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安全课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1 栏目:写作范文

小学安全课程篇1

【Key words】Henan province; teenagers; life safety education

一、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概况

(一)调查背景及调查意义

1、调查的背景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更新了关于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这年全国中小学共发生安全事故、事件110起,其中学生死亡188人,1266人受到伤害,其中溺水死亡人数排在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43、59%;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紧随其后,占总死亡人数的30、26%。在校外发生的溺水和交通事故成为造成中小学安全事故致死的两个最大的杀手。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2015年1月1日官方消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一个个“1”“2”开头的年龄,让人揪心。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的最后一夜骤然逝去,等等类似的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1〕

此次事件遇难的大多数是年轻人。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接班人在他们的成才之路上就夭折了,这对于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将是不可挽回的灾难。看到上述中大量的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仅仅是一些新闻、故事而已,但是在我们看来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了,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

2、调查的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继承者和建设者,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决定了国家与民族的兴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会给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带来不小的挑战。〔2〕如果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疏导,那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生理、心理、道德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从各方面完善青少年自身,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和存在的价值,还能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人格,培养坚强、勇敢的品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本次调查在于了解我国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现状,从中得知当前学校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进程。我国的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这就要求学校对于他们日常安全进行管理,对他们的安全负责任。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得到有用的信息,引起家长、学校领导、管理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对于青少年安全的重视,保卫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茁壮地成长。

(二)调查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计划生育国策更加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国民的少生、优生、优育意识在逐渐加强,这就致使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更加优秀,对于他们的期望已经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候。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总人口达到9413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92%,所以对于全国来说河南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所以我们科研小组经研究决定把河南省作为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地。河南省区域内总共有十七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市,共计中小学学校314265所,为了此次调查能尽可能地接近现实,涉及的范围尽可能全面以及在我们这个科研小组能够承担能力所达范围之内,我们选择了全省156所中小学学生作为我们这次调查的样本,占到全省中小学学校总数的0、5%。

希望从这次调查中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来反映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发展的状况,以此来客观映射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状况。希望我们所做的努力能够引起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共鸣,群策群力,为我们的下一代保驾护航。

(三)问卷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1、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问卷分为两类,分别是教师卷和学生卷。由于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别很大,对于事物看法存在明显的差距,于是就设计了学生卷和教师卷,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校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状况。

学生卷又分为两种,小学生卷和中学生卷。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小学生生长发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直观、形象事物比较敏感;而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各方面机能正在趋于完善,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于问题能够全面的理解,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2、问卷的内容

⑴学生问卷分为小学生问卷和中学生问卷

对于被调查者是否了解生命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是否接受过安全模拟训练;交通安全;关于自然灾害、家庭安全、火灾、溺水、网络安全一些相关知识;对于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避险能力的了解,希望获取安全教育知识、技能的途径,对于体育课承担生命安全教育的看法。

⑵教师问卷

教师的问卷包括教师的部分信息;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了解;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希望哪一门课程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关于建立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议。

(四) 调查依托单位、调查对象

1、调查依托单位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2、调查对象

经过实地的调查,最终得到高中49所、初中52所、小学51所,共计152所中、小学的问卷,共计有效学生问卷8747份,有效教师问卷1007份。本次调查就以这些问卷的填写者为对象。

(五)调查过程安排

(六)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

经过与河南省教育厅的多次沟通,受到省厅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支持与各种资源,保证我们这次调查顺利圆满地完成。本次调查的问卷是我们全体研究小组成员实地到学校,进办公室、进班级,教师们、学生们即时完成,完成之后全部及时回收的。共计发放学生问卷10640份,在除去信息不完整、学生对待问卷态度不端正、问卷填写不完全等问卷之后,回收有效问卷8747份,总回收率达到82、2%;教师问卷1200份,除去一些信息不完全的问卷之后,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回收率达到83、9%。学生问卷中小学问卷发放3570份,有效回收2961份,回收率为82、9%;初中问卷发放3640份,有效回收3008份,回收率为82、6%;高中问卷发放3430份,有效回收2778份,回收率为81、0%。总体上达到了有效问卷的标准。

(七)调查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的相关著作论文等文献,各位专家学者的优秀文献成果对本人的论文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由我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客观选择题为主,以多选题、单选题为题型,对全省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到各学校班级内进行调查,并回收。

3、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的生命安全教育问卷的数据进行分类、分项统计,并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分析。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河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关于自然灾害、家庭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火灾等的一些相关安全知识以及紧急补救措施;中小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希冀;体育课对于传授生命安全逃生能力的优势;中小学学生对于学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些建议等。

三、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1、生命安全教育的涵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学生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以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顾名思义,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有关生命和安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对人们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安全意识与能力的锻炼,对自身生命安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切实做到保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过程。〔3〕

2、我国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目前所取得成绩

⑴河南省绝大多数教师、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有所了解。本次调查涉及中小学生及教师共计9754人,涉及全省每个地市,基本上能够代表全省的情况(如表1)。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表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教师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了解的百分比分别为96、6%、96、4%、94、15%、94、84%,都超过了九成,基本上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证明我省对于生命安全教育还是比较关注的,效果显而易见〔4〕。

⑵我省应对生命危险进行专门的模拟训练开展情况良好,学生们在校都有过参加模拟训练的经历(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参加过模拟训练,对于模拟训练有一定的了解,当他(她)们遇到类似的危险情况时,他(她)们就知道应该如何从容地面对。有过训练的学生势必会比没有参加过训练的学生在面对危险时更加镇定、思维清晰,行动直接有效,确保青少年生命的安全保障。

⑶青少年对于安全常识掌握较好,能够正确指导行为,达到自救效果。

图2 是当迎面遇到灯光非常耀眼的汽车情况时,骑车的学生们都知道选择下车靠边避让,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的是其他的选项。大多数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灯光刺眼而发生的交通事故。〔5〕

表3是当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奔向空旷地带;镇定,不慌张;有秩序地向安全地带撤离这三个选项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三十,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带点值钱的东西,这道题的正确选项和学生们的选择比重较大的一致。选择这三个选项可以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看来学生们的关于地震的自救认知是正确的。〔6〕

3、 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还存在的问题

⑴中小学学校对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缺乏,课程内容归属不明确(图3、4、5)。

通过表6可以看出来一学期开设一次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样的情况对于青少年所面临的危险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青少年所面临的危险是方方面面的,只有多频次、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希望每周能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课,学生也愿意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意识到目前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他们对于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的需求。

通过图4、图5的对比可以看出一致性就是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教授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换句话说他们接受知识都是部分的、片面的、孤立的,没有成系统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⑵中小学生应急自救技能的缺失,生命安全教育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问卷中有一题,遭遇火灾时,不正确的脱身方法有哪些,选项分别有当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山林火灾时,朝上风方向跑;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这道题初中生有47、56%、高中生有49、30%的同学选择了山林火灾时,朝上风向跑这个选项,可见学生们对于山林火灾的逃生知识是欠缺的,从这道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有将近一半的青少年对于应对森林大火这种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技能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有效地挽救生命。

⑶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之中没有一门课程可以提供专门的、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从表4中可以看出来学生们对于生命安全教育课的设置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很大一方面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可以开设。实际情况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很大一部分讲述了安全知识,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思想品德已经不能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教授了,思想品德课有它本身的内容需要教授;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课,而生命安全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传授一些实践操作技能的,所以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一些纯理论课恐怕不能系统、有效地传授生命安全教育相关内容。从表4中看出体育课的期望占比在增大,也许体育课在和其他理论课相比中有一定的优势。〔7〕

四、针对目前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议把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

体育与健康课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而安排的一系列身体活动。这与生命教育是相融合的。在体育课中不断地强化生命安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的生命安全教育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充分认识生命的内涵和价值。〔8〕

2、体育教师的身份更适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方面,体育教师在其学习生涯中学习过诸如生理学、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等课程,以及伤口处理、心肺复苏等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具备从事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方面,由于生命安全教育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这一特点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活动性特征相吻合,体育教师都是具有一项或者几项运动技能的专门人才,常年的训练让体育教师对于身体训练有一定的了解和领悟,这要比其他课程的教师在传授逃生技能,自救、救他技能中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可以更快地理解并在更短的时间内习得某一个动作,这也许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保命的动作,由这样的教师来承担救生技能的传授,无疑是十分理想的〔9〕。

3、建立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中小学开展的生命安全教育课时数要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应该增加课时数以保证效果。建议平均每学期小学应不低于12课时,初中不低于10课时,高中不低于8课时,并将课时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成为体育课程等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每学期的安全教育课时中应保证70%左右的自救自护技能的传授和逃生的实践演练活动。使安全教育日常化,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体育各个年级教学内容,编写进体育与健康教材,保证课程教学时数。扩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体育课中不同层次的需要。

小学安全课程篇2

关键词:安全防范技术;教学改革;一体化;门禁系统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院校引入了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方式,“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经过20多年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合作,我国对双元制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普通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双元制”模式的进一步深化。

但是《安全防范技术》这门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安全防范产业是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才迅速发展起来的,2005年之前开设《安全防范技术》的学校是少之又少,公开出版的教材几乎没有,在教学方法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安全防范技术的系统繁多,理论较深,实践性非常的强。我院也是在08年才开设本门课程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经验,那么如何对本门课程进行课题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呢?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培养目标与就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防范技术》这门课紧紧围绕国家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的职业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形式

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内容上删除既不实用,难度又大的章节,打破传统顺序,重新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总课程下面设有分课题,分课题下面再设子课题,子课题可以在一节课或是两节课完成,子课题之间相互连接。

1、总课程与分课题的设置

2、分课题与子课题的设置(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课堂内的一体化教学

采用购买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添置课程必须的实训设备,进行一体化教学,通过自主研发实训设备,一方面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让部分学生参与实训设备的开发,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训练任务趣味化

每个课题在技能训练时,尽量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比如在门禁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的任务是这样的:

任务一:甲、乙、丙三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乙和丙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单元。某天,甲来找乙和丙一起出游。乙住在401室,丙住在702室。甲通过室外主机呼叫乙。此时乙的室内可视分机振铃开始工作(只振铃但不显示图像)。当乙看见是甲后开了单元的电控锁,让甲进来。同时通知丙甲来了的消息。三人在乙家集中,商量好后准备外出。乙做好了外出布防,锁好门后准备离开。但一分钟后,突然发现手机没带,故回头去拿手机,却触发了报警系统,惊动了保安。撤销布防,在向保安解释了情况后重新布防外出。同时,管理中心的1号管理员在听取了住户的情况说明后,撤销了本次的报警讯息。(注:管理员密码为1123)

任务二:小明是某小区,123号楼5单元302室的住户。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由于早上走的匆忙,将进出单元楼的门卡给掉在了家中。他又不知道自己家的住户密码,没办法,只能期望爸爸妈妈已经回来了。但是通过呼叫,发现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但又急着回家,只得向管理中心求助。当天值班的是2号管理员,在确认了小明的身份后,通过管理中心远程控制,同意打开小明所在单元的大门。在1秒后,小明面前的单元门被打开了。不久后,住在同一单元402室的小李回来了。他利用其住户密码(1345)开门进入本单元。但被身后一小偷偷看到了大部分的密码,只有最后一位的密码5被误看成了6。后利用本密码进入了该单元,但由于密码不正确,触动了管理中心,后被出动的保安抓获。(管理员密码为:1123)

让学生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参数设置,会让学生觉得很贴近生活,会更感兴趣。

3、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的真实现场

我们组织学生到企业、小区、酒店等现场,堪测地形,分析设备安装使用,为企业或小区设计一套安防设备安装方案,参观已经建立的设备,比较自己的设计与安防公司的设计,分析他们的不同及优缺点,说出理由,提出改进意见。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到别人的做法,同时又动脑筋分析每个设备的安装合理性,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并且弥补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缺点,让学生学习到在校园里学不到的一些知识。

小学安全课程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手段;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00-02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成为关系到信息技术能否成功得到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培养掌握高级信息安全高级人才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一、国内外现状

关于信息安全的教材,国内外有很多,比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及William Stallings著的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这些教材一般都是基于密码学基础,介绍基础的相关网络安全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数据加密和认证原理技术、入侵与病毒、防火墙原理和技术等内容,比较适合本科生使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可信计算、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及组播安全等理论和模型,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合适的教材涉及以上内容,适合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以上这些理论和技术目前只能在相关科研论文或其他文献中查到,这对我校计算机学院所开设的研究生学位课《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极不方便,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的探索

本文作者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承担计算机学院《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课经验,并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对信息安全和研究生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考虑到当前信息安全的多个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该课程内容从可信计算TCG和可信网络TNG开始,深入分析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出现代信息技术所涉及的信息安全的各种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网络流量分析、盲签名/群签名、病毒传播模型及云计算安全等。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论理解,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一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力求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涉及领域的研究动向进行全面的综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探索

本课程教学最初几年,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但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难度大,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效果并不好。通过和研究生多次交流,并不断总结经验,作者认识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是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近五年来,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慢慢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1、基础知识介绍。我校计算机学院本科阶段,开设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网络攻防》等课程,为我校毕业的研究生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但我校其他研究生来自全国各高校,有的同学没有修读信息安全相关课程。为了使同学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课程开始会利用4个课时对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做介绍,为后面的专题打好基础。

2、专题介绍及小组选题。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教师会总结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前沿较新的、较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多个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做简单介绍。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将同学分为十多个小组,每个小组4~8名学生,包括一名组长。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专题。

3、小组学习和讨论。在一定时间内,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所选专题进行调研、学习和讨论,要求每个成员了解掌握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涉及的关键问题、模型、算法及系统实现等四个主要方面。对调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经过小组讨论还无法理解,可和教师沟通,得到教师的指导。最后,小组要按规范制作PPT,并发给教师审核。教师给出修改意见,小组再完善修改,直至定稿。这个过程锻炼了研究生的调研、学习和合作沟通能力。通过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对所负责专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对小组成员进入导师实验室,对他们开展进一步研究大有裨益。

4、课堂报告。每个小组将根据教师安排,在课堂汇报所负责专题的内容。为了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教师在上课时临时指定上台报告的学生,报告学生表现会作为其个人及其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随时就相关问题提问,有时对某一个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为是学生上台报告,并且同学们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增强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5、课程考核。虽然每个小组在他们负责的专题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每个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小组报告的专题内容。课程讲解、讨论结束后,所有同学还要参加最后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来源于每个小组报告的内容。这样,在每个小组课题报告时,其他小组成员还要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讨论。每个同学在课题上的表现和积极性也将作为该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小结

本论文讨论的《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内外关于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专题的教材还没有,本课程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前沿研究方向进行系统化总结。本课程主要内容既可作为研究生学习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较新和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也可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

2、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全面,包括可信计算TCG和可信网络TNG、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网络流量分析、盲签名/群签名、病毒传播模型以及云计算安全等理论和模型。

3、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本课程包含一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力求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相长,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专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增强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通过网上交流及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交互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建峰,李风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

[2]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黄文芝、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

[3]景静姝,王玉琨,刘鉴汶、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7,(5):97-99、

小学安全课程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实证研究

1推行安全教育的价值

1、1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安全重于泰山,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如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5年清华大学实验室叔丁基锂爆炸事件等[1]。校园信用贷款、网络交友诈骗、求职陷阱等亦成为高校新的威胁和“杀手”,2016年甚至出现多起高校女生因为参与裸贷,还不起债务而被逼接受的案件,学生实习期间受伤索赔无果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2017年4月,国务院总经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上提出实行校园安全校长负责制,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职场安全意识,加强职场安全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职业安全素质,综合提升学生的职场安全能力。

1、2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范式重建”,安全教育要顺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教职成〔2015〕6号文件重点研究了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应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安全监管。这些政策都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即“职场安全”,不再将高校安全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校园安全或公共安全。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率先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对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开设有个确切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问卷和个人访谈等方式展开现状调研。利用问卷网在线平台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重点收集了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在校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各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数据。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三年制高职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00份,调研的范围包括常州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理卫生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

2、1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

目前国内各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大多采取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中、高等职业院校则相对比较落后,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大多流于形式不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过于零散,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无目标、无规范[3]。为了了解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首先调研了各高职院校是否开设安全教育类相关课程以及开设的课程是否纳入学分。调查数据显示,有29、4%的高职院校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其中有89、9%的将其纳入学分。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四大通识课程之一,明确提出作为各专业学生的特色选修课,纳入学分制行列;而天津职业大学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之后专门组织相关专家,面对全院学生开设该课程,8课时,0、5学分。由此可见安全教育问题正逐渐被高职院校领导所重视,而将安全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实行“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2、2安全教育实施的途径

安全教育不是机械、重复的知识传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形式大于内容[4]。根据调查数据,有46、69%的院校通过安全讲座的形式展开,其余的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疏散演习、安全知识测试等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大都比较陈旧,作为新时代的90后大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产品接收和了解外界信息。这与问卷调查中“你了解安全常识的主要途径”的统计数据相一致,有57、46%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知识。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如上海大学专门开发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因此通过“互联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将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将是今后安全教学的改革潮流。

2、3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课程开设的模块分析,有47、33%的学生倾向于安全防范技能的学习,42、38%的学生更愿意开拓安全意识,只有10、3%的选择安全知识的学习,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关联。高职学生普遍呈现抽象思维平板化,不倾向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对形象思维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此类课程时需要合理安排理论内容和实操环节所占的比例,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课程整体内容的设计。从课程开设的细化内容分析,有41、58%的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职场安全知识,31、21%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职场身心健康。这是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岗位目标明确,通常利用兼职和实习来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群。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黑中介、试用期陷阱、合同陷阱等职场骗局,甚至于遇到伤害事故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他们更希望提升职场安全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往往着眼于传统公共安全的培养,这与调查结论相偏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做好舵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职场核心能力和职场安全素养的培养。

2、4安全教育的评价方式

通过与10所兄弟院校的访谈,有的采取交小论文和课程小结的方式,有的则借助全国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选拔赛考核学生,并由此推选出本年度的参赛人员。这种“一纸定终身”的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短时间速记知识点,但是学习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也无法达到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比如关于暑假安全,通常会出“能不能随便下江河游泳”类似的题目,100%的学生都能选择正确答案,但是每年的学生溺亡事件还是频频发生,因此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存在很大的缺陷。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确实对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相当抵触,有59、3%的同学更希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检阅学习效果,19、95%的同学希望通过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只有极少数的认同试卷测试的方式。这对教育者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难题,即如何借助于过程性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成果,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

3安全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3、1融合职场安全的理念,创建“三层次递进式”教学过程

高职学生将来面向的是典型工作岗位,如化工操作工、铸造工、电切削工、锅炉操作工等,在校期间就应对未来的就业岗位和专业领域有所了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现场的安全隐患能够识别,对不安全因素有所预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跟踪不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调查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立“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安全能力,着重于社会“大安全”和安全素养的孕育,第二层次为核心安全能力,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第三层次为行业安全能力,体现了“共性+个性”的特征。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基本安全能力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平台,以行业能力为支撑,安全素养贯穿于安全教学的全过程。核,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三维度的课程评价

3、2着力供给侧改革,打造“菜单式”教学模式

安全教学的效果不佳。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强化对需求侧的需求分析和监管,提升供给侧的教学质量和内涵,对安全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系统、科学地顶层设计,将其划分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性课程和行业性课程。借助以MOOC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聘请名师,打造名课程,实现供给侧“名师+名课程”的菜单式教学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迅速地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实现职场的可持续发展。

3、3借助多方力量,实行“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采取“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融合多方教学资源,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以学促做,才能行之有效[6]。然而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的人员、资金、空间有限,而社会上可以提供的资源相当丰富,如各市、区的消防培训基地和当地企业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认知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培训的场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安全实训基地为载体,利用政府投入机制合作建立了常州民防科普教育馆,与常州市建筑施工安全体验中心建立了友好协作单位,“政行企校”四方深度融合。各下属二级学院结合院级特色打造仿真式、模拟式和体感式项目,将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安全工作的同步,实现理实一体化。

3、4基于责任关怀,建立三维度的评价模式

课程的考核仅仅是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考核,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三维度的课程评价模式,见下表,从安全素养的养成、安全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技能的灵活运用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内项目和课外实践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设计了不同层次和深度的评价标准。注重团队间的合作,利用议题讨论、课堂发言、竞赛活动和期末成果展示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鼓励“英雄”主义,也杜绝浑水摸鱼,建立团队合作评价机制;强调责任关怀,建立额外加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不定期由教师拟定讨论提纲,鼓励学生留言;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及时将课堂小组讨论实况照片与同学分享;建立通知学生未完成测验或作业机制,定期记录,督促其尽快完成作业。通过这种评价模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4结束语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已逐步由通识教育转为职场安全教育。通过融合社会、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满足大学生的生活安全和从业安全的需求,使安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7-71

[2]纪兆东、新时期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践行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5,(23):70-73

[3]马伟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119-122

[4]季志、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27-131

[5]田茂,李聪影、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8

小学安全课程篇5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小学安全课程篇6

关键词 说课 信息安全 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本课程为信息安全专业职业岗位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坚持以行动任务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安全部署、网络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本文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组织与实施、实践条件与教学效果、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特色创新七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教学理念进行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梳理。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1、1 岗位需求(如图1)

1、2 课程定位

信息安全基础是高职高专3年制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引领专业课程体系的作用,其后续课程为安全防护工具、服务器安全防护和防火墙配置应用。

1、3 课程学习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网络安全状况和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网络安全防护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要领,能够熟练进行客户机和服务器加固操作,能够设计和实施中小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了解大型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领。

(3)职业素养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和工程文档编写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 课程设计

以培养学生从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信息安全基础的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子情境设计 课程教学资料建设 实际教学检验。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 教学内容和组织

3、1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当前网络安全项目的规模,可将网络安全防护客户划分为普通网络用户(ADSL接入)、中小型网络和大型网络,由此根据教学单元设计内容涉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信息加密技术和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方面来确定网络安全防护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如图2。

3、2 教学内容子情境设计组织

(1)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1。

(2)中小型网络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2。

(3)典型校园网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3。

4 教学组织实施与重点难点

4、1 教学组织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学习。在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情境学习中,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担当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全队的组织协调,分配任务,组织讨论,提交实践报告,成果演示录像呈现,给其他组员评分等。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把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的六步行动过程总结为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任务明确、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展示评价。在这四个环节中,分别把握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

4、2 教学重点

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Windows XP的安全防护操作,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Vista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Windows 7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型典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讲解典型网站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典型网吧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3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防护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通过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典型网站、典型网吧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掌握一般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 课程考核标准与教学效果

6 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团队现授课教师有7人,专业学术带头1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100%以上;网络架构工程师1人共同实施;达到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支撑实践操作的提高,实践技能验证理论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本课程在建设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完善、梯队建设良好、结构比例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

7 教学改革创新与努力方向

7、1 教学改革创新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本院与蓝盾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建蓝盾信息安全实验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本课程采用:模块课程模式项目(任务)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评价依据:过程技能考核+笔试 摒弃了传统的一卷考核方式,更加关注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创新性地采用了专业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对专业问题面对面的探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考查学生专业能力。

7、2 努力方向

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建立题库迎合学生考取认证;丰富项目案例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并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8 结语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努力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手段,课程说课作为现代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进一步彰显实践教学特色,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穆惠英、高职《环境监测》课程说课设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2] 秦毅,齐欣、《平面处理技术》课程说课设计案例、电大理工,2011、3、

[3] 陈丽,伍善广、高职高专《药剂学》、海峡药学,2011、23(8)、

[4] 秦爱梅、高职院校《3dsmax》课程说课设计、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

小学安全课程篇7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表2、表3)。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表4)。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2]。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表5)。表5中的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

小学安全课程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78-02

2016年9月25-27日,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现场展示及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联盟实验区教育局局长、实验校校长及体育教师4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并现场观摩了课课练和全员运动会的项目展示。

25日上午,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举行。会议伊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教授围绕“为什么要开展这一工作”及“怎样开展这一工作”两个主题,作了题为“关于体育学科育人的思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体会”的成果报告。他以的观点“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作为引入,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体育教育现状,指出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毛教授简要介绍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10+1教改工程,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向与会人员展示全国各地多所实验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实验校授牌仪式上,毛教授为保定市实验小学、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等8所实验学校颁发牌匾。随后,联盟理事陈帅和李曙刚分别对体育趣味课课练和全员运动会进行了精彩详尽的介绍。

25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西操场进行了快乐体育园地及新运动项目展示和体验活动,安全教育、软式垒球、趣味少儿田径、校园高尔夫、校园定向运动、校园足球、腰旗橄榄球、三门球、快乐体育园地等现场展示及体验活动有序的进行着,代表们积极参与到体验当中。各项目组专家、工作人员认真组织、讲解,代表们兴趣浓厚,饶有兴致地提问和讨论。

26日上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10+1工程之一“安全教育”做了专题讲座。中小学安全教育工程执行负责人谭世杰详细介绍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中小学安全教育工程――学安成长工程的SERVE模型”,现场提出了“学安100计划”,将重点打造100所“安全教育特色校”。学安成长工程首席专家讲师徐卿针对“实践活动实施体系”和“运动安全的预防体系”两个专项课题进行了系统讲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10+1”工程之一,“学安成长”中小学安全教育工程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协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推动,致力于让全国的中小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和实操性的安全教育。

26日下午,北京农学院附小的同学们进行了课课练的精彩展示。这是农学院附属小学自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以来的第四次展示活动。体育趣味课课练是该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秉承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时间,为学生开展科学、安全、有效、有趣、有教育性的体育趣味课课练活动。学校自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以来,率先推进“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的活动,并引进少儿趣味田径、校园定向运动、快乐体育园地的统合训练等新的教学内容,联盟主席毛振明教授多次亲临指导,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操场上的器材多姿多彩了,体育教师的水平节节高升了,体育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孩子们的身体更加灵活强健了,老师和学生更爱上体育课了。这个1260例,本来是毛振明教授根据每个人小学到大学要学习1260个体育课时来创编的1260个课课练项目,但实际上,随着内容的不断实践和丰富,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二、三册“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为体育教师们如何上课提供了3780个现成的项目内容,并将继续出版新“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定量调查的方法(精选8篇)
  • 下一篇:科技创新行业报告(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