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3 栏目:写作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独立思考 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古斯丁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体系,它的任务是启发学生自我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如何放开手,让学生更好地去独立思考,这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目前物理教学的一些弊端

物理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已经好几年了,科学探究既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被大部分师生接受了。但是,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完全服从教师和课本,不敢独立思考。由于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使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跑,不能有半点怀疑。长此以往,学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完全交给了老师,不再敢独立思考了。

2、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意独立思考。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天天在被动地听课,反复地练习,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3、学习容量超负荷,没有时间独立思考。现在的学生每天的学业负担很重,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

4、学生只会照搬照抄,不会独立思考。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反复地机械训练,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妨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思想束缚在无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维上的狭隘性和单一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授课时,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可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独立思考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能力与兴趣。

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独立思考,将“思考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细节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与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杜绝“拿来主义”。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在每堂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五到八分钟时间处理一下上次作业中学生错得较多的习题。学生在课前已经获得了正确答案,也已经将错题订正过一遍,那为什么不将这块时间交给学生呢?每堂课我会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讲一道他原本错的题,通过他的讲解,希望班上其他做错这题的学生都能明白。这样一来,赋予这位学生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会在课前想尽办法把这道题目彻底弄明白。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他仍不能把问题解决,他们会和同学热烈地讨论,会主动过来找我探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堂课换不同的学生上讲台讲解,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两次锻炼的机会。如果学生的讲解不是很完善,等他讲完以后,我可以在旁边稍加点评,但一定要肯定孩子们讲得好的地方,让他们在努力付出后能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2、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讲清楚,但是一些概念的延伸,规律的推广等不必讲得太透,只需做一些必要的提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究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讲解过细会造成主次不分的弊端,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知道什么是基本规律,什么是对某种情景的特殊规律,而不具有普遍性。);讲解过细也不利于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特定的问题。学生容易机械地记住某些具体的规律,甚至乱用具体规律,乱套公式。长期这样下来,扼杀了学生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大。

每章内容结束后,在上复习课之前,我会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将本章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知识网络,罗列本章用到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技巧。完成以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对比,从而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印象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学习中互帮互助是非常必要的,在帮组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最后我会在班上挑出一两份最好的总结,张贴在教室里面,其他学生可以去比照,在协作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去更好地独立思考。

3、创设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思考。要学生独立思考,教材和课堂都要“开放式”。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教师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答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并且应该感到欣慰,因为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对于初学者来说,想错、说错、理解错都是难免的,只要敢想,就是好样的。当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并非完全正确时,我们应该抓住其中点滴正确的地方,帮助和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资源整合;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64-03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党的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亨利·纽曼认为,大学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特定的思维方法,建立独特的自我认同;提高一个社会理智和心智的水准;培养高尚的公共意识和文化品位;向公众提供社会的准则;给予人们先进的理念和冷静的思考;促进进步的政治实践;理解、分析、设计、创造和传播本社会的文化模型。

按照纽曼对于教育的理解,在民主自由、信息多元的社会趋势之下,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能透过学习活动,去搜集、整理、分析、与运用相关资讯,能独立思考,并有系统判别问题;而能养成沟通协调、讲道理、理性批判事物、容忍不同的意见、与反省的习惯;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冲突。

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未来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新思路和培养模式。

二、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由父母做主,自己没有任何的主见,从而产生对外界的依赖性非常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碰到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先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自己可以独立解决?自己能否去独立思考?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学生每人一部手机,所有事情的答案全部依赖于网络的答案,网络的答案就是真理,不会去分析这种网络答案的真伪,过分地依赖外界,将使学生淡化本身的独立思考、实践。农业经济系的学生是一表招生,生源质量很高,但是,课堂在教学中也能发现这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弱,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是很明确,基本上是随波逐流,终日只跟随着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反应,鲜有对个人事务的预想与设计,更乏对大学生涯的总体规划,故而,有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倾向[1]。纵使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大部分都使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符,有种好高骛远的倾向。这正是现在学生很自我的表现,这种自我并不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而是个人主义、责任感缺乏的体现,也是过分自信的表现。只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不重视团队的合作;对于书本的知识识记能力很强,死读书、读死书,正是他们真实的表现。他们更加喜欢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讲课模式,从考试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期望开卷考试,同时希望老师给出开卷考试的范围,一旦老师不给出范围,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评价。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容易,而实际上开卷考试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懈怠。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没有用,开卷考试也容易通过,学生开始不重视自身的课程学业,逃课旷课、迟到、早退都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不积极做作业,考试时又存在侥幸心理。不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课不是为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而只是为了应付学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很少,一旦老师对于某个知识点引申案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大家便默不做声,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少有人去多读书,多去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2]。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多以启发式的问题来讲解知识点,启发式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式或者是全班讨论式进行,需要确保全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去独立思考来分析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问题的构成比其解答更重要,后者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用一种新角度对旧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可能,需要创造的想象。它建立了创造的里程碑。

实际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动态整合。本科教学的课程中应多设置些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及实践,使得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不是答案是老师唯一给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的好坏,是独自和团队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1)认识到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是学习的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威力部分。(2)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可以充分认识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3)洞悉解决问题的脉络,以抽象、概括、总结及一般化问题特征的能力。(4) 应用不同的策略,以及运用各种合宜的推理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对新的情境,采取适当的解题策略或方法。(5)在解题时,能监督并反省其思考过程,以及发展并评估其论辩与证明。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被引导,也应该被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会!教师在教学中及课余必须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知识点的讲解可以通过形成问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方式来抛给大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的、优良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问题,把握学生以往分析问题的经验,以利其思考与探索,去寻求答案。

教师可以遵循前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五大步骤,去培养学生的解题与思考技能。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去定义问题,以了解以下疑问:问题的最初状态是什么?目标状态是什么?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何限制?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时要能质疑所获得的资讯的可靠性,并且清楚了解问题的哪一部分是资料?那一部分是推论。让学生口头定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判断他们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问题表征。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计划,在计划中要多做不同的假设条件下,不同的预判结果是什么?哪一种预判是最符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假设条件的具体解题路径是什么?自己心中的疑惑越多,那么,问题的解决思路就越宽阔。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仅注意到现在的问题与过去某些问题的类似性,也要仔细察觉其相异处,思考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学生在验证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的最优解时,教师应时刻提醒假设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问题的解释的偏差,注意假设条件的不同应用变化,检查学生解题的过程。学生的反馈结果教师应及时回馈,对学生结果进行评价,并且训练学生换位思考,尝试运用各种解题策略。不能让学生陷入死胡同的解题方式里,适当引导其改变策略,有些问题或许有很多的解答方案,第一个方案不见得就是最有效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评价其答案。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因素(成本、时间、准确性和完全性)影响答案的价值,那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依据一些准则,去判定解答的优先等第,例如社会上的问题,必须考量伦理和道德的议题等。这些判定的准则,有时候甚至是矛盾对立的。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避免陷入惰性思维的僵局。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会受到自己主观意图的影响,受到自己对解答的意图、知觉与方式的倾向的影响。有些倾向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当先前的解答经验不适于新情境问题时,惰性思维模式就会将常识和前人的经验作为金科玉律,事事以此为基准,阻碍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注意问题的多变性和新奇性,这有助于发展有效的认知策略。为了避免或减低僵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解题历程,而不是只看正确的答案而已[3]。

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反省的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学生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意与批判力,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室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奇的,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给学生定格贴标签。当学生看到他们能毫无畏惧提问他们想问的,而不担忧教师的反弹,且获教师的肯定时,其批判和创意方能自然产生。教师要详细向学生说明他的期望与要求,并且有系统奖励学生的创意。

总之,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尽量多地掌握科学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解决问题的思路,丰富知识结构。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的传授是大学老师必须要尽心尽责完成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上,老师应该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作为学生的典范,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是个独立思考的学习者,也是一位优良的问题解决者。大多数学校设有规划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这种自由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但也造成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知识学习阶段的无助与迷茫。因此,大学老师应该适当的增加大学跨学科知识结构搭配方而的指导。此外,知识的更新也与大学老师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教师也要期许建立教室成为合作解题的群体文化的学习社区。解题不只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工具;学生透过解题方法,来进行新知的探究。因为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增加对新概念的了解,同时能提高加深学生原有经验的能力。解题是整合所有学习的过程,因此各领域课程中应该有解题的安排,让学生能熟悉解题的历程,以培养解题的能力。除经由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外,也能发展一般化和抽象化的能力,以及各种表征方式,使学生能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对新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反省并监控解题时的思考历程[4]。

参考文献:

[1] 程斯纳、成长的思考——浅谈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科技导刊,2012,(2):4-16、

[2] 刘烈辉,黄晓吉、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46-54、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3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助性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问题

众多事实研究表明,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所以,抓住这一学习黄金阶段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中,仍然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多采用灌输式的“填鸭”教育形式,以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育水平停滞不前,教学有效性无法提高,从而错失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黄金时期。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独立思考,就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帮助下遇到问题,通过不断实验,纠正错误,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对提高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我国教育改革息息相关,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独立思考能力是提高能力、强化知识、培养素质、增强综合实力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模式,改变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核心,一直是老师教、学生学,课堂气氛低沉、死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极度缺乏学习数学热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更加无从谈起。比如,一道应用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条解题思路,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以正确答案为中心,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解题思路,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正视学生的分析解答,一改传统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

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新颖、独特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培养 独立思考 能力

经过反复研究,精心策划,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独立思考!为此,我提出以下五点供大家分享。

一、向学生出示详细的带启发性的课前问题、自习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

办公室里,总听见教师相互抱怨学生笨,知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我不完全赞同。如果教师和学生同时面对同一种全新的事物,在起点都是零的情况下,学生不一定会败给教师。课堂以外的学生在说话、办事等许多方面常常会在我们教师之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接受知识能力差,是因为学生对于新知识是完全陌生的,上课前他们不知道教师这节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他们更没有预测到如果老师不说,下一步是什么。他们上课只能靠老师灌输,脑袋一片茫然。为此,我的主张是老师要在指导学生自学和预习上下工夫,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都要精心为学生出示一份详细的、有指导性的预习题纲,让学生按提纲进行预习。这样比较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点点拨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早已经反应客观的现实――世界上任何一件大的事情都没有靠自己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及探索意识。小学生还处于生长阶段,心理生理发育还未完全,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辅助他们成长。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吩咐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的某些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交流,把预习中不明白的、有疑问的提出来共同解决。这样新知识就可能被学生攻破,每一节都可以选出优秀的同学可代老师向同学讲解,这样不仅锻

炼他们在公众面前独立演讲的表现,而且锻炼同学之间的讲解,最终可以起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讲授。

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而独立思考必须设置在具体的问题之中。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所出示的例题,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积极应答,而多数学生不能及时反应。我知道,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学生还比较生疏,在这种情况下,我事先将班级内的人数分成六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副组长,在每节课传授过程中,我都给学生15分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的成员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通过小组讨论、印证,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在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掌握、了解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探究了规律,而且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减缓了对教师的依赖。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

数学教师,特别在上课的情况下,期待学生对答如流,朝着设定的目标一语中的。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创设热烈而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言,会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有效地发挥主体

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在一题多解问题上,教师应适时点拨,从中鼓励,发动学生积极思考,敢想、敢说,不怕说错,提倡多种见解,诱发求异思维。教师应将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普遍调动起来,其学习效果必然超乎想象。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有些学生的答案,会令教师惊喜异常。

五、整理、归纳方法指导

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如一章学完,可让学生把本章内容用框架的形式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本章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就可结合自己实际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数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题思维意识的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学习需要时间、需要锻炼、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有向旧观念挑战的勇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初中生 独立思考 初中数学 能力培养 策略

现今初中数学教学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智力等品质才能与时俱进。但在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和干扰下,致使部分初中生养成了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懒散”,过分依赖于他人,在数学活动中不能有效、主动的思考问题,不利于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1、重视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表象,忽视了培养的本质

现今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的多元互动,学生在课中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空,这些都是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造成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课改的推进,广大的初中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但仍存在着一些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比如教师把问题一提出,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空;还有就是部分老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了,却没有做必要的引导和有效的点拨,等等。所有这些都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

2、重视教学效率,忽视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来看,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用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或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在现今的课堂中,部分教师还是存有“抢时间增效率”的教学观念,片面的、过分的追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或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在评价学生时,常常把眼睛“盯着”学生的答案,没有观察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没有让学生反映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自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外因。要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是围绕教学中心的轻松自由互动,这样才能营造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氛围。就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参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针对课堂上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真心”的研究讨论,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课堂,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此刻,教师还应注意主动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学生良好的自主发展。事实上,课堂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使学生敢于质疑,摆脱那种没有自己个性思考的状态。

2、精心指导、启引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启引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把问题抛出,就直接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任意“放羊”的,应当有一个指导、启引的过程,让学生有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从而使他们进入有方向有目的的独立的数学思考。比如,我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在小学学过的方程以及近期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亲历”,再让他们自己同桌交流、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过去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当然在学完了这个内容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让他们在独立的思考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培养他们课前、课中和课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加强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单纯的依靠“纯”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不全面的,学生独立能力的发展是片面的。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知识的时候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学习了如何减少或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数学问题后,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实现最优化的解法,同时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家庭中的一些经济投资问题的决策,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独立思考,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当然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教师自己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采取符合班情和学情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反思数学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是“朝夕之改”,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实际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和培养,让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让他们用独立数学思考去创造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扩大他们的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的独立思考真正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82-01

小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我们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在班级乃至学校要营造活跃的探讨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其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融合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学习探讨小组,在每个组员轮流组织小组探讨活动。课下讨论要有宽松的讨论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获得知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还必须定期对课后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视,从而保证课后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方法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好数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开辟一个思维翱翔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篇8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新课程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是独立和合作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不能滥用合作而忽视独立,也不能片面强调独立而否定合作,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协调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创和谐的生态课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一、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条件和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这在少年儿童的精神里特别强烈。

1、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自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独立思考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广大学生只会“学答”而不会“学问”,质疑的精神比较差,学生墨守成规,缺乏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思考。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大胆提出问题: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是不是确定的?如果确定,那么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是多少度?又如: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后再解决提出的问题;再如:教学“找次品”第一课时,当师生共同总结出:“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样称的次数最少,又能保证找出次品。”课末,教师设计学生质疑: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平均分成3份的办法是否成立?当待测物品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时,又该怎样分?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中任何可以让学生提问、质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马上给予解答,而是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反过来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而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条件和平台。

2、要注重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巧妙地以“提问”代替解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许许多多的教师都不厌其烦地、毫无保留地给学生讲授知识,解答问题,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做,甚至还给出标准答案。表面上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感到十分满意,但这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为什么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反映一听就明白,而一做就不会呢?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教师自己思维的结果,缺少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

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勤于思考、乐于思考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授人以渔”。比如,“解决问题”教学,教会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信息――分析法;根据已知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综合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摘录重点词理清数量关系;利用常用的数量关系解题,如:速度×时间=路程等;利用公式、定理解决问题,如: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教学中,教给学生四则运算的基本算理和计算法则:凑十法,破十法,加减法关键是相同数位对齐;乘法一般从个位起,除法要从高位除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简便算法的运算定律;口算、估算、笔算的一些技巧……学生掌握了思考方法,具备了思考能力,他们才会主动独立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才会成为有独到见解的人,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会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如在教学统计时,为了突破一格表示2这个难点,我提供给学生两种不同规格的方格纸,呈现给大部分学生的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矛盾的现象营造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了自主探究欲望,安排大量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再进行合作,让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共同参与统计的全过程,试图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拥有独立思考、自主创造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的“原始信息”中,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想的?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分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保持思考的独立性。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的含义缺乏深入理解,片面强调合作,忽视了对独立思考的发掘。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呈现问题情境后,教师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许多教师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不管学生的实际需求,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合作交流中“学困生”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包揽,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对小组意见“言听计从”。以上这些弊端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讨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做到:合作交流前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讨论有针对性,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都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即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讨论。特别关注优势和弱势两个特殊群体的发展;合作学习后适时留给学生回味和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以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在出示题目后不要忙着让学生解答,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适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让学生个体在获取的信息条件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心得体会(精选5篇)
  • 下一篇: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