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1 栏目:写作范文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1

〔关键词〕查新工作;服务质量;重要性;吉林省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和客观评价,并撰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始于1985年,科技部于2000年颁布施行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创新。

1 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

1、1 有助于科技管理决策科学化

目前,科学研究中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交叉越来越广,学科相互渗透越来越深,给科技管理机构在项目立项审查、成果鉴定验收、项目奖励评审、新产品申报评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管理者很难及时、全面、准确、详实、客观地掌握和反映待评审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水平及发展动态,而查新工作恰恰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如实反映项目国内外研究客观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完美地做到管理者决策与科技查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就可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相关决策和评价工作。

1、2 有助于创新过程中规避风险

一个高质量的查新报告,是建立在一个严格进行质量管控的查新机构、一个行业内颇有见地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查新员和审核员,一套完备的文献资源系统的基础上。上述4项基本要素构成一个完善的科技查新支撑体系,这样的支撑体系能确保查新员最大限度地反映待查证项目研究的客观存在及新颖性所在,从而避免科研人员重复立项、避免项目研究走弯路、缩短科研周期、规避知识产权纠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加快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规避盲目性技术与设备引进等。

2 吉林省查新机构分类及基本情况

2、1 查新机构的分类

1985年,原省科委确定15家为省、市级科技查新单位,并公布了相关省、市级科技查新资质单位名单。这些单位主要分为3类:(1)以情报所为代表的省、市综合性情报所内设查新机构,人员多以理工科不同专业背景的查新员为主;(2)以省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内设查新机构,多设在大学图书馆,人员多以图书管理专业背景的查新员为主;(3)专业特点较强的单一专业查新机构,多设在专业研究所(院),如吉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等,人员多以同一专业的查新员为主。

2、2 基本工作状况

2003年以前,我国将查新工作归为国家科委情报司奖励办管理。2003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科委情报司撤销,同年国家科委取消对全国一级科技查新机构资格评审,此后全国科技查新工作处于各自为政,无行政机关管理的状态,科技查新工作依靠各级查新机构凭责任心自律工作,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无人考核,难以维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4年,在国家科委取消对科技查新工作管理的第二年,国家教育部在教育系统率先恢复部级科技查新资质评审,近年来,发展势态良好,已拥有部级查新机构50余家。

2007年,省科技厅对我省15家查新单位进行了重新考核备案,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大学查新站共10家单位参加了备案。

3、1 查新流于形式,用户的查新意识淡薄

目前,在各层面普遍存在着“重立项申报,轻立项查新”这一现象。常常是查新委托人在上报材料的最后时刻才想起要查新,甚至有人想上午交委托书,下午就要查新报告,查新质量难以管控,人为造成查新失真。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查新报告仅作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产品鉴定等工作中的一个附件,并不看重查新报告对项目国内外现状的分析和项目新颖点的查证及综合对比分析结果,仅仅看结论是否有一个“未见报导”的字样,只要形式上有个查新报告就行了,项目的研究与查新报告结果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很多用户委托查新机构作查新报告,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新产品申请等,更有甚者称:“到你们这来,就是要你们一个章,简单查查出个报告得了”,没有一个认真的科学态度。

3、2 查新人员对查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查新人员为了完成查新任务,不认真查新,大概检索一下,仅简单找出几篇相关文献,就撰写报告轻视深入分析或者几乎没有分析对比,而只是简单罗列一下所检到的文献,然后直接给一个“未见报导”字样的结论,导致报告质量严重降低,给管理者和用户一种“科技查新工作只是一个简单化、批量化、定式化,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流水式体力劳动”的错误导向,时间长了,自然导致管理机构和用户对查新工作的不信任,严重降低查新工作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个好的查新员应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熟悉和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较高的文章撰写能力、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每一个查新员要明确自身在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真正了解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确这一点是作好科技查新工作之根本。

3、3 查新机构不注重查新质量的控制

一些查新机构不注重查新质量,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撰写报告不认真,有的甚至雇佣不具备资质的查新员(如在校大学生,他们流动性很大,往往刚刚熟悉查新业务就毕业了,总是换新人,难以保证质量)查新,有的则是查新员查完文献,直接由用户写对比分析,综合结论,失去了科技查新的公正性、客观性、独立性、严谨性;不注重查全率和查准率,尤其针对国外数据库的购置上往往只在乎成本,不在乎资源的完备,科技查新重中之重是要全面、公正、客观、严谨地反映待查证项目的客观存在和创新程度,没有完备、全面的数据库资源很难做出全面、专业、高水准工作报告。

目前一些查新机构报告仍停留在常规模式,随着用户对科技查新意识的增强,用户对查新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求。时下科研人员查新,绝不仅仅满足于一个简单的查新结论,而是希望得到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国内外进展的详细信息,最终通过科技查新指导科研工作,缩短科研周期,少走弯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这就要求查新机构的查新工作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打破传统的科技查新模式,不断赋予新时期科技查新的新内涵。

3、4 科技查新人员专业配置不合理

作为综合性科技查新机构,人员配置要尽量考虑各个专业学科的分布,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可能不能完全考虑到各个专业面,但至少要考虑若干重点和热点专业的人才配置,如计算机与通信、物理、光机电、化工、生物、农业、机械、医药、冶金、汽车、航天航空、地质地理等。在查新与咨询工作中作到专业对口接题,便于和项目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层面的沟通,进而从专业角度制定准确的检索策略,作到查全查准;从专业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作到分析到位;从专业角度进行报告撰写,作到科学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5 特定阶段查新工作量巨大

用户在特定阶段,立项查新集中扎堆等因素,要求查新机构加急并做到立等可取,不满足就换查新机构。时间紧、任务重这一现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查新机构,只能草草做查新,草草写报告,质量大打折扣。科技查新是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的精缩板,是脑力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智商、高体力劳动集合,是一项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的高强度、高专业化、高复杂度的调研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粗检、精检、文献整理、初步分析、多次补检、综合分析、精准结论、报告撰写等多道程序,才能做到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所需检索问题的研究全貌。

3、6 查新机构无序竞争现状严重

一些查新机构为了抢客源,不惜以底价吸引查新用户,大打价格战,扰乱查新秩序,致使科技查新不能按正规化、标准化、质量化进行。

4 对查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查新工作应紧紧围绕科技厅中心工作,以为项目管理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作为工作指导思想。

4、1 应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查新报告的质量,努力实现查新工作质的飞跃 应打破传统的科技查新模式,不断赋予新时期科技查新工作的新内容。只有高水平、专业化、深层次的科技查新报告,才能满足新形式下不同用户的要求,使我们的查新工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

4、2 应对科技厅科技立项等重点科技管理工作,加大服务工作力度 在立项查新、奖励评审、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论文认证等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综合科技查新机构的优势和作用,为科技厅提供正规化、标准化、高质量的查新服务,为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科学的决策咨询。我所查新机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较高的查新水平;较好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的机构才能保证科技查新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独立性、严谨性,只有这样的机构才能在查新过程中,坚持公道正派,不徇私枉法,不办人情案。这也是优秀查新机构、审核员、查新员的最基本准则,也是检查和衡量合格查新机构、审核员、查新员的底线。

4、3 应突破常规科技查新业务,拓展服务新领域

科技查新工作不仅要满足和适用常规科技查新,更重要的是应紧紧围绕科技厅中心工作,为科技管理决策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查新机构应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和框架,充分发挥和利用查新机构软、硬件设备及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科研项目从申请到项目评估、项目鉴定、成果报奖、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申报新产品、申报专利、产品技术推广、规避侵权纠纷、侵权认定等全过程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全链条跟踪服务。对于重点看好项目应给予重点支持,并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到项目组中去。不断扩大科技查新工作的辐射面。

4、4 应尽快建立科技查新门户网站和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电子政务和查新工作的快速发展,建立我省科技查新门户网站和网络管理平台已成为我所查新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该工作第一,可以将我所查新网络管理平台与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系统有效链接,为科技厅相关领导提供网络化便捷服务;第二,可以实现用户远程网络化查新,用户不必到我所就可以查新,大大方便用户;第三,该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可大大简化科技查新工作中部分繁琐的、机械的手工劳动,提高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这项工作需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这也是我们的困惑所在。

4、5 应构建全面完整的数据库资源服务支撑体系

没有强大的国内外数据库文献资源服务体系支撑,科技查新服务很难做到全面、专业、及时、准确和高质量,就不能更好地为科技厅和科研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因此,我所应尽快建立健全数据库资源(重点是国外数据库)体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科技厅“双十”工程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引导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申报前、项目申报中、项目完成后各阶段提供全面的跟踪查新服务,使项目研究全过程都有强大的国内外数据库体系支撑,使项目研究有目标、有科学依据、少走弯路、缩短研发周期。

目前,国内外数据库逐年涨价,尤其是DIALOG数据库,到今年10月底DIALOG的CA化学文摘库将要停用,这使我们不得不购买CA套餐,一个套餐需七八万元人民币;国际会议论文认证系统ISTP系统也逐年涨价;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科技论文认证体系的重要数据库之一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文献经费紧张未购买,造成本中心无此库可检索。上述客观情况仅靠查新收入难以为继。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2000年颁布[S]、

[2]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2000年颁布[S]、

[3]王雪,王欣,贾志雷、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现代情报, 2012,32(2):124-125、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2

关键词 专家咨询;经费预算;项目申请及立项;绩效评估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55-01

每年国家科技部及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会根据全国及本地区经济、社会活动规律、行业发展态势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计划项目申请指南,按照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流程化管理的模式,鼓励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跟踪所处领域的科技前沿态势,掌握高精尖技术,积极申请有关项目,对于申请成功的单位予以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支持。

1 科研项目的申请及立项

1、1 指南的

每年年初科技部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会年度科技计划申请(征集)指南(各地方主管部门视自身的情况不同,指南的时间不同),例如国家科技部年初下一年度国家三大主体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征集指南,笔者所在的河北省科技厅每年在第二季度下发下一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及申报指南。

1、2 项目的选择与立项

作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团队,在接到有关的项目申报通知后,应依据指南中的申报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项目申报计划,并确立项目负责人。企业在申请计划中需要考虑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预计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专项经费的申请金额以及自筹经费的配套等情况,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按照项目的支出情况,编制项目财务预算。

1、3 填写项目申请书

企业登录科技主管部门的网站在线填写申请书(推荐书)、预算书或下载电子版表格填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打印纸质材料后,加盖承担单位的公章,提交到主管部门。

1、4 主管部门的审核与批复

科技主管部门将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重点检查企业的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指南中的要求,企业是否有充足科研条件完成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情况等等,最后提出专家组意见,并最终决定是否立项。

1、5 项目立项与项目经费下拨

项目通过立项,科技主管部门将通知企业正式填写项目任务合同书和经费预算书,并于项目执行前拨付专项经费,项目开始实施。

2 项目绩效评估及中期检查

2、1 项目绩效评估

1)年度工作报告。项目在执行期内,为了更好的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年底前,科技主管部门将通知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年度工作报告,承担单位需将本年度科技工作的开展情况、指标的完成情况等进行上报。

2)编制项目决算报告。第二年年初,科技主管部门将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项目决算报告,承担单位需要将上一年度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上报。项目承担单位依据国家及地方科技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国拨专项经费及企业自筹经费进行核算统计。

2、2 项目中期检查

科技主管部门届时会亲临企业,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对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说,中期检查是项目验收的提前预演,决定着项目能否按时、按质、按要求顺利结题。

3 项目结题验收

1)提交验收申请。项目结题后的三个月内,承担单位要向科技主管部门提交项目验收申请,并开始着手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项目验收分为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两部分,技术验收主要是检查项目是否完成、项目指标是否达到预期指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成果产出情况、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推动作用等。财务验收主要是检查承担单位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的支出情况。

2)专项经费审计。企业在准备审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经费科目支出情况进行核算、统计,并将财务报销凭证及各类发票提前收集完整,复印后统一将复印件交予会计事务所,由会计事务所核算审查后编制审计报告。

3)填写验收总结报告、工作报告。承担单位登录科技主管部门网站下载项目验收的管理要求及验收报告附件材料,按照报告书的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总体来看,验收报告分为:验收申请书、验收工作总结报告、验收技术总结报告、验收证书以及草拟的专家验收意见等。这一阶段,项目承担单位还需准备项目汇报PPT。

4)召开项目验收会(验收形式分为:会议验收、函审验收等,本文以会议验收的方式进行介绍)。

验收会现场,项目负责人通过PPT介绍本项目的各项完成情况,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审查有关资料,现场考察项目的运行情况、科研设备投入情况、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情况、承担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制度后,经过质询和讨论,最终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并由验收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参考专家组组长的意见,最终宣布项目是否通过验收。

5)验收材料的提交与归档。验收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需要按照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将验收汇报材料进行提交,同时拷贝电子版验收材料,一并提交科技主管部门进行归档,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复盖章后,项目正式结题。

4 结束语

随着全社会对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有机会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开发计划。同时也需要企业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使用科研经费,同时需要企业强化自身的监督和审核机制,使科研经费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腾飞和提升,使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计字〔2006〕218号、

[3]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财教〔2011〕434号、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3

科技调研报告一

为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月下旬至5月下旬,县政协由主席杨秋良挂帅,副县级干部、党组成员陈罡,副主席凌晓林,秘书长刘俊辉带队,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负责组织,县政协提案委及县科技局配合参与,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华高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湖南华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县桃花湖生态农业、衡阳县衡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衡阳县益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经济发展局等企业和单位,采取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方式,就全县基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至20xx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111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830人、中级职称637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3913人。按学历分: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675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4361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占95%以上,而科研、农业技术、工业技术的专业人员比重太低,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秉承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县科技局率领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强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近三年累计申报专利926件,专利授权602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市首位。近三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502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9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7个。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扶持星火科技示范户84户,创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 评选市级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25户,有10家基层服务单位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基层服务站等等。

二、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科技局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打造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县先后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湖南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单位、湖南省专利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等荣誉。我县科技工作在全市科技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主要成效是:

(一)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全县共研发、引进转化各类科技新成果53项,其中,自主研发20项,引进转化33项,推荐上报市科技进步奖7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专利申请从2009年开始,每年平均以31%的速度递增,位居全市前茅。2013年申请专利334项,其中发明专利60件,专利授权269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列全市第一位。西渡经济开发区提升为省级高新区,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跻身部级农业示范园。

(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扶持企业建立各类专业研究5个,科技创新服务机构3个;20XX年,湖南安邦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社会化集成式服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相继在安邦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县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县拥有恒生制药、安邦农业、华高设备、衡泰机械、荣尔输变电、云天锅炉、胜玉高科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0家企业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统计范畴。连续三年在全省新型工作化考核工作中科技指标的增幅均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科技项目的实施,引领了全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通过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项目12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长,全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恒生制药设立新药研究中心,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缴国家税收逐年攀升,是我县最大的纳税大户。据预算,今年税收总值可达5000余万元。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利用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水平。湖南安邦新农业实施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是从事农业科研、肥料生产、供种供苗、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防治、谷物烘干、农产品订单收购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安邦模式。衡阳县寺门前猪资源场的生猪优良地方品种保种选育项目推进了品种改良,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桃花湖生态农业改良培育丹桂苗圃,种植生态农业1100亩,实现年销售收入5500万元,辐射5个乡镇75个村3500余户,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衡泰机械等一批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入驻的企业,带动了全县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步伐。20XX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2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9、5%。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县建立了衡阳县科技信息网站,面向省内外、县内外开展信息查询、信息等服务,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开通了12396星火科技热线,三年来,共接处热线电话1600余个,并组织专家上门120次,帮助农民解决问题2000余个。

(四)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县科技局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为重点,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扎实推进。同时,加快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出台《衡阳县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积极构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以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加大科技资源整合,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壮大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在全县冻编的大环境下,创造条件设立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县科技服务中心一道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先后为6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包装、申报项目45个,获得立项支持12个。近三年下派科技特派员340人(次),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34项,引进新品种26个,发放各类科技资料8万余份。科技下乡,科技服务,科技兴农,科普惠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

尽管科技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基层科技工作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仍陷入位子不高难谋事,经费不足难办事,职责不清难成事和要帽子无人权,要支持无资金,要技术无人才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意识不浓。一些领导对科技工作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或认为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不容易出政绩。因而布置任务多、指导工作少,行政推动力不强。一些政府和部门在科技自主创新和引进上主动性不够,只热衷于短、平、快的一般项目,因此,抓科技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工业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多注重于投资环境、投资规模等,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的形成和成果转化等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意识不浓,只热衷于赚取微薄的产业低端效益,没有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把项目研究和推广作为年度任务和职称评定的手段,在课题立项和成果申报以争取科研经费和评奖为目的,忽视市场需要和技术创新,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财政把科技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但因多种原因,科技经费一直不能足额兑现,科技经费有名无实。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对象上至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至企业及每个生产要素单位。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等,都需要人、财、物提供有力保障,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相关配套政策,但以企业为主、政府为引导的科研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致使科技创新总量不足;一方面,财政投入不多。据调查:全县科技投入经费(含科技局一切经费)年均不足2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只达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47%,远低于先进县市1、1%的标准(全国省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捉襟见肘的科技创新经费远远不能达到上级规定的最低比例。由于财政投入太少,导致目前全县基层科技部门的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产学研专项引导资金也至今未确定,而全省90%以上的县(市)设立了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产学研专项引导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不够。调研发现,贷款难问题是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少涉农企业认为金融支持不力,许多种养大户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没有资金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同时,基层科技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和厂矿根本没有预留科技发展基金,基层科技的原始创新缺乏强劲动力。

(三)科技含量不高。我县工农业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步伐不快,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就农业科技这一项来讲,由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技推广等单位之间缺乏相互配合,因而造成农业科研主题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产学研严重脱节,致使现有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增产技术多、提质技术少;单项技术多、配套技术少。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分散,特别是乡镇站组织规模少,开展服务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整体优势。

(四)科研体制不顺。目前,科研立项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科技评价还停留在上,科技成果没有惠及广大人民;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很多科技项目开发不起来,如农业方面,由于土地流转不快,农业企业和大户办基地以及规模经营开展不起来;农业科技投入风险保障机制也不健全,目前开展涉农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少,政府对涉农保险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也不够强。尤为严重的是我县发展环境欠优。县委政府既没有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有关政策,也没有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既没有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也没有积极主动为科技企业排忧解难。比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企业发展前景看好,但苦于没有实施基地,奇缺职工住房,职工娱乐设施建设更无从谈起,老板一度向县委、县政府申请购地扩建,至今杳无音讯。

(五)科研队伍不强。从技术研发和推广人才看,全县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很少,懂技术、能科研、会管理、善经营的综合人才更少。一是高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比例太低。例如,我县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县科技局在岗干职仅有29人,而其中是官多兵少,副科级以上干部就占13人(班子成员4人,主任科员9人),中高级科技人才少,复合型人才更少,不但科技专业人员缺乏,而且掌握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二是科技人员偏向老龄化。由于编制限制,加上各科技企业部门的条件太差,招聘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减少,年轻科技人员流失逐年增多,导致老中青比例失调,年轻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同时,调研表明:年轻科技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改行跳槽。有的想方设法跳槽,去当公务员或到条件较好的事业单位工作。第二是工作动力不足。有的科技人员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不努力,不愿深入基层做服务工作,不求上进,传授技术也是照本宣科,对科技工作不热心。第三是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有的竞争意识不强,忧患意识不强,对新科技学习研究不够,靠吃老本应付工作,知识退化,观念老化现象普遍。以致基层科技单位出现了没人可进,没人愿进,进了也留不住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基层科技工作者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与其他部门纵横比较,心理失衡。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在经济待遇上,没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在职称评定上,重学历,轻能力,不能完全体现工作实绩。

(六)职能发挥不力。当前科技部门的职能逐步弱化:一是有关基层科技部门的职能定位问题,无论是基层科技人员还是地方政府领导,大多数表示其职能不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科技局还将会并到经发局去,以至科技队伍人心惶惶。二是科技部门所拥有的职能与经济尤其是涉农部门的交叉比较多,协调沟通的难度大,科技部门开展工作往往需要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开展,其工作的权威性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瘫痪,科技服务不够广泛。

四、对策建议

全县科技工作目前面临的困境,究其根源,有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一)强化领导 营造氛围

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全民,关键在于领导。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逐步认识基层科技的重要性,形成科技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快慢、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共识,全力支持基层科技工作。要始终坚持抓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真正把科技服务提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位置。县委、县政府应就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专题研究,下发政策性文件,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培训和引进、目标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要切实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和健全衡阳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评选和重奖一批对全县科技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企业、项目和个人。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为契机,大力宣传贯彻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加大投入 提供保障

一是县委、政府要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省、市有关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调整科技工作预算支出方式,将全县科技投入统一纳入科技经费专项列支项目,并在财政预算报告中具体体现,确保我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达标。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通过行政、经济的手段和政策约束激励机制等,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主动牵线搭桥,定期举办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银企工作。三是加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全县科技进步创新的有效保障政策体系。此外,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科技经费专款专用,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三)完善机制 推进创新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以科技投入、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监督考核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制定出衡阳县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励专项基金,对国家和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应给予大力表彰激励。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指导和支持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培育县区科技项目,部级星火、火炬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成果转化奖金适度向基层开放。要加强金融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予以贷款贴息,减少贷款风险。完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扩充担保本金,创新担保方式,提高运转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同时,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考评机制,要把科技进步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和完善对地方综合性和重要专项科技工作的考评办法,并形成考评制度。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地位,切实保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强队伍 服务发展

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主要负责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科技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其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科技综合素质。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明确基层科技部门是一线综合性的部门,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的,应当具有协调相关部门科技工作的职能。要制定优惠政策,把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部门中来,从待遇和再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调动基层科技同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工作,并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服务平台。一是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围绕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二是要搭建科技开发平台,一方面积极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另一方面,要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2、新农村科技服务调研报告

3、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状况调研报告

5、关于科技项目扶贫党风廉政的调研报告

6、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9、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10、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科技调研报告二

*月6日至12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和镇街,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全县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科技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县科技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四大定位,为全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法规政策的同时,努力做好科技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工作。重新修订了《**县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县专利资助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性文件,提高了奖励和资助资金额度,激励科技人员和企业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的科技政策体系,提高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积极汇聚科技创新合力。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先后来我县调研效益农业,指导科技发展;科技部5位领导、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科技园区建设,指导园区发展;市级以上科技、知识产权、地震等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先后30多人次来**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开展了农学博士**行、科技专家企业行、科技创新专题讲座等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活动,积极对上争取科技专家对我县产业进行科技支撑,促进全县50多家企业与10多所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二)科技投入保障有效落实

20xx年以来,全县rd投入逐年递增,从20xx年的272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16300万元,增长599%;对上争取各类科技资金139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资金482万元,市科技资金910万元;县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科普资金14537万元,其中,直接安排到科委专项资金945万元;组织兑现科技奖励资金116万元,专利资助资金150余万元,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20个。科技投入的增长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保障了全县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科技项目建设有力驱动

两年多来,向上争取立项科技项目10个,争取科技经费1392万元,其中部级项目5个,结束了我县近3年无部级科技项目的历史。20xx年,我县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重庆20万亩蔬菜核心保障基地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后续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支持192万元;重庆丰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zb自吸式离心泵项目、**县炫吉中绸有限公司的基于水循环索绪技术的自动缫特色双宫丝项目、**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服务项目和**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平台项目等4个项目,分别获得20xx、20xx年度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共计资金290万元。20xx年,我县组织申报的科技支撑示范工程总体方案获市科委论证通过,获立项资助800万元。20xx年,我县愚吉机械和喜尔创两家企业获市创新研发团队立项资助,重庆中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重庆市双恩农机制造有限公司lz-1、0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创新基金。

(四)科技推广平台不断丰富

一是采取以部级科技特派员为重点,市级与县级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县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累计选拔聘任科技特派员近300余名。20xx年,我县新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67名,争取到部级科技特派员1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5名。截止目前,我县现有在聘科技特派员共计111名。二是为加快集聚科技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成立了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行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家;建成部级科技园区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蔬菜科技专家大院2个、生猪养殖科技专家大院2个、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在民丰化工、新华化工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在凉风垭工业园区内建成规模达到5千多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帮助企业改造升级,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近几年我县科技型企业数量有了较快增加,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6、8万亩,现有企业50余家,各级龙头企业26家,其中科技型龙头企业1家,现已培育知名品牌8个。园区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发展了蔬菜、稻油、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水产、经果、乡村旅游做配套。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我县农业园区为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五)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一是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战略开拓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智引才同步的人才吸引模式,成功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在县工业园区维尔美纸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吸引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蔬菜加工等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急需紧缺人才到我县创新创业,为产业升级和发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为核心,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工培训、就业培训、职业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举行各种创业、就业培训近300期,共培训创业人才及城乡劳动者16000余人,帮助12376人实现就业,为企业培训评审专业人才1797人,使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三是以推广和掌握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由县农委牵头,集中开展了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水产养殖、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植保工、农机操作及维护工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余期,培训农民8000余人。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了84000人,其中种养业能手(含大户)56849人,经营能人(含农村经纪人)4491人,专业技能型农业人才21920人,社会服务型农业技术人员74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成果不足

一是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一些科技组织,比如科技学会组织开展活动少,难以出成果。二是潜心科技研究的人员少,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平台少,再教育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也难出科研成果。三是科技奖励办法、范围及额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科技人员缺乏吸引力,导致申报奖励成果数量逐年减少。

(二)科技人才不足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我县各类人才拥有量占人口总量比例较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紧缺,所占人口总量比例不到1%,且年均增速为0、06%左右,增速缓慢,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我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大都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而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经济技术和高科技等能带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缺乏,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偏低。三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少,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全县具有正高级职称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人才只有23人,仅占专技人才总量的0、3%,23人中,已退休9人,在职的14人中,50岁以下的只有2人;同时,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技师资格的213名高技能人才中,男性大多在50岁以上,女性多数在45岁以上;农村实用人才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几乎为空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仅数量少,且年龄比较老化、青黄不接。几年来,行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流失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就有近166人,特别是企业更为突出,骨干人才的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科技创新不足

由于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手段较单一、全社会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的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氛围的长效机制、全民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自主技术创新摆到应有位置,其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和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依靠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缺乏创新型大项目,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仅有中航科技、新华化工、愚吉机械3户高新技术企业;潼翔电子,金佛果电子、盛凯药业、康迪药业4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重庆民丰化工、重庆新华化工2户企业建有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购买和应用专利,扩大专利示范企业范围,引导企业通过拥有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后劲。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一要从经营性人才培训着手,打造系统的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手段,通过开设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开展企业咨询诊断、举办企业领导人才建设论坛、组织优秀青年企业人才异地任职等方法,努力提升经营性人才综合素质。二要为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创业空间和平台。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及住房等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工作条件和成长路径。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改制进程,解决事业人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和人才浪费等现象,让他们到一线发挥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要逐步提高政府发展性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例,使科技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要强化企业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和对研发的稳定性投入。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先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资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2、新农村科技服务调研报告

3、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状况调研报告

5、关于科技项目扶贫党风廉政的调研报告

6、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4

〔关键词〕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情报所;信息所;科技文献服务;互联网+战略;创新服务;“十三五”规划;发展规划;信息资源;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19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100-05

〔Abstract〕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big data national strategy,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department、After that,this paper took the piling practice of the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innovation service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described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and key tasks toward the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for provincial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nstitution、Furthermore,some advice had been proposed,which are usefu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service transition pace and assisting public innovation、

〔Key words〕provincial;technology literature service;Internet+ strategy;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development plan;information resources;big data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互联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大数据等国家战略的部署与实施,科技文献数据作为辅助创新创业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是省级文献情报机构“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省市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在总结“十二五”成果的同时也纷纷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李东来等[1]以东莞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建议;柯平[3]等认为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及构建面向新环境的战略内容体系等内容;王世伟[4]从公共图书馆的3个编制维度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化考量及六大编制原则。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制定好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继续保持文献情报机构在科技文献资源整合利用方面的优势,继续创新提供优质科技情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十三五”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机构建设与服务发展重点以及考核指标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十三五规划,并对制定省级文献与创新服务的“十三五”战略规划提出建议,为文献情报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服务转型、辅助万众创新”提供参考。

1 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在十三五期间面临挑战与机遇1、1 “十三五”期间文献情报服务面临的挑战

1、1、1 创新创业对文献需求的变化

由于国家及大众创业及互联网+战略的部署实施,创新载体,特别是企业对科技文献、情报咨询业务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通过日常工作以及对淮南、马鞍山、芜湖等地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对文献情报服务的需求更加细化,对服务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近乎苛刻,企业除了需要大量基础文献之外,对知识管理、专利信息与预警服务、行业前景分析、辅助制定专业标准、项目申报评估、基于文献的专家推荐等方面也有较大需求。

1、1、2 科技管理改革影响

“十二五”末期,由于国家宏观战略调整以及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等因素,原先每年常规性用于资源保障的经费将由固定补款专项转向每年申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替代,由于每年(3年)项目均需重新申报,给资源采购的延续性及整合资源完整性带来一定影响,需要各省市文献情报服务机构重新审定所需购置的数字资源及情报服务工具。

1、1、3 图书馆、企业情报服务的冲击

受财政、高校科研经费缩减等因素影响,科技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的业务也在逐渐转型,当前趋势均面向企业提供从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基础服务,到产业规划、专利信息服务等中高端知识服务,也在探索将整个文献情报工作变成企业科研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有效路径,给传统各省市科技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的业务转型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1、1、4 科研人才制约

大数据环境的文献情报服务不仅需要细分学科的精深研究,更需要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需要掌握并应用大量数据挖掘工具从海量文献信息中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都是目前传统科技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所缺乏的。

1、2 “十三五”期间文献情报服务面临的机遇

1、2、1 国家宏观政策促进

《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大力促进了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有利于各省市科技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应用。同时,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情报服务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促进各省市科技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整合已有科技数据与科技文献资源,创新服务手段,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文献情报知识服务产品。

1、2、2 大众创新环境开拓情报服务市场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科技文献资源是辅助大众创新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为社会大众、创新载体提供一站式的科技文献情报服务,降低其开展创新活动的成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2、3 大量潜在的企业、科研用户

各省市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在“十二五”期间,多从事科技文献推广、科技查新、专利信息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统计等涉企工作,积累了大量科技型企业用户,有些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些都是省市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服务转型的重要资源,通过广泛宣传培训、建立典型服务案例等手段,可以迅速打造文献情报服务的品牌。

1、2、4 政府职能转变带来新机遇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各省市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在“十二五”期间,积累了大量科技文献数据资源和政府数据资源,也承担了部分涉及项目管理、科技规划、产业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为承接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迎来拓展服务领域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大好机遇。

2 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战略规划编制实践――以安徽省科技文献与创新服务“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为例2、1 “十三五”规划编制流程

“十三五”时期,是安徽省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好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的“十三五”规划,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突出资源共享、突出情报重点、突出服务特色,坚持以辅助科技创新为本,立足单位优势资源、顺应创新创业需求,为此,科技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的编制流程:

(1)总结“十二五”工作,认真分析“十二五”的成绩与不足,在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全面启动、创新创业需求全面迫切的背景下,分析“十三五”文献情报服务的挑战与机遇。

(2)明确“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总体目标。

(3)细化“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每项重点任务均需要设置相应的考核目标,同时,还应注意除了总体考核指标,必须在中期设立中期考核指标,通过中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十三五”中后期的工作。

2、2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

以“资源分步实施、分项建设”为主体思路,根据安徽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分项建设和整合科技文献资源及科技数据资源;以“突出服务重点,体现地方特色”、“应用工具辅助创新,打造情报服务品牌”、“面向企业创新,提供精深文献信息服务”为主要亮点;以“强调整合,制度先行”为主要保障,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3 细化“十三五”重点任务

2、3、1 文献服务资源保障

(1)外购与共建共享科技文献资源

通过加强与有关文献数据提供商、资源提供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外购科技文献资源的力度,保障原有中外文数据库基础上,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合肥服务站为外文文献补充,满足对国外工程技术类外文核心一次科技期刊、主要国家和组织的国外专利文献、国外重要标准文献及其它重要工程技术文献的基本需要,形成布局合理、科学整合、优化配置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保证资源更新频度,适应创新发展的需求。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等本省其他科技文献馆藏单位的联系合作,集聚共享各自特色创新资源,协同服务我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2)自建政府科技数据资源

政府数据中涉及项目、奖励、成果、专利统计、科技报告、创新园区统计等方面数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大量的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生成、处理和存储,依托自身优势与职能,率先开展数据整合工作,将可公开数据部分融入安徽省科技文献与创新服务平台,管理职能方面依然是各个独立系统,但是在数据层面将科技项目、文献、成果、专利、奖励、政策融合成互联互通的整体,较好的完成了开放数据的准备工作,也为情报分析人员得到正确结论提供了较完全的数据支撑。

2、3、2 资源推广与知识服务

(1)互联网+平台服务

依托“安徽省科技文献与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推广,通过互联网+科技文献资源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取资源的成本,通过基于科技文献资源的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专家或机构来降低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进行新产品研发的成本。

(2)深化文献服务,参与企业创新链条

结合创新主体,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深化文献服务手段,多层级的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将原先较为细碎的各项文献服务整合打包成服务产品,组建包括信息资源、专利分析、创新方法、政策解读、情报分析等人员在内的专业服务团队参与企业创新链条。

进一步增强企业子门户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面向企业业务主题构建企业个性化门户,有效组织和分析企业所需知识情报,探索面向企业的创新知识服务模式。

(3)整合情报所优势服务,协同辅助大众创新

加强整合情报所专利分析、情报研究、文献检索、创新方法、科技统计与评估等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线下面对面的协同创新服务,进一步打造“互联网+协同服务”的科技文献情报服务品牌。

(4)探索区域合作模式,协同辅助区域创新

通过“十二五”期间累积,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面上推广、点上应用,线上协同”的覆盖全省范围科技文献资源创新服务体系。从快速建立省内新兴战略产业知识门户和特色行业的综合知识门户着手,联系地区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打造“省层面指导,地市层面组织,县区层面实施”的区域合作模式,增强地区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手段,辅助区域创新。

(5)聚焦产业聚集地,提升平台专业化

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皖政〔2015〕48号)为指导,聚焦本省14个产业聚集地,依托地市科技情报服务机构,通过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产业分析报告、热点专题介绍、科技政策解读、专家人才推介、行业机构评价、专利分析服务、科技标准提供等实用功能,更好地支撑安徽省的各项科技战略研究服务、产业创新和企业竞争所需要的知识情报服务。

2、3、3 科技报告管理工作

科技报告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和《安徽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省科技报告管理工作也由科技文献情报服务部门承担,为了做好“十三五”期间的科技报告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呈交的组织管理机制。出台安徽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管理办法,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科技报告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科技报告模式;建立培训宣传机制,加强科技报告培训工作。

第二,推动科技报告的持续积累和开放共享。规范科技报告收藏管理,积极推动科技报告共享利用;建立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机制;开展科技报告资源增值服务。

2、3、4 查收查引工作

查收查引工作是教育系统、交通系统、卫生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高校院所科研奖励、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等必需的环节,开展查收查引工作,为个人检索提供证明,为有关单位或机构检索,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或文献情报服务机构一项重要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继续做好查收查引工作,对保证文献情报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政府各部门简政放权

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举措,政府简政放权之后,对于拟立项目新颖性的客观评估,对申报人学术能力的客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机构为科技计划管理部门提供查收查引服务,即是科技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2)高校学科评估

借助ESI,WoE(SCI/ISTP)等工具(数据库),开展面向本(专)科院校的学科评估,将是“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查收查引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各省级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如能借此契机介入各省本(专)科院校的学科评估工作,对自身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第三方评估

第三方评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为论文作者检索其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或被他人引用的情况,同时需要出具检索证明,以此使科研人员所做出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据可依,这也是各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开展的业务之一;二是受单位、机构所托,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为单位、机构人才引进、学术能力评价、职称晋升等提供专业、公正的评价报告。

3 省级文献情报部门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建议

“以资源建设为基,以拓宽服务手段为王,以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为翼,以新业务的拓展为剑”,是“十三五”时期做好省级科技文献情报服务的主要宗旨。为了实现文献情报服务在“十三五”的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紧抓资源立命之基,提升机构核心价值

文献情报机构的最重要基础就是文献资源、数据资源,不仅是指每年政府采购的专业数据库资源、专利信息分析工具等,更重要的是包括区域的特色创新资源(如创新政策、科技统计数据、调研报告、产业分析报告、科技报告等)以及政府数据,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科技成果奖励系统、科技成果登记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统计等,甚至还需要注重与市场有关的数据库、数据资源的收藏、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信息增值服务功能,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文献信息支撑保障。

做好资源储备的同时,必须准确掌握能提供什么样的情报服务、有哪些可利用资源、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在哪,这些问题的答案构成了提升文献情报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的路径。

3、2 强调智慧服务为本,不断创造推陈出新

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必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机构生存的要义在于不断有新鲜的思路、产品、服务手段涌现,从查新检索、资源传递等被动式服务到资源培训、推广等主动式服务再到基于工具的知识服务,“十三五”时期,将更多的转向智慧服务,强调在资源基础上的应用情报分析工具的创新创造能力。

3、3 围绕企业个性需求,追求服务精深广博

在做好安徽省内企业的文献资源宣传、培训与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的需求非常个性化,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涉及专利服务的需求近乎苛刻,这就要求文献情报服务必须更加有针对性。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产品创新过程中,文献情报机构能提供哪些服务,成为文献情报服务的重点之一(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而面向大型企业的文献情报服务凭借现有条件如果很难做到精、深、准,就需要在广度上做好工作,努力培养大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文献情报意识,做好定制的信息服务。

3、4 加强互动沟通交流,避免埋头闭门造车

文献情报服务的互动沟通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用户的沟通,了解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二是借助地市情报机构的服务力量,建立省-市-区协同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人手少与需求大之间的冲突;三是开展与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系统内文献收藏机构的互助互借,有效破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四是通过交流寻求合作伙伴,涉及企业的文献情报服务、专利信息服务,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成熟解决方案或技术专家、产业专家等人力资源,为“十三五”时期的科技文献情报服务做好相关储备。

参考文献

[1]李东来,柯平,冯玲,等、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实践论析――以东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5,(10):15-19、

[2]杨小凤、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7):69-73、

[3]柯平,贾东琴,邹金汇、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与分类指导[J]、情报资料工作,2015,(3):5-9、

[4]王世伟、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多维度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5,33(8):4-10、

[5]王翔,侯威、数据挖掘视角下的情报分析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10):48-52、

[6]贾苹,徐慧芳,孙玉玲,等、中国科学院与省科学院合作框架下的文献情报服务共享[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8):16-20,37、

[7]周美华、网络环境下的查收查引服务调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106-109、

[8]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2):52-57、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5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技传播;报告会;公益性;市场化运作;“7+1”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203-03

0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一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本质与核心,是国际社会竞争的落脚点。中国若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就必须不断创新科技,提升自身科技水平与竞争力。总理在2014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要实现这样的迈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与人文社科领域息息相关,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曾指出 “人类所有的重大创新和社会变革,包括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制度变迁等,都是以人文社科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可将科技创新定义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科学创新包括文科的创新作品,社科的创新型研究成果,自然科学的创新型基础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就是指新工具、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意味着中国若想“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就必须汇集各学科领域实施“协同”科技创新。

科技传播做为科学与公众的主要通道,肩负着普及科技知识、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科技水平的兴衰。近年,我国虽出台了《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奖励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及投入了一系列配套资金(2008―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823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投入1400亿元),为我国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但科技研发与大众需求脱节、成果转化率低下、科技市场需求开发不足等与科技传播有着极大关系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如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探索科技传播新理论与新模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科技传播这一环节切入,在梳理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科技传播主体及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内涵、理论及功能进行具体介绍,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相关理论及文献

关于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技术创新,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源,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将生产要素进行一种新的组合,以形成可获利的商品或产业,但其尚未对技术的交流与传播的主体及其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探讨。1939年,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系统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相关理念,认为科技交流不仅发生在科学家之间,而且还当涉及到公众,指出科技传播是沟通科学与社会的中介桥梁,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发展至今关于“科技传播”一词仍未能给出准确定义,张婷(2009)综合国内外各学者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此领域国际代表性学术期刊近百年1600余篇文献展开分析,发现可将科技传播的研究归聚为科学与公众关系;应用技术传播;科学传播经验与模型方法;科学交流、教育、普及研究四大类。

我国关于科技传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代表为翟杰全于1985年在《科学管理研究》上发表的《科学传播学浅谈》一文;1995年,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的召开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入本世纪以后,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在科技传播参与主体关系方面,刘兵、侯强(2004)指出科学传播至少包括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科学共同体与媒体、公众、政府及其他能影响政府政策的机构,工商业机构与公众,媒体与公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这几个方面。在科技传播的内容与方向方面,刘华杰(2002)指出,科技传播已由对科学事实、科学进展状况、科学技术具体知识的“一阶科学传播”,进入到了对科学技术方法、过程、思想、精神及科技之社会影响等的“二阶科学传播”;翟杰全(2007)认为目前国内研究正在形成基于社会发展视角的科技传播研究、基于科学文化视角的科学传播研究、基于传播实践技术视角的“技术传播”研究三大方向;赵亚辉(2013)认为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因此需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传播体系和机制以帮助人们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科学应对风险。

孙文彬(2013)指出 “随着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不断演化”“ 尤其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对科学自身研究的深入”公众将“通过对话,增进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了解,表达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诉求”;为此,我们的科技传播必须把握这一趋势,基于公众对科技所表达的诉求,不断创新传播的方法、模式与理论,以推动科技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

目前,相关学者对科技传播的主要内容、参与主体、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及公众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研究,为我们创新科技传播方式以解决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但在科技传播实践之中如何全面挖掘与把握科技传播主体、特征、内容及受众的深层内涵,创新科技传播形式与渠道,使其达到推动科技创新之最佳效果的系列问题仍需我们深入探讨。

2 主要科技传播主体及其主要做法

2、1 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现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传播仍是我国科技传播的主力军,它是由国家各级科技部门(包括国家科技部、各省科技厅、各县科技局及其他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所设置的科技机构等)作为社会公众科技需求的者,通过制定各类科技攻关与发展规划及提供政策与资金保障以激励引导科技创新主体,通过建设科技传播基础设施及开展各类正规与非正规科学教育以拓展科技传播的广泛受众,实施科技传播,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类公众对于科技需求的实质化与多样化及各类需求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政府作为公众科技需求的者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最关键的在于政府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获取到社会尽可能全面的需求信息,由于信息的缺失与不全面,必然导致在政府主导下的科技研发与公众市场需求脱节现象的发生,使得科技传播功效减弱甚至丧失,因此,社会其他各界也必须参与到科技传播这项事业之中。

2、2 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我国高等院校是我国科研与科教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在科技传播方面主要有人才培养,及通过“产、学、研”“政、学、研”等方式实施的科技咨询与成果转化等方面。高等院校通过人才培养及科技咨询开展包括科技教学在内科技传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各类科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由于高校在科研工作管理方面将重点放在以学术水平及科研成果获奖等级上,造成了科研工作者市场意识淡薄,科研成果严重偏离了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同时,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及职业科技转化中介组织与人员的缺乏,使得高校许多优秀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束之于“象牙塔”内的高阁,不能有效的实现科技传播功能。

2、3 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科研院所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级、各类研究院和各大学所设立的科研实验室,是我国科研的中坚力量。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其人才、科研、信息、政策支持等各方优势,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共性技术、实用性的各类研究,实现科技传播,其传播主要体现在科技共同体内部。

目前,各类科研院所主要落脚点仍为科学研究,在科技传播方面仍以自然科学与技术传播为主,且缺乏与公众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不能有效实科学现研究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如:各类科研院所专利申请数量连年上升,但绝大多数与市场脱节不能实现转化,未能产生商业价值,这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传播的最大软肋。

2、4 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科技型企业主要指的是从事涉及实体产品与虚拟产品科技研发的企业,包含各类国有及私营大中小型经营此项业务的企业。这类企业既是我国市场的组成细胞及市场经济活动参与主体,又是接触受众最广且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传播主体。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传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通过“产、学、研”的形式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就企业经营业务相关方面开展合作,以传递企业需求信息及获取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科技资源,而实现的科技传播;另一种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生产、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各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与企业利益相关体间开展的科技共享与交流,而实现的科技传播。然而,鉴于企业的经营性质与目标,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主要以涉及本企业利润实现的技术传播为主,而对于人文社科方面涉及很少,不能有效实现科技的全面传播。

3 科技传播新探索――“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

3、1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内涵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定期、不定址的科技创新传播活动,由中国科技协会指导,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北京中科达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承办。首届报告会于2014 年11 月1 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地址由协办单位或共同承办单位提出,经报告会组委会讨论决定。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传播者从传统的科技传播工作者扩大至政、产、学、研、用、金和介七方的代表;受众从传统的公众亦扩大至七方;传播内容从传统的自然学科扩大至人文社科,传播内容的选取从科技工作者选取转变为受以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七方选取,传播内容的选取遵循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组委会研发的科技创新经典案例的评选标准;传播途径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电视、书籍、网络及巡回报告等多元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新媒介渠道。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由上述七大领域的代表通过科学流程、严格标准和带头脑风暴法应用性质的答辩式会审推出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文学性、艺术性、科学性、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型案例作品,是对作品、理论、产品、项目创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发生的典型的和有价值的事件的记录,一般包括故事性、戏剧性和意义未尽性三大元素,是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自然科学经典、宗教经典、包含歌曲、舞曲、美术、电影等的艺术经典、哲学经典等经典作品形态的补充与丰富,也是文化遗产的补充与丰富,可以掀开作品、理论、产品、项目从研发到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神秘面纱,可以成为接地气和人气的品牌科普产品,便于大众传播、培养人才和多产品形态的再次开发,可以在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引领、示范、比较、借鉴、启发、激励、带动、说明、展示、宣传、表彰、传播、传承等作用,能够表现某个学科、某个专业或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或某个单位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精髓,能够入脑入心,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工作。

3、2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理论指导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是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旨在组委会研究的“7+1”理论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元素对接平台和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体系来汇聚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的力量,打造和推出创新案例、新理论、新作品、新产品和新项目,突破旧观念、旧体制、旧机制、旧有模式和渠道,公开研发过程,使得科研绩效和科研评价透明化,促使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真诚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创新、互助合作的目的,最终实现七方互惠、互利、共赢,共建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7+1”理论中,7是指来自于政、产、学、研、用、金和介七个领域的代表,1是指中科达人搭建的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平台。“7+1”理论是指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七方协同创新,在一个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全新模式有效组织和高效运转的平台上协同创新。为了有效鉴别和鼓励七方在这个平台上发挥的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对接的作用,平台特别设计和运用色彩学分别赋予七方不同颜色标识和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色彩学与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的对应

红色在中国象征共产党,代表联盟中的“政”,包含我国各级党政机构;橙色象征丰收,代表联盟中的“产”,即将项目运营、转化为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紫色象征精神与权威,代表联盟中的“学”,即各类高校,因为高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蓝色象征智慧,代表联盟中的“研”,即科研院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代表联盟中的“用”,说明科研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推动科研发展;黄色象征财富,代表联盟中的“金”,即为科技传播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绿色在七彩虹最中间的位置,起联系上下的作用,代表联盟中的“介”,即科技中介机构,同时,交通信号“绿灯”象征一路通畅的象形词,代表科研中介机构用服务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打开(开辟)一条畅行无阻的的绿色通道的意思。

3、3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功能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通过七方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打造和传播科技创新理论、作品、协同创新团队和经典案例,提升整个民族科学素养;强化科技创新的透明度和绩效,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七方的真诚对话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创新作品、产品、项目走向广阔市场和广泛应用。通过会后对七大创新要素合作的跟踪、七方的口碑和市场的检验,确保理论的品质和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效率;通过创新要素对接效率的透明化,确保“1”这个创新要素对接平台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绩效。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在科技传播中公益性的体现。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通过对协同创新团队专业组成、人员搭配、研究特色、研究成效、科研思想、态度、精神、价值取向等全方位的展示,推出年富力强、创新活力十足、求真务实、敢于展现科研历程和绩效、勇于通过决策咨询、创新设计等多元途经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团队,帮助这样的协同创新团队承接党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和工程。这是“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在科技传播中市场化运作的体现。

4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实施进展

“政”方面,各级党政官员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需求,符合提高整个民族素养的迫切需求,能为国家制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提供基础参考。

“产”方面,企业界认为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对接新政策、新项目、新团队、新市场、新金融机构和新服务,希望能够早日完成企业升级转型,且有部分企业对该项目给予了资金和实物赞助。

“学”与“研”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多数科研工作者尚未找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切入点,从而迷失在、申请课题和奖励评选中,需要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展现团队的科研思想、科研精神、科研历程和科研成果,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

“用”方面,无论是终端市场还是行业市场的用户,对科技新作品、新产品、新项目及新团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选择越来越多,检验越来越严,期待通过反馈需求信息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

“金”与“介”方面,他们为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新作品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市场开拓、新项目的实施及新团队的成长提供资金与服务,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会,需要一个来自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领域的代表组成的评审专家对项目做出精彩点评,实现资金与项目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急需一个平台规范行业市场、强化从业人员归属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树立科技中介机构品牌等,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小、散、乱,从业人员不多、素质不高和没有从业归属感等问题。

在报告会的内容方面,既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也包括人文社科。已经确定的参会的典型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有:立体污染综合防治、 机器人总动员走进现实、营养膳食为健康人生保驾护航和国际投资指数研究等。本次报告会不仅通过会议的形式而且还将将通过各路媒介将讯息广泛传播给七方受众,使各界能更广泛参与到本项目之中。

5 关于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发挥市场在科技传播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科技作为一种资源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才能实现有效配置,北京已经通过“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放开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其科研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分配权,给科研人员松绑,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传播事业,国家还需进一步全面放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其科研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与分配权,给全国科研人员松绑;另一方面需重视政、产、用、金、介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与培育各类科技传播主体,使其按照科技传播市场规律办事,积极高效地实现科技传播通过人文成果净化人类的心灵,通过社会科学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通过自然科学成果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其次,要营造公平有序市场氛围。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各类科技传播主体积极主动性,就必须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各类传播主体,尤其是科技中介的司法保护。

第三,要积极探索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在当今的科技传播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呼声日高,对建设一个表达对科技创新诉求的平台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在此后的科技传播工作中,各类传播主体尤其是科技中介需把握这一需求,发挥七方功效,构建一个广泛的公众参与平台及长效机制。

第四,开展科技传播职业化建设。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科技中介市场,目前,科技中介市场被机构小、散、乱,从业人员不多、素质不高和没有从业归属感等问题严重困扰,不能有效发挥其在科技传播中的应有功效,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规范行业市场,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入手,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从而实现科技的高效传播。

最后,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和市场化运作融合发展。科技传播公益事业的发展还需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和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力量的汇聚支持,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新理论、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还需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共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只有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发展的好,科技传播市场才会更加有序和稳定,进一步推动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进程;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好,才能有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科技传播的公益事业中去。因此,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和市场化运作两者的融合发展的程度和进度直接关乎我国科技传播事业能否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婷、科学传播学的基本结构[J]、声屏世界,2009(8)、

[2]刘兵,侯强、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5)、

[3]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2002(10)、

[4]翟杰全、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6

(一)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交流的活动,是学生将所理解的科学转化、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态度转变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提出疑问并在解决困难与矛盾的过程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二)科技创新活动是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认识和技术的掌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多种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与前人的理论融会贯通,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真本领。

(三)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具有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思维技能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从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技能的训练,激发了青少年极大的科学热情与兴趣,从而使他们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形成创新意识,激励自己去发现和再发现。

科技创新活动在德育课中的实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实践项目,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笔者将其做为德育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开展,主要由申报项目、确定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含举办主题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评价等环节组成。活动时间原则上是一学年。

(一)申报项目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科技创新活动资料以及讲授科技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四周内,各班完成活动小组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各组限报一至两个主题,使用申报表进行书面申报。

(二)确定主题各活动小组上报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项目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创造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是那些前人没有提出来或者前人已经提出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指导老师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查新,来确定所选的主题是否具有创造性。科学性要求选择的主题要有事实根据,实事求是。可行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三)开展调查研究主题确定后,各组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

(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结束后,各组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五)总结评价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自评就是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科技创新活动,在思想方面得到的启示,在知识方面得到的收获,在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互评就是学生评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包括评价组员的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师评就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

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德育课教学效能

(一)结合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将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于国计民生的课题,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和确立活动目的,学生就能深入地了解国家的需求、人民的期望、公民的责任。如开展“关于社区老年人文体生活现状的调查”时,学生在研究活动背景时,就深入了解到本市老年人对文体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活动设施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需“关注老年人文体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的呼吁,表达了对社会的关爱。而在确立课题研究目的时,也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了自我的责任感。

(二)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的数据。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调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了中职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中职学生无法顺利就业。通过调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不会存在过高的择业期望值,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实践证明,参与该研究课题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都比较顺利。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形式的活动。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总结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提高了组织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和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快乐社团,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弘扬社团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竞赛活动,举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论比赛,进行《走进社团文化》的专题采访活动,创建《中职学校社团建设情况调查》的论坛等,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总结及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活动结束后,通过及时归纳总结,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将实践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在完成此项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学生通过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支出进行调查,然后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学生科学理财——关于汕头市中学生理财情况的调查》,提出家长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应进行理财知识的普及,学生自身需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从而科学理财的建议。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需要学生运用“调查、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每个成员都融入团队,一起构想方案,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汕头市福利院爱心探访活动,该活动包括“捐爱物,献爱心”活动,成立了爱心小组、“爱心送关怀,倾听爱的声音”活动这三个部分。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活动得到福利院的表扬,而爱心活动也引起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培养了企业最重视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六)通过总结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对成绩考核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补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而避免犯相似的错误。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结语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7

随着产业经济的升级,新媒体广告顺势成为我国未来广告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从新媒体角度切入,阐述新媒体对广告产业链所带来的改变,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为我国高校广告人才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新媒体广告;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在高新科技不断催生的今天,新媒体作为广告投放的新兴平台层出不穷,备受关注。早在2010年,互联网广告事业就已经发展得势如破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便已超越报刊,2013年市场收入达1100亿元,几乎与电视广告收入持平,而在未来,其收入必将超越电视。以如此之势发展下去,各企业的广告主也必然将目光投放到新媒体这块可以得到丰厚回报的舞台。那么首先我们就新媒体对广告产业链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一、新媒体对广告产业的冲击

(一)广告投放平台转变

广告行业是一个紧紧依附于媒体的行业。在过去广告活动一直围绕传统媒体展开,广告投放平台习惯性地首选传统媒体。然而目前新媒体广告的地位扶摇直上,日益显著,其投放成本较传统媒体低廉并且在功能上可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用户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可以说,新媒体为广告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平台,广告主近年来纷纷把投放平台转向多元化的新媒体。

(二)广告专业技术演变

广告技术演变主要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广告实现的最大价值就是要让目标受众看到广告并有所行动。在此方面,精准营销广告可谓独居一方,它是广告技术不断深化的产物。新媒体环境下,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的,其最大的优点是能从林林总总的用户中锁定广告针对的目标,然后做到定向的信息传达,未来广告专业技术也是朝此方向不断完善与升级。因此,掌握广告专业技术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三)广告公司经营方式

改变在传播环境较为单纯的传统广告时代,广告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是与全国性或地方性有影响力的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纷纷自建网站或是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与受众进行直接交流,广告公司业务每况愈下。众多广告公司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将业务延伸至数字媒介、网络媒介领域。也就是说如今广告公司以新媒体为主要业务平台。

(四)广告创意理念

突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创意多与技术结合应用。譬如瑞典一家广告公司在地铁站为某品牌护发素所做的互动性广告。每当列车一经过,屏幕上女模特的头发就会随风飘起。这种极具新媒体创意概念的广告会紧紧抓住路人的眼球,增强广告效果。再譬如宜家借助其新推出的一款APP应用软件所做的广告。消费者可以将自家客厅置于手机内,通过扫描宜家目录的方式将看中的家具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摆放,更方便地进行家居的选择与配置。以上两个均属广告创意与新技术结合的成功案例。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广告作为时代之子,其创意要想得到突破必须要与技术接轨。这也是未来广告创意的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人才需求

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并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那么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广告行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一)具备新媒体理论背景

知识如今新媒体已经晋级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平台之一,随之懂新媒体的人才便成为广告界大受追捧的对象,但实际中,这一块的人才却十分稀缺。在之前我们对论过新媒体广告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互动性、精准性、多样性等,它与传统广告有很大差别。如今再用传统广告的思维运作广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广告人才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交流、懂大数据,这些都属于新媒体理论知识的范畴。另外,新环境对用户行为、用户心理上的一些改变更是需要广告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与研究。而现实中真正懂新媒体、具备一定新媒体理论素质的广告人才却十分罕见,这正是我国广告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熟悉新媒体技术操作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技术是支持新媒体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撑体系,所以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当然对广告专业的学生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一样要求其达到很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但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软件操作、新型网络应用技术如数据挖掘分析等要有一定程度上了解与熟悉。未来广告人才要把新媒体技术很好地融入广告活动中,使得广告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完美的结合,顺应广告行业的发展方向。倘若人才掌握技能仍旧停留在传统媒体广告运作的理论知识层面,而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显然这样的人才已与时下广告行业人才所需不符,逐渐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具备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才是未来我国广告行业人才的必备条件。

(三)具有复合型创新能力

创新一直都是广告行业的一个标签,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广告公司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是多方面的。因为新媒体属于新时代的一个新生产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许多还都处于未知状态,此领域缺少前车之鉴,所以就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人具有创新能力去开发、去创造。而新媒体给广告提供的资源很多,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其创新方面不仅局限于传统广告的内容创新、设计创新等方面,技术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如一些户外的互动创意广告大大突破了传统的广告活动模式,这正是新媒体广告的发展方向,而创新也要紧跟这种趋势所向。因此,拥有复合型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绝大多数广告公司所青睐的对象。

三、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方案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量缺乏广告人才,为弥补此缺口,国内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创办广告专业。截至目前,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早已不计其数。然而对于业界而言,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实力似乎总是达不到既定的要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广告人才教育可谓迎来一次机遇与挑战。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突变,制订合理的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广告人才的摇篮,应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将新媒体广告人才列入重点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在传统广告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广告活动,并同时具备一定的新媒体运营和管理能力,成为符合业界需求的创新型新媒体广告人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广告被誉为时代之子,新媒体环境的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突破,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行业核心要素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等种种迹象显示,一个具备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懂得新媒体知识、技术的人才将是未来广告行业的主力军。

(二)增设新媒体相关课程

1、打通专业界限,设数字媒体通识课。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催生下的产物,对于教学而言,新媒体的知识是与计算机、数字工程等理工类学科相挂钩的,因此传统的大学科意识不应过多。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并未将与新媒体相关的一些数字类基础课程列入大类通识课中。因此建议可以将数字媒体课程加入通识基础课程中,打破文理学科的界限,实现文理学科的兼容,培养学生具备更扎实、全面的理论与技能。

2、专业主干课程,融入新媒体广告课。目前,广告人才需求向新媒体方向倾斜,学校方面应紧跟业界步伐,加大新媒体相关课程的融入。各高校依实际情况可增加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广告实务、网络营销、网络传播技术等。另外,在传统的策划、文案等课上尽可能加入新媒体广告案例,使学生多了解、接触新媒体广告。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可将新媒体课程前置,在广告学概论课结束后便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使其与传统媒体课程同步进行,尽早注入学生新媒体的思想。

(三)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1、成立广告社团,举办新媒体讲座。在我国高校成立广告协会社团,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聘请业界知名人士特别是新媒体广告领域人士与学生分享最新行业动态,带来全新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市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弥补高校广告教育总是跟不上业界步伐的现状,提供学生全新的新媒体广告视角,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与业界接触。

2、暑期调查实践,培养市场洞察力。新媒体时代要求广告人在具备基本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外,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抓当下热点。广告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开展调查实践活动。成立专题调查小组,针对新媒体领域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实践报告,深入、全面地了解新媒体广告。

3、建立校企合作,增强社会适应力。学校可以选择与新媒体广告公司合作,定期送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最好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以便为实习期提供更广阔、稳定的平台。还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成立相关工作室,通过学校向企业申请一些交换项目交由学生负责,或是引入企业新媒体广告的成功案例,学生模拟场景以提案的形式完成,成立评定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核。广告学毕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避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使学生走到实践中去,适应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所需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岳红记,张仙丽、我国广告人才的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0(8)、

[2]陈红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

[3]崔保国,何丹嵋、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201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报业,2014(5)、

[4]王昕,丁俊杰、“变”与“不变”中的广告业发展趋势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6)、

[5]刘沐、新媒体广告形态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19)、

[6]崔银河,崔燕,孟晓艳,等、广告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J]、中国广告,2008(6)、

[7]舒咏平、新媒体广告趋势下的广告教育革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8)、

[8]陈培爱、对于中国缺乏广告人才的评说[J]、广告大观,2007(4)、

[9]丁俊杰、我国广告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2(8)、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篇8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一、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 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15、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15、01-2015、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15、03-2015、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5、04-2015、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2002/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2001/1、 pp86-88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安全课程(精选8篇)
  • 下一篇:疫情作文800字最美逆行者(精选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