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建筑工程类专业(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1

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量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强大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而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软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建高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排除校内基地的场地和资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模拟的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签订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能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对口的人才;企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经历和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2

目前开设该专业本科学习的只有两所新西兰院校,分别是Unitec理工学院和奥克兰大学。成为NZ注册建筑师,除了需建筑学学士外,还需要完成Master of Architecture(Professional)的学习。入学要求也相当高,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英语和美术功底,要入读是比较困难的。

例如:入读奥克兰大学建筑学学士(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Studies)课程,除成绩需要优异外,需另外提交美术作品(the merit grade for a portfolio of work)及面试。每年只收成绩最好的94位申请者。那么对于自身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来说,该怎么办呢。可以就读理工学院的建筑专业,虽然没有奥大那么名声显赫,但是就移民和就业来说,是一个省时省力的选择,提供有建筑类学习的理工院校有惠林顿理工(Weltec)。这里介绍几个专业:

WelTeo(惠林顿理工学院)

National Diploma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6(建筑工程管理大专)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使你学会并运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控制建筑进程、制定工地健康与安全计划、工程质量管理等等。此课程非常适合有志于将来准备自己建立建筑公司的学生。

Naional Diploma i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evel 6(建筑技术工程大专)

是纽西兰建筑行业认可的学历。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基本建筑设计理论和基本设计、绘图能力的建筑技术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各种工程类别、建筑服务、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法律和合同管理等方面。

Nalional Diploma in Quantity Surveying Level 6(建筑工程测量预算学大专)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3

关键词 施工实训 城市远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CHEN Lingpei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much more specialty practice、 For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tricts the course trai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Key wordsconstruction training; city exurb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大量实际操作的内容,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有直观认识。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具体化,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进行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法,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工地现场,并通过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生活同劳动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现场的状况,是最佳的实习方式。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学校能联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个工地容纳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使顶岗实习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难以大规模开展。

(2)工地参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去工地参观,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施工的过程。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将工地看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更容易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此种方式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的常规方式。其缺点是工地进度与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风还可能停工。同时,如果工地距离学校较远,每一次外出参观所花的时间往往较长,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体工具。教师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拉近书本和实践的距离。①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了解施工知识,比较直观,安全可控性强。缺点是学生只看不做,缺乏立体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城市远郊的特点

自1999年以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新建高校和扩建迁建高校往往选址在城市远郊。这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校外实训的成本高昂。这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校远离市区,使各种校外实训耗费在车上的时间较多,真正用于工地现场实训的时间较少,时间利用率不高;同时,通过租车方式外出,资金成本较高,对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远郊高校的选址远离市区,附近的大型基建项目较少,学生在校园附近接触工地的机会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联系实习基地的难度增加,对扩大实习面不利。

综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实训,让学生得所得益,又要考虑实训成本较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校园及附近条件进行实训,也是许多同类高校正在研究的对象。笔者根据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

3 实训建议

在具体考虑施工实训内容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现场参观(如果条件具备,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更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1)学校内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实训时间建议分散为主,不搞集中实训,根据施工进度,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这样的话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来安排实训。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有所调整。在工程建设过程,鼓励学生关注工程的进度,并加强观察。

经检验,这种实训效果良好,学生平时对工程的关注度较高,能主动把观察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2)学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学校位于城市远郊,大型基建工程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为重点实训对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要强求讲解复杂先进的施工方法。在现场讲解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规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种方法和书上标准做法不一致的话,又是考虑了什么要求,这种考虑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质量隐患或者安全隐患,应该如何整改。

经检验,此种方法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学生在施工现场往往能提出一些问题来,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对“因地制宜”这个施工原则理解得比较深刻。②

(3)学校内部有较新已建建筑物的。实训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图纸,然后在建筑物现场教学。可以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现场选择、水电暧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与装修施工、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反思、单栋建筑与校园整体协调等方面进行讲解。

经检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建筑图纸与建筑物的比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学校内部有较旧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是当时的施工工艺留下的隐患,有些可能是设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建筑物参观,结合建筑物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再讲解处理方法,进一步再讲预防措施;也可以针对建筑物提出修缮要求,并且现场提问和分析修缮的方法。

经检验,通过现场提问,让学生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实训教师再总结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操作。根据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

(1)施工测量。实训教师在学校划出一块空地,按给定的图纸及精度要求,要求学生在现场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设出来;还可以形成方格网,结合土方量计算。为了增加难度,可以考虑在斜坡或长满草的场地进行。值得重视的是,在测量实训完以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懒惰现象。

(2)土方量计算。学生在做完施工测量实训内容以后,会在地面上形成测设棉线。由于场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变化。学生应根据施工现场实测成果,结合基础施工方案,进行土方量计算。由于各组学生场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有所区别。这就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

(3)质量验收。在每个单项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经过质量验收的程序。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建筑物,让学生模拟验收程序。质量验收以无损检验为主,如检验饰面砖的垂直度、地砖的平整度、砼的回弹强度等。

(4)工种实操。学校在场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建设施工工种实操实训室。③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钢筑绑扎、脚手架搭设、砌筑等。

4 小结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训条件不足时,可以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训效果。城市远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方法。

注释

①华建兵,孙爱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15)、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4

关键词:中职 建筑 教学过程 生产施工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42-0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有必要不断推进建筑类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现结合我校实际,对中职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适应性加以分析。

一、企业对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期望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类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是需求总量大,单个企业的需求量较小。对企业调研可以发现,尽管不同企业对待毕业生学历层次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但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实践相结合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同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一毕业就成为既懂理论,又能适应一线施工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2、较强的应变能力

对于建筑类企业来说,入职新人一般要经历一线的施工锻炼,需要处理一线施工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势必会给企业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3、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建筑业是一个团队性很强的行业,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都有复杂的分工,因此团队协作显得尤其重要。在建筑类企业内部通常会以小组协作为主要模式,小组的领导者类通常由资深技术人士充当,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个人表现而不注意与人沟通和协作,就会极大地降低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此外,建筑行业内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只有密切协作,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才有利于建筑类企业专业水平的提高。

4、自觉提高专业技能的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同时面对着应接不暇的市场需求、突飞猛进的材料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生活理念,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停地参与再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建筑技术的积累、新型设计手法的掌握和对相关标准规范的深入理解。

二、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面对建筑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只有真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当前中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1、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仍是主流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听的状态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2、专业实训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

3、教材老化,更新较慢,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行业等级认证水分较多,资格证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成比例。

三、适应生产施工过程需求,强化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中职建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长为建筑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所需的复合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异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生产施工过程需求,加快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与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

(一)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训练。而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第一战场,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为建筑类专业建设高度仿真的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保障。

(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和教室。但当前建筑类企业希望我们的教学能走出教室,走到企业生产施工的一线,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共同成长。如,在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当中,可按如下方式来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第一阶段:模拟室操作

1、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第一次接触施工组织,这一阶段的要求较低,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达到三点要求:

(1)通过实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的组成和施工进度计划制订方法;

(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国家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2、模拟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练习,让学生独自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记下模拟者在模拟操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讨论。

3、评价

根据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完成教学评价。

4、总结

对模拟练习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前培训

在模拟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实训,进一步缩短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各小组成员按实际生产施工需求分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监理员、测量员、安全员等角色,既对其工作独立考核,也对其合作内容进行考核,使单一的模拟实训项目转换为综合实训。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

在实际的生产施工过程中,建筑技术人员除了按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操作,还应具备灵活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业人员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

所以,在第三阶段,教师把学生带到建筑企业生产施工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教师进行全程引导。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消除学生对建筑生产施工一线的陌生感,使之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经过模拟练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实践和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也使自身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获得了发展,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专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317-03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Major

ZHANG Zhen-ya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major is one of testing majors in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the major is related to electricity demand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plan the new education scheme for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major in our school, the new construction for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ayor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premise that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meet the discipline standard for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major, the role of practical aspec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is emphasized while the integrating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s consider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Because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is set up with the considering of the teachers status of college,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an be organized easil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predicted while the needs of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e are meet、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education scheme; discipline standard

“智能建筑”[1-2]以建筑为载体,在配置为建筑服务的与能源、环境有关的各种建筑设备的同时一般还需要配置自动控制、通讯、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智能化建筑是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之一。虽然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技术总体水平已接近21世纪的世界水平,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技术设施在中国建筑物中都有应用,但是,调查显示,我国“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缺乏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基础,事实上,建筑领域是我国乃至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这一比例还将上升。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建筑节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保障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任务更加繁重,专业人才的缺口更加突出。

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通常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水、暖、气(汽)、电等工程领域,除了“电”以外,这些工程领域可以被我国许多高等学校设置的土建学科中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锁覆盖。为填补了目前土建类学科中“电”专业的空缺,2005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2-7]作为土建类学科的新增试办专业(专业代码080712S)被批准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培养对象不但要掌握侧重于强电的建筑电气基本知识,还应具有适应于信息时代的弱电技术;专业定位不但是“智能+建筑”,更要注意“建筑节能+环保”;即定位于“建筑+电气+信息+节能”。该专业承担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设计、施工、运行、维护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人才数量和素质直接关系国家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1课程体系建设

1、1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总体上要体现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协调发展的原则。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来培 养。要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素质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系统集成能力,建立工程规范和标准的意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达到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公共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组织应注意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容变化的主要技术因素来自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自动控制、电气与电子信息、建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须紧跟技术的进步。其次,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仅着眼于传授知识的观念,发展为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观,以及为了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等。

1、2课程体系建设规范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办学应该在确保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本科院校应发挥各自特色,扩展专业领域,强调宽口径、多样化、抓基础、重实践的办学方向。具体的:1)人文社科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设置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2)核心课程是必须开设的课程,其中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低学时,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选修课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相关课程,灵活地安排所侧重的专业教学内容,以体现各校专业特色,开创各校的特色品牌。4)确保与本专业学科基础类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倡和鼓励各校按专业及特色类课程,设置相关的教学实验或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在现代工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培养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实践教学涉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人文社科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五部分组成。

1、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例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在保证必需开设的核心课程的最低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系的师资力量,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2011版培养计划制定时重新设置了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总结了5年来来本专业试办的经验,并参照了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4-6, 8]。

表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必修课

表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表1、表2给出了2011版培养计划制定时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其中,表1是必修课,表2时选修课和实践环节。表1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栏中用“*”标记的课程实际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只是根据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规划将其归结到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同时,表1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必须开设且理论学时和实验学习至少要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的最低要求。表2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栏中用“*”标记的课程是专业系所在学院开设的院内公共选修课程。表2中标记“”的课程是2011版培养计划增设的特色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的设置是试图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组织时紧跟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

3结论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计划修订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执行计划制定的基础。根据课程体现再安排教学执行计划时,需要在考虑课程的依赖关系确定开设顺序的同时,还需要考量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负担,只有这样,从源头保证教学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计划的修订的重要内容。培养计划的修订,一方面可以在坚持办学特色的前提下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该专业能够进入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柴永茂、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的未来[J]、智能建筑, 2010(4):16-17、

[2]许锦标,万频,谷刚,曾珞亚,宋亚男、科学认识建筑智能化及其发展[J]、智能建筑, 2009(4):28-30、

[3]黄清宝,彭宇宁、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及其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28(2):182-184、

[4]孙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109-112、

[5]孙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105-107、

[6]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61-65、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学院;建筑材料;教学与管理

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占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6%,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本位,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2]。建筑材料是高职院校土建大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3],其教学目标是系统阐述建筑材料的标准、选用、检验、验收、储存等知识,介绍建筑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专业开设了建筑材料课程,而各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各异,这就需要实行建筑材料类课程探索分类教学。建筑材料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涌现,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建筑材料类课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与装饰材料,安装工程材料,道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建筑材料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课程定位模糊高职的建筑材料课程缺乏清晰的定位。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做减法,模仿本科的教学方法,直接去掉理论比较深奥的章节。而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相当多的老师仍然是中职的惯性思维,照搬中职的教学模式,理解为高职就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做加法,就是把中职讲的内容再深入,再细化一点就可以了。显然,这些课程定位都是不正确的。同时,必须认识到,高职教学也不等同于企业培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个求生的手艺,而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岗位技能,并具备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开设建筑材料课的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①材料类,如材料工程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检测等,这些专业是以建筑材料生产,检测为就业方向,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②技术类,如建筑工程技术,质安,工程监理等,这些专业学生在工程中需要使用材料,控制施工质量,需要强化国家标准的学习。③管理类,如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材料供应与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需要学会管理材料,侧重掌握材料的性能及储存。④艺术类,如建筑设计,装饰工程,园林设计等,这些专业应重点掌握建筑材料的艺术性,装饰性;⑤选修类,如工程英语,法律事务,工程会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只需知晓相应的建筑材料品种。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特点,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2)教学资源匮乏历年来学生的教学反馈都是建筑材料需要记忆知识点太多,太散,内容枯燥,考试成绩不理想。经过调研发现,教学资源的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作为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高职基本沿用本科的教材,缺少真正适合高职教学的《建筑材料》教材。而绝大多数本科教材过多偏重理论,追求宽泛的知识面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脱离,几乎都没有实践教学内容和对应的课程习题,缺乏高职教学的针对性。许多教材编写时间比较早,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重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要求。而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资源也是因校而异。许多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置不足,无法开设符合课程要求的课内实验,学生无法动手操作实验。这就脱离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宗旨,当然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师资结构不合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是近15年由中职升格为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迫使高职院校大量引进专业教师。而大部分引进的青年教师是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拥有高学历,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高职院校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大多缺乏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在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一线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响应专业要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控制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学时,建议按表1进行调整。其中,材料类和技术类学生,建议额外配套1周的混凝土配合比实训或建筑材料参观认知实习,以加强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效果。理论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主,但必须紧扣现行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章节内容应进行大胆增减。比如,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土建造价方向必须兼顾土建材料和装饰材料;对于安装造价方向,必须兼顾建筑材料和安装材料;对于质安专业,应加强案例教学,比如讲授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引入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耐久性破坏的工程案例,使学生对混凝土碱-骨料破坏的条件,危害和特征有直观的认知。对于涉外工程相关专业可以增加建筑材料专业词汇,并适当引入国外标准进行比对。如混凝土强度试件,我国标准是做立方体试件,国外标准是做圆柱体试件等。同时,教学内容必须兼顾职业考试的要求,为学生将来参加建筑行业“九大员”证书考试,甚至一级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做好准备。而对于艺术类,选修类专业,应大幅精简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总之,教学必须响应各专业要求,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服务。表1不同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学时分配Table1Coursehoursofbuildingmaterialsindifferentmajors专业类别总学时理论学时课内实验学时配套实习/实训材料类5236161周技术类4230121周管理类4030100周艺术类242040周选修类202000周为保证建筑材料课内实验的开展,建议高职院校应投入经费建设相应实验室,如集料实验室,水泥实验室,混凝土及砂浆实验室,钢筋实验室和防水材料实验室等。各实验室检测参数先以强度为主,逐步扩展到其它参数。根据理论课程的重点,并考虑学生课内实验的时限性,建议开设的课内实验如表2所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选择。为了保证课内实验效果,建议参考国家标准,组织相应老师编写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册,并要求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后,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册,计入实验成绩、(2)改革考核办法,丰富教学形式高职院校要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实行弹性教学管理,在教学形式,考核办法等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自。建筑材料类课程必须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废除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二元制评分办法,改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元制评分办法。建议按课程报告占10%,课内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参观实践占10%和期末考试占50%的五元评价方法。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这里着重谈一谈课程报告和参观实践。开课之初,老师可以列出与建筑材料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PPT。开课4~5周后,各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作报告。这种课程报告由学生自行选定具体题目,自行分工和制定计划合作完成。其间,师生可以充分进行讨论,解决课程报告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形式的项目教学,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了解了建筑材料的最新动态,也为三年级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的资源,组织材料类和技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应紧密围绕建筑材料相关课程内容来开展,比如参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了解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参观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了解高层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参观预制构件厂,了解主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种类和用途;参观检测公司,了解建筑材料检测的程序及主要参数。参观完成后,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回答学生的问题,分享电子教学资料,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电子教学资料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视频资料,课程习题,国家标准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老师建设建筑材料精品共享资源课,将课程资源电子化,网络化。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比如鼓励学生自行学习规范并动手录制实验视频。老师可以将优秀视频纳入资源库,并给学生计入平时成绩。(3)紧跟行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遵循“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原则,加强学校与企业交流对接,密切关注新材料,新规范,新工艺,不断了解建材行业最新动态,不断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而使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职业能力。“送出去”是指通过选送建筑材料的任课教师参加行业培训,行业交流,顶岗实习等举措,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而“请进来”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外聘专家,校企合作等举措将建材行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请入课堂,来帮助指导年轻教师[4]。(4)引导优秀学生,提升整体效果对于少数优秀学生,老师应该重点培养,引导课堂外的学习,主要形式包括:①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显现,许多老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纵向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可以吸纳一些优秀学生参与。在课题进行中,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将成果形成论文或者专利,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②参与工程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期间,院系应该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基地和对口企业,选送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如检测公司等,参与工程项目,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职业能力。③参加材料类各种竞赛。高职院校应利用校园文化节等,定期举办院系层次的建筑材料知识竞赛,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地方和全国竞赛,比如“苏博特”杯全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赛等,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交流,以赛促学。少数优秀学生通过课堂外学习,将取得一系列成绩和成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会提升其余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结语

随着建材行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剖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推动建筑材料课程前行,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波光,张慧敏、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基于第六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高职类)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9):44-48、

[2]范世森、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54-57、

[3]钟静,李燕燕,张鹏、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5):142-143、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7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专业定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壮大,对工程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需求更多更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而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管理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伴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而独立学院是我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办学模式,无疑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会为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建筑施工类课程在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任务

以独立学院武昌工学院为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更加侧重于培养的是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础知识,能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机构等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必须具备四个平台的基础知识,而土木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则放在了首位,足可以看出建筑施工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类课程是一门理论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为主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主要工种工程施工中的一般施工技术和施工规律,主要任务是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2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施工类课程与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应用电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密切相关,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先入为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受专业名称误导,觉得所学应主要为管理类课程,对施工类课程不重视,以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方式单一,仍以“满堂灌”形式教学。

(3)施工类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墙体改革,新型建筑材料、工艺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迅猛,相应的教材建设发展相对缓慢,不能与时俱进。

(4)授课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不能带动学生。目前独立学院很多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未在工程单位历练过,现场经验缺乏,仍然照本宣科,学生对生硬的理论知识本身就有抵触情绪,缺乏感染力的授课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建设施工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学时过少,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

(6)重视结果考评,忽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的单一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大动因,目前考试都是“一考制”“3+7”模式,期末的卷面闭卷考试占70%,再加上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也只是考勤加上书面作业,学生都是为考试而考试,都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就忘光的状态,为及格和学分甚至会舞弊,影响学风考风。

3工程管理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3、1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面向生产一线进行工程管理,首先就要全方位地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学生刚入校进行的入学专业教育中要学生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定位定准,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的基础课程技术就排在首位,让学生明白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懂得技术,才能更好地去进行管理。

3、2加强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不合时宜,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底子较二本一本要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身有抵触性,加之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施工类课程的授课教师课下应做足功课,多收集一些新的或比较典型的工程案例,在课堂上以丰富的图片,动画以及施工视频来呈现,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将呆板空洞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加以解读,有图有真相,更具有说服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抛砖引玉,提出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授课教师再加以点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建筑施工类教材

目前教材市场鱼目混杂,各个出版社都在出土建类系列教材,基本上都是分本科和专科教材,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与一般的二本、一本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基础不同,对于同样的本科教材在理解上就厚此薄彼,很多独立学院的教材还沿用母校的教材体系,选用国家优秀教材,究竟适用不适用自己学生考虑的较少,近几年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改革,教材改革要先行。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建筑施工类教材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要编写出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更具实践性的应用型教材。教材的教学内容上要进行突破性的革新。可以围绕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五大员的职业岗位要求,将“五大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施工技术的土方工程,基础施工,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屋面及地下防水、装饰工程等九大模块的学习内容设置九大学习模块,每一模块由实际工程引入,进行场景式教学,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掌握施工技术。

3、4培养应用型青年教师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将担任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师送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多渠道积极引进具有高级职称(主要是高级工程师)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互动协作模式,建立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高层管理、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教授的制度和机制,为我院学生授课、开展工程课题研究及作专业知识报告。

3、5加大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实践学时,实现理论:实践1:1的学时分配

施工现场教学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目前也只是在大一安排一周的认知实习,大四安排生产实习,相对时间比较集中,学生集中认知实习人数太多,学生也还没接触施工课程,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热闹,生产实习时间短,也只是流于形式,搞一次集中实习就是劳民伤财还没有效果。如果能把实践类教学穿插到教学中,做成施工专题,可以一上午讲理论,下午可以去施工现场观摩,甚至是自己动手操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完善考核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建筑施工类课程的考核是3+7模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以考勤和书面作业为准,期末成绩以卷面成绩为主。存在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知识多,实践和操作性的少;一次考试定结果多,分多次进行考评少等特点。学生的学习导向有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考核中应体现以能力测试为重点,知识与技能并重,可以分阶段考试,把九大模块的学习内容适当的合并考评,将每次的讨论课案例课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践课学生的提问动手的表现计入考评,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求职就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会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会不断增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倪国栋等、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2(21)、

建筑工程类专业篇8

【关键词】北部湾,建筑房地产,土建大类,专业发展,调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要发展到280~300万人;北海市要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要发展到100~120万人;钦州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防城港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这一发展规划催生了北部湾高职院校规模庞大的土建大类16个专业,拉动了北部湾地方经济、高职土建大类专业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需求量激增,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大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促经济、保民生的支柱产业。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建筑房地产热火朝天,建房售房喜气洋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东西南北前来置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轰鸣着建设交响乐,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也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市政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设计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纷纷登场,上演一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构成的“三国演义”。

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著名的就有中国建筑局第一至第八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广西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一建、二建、三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环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元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昊冠住宅建筑有限公司、广西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恒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三实园林景观有限公司等14家,他们荣获了2011年南宁市建筑工程“邕城杯”奖。南宁市还有南宁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宁春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能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盛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华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宁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同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宁海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恒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广西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在上述如此众多的推手推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持续火爆发展,特别是南宁市,成绩尤佳,起到了龙头老大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9年1月至6月,南宁市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就达到了36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1%;成交金额166、81亿元,同比增长64、89%。2009年上半年南宁市房地产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约为1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105亿元的1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4、18%。整个2009年,南宁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成交量新高。1~11月,南宁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达到599、79万㎡,超越了2007年全年的成交量。2009年至2011年,南宁市还新增建廉租住房11700套,其中,市6个区新增建9280套,市辖六个县新增建2420套,推动了住房保障新发展。

二、广西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茁壮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发展,要求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建筑专业人才,包括需要大批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修、市政建设、园林建设、道路桥梁等方面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普通建筑工人,从事设计、施工、维修、管理,这为北部湾地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取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一批适应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基地;要鼓励重点职业技术院校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区域发展,重点面向“两区一带”建设加快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些规划为北部湾地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北部湾经济区建筑业发展需求和上述规划的指引下,北部湾高职院校闻风而动,纷纷开设市场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土建大类专业。在北部湾地区,在有24所公民办高职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职院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的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占北部湾地区全部高职院校的79﹪。在这19所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既有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职院校,如1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建筑类专业开得最全的高职院校——“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上述16个专业全部开完。土建大类的这16个专业,据2012年公布的招生计划统计,都是各院校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每个专业平均招生数都比其他专业大。招生院校最多、规模最大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在2012年招生计划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招77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123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152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招162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招185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招225人,广西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89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85人。

建筑工程系是这些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系,所设专业最多、招生最多、在校生最多,平均有一千至二千学生,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学校。该校的建筑工程学院是全校成立最早、专业实力较强的二级学院之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500多人、技能+学历中短期培训班及成人教育学生400多人,开设有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7个专业。建筑工程学院还成立了建筑设计研究所,拥有自治区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并与多个实力雄厚、行业知名度高的企业共建了建筑施工、建筑绘图、装饰工艺、测绘、工程投资咨询、建筑结构施工、工程检测等多个校内外实训室及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部分毕业生还成为建筑行业颇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随着国家和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该院培养的建筑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北部湾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土建大类专业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设备最完善、师资最雄厚、办学条件最好、办学实力最强、土建大类在校生和毕业生最多、该专业办学社会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全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60人,在读函授学员1116人,职业岗位培训每年达15800余人次。该院先后与广西建工集团、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等126家建设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还成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并组建广西建设行业产学研联合体。该院的土木工程系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技术、基础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仅2010年就有在校生2139人,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384人,工程监理专业462人,基础工程技术专业157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136人。该系是该院办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强、学生人数最多、就业形势最好的系。毕业生人数占全校三分之一以上,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0000多名毕业生,为广西建设行业输送了大量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为广西建筑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全院则为社会培养了40000余名毕业生,被誉为“当代鲁班摇篮,建设英才基地”。

三、结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继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之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是国家第四个沿海经济区,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一极。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广告营销策划7篇
  • 下一篇:广西游记作文五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