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学习的方法(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7 栏目:写作范文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激励学生全面投入学习中,自主参与阅读过程,增强学习活动的质量。

一、充分激发学生追求阅读的渴望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进行语文情境教学,巧妙设计问题进行教学,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等。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环节充分大量地翻阅阅读资料,全面深刻地挖掘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内涵,教师也可以展开声情并茂地示范性朗读,教师全心感动自己然后感动他人,学生受到教师的真情感染,也会全心投入到课本中去,并深刻地领会到人物的精神品质,吸取人物的营养,并充分体会词句的精细蕴涵,感受词语的精妙之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驱动能力就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学生也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展现出优秀的品质,持久的毅力和充分的智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能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教育,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理解,思考不够深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促进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理解的深度。如果学生思考的质量不够高,教师就要充分点拨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拨开思维的迷雾,产生豁然开朗的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受到压抑,思维质量不高的时候,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学会探讨,学会深入研究。如果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的时候,教师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高思维的质量,思考想不到的问题,培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思维的品质。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教育学生主动快乐地进行阅读,在遇到阅读问题的时候,能够排除阅读困难,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逐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宝贵的阅读智慧和财富,并对一生的语文学习发挥巨大的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地预习,重视阅读与思考,重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育学生主动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形成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工具书,通过充分的阅读并获得收获。

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并学习人物的品质,教育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情节和内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也要充分讲解,重视收集学习资料和图片,并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获得教学的成功。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充分学习阅读内容,主动查找阅读材料有关的资料,并教育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并充分收集阅读材料,整理阅读信息,形成知识基础和阅读积淀。

三、提升学生学习的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并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全面的探究,全面激活学习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和提问的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在哪些地方进行质疑,教育学生学会找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困惑的地方和关键的地方,并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提问,并提高提问的质量,教育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来解决问题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全面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相互帮助解决疑问,着重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经历的差别,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在认知和感情、思维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重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重视制定适度灵动的教学制度,重视课堂提问,重视分清教学层次,重视教学设计的难度设置,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进行反馈和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五、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学习的重担,并重视运用教师的热爱和激励作用,激发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平等民主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读书和讨论,开展研究和讨论,并成为学生中的平等的参与者,民主的指导者,全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相互问答,共同讨论,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形成主动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听取学生的建议,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教学氛围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民主平等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在总结全文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得到哪些收获,获得哪些启迪,产生哪些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觉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刻地思考,并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理解,全面深刻地剖析课文,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这样,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教学的氛围,在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塑造,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品质得到锻炼,学生也收获了学习的愉和幸福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铸造,实现了成长和超越,获得了升腾和飞跃。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2

关键词:浅探 学习 小学 数学 几种 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二、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高中生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要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四、明确“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理论内涵、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生动活泼有思维的活体,教师不仅要使他们听懂老师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程度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度。“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明确“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不是由学生自我决定的,而是必须经过系统的、理性的、社会的选择。数学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是主体。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各方面不成熟,缺少知识经验,他们还是离不开教师指引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更容易记忆和保持这些新知识。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系列贴切而富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进行指导,并把学生蕴藏的巨大的认识潜能发挥出来。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3

摘 要: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61-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很多教学研究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让学生形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很多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比较关注,而对学生的听讲情况却关注较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问题时,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根本不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重视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随口应付一下。这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会获得学习上的收获,长此以往,也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不善于听讲的不良习惯,并且对教学的整个实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对应有的课堂纪律要加以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坐姿和发言习惯。同时还要适当提醒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通过教师的指点,来使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规范,进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让学生养成学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份好的学生作业,需要有整洁的卷面和工整的字迹。特别要讲究书写的规范。比如学生在计算时,要养成在草稿纸上验算的习惯。养成这些习惯后,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会时常对一些作业整洁而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表示赞扬,其实这也是一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它是教师平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地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结果。所以,让一个学生写出一本好的作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养成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学会听清老师的问题。课堂上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老师还没将问题说完时,有些热衷于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若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若问题稍有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扰乱了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浅层次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我们对教学加以调整。(3)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和取舍信息,能够认真思考问题。新课程教材和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数学学习的信息,更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具备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立足于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不但能够展示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相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奇。

四、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上好课的前提就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学校要求学生在听到预备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在桌子上指定的位置;端坐身体,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等候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坚持加强训练,让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五、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传授和接受来实现。实现新知识的真正接受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边听边想并做好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且声音洪亮;仔细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六、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初始环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记下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这样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记忆,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复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

七、让学生养成检查和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作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非不布置作业。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应让学生做到: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不拖拉不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前看清题目要求,复习相关知识,作业后认真检查;作业本发下后自觉及时订正答错题目。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4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

一、激趣――注入掌握学法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见长,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一个教具、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曲、一幅图画、一个游戏等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欲望。

二、指导――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要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三、规训――明确正确的听课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课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设法让学生专心听讲,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

再次,学生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最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操作――在实践中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5

一、课前预习中学会反思

学生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主动去探究、建构新知。预习中应要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确定自己的预习收获和要解决的疑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有信心、更有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中学会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可能有哪些特征?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长方形的特征。接着组内交流探究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1)我们是怎么学习长方形特征的?(猜想―验证猜想―交流反思)(2)我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的?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3)我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4)在下面的学习中我要注意什么?这样,在反思总结探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后,再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是得心应手,效果喜人。

三、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反思

常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评价某些学生: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确,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结果常常出错。教师应把较普遍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剖析错点和错因,引导学生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养成主动反思、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如在教学:63÷7 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

我发现答案有如下几种错误:

①1~9 ②8、9 ③1~6 ④1~7

⑤1 ⑥9 ⑦6 ⑧8

事后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找出每个错误答案的错点,分析错因,订正之后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从此题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训。

生1:看题目要细致。第①②③④个答案的错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最小”。

生2:第⑤个答案的错因是只抓住“最小”,却忽略了“商是三位数”的要求。

生3:第⑦题只抓住了“小”,却没有看懂其他要求。其实,拿不准时可以列个竖式除一下呀。

生4:我想提醒第⑧个答案的主人,你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考虑问题要全面呀。

……

这样细致分析、睿智反思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自觉地、主动地监控自己。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意义兴趣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时期。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授教好我们的母语课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⑴激发浓厚的兴趣

激发浓厚的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又心情愉快的去学习探究。培养兴趣的方法有:

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语文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热切的希望、期待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之中。

②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当一个人的进步和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充分的激发。例如:在“知”环节,当学生对学习收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理解程度哪怕是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刻,教师都不应指责,相反,应从“微小的进步”或“微小的收获”的角度给予认可、肯定或表扬,为他们创造最佳心境。激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层次兴趣。

③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激起心理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⑵强化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倾向是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⑶锻炼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定起来。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用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预定目标。

⑷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每个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马马虎虎。二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平面的语言文字,从抽象的语言符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表象,建立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读懂课文,而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三是要手脑并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学习与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这就是启、读、练、知、结。

⑴启,就是启发,即在上课时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启”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外,课文中的思考题也承担一部分“启”的工作。

⑵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凡是课本上的文字,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朗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口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读的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要保证课堂上所必需的自读时间以及自读时间的完整性。

⑶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与“读”同步进行(这与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分,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

⑷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即时性反馈,是一种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议论,均属“知”的教学环节。

⑸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克服什么,有时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这一环节所用时间极少。

三、思想收获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法 基本步骤 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77-02

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不是更换一套新教材,使用新的课程标准,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进行课堂教学,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学习步骤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1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前,把课本中的关键知识点、产生的疑问和搞不懂的地方记在本上,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要在教材中批、划、圈、点。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听讲。课前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不明白的要标明做好记号;预览后,试着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会做与不会做的做好标记,为以后的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采用以下方法: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开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成功。其次,教师应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训练和培训,如中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通过速算比赛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老师讲课时,看谁集中,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好的及时表扬,鼓励。在选择“三好”学生,班干部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按照学习习惯所需要做的来学习。对于正确的学习习惯,要及时鼓励,争取进一步提高;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讽刺,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是重点教学的重中之重。

2 通常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老师的讲课,通过预习,对新课的掌握程度要达到80%。预习中不懂的地方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来解决。预习也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具体预习的方法应该把书上的题目看完,找出知识点,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如果时间富余,也可以把教科书后边的练习册做完。(2)让数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有用的。当老师在黑板上演算时,自己同步在草稿纸上练习。当遇到的问题不理解时,必须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做不出。听课必须全神贯注,注意细节,否则就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教材为主线,以练习册为辅助工具。阅读课本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不会什么学习什么,每个章节都有对称的知识点,不会的知识点在听课时排除,不清楚的地方多看几次,形成整体知识网络。(3)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果你想学好数学,尽量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熟悉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从教科书的基本问题开始,通过反复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找一些课外练习,帮助发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容易错误的地方,记在错题集上,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以便及时修正。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 课后复习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后复习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上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下课后,必须先读课文,然后做作业;学习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教材,进行总结概括归类,查缺补漏。上课前,课后做练习,先复习课本知识,梳理知识点,做题就会得心应手。按时完成作业,然后用剩余的时间预习,复习。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自习课时间要安排合理。不能把完成作业当成自习课的唯一任务。在知识真正的理解的情况下在做家庭作业。(1)把重点知识进行整理。要把数学课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归类,定义,定理,公式必须记住,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推理更重要,没有把这些公式背熟,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所谓的死记硬背,指的是最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这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不记得这些,就不能灵活的使用它们,试想医生如果不吧医学知识,用药知识都记住,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出药方。许多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把定义,定理,公式完全掌握。(2)适当进行课后练习。重点知识整理完后,要先回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然后做课本后的练习题,最后再做课外试题。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题时可以先放一放,待有了时间再慢慢攻克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同学讨论。(3)做练习题时一定要动手演算,好多同学考试时很简单的问题解到一半就不会解了原因就是忽略了关键步骤,所以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夯实熟能生巧。

4 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问题的解决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则,在平常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2)本题用到了那些知识点和公式?(3)“你是怎么观察,联想,实现正确解题的?(4)用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题?(5)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6)在你身边有没有做了类似的题?在方法和思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是什么?(7)找到几个解决方法你能做什么?哪一种最好?你能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心理稳定和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并且锻炼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5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让学生4人一组,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具盒铅笔,放在一起,先分组观察,再讨论,最终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几分钟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报告:你们小组是如何划分的?基于什么标准?考虑到几点?经过讨论,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1)铅笔的颜色;(2)根据铅笔的长度;铅笔有没有橡皮头;等等。分类方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真的让我很好奇。这样的教学,学生之间起到互补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6 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已从传统的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变成了幻灯片,投影仪,视频,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仪等辅助教学

现代高科技工具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有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只能相互配合。其实数学就是这样的科目,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规律,就可以保持不败之地。总结是必要的,怎样总结呢?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部分知识里,首先应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接着提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公理。把这三个公理统一起来认识:每个公理都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根据每一个公理的条件作成三角形,其形状和大小都是唯一确定的(这还可用剪纸叠合法来证明),可见这些公理的关键性内容,就是每个公理的条件都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既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被确定了,那么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每一个内角以及其它的元素,如三条高、三条中线、三内角的平分线、内切圆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等也都被确定了,因而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同时,由全等三角形的公理还可直接推出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定理。由此可见核心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三个公理。在学完解三角形后,还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由此建立的三角形边角关系式、由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公理,联想得出解三角形的理论依据。一个三角形可解的条件,必须满足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唯一确定的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是三角形全等公理成立的条件。至于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是唯一确定的、弄清了这一点,对于要解此三角形必须进行讨论,其结论可能有一解或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就不会有什么疑难了。抓住重点,把知识如此串通起来,系统联想,既认识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抓住了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收效必然会大。

在当前形势下,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应该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的,开发和设计出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在积极推进学生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主动更有兴趣的进行学习,所以以上所描述的每个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明确,并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各个环节中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2(3):38-39、

[2] 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3、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8

关键词 方法;效果;意义

教育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享用一辈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要面对的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21世纪。要在未来的世纪中生存、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掌握现有的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等于让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学能力就会迅速提高。那么,在数学课中要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呢?下面浅谈几点,以求抛砖引玉。

一、专心致志法

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教育实践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其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注意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意志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利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画面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个西瓜回来。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这个西瓜的3/4,最少也要5/6、”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3/4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究竟是3/4大,还是5/6大呢?”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八戒这个忙,比较和3/4和5/6的大小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把教学推向高潮。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让学生人人参与,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寻疑求悟法

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学习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这也是听课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个性、创新意识、完善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达到此目的,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挑战的习惯。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讲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并逐步形成习惯。这就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里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点魅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知道它们的区别。同时加深了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检查修改法

检查修改是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在检查修改中提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对作业的检查能诊断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融会贯通,能逐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通过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能发展智慧,开阔思路,提高创造能力;能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通过检验,能发现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做错的作业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抓住不放查处错误所在,弄清错误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求得正确解答。我们不仅要独立完成作业,还要养成认真检查作业。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通过作业的检查和修改,能使自己养成仔细、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这样就能在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对将来事业的成功也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独立作业法

要相信自己能独立完成作业,抄袭是自欺欺人。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做作业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解答问题的对与错、快与慢,反映了课内学习的好与坏,理解知识的深与浅。对于那些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的内容必须在作业前加于扫清。要真正达到做作业的最佳效果,只有独立作业。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会计实习工作总结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