污泥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继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体废物污染源。传统的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农用等。但是传统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对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污泥处理技术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泥堆肥、污泥干化、污泥焚烧和污泥填埋。但是,由于污泥组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等特点,传统的污泥处理技术已经表现出其本身的局限性,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标准越来越高,传统技术已经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指的是污泥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污泥填埋分为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在欧洲脱水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较多,而在美国多数采用单独填埋。在我国主要是以混合填埋为主。实践表明,污泥填埋具有以下的缺点:(1)对污泥土力学性质要求比较高;(2)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地;(3)地基需做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4)不可资源化利用。填埋目前仍然是我国污泥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从长远看,污泥填埋是一种不可循环的最终处置方式,其应用比例将会逐渐减少,应用前景存在局限。

1.2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指的是将污泥置入焚烧炉内,在过量空气加入情况下,进行完全焚烧,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污泥体积,使污泥最终处置极为便利。焚烧法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同时焚烧灰可制成有用的产品;(2)处理速度快,不需长期堆积和储存;(3)污泥可就地焚烧,不需长距离运输,节约运费;(4)可以回收能量用于发电和供热。但是污泥焚烧也有其致命的缺点:(1)焚烧炉投资巨大、设备运转费用高;(2)装置复杂;(3)焚烧过程不容易控制,产生二恶英类剧毒物质。由于焚烧过程产生的剧毒位置难以控制,需要对烟气进行特殊处理,因此限制了其使用和发展。

1.3污泥土地利用技术

污泥土地利用主要是将污泥用于堆肥农用、用于园艺绿化施肥、用于废弃矿场等地的土地改良等。堆肥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不稳定的有机质降解,转化为较稳定的有机质,并使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低,减少臭气的产生,污泥物理性状明显改善,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该技术主要考虑到污泥中含有丰富的的有机物和N、P、K等营养元素及植物所必须的各种微量元素Ca、Mg、Cu、Zn、Fe等,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但处理后的污泥产品含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多氯联苯和二恶英,且产品的高含水率(30%~40%)可使病原体复活,同时污泥中也含有毒有害物,直接应用于农业会造成土壤以及水体的二次污染。故堆肥法不足以保证安全性。针对污泥土地利用这种方式的不良后果,欧美各国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无害化技术标准及污泥农用重金属浓度标准,我国制定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由于未解决好污泥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所以污泥土地利用目前仍存在一定风险,在相关技术未成熟的情况下污泥土地利用还是有其局限性。

2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

污泥污所散发出的臭气、污泥所带病原菌、重金属、有毒物质等都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现介绍几种新发展的污泥处置技术:

2.1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指的是在300~500℃、常压(或高压)和缺氧条件下,借助污泥中所含的硅酸铝和重金属(尤其是铜)的催化作用将污泥中的脂类和蛋白质转变成碳氢化合物,最终产物为油、碳、非冷凝气体和反应水。该技术的环境效益和资源化效益均是很可观的,主要表现在:(1)能有效控制重金属排放,特别是Hg、Ti,在灰烬和炭中来自污泥的重金属被钝化;(2)可回收易利用、易储藏的液体燃油,回收的液体燃油可提供700kW/t的净能量;(3)可破坏有机氯化物的生成,反应器中燃烧温度应维持尽可能低(

2.2污泥熔化技术

针对污泥焚烧过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科研工作者开发出了污泥熔化技术,该技术使污泥处于焚烧灰熔点温度(通常为1300~1800℃)之上燃烧,不仅可完全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杀灭病菌,同时所形成的熔渣密度比焚烧灰的高2/3,达到了灰渣大幅度减容的效果。污泥中的重金属因被固定在玻璃态的熔渣中而具有不熔出的活性,所以污泥熔化后的熔渣可用作建材。

2.3污泥电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所谓污泥电弧等离子技术指的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通过强大的电弧使空气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然后在另外一个缺氧密闭空间里面对垃圾进行加热,其温度可到16000℃,在无氧的条件下,垃圾中的无机物很快被玻璃化,最后产生的无害熔渣可作为建筑材料。污泥中的有机物被高温分解。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在无氧的条件下,固体废料中的有机物就会转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和物,这种混合物,可以像天燃气一样作为一般汽轮引擎的能源,其中的氢气进一步纯化分离,则可以作为单独的燃料。对这种气体混合物作进一步的处理,降低其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如氮化物和二氧(杂)芑等直接进入涡轮机或释放到大气层中。由于该技术能把污泥转化为能源同时降低污染物的含量,因此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4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

超声波可以分解生物固体,改善膨胀活性污泥絮体沉降性,提高脱水能力。经过超声处理的污泥消化时间减少,比容积消化率提高,生物产气量增加,并且超声反应器可以与其它污泥处理工艺任意组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5污泥水解热干化技术

污泥水热干化技术通过将污泥加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污泥中的粘性有机物水解,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可以同时改善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随水热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增加,颗粒碰撞增大,颗粒间的碰撞导致了胶体结构的破坏,使束缚水和固体颗粒分离。经过水热处理的污泥在不添加絮凝剂的情况下机械脱水的含水率大幅度降低。污泥的水解宏观上表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减少和COD、BOD以及氨氮等浓度增加。水热干化技术采用浆化反应器,通过闪蒸乏汽返混预热浆化、蒸汽与机械协同搅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在水热反应器中,采用蒸汽逆向流直接混合加热的方式,强化了传质传热过程,可以避免局部过热结焦碳化;在连续闪蒸反应器中,实现了系统能量的有效回收。

2.6污泥制活性炭技术

活性炭是以含碳物质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污泥具备制造活性炭的客观条件,制备活性炭的路径是先对污泥炭化,然后活化。所以污泥制活性炭的主要研究问题是最佳炭化、活化条件以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目前,污泥炭化方式除了传统的高温炭化外,也有用工业废弃的硫酸来催化炭化的,污泥活化方式以高温水蒸气物理活化和ZnCl2化学活化为主。由于最佳碳化、活化条件难以控制,所制作出来的活性炭不如商品活性炭,但在一些消耗炭的气体净化场合,其应用比传统的活性炭更经济。而且,污泥活性炭如果不再生,可以考虑烧掉,同时可固化其中的重金属,因此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7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WaterOxidation,简称SCWO)技术是在水的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其临界温度TC(374.3℃)和临界压力PC(22.05MPa)时,以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与溶解于污泥中的有机物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使有机物最后被氧化成无毒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超临界水能与空气、氧气和有机物以任意比混溶形成均一相,即气液的相界面消失,也就消除了相间的传质阻力,反应速度不再受氧的传质控制,因此加快了反应速度而缩短了反应时间,大多数有机物在几分钟之内去除率可达99.99%,有些有机物在1min的时间内去除率就可达99.99%。由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充分利用了超临界水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具有其他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效率高、处理彻底、反应速度快、反应容器小、无二次污染,且当有机物含量大于2%时就可完全自热,不需外加热量。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反应条件要求苛刻(高温、高压),投资大,且其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污泥排放将大大的增加,污泥处置也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污泥的处理处置应从环境污染、卫生安全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具备能源回收利用的污泥处理新技术在污泥处理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但应用前景却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朱书景,薛改凤,张垒.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武钢技术,2010,48(3):1-3.

[2]韩晓芳,顾建新,李燕.污泥处置现状及新技术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6,27(5):43-47.

[3]昝元峰,王树众,沈林华,段百齐,林宗虎.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6):25-29.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1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园区;发展思路

1、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在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之下,通过对制度、机制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以及对产业的转型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等等多种手段,最大化的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建设,以此实现我国建设发展中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双赢态势。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化理念的指导,保证社会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也要在此发展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最终保证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保护发展的双赢。

2、低碳经济下我国工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

2.1工业园区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的初期没有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对其未来发展没有做出更多的分析讨论,进而造成后期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存在滞后的现象,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最终导致出新产业链的断裂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等等问题。于此同时,有的工业园区对于自身内部各个产业功能的分布没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将其混在了一起,进而导致工业园区低下的土地利用率,失去了高效的竞争力,有关工作人员的居住条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使得工业园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2.2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中一般使用的都是政企合一的发展模式,而在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期阶段,政企合一的发展模式不能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导致后期工业园区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率,最终使得工业园区的发展进度得到放缓,给工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3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目前很多工业园区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这也就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水源污染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几类污染当中最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特别是那些能耗高且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当中更为严重。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工业废水,部分工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了园区当中,严重影响了园区的环境;另一种的住宅水污染,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对园区的居民进行严格的管理,再加上地下水管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严重影响着自来水的水质。噪音污染主要是由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一味地赶进度而部分日夜地加班,机械设备发出的噪音会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3、低碳经济下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

3.1科学规划、保持可持续发展

想要实现我国工业园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就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思路作为整个园区的总体发展指导思想,从而创建一个非常和谐的生态经济园区。在对园区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对经济、生态以及生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大多数工业园区都具有比较完备的生活系统,下面将对各个系统的具体规划思路进行简要的阐述。3.1.1供电系统。为了有效降低园区的用电能耗,减小园区的电负荷,可以加大对太阳能或者是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电能的节约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对新型能源的利用。3.1.2供排水系统。在对园区供排水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具体的生产需求;其次还应该对企业的排水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应该对园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供排水系统对园区所造成的污染。

3.2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绿色经济模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达到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使其达到低碳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并在整个过程采取合理的经济模式,从而能够有机的融合资源,对于能源进行再次利用,并构建一个新的产业链。循环经济具有很多优势,不仅消耗低,同时能够多次进行重复利用,为了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对于生产粗放、能源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的单位需要对其进行整顿,并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转型。并整改过程中还需要加大政策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做好污染治理,从而能够达到节能排放的作用。

3.3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节能型园区建设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选择一些地碳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材料的加工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其要求也是非常高。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应用新型材料,从而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保障整体的安全,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使用新技术,例如净化工业用水,对此需要添加净水设施,然后进行植物的浇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降低污染,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水资源。2)不断的进行设备修护,确保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对于一些旧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3)在应用过程中使用节能减排方案,并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够确保节能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园区内部进行低碳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业园区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不仅技术密度高,同时方便进行管理,因此在进行工业园区建设的时候实行低碳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作者:章劲单位:湖北既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晓静.青岛市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江苏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影响;能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58-04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wasfirstfoundin2003,British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Todaysocial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hasbecomeaglobalconsensus.ThirdPlenarySessionoftheParty'seighteencomprehensiveexpositionoftheconstitutionandreformoftheinstitutionalsystemofecologicalcivilizationdirection,focusingontasks,energy-efficient,lowemissionsasthecoreof"carbonrevolution"hasbroughtdevelopmentopportunities.JiangsuProvince,withalargepopulationandalargeindustrial,hastakenpaceonthelow-carboneconomy,buttheenergyisstillinadequate.JiangsuProvinceshowsahigh-carbonenergyusingcharacteristics,heavyindustrywithhighenergyconsumptionandhighpollutionisthemainsourceofGDPgrowth,theproportionoftheuseofnewenergyandrenewableenergyisalittlelow,thewayoflow-carboneconomyhasalotofdifficulties.Thispaperanalyzed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thenfocusesonwhattheimpactsocialdevelopmenthasofenergy,andfinallyputforwardcopingstrategiesonenergydemandundersocial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nJiangsuandmakethesummaryonthispaper.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JiangsuSocialDevelopment;EnergyDemand;Impact;EnergyStrategies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1-2]

江苏省是全国工业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小省,自身资源能源并不富足,近年来江苏省的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发展中所需要的能源主要是来自于外省的化石能源,这是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江苏省正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江苏省人口众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速使得江苏省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江苏省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3]这两方面的现状正严重制约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江苏省社会和谐的重大威胁。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江苏省的能源利用情况必然会受到影响。江苏省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均为高碳型能源。选择低污染甚至于无污染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是支持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能源利用现状及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低碳经济下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应对策略。

二、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江苏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5088.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比去年增加3634.3亿元,增速为2.9%;第二产业比去年增加31057.5亿元,增速为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396.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4%。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培养低碳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各类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引导着主流价值,因此,媒体宣传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低碳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可能对它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要想建成低碳社会,加大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在倡导全社会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能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改变消费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江苏省经济的发达伴随的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江苏省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低碳生活,不仅仅需要从国家政策、产业及能源结构等大的方向开始改变,消费方式的转变也是通向低碳生活的重要路径。而这一路径需要靠广大的居民才能实现,这也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一致。低碳消费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个人的基本需求。试想如果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恶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也会下降,所以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江苏省的必然选择。使用节能产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等都是为实现低碳生活做出的贡献,目前江苏省正在施行这些做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健全相关能源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低碳经济下的能源利用问题提出专门法律法规,但是在几部能源法,例如《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法规中已经提出需要进行低碳化的变革,并构筑了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这几部能源法确实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为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梁海的环境。

江苏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立法经验,尽快出台低碳能源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改进现有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填补现有法律存在的空白:一是发展理念问题,要着眼于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能只流于形式,为了这个目标而带动各行业的积极性;二是关于节能范围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能只约束各个工业企业,而应该将责任放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实现在终端处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目前江苏省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为进一步深化调整能源结构,还应该继续发展各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江苏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重点发展沼气的利用。江苏省能源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壮大,但新能源技术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率低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江苏省首先应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应积极引进技术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加大引进优惠力度,吸引低碳技术更多落户江苏。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煤炭等资源已经被大量开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实行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所谓的“节流”。江苏省工业企业众多,能源消费量大,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是最显著的,新的工艺、材料的开发对提高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有成效。江苏省正在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工程量大,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手段。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活动过程中“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循环模式,以保证原料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江苏省可以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建立水循环系统、整治污染水源、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措施,来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加大与能源相关的技术开发力度

首先加大开发与能源相关的技术。与能源相关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清洁煤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就是用化学方法,将煤炭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等除去,使之转变为清洁的燃料或化工产品。清洁煤技术包括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多联产以及燃料电池。该技术可以使燃煤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使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使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使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增加企业及其它主要用煤行业的经济效益。新能源技术方面,核能的利用率高,清洁无污染,江苏省已经建成了核能发电站,但是核能发电所占的比例很小。江苏省太阳能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技术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目前两种能源的应用范围很小,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江苏省应该再接再厉,加大科研力度,拓宽其利用范围。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据2014年江苏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江苏省对工业污染防治施工项目的投资达74.48亿元,是2010年总投资的4倍。由此可以看出,江苏对于保护环境、污染治理这一方面更加重视,同时也显示出江苏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去的发展模式给现今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以至于现在江苏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治理环境污染。因此,改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状需要从头抓起,将资金投入到能源技术的开发以及人才的培养上,从源头减少污染的排放。科学技术是硬道理,江苏省应加大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的投资,使江苏省逐渐形成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重的清洁型能源消费结构。依靠苏南地区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加深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促进与之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发展新型制造技术与工艺,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逐步推进全省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比例的上升,为江苏省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结构奠定基础。

五、结论

低碳经济下,江苏省能源结构正在发生着量变,不仅愈加重视能源利用的清洁高效,也在不断开发、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促使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是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低碳社会,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看清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健全相关能源法律法规,推进能源利用方式变革,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逐步促使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之路发展。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自产、进口与替代并举的方针,力争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从以初级能源供应为主的格局逐步过渡到以持久的、多样化的以及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格局。

参考文献:

[1]景璐.低碳经济背景下《节约能源法》的问题与完善[J].能源与节能,2012(8).

[2]莫神星.论低碳经济与低碳能源发展[J].社会科学,2012(9).

[3]安文,王冬梅.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2(2).

[4]龚雅娴.低碳经济下江苏能源结构的测度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污水低碳处理技术范文篇12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能力;建设

“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低碳经济不仅对经济发展,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与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作为人类的共同主题和世界潮流,它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生存权利。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与低碳经济相应的政府能力,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新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关键。

一、提高政府的社会价值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低碳社会氛围

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生产和消费方式,政府需要通过价值引导,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营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社会上树立低碳意识。低碳经济转型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是人,政府应在城乡社区、机关、厂矿、学校等,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普及低碳经济知识,使全社会认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经济”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条件将产生严重威胁,使“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规范社会道德与环境行为,增强全民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其次,鼓励、倡导和培育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和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全社会推行低碳生活准则,促进公民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提高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使公众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消耗能源多的产品,优化消费过程。最后,帮助企业树立低碳经营理念,让企业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清洁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决策层尤其要认识到低碳经济事关企业利益和未来生存,必须把低碳放在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上,将低碳意识、环境保护理念植入企业决策中,发现低碳蕴藏的商机,增加产业盈利潜力。

二、提高政府的发展规划能力,推进低碳经济有序发展

将社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政府首要的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技术路线图。具体说,就是政府应统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制定操作性强的低碳排放强制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间、各职能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和措施联动等。把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一致,统一指挥、分步实施,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重收益。

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能力,还体现在结合实情上,即要考虑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具体国情,它决定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当前,中国贫困面还很大、技术相对落后、低端制造产品和产业比重大,既要快速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可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美国、欧盟、日本等成熟的经济体相比,低碳发展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这需要政府本着“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透彻分析中国的优势劣势、困难挑战以及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既承担国际责任又符合国情与实际能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在政府统筹下,采用“试点—总结—完善—推广”这一在中国屡试不爽的政治经验,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减少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引发的震荡。转贴于

三、提高政府的政策保障能力,推进低碳产业体系的形成

政府承担着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的重要职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由于中国目前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大体为“1∶5∶4”,碳排放较大的第二产业仍居首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因此,改进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部门的能耗状况,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创建低碳、高增长企业,建设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制定相互协调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服务政策,通过从上到下的政策主导,规范、指导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新型低碳农业、低碳工业的发展和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具体地说:一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和政策,扶持、激励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低碳经济产业链即在低碳产品的科学研究、生产、市场交易、消费等方面建立的完整产业链,政府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采取预算投入、国债投入、财政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支持。政府搭建产学研、官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合作机制,加快低碳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通过加大低碳经济相关研究的投入,引导企业创新产业技术和加快技术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领域和现代节能项目配置。二是实施价格调节政策,以价格杠杆和机制引导低碳消费。也就是以提高价格的方式增加能源使用成本,限制高碳行为、浪费行为。如实行阶梯式水价政策、用电差别定价政策,对超过能源效率、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或个人实行超耗收费。三是制定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物流、金融、软件信息、科技研发、创意、商贸、生态旅游,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种植高效经济林、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等。四是强化农村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应特别重视农村低碳系统的建设,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农村使用沼气等生活物质能源,建立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四、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

作为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建设资源循环型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它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政府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机制。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强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对污水处理收费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合理征收,有效利用中水,防止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二是建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交通是一种低污染的交通运输方式,建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就是要鼓励公众采用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出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污染。作为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政府应做好各种保障措施,让市民低成本到达目的地。三是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措施。政府对城市住宅项目的审批,要注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合理设计采光、通风等,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减少能源使用。鼓励公众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减少空调的能耗,既满足人的舒适和健康需求,又使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四是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在内的绿色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和人口居住密度,设置学校、医院、商城等,使居民能就近就便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减少乘车外出。转贴于

五、强化政府的监管能力,完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低碳经济发展而言,强化政府的监管能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应构建低碳环境监测机制,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并组成由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席的监测机构,对监测对象定期以信函、上门走访、检查等形式进行碳排放监测,及时向被监测对象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进行整改的,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惩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低碳化”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指标,引导企业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生产。三是建立和完善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环境标志和能效标识的认证体系,没有绿色认证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保证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不超标。四是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企业生产和社会消费展开全面的监督和舆论指导。

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它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我们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全球竞争中错失良机,才能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等待和观望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发展成本,承担更大的发展风险。只有行动起来,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变革,大力建设和提高政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使全体国民更好地享有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公司并购的风险(6篇)
  • 下一篇:争做美德少年作文500字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