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比赛(校内)策划书
一、比赛目的通过校内比赛,为学院参加省级组网比赛作准备,选拔出参加下次省级组网比赛的团队。同时,通过比赛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并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参与网络系统设计、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比赛报名
于3月29日(本周一)开始报名, 3月31日(星期三)中午12:40开动员大会,简单讲解比赛规则
三、前期准备
1、请求学院老师帮助,以飞信的形式通知08、09级学生
2、以展板和海报的形式宣传比赛规则及培训相关细则(计协)
四、前期培训
4月5日开第一次培训课程,并以后每周周六周日上午培训理论,下午上机指导。培训于4月25日培训
五、比赛时间
初赛:
复赛:
比赛章程
一. 比赛准备
1、 比赛报名
比赛以团队名义,暂定10队,每队四人,也可一个人名义报名
2、比赛宣传
海报、展板
3、参赛评委
暂定两名评委,当选手回答错误时进行点评,以增加同学们的知识。
4、奖品设置
5题库准备
。题库确定,并区分出三个层次的难易度,题量是比赛用题的一倍。(4月25日前完成)
6、活动组织
4月8日前确定活动组织主持人、后勤人员、技术指导人员,裁判等
二. 比赛过程
1、 时间安排
视参加人数而定。人少定为周末两天,第一天为初赛,第二天为决赛。(如果人多则安排两个周末,第一周末为初赛,第二周末为决赛。)
如初赛10队参加,分为2批,每批5队,前3名晋级决赛
2、 比赛规则
(1) 初赛:
初赛为问答游戏形式,分为初级问答,中级问答,高级问答。每个队伍只有回答对相应的题目数量才能晋级下一个级别答问环节。
(2) 晋级要求
初级问答(答对5+1题),中级问答(答对4+1题)高级问答(答对3+1题) 注:每个级别回答分两部分,一为自选题,选手自己抽取的题目,由抽题软件随机
抽取,最后一题为晋级题,由得分最低的队伍给得分最高的队伍抽取,答对即可晋级,答错则继续答题;每个环节所答得题目,如果答错,则由评委老师点评以及延伸讲解。
(3) 输赢判定
从初级到高级回答,先回答完的队伍获胜,如果出现同时完成的,将进行互相PK,由对手抽取题目。一题定输赢。
(4)决赛规则
由初赛胜出的6支队伍同时比赛。决赛偏向专业性质,要求现场配置交换路
由。
(5)比赛规则
主办方给出配置步骤,每一步骤给出相应的分数。每个队开始比赛时对每个步骤计时,然后算出得分。每个步骤得分为:每一步相应的分数/每一步所用时间。 例如:A队完成步骤3(60分)花时间6分钟,那么A队步骤3得分为60/6=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参赛队伍完成所有步骤得分累加,根据得分排列名次。
3、 奖励评定
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有小奖品。比赛最后设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前三名发证书和奖品,优秀奖只发证书。
为进一步在全市青少年中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全面增强广大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培育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为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现就开展张掖市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暨组织参加2020年甘肃省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团市委、人行张掖市中心支行主办,张掖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协办,张掖中学承办。
二、竞赛主题
竞赛旨在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宣传计算机常见风险知识,普及网络安全防范基本技能,增强青少年的信息识别能力,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三、竞赛内容
《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等内容。
四、网上答题和竞赛
(一)网上答题
(二)知识竞赛
决赛时间:
6月21日
组织方式:
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团市委、人行张掖市中心支行主办,张掖日报社、张掖市广播电视台协办,张掖中学承办。各县区、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部门单位派出代表队参加。
答题方式:
现场抢答,届时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敬请关注。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2名。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方案》,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为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经研究,决定委托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组织开展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www.kantuzuowen.net]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竞赛方式,整合各方面法治教育资源,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检验各地中小学校法治教育的成果。通过竞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法治观念,倡导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与习惯。
二、参与对象
小学高年级、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三、组织和承办单位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协调,委托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具体承办,并组织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竞赛组织与时间安排
大赛分小学高年级、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3个组别,分网络初赛、复赛。
各地组织学校以自愿参加的方式,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提供的网络竞赛平台参加比赛。在初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者学校,可以参加下一步的'网络复赛。
大赛的具体办法和奖项设置,由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制定,经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公布。
五、时间安排和要求
竞赛组织工作和网络初赛自20xx年11月1日起开始,12月31日结束。
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公布的网络竞赛组织规则落实各级网络管理员,完成本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员的注册、认证工作,尽快开通网上竞赛的网站和工作平台。此后,及时组织中小学校进行注册认证工作,由学校负责组织学生进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竞赛平台,参加网络初赛。学校管理员在线注册并提交相关材料;由青少年普法网或学校上级单位在线认证并授予学校管理员权限;学校管理员批量生成本校学生账号组织参与此次活动。
网络复赛的时间,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公告为准。
六、工作要求
各地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系统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通知下发后,要逐级部署落实,使活动能够为学校广泛知晓,组织对法治知识有兴趣的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大赛。
各省级教育部门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负责普法宣传的机构具体负责竞赛组织工作,并确定具体负责同志,与具体承办赛事的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按照竞赛要求,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各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赛事宣传,增强大赛影响力,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七、其他事项
(一)为保证赛事的权威性、公正性,设立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组成,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发布。
(二)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将为各地开设本省(直辖市、自治区)法治知识大赛专题网站。请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按照网络竞赛规则和要求,登录网站,组织填写竞赛管理员登记表等,按要求完成管理员的注册、认证工作。
(三)本次大赛属于公益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向参与学校和学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
(四)各地、学校或者学生个人应当按照竞赛规则要求参加竞赛,遵守诚信原则,凡违反竞赛规则,弄虚作假或者以任何不正当方式获得成绩、利益的,一经核实,一律取消其参赛资格、竞赛成绩和所获奖励。
(五)各地、学校在大赛组织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竞赛承办方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相关人员。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引导全县中小学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版)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守法、守规、守纪意识,助力我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经教育局班子研究决定,举行宝清县“文明杯”《中小学生守则》网络知识竞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日早8:00——20xx年4月6日晚8:00
三、活动范围
全县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
四、活动内容
以《中小学生守则》(15年修订版)为主,以乡土乡情和校园“防欺凌”主题知识为辅。
其中,《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背诵且理解含义;校园“防欺凌”法规要求学生了解;乡土乡情知识主要以学生平时积累为主。
五、活动方式
参赛学生用手机微信关注“宝清德育”微信公众账号,按照提示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开始答题,共二十道选择题,答题时限15分钟。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00名,二等奖150名,三等奖200名。
七、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参照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学习背诵《中小学生守则》,掌握校园“防欺凌”相关法规,了解乡土乡情有关知识。
2、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答题。各校参赛情况将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参与率将在平台公示。
3、把握契机,发挥效果。各校要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活动的。长效性,争取将《中小学生守则》内容让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一、活动主题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农民科学素质协调行动小组
承办单位:中国农学会、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科普中国平台、新华网、腾讯网
四、活动对象
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农村基层科教文卫工作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人员和涉农专业学生等群体。
五、活动目标
今年活动以扩大活动参与量和受益面为总目标,尽量动员更多的农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本次活动。
(一)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互联网获取农业生产、科学生活、科学经营等方面技术和知识的能力,不断树立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和农业产业发展。
(二)传播大国“三农”新理念、新进展,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各类科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间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六、活动方式
本次竞赛活动以知识竞答为主要形式,设置常规竞答、科普活动有奖竞答、闯关答题等内容,依据参赛者答题得分成绩给予相应积分奖励,并根据竞赛活动综合得分情况,于20xx年12月向社会公布竞赛活动结果。
(一)常规竞答。常规竞答是常设答题区,参赛者可随时进行答题并在完成答题后取得相应积分。同时常规竞答活动设置学习区,可先学习后答题,达到“边学边考,学考结合”的效果。
(二)科普活动有奖竞答。结合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同步举办有奖竞答。
(三)闯关答题。设置闯关答题区,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I级、II级、III级,答题者从初级开始闯关,不限答题闯关次数,按闯关者最好成绩给予积分奖励。
七、参与方式
参赛者可访问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官网参与网络端答题,或通过扫描“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三农科学传播”、“科普中国”等微信公众号参与答题,也可下载“网络书屋”、“云上智农”、“科普中国”等手机APP等方式参与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