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1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也面临临床市场的挑战。医院在做到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的同时,也得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医院财务管理这一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活动便不能不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结合各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控制不够科学,形同虚设,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主要是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为应付卫生局的要求而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由于对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和制度缺失,使之疏于管理。存在着对流动资产管理松懈,造成货币资产的使用效益低下,药品、材料采购管理不规范,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未进行有效的效益分析,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没有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摸清家底是难上加难。低值易耗品未建立条形码进行管理,造成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低值易耗品疏于管理,易于丢失。

(三)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医院虽然开展了成本核算,但由于医院成本制度建设不完善,成本预算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成本绩效评价标准和成本核算组织,造成成本核算只是被动地记录和反映已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仅作为医院内部绩效分配来算,缺乏深度的成本控制效果分析,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

(四)财务分析不成熟

医院财务分析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财务标准,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分析的水平普遍不高、作用不大。财务分析指标单一,重视内部财务指标,忽视外部综合指标,侧重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缺少对医院风险的防范和发展潜力的预测分析,从而影响评价医疗经营活动的真正效益,造成医院财务分析综合水平不高。

(五)内部审计监督缺失

目前很多医院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隶属财务或纪检部门。存在内审人员不专业,内审工作定位不准确等原因。目前,大多数医院内审部门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管理,在医院绩效、成本控制等方面仍存在空白区。

二、改进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不足的建议

(一)完善医院预算管理

1、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按照财务制度要求编制预算,层层落实预算责任,按月、按季考核预算目标的完成执行情况。

2、强化预算执行。各预算执行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下达的预算指标,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部门或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3、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报告制度。及时总结医院预算安排及执行的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偏差,指导以后的预算编制;及时总结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定期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严格预算考核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效益

1、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做到集中管理,有效控制,建立严格的资产支出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保证货币资产使用的安全、有效、完整,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合理。

2、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审批程序;采购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采购,对大批量的药品、卫生材料等要实行招标采购,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材料的采购成本。

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医院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和进行大型修缮,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和自身的财力,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严格按照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论证、分析、预测和决策,防止求大、求全,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建立维护保养制度,重视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制定严格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范全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开展核算单元、科室、项目和单病种等成本核算; 完善全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实行岗位经济责任制,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管理,将各项成本与各科室和职工经济利益挂钩,激励医院职工不断增收节支,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以经济管理部门为中心,医院各科室共同协作的成本管理机制。

(四)加强医院财务分析能力

分析材料取材要全面。大力收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资料,保证财务分析的数据全面、客观、准确;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分析队伍建设。建立财务分析队伍,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学习。

(五)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次,规范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再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

参考文献: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2

关键词:公共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一、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的政府公共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收支不能按预算执行比较随意、信息相对滞后、投资效益低、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总体来看,现在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相比而言, 尚属起步阶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公共部门的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方面不重视、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政府部门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财政拨款, 财务资金的管理比较落后, 经费还是按功能划拨, 资金随意切块安排,不能统筹兼顾。尤其是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往往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出现财务管理决策失误中领导的责任问题时,经常是以“无管理经验”等为由,使的有关部门的领导无法得到应有的处罚。

(二)政府公共部门的财管人才严重缺乏

公共部门的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素较低。一是政府对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方面不够重视,人力保障部门在招聘时重视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不重视管理人才,这就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短缺;二是人们对政府公共部门财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科学;三是受现在社会流行的会计教育培训内容的限制,在行业方面缺少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培训。

(三)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建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比较薄弱;二是没有建立建全预算编制和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规划,预算考核不严格,预算与执行两张皮,使得部门预算的执行成为一纸空文。

(四)财务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

当前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正处于转型阶段, 先进的信息技术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导致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断路、资料不能共享的情况, 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财务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财务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二、针对现阶段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公共部门领导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意识, 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要性

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受社会公众的委托向社会提供服务, 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的公益性部门。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 政府部门在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公共资金时必须依法履行,随时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强公共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未经批准,不得善自调整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全公共财产, 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透明的财务信息。公共部门领导必须对他所在单位的财务工作承担其身为领导的责任,严格控制各部门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所以,各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时, 应考核其工作能力和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由于政府公共部门接受的是社会公众的委托,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应当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与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相比, 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不仅仅要考虑社会利益因素的影响, 还要在部门的社会需要、财政要求、发展策略要求等方面着重考虑。这就是的公共财务管理的管理范围更广更难, 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素质要求更高。一方面应着重改变过去传统会计的落后观念, 把现代的科学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人员实践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自主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应重视政府公共部门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员工聘用制度,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自主有针对性地聘用一些满足政府公共部门需求的专业会计人员,引进新鲜血液,将内部职工再教育与引进人才机制融合,构建起完善的人才体系,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

(三)强化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

加快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各自管理的项目及时的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树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引进效益与资金监督跟踪制,并使这项制度有效的落实到人是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与制度执行,科学高效的考核预算资金使用情部,在保证完成国家指定的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前提下,优先给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提供支出。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预算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并进行追踪考核。在财产购置方面对一些大型固定资产购置以及物资装备采购应从其所需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专项资金的支配可从按照其规模大小、使用方向、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物资装备消耗通过核定定额标准纵向分析部门近年来的消耗金额,横向与同类部门比较,分析评价其消费水平和使用情况。为了更好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各部门的工作都必须严格按制度进行,如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监督制度会计控制制度等 , 同时在财务工作中任用专业素质的高的会计工作者, 搞好日常账务工作, 并保证会计岗位的定期轮岗,实行分工监督管理制度,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有相关法律的依循并在在定制度时兼顾各岗位的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制度的激励作用,而非制约作用。

(四)引进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现代财务工作中,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有资产集中采购、部门预算制度的执行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着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化, 这就要求现代财务管理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创建统一的财务管理交流平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实时掌控各部门的财务运行状况,使部门预算的执行得到强化和提升, 使财务管理手段得到规范和强化。

参考文献:

[1]姜宏青、公共部门理财科学的兴起与建设、会计研究,2006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3

关键词 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以应对金融海啸,部分投入到基础建设;结合我国政府每年对基础建设这一领域的投入,每年基本建设资金超过千亿以上。在巨额国家资金投入基础建设这一领域的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其财务管理应参照执行财政部下发的财建[2002]39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文件,以便于管理好、使用好国家投入的资金。但在当前很多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却不太乐观。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账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等等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我们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账务管理不规范

1、建立账薄不规范。

有适用财建[2002]394号文件的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独立设置基本建设会计账薄,而是在企事业单位账簿中统一进行核算。这样是不能清楚的、分类别地反映中央资金、市(省)级资金、区(县)级资金的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也不能清楚的、分类别地反映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2、账务处理不准确。

比如:没有准确的核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也没有准确的核算待摊投资二级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更没有准确核算“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下的三级科目。以建设单位管理费为例,其下级科目“差旅费”有的核算到“待摊投资”二级科目,有的直接将费用列入建设单位的管理费用而未分清是否属于工程成本。有的建设单位,直接将上级资金来源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等等。这样的财务处理是不正确的,会造成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不真实,不完整。

3、工程成本归集不及时。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项目成本核算不及时造成建设成本在账务上反映不完整。比如:有的签订了设计合同,但该合同并没有拿到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而是放在办公室,或工程部门;有时一个工程结束了,设计合同还在其他部门,造成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体现一个工程项目成本的全貌。有时,虽然签订了合同,但该合同条款上面标明,合同收费金额按工程结算价款的百分比进行收费。而一个大型工程要1年以上才能竣工,工程结算价款不可能在当年就体现完全,而工程结算价款有的还需要第三方进行审计后才能确定,这就会造成工程成本归集不及时。在实践中,有的工程价款支付金额还超过了最后结算价格的金额,也就是说支付的款项还支付多了。这也会造成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不真实,不完整。

(二)资金管理不规范

1、没有在银行开设专户。

在实践中,建设单位没有独立开设银行专户,多是在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基本账户中一并核算。这样的情况,不但是不能清楚地反映建设期间存款利息收入,也不能反映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的情况,而且还违反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2、预付工程款不符合规定。

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后,以借款的形式预付工程款,在支付手续上是以现金支票支付给施工单位个人而没有相关的合法认定手续。为什么要支付给施工单位的个人现金支票而不是以转账方式直接转账给施工单位(当然,这里要区别因支付给农民工工资这样的特别情况)。为什么在转账给施工单位后不及时获取建筑安装发票,这是很容易造成税源流失和税款收缴的延后。为什么在工程未完工的情况下预付工程款的支付比例累计超过签订合同金额的95%,同时在账务处理上也未有支付金额超过签订合同金额的任何说明。有的情况是还没有预留工程质保金。

3、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不规范。

根据规定,建设单位管理费应实行按比率进行计算管理费总额,进行总额控制。有的建设单位超出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标准的,且超标准的比率很高和超标准的金额还很多。有的建设单位是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善。有的建设单位是需报列支。有的建设单位还在使用白条抵账的方式。等等。

(三)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在实务中,由于有的作为业主方的建设单位,以往极少有建设项目,但近年来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有的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有,但是与现行的法律规范、工作流程、现代项目管理已经不能对接或是不再适用。有的建设单位有着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流于形式而未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进行有效管理。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领域的内部控制感到陌生,不知道该如何规范相关流程,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

二、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账务管理

1、规范账薄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独立设置基本建设会计账薄,以便于清楚地反映资金的分类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

2、规范账务处理。按照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准确处理好科目的分类、核算,以便准确的反映科目金额。

3、及时归集成本。在对外签订合同的时候,财务部门有必要参与并提出相应的财务方面的专业意见。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后,及时把相关合同的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再配合应用其它措施以避免在工程完工后也不能及时、真实反映工程成本的情况。

(二)规范资金管理

1、按规定开设专户。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银行开设专户。以便于清楚反映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及存款利息冲减工程成本的情况。

2、按规定支付工程款。规范工程款的预付款,按照《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转账结算起点为5000元;所以5000元以上的工程价款支付应进行转账并按合同上的施工单位名称转账。在支付工程款之后,及时获取金额相当的建筑安装发票。工程未结算前,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比例并预留足够的工程质保金。这样使得资金流向更加清晰,财务处理更加规范的同时税源不流失、税款收缴不延后,合同执行更加有效率,还可约束施工单位在工程质保期内保证工程质量。

3、按规定规范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支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计算建设单位管理费,控制总额。如有特别项目,超标准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应提前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完善费用报销手续,杜绝使用不规范的报销凭据。不得需列支出,更不得使用白条报账。

(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由于时代的发展,对有的单位旧有的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适应建设项目工作的推进,对这样的内控制度应进行修改;对没有的、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建立健全。对有的单位虽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情况不到位的,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和执行力度。对有的建设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避免造成管理混乱的情况。

(四)、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

对建设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基本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与基本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使财务工作人员了解施工项目的建设内容、流程、设施设备。再通过其它措施以便于更好的核算项目成本,真实反应工程成本。

建设单位应在加强财务管理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对于内部,建设单位的领导层,应关注和强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账务管理与资金管理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流程的各个方面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合符规范。对于外部,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从监督的结果上促进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认真听取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严格执行。使得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ampus, the amount of infrastructural projects and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is larger, along with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ampus, in the process of day-to-day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have some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gradually,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some of the loophole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regulation were analyz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关键词: 高校;新校区建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ampu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35-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要发展,基本建设必须要先行,为此,很多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校区建设,基建项目的数量日益增多,基建投资规模也随之增大,每年的投资额少则数千万元,多则数亿元。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也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严控基建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发挥基建投资的最大效益,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准确的财务数据,这是摆在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头等大事。

1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1、1 新校区建设规模普遍较大 国内高校经过前一阶段的合并和调整,规模普遍较大,各类在校生总人数均在万人以上。按照人均1分地和30平方米校舍的标准,高校新校区占地规模至少在千亩以上,需新建校舍面积至少在50万平米以上,总投资均在数十亿元以上。比如综合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单体建筑普遍都在1万平米以上,单体总投资有的在1亿元以上,加之校区道路、景观、水系以及实习和体育活动等场所建设,造成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模十分庞大。

1、2 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多样化 2000年前后,一些原属于国家部委(局)管理的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增强了高校自主办学的活力,高校基建投资由原先单一国家财政拨款改为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及时支付。

1、3 基建项目报批、报建手续规范化,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繁多 随着国家行政许可的规范化,为加强基建项目的宏观管理,基建项目手续必须齐备,每个建设项目都要经历立项、选址、地质勘探、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工程备案等一系列程序,涉及到招标、政府招投标办公室、勘察、设计、监理、跟踪审计、规划、质监、安监、消防、人防、防雷、环评、环保、白蚂蚁防治、沉降观察、室内空气检测、档案管理等相关部门,另外,还有学校纪委、财务、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等,造成基建项目审批和职能管理部门众多。

1、4 工程工期要求紧 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每年教育部的《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达标需要(否则亮黄牌和红牌警告,影响招生计划)以及本科教学评估、学科专业的拓展等工作的展开,都需要校舍等硬件设施尽快达标,高校基建压力很大。为此,新校区建设一旦开始,便进入紧张高速运转之中。高校开学时间的特定性,录取通知书一旦发出,便要求学生公寓、食堂、澡堂、操场、会堂等建筑和设施必须在9月份新生报到前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基建部门须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确保按时竣工,建设资金必须及时筹措和支付到位,否则必将影响工程的按时完工和开学前的正常交付使用。

1、5 工程建设时间长 新校区建设中的每一个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建设、直至完工交付使用,至少需要1到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此期间,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可能会遇到国家征地拆迁政策的调整、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建材市场的变化、招生规模的调整等等,这些调整均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进度。

2 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建财务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高校对基建财务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由于高校新校区建设是百年一遇的事情,很多高校没有专职的基建财务管理机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有的是临时借调,有的是半路出家,加之,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财务监管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财务管理与监督形同虚设,不能对基建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管。

2、2 领导层对基建投资的决策随意性很大 高校在新校区建设项目决策上,基本上是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办公会拍板决定,很少去广泛征求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体意见,不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就盲目上新项目。

2、3 部分基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投资计划任意变更和修改,造成重复投资和浪费 有的高校的基建项目由于建设时间跨度太长,在学生规模、校领导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后,规划设计也一变再变,有的高校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一味贪大求全,还有的高校限于省、市、区发改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投资规模报小建大,还有些基建项目在最初设计时,由于没有意识到未来学校的事业发展趋势,工程开工后,发现规模偏小,不能很好地满足将来的使用要求便加以修改和调整,造成基建投资普遍超概算。

2、4 基建项目概算编制不够精确,造成工程结算隐患多多 在方案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由于没有把握好未来的建筑市场价格走向,对工程概算编制不够精确,立项批复投资额与最终的实际投资额相差过大,导致工程成为“三超”工程(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给基建财务部门筹措建设资金造成困难,也给施工管理和工程决算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纠纷,导致一些工程在竣工交付使用多年后而工程决算缺久拖不决,也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结转。

2、5 基建财务监督滞后,没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合同

为规范工作行为,新校区建设开展后,很多高校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基建管理规章制度并上墙成册,人手一本,要求严格执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总会以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理由跳过规定程序办事,财务控制与监督乏力。新校区建设项目虽然都签订了经济合同,但多数合同的签订过于粗糙、内容不够全面、条款不够严谨,甚至还存在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相符的地方,给基建财务管理带来不便。

2、6 部分高校招投标工作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等现象 一些高校招投标管理部门和招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暗箱操作,在报名资格帅选、标书编制、评标办法制定等方面倾向一些有意向的投标单位。还有些高校在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基建项目上,因公开招标程序繁琐,耗时长,便从加快新校区工程建设进度考虑,简化有关程序,有意规避公开招标或采取少报多建、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做法,私下指定给特殊单位做。

3 加强高校新校区基建财务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3、1 重视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机构与队伍的建设 首先,高校领导应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业务素质高的专职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并支持财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其次,是健全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明确职责分工,明确资金及费用报销审批权限,加强基本建设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按照规范要求设立科目和账本,并做到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3、2 加强新校区建设基建项目的投资计划的决策管理 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认真做好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方案设计工作,宁可多花钱多找几家进行工程预算编制,遴选出最优的概预算作为基建项目的投资额报发改部门批复。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规划设计方案要公开展出,接受群众评议,对建设规模要充分考虑学校建设需求、学校财力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来建设。

3、3 加强财务人员在新校区建设全过程的监督 新校区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到的过程及环节繁多。为充分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合理控制基建成本,方便日常工程(材料、服务)进度款支付,新校区建设从立项开始,财务人员就要全面参与到新校区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工作;具体要参与工程项目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招投标;合同谈判等全过程工作中去。对基建工程全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在工程款支付、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等工作中才能充分行使监督和控制的职能。

3、4 严格执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付款行为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严格按照审批手续和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正确划分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的界限,对建设单位管理费要严格控制,要严格施工现场津贴发放标准和业务招待费支出比例,杜绝不合理费用的支出。

同时,要规范经费开支凭证,在支付工程款或设备款时,严格按照双方签订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防止产生经济纠纷或发生各种漏洞。

3、5 加强基建项目日常招投标的监督与管理 各项标书要经基建财务部门的审核,标书中涉及到的品牌须在3个或3个以上,对国产品牌不歧视。要充分发挥财务在日常基建招投标的监督职能,各项招投标工作均需邀请校纪委和基建财务部门共同监督和参与。要严格按照有关招投标程序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招标和开标,3万元以下的零星项目坚持由四方集体询价采购,货比三家最终确定供货单位。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机制,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提升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水平,应对基建财务问题,从而促进高校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秀峰、高校对外融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5

一、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不到位

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通常是由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工作各有侧重,并相互支持配合。课题组主责立项和研发工作,科研管理部门主责课题申报、中期审核、结题评估等组织工作,财务部门主责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着更重视课题立项和研发成果,对经费的管理还停留在按财务规定进行账面收支。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记账,缺乏对科研项目运行的了解,虽然能保证经费的使用符合财务规定,但却不知道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更无法控制经费的使用进度。在经费预算编制、成果效益分析等环节,财务管理更是空白。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没有做到全过程管理。

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医院科研工作多实行项目负责制,经费的预算编制主要由课题组完成,课题组成员多为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技术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财务规章制度缺乏了解,不能对经费做详尽的分析和精确计算,多是以申报课题为目的,编制经费预算时,常会出现:①预算缺项,通常只对课题需要的设备、材料、试剂等有形的物资购置,以及会议、论文等常规费用做出估算,而对固定资产折旧,公用水电等一些间接费用却少有考虑;②重复预算,对医院整体设备资源不了解或为使用方便,重复购置设备,造成设备资源与科研经费的浪费;③放大预算,为回避一些支出项,有意放大设备和材料等的费用。这些都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困难,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与预算编制出入较大,失去了预算对经费使用的约束作用。

3、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够细化

2012年的新《医院会计准则》对医院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作出统一规定,把科研经费按类别分为:材料费、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燃料动力费、会议费、劳务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以及相关后续支出等科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没有或不完全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对科研成本的核算,往往只注意到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忽略了与项目相关的间接费用。如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水电气等公用资源的摊销,人员费用的支出等,在科研经费的核算中几乎没有体现,这些费用通常被混计到了医院的医疗支出。造成了医疗业务成本增大,科研经费则有大量余额挂账。另外在科研经费预算和决算两个阶段,也不能做到比较全面的成本核算。经费预算对间接成本的产生考虑不足,经费决算缺少对不合理经费及经费投入产出比率做出分析。

4、科研项目相关部门沟通不够

科研经费管理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科研课题相关各方信息不对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课题组只关注经费的使用,不考虑使用的是否合理合规。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申请,对经费的使用关心较少。财务部门只有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才对课题有所了解,并只注重科研经费使用在财务层面的合理合规。由于三方疏于沟通,工作中经常出现,部门间课题编号及名称不统一,经费渠道记录不一致,导致记账科目混淆,调账频繁;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监控力度不够,致使经费使用随意性大,导致不合理使用经费增加,经费支出超标或结余过多。

二、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思考与建议

1、健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财经法律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套取、挪用科研经费等违纪行为。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报销,对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规定上限。建立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单独建账,统一核算,分类管理。建立科研经费使用审计制度。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上,做到以项目为对象进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严格把握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作用。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要在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参与下完成,这样才能使经费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管理规定,保证经费预算的可操作性。科研经费预算应在财务部门备案。在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做充分研究,既要保证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真实性,也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监督职能。财务部门还应定期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课题组和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中需要调整的费用由三方共同协商确定。

3、加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

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作与信息沟通,保证会计核算基础信息的准确。按照《医院会计准则》要求设置会计核算科目,并根据医院科研工作及具体科研项目需求,设置二级科目。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对纵向经费、横向经费、配套经费等进行分别管理。会计核算应统一数据归集口径,并要明细到具体科研支出项目。对科研成本的核算,应做到全成本核算。科研和医疗、科研项目之间共用的资源,可以分摊形式核算成本,使用公共实验室和设备,可按租赁形式核算成本。核算条件受限单位,也应尽可能的细分成本。

4、搭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监督;行政单位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76-02

近年来,中国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经过多次改革,同时不断加大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除按规定进行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外,很多行政单位也开始引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审计,加之各单位积极使用会计电算化的现代化手段,加快信息化管理,使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因某些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不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2011年某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三年对湖北省某行政系统的全省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该行政系统全省统一使用浪潮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各地方在会计机构设置上的不同、财务管理要求上的不同等主客观因素,检查中陆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账目设置较随意,核算不够规范。检查中发现,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涉及相关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工作时按照“领导讲、师傅教、自己想”的思路去处理,从而形成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处理不一致的结果。一些单位“库存材料”、“固定资产”、“暂付款”、“暂存款”等只设总账科目,明细账科目不设或随意设置,使得资产不明细,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有的县市仅凭发票就可报销费用,没有对原始清单、经济业务对应的合同、协议等做出明确的要求。部分报账员未建立现金日记账,有的建立了现金日记账年末未按规定存档。房屋第一次装修、新汽车配置等不管金额大小直接计入费用列支不计入“固定资产”等。

2、资金管理分散,资金安全存在隐患。检查中发现,有些单位在内部预算单位设置报账员岗位不隶属信息管理科,每月局按预算将资金拨入各报账员银行卡上支付费用;有的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时将会计设在信息管理科,出纳设在办公室,且没有制定或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牵制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某报账员负责机关后勤、基建出纳会计工作、票证的现金的管理、其他科室的周转金管理,一人身兼四职,财务印章由一人保管,岗位设置毫无牵制;有的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够,很少或不对库存现金进行经常性盘点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有的单位现金为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流量、现金余额长期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借条抵库、公款私存。

3、资产管理弱化,信息不对称。检查中发现,当资产变卖、报废时很多单位没有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对净残值、报废收入不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形成的“小金库”游离于监管之外。少数单位的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按有关规定去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和进行招投标,单位自行采购物资时的公开透明度也不够。财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的具体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信息往往滞后,表现在:财产管理人员变更,财务管理系统未变更;购入的资产财务上不知管理人,无法输入系统,造成财务系统卡片内容与实物卡片内容不符,实际存在的资产未进入资产管理系统;管理粗放,责任人不落实,长期不清查,久之则账有物亡;此外,还有部分资产产权不全,尤其是房产没有配套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

4、票据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约束。检查中发现,一方面是取得票据不合规。购货单位、购货内容、购货数量、单价、开票时间不填列或填列不完整,财务发票章模糊不清等;另外支付代征手续费,没有获取对方单位财务收据,容易造成对方资金体外循环。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如过期作废收据等,且对票据领购缴销管理失控,未建立严格有效的票据领购缴销制度。此外,费用单据不及时上报,部分报账员期末未将费用单据等及时上交信息管理科,信息管理科仍作为现金余额反映,长期账实不符,容易造成责任不清。

5、资金使用预算管理不严,费用开支不透明。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虚报多领预算资金;有的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少数单位白条抵库时间长、笔数多,历史遗留问题多,长期未进行清理;有的单位资金使用随意,不注重资金使用绩效,长期不制订计划、消耗定额等就使用资金;有的单位资金有多少就用多少,年底突击花钱,费用甚至超支,导致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加强电算化系统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企业,成本,利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特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指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进行计划、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1 涉及面广

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相关。财务管理遍布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在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周转率上,接受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1、 2 渗透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遍布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

1、 3 关联度高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要生存,必须能够收大于支、按期还债。收入增加必将会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这些表现为资金收支,从而在财务上进行体现,相关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财务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1 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和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有待加强。没有对财务管理足够重视,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单位会计人员水平素质有待于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 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 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应收账款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降低了建筑企业运营水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工程结算工作的滞后,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都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长期未清理的应收账款和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

2、 2 缺乏合理的预算成本控制

很多建筑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并不够合理,编制预算后,仅作为生产计划的参照,同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较为敏感,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不严,无法实现预算的真正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的结算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受到质疑,有时出现利润不增反降甚至是亏损的反常现象。有些建筑企业仅重视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却没有关注资金占用,未能从实际上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率的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2、 3 财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往往只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 有些企业原始凭证控制不严,一些发票、收据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但可以报销入账; 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收入和结算成本上,不按照会计准则,而是随意地进行确认。这些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地按照财会法规、财经制度规定,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仅仅体现了记账职能,没有体现其监督职能。

3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预算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 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指标的合理运用,学会用指标和图表来分析财务状况。把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发挥到最大,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建筑业务和财务管理相辅相成。

2) 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在事前进行安排和计划,保证资金有序流动,使得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最终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建筑企业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这种特殊性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明确长期发展目标,确保企业能够应付日常资金需求和满足长远资金计划,据此编制预算,从而使资金预算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刚性过大可能会给预算管理带来风险,为了使企业的预算能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制定预算指标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弹性。通过预算管理,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填制全部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考核,使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证。

3) 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是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专人负责,分层分项进行控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项目管理成本的分类为依据进行财务管理。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包括人工费管理及结算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物质盘点和实物计量制度,机械管理及租赁结算办法,费用开支办法、成本考核与奖罚制度,工程验工报量制度等。a、人工费的控制: 主要通过总量控制、单价控制、定额控制和工资控制。b、 材料费的控制: 实行“量价分离”原则,即采购环节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应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进行控制,材料应有收、发、领、退等账本记录。c、 机械费的控制: 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台班计划管理,减少闲置。项目成本核算制应坚持实际形象进度,实际产值,实际成本“同步”的原则。即划清内部承包合同范围以内的成本与承包合同以外的成本界限,划清已完工程成本与未完施工成本的界限,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4) 强化财务人员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不但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建筑企业业务从而有助于控制管理,提供建议。通过定期考核,企业可对出色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选拔得到的社会价值感将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求按照财务法规制度设置原始账簿,坚持从业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责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树立现财观念、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注重无形资产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其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信息反馈作用,解决咨询作用,管理中心作用。

4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市场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企业项目利润空间相对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是处理企业资金运作的专业工作,是建筑企业在激励竞争中提升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现代财务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8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49-01

1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项目论证不足、安排不科学,造成资金浪费,投资效果差

有些基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甚至论证的基础数据也不准确,与实际出入较大,设计方案不切合实际,单位投资成本不合理,极易造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变更较多,不能很好地完成建设内容。要么因工程变更增加了工程量,导致资金不足形成“半拉子”工程;要么因工程变更缩减了工程量,达不到概算批复的要求,导致资金结余较大。

1、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多采用拼盘形式,往往以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为主、市县配套资金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中央资金一枝独秀,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本身比较困难,基本上还是“吃饭”财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如果硬性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则会为了取得项目,只好采用“空转”财政资金搞假配套。实际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这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极易造成批复的部分固定资产项目不能按计划构建,建设内容不能全部实施,形成“半拉子”工程。

1、3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四专”规定。“四专”之一就是要求基建项目财务要有专人管理。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基建财务,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不得随意调动。在项目验收中发现个别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有些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二是没有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制作会计凭证、建立辅助账。有些项目单位以前没有承担过农业基建项目,许多财务人员从事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对基建项目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知之甚少,于是便用行政事业会计核算代替了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加上县级项目资金基本由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统管,项目单位实行报账制,错误认为账目已由会计核算中心统管,自己也没原始票据,不用再建辅助账核算。三是财务报销不规范。如报销票据无经办人签字,大额支现,“白条”入账,款项支付手续不齐全等现象。四是管理费和业务招待费超支。由于建设单位未严格按规定列支管理费和招待费,把属于日常的事业支出计入基建支出,形成挤占,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导致管理费和业务招待费超支。

1、4 核算制度规定不明确,不能准确地进行会计业务核算

因核算制度规定不明确,造成项目中由部分投资形成的工作量难以明确应归属哪一类资产或是否应列入待核销基建支出。比如对于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中的土地平整、机耕路及田间道路维修、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等投资,项目单位对投资使用的土地没有所有权,形成的工程量可能因自然原因在很短时间内损毁,也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这部分投资达不到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却又必须在农业建设项目中发生,且部分项目额度较大,按实际情况这些支出应列入“待核销基建支出”。而农业部印发的《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又没有明确规矩有关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工作量应如何计算,因而这些投资在资产划分中很难确定其属于哪一类,或参照哪类资产进行管理,在项目竣工资产登记中也不好处理。

1、5 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不规范

一是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不及时,出现挤占基建支出现象。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财建[2002]394号)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如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有些单位在项目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形成“敞口工程”,仍把后续支出计入基建投资,项目资金的结余成了不合规开支的“蓄水池”,造成挤占基建支出的现象。二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格式不规范。有些单位未按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格式进行编制,而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编制,造成编报口径不一致,可比性不大。

1、6 项目资金出现结余,且结余资金未按规定进行处理

造成资金结余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未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和概算进行实施,擅自变更建设内容,造成资金结余。对于结余的项目资金,有的单位增加了建设内容继续实施,有的则节余在账上待后自行使用。非经营性项目清理出的结余资金,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财发[2003]38号)第十五至十七条规定:“非经营项目清理出的结余资金,首先应用于归还项目贷款。如有结余,30%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70%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建设单位应上交的基建项目竣工结余资金应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 d内按拨款渠道逐级上交。其中中央投资形成的应上交结余,应逐级汇总上交部财务司。”对此许多单位认为资金上缴程序繁琐,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操作,可能会造成结余自用的现象。

1、7 资产移交不及时,后期管护不规范,投资绩效低

有些单位在项目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和验

收,重建设轻管理,资产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对于已移交的资产,由于移交双方没有签订后期管护协议,管护责任不明确,加上资产后期维护经费得不到保证,后期管护跟不上,很容易造成资产减值、投资效益低下。

2 改进建议

2、1 加强对项目单位领导人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做好财务工作的责任在于“一把手”,规范财务管理的关键也靠“一把手”。只有不断提升项目单位“一把手”的财务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学好政策、用好政策,不断提升农业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专业通达、知识面宽、德才兼备、富有开拓精神的基建队伍,为农业基建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1]。

2、2 认真做好项目可研报告和概算的编制,细化项目预算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的编制等,应选择一个信誉好、业务能力强、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部门进行,同时项目单位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防止因前期工作财务监督缺位,部分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内容频繁变更,出现预算超概算,投资规模一再突破,项目建成后出现运营困难、效益不佳的现象[1-2]。

2、3 完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决算报表的编制是按照《国有建设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执行,该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因制定时间较早,受当时情况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虽几经修订,但对不同的行业仍显得不具体,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造成部分项目内容核算不准确[3]。比如农业基建项目中对田间工程的核算,哪些实施内容作“转出投资”处理,哪些作为“待核销基建支出“处理,制度应给予明确。只有制度的完善跟上了,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做到规范管理。

2、4 转变审计观念,加大审计力度

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实施的审计力度,将农业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事后审计向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财务监管转变[3]。由于项目的实施具有一次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因项目事前设计不合理、论证不实,事中项目内容频繁变更、监管不到位,以致于出现事后发现问题无法弥补的现象,大大削弱了审计的监管力度,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2、5 大力推行农业基建项目后评价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就是对已完成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客观的分析。要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绩效评价结果,要积极反馈和主动运用评价结果,把评价结果与后续项目的安排、干部的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4]。大力加强农业基建项目后评价,有利于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3 参考文献

[1] 崔惠芹、应加强对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0,(1):35-37、

[2] 唐晓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1(2):62-64、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精选8篇)
  • 下一篇:工程降低成本的措施(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