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会计思维导(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9 栏目:写作范文

会计思维导图篇1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 思维导图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思维导图”即引导人们思维的图,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思维导图”。

2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本次共调查了我院非计算机专业3000名高职学生,根据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实践课没有更好的利用。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方式,但是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理论课能认真听讲,40%的学生对于上机实践认真练习。其他同学对于理论和实践都不感兴趣,理论不听课,实践时间又大多数上网,聊天,浪费了大部分时光。

(2)教师讲授方法单一。计算机和投影仪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被完全利用。有的老教师还习惯于黑板教学,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对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意见较多。大部分同学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涉猎的理论知识很多,只是认为Word、Excel、PowerPoint比较实用,而对于知识渴望更多的大学生,更希望学习“编程”、“Photoshop”、“Flash”等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而对于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不容易掌握,授课内容太过于层面,学生不容易掌握。

(4)计算机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我院计算机教师几乎没有进修与出外参观学习机会,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所有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3高校教师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1)计算机基础课授课教师应用思维导图。高职计算机老师应该选用或者编写高质量的适应我院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材。我们学院有计算机专业,可以本着教师资源丰富来改革教材,可以编著一些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接受知识性强的章节,促进课程改革。

(2)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有效的资源整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促使教师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形成课程的全景图。这样便于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便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质量。

(3)在授课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成为教师应变自如的展示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授课的思路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便于与学生加深互动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可以使呆板无趣的板书变成图形美观,自由发散、色彩斑斓的美的享受,有助于扑捉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4)考核方式改革,针对以前我院考试考核不合理性,学院积极改革,也是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高职生自2011级新生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期末校内不组织正常考试,学生一律参加下学期开学初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成绩。这样参加全国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拿到证书。

4高职学生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1)在上课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扑捉教师所授知识点的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的能力、抓重点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上机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对小组的合作式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在上机过程中,每个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上机内容,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经过小组讨论,生成一份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老师针对小组讨论图加以解析和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课堂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反映良好。

(3)课后,学生可以将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与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与缺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轻松的再现学习的过程,帮助其理解与记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轻松的实现知识的有“厚”变“薄”,有难变易。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记忆的速度与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会计思维导图篇2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它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根据左右大脑负责处理不同性质事情的特点,思维导图通过一些形象性的描述使人可以很好地将左右大脑合二为一,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工具和认知策略,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管理与建构,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贯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其他情境中回忆、迁移、使用甚至发展这些知识。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之中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考试大纲等画出关于该学科整个学期或年度课程的思维导图,然后再细化到每次课的内容结构,并在其中标明主次,这些教学内容导图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学习中,笔者设置了一个任务“计算机病毒”。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资料,最后形成一张“计算机病毒”的思维导图。

在本节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学生从“计算机病毒”中心出发——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弄清楚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什么是木马——木马的主要危害——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张思维网络图(如图1)。

图1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探究,一边思考总结一边画出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枯燥概念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教师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提供给学生思维导图制作的部分知识模块,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机地联入新知识,思考新知识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

在教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电子报刊的策划与筹备》时,笔者制作了一个网页课件,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网页的链接结构如图2。

图2

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具体情况尝试对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在具体的分支之后补充上自学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制作的网页课件提意见,如果他们来制作会如何布置结构。这样使学生既能够对学习进行反思,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式问题,学生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师生的知识梳理之中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概括化与网络化,以便深入理解、长期保留知识,并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有效迁移使用这些知识。

学完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本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完成后,可以画出这个主题探究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训练,使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和对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开发出校本课程资源。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种探索性尝试,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喜欢,尤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使用的培训,让学生领会“思维导图”的思想本质,让他们体会到它的益处和神奇。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深层次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view/30054、htm、

会计思维导图篇3

关键词:导图式教学设计;范式;步骤;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7-03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笔记方法,它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的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本文将具体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范式、步骤与实践策略。

一、导图式教学设计的范式

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层次性、联想性和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够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使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放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使教学设计充满创造性与机智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把头脑中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逻辑和新的联想与感悟以可视化的“图”表达出来,这就相当于在课前完成了一次相当充分的教学演练。诸多的教学元素随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排布,直到排列构造出最合理、最清晰的“图”结构,即完成最佳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教师认知结构中需要存储这些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和重组。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大脑是按照层级结构来组织知识的,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出现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知识是零散的或者弱联系的,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提取来源。思维导图的树状层级结构恰好与大脑知识组织结构一致,所以教师如能用思维导图对教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可视的知识树状层级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然有利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将进一步改善,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指导。

图1 导图式教学设计范式

二、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从教学指导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学习评价)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形成一份“创造性”的“图”式教案。本文以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一课为例。

(一)安放图像,中心开始

把A4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周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纸的正中央用一个彩色图像或符号开始画思维导图。(或者运行mindmanger软件,在界面中央的方框(标有“center topic”)中写入中心主题“植树问题”),使用图像和色彩起到“一幅图像胜于千言万语”的作用。

(二)发散思维,画出分枝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先从纸中央的图像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美丽的曲线(线的数量取决于你画的次数),此外,尽可能多地使用多种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再在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融图像与文字于一体,醒目、清晰、自由,反映了大脑的联想本性。

(三)适当取舍,明确节点

在这一环节中,你面临一个取舍问题。如果范围大,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范围小,可以开始选择事实支撑这些要点。从每个要点向外引出数条曲线,将所联想到的依次写在纸条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枝繁叶茂,修剪完美

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一棵俯视的大树,中间是树干,第二层是树枝,第三层是树枝,最外层是树叶。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设计框架勾勒之后,应根据课的内容,让它枝繁叶茂,并对树的枝杈进行适当地修剪。(如图2)

(五)深入反思,形成风格

每次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都会产生相当多的体会,反思这些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时时加以总结,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构图方法,形成独一无二的教学设计风格和教学风格。

三、导图式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

我们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导图式教学设计不是一个计划性的静态教案,而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一)课前导航,梳理经络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有关。因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操作上要各有侧重。

应用导图式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作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可使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如,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单元:要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所要教学的内容作一整体的了解,再根据教学内容做一张思维导图,从而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掌控。然后,看书中“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内容,并用彩色铅笔,把书中看到的探究内容、概念、解题模式,从教学指导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学习评价)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形成一份“创造性”的“图”式教案(见图2)。

形成教案后,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其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植树问题”一课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的植树问题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课前老师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的预习,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提前查找例题中植树问题的类型。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

(二)课中对话,合作建构

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己或他人可以对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修改和调控,从而提升其认知技能。学生通过对这一策略运用成功与否进行反思,可以促进认知策略的迁移,提高认知技能,并逐渐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个人认识与事实证据之间、个人认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暴露和明确自己的先有概念和认识,感受不同观点和解释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层次地依据事实去引导学生进行推测与验证,把握教学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及时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使教学过程向着预期要达到的概念目标前进,使学生逐步地建构新的解题模式。

“植树问题”一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这些类型的解题模型。针对这一实际,我在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①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并让学生举一些实例。在让学生举大量的例子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能用等量关系来说,这样就不仅仅停留在举例这一低层面了。②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画图、摆实物等方式解题,让学生在画图时,一要有指向、有依据去画;二要把学生的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并且这个建模的过程要快一些。③以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结合具体的数据讲透,让学生更明白。④多角度地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三)课后诊断,提高效率

学完本课后,需要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围绕“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三个模型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教师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见图3)

图3 “植树问题”思维导图

通过对比,我发现学生在影响因素上画对的有37人,错的21人,说明学生课堂相关探究活动内容的理解率还不够。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对各活动间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突出典型活动的探究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典型探究活动后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核心概念。

总之,导图式教学设计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直观的形象性和思维的开放性这些优点,应该在教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图式的教学设计,形式比较灵活,课前对教材深入的研读,目标定位到位,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变,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课后注重反思,以反思、诊断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思,不足以到位!不思,不足以深刻!不思,不足以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晨红,蔡亚萍、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22~23、

[2]王小梅、Mindmanger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8,(11):32~35、

会计思维导图篇4

【关键词】思维导向图,财务会计,课堂教学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教师教学传授效果还是学生的知识的接收程度上,均表明效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结果,目前总体呈现“双头受气”局面,一方面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授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但最后不论从课堂学生的反映还是作业以及测试上效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比其他课程多,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容易出现前后知识点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因此,遇到实际业务时不知该如何入手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许多的学者从财务会计构成体系出发,研究如何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知识的接受维度,研究思维导向图给财务会计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为何引入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建,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有效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手段,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主要集中于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将其引入财务会计课程的寥寥无几。纵观上述课程,从内容上,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而财务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思维导向图引入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诚如学者肖月华指出:“让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思维导向图的意义

(一)以图为结合点,传授知识脉络。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如何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隐性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将书本上、网络上等显现的知识简单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而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发射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诚如学者罗辉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把自己头脑里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前后知识脱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接收效率。如何有机的将内容庞大的财务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即关注整体构,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面点融合的网络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思维导向图的引入,一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中,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呈现;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系统的角度,充分把握各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步感到课程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业务往往同时结合了几个知识点,随着“理想与实现”间冲突的不断加剧,部分学生产生放弃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完全处于“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思维导向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所学的知识动手绘制成完整的体系图,并在该绘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以图为引,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向图的引入,学生能自觉将财务会计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而且全部财务会计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群,并且能在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功能、构成及运用等。

会计思维导图篇5

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计算机教学;应用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大学生必须学好计算机课程,为日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虽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但仅限于玩游戏、看视频、聊QQ等方面,对于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透彻,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人东尼•伯赞提出的概念,旨在表达人们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图形思维工具,利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将各个主题的关系表达出来,并借助符号、色彩与图像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画出来,这样可以将枯燥乏味的信息变成有颜色的、容易记忆的组织结构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提升思维能力,高效率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业界推出了很多种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其中MindManager是其中一款应用较多的制作软件。这款软件易于操作,非常容易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MindManag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是:1、明确核心主题;2、选择制作模板;3、绘制分支节点,根据核心主题绘制子中心主体,包括二级、三级或四级菜单;4、完善外观,输出结果。在MindManager绘制软件的帮助下,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色彩丰富、条理清楚,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刺激,根据思维导图理解相关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在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课程涉及很多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相关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与网页设计等。这些内容对大学生来说似曾相识,但是真的要他们说出其中的计算机原理,他们又显得含糊其辞。这说明大学生并不透彻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但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一般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都交给学生显得不太现实,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混淆相关概念,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摆脱课件线性式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在备课阶段,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核心主题,从整体角度把握教材总局,接着以章节为分支节点,制作层级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计算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为学生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并通过MindManager软件的折叠主题与展开,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掌握计算机知识结构,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以下思维导图,以子标题形式呈现相关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适当拓展部分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使学生补充知识点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为下次更好的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2、在大学生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时需要做课堂笔记。为了提高记笔记效率,大学生应该在笔记中写下关键词,在传统模式下,大学生的笔记记录了太多的内容,导致关键词被一堆无用信息所埋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教师应用引导大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让学生学会记录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树,并逐渐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降低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难度,计算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对这个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补充,直至输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在集思广益下,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日渐成熟,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熟练应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迅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宗璞,许合利,赵珊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李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朱桂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孙志梅、思维导图在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6]唐志刚、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会计思维导图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九年级;化学教学

图示可视化的工具之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把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符码联系起来,可激发全脑学习,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记忆、增进学生的创造与想象,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富灵感、更为轻松有趣。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设计的认知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有:

一、分析教材,梳理教学内容

例如,对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3《制取氧气》进行分析教材,梳理教学内容,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二、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明白本次学习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例如,我们对《制取氧气》进行学习步骤的分解:

教师在设计好学习步骤后,不是交给学生即可,而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它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促使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会受制于黑板和纸张的大小,而现今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困难是思维狭窄局促、无序、缺乏深度及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当碰到学生思路狭窄时,思考问题分不清主次先后、思维出现无序时,思维缺乏深度时,对知识或事物的要素缺乏整体把握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转变角度拓展思路,搭建认知框架,引导有序思维,启发他们运用分类比较、推论归因、关系描述、程序确定等方法,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多层次思考问题,引申问题,建立组块知识,建构心理模型,从而培养他们系统的思维能力。

会计思维导图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 3D 发散思维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色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放射性立体结构。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这一特点,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最早提出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这两个概念。其中,思维导图即为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这种思考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沟通、管理等,近年来也同样运用在教学领域。

一、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3D MAX特点

3d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潢、园林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3dmax软件制作各种模型再结合photoshop软件来制作室内设计专业的各种效果图越来越频繁,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院校都开设了3dmax这门必修课程。

2、技校生特点分析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知识量偏少,基础知识匮乏,成绩整体偏差。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主动性、积极性也相对偏低。他们学习行为懒散、情感意志薄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教师需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着手。

3、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量不仅大,而且层次十分丰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3d建模、附材质、打光、渲染,最终制作出自己理想的效果图。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实例操作步骤时,都是以文字为主的条款罗列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也只是照着书本上的笔记一步一步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3d的工具理解模糊,整体把握实例的能力较弱,在上机实训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不能灵活运用,难以理清思路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3d max课程教学的课例分析

教师讲解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概念模糊,盲目操作,只会跟做,不会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从横向上理出知识脉络,分层次讲解,逐步帮助学生剖析案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从纵向上运用思维发散的方法,并采用合适教学法(如案例、项目教学法),创设能刺激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3d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学生在“看图”、“思图”、“绘图” 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理清了制作思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下面笔者以“为坐而设计”案例,介绍思维导图在3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入案例,横向梳理新旧知识

教师上课时将“木质休息椅”效果图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每组队员的性别、学习基础、表达能力均匀),由各团队观察作品效果图,对效果图进行分析讨论分解,并对案例中所用到的命令或工具,舍次取重,加入每个队员新观念,形成团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他组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在各团队比赛制作效果图时,发现更快捷的方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使知识系统直观化,梳理新旧知识点,高效地掌握整个案例作品的制作要点,逐步改善概念模糊,盲目跟做的现象(如图1)。

2、 拓展训练,纵向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学习与总结的制作椅子的方法,教师引入“为坐而设计”的拓展训练,鼓励各团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首先写出或用软件写出设计主体—“为坐而设计”,努力寻找所用能发现的设计元素并向周围发散思维;使用跳跃性的思维,进行无障碍的思考。

从主题的中心向外发散。将主题分为五个分枝:a、支撑结构 b、靠背 c、扶手 d、椅面 e、材质。尽力挖掘设计元素,找出相互关联,每组不少于50个。

如支撑结构发散出:独腿、两腿、四腿、联体、悬吊……

靠背:无、长方形、扇形、柱子、手指、弧形、不规则三角、梅花、u形、羽毛……

扶手:五环、n形、t形、三角形、四字造型、倒梯形、钢琴键……

椅面:苹果、三角形、四边形、香蕉、五角形、鱼形、汉字……

材质:木材、塑料、金属、钢化玻璃、皮质、充气、竹藤、青铜、布艺……

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现出来,把有创意的闪光点圈出来。

3、 归纳总结,导图二次重构

教师指导各团队把第一次发散的思维点进行整理,将有创意的点并联,使用想象、联想的方式进行重构,扩展内涵,以求激发新的灵感。并将概念进行图像转换,图像越活波、越生动越好;这样可以使导图更简洁、更有助于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为坐而设计”导图归纳-转化成图形为:

(1) 根据每组发散图形可将椅面归纳转化为几何形、水果、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靠背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扶手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文字、乐器等造型;材质可归纳为木材、原辅材料、皮革等材料。

(2) 将归纳总类的子项转化成图形,图形可手绘或在网上搜索。

4、 上机实训,评价反思

(1) 各团队依据思维导图,制作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纵向与横向的绘制,学生已经对案例的制作思路、工具的运用有了整体的把握,并根据自己的思维,发散的图形,灵活的运用到3d软件制作中。

(2) 学生制作时,归纳自己的制作思路,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找出自己作品及同学作品的散光点和不足,用以扬长避短,促进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对本次课的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总结导图给学生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多用思维导图(见图2)。

三、应用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3d的工具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与灵活运用3d命令的操作方法;对3d案例的拓展训练,能让学生认识到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努力在不同点找到关联,使自己制作出来的设计更鲜活、创意更无限。

会计思维导图篇8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思考及评估(精选8篇)
  • 下一篇:农村金融业务(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