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9 栏目:写作范文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1

一、案例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A企业在军品任务下降、整体效益下滑的形势下,从军品线上分流了4 000多名职工,组建了40余家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这些企业确实为养活分流人员,助力主业度过难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些企业缺乏战略引领、偏重机会导向等先天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近十年来不仅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投资收益日益降低,还因债务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法律上的巨大风险,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投资企业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二五”期间,A企业所属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对外投资要突出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要求充分论证投资收益预期,不得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利率水平,对于投资项目经营恶化,或连年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明确要求主动退出。按照这一要求,A企业管理高层要求审计部对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情况开展一次管理审计。

审计组确定此次审计目标是:摸清家底、查找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事项,分析投资低效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为公司下一步投资管理改革打好基础。

二、审计过程及方法

(一)审计思路的确定

类似此次的管理审计,A企业审计部以前从没开展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审计部门特邀投资管理主管部门一起研讨项目审计思路:围绕审计目标,首先应摸清家底,即了解投资企业的经营现状,这个目标可以用财务数据分析法来实现;其次要找出症结,即这些投资企业发生了哪些事件导致投资受到损失,这些事项需要收集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投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档案资料中有所记载;顺着症结找出病因,这部分可以运用内部控制评价法实现,找到病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了。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考虑

此次审计与以往的财务审计不同,涉及到了投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历史资料。为了使审计能够顺利地获取各项资料,也为了让投资管理主管部门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现行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投资改革做好准备。此次审计创新了审计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由审计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分别派出专家组成联合审计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对外投资管理的专项审计。

(三)审计过程与技术方法的运用

该项目在管理审计的方法上做新的尝试,审计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强项,由制度入手,结合财务数据,融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第一步:望――通读管理制度,初判体系设计。

审计组首先取得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架构,通读了公司有关对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并对规章制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摘记,运用表格完整反映投资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组织架构和制度的了解,审计组初步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如:未建立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投资管理办公室;对外投资管理职责分散,且采用分段式管理,缺乏统管部门;有些制度在衔接上出现相互矛盾;投资战略规划方面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制度设计的研读初步判断投资企业的顶层策划不到位。

第二步:闻――分析财务数据,确诊运营成效。

审计组收集了投资公司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包括投资额、营业收入、收益状况、期末净资产状况等,清晰反映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效。

2007年~2011年公司对外投资情况明细表

单位:万元

在此基础上,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构成、投资收益、未来盈利能力、债权收回可能性均进行了逐项分析,并运用图表法清晰展现分析结果如下:

公司对外投资成本和债权损失率分析

单位:万元

通过分析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审计组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运营成效得出结论:对外投资总体来说比较失败,2007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的年均收益率仅0、25%,年均现金收益率仅0、94%,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损失和债权损失预计在3、8亿元。

第三步:问――调研关键控制点,掌握内控状况。

审计组充分运用内控指引,对投资业务的内控管理设计了诊断表,从投资立项、论证、实施、过程管控、处置、后评估等重要环节,拟定了32项关键控制点,逐项进行调研分析,对公司主管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专项访谈询问,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审计组更为透彻地了解了企业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现状诊断表(部分)

第四步:切――对照内控指引,确诊内控缺陷。

通过调研,审计组对照32项管控要点,对公司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对内控执行有效性进行了穿行测试,运用内控状况图,直观反映了32个控制点的制度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分布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状况图

审计人员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设置的32个控制点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是:有9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有1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但未完全执行,有7个控制点制度设计不完善,但执行有效,有21个控制点无相关制度设计,且控制不到位,从这一结果看,管控基本失效。管理缺陷主要为公司对外投资管理缺乏战略规划、组织体系较散、工作流程、制度体系不完善、过程控制不严格、转让评估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公司对投资企业管理失控。

(四)审计突破方法

该项目是A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一次全新探索,过程开展并不顺利,每一个方法都是审计组经过多轮讨论摸索出来的,其中对投资管理领域设置关键控制点花费的时间最多,内控指引在这个章节上非常简略。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审计组借鉴2009年财政部的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版,编制了适应本企业的投资管理内控要求,并作为投资管理达标的基础对照表,为后期投资管理改进提供了参照执行与评价的标准。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料的收集。由于审计涉及40多家企业,时间跨度5年,部分企业已停业或破产,还有几家企业长期未取得联系,资料很难收集完整,为了使审计报告能够尽量完整地反映投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运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各自部门的历史档案中搜索投资企业的相关材料,尽力把投资企业的情况拼接完整,历史档案给此次审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管理分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三、审计结果与成效

(一)审计报告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肯定

通过审计,投资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投资低效背后的管理问题一一被揭示出来。审计建议和意见对症下药,从制定公司对外投资发展战略,完善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投资立项的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控制,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开展投资分析,定期实行跟踪检查,增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监控等多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审计组在对审计报告的编制上进行了精心设计:突出反映问题,分析过程以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这样做既突出了主题,又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得到A企业董事长的高度重视,他对报告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对策。

(二)审计意见的采纳落实情况

根据审计建议和意见,A企业立即开展了投资管理清理整顿工作。首先,成立了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管理部为对外投资管理的统管机构;其次,建立了对外投资管理顶层基本制度,完成了投资企业经营计划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投资审计等10项二级规章制度;再次,对投资企业采取了分类管理方法加强管控,对于战略关联度较大的企业,采取战略管控型模式,对战略关联度较小的企业,则采取收益管控模式,确保投资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利息,通过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明确了投资企业与母公司的权力和责任;最后,对投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及规划整合,至2014年底,公司已清理注销4家公司,转让17家公司。

(三)投资改进给企业带来的成效

经过3年的投资管理改进工作,A企业的投资大为精简,精简后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仅余7家;投资企业对接母公司战略,编制了中长期战略规划,保障自身科学、高效和协同发展。通过不断加强战略管控,投资企业经济规模及效益明显提升,如投资收入2011年2、7亿元,2012年7、1亿元,2013年11、2亿元,2014年14、97亿元,投资回报率也由审计期的年均0、25%上升至2014年的11、94%。

四、思考和启示

对外投资管理审计是A企业审计转型时期开展的第一个管理审计项目,在组织形式、审计方法和成果运用上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该项目让企业切实体会到了审计工作产生的管理价值,也为企业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以下思考和启示:

一是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设定审计目标。准确把握审计目标,审计成果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发挥出审计的价值。根据A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管理需求,本案例中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期待不是想单纯了解投资经营的状况和投资管理中的个案问题,而是需要找到体制和机制上的管理弱点,从根源上进行一次改革,从而使投资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审计部门在接受任务时对该目标进行了准确分析,明确审计目标不在发现有问题的现象上,而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在投资管理的组织、流程和制度中找到控制上的风险点,围绕这一目标,审计部门集合了集体智慧,制定出全新的审计工作方案,在全体审计组人员的努力下,良好地达成这一目标,从而为投资管理改进起到把脉诊断作用。

二是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本次管理审计采用了组建专家团队的方式开展,专家团队中吸纳了投资管理部门的人员,这种新型的审计组织形式将以往审计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对抗关系改变为协作关系,两者目标达到了一致,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业务部门能够做到充分沟通和理解,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全过程自动协同,审计部门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业务部门同思考、同解答,正是这么一种协同机制,不仅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业务部门也因参加了全过程审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的改进目标,因此,审计建议能够快速被采纳,并迅速转化为管理效益。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2

搞好“四个坚持”,确保分析评议阶段取得实效根据市公安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分析评议阶段的安排意见,第十四支部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四个坚持”,即坚持全员动员,坚持依靠群众,坚持领导带头,坚持边查边改,分析评议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坚持全员动员,深入发动

按照市公安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在3月26、27日两天的党员集体学习时间里,学习了骆效崇副局长在分析评议阶段的动员报告。在宣读报告之后,全体党员进行了讨论。讨论形成了“三个明确”。一是全体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性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是明确了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三是明确了分析评议阶段步骤、方法及采取的形式。

在讨论过程中,全体党员一致认为,分析评议阶段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分析评议有无效果,党员之间、党员与支部之间,是否广泛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关键。全体党员均表示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总结自身近几年来在学习、纪律、作风、执法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搞好整改。

二、坚持群众参与,广开言路

按照市公安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们一是制作了《市第二看守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意见表》三十份,根据公安监管部门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按队伍建设、执法质量、文明管理、等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向与我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部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分发,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制作了《市第二看守所党员个人征求意见表》,按服务态度、纪律作风、执法质量、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和精神状态六个方面的内容,向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征求意见;三是制作了《第十四支部党员交心谈心(征求意见)记录表》,分发给全体党员。要求每名党员至少要找二十名干部、群众交心谈心,要求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只谈问题和缺点,只谈要求和建议。

目前,分析评议阶段的这三项工作正有序进行。据初步统计和观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也很实在,充分反映出了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真知灼见。

下一步,我们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汇总,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解决;对党员个人的意见,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支部讨论后,根据党员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结合党员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

三、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在领导。为此,改选后的十四支部成员,在分析评议阶段动员会上,就纷纷表示,要带好头,作好表率。

支部书记谭建才同志向全体党员强调,党员向群众征求意见态度要正,心思要诚,言语要真,要消除群众的惧怕心理,引导群众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讲出来。他要求,全体党员要以他为标杆,向他看齐,务求分析评议内容真实、达到效果。在他的带动下,我单位党员的征求意见活动开展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四、坚持边查边改,解决问题

在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开展之初,我们坚持把分析评议活动与解决看守所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务求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目前,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摸清底数,积极汇报。在分析评议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对看守所的人员状况、债权、债务状况进行了分析,把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初步汇总,向局党组和相关领导作了专门汇报。二是力所能及地解决突出问题。在分析评议阶段,我们对看守所的人员进行了分析,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重新布置;对看守所的养殖产业进行了整合重组,力求人尽其才,物尽所用。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3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基本状况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是在适应金融业分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建立的,经历了最初由人民银行监管金融业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监管的演变过程。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后,我国形成了分业监管体制,但是金融监管手段尚不丰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主要依赖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金融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上述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体系,但由于监管手段不充分,不能适应查处金融违法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需进一步探索。

二、某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一行三会”为主体的分业监管体制,由于证券、保险监管机构自上而下设置只到省级,地市金融监管体系中没有保险和证券监管机构。就目前而言,某市金融监管体系中只有人行、银监局以及金融机构联席会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一)制定金融稳定工作制度。目前,金融业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进一步交叉、融合,一些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多个市场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行业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带来了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业务的长足发展,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实体经济尤其是重点、热点行业经营风险对金融业回传的可能性增大的情况下,某市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制定了金融稳定工作制度,分层次对人行、银监局在金融稳定过程中的管理与协调职责进行了明确;对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完善各自单位金融稳定工作制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金融稳定报表、报告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政府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协调配合金融系统做好金融稳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稳定工作制度通过市政府转发至全市各有关单位全面贯彻执行,增强了金融风险信息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监管协调制度。

(二)加强和完善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在做好信息共享、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上,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落实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通报全市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分析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面临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判断,维护金融稳定。

与此同时,金融稳定部门结合金融稳定工作职责,依据金融稳定工作制度,要求各金融机构提供有关数据,据此进行金融风险分析与预警,同时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和银行、证券、保险在存贷款、保费收入及面临的风险、拟采取的措施等通过季度联席会及时发给各金融机构,实现了金融业信息共享。

三、监管协调机制运行当中的问题

(一)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长期有效运行面临挑战。由于现行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自成系统,一方面,工作中各司其职,各个监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各自对其监管对象实施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独立出台监管政策,难以形成有效地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涉及部门较多,但由于维护金融稳定职能在人民银行,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是在基层人行的推动下,由地方政府牵头,党政及相关职能部门、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组成,各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明确,对维护金融稳定所担负的职责认识模糊,不能保证金融稳定长效运转机制的形成。

(二)缺乏具体金融监管手段。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仅要有形式,更要有手段,目前,基层央行建立的银行、保险、证券及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在实际运行中,对保险、证券机构金融稳定监管部门不仅没有检查权,仅仅是简单的业务报表,数据提取和信息收集困难重重,只能从表象上观察,金融稳定监测手段缺失。

(三)金融监管范围小。目前,以银监部门监管为主的银行业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偏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监管内容过窄,仍局限于存贷款、结算、信用卡等业务,未涵盖全部金融业务,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未及时纳入监管视线,对金融创新监管相对滞后。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准金融业,如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分散于不同部门经营和管理,未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范畴,在部门和地方利益驱使下开展状况相对混乱,另外,市场、购物券、代金券、社会集资等不在人行、银监部门的监管之下,监管归属不明确。

四、相关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金融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漏洞,造成了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借鉴国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是通过立法手段,直接规定各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框架,对它们的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监管的协调合作有法可依。二是通过签署监管各方的谅解备忘录,规定监管协调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三是依法成立协调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进行多边合作及负责具体的协调运作。

(二)组织架构的构建。加大探索力度,积极构建以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银监局、保监会、证监会、各金融稳定有关单位参与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人民银行具体实施操作,对各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分工,以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为手段的监管协调机制。即应由国务院牵头,中国人民银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参加,以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宏观性与全局性,突出人民银行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特殊地位,确立人民银行为主的主协调制度。

(三)建立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当局的沟通协作机制。以金融监管联席和金融联席会议为平台,召开金融运行与风险分析会议,进行信息交流和重大监管事项协作,建立有效运作机制。对金融监管联席会议运行方式、各自职责进行约定,密切关注交叉性金融工具的风险变化状况,及时通报交叉性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就金融运行中的交叉性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防范和化解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4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项目选定;项目实施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微利事业单位,审计只局限于外在审计,也就是上级对医院的审计,而开展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关乎着医院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审计内容选定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为了提高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规范管理的内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应是在对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一是要确定哪些事项应列入内部审计范围;二是确定哪些列为内部审计对象的事项会给组织带来风险;三是确定哪些事项要先审;四是结合审计资源状况选定项目

二、强化审计内容过程管理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

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审前、审中和审结。

(一)审前主要工作是制定审计内容

通常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1)审查医院各种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例如,对医院的药品及器械的采购,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计划、人事、投资决策等活动进行检查与监督,以保证医院各部门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规、制度,减少差错和失误。(2)审查医院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例如:检查医院内部各种活动的执行与计划是否一致;各部门是否忠于职守,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等操作制度;效率如何,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厉行节约,讲求成本效益原则等。(3)审查医院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医院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检查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私设“小金库”等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审中主要是依据审计方案内容开展工作

在进行内部审计测试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如重要职能部门的各项制度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衔接性,评价被审计项目内容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计抽样,搜集审计证据。同时将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审结是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审结应包括被查事项的任务和目标与医院任务目标是否一致、医院任务目标是否完成、被查事项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情况部分应按审计发现的重要性顺序反映发现的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和原因;意见、建议部分一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促进风险降低,二要切实可行,三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四要既利于解决医院现实问题,五要适合医院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及意见、建议部分是重点。对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分析成因以及影响,提出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讲求效率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具有全局性、建设性的防范措施,提出完善体制、改革机制的具体建议,报告中不宜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披露问题的方法;报告应着重反映重大的问题,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部门提出并督促其审中完成整改。

三、督促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监督制度、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下达内部审计意见书后,要求被审计部门做出整改承诺

对需要落实整改的有关事项,明确责任人、督办人和整改结果反馈时间。通常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作为落实整改措施的责任人,内部审计部门及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作为相关问题的落实督办人。

(二)要求被审计部门定期汇报内部整改情况

责任人和督办人在规定时间内应将落实审计建议的具体情况书面反馈到内部审计部门,重要的落实整改事项结果还应向更高级别领导报告。反馈信息应包括:针对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整改落实的责任人;不能整改问题的情况说明。被审计部门有责任保证:所采取的措施针对的是报告中提到的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消除现存的问题;整改措施将持续产生作用。

(三)采取审计回访、追踪审计等方式,督促、保证内部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效用

企业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并进而减弱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这种状况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认真审视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强化财务分析效用,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四个普遍问题

(一)时滞性过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时间往往在财务报告出具之后,而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相对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特别是大部分企业仅对半年或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时滞性更强。此外,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制度规范,开展财务分析与否完全决定于领导的主观认识,这必然影响到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开展财务分析时往往受制于经验(凭经验判断)、时间(时间充裕与否)和资料(真实性、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判断偏差、措施偏差)或缺失(分析不完整、主要问题被忽略等)。

(三)仅有现状分析,无预见性判断或缺少改进措施。分析人员在分析方法上仅局限于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而对目前或者未来企业将面对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完全停留于“过去”与“现在”,缺乏对“未来”的指导与建议。导致这一局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分析人员受其职责权限限制,其所能获取的资料、接收的信息过于狭窄;主观上分析人员的能力及水平不够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全面等。

(四)停留于纸面,未能充分运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很多财务分析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务分析过于理论化,分析本身就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应用性;二是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不够;三是财务分析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不畅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序的财务分析办法。

二、强化财务分析效用的五个重点环节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一要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二要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指标:(1)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3)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等)。二是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可比、全面。“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

(三)把握两个原则,分析相关资料。资料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性环节,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抓住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的原则。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将会不同,这要求财务分析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拟定分析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对引起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比如:对于一家以门票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如果发现门票收入出现非常态变化,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应该将其界定为重点分析对象,并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原因,确定门票收入增减是否受假期、气候等因素影响,或是由于管理方式变化、服务行为变化等人为因素影响,最后甚至需要落实到部门、个人进行分析。二是纵横交错、全面客观的原则。具体有两个含义:其一,财务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在实际分析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同时交错运用;其二,全面客观地进行财务分析,要杜绝以偏概全、虚假浮夸,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做到客观评价、全面评析。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6

关键词:区域环境 环境审计 审计内容 建议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区域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区域环境审计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进行阐述,并回顾相关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区域环境审计的内容,为推动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提供参考。

一、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及其研究现状

(一)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

依据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了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度,审计部门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为导向,结合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治理的区域特征,通过检查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分析环保资金的收缴与管理使用情况,评价区域环境绩效,最终形成区域环境审计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政策制度,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的研究现状

1、湖泊流域环境审计。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4)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环境审计调查研究,并从审计机构体制、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会计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黄溶冰等(2010)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相关理论,探索了适合我国太湖流域水污染审计的治理模式。伍金条等(2010)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切入点,认为应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强环境审计力度。宋莎莎等(2010)对滇池水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2、江河流域环境审计。严飞(2004)对江苏淮河流域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和污染源的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审前调查,发现区域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环境保护政策未能有效执行,认为应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进行资金、项目、污染源治理等多方面环境审计。李芳(2011)在对渭河流域水污染的特点以及工程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绩效审计模式。厦门市审计学会课题组(2013)结合地方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应以环境政策评价为目标、以环保项目与环保资金为基础、以环保法规执行为重点,有效开展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

3、理论体系方面的环境审计。杨肃昌等(2013)对区域环境审计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与产业发展动态,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导向,联系环境问题与治理的区域特征,拓宽研究领域并创新研究方法等建议。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2013)提出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阐述区域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从研究视角来看,大部分文献是基于审计领域进行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偏少;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区域环境审计大多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对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责任审计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所占的比重较大,对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管理学等理论运用较少。总体而言,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主要集中于扩大研究视角、完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

二、区域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区域环境“免疫力”审计

1、总体承载能力。区域环境“免疫力”是指某一区域内环境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承受能力,例如大气、水、动植物等都有各自的承受能力限度,环境污染超过最大限度,这一生态平衡就会遭受破坏。近年来,我国关于重要流域水污染的防治规划,其根本依据就是相关重要流域所能承载污染的最大限度。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是确立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也是建立区域环境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取得区域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对区域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确定区域内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而探寻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所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污染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制度。

2、当前环境污染状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上级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以及专业监测部门所收集的数据获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根据区域环境的总体承载能力,判断该区域内环境污染是否超标,检查区域内各个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否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标准的限度范围内。

(二)区域环境管理审计

1、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某一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环境质量的高低,审计人员应通过一系列的程序与方法对环境保护政策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相关建议。

2、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包括:是否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建设项目是否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区域内重污染行业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

3、环境保护的规划情况。对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及其指标体系的制定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审查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制度与环境保护规划是否充分有效。

(三)区域环保资金审计

1、环保资金的收缴情况。主要审查排污费、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等环保资金的征收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应征未征、违规减免的情况;分析收缴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环保资金增减变动的原因。

2、环保资金的管理使用。主要包括:评价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监管部门是否及时、足额拨付环保资金,有无弄虚作假,以及挪用、贪污等问题;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投向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战略,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无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环保资金浪费等问题。

(四)区域环境绩效审计

区域环境审计的关键是基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特征,对区域内环境保护状况与环境治理进行环境绩效审计,从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审计部门应从动态与静态两个层面,分析区域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影响。建立合理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对区域环境保护进行有效评价,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形成区域环境审计报告,提出区域环境保护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推进区域环境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深化区域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深化研究相关理论体系。区域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生态经济学、环境治理学、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受托环保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审计、形成区域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二是基本理论,包括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本质特征、目标、内容以及报告等方面,是创新区域环境审计制度、正确指导区域环境审计实践的理论基础(李璐等,2012)。此外,要加快制定操作性强的区域环境审计细则、执业标准和评价指标,解决好怎么审、审什么、怎么衡量等实际问题,使区域环境审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二)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区域性特征

当前,我国已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已开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这为深化区域环境审计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治理问题也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因此,区域环境审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特征、环境质量现状与环境治理问题的区域性特征,制定出区域环境审计的差异化审计策略。

(三)加强区域环境审计跨部门的组织协调

区域环境审计的难点在于其区域性、专业性与协同性。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注重联合审计机制,借助当地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专业条件,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应当制定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的环境审计法律制度,由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构建联合环境审计主体,加强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力度,推动区域环境审计跨部门的组织协调与统筹安排,促进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积极有效的开展环境审计。

(四)组建区域环境审计专业队伍

审计部门开展区域环境审计最需要解决的是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胜任能力强的审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复杂、跨领域性导致区域环境审计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专业问题。审计部门可以借区域环境审计的契机,吸引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出审计部门自己的专家人才;同时,审计部门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在环境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提升区域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与综合性。此外,可以设置环境审计的外部专家机制,形成区域环境审计的专家队伍,提高区域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J

参考文献: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7

关键词:投资者关系管理战略性管理信息沟通

一、西方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经验及主要做法

投资者关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 Mamgement,简称IRM),是指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运用财务会融和市场营销的原理,与其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以股东为主,也包括投资中介和财务分析专家等)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促使投资者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从而达到引导理性投资和提高投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性管理工作。投资者关系管理在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上市公司吸引投资、稳定股价、树立良好市场形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并日趋成熟。

(一)做好投资建议 资本市场上股票众多,能否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并进而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外的投资分析报告。如果企业提出的投资建议具有吸引力,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再配以富有感染力的舆论宣传,势必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对于如何向投资者提出投资建议,曾经面临着以下几种选择:一是侧重于公司在勘探上的大量投资并获得良好的勘探记录;二是侧重于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收益;三是侧重于地下有大量天然气的预测;四是宣传公司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经过多次讨论,公司选择了第四个建议,并在报告中指出,德克萨斯州在住宅和工业化方面在各州中保持最高的发展速度,并计划在未来十年保持同一速度,而该公司业务中的最大部分就是向德克萨斯州提供天然气。很显然,这一投资建议很具有吸引力,使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着期待,最终公司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财务支持。

(二)及时沟通信息 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企业必须要时刻注意与投资者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活动,向投资者传播有关本企业的财务状况、未来前景、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最新的信息,其内容包括销售价格和利润、新产品、新市场、劳工关系、研究和开发、管理能力和资本等。在开展信息传播和沟通活动时,关键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传播沟通媒介。―般来说,传播沟通媒介主要有书面媒介、视听媒介等。其中,书面媒介主要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股东杂志、股东通讯、年度会议和地区会议通知、股东会议报告、股息和年度报告广告、经济宣传材料等。视听媒介主要包括股东电影、闭路电视等。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注意收集来自投资者方面的信息,倾听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及时地向企业经营者反馈并研究解决。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对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对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的意见,对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的意见,对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尤其是股息、红利分配方案的建议等等。

在各种传播沟通媒介中,年度报告是联系股东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工具。它可以反映出本企业的形象和管理部门的能力,可以吸引新的投资者,影响股票价格。现在,年度报告比以前的内容更为广泛,引人注目的照片、丰富多彩的版面设计、优美的文字、清晰的图表、简明易懂的经济说明,使它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一份内容全面的年度报告包括财务、生产、市场、人事、政府关系、社会经济条件、股东会议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年度报告需要在年度会议召开前15天发给股东。与此同时,公司还将年度报告分发至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教育机构、图书馆、投资公司、商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团体和舆论领袖、证券分析人员、各级政府官员、议员、供应商、批发商等各种各样的公众。企业设计年度报告时,内容与形式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例如封面设计应突出公司特色,并具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它可以是一幅照片、一种流行的美术图案、一串特大的数字,目的就在于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召开股东年度会议这是一种仅次于年度报告的联系股东的重要方式。美国每一个州的公司法都要求公司召开年度会议,在这种会议上,股东有机会行使选举董事的权利,听取管理部门的报告,处理公司事务。对公司来说,股东是有希望向公司提供新资本的人,公司可以利用年度会议的机会使股东产生增加投资的兴趣。同时,公司也可以利用年度会议扩大股东数目,稳定股票价格,消费品制造公司发现年度会议也是向股东推销公司产品的机会。年度会议可以使管理部门和股东面对面地交流信息和思想,他们双方了解地越深,股东投资的兴趣就越大。某些公司为了鼓励更多的股东参加年度会议,专门选择股东数量较大的城市召开会议。而且,公司对待出席年度会议的每一位股东都一视同仁。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罗雷说得好:“应该给每一位股东参加会议的机会。一些股东可能很有影响力,而有些股东出席会议可能无所奉献。尽管如此,总监要给两种类型的股东同等待遇。”

虽然股东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在各公司中差别不大,无外乎听取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决定重大事项等。但对于股东会议形式的具体安排上,西方许多公司可谓是别出心裁、形式多样,增强了公关效果,颇受股东们的欢迎。在会议地点的选择上,美国多数公司每年都在同一城市举行(通常为公司总部所在地);有些要轮流在几个城市举行。在会议时间的安排上,股东年度会议一般在上一个会计年度完结之后的6个月内举行,通常每年召开一次,被认为可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公司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召开临时股东会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的法定最低人数,或者少于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1/3时;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0%(不含投票权)以上的股东书面请求时;董事会认为必要时;监事会提议召开时等。在会议辅助设备和科技手段的应用上,公司可广泛采用话筒、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电脑、幻灯片、卫星通讯设备和互联网等,烘托会场气氛,增强会议效果,也可以对股东会议进行录音、录像、制作光盘,现代企业还可以利用卫星通讯进行电视直播或网上实况转播,及时全面地把会议消息传播给有关社会公众。在会后活动的安排上,很多公司也是花样翻新、各具特色。W・R・格雷丝公司在其波士顿会议期间加进了一次史迹游览――莱克星顿;在洛杉矶开会时,他们在一家附属餐馆,向与会者提供一顿墨西哥风味的美餐,使会议不同寻常。福特公司在2003年6月召开股东大会年会暨公司百年庆典期间,举办了各种活动,比如产品展览、音乐欣赏会和节目表演等。

(四)增进感情交流除了以上做法外,西方企业还很注重感情投资,与股东进行感情上的交往,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一般通过信函、股东杂志、股东通讯、赠送礼物、组织股东参观、走

访股东、个别拜访等各种形式,与投资者之间增进感情交流,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个别拜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针对某些重要的股东所使用的面对面地感情交流和信息沟通形式。对于一些大股东,如持股5%以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股东,以及有重要影响的股东,如财务分析专家等,当有重大决策或每逢重要节日,企业一般都要由有关负责人主动登门拜访,及时沟通信息,征询意见并进行感情交流。在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财务分析专家的意见和舆论导向对企业的影响相当大。据调查,美国约有一半的股东缺乏股票及商业的基本知识,仅有45%的股东平时有时间阅读金融刊物或报纸的金融版,他们的投资意向一般受金融舆论专家或财务分析专家的影响。因此,对财务分析专家进行个别拜访,向诸如财务分析专家协会这样的组织赠送礼物,或者组织旅游,已成了许多大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固定项目。据对美国9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一般企业每年与财务分析专家的个别会晤不下20次,有的多达100次。同时,许多公司还积极地向财团成员、股东作调查,征询他们对企业决策、行动的看法和意见,保持与他们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索尼(Sony)公司是第一家同时在日本、欧洲和美国三地举行同步电话会议的公司,它每年会走访50多个国内机构投资者、30多个海外机构投资者。由于重视和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索尼公司在日本市场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及几点改进建议

与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对投资者关系管理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开展了。虽然有少数上市公司已逐步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如中石化、联想等,受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影响和适应国外市场监管的需要,已开始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但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他们的工作大多局限于在报刊和网站上重要信息、公布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公布股民咨询电话并回答股民提问、路演、网上直播新股发行等,这与西方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大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知识普及和实际操作力度。之所以这样要求,从宏观上说是为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引导理性投资、完善资本市场;从微观上说是为了企业吸引投资、稳定股价、树立良好市场形象、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笔者针对我国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现状,在借鉴西方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投资者关系管理尚处于懵懂状态,缺乏主动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在动力,企业针对投资者所开展的信息沟通活动,也仅限于接电话、收发邮件、强制披露和发行路演等,而且是被动的、消极的,更多地是迫于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的压力。理念决定行动,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宣传普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知识,促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

(二)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战略在树立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投资者关系管理,它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管理工作,在企业整个战略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战略,这是企业实现和提升企业价值、塑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一个科学完整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战略应当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投资者关系管理应实现的目标(如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汇集机制、与投资者建立畅通的沟通关系、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战略得到普遍认可等);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组织保障、手段、渠道、工具、时间安排等具体策略。

(三)设立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或职业机构 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或委托社会上职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本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事务。我国上市公司前绝大多数没有设立独立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而只是指定相关职能部门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信息披露工作。据调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从事信息披露的人数最多20人,最少1人。从信息披露人员所属部门来看,分别集中于两大部门:董事会办公室(董秘办或董秘)和证券部(证券投资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信息披露工作。因此,从事信息披露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并没有真正独立出来,更没有设立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和配备专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人员。这种现状的存在,不利于企业自主地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建议现行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应由企业设立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或指定专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人员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事务。至于此类事务的负责人,由企业自行指定,可以单设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经理,也可以任命董事会秘书兼任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经理,全权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事务。当然,企业也可以委托社会上职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全权本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事务。为此,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也应在立法和政策规定上鼓励和引导职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的大力发展。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8

1、1为加强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依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精神,结合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供水(调水)等具有财务收益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应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贷款能力测算,编制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其它水利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1、3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预测项目的财务收益,测算项目所能承担的贷款额度和所需的资本金,拟定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可行性评价,为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

1、4本规定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和《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补充。

2测算原则与方法

2、1贷款能力测算是水利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组成部分,应以现行的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为依据,其计算方法和主要参数应按现行规范中财务评价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的财税、价格政策执行。

2、2测算项目的划分

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对项目进行划分。年销售收入大于年总成本费用的水利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贷款能力测算;年销售收入小于年运行费用的项目可不测算贷款能力;年销售收入大于年运行费用但小于年总成本费用的项目,应在考虑工程更新改造费用和还贷期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测算项目贷款能力。

2、3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的主要内容

2、3、1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注重市场调研,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用户对水价、电价的承受能力,拟定不同的水价、电价方案,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计算项目全部的财务收益和成本费用,测算项目的贷款能力与所需的资本金,在进行综合分析、多方案比选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资金筹措方案,进行财务评价。

必要时,也可根据费用分摊情况对其中的供水、发电等功能单独进行贷款能力测算,作为项目评价的辅助指标。

2、3、2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国家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水、电及其它产品的销售价格,落实有关协议,确定投资主体及资本金结构,复核水价、电价、贷款年限等指标和资金筹措方案,按项目整体进行财务计算,对项目的财务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价。

2、4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的费用分摊

费用分摊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分摊和年运行费分摊。应根据费用分摊成果,分析测算供水、发电、灌溉等单位成本,由供水、发电等有财务收益的功能承担整个工程的年运行费。

2、5水价、电价方案可参照下列方法拟定

2、5、1水价

(1)参考现行市场供水价格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预测的水价

(2)原水成本水价、成本利润水价

(3)用户可承受的水价

(4)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核定批准的水价

(5)供水、受水双方商定的水价

2、5、2电价

(1)参考现行平均上网电价并考虑电力市场变化因素预测的电价

(2)本地区其它水电站近期批准或协议的上网电价

(3)用户可承受的电价

(4)按满足发电成本并考虑盈利要求测算的上网电价

(5)电力部门同意接纳的电价

(6)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电价或政策性电价

2、5、3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出具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的意向性文件,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出具有关部门对水、电承销的协议或承诺函。

2、6根据项目资本金来源、筹措条件及投资者的要求,可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拟定不同的应付利润率方案。

项目建议书阶段,对不同来源的资本金一般采用相同的应付利润率。为合理确定国家资本金和其它投资者资本金的比例与额度,应以还贷期内全部资本金均不分配利润的方案作为基本方案。在此基础上,可拟定不同的还贷期内资本金分配利润方案,分析还贷期资本金分配利润情况对项目贷款能力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项目建议书的资金筹措批复意见为基础,根据投资者的要求拟定资本金应付利润率方案,复核项目的贷款能力和所需的资本金,确定资金筹措方案。

2、7贷款条件和方案的拟定

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分析拟定合理的贷款年限,采用国家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贷款按建设期不还本不付息考虑,按年计息,建设期利息以复利计算至建设期末,计入项目总投资。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基本确定贷款来源,与银行初步商定贷款利率、贷款年限和还款方式等条件,在此基础上计算贷款额度和建设期利息。如建设期需偿还贷款,应对建设期还贷资金来源和额度进行分析说明。

2、8资金筹措方案的拟定

2、8、1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应在贷款能力测算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财务状况和各投资者的出资能力等条件综合拟定。

以发电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的贷款比例不高于80%;以城市供水(调水)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的贷款比例原则上不高于65%;其它水利建设项目的贷款比例根据贷款能力测算成果和项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高于80%。

2、8、2有关部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应出具出资意向书或有关文件,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出具出资承诺函。

3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的编制

3、1水利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应附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并与设计文件同时报审。

3、2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工程投资和年费用

(3)费用分摊和成本测算

(4)市场情况和用户承受能力分析

(5)贷款能力测算

(6)财务评价

(7)结论与建议

(8)附表

3、3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报告编制基本要求见附件。

4附则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电厂节能降耗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大学生孤儿贫困生补助申请书(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