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0 栏目:写作范文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1

1、1防范对策分析:①前瞻性分析:对护理工作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防止技术失效,提高高危护理环节的安全性。就患者关心的问题加以解决,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护理安全。②提升专业技术: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患者需求。开办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就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及操作能力加以锻炼,确保护士对各种护理风险可正确识别[2]。③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加强差错事故及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排班和值班科学安排,确保护理人员获得有效的调节和休息。设置绩效考评机制,就团队理念加以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荣誉感和职业感,保障护理质量。④加强护理记录:注重细节护理,与家属建立有效沟通,客观、准确、及时的书写护理记录,对病情变化真实反映,以防范医疗事件。⑤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护士成长动力,增强职业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为护士提供发展及晋升机会,提高工作积极性。⑥加大护理设施投入:加强毒麻药品、急救器材管理,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病情危重、小儿、老年、神经不清者加护床栏,防止坠床、烫伤,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3]。⑦加强沟通: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素质,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行心理危机疏导,降低风险事件率。1、2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压疮形成、感染、坠床等风险事件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0%及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2

【关键词】 FMEA; 静脉输液; 风险; 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54-03

doi:10、14033/ki、cfmr、2016、15、085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得到一些国家与组织的高度重视。其中,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多见,占到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4、4%~89、7%[1]。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而如何有效预测及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就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属于质量管理模式之一,其作用在于减少缺陷的发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MEA逐渐被医疗体系所采用,以评估患者及医疗服务者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3]。笔者所在医院为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于2015年实施FMEA输注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临床一线在职注册护士及2013、2015年

各1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护士均在本院工作至少1年以上。2013年100例患者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2~56岁,平均(32、83±13、24)岁,疾病类型:感冒

43例,心脑疾病21例,脾胃疾病13例,肝肾功能疾病23例;

2015年100例患者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13~54岁,平均(30、28±12、84)岁,疾病类型:感冒52例,心脑疾病17例,脾胃疾病10例,肝肾功能疾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FMEA方法回顾性分析评估2013年静脉输液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计算并确定风险优先指数(RPN)。2015年实施FMEA输注安全管理,对高危环节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再计算改进后的RPN。将实施FMEA管理前后RPN值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2、1 FMEA实施方法 (1)团队组成:每个病区的护士长作为督导员,并选择1名护士作为秘书负责FMEA模式运行资料的记录及统计。每个团队成员可以为3~8名,分别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组成;(2)静脉输注流程:核对治疗执行单-配药-准备相关器械-静脉输注-输注后管理;(3)执行分析:找出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采用FMEA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分析静脉输液流程,估算静脉输液流程失效时后果的严重程度(S),失效不易探测度(D)及发生频度(O)。以上3个因子赋予适当的分值,每一个因子分别计1~10分,计算危机值(RPN)=S×O×D,RPN值在1~1000分,分值越高表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越大。

1、2、2 计划改善方法 (1)强化临床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由病区内具有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对静脉输液操作全过程进行示范。主要内容包括穿刺位置的选择、输液工具的应用及输液后管理等,并每月进行1次全科考核;(2)静脉输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包括规范输注操作流程、静脉输注不良反应的上报与处理制度、静脉输注导管的维护、静脉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化疗药物如何输注等;(3)加强输液健康宣教:每次静脉输液前,详细说明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等。

1、3 效果评估

比较实施FMEA管理前后RPN值;另外,采用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FMEA管理前后静脉输注安全质量RPN值比较

FMEA实施后,输注药物不符、输注不良反应、渗液漏液、静脉穿刺失败、空气栓塞、循环超负荷RPN值均明显低于FMEA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前,护理满意率为84、0%;实施后,护理满意率为94、0%,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极其普通,几乎每名患者入院后均有输液情况。目前研究发现,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及缺陷,如何有效避免并降低风险的发生则是目前护理管理研究的热门课题[4]。笔者所在医院对静脉输液失效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身份确认、操作程序、技术方面、护理人员心理及情绪、护理人员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失效原因主要有查对制度不到位、不按程序操作、年资低、经验不足、护理人员心情、同一时间段静脉输液集中等,针对这些静脉输液风险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有效进行输液通路管理,提高护士药理知识和安全意识。在FMEA实施中从人、物、法、环境4方面分析输液失效原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且具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本研究发现,在实施FMEA管理后,输注药物不符、输注不良反应、渗液漏液、静脉穿刺失败、空气栓塞、循环超负荷RPN值均明显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FMEA应用于静脉输液流程,能够起到防范管理风险的作用,在风险事件发生前能够对其进行预测及评估,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丽萍,夏海英,孙佩红,等、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40-42、

[2]谢巧庆,司徒妙琼,陈静蓉,等、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降低新生儿PICC堵管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5):4028-4029、

[3]陈燕溪,何鹏彬,李亚萍,等、失效模式在促进医院廉政建设方面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113-117、

[4]陈艳玲,蔡幼群,黄春艳,等、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212、

[5]李雪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267-268、

[6]杨晓敏、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分析[J]、医药前沿,2014,4(17):156-157、

[7]邓清娴,曹仙霞、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管理方法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4):2178-2179、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3

【关键词】 民航安全 风险监测 监测模型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选择航空方式出行也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时尚,航空出行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但是人们在追求速度快的需求上同时更需要得到安全保障。航空事故的屡屡发生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隐患。针对民航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笔者在安全风险监测的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1 民航风险监测体系

民航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涵括了各分系统风险监测体系、行业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以及行业指数安全监测。

根据民航的专业特点可以将民航系统划分成飞机、机场、机务、空管几个分系统[1]。导致民航安全事故发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问题,民航系统运作机制是多层次并且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要找出影响民航安全的问题必须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此才能够大大降低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分析了各分系统可能诱发事故的因素及预警指标。表一,表二主要列举了飞机飞行和机务系统风险要素和指标。

这些指标涉及面很广,主要方向包括了人的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些因素当中又包括了健康状况、技能水平、运行控制系统、飞行准备系统、派签员执勤时间、派签员技能水平、通讯设备系统、监察人员设置、法律规章制度等指标。总之上述因素以及指标与民航风险监测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同时这些因素以及指标给予了风险控制参考方向,让整个监测体系更为全面、系统。

行业风险监测体系中也包括人、设备、环境和管理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其中设备因素主要包括空管设备因素、飞机使用频率、飞机的性能状况、飞机场的设备情况等。

行业安全指数监测是另一项保证民航安全的监测体系。行业安全指数体系包含四个指数:人员伤亡风险指数、安全风险指数、经济损失指数、综合风险指数[2]。前三个指数可以分别反映民航系统中的某一方面风险,也可以将三个复合后反映整体的风险。

2 模糊综合评价机制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民航系统进行监测和数据计算。对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用以预防民航事故的发生。方法流程如下:

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等级,可采用五级评价标准。

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熵值法或者层次分析法得出因素权重集H。

③确定各因素和评价指标的值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得出评价矩阵L。

④综合评判,根据模糊矩阵的乘法运算得出综合评判值集B(B=H×L)。

⑤从计算得出的结果中,判断民航安全的状况。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民航系统的各分系统进行风险监测评估。将得出的结果参照数值区间可分为很安全、安全、一般、危险、很危险五个等级。然后根据五个等级的状态设立不同的预警机制,根据监测后发出的不同信号灯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民航系统进行年度或者月度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计算,根据年度或者月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再参照设定的安全等级区间值得出安全状况结果,亦可以根据计算得出的值进行趋势发展控制。

3 行业风险仿真模型

建立民航安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的仿真模型,能够对民航系统安全指数进行仿真计算,并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预警,为民航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机制。

此模型的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线模拟方法,建立的民航风险监测管理仿真模型[3]。它的设计能根据将最新收集的信息进行资源优化,确保结构简化,因此也保证了它的泛化使用功能。

使用该模型不仅能了解到民航现在以及未来安全状况还能为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在模型对民航安全监测中还能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即利用网络模型,计算得出对民航安全存在威胁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关键因素分析航空业专家就能通过优化指标之后重复模拟民航运行的状况,最终使得风险指数下降,从而减少民航安全隐患,因此对民航事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4 结语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民航各分系统的指标综合评价,能够科学严谨地监测出民航风险值,适合监测各个系统的指标状况;采用模型仿真监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民航风险还能够为风险管理提出解决对策,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鹏,宋存义、我国民航实施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1)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4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风险;技术检修

电网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电力设备极易出现异常和故障问题,从而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加强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以及技术检修的探究和分析,是当前电网运行相关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

1、电网变电运维风险概述

电网变电运维风险点是指操作人员在变电运行维护中的可能造成上海的工作行为,极易造成电力设备损坏和人员的伤害,尤其是电网变电运行和维护中的非标准操作和习惯性违章操作等,导致电网变电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就此种情况来看,加强电网变电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等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电网变电运行实际工作中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变电运维风险预防措施,从而促进电网变电工作中操作的标准化以及生产的安全化。从整体情况来看,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在电网变电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极易忽视电网变电运行的工作环境,对相关工作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工作环境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极易引发职业病,因而加强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1、2在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的安全防护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且安全意识存在不足,导致存在电网变电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在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转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安全提示,并且缺乏相关的注意事项的标识,导致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的实际风险较大。1、3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缺乏对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且尚未形成具体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导致电网变电运行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明显的运维风险,制约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在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过程中,规范电网变电运行以及维护的各项条例,建立并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对工作计划任务进行规划,明确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的岗位人员职责,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促进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风险控制。

2、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因而加强对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中多元化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满足当前我国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电网变电运行的整体情况来看,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因素:

2、1就自然因素来看,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变电运行及维护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夏季环境条件下,气温较高极易导致电网变电运维过程中充油导线出现松懈状态,油面较高,从而对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质量产生影响。而在冬季,极易导致充油导线过紧使得油面较低,就必然会对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状态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大风天气条件下,极易引起杂物缠绕引线,导致变电运行及维护存在诸多风险,且该种风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2、2就变压器操作的规范性来看,一旦变压器的操作缺乏标准性,会严重影响变电站的正常稳定运行,从而导致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切合空载变压器以及变压器运行空载电压增加等行为,极易导致变压器绝缘产生损坏,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操作风险,制约着电网变电运行的可靠性。2、3就倒闸操作票编制的情况来看,错误的倒闸操作票行为直接影响了电力设备实际性能的有效发挥,制约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严重情况下甚至威胁着社会群体的生命安全,因而加强对不同设备状态的转变进行倒闸操作票的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错误的倒闸操作票编制工作在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中存在较大的风险。2、4就直流回路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其中也存在着高风险性,在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过程中,一旦直流回路操作不当,极易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营,从而导致自动保护装置出现失误,因此加强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风险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操作,对于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5就母线的倒闸操作情况来看,也存在一定能够的运行及维护风险。尤其是在电网变电现场作业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操作人员并未严格遵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极易造成加点保护与自动装置切换失误而产生误动情形。

3、预防变电运行及维护风险的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运行及维护是当前我国发电厂与用户端的中间环节,因而电网变电运行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群体的用电情况,一旦电网变电站运行出现故障问题,会对社会的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在此种情况下,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变电站相关人员积极做好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工作,将运维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立足于电网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结合电网变电运行的实际特点进行整改,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从而实现对运行及维护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的安全。因此加强对电网变电运行及维护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技术检修手段,对于电网变电运行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运行安全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是运维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变电所应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完善安全管理,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5、强化检修的技术

变电运维风险的技术检修就是在操作前利用技术手段,排除安全风险,制定可操作性的办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损失,保障员工安全。做好装设前的准备工作,采取合理的电压限制措施,确保运行及维护人员的安全,并进行准确的检查,从而促进电网变电运行的安全性。

6、结束语

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有着至关的影响。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在具体操作时,应该熟悉其运行原理及内部结构,操作上多学习,检修上多借鉴,从而减少变电运维风险。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5

关键词: 高原环境;装备训练;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E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14-02

0 引言

装备安全是部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装备管理的重点之一。装备高原训练面临机动距离远、环境恶劣、装备处于满负荷操作使用等诸多不利条件,安全隐患逐渐多和事故防范难度明显增大。因此研究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对于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提高装备训练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1、1 安全风险评估的含义 安全风险评估[1-3]是对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安全风险开展综合系统分析,依据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和对装备训练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表示和安全风险指标排序的工作过程。高原环境下开展装备训练,在训练安全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中,训练管理及实施人员应认真研究和分析训练指挥和决策者指挥训练产生的可能的后果,并对比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风险预测的结果,从而分析和判断安全风险预测是否符合决策者的预期并被接受。装备训练发生的各种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可接受程度互不相同,因此就需要进行排序,明确哪些安全风险是紧急的,需要首先处理哪些安全风险,需要采用哪些安全风险处理措施等问题。

1、2 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 高原环境下开展武器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武器装备的训练计划、操作规程及训练安全风险管理计划。②武器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识别的初步成果。结合高原的特殊环境总结以往武器装备训练发生的安全风险、已经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及这些安全风险对训练的实际或者可能影响,明确当前的安全风险现状。③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展开状况。安全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与装备训练工作开展所处的阶段有关系。在装备训练开展初期,安全风险症状况及相关因素往往表现得不明显,随着装备训练工作的开展,训练的安全风险及产生风险的概率(可能性)会逐步明显并增加。④装备训练科目类型。通常,一般训练科目或日常比较熟悉的训练科目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比较小,特殊训练科目、要求专业技术强或操作程序复杂的训练科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比较大。⑤收集安全风险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据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基础,因此在安全风险评估时应当考虑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识别所用的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安全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概率(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是评估训练安全风险的两个核心因素,综合衡量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程度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4-5]。

1、3 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 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开展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进行训练安全风险评估出于以下几个目的:①对装备训练安全风险开展综合分析、比较和评估,按照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的程度进行先后排序。②找出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相互之间的联系,实现科学管理、安全训练的目的。③综合评估和研究装备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相互之间可能会存在的转化条件,分析和设计将安全风险威胁转化的方法和措施,确定装备训练安全风险控制和处置的基础。

2 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安全风险评估是在装备训练开展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并且实时动态进行的。利用对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分析,就是分析相关机制约束将装备训练输入条件转化为安全风险评估输出的动态过程,最终实现分析和描述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2、1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定义 ①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描述。装备训练可利用的资源、训练的相关要求和安全风险应对与控制计划,是对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调节过程。装备训练目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明确的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工具、训练安全风险排序方法、安全风险可以接受的准则和训练安全风险的信息数据库,是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相应的机制。这些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协同作用及其活动,共同构成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描述。②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输入。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输入主要有:高原环境条件、装备训练任务要求、初步制定的训练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计划、已经开展的训练安全风险识别的初步成果、装备训练作业操作规程及相关模板、专家制订的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的相关评价等级与标准等。③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输出。高原环境下武器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过程输出主要有:武器装备训练的整体安全风险状况、训练安全风险排序表及训练安全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等。1)武器装备训练的整体安全风险状况。经过对比分析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安全风险之间的安全风险程度与等级,对武器装备训练的总体安全风险综合程度科学地做出系统评估。综合评估得到的装备训练的总体安全风险状况及等级将作为确定装备训练安全风险应对的投入策略及装备训练科目在高原环境下是否能够继续开展或者暂停取消的判断依据。2)训练安全风险排序表。武器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表能够依据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安全风险因素和训练安全风险总体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明确表示。训练安全风险表能够描述到装备训练最下层作业指令。训练安全风险排序表还能够依据武器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的紧急程度、高原环境特殊风险、装备安全风险、人身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等类别,分别明确做出训练安全风险的分析、排序和评估,对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的关键安全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做出个别特殊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对评估结果做出合理的、详细的说明。3)训练安全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将高原环境下武器装备训练安全中较为重要的安全风险因素列为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些安全风险因素进一步做出详细明确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同时制定出装备训练安全风险附加分析管理表,其中还需要明确进一步的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和训练安全风险处置、应对及监控计划。

2、2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工作 ①综合系统分析和研究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环境信息。②明确装备训练安全风险接受标准。装备训练安全风险接受标准是指针对明确的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每一种安全风险因素引起的后果可以明确的可以承受的水平,训练安全风险的可承受水平标准不可能是绝对的,之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可能转化的。③通过安全风险评估整体方法,综合装备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全部单个安全风险因素之后,明确和判定训练整体综合系统风险水平。④通过采取安全风险评估的工具挖掘出各安全风险因素间存在的相互因果联系,从而确定出关键安全风险因素。⑤确定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明确装备训练安全风险所处的水平状态,及时给出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和管理策略。

3 结束语

结合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特征,分析归纳了高原环境下装备训练安全风险的含义、依据以及目的,并对高原环境下如何开展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训练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闰馄,黎涓、虚拟企业风险管理中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4(3):40-44、

[3]Bowles JD, Pelaez EC、 Fuzzy Logic Prioritization of Failuresina System Failure Mode,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5(50):203-213、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6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论文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7

[关键词]风险分析;风险监控;预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94-02

一、化工企业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一旦失控,将会造成诸多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风险类别

化工企业生产所用的材料和最终的化学成品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谨慎;生产规模比较大,生产工艺和技术也愈来愈复杂,自动化生产程度加大,对各方面要求也比较苛刻。

化工企业风险有很多种类,不同风险产因、特点、处理方法都不同,为了便于对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处理和预警,有必要对风险类别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化工企业风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类。静态风险是主体,一般是由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不完善导致的,这类风险不可避免,只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将风险降到最低。动态风险则是不定风险,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导致,所以具有不确定性,属于潜在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尽量避免。

2、化工企业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就是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

(1) 在生产阶段初期,对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宏观测算和分析,称之为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以硫化氢输送为例,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列表如表1。

(2) 在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对相关的设备和操作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相关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即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下面以DAP工艺过程为例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列表如表2。

(3) 在具体的某种工程操作之前,有相关的技术和工作人员根据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进行估计,即工作危害分析法。

(4) 用事件树分析法,对某个系统或设备已经发生的事故和有可能出现的事故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树形示意图分析。下面以油罐底板的腐蚀穿孔为例:(如图1所示)

二、化工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概况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事故。该技术实质上是利用一定的系统和机制对生产现场的风险事故进行超前性的信息警告并且尽可能的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与其发生事故后尽力补救,不如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即防患于未然。因此,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正在从应急模式向监控预防模式转变,将事故预防关口往前移动,把分散独立的事故处理体系整体化、有效化、系统化,以动态风险管理方式为主,并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对风险进行动态监督。此种技术还在不断地研发和发展中,目前可以满足化工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对化工企业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化工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1、采集风险信息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一种是人工收集的方式,应用比较普遍,企业会安排比较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另一种是企业利用专门的风险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收集,但是对企业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另外,具体的信息收集形式包括随机收集、专项收集和自下向上的广泛性收集。

2、企业风险的辨别和管理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辨别和管理一般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风险进行辨别并且分类处理,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对风险进行等级评定,最后科学有效的进行风险的控制和处理。

如果风险级别较低,则可按常规步骤处理,即识别、处理、监控和预警、消除隐患。但在风险很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停产整顿,直到安全隐患降至可控制的范围为止。

3、信息传输、储存和分析

如上面所述,采集风险信息有两种方式,他们对应的信息处理方式也不同。人工收集的信息应先传至安全信息中心,处理分析之后将相关数据传到企业网络服务器中。利用信息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处理步骤也类似,对于服务器里的数据信息应当进行更为详细、科学地分析和处理。

4、风险预警提示

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警示信息,对相关的安全管理进行恰当的指示,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化工企业中出现的风险级别不同,相应的风险预警也是不同的。如果在风险级别很高的情况下,则必须及时警示信息,使安全隐患在最短的世间内得到妥善解决。若风险相当严重,比如IA和IB级别的危险源,则有必要重大风险警示信息。

5、安全管理动态监控与对策

利用特定软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地动态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将风险信息传至企业的网络服务器之后,就可以从生产现场、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风险处理等方面展开动态监控了。

总之,对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无论大小,都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控制住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措施对后序事务进行处理。所谓的安全措施具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设备软件和相应的安全标准对各个生产层次都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6、紧急事故应急措施

如果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紧急事故,此时应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应急方案来进行救援和部署。具体方案步骤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最小的事故发生率基础上,保证企业安全、稳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身安全三者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2] 田启明、化工企业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综述[J]、环保安全,2013、(11)

[3] 邓奇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J]、安全技术及工程,2006(09)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8

[关键词] 引流管;前列腺增生;风险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123-02

前列腺增生术后放置的引流管临床常见的有耻骨后引流导管、三腔气囊导尿管以及耻骨上膀胱造瘘导管等[1]。如果引流管临床护理不当,常常会产生导管滑脱、分离、受压、移位或扭曲、折叠以及阻塞等引流意外,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因此,为提升本院泌尿外科的临床护理质量,本科加强引流管护理风险干预,提升引流质量,逐步降低引流风险,且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2~82岁,术后留置耻骨后引流导管4例,三腔气囊导尿管48例,耻骨上膀胱造瘘导管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1~83岁,术后留置耻骨后引流导管3例,三腔气囊导尿管49例,耻骨上膀胱造瘘导管4例。两组在年龄、手术方式、放置引流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引流管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风险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分析引流管相关危险因素 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共同讨论分析发生引流意外的各项原因,总结为以下三方面:①因管道固定问题产生的管道因素;②因护士对于风险的估计不足而引起的护理因素;③因患者疏忽大意而导致意外脱管的患者因素。根据以上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详细制订干预措施。

1、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以及严格管理 在每天的床头交接班中,护士长需不断强调风险意识,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把术后引流管列入每日床旁交班的重点复述内容,不论患者病情轻重与否;护士长指导每位护士从管道的连接、固定等微小变化中发现异常,且在引流管的每日护理中主动探查安全隐患。对新护士、轮转护士等,加强其引流管安全护理的临床技能培训,每月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评估技能进行考核。科室设置护理质控小组,对引流管进行专项检查,重点监控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和处理[3]。

1、2、3 改进管道固定以及护理方法 ①三腔气囊导尿管为高危导管,因此改变过去每班评估1次牵引效果的常规护理方法,更改为每2小时进行1次评估,及时发现移位、脱管,且将导尿管的牵引固定状况列入每日交班的重点内容。耻骨上膀胱造瘘管以及耻骨后引流管为中危导管,常规护理方法是于床边固定引流管,通过改进后,使患者身体尽量向引流侧靠近,引流连接管道自患者腹部自然地延伸下垂,应用不固定、自然的方法防止管道脱落法[4]。②改进常规护理只对引流管在位通畅状况进行评估的方式,做到在记录的同时并与前次记录作对比,通过前后分析,评估滑脱的可能性[5]。③避免采取一些易致引流意外的。④拆开引流袋的包装袋后,理顺其扭曲状态,引流过程中如发现旋转状态的管道及时复位。

1、2、4 提升患者防范风险的意愿 引流意外的预防还需要吸引患者参与。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较高的患者纳入安全监控的范围,制订一套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术前,为患者做好护理示范,尊重其权利,使患者充分了解到引流管护理对于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告知护理不当的后果,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引流管发生受压折叠、滑脱分离、阻塞、以及管道扭曲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患者出血或感染的关键。因此,对于引流管的护理,要做到防微杜渐。本研究从护士风险评估、 患者遵医行为、管道固定等三方面来分析引流管的安全风险因素,用以探求安全措施的有效切入点,降低护理风险[6]。从表1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引流管受压折叠、滑脱分离、阻塞以及管道扭曲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体现了护理风险干预良好的预见性意义。

3、1 风险教育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

每日的床头交接班,使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强化,并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现可能存在的疏漏,熟练掌握规避护理风险的技巧和方法。护理风险评估的持续开展以及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风险应对能力明显增强。持续不断地检查和讲评,有效保证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改进。护理质控小组及时主动干预,避免了风险扩大[7]。

3、2 管道固定、护理方法的改进减少了引流管安全问题

术后24 h内做好了预防三腔气囊导尿管移位、脱落的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出血的发生。中危导管采用自然防脱管法,防止了患者因无意识活动过大而造成的引流管牵拉脱出,并降低了手术切口处的牵拉疼痛。通过引流管在位情况的前后对比,使护士更直观地了解引流量及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护士在观察引流管通畅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以往被忽视的环节中找寻原因并及时处理[8]。

3、3 鼓励患者参与管道管理,提高其遵医依从性

以往护士常将意外脱管归咎于患者,本文通过一系列风险干预的落实,使我们认识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规范培养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导管安全问题都应该列为护理缺陷,从而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本文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患者护理需求相匹配,能增强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服务的主动意识及责任心,又满足了患者的自尊心,提高了其遵医行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引流管固定,增强风险意识。因此,临床应提高患者对引流管道安全问题的主动防范能力,取得其配合,共同来规避护理风险[9-10]。

[参考文献]

[1]张志慧,陈少兵,徐淑仪、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术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J]、广州医药,2010,41(5):77、

[2]王瑞瑛、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2):9、

[3]王爱平,刘琰、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0):10、

[4]丁彩儿、引流管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13、

[5]张艳红,马社君、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3、

[6]闫卫中,连宝英、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及治疗[J]、基础医学论坛,2012,16(22):2899、

[7]张凤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1(6):67、

[8]施雁、规避留置导管风险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7,7(2):75、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精选8篇)
  • 下一篇: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