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4 栏目:公文范文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

Abstract:Promotingenterprise'scorecompetitiveabilityisthestrategictargetof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competitionamongenterpriseshasdevelopedfromtheproductcompetitiontocorecompetitiveability.Basedontheenterprisecultureconstruction,thispaperprobesintotheenterpriseculture,andenhancesthe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企业战略

Keywords:enterpriseculture;corecompetitiveness;enterprisemanagement;enterprise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27-01

0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它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的《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能力竞争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支撑,是压不垮、折不弯的精神长城。

1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其主题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与价值观念等,即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其“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识。”之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承袭杜拉克的理念,现代企业管理,并非把人套牢挤出知识,而是让人来主导知识的经营,形成一个人人愿意奉献知识的管理系统。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形象靠文化来塑造,企业声誉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素质靠文化来提高。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是企业思维和行动的指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如何利用的行为准则。

2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节约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大约30%的经济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大约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财富》杂志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197家,占35%,可见美国的企业文化十分繁荣。企业文化能极大地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度,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程度。成功的企业文化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员工士气的鼓舞作用会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效用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和持久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3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源于企业文化,即企业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和道德准则。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反映,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念、人力资源等各方面。

3.1企业文化的支撑系统――价值取向的塑造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企业必须成功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增强,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支撑系统,是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从企业家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让这个企业文化的灵魂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3.2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人本主义”理念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企业文化建设,最终都要归结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人的潜力的发挥和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真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讲是提升“企业人”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不断增长、整合的人力素质和效能。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和重视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和独创性,充分释放其智慧和才能;其次要重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员工的各种需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最后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准和业务技术水平,达到企业兴旺发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目标。

3.3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它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

4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就如何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四个方面中唯有企业文化创新才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它是一种无形资产、一种投资、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因此企业文化必然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2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企业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如何培育并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探讨中小企业竞争现状入手,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并提出了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84-02

我国入世以来,国内公司面向的市场更为广阔,同时竞争更为严峻,面对国际上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大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国内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如果中小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必须尽快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自1990年“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经济学家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一般中小企业的存在年龄并不算久远,发展历史不长,而且中小企业多数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公司高层的更换主要以继承为主,而这种规模小家族式发展,加上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公司企业的发展。

1、规模小、后续发展力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多以个人独资或者合伙投资建立的企业,资产和产值,注定是无法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相对比,企业的资产较小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总体利润相对较低(相对于大型企业)经济收益较低,在投资商或银行看来,缺乏未来发展潜力。银行或投资商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那些资产庞大,利润较大且稳定的大型企业中去,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供应不足,而大型企业资金越来越充实,造成了一种“瘦子更瘦,胖子更肥”的不良现象。

2、家族式企业继承及发展

家族式企业是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而“子承父业”这一观念在中小企业老板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自古以来,下一代亲属继承上一代的奋斗成果现象就十分严重。而家族式企业的经营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在吸收具有先进思想、高能力的领导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一个强大的企业是优秀的企业家依靠个人素养和能力创造的,而不是依靠继承体制等外在因素所创造的。由于继承者缺乏对企业发展的了解,可能会影响在其继承后对企业发展的决策。当今社会,物质等不利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继承者的思想,使得企业家的下一代成为纨绔子弟。

3、中小企业竞争力低下

经济环境的滞后,由于领导层缺乏长远目光,多元化经营造成资源较为分散,而且企业结构问题突出,企业人员流动大,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缺乏新产品技术创新,传统小企业人才不足,科研环境较差,传统的中小企业技术能力薄弱,管理模式落后,水平低下。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长期的优势的一种内在的能力。说实话,不能特指某一些东西,因为不同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回答。他们对这个词的界定不同,所以看法也不一样。但核心竞争力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纵观国际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成功的案例,无不例外,他们都拥有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系统的、分层的、多样式的竞争能力,拥有其独特性,先进的自有知识技术、独特的经营技巧、科学管理的组织方式、令对手难以模仿的营销方式、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别具一格的企业管理模式都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范畴,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体现,是一种核心内容、核心能力,它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它关乎企业的长久经营。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公司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的员工做起事情来事半功倍,特别是熟练的老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优势。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至于技术的开发与企业的创新能力,那是一个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动力,大家都应该知道洛基亚公司吧?昔日手机帝国的龙头老大,如今却已面临破产的窘态,原因何在?就是忽视了创新与技术的开发,当世界已经开始安卓智能手机的革命时,它还在停留在自己当初所建立的“塞班王朝”呼呼大睡。终于沦落到被微软收购的下场。而近几年掀起的“苹果”热潮,iPhone的手机却是越卖越好,就是因为苹果公司不断地创新,加以改进,推出新的产品,从而创造出神话。这些都是值得我国中小企业借鉴的。3、谈到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这是对企业领导统筹规划能力的考验,优秀的管理与经营协调能力可以对企业进行更好进行组织,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力工艺的程度,一个具有良好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使自己的产品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的前沿,保持企业自身的主动性。比如:日本企业的数码相机技术,就要比其他国家的企业同行稍逊一筹。4、公司与品牌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品牌是一个产品的名称与代表。而我国目前的一些中小企业恰恰缺少自己的自主品牌,这导致大量的高仿与山寨企业的出现,破坏了市场的竞争。所以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很重要,将这个品牌做大更重要,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品牌赋予企业无尽的财富。5、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企业的思想,一个人没有了思想,就是行尸走肉,而企业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就会变成一个只会生产商品的机器,这样就会压抑员工的创造性,使企业变成一潭死水。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是企业有更好的管理制度,从而带动前面的四点,为企业创造财富。

三、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身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在企业长期自身发展创新下慢慢的积累,逐步的形成企业本身的特性,融入到企业当中。这种伴随企业的创新成长方式会使其核心竞争力与同领域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不同的特性,具有自身的企业特点,这种特性能已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就算是完全掌握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代价。比如戴尔笔记本电脑独特的销售渠道,ZARA品牌特有的产品运输渠道,日本一些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独特性是企业保持一种资源夺取和产品销售上的相对优势,使竞争对手难以与之抗衡。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效应

企业是一个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系统,系统中的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种系统的形态,是一种整体的形态,它形成的优势不是单独在某一个销售子系统或者管理子系统,它是形成一种整体的优势,体现在企业的整个系统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它与企业自身相互融合,相互相成,互为整体,不可分离。这种长期形成的整体性才使核心竞争力作用于企业上达到了一种其他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造成了企业之间的强弱差异。这种由于核心竞争力而造成的差异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销售业绩,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企业的自身形象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企业战略发展问题的高度了,这种企业会进行长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规划,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中立于领先!

四、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完善战略管理

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若一味的模仿大企业的战略随波逐流,那么总有一天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牌当中被淘汰,所以中小企业应实行差异化战略,实施“专而精”的产品或服务策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创造独特的或相对独特的优势,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中小企业运用这种战略,不仅可以弥补市场空缺获取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防止其它中小企业的进入。“专而精”战略是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中小企业就是要发挥其“专”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整合人力资源

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与员工的素质离不开的,所以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极为重要。第一健全人才选拔与使用制度,考官在面试选拔人才的时候,应注重从多方面来考核,考核制度的完善极为重要。选拔合适人才。搞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做出科学评估。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重视员工的反馈,员工往往奋斗在第一线他们的反馈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第三,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素质。团队是组织学习的最佳单位.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的学习达到培训员工的目的,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有机结合,促使员工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如果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那么就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高品位产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请一些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第二,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创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多请一些该行业的专家或者行业领先者来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开些讲座。第三,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要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权益分配,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创造能吸引人才的企业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确立“科技兴企”的观念,形成“科技兴企”的良好机制与氛围。

4、建立自己的品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品牌的追求,品牌作为企业产品,文化象征,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了自己的品牌就意味着有自己的竞争力,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对树立自己的品牌都没有意识,往往随波逐流,一直在模仿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所以消费者往往不愿意购买没有知名度的产品,中小企业的是产占有率极不乐观,对于顾客来说品牌就意味着质量的保证,所以中小企业要积极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3

关键词: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非价格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核心竞争力”上。因为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通过过去企业打价格战得来的,而是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摸索的非价格因素进行有效集合而形成的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竞争力,那么其在激烈的商战中必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下。

目前几乎所有经营成功的公司都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模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将价格因素剔除在外。因为随着消费理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再将产品的价格因素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当利润空间由于降价的原因越来越小时,有的企业则会用产品质量来当“试验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又从何谈企业信誉和企业竞争力呢?因此,这里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探讨非价格因素如何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的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在信息社会里,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

(一)依靠技术创新设置或跨越市场竞争的门槛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美国的DVD解码芯片,日本企业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要依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可以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技术创新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的重新组合,由此带动生产手段和生产结果的变化,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在市场的较量虽然是在产品的较量上,但实际上是在产品开发的较量上,因为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有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谁新产品开发的早、开发得快、开发得好,谁就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制造差别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的能力,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何一种差别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摇篮

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个性领导风格、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实现双赢。如果说技术与机制是硬性管理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性的管理。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

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不同社会地位和环境条件下的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就是创造它的主体的人的本质表现。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完全统一于企业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统一的,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它带有一切文化都具有的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特性和一致性的特征,但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力量,是心灵的呼唤,代表着企业存在的意识,它是企业这个客观实体存在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企业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文化的复合体,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创新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创新机制使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和相应的运行方式,它能不断地将知识、技术、物质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因而不断地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创造和应用,它能不断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加工,因而不断地刺激关键资源的增长,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一)建立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

首先,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次,要求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是创新活动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搞好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再次,应当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制度。最后,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

(二)建立企业创新运行机制

企业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决策、指挥、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其他的合理机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改革的快速发展,顾客对自己的需求也在日益改变着,企业所具备的具有传统意义的优势也在逐渐的消弱;企业组织在生产系统、财务监管、质量的管理以及销售服务等方法面的创新也很容易被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所模仿,然而,在这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竞争对手是很难模拟的[1]。因此,企业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人力资源

正所谓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包含在企业员工身上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技能、劳动素质、科技水平等[2]。人力资源本身就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然而我们的企业若要发展、立足,就必须以这些特性为基石。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在实践热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体现出创新理念。相反的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提升该企业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合理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力、财力、物力等),其只有一个最终目的: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社会上的占有率,最终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才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载体,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有效的掌控和调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一定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出发,充分的认识并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企业若要稳定平稳的运行、发展,人是必不可少的载体。然而这个载体必须是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合理的规划、开发正规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的发掘出各岗位上合适的人才。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组织在以后变换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的的需求和供给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且还要制定有效的策略,从而确保其需求,最终促使组织以及个人实现长远的利益。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其人才的流动也逐渐变得随意、频繁起来,为了要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规划好人力资源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等显得十分的重要。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2.1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

所谓绩效管理就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的一项干预活动。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提升员工的绩效来改善组织的绩效。那么,企业要如何做好绩效管理呢?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且还要健全对员工的考评制度,同时还要认真的执行。公正公平、民主的给予员工实绩考核。其次,要根据员工所考核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同时还要将此作为员工在各个岗位上的调整和升降依据。合理的、有效的、民主的绩效管理,不仅能调动员工内部的科学竞争和自我的约束,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及综合实力。

2.2.2建立健全企业的用人制度

面对日益加强的外部竞争环境,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实力全新的竞争理念,且还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促使其适应市场的对人才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在管理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用人机制上要采取公平的竞争制度,对员工的组合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为企业的人力提供宽裕的、充足的资源。

2.2.3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本源主要在于人才,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若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的激励的机制。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方面的激励:包括工作岗位上的福利、员工的绩效工资等;企业文化的激励:主要是包括了企业中的团队精神激励、企业发展的远景激励等;职业发展前景的激励:主要包括了员工专业和职业的发展等。

2.3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进行合理的优化

2.3.1对员工的培训制度进行完善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最好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一般员工和新进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企业内的高层、管理层、技术人员、一线人员等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合理、有效的结合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和素质;加强对重点人才、特殊岗位、紧缺人才、岗前以及职业再教育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培训,在培训期间切记: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利益要合理的坚固,最终要实现双赢。

2.3.2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式:定点、定期的培训;强制性的培训;委派式的培训以及开放式的培训等。

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长期的工作,为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企业内部可针对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可制定强制性的培训计划,要求工作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其培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可挑选人才实施公派培训。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要想使得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核心竞争力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

一、财务管理在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财务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筑企业由于自身投资大、涉及的环节多等特点,通过财务的管理,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有效的数据,同时对企业发展的风险记性评估,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建筑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的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要不断的创建一个集合专业性和管理能力为一体的财务管理部门。就现阶段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支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企业员工对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现阶段建筑企业收到企业的规模和资金的限制,没能重视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对财务管理上缺乏系统的管理,也没有聘用专用型的人才了就行管理,使得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风险程度加大。很多建筑企业的员工都普遍的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对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没有深刻的了解,这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和一些管理章程的实施。

(二)建筑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员工的素质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企业要想通过财务机构获得管理和发展决策的数据时,就必须构建一个合理有序专业性的财务机构,采用科学的管理磨砂,应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这是提高财务信息度的先决条件。但是在现阶段,建筑企业在财务部门的设定上不是很合理,层次繁多、办事效率低、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不强等缺点,由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比较的单一,专业知识也比较的欠缺,赶不上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

(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和企业运营完全的结合起来

建筑企业一般都设立了自己本公司的财务规章和政策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一般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都不是很完善,缺乏科学的实用性,有的只是仿照别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对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没用到,只是一个形式,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将企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应用到企业营运中。

三、基于财务管理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一)建筑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的意识

只有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现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的对企业进行改革保持企业良好发展的势头。所以建筑企业要不断的提高员工的核心竞争意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大,应该要设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机制,控制成本,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指导地位。

(二)加强全体员工的素质教育

建筑企业由于涉及的项目比较广,材料的需求都比较多这使得建筑企业的账面普遍都存在着账面不清、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这使得财务为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管理提供的数据缺乏真实有效性,财务的核算也不能有效的开展。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全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使得企业全体的员工都有财务管理的意识,加强财务管理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按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来办事是全体员工的责任,从而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在建筑企业中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指导思想,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建筑企业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现金流是指一个企业收到的主营业务收入并能够再投入使用的资金,是一个企业所有财产衡量的标准,。同时一个企业的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加强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利润考核。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确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从而来不断地促进企业生产销售的发展,并且能给企业的投资经营提供确定可靠地数据来较低投资的风险。

(四)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

建筑企业要建立一套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的财务监督体系,包括预算监督、收入监督、支持支持、成本的核算等各个方面,同时来保证财务部门对企业的投资发展提供数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同时还要建立财务风险监督机制,通过各项数据对企业的投资就行风险的评估和计算,从而来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对风险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化解危机。

四、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在行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体质的建立,从而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有国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赢得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型企业可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特点只是核心竞争力的功能性特点,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系统性。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是多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便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对象,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员工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管理和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员工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因为任何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而得,如果缺乏学习能力,员工的其他能力将得不到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有原因的,具体如下:

第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聘用优秀人才、为员工开展各种培训以提升其综合素质、根据人的能力和性格将其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法,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运营效率;

第二,从人力资源管理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影响来看。一线员工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正确性、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生产工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人尽其才,并激励其不断提升自己,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

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且这种资产是当代企业最看重的,现在招聘中经常会出现管理培训生岗位,这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一种岗位,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可见,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但是劳动力是不同于其他三种要素的,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企业中占据着第一位。因为,任何生产资料、资金都是由人分配和使用的,任何技术都是人所具有的,离开了人力资源,其他三种要素将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力资源,企业也将无法继续运营,所以,人力资源和企业是能动和被动的关系,人力资源的情况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具体如下:第一,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术,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去社会上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包括学历、专业背景、经验等。或者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考察,从内部员工中提拔符合要求的人才。如果招聘困难或者内部缺乏,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使员工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第二,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这一阶段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各构成要素,使每个要素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实现人尽其用;第三,开发核心产品市场,核心产品是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拓宽核心产品市场、挖掘更多的核心产品用户,才能提高企业的实力。而开发核心产品市场,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合理安排人员。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否则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所以,企业应该认真思考、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全面系统的开发人力资源,具体实施措施如下:首先,通过各种培训,使员工掌握扎实的技术知识、增强创新精神、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工作熟练度和精益化;其次,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需要员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技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于态度不端正、业绩不佳的员工给予批评和教育。另外,还应给员工提供尽量多的晋升机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57-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日益加剧,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此同时,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从信息化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占领市场的最根本竞争元素,一切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应基于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能够实现企业通过业务达到比自身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较高的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所属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它不是作为单个的技术能力或者相关的技术而存在的,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一系列的能够互补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与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它具体的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明显的用户价值;不局限在企业的某一领域或者部门,具有发散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商机;是企业特有的,具有独特性与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综合体是可变的,其价值也具有可变性。

1.2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所处行业的区别,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应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自身的企业核心力的构成要素。烟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1)运行能力;(2)制度能力。运行能力指的是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能力;制度能力指的是企业从事核心经营活动的范围,与企业的成本效率联系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构成因素有企业战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及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其行业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市场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内外部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2烟草企业信息化现状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逐步实现数据集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力支撑了“卷烟上水平”。

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烟草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效显著。(1)编制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确定了行业信息化要切实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并通过推进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加以落实,行业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物流网;以卷烟营销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营销网;以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政务网。(3)行业商业、工业、烟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较好地支撑了行业的“三个转变”。(4)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显现。可以说,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推进有力,成果丰硕。目前,烟草企业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企业的财务、烟叶、人力资源、领导决策与产品销售等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必然结果。目前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3.1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足

我国的一些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生产的信息化,忽视了信息所具有的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诸多其他功能。同时有的烟草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烟草企业的领导,对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重视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也较差。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范围来看,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企业经营的信息化方方面面。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才能在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上,真正的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2对信息化应用规划不足

烟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极其广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从我国目前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来看,信息来源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处理。同时有的企业不同部门间采用的是不同的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说明烟草企业信息应用规划存在着不足。

在烟草企业的信息应用规划中还存在着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这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外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是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集成问题上还存在着应用规划不足的问题。

3.3信息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来看,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存在着问题,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内外部诸多个方面。但是有的企业却急于求成,没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策略,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划,因而不能将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除以上问题外,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力量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

4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理念的指导,才能克服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科学技术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的作用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要将信息化在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烟草企业真正明确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从理念上确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才能真正让企业从中受益。针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4.1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

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创新发展方式,不仅是技术应用创新,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等。要依据先进的理念,依托先进的技术,找准创新的切入点,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来变化,最终成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亮点。比如,专卖体制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专卖管理水平,提高市场控制力等。

4.2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要有效果、出成果、出效益。在这个层面,行业的工商企业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共性主要是企业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侧重主要是工业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商业要围绕“精准营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支撑等。

4.3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在内在质量上求突破,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基础性、系统性、安全性三个核心要素。(1)要切实做实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没有标准,不能持续发展;标准水平不高,不能支撑“卷烟上水平”。信息化的标准工作也是如此。高水平的信息化标准要够用、好用、管用。(2)要切实做强信息化系统性工作。当前,行业的工作仍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决策需求也要不断发展变化。为此,要更加重视体系架构建设。通过架构设计,要解决全面性、整体性、一致性问题,同时要解决随需应变的问题,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行业的总体技术要求、应用系统、数据中心都要形成体系架构。(3)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安全性工作。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价值的同时,处理不好也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隐患。因此,必须把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有用、适用、管用的安全管控体系,促进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烟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或者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及评价方式。通过完善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新确立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从而有效的发挥信息化这一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效益。同时还可以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推进烟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简而言之,烟草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各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

上文从实施步骤的角度论述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5.1做好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不断的强化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包括财务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等等企业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2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

从烟草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其自身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应该是紧密结合的。随着信息化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也应关注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通过这种整合在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的促进下,烟草企业实现企业业务和功能信息化间的整合应用。在信息化过程中,以烟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较好的进行融合,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加强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中还强调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目前较常见的对外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即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通过该网络共享技术,减少成本,发挥出各自的核心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网上交易平台的方式来对外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5.4通过企业信息化应用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说到底就是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这里面提高素质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1)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素质;(2)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实现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素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离不了人,其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5.5强调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企业文化是烟草企业的灵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烟草企业有必要关注企业文化的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通过企业诸多方式的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理念,不断的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烟草企业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助力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加大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效的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了新的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波.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潘建跃.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9(10).

[3]陈昊雯,杨一端,陆振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1)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和成功的关

键。市场经济中,市场就是民营企业的命根,占领市场,民营企业就有了前途和希望。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吞掉,就必须想方设法占领市场,而要占领市场,企业就必须拥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特色的体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做强和扩大市场的发展动力。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它是企业资本中的一笔无形资产。一方面,不仅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难以识别和实施,而且外部竞争者也难以复制和模仿,从而使得民营企业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气质品位,也就是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经过市场的长期检验,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易为消费者所识别,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它也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竞争成功的基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能力”。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竞争成功不再是产品开发和市场战略的最终结果,而是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过程中一种能力的体现。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它比竞争对手更卓越的生产经营能力和难题解决能力。民营企业某一产品或某一方面的优势,并不能代表整个民营企业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自己的优势产品,在较长时期内不被超越而使优势得以保持时,才说明该企业真正具备核心能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1.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主营业务不太突出。民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只要明确了发展方向,民营企业就可以确定未来的业务定位、发展计划、实施方案等。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在主营业务方面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多元化经营,既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实力,也影响了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如果忽视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会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局面,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2.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水平仅为0.4%,而国际企业界的实践经验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在5%以上时,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充分发挥比重为2%时,仅能够基本维持;如果比重低于1%,那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而研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但目前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果必然会制约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受传统观念和经营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3.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组织结构比较混乱。员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我国民营企业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优秀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不够,使得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实行的还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结构,由于组织结构调整滞后,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不灵活,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4.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精细。管理是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不可缺少的要素,但不少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措施,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组织内部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管理思想仍然是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市场开发不能创新,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对员工管理手段简单粗放,缺乏知识性和企业文化内涵性的引导。

三、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1.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是支撑民营企业持久发展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二是要注重相互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兼并收购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克服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达到培育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改造和升华传统产业,可以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些非关键技术的产品是可以买到的,而基础和能力是买不到的,它需要精心构造和持续积累。增加对新项目、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资金投入。投入比例多少,视企业效益情况而定,效益好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考虑,效益差一些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下考虑。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早地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二是企业对自身的研发要有高投入和高保证,并注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借助“外脑”来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四是建立企业创新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五是借鉴领先企业的创新之道,把握最新科技动态,及时获得相关的创新信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实施先进人才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民营企业建立核心技术的根本,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社会作用。用好本地人,吸纳外地人;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可以肯定,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了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套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核心能力形成的机制,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二是安排布置收集核心能力的研发任务。三是建立核心能力研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内抓住商机的研发人员,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人才优势的培养,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营造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民营企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民营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黄硕风.综合国力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蔡旭初.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2(8)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构筑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绩效考核;竞争力

随着社会竞争力加强,各个企业都在完善自我管理体制。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既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是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的首要任务,这就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但是,从近期来看,用绩效考核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

一、从外部表现提升企业影响力

1.扩大企业知名度。从利益角度讲,任何企业都是在保证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以提升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反响,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实施绩效考核可以很好的从某种层次推动企业知名度的增加,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企业知名度的提高是一种潜在的进程,通过提高绩效考核力度,加大对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完善企业绩效管理。一个高标准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从近期到长远的体制的安排与完善。

2.增加企业认知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实行绩效考核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员工在外部精神风貌和总体工作表现上有较大提高。绩效考核以员工的日常业绩等综合评估,是考核管理的一种办法,以此来增加管理力度,好的企业风貌是企业增加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企业每一位员工都以自身不断努力,用绩效考核真实证明自己的时候,也正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了,企业所做出的业绩提高了,企业这样的外部表现又怎么会证明不了企业所具有的认知度呢。正是从基本的员工绩效来反映公司的水平。

3.建立浓厚的企业氛围。纵观社会,但凡优秀的企业必然要用有效的制度规范每一位员工,同时也需要在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绩效考核制度正是以企业氛围为目标,增加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力度,展现企业最新风貌。曾有一个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员工每天总是将自己的职业作为业务生活,大多数时间总是出于应付,最终导致企业因缺少企业氛围,管理体制松散而破产。这极大的表现出企业模式存在的重要性,必须健全管理体制。

二、以内在表现扩大企业影响力

1.实现既定目标。绩效考核是一种过程性管理,重在量化每位员工的工作效力,而不是一味的看重量化后的结果。将既定目标分为年度、季度、月度指标,分期,分块完成,达到对目标的最大化分析和对问题的最大化处理,保证企业在有效的绩效考核下,更加稳固地发展。只有以此调动所有员工的优势所在,最大限度做出努力,其目标实现后才具有可靠性和确定性。

2.解决实质性问题。企业实施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日常业绩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通过考核制订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过程。从企业这个角度制定管理环节,从绩效目标准确设定、绩效要求顺利达成、绩效实施合理修正、绩效面谈再到绩效改进,这正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分配最大化利益。利益我们工作的最终收益,伴随着考核,员工关注的也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当然,也正是考核具有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这也使得考核有了长远存在的前提。无利益则考核将难以立足,员工本身的积极性也会大为减退,从而影响整体计划的推进。我们都了解当绩效考核切实发挥作用,以公正的考核标准来量化员工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必然会上一个层次。员工的利益有了保障,这样才能发现那些具有优秀潜质的人才,同时也便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用公正的制度去审核,用最大化的利益给予回报。若考核与利益不挂钩,那么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大块。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真实得分息息相关,是绩效考核得以实行的优势所在。

4.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并非绩效考核最终的实质性目的,而是一个促进考核推行,维护企业管理体制顺利推行的中间过程,并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实现双赢。考核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让企业及时作出分析,让员工之间形成竞争力,有进取意识。在员工互相的竞争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差距进行提升,为企业人才培养做好辅助作用,这也是绩效考核推行的目的。绩效考核以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为根本目标。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重要的两个环节,但在人才培养上,绩效考核通过公正的考核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员工发展的需要。

5.调动员工积极性。绩效考核是针对每位员工而做出的量化分析,因此当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时,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紧迫感,促进员工的对自身发展的重视,以此推动员工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加强与完善,建立自觉、自之的思想构架,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发展自我。某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合理的奖惩措施,如果员工未能努力工作或形成较为严重的错误,企业将在内部形成记录,在实施之后,每位员工为积极展现自我,努力跟上企业步伐,每天坚持企业一切制度与规范,该企业最终赢得优质服务的好评。该案例从员工个人来讲,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思想心态,形成了自我认知。

三、结语

企业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切实推动企业在外部表现和内在表现上表现出了高层次的导向作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从影响力到认知度,从个人发展到企业发展,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篇1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模块模块化模块化网络核心粘性

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经济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制造过程社会化的特征,企业必须在更宽广的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外大公司将其优势资源集聚于自身最擅长的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在相应领域做的最好的专业化企业”。这种聚集核心业务的潮流和趋势,美国管理学家鲍德温和克拉克称其为“模块化时代”,在模块化时代,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和模块化价值链在共同的界面标准内交叉融合,形成模块化网络。

模块化网络的内涵

1992年美国学者派恩(pineⅱ)提出,实现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能配置成多样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构件”。2003年青木昌彦指出,“模块”是“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modularity),为了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节约交易成本,相关的、具有互补性质的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独立模块就需要被组织起来,单个模块可能进入一个价值链,也可能介入多个价值链而为多个行业或产业提供自己的核心产出,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形成价值网络,即模块化网络。在该网络中每个模块都经营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采取专业化战略,以此来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虽然模块化理论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构建模块化网络的意义

模块化网络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为了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必要的组织变革。构建模块化网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网络的外部性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大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法国的经济学专家泰勒尔指出“当一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加时,就出现了正的网络外部性”。这种正的网络外部性源自组成网络的模块之间的互补性,借助模块之间的连接而实现,而互补产生的价值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放大。网络的外部性对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竞争力的产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模块化网络组织形态能够使核心竞争力加入更大、更多的网络,从而拓宽了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范围,使其呈无边界化。从知识层次来看,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知识(如品牌、核心技术等),这种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反而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从物质层次来看,如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制造环节,企业网络可能使企业产生平均成本递减效应。因此,模块化网络组织可以使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大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模块化技术结构是开放式的,模块化网络中的企业必须在模块化战略和产品战略中做出选择,关注于某一部分技术。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福特公司正是借助于模块化网络,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促使产品快速上马,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基建周期长等问题,赢得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诸方面的竞争优势,目前福特汽车公司的制造和装配业务已遍及30多个国家,产品行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构建了有效的网络化模块,将汽车生产能力融入更大和更多的网络,通过对制造和装配业务实行“外包”,集中精力于品牌汽车的设计上,从而强化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模块化网络超越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局限,把原本属于其他企业的互补资产、互补技术以及共享产业能力等大量的外部资源纳入本企业的发展轨道,以此来培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模块化网络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模块化网络系统中有两种信息,一种是“看得见的信息”,这种信息被整体组织所共享,使各子模块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规则,经济系统的不断复杂化导致各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企业要通过时时创新来适应变更的模块化网络环境;另一种则是隐藏在各模块中的“看不见的信息”(不公开的私人信息),是被子模块“包裹”起来的信息,私人信息使每个子模块可以独立、平行地展开工作,这样既能减少技术机密的外泄,也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是各子模块系统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模块化网络中,每个企业不必单独开发全部的技术,增强了相对落后企业的灵活性,提升了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平行工作的模块系统能够通过子模块不同的排列组合实现创新,使产品的种类更丰富,以满足个性化时代的消费需求。

模块化网络内子模块之间的竞争具有“淘汰赛”(tournamentgame)的激励效果,能大大促进创新。多个子模块往往为了研究开发同一项领先的技术而开展竞争。由于这些模块之间是完全替代的,所以只有成功的企业才能获得全部的模块价值,因此,这种具有“淘汰赛”激励的经济系统,促使各个模块不断进行技术试验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蒂斯(d·j·teece)认为,核心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粘性”(sticky),即核心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缓慢和滞阻特征,如一些大的公司拥有大量的资源和能力,却无力应付快速变化的环境,其原因在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开发、形成具有“粘性”,这些独特资源和能力并非可以随意更新或改变,而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这些大公司缺乏一种动态能力,即适应、集成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跟上动态环境的能力。模块化网络强调模块之间的横向交流、学习,从而为克服企业核心粘性创造了条件。模块化网络一方面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集合体,为组织间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可能;另一方面,它的超契约性质,决定了网络内组织间转移知识的有效性。因此,模块化网络是克服企业核心粘性的一种有效工具。

基于模块化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思路

(一)树立“大企业、小聚焦点”的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企业竞争的范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成也要依靠关键的技术和合作共赢战略理念,任何企业不可能在各个环节领先,也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企业被各种经济纽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因此企业应纵览全局,树立“大企业”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的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模块化网络,同时企业面对的也将是日益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市场竞争。从长远来看,企业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产生更高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找到准确的“聚焦点”,定位于自己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模块,力避“大而全”(规模大、业务过于全面)“小而全”的倾向。

(二)构建集成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统

模块化网络上各节点企业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决策都会影响到整个模块化网络内其他企业的决策,因此要研究出适应于模块化网络的集成化生产计划、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统,以实现与网络内其他企业的协同发展。如ford汽车公司创建的ehub系统,它是一个集成系统,能促进更好的通信并使fordmotorcompany的装配厂及其供应商“准时”运转。ford创建的应用程序是esmart和eavs,esmart将通知发送给装配厂的材料消耗供应商;eavs将车辆的完成状况通知给发货商。ford还同步开发了应用程序cobra来进一步增强ehub的功能,通过cobra供应商可以预计材料消耗,并提供在某个确切的时刻所需要的部件。这一应用程序允许第2级到第n级供应商共享电子信息,而无需巨大的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费用。供应商只需通过internet连接、电子邮件和microsoftofficexp,就可以与更大的、更复杂的客户进行有效的通信,正是借助于供、产、销控制和支持等集成系统的构建,ford汽车公司在消除诸环节的障碍方面和将实际企业与其姊妹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很好地集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成功培育和发展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企业的模块化网络管理能力

企业应将自身作为模块化网络的一个节点,以整个模块关系网络为视角,结合自身核心能力来进行网络管理,通过战略网络管理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提高企业的模块化网络管理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提高模块化网络评价能力。评价内容应包括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明确企业现有核心能力提升的方向,企业模块化网络的价值、合作伙伴的价值以及战略外包的可行性等。二是提高网络预见能力。企业网络并非透明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动态性(不确定性)在模块化网络中随处可见,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因此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模块化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延迟和失真。企业应准确地预见模块化网络的未来演化方向,包括模块化网络的组织形式和网络内成员的行为变化等。网络预见能力越强,意味着企业越有可能发现隐匿在模块化网络中的潜在机会和风险,有利于抓住机遇或规避风险。三是构建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企业要将模块化网络转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形成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强调模块间长远的互动合作,形成相互信任机制,通过相互信任、知识共享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的价值环节上都保持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很难依靠自身有限的资源在各个环节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往往导致企业建立的核心竞争力呈现粘性,因此,企业应对资源进行整合,组建模块化网络,培育、维持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马士华,林勇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闫中锋,刘东.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网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篇1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04-01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企业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二是企业基于信息化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基础设施重建、资源拓展、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流程再造的过程;三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转变为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四是企业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的过程。基于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有如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企业信息化强调的过程带有根本性的转变;第二,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转变之和;第三,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集中体现于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员工的现代化转变。

2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2.1合理规划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和其他事情一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其一,从空间层面来看,由于企业信息化工作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这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涉及技术范畴,而且还要涉及管理范畴,业务范围广,会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其二,从时间层面来看,企业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由此,企业信息化工作也需要紧密围绕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不断调整,形成可持续的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2.2使用适合本企业自身需求的信息化软件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即使自身拥有IT部门,并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制作和研发能力,但从专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其制造和研发能力较之于企业外部的专业化软件公司还存在差距,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构造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产品从外部购买要优于内部生产,尤其是对于硬件环境的搭建、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由于企业靠自身力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更加有必要把这些项目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公司。对此,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以充分分析和描述自身需求为前提,与提供外部产品的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并通过企业个性化要求答疑、供应商的产品性能演示等一系列流程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为方便信息化平台的日后升级预留一定的空间。

2.3倡导企业全员参与

尽管企业的IT部门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一枝独秀的推动作用,然而,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这就意味着,只有各个部门以及每一名员工都立足于系统观点,从全局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和主动调整、适应自己在新业务环境的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并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同时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3企业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3.1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平台

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平台至少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可以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持,从而保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二是可以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框架、统一的开发环境以及统一的信息化服务。

在这一工作中,为了避免定制开发带来的周期长、系统不稳定、维护工作复杂等麻烦,企业要确保核心平台软件尽量与具体的业务无关。具体而言,信息核心平台软件主要包括企业门户平台、工作流平台、报表工具平台以及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在日后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因此要保证其具有安全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来看,各个平台又可以由工作流引擎、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公共组件、消息管理、报警管理、系统配置工具、数据维护管理、编码规则和系统日志管理等要素构成。在操作过程中,一是要体现出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及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能够反映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二是要有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具备严密精细的数据权限,使系统能够开展安全、便捷的权限管理;三是要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以及流程变革工作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调整。

3.2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为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提供即时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二是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包括日常办公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财务信息公布以及协同设计等各种业务系统)提供规范和统一的“企业窗口”,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办公环境,实现企业的人、财、物、项目存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3.3建设经营管理系统

第一,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市场开发部的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合同登记、合同收付费用管理以及各种合同的相关信息统计等功能。

第二,实施有效的售后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维系企业和客户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售后管理能够实现对客户回访、客户请求等具体事项的细致管理,例如可具体细分到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同时要及时掌握客户的联系信息、客户接触记录、客户提交资料记录以及客户接触费用等重要资料。

3.4建设决策查询系统

第一,建立人力资源查询系统。例如,可以通过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图标形式对目前企业各部门、各专业工作人员总数、岗位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及时掌握企业人员结构状况的合理性;还可以针对某个员工,对其以往的工作经历、目前从事的项目及岗位变动情况等信息进行针对性查询和统计,从而快速判断人员的变动情况。

第二,实现项目统计查询功能。可以通过图表、明细表以及平衡积分卡等方式向员工系统展示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即时状况以及统计分析等相关信息。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学生清明节演讲稿(14篇)
  • 下一篇:情人节的唯美祝福语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