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项目管理的思考(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1

Abstract:Gets rid in gradually financial crisis's process in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drew the decisive function、 A large quantities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facility, the industrial project starts one after another、 But under the long-term planned economy pattern's policy-making thought and the policy-making way, enable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the level to have some problems, thus has restricted the efficiency promotion, does not favor the state asset the store of value and the increment、 This article gave the improvement ment o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关键词:政府投资 项目管理 思考

key word: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ponders

一、 引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项目投资金额大,一般是重点工程或重要的产业项目,是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项目管理水平与效果与人民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各级政府必须重视项目管理工作。

政府资金包括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土地开发基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决策,审批,和资金管理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当前,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使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各地相继颁布实施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法》及实施办法,详细规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的总则、立项、计划、计划的调整、项目监督、处罚等内容,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作了规定。虽然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政府项目管理基本呈现出良好发展形态,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及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和各级决策者高度重视。

二、 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事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机制不科学

1、 可行性研究流程与结果不严谨。近年来,尤其是1993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和2002年《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颁布以来,可行性研究作为一个法定步骤,在我国各种投资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人员素质、法规建设等种种原因、可行性研究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许多政府投资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造成项目决策走了过场、流于形式,立项批复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拍脑袋”、盲目上马,“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的政府投资项目仍然存在。

(二) 事中的过程控制不完善

1、 投资主体缺位,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政府工程的实践与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传统的高度集中、高度垄断的“四位一体”(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投资体制。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建设项目整个过程中,既是行政长官,又是企业领导(或者具有行政级别);既是建设者,又是管理者,政企不分。往往缺少明确的法人,因此缺乏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并引发出许多问题,如项目管理机构分散、重复设置,造成经营行为的不经济。

2、 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地方政府并没有融资权限。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许编制赤字预算,《担保法》也规定政府及政府部门不得为经济合同担保。只有财政部具有代表中央政府发行国债、举借政府负债的权力,用于中央政府投资项目, 或以转贷及补助的形式用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由于投融资体系的限制,而地方政府在当前背景下具有的融资冲动导致个别地方政府违规融资。由于可能的负债投资及投资失误、效益低下, 不少地方财政出现了风险。据华夏时报2011年初报道,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各级政府的债务余额高达6万亿元以上,而在2010年公布这一数据时确定为7、38万亿元。可见,地方隐性负债有增无减。至于因此造成的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所造成的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对政府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三) 事后的验收与评价工作程式化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已经完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立项报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验收、评估,有些项目还需要进行项目基建审计。实际上,不少的政府项目都很难做到完整的验收与评价,特别是对于基层政府项目,其竣工验收、审计,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事后跟踪,往往成了一种“形式化”的工作。

三、 改进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思路

(一) 健全、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

尽快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体系。要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做好项目计划、搞好可行性研究,严格立项论证是做好项目管理前期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投资项目要经过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独立、公正的咨询评估,专家论证,领导集体决策,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科学化程度。当前,各级政府已经通过建立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资质审查,切实加强项目咨询评估工作,强化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审查。项目实施前,对于具体实施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也要进行复核,加强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二) 强调项目实施中的规范运作

1、落实投资主体责任制,构筑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逐步限制政府投资项目临时组建工程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的作法,一种做法是委托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的运作;另一种做法是按政企分开原则,组建项目法人,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代表对工程全过程负总责。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对工程前期工作、招投标预算造价、设计委托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政府职能重点放在项目决策、资金运筹和监督管理方面。

2、管理方式实施代建制

“代建制”是在项目立项后由投资主管部门牵头,会同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由其负责财政性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代建单位与项目业主共同组织、设计、优化工作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设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代建单位代表项目业主进行设计管理、招标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并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合同、信息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代建制”最大的好处在于专业化和持续经营,可以发挥专业人才的经验优势,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使“质量、投资、工期”的三大控制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又将“建、管、用”三者分开,可减少“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各自为政”,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3、规范融资方式,降低各级政府财务风险

坚持以民为本的投资理念,坚持量入为出、适度超前、合理负债的投资原则。在当前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未放开以前,一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融资或发债业务,再根据审批的融资规模分配资金的形式。二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模式,如信托资金、组建专业投资公司进行项目专业运作, 也要积极探索实施 BOT (建设― 运营 ― 移交)、BOO (建设、持有、经营)、等新型融资方式。

(三) 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考评和后评价制度

严格按照《审计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以及本地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做好项目结尾、验收与后评价工作,对项目的执行过程、项目投资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分析。针对目前普通存在的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损失浪费的现象,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当运用专业评审手段,必要时还可引入舆论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的资金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改进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四、 结论

总之,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涉及众多 相关部门协调作战的系统工程,它将大批设计、技 术、经济、项目管理人员纳入统一的造价控制队伍之中,本文所提出的技术与经济相渗透,投资、合同、监理等方面的管理与造价控 制密切结合的理念,有助于促进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政府投资项目的总投资得以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思考

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现状

1、1采购方案粗放,应急采购经常发生

受总体施工组织滞后或深度不够、图纸不全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方案粗放,应急采购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赶工期,不得不简化采购程序,且价格也往往高于正常行情,存在审计风险。

1、2物流成本高

物流成本是企业物资供应的一项重要支出,也是企业物资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物流环节,由于部分地区交通欠发达,运输收费高,加上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较晚,物资周转效率低,导致运作速度慢,供应不及时,物流成本也普遍较高,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1、3核销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缺乏实效

核销存在应付现象,没有形成系统核销机制,只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且时效性不强,核销的真正控制作用没有得到体现。不能及时提供工程量,导致核销的内容不全,偏重于比较简单的混凝土核销,其他核销不是滞后就是数据不准。

1、4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1、4、1顶层设计没跟上。三级公司层面没有标准化的总体布局和分步实施步骤,口号式管理现象严重,缺乏从一个项目、一个种类入手的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方法。1、4、2激励不够。标准化推动难度很大,困难也很多,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而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只能事倍功半。1、4、3执行力欠缺。项目层面小算盘思想严重,缺乏长远眼光,没有看到标准化施工设施带来的施工效率提高、文明施工形象提升、领导满意度增加等巨大好处。

1、5物资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近几年物资从业人员数量与项目需求的矛盾更加凸显。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资人员才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但现场物资从业人员却出现负增长现象。物资管理疲于应付现场供应,影响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阻碍了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提高项目物资管控水平的几点措施

2、1在集中采购上提效率

要在采购方案上下足功夫,根据公路、铁路、市政、隧道、综合工程等不同项目性质,结合材料类别、使用时间、供应及加工周期,制定详细的材料清单,主动介入,提前谋划,以满足项目施工需要为核心开展招标工作。项目物资部要深入研究施工方案,分工程部位逐项梳理材料清单,及早提报招标计划,要充分考虑招标的程序、时间等因素,避免或者尽可能减少应急招标的频次,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提高集采效率。有特殊情况时,一定要充分发挥集采领导小组的作用,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会议研究和集体讨论。

2、2在核销管理上出新招

项目部要改变传统的核销模式,混凝土要实行每日核销,其余主要材料实行月度核销。要弄清楚物资消耗的具体原因,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使物资消耗处于实时可控的状态,达到物资核销的真正目的。核销工作要和严格的月度盘点工作相结合,要在材料存放周围特别是钢筋存放场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配足安保人员,严格执行车辆出门证制度。对做得好的项目物资部门实行重奖,鼓励项目物资人员通过创效获得额外的阳光收入。

2、3在经济活动分析上推样板

做实做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在核销的基础上,依据月核算、季分析原则,将全部材料实时消耗与责任成本和业主清单进行量、价、费用等方面的综合对比,深入分析盈亏原因,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改进措施。

2、4在“两个保证”上控源头

2、4、1保证供应。满足项目施工生产需要是每一位物资人员的最基本职责,必须将保证供应放在工作的第一位,避免停工待料。对于进场的主要材料,项目物资人员必须到场和有权领料人一起验收并签字,在没有项目物资人员到场的情况下严禁卸货。2、4、2保证质量。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好坏,质量终身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场。要严把复检关,检验批次满足规范要求;要在材料验收和盘点上试点使用手持终端和条形码扫描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2、5在资产管理上重安全

2、5、1规划先行。项目开工之初就要注重场地规划,要结合项目高峰时的临时设施用料量进行场地规划,将材料存放场地纳入临建设计中,做到分区分类,上盖下垫,标示清晰,一头对齐。2、5、2实时监控。要安装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随时查看,定期盘点,防止丢失被盗。2、5、3及时整修。对于运到后场的临时设施,拆除时要安排专人进行必要的切割、规整,做到既方便清点,又利于装车。2、5、4厘清责任。对于即将拆除的各种临时设施,要和拆除单位事先研究拆除方案,双方签订拆除协议,明确回收比例和奖惩条款,厘清责任边界,确保项目资产安全。

2、6在标准化上抓模板

一是机构设置。建议设置标准化推进小组,在三级公司层面进行总体布局,通盘考虑,明确推进计划和实施步骤。二是设计先行。要将标准化理念固化到设计图纸上,通过抓工艺执行,刚性推动标准化向前迈进,从设计上把好源头关。三是以点带面,逐步推动。要从重点项目入手,从某一类别(比如管桩)入手,从易到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四是奖励跟随。标准化做得好的项目部,要对参与人员进行奖励,鼓励他们通过为公司创效获取阳光收入。

2、7在人员使用上谋创新

2、7、1补充人员。尽快招收应届毕业生充实到物资队伍中,主要面向偏僻农村、普通大专院校招收愿意在工程单位发展的学生。2、7、2加强培训。要加大对项目物资人员的培训频次,多利用出差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切忌泛泛而谈,可以就具体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详细培训,保证对基层物资人员的培训效果。2、7、3通过诚实劳动获取阳光收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对为公司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作出切实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阳光收入。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安全 管理措施 改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90-01

引言

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有了整体的提高,但个别项目的施工安全系数较低,致使建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工程的成本、质量及工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项目安全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安全监管认知不足

当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例如相关企业施工监管体制不完备,监管的认知更是匮乏,再加上在建筑行业中,普遍会有只重视效益,不关注质量、安全的状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业建筑某些体制或机制,在我国还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部分建筑企业投机取巧,会通过私自降低报价,来提升投标的成功率,这样就导致了施工单位会相应地减少在安全监管方面的成本。即便是企业达到目的后,也只会将资金投入到再一次的生产当中,对安全监管的投入总是会有空缺。

2 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

相关建筑业员工自身的安全认识很匮乏,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正式的安全方面的教育或培训,由此就导致现在我国施工的现场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准,并且在工作中安全意识淡薄,特别当使用机械设备时,常常会发生违章操作的情况,从而就诱发了事故的发生。由于建筑工地中存在着多种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其各自的工作程序,但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差,经常使不同工种的作业出现交叉操作的现象,由此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有时还有一些工人在工作期间,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对工地中设置的安全设备随意破坏、或是胡乱拆卸,极易诱发安全事故产生。

3 实际建造的环境变化大,不能做好及时的应急准备

建筑实施工地的环境较多变,可能会遇到各种环境下的施工,但现实中的建筑工队管理不合理,从而使很多对环境不熟悉的工地员工,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也不能恰当地使用建设的设施及机械装置,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因为施工的环境多数是露天,所以容易遭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进行土方施工或是建造主体建筑时,自然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施工,有时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二、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1 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以形成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2 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企业要设立一个安全教育部门,主要职能就是专职安全管理教育、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研究提高安全意识的方式方法,建立安全教育体系。要以安全管理部门为主,发挥他们组织、检查、督促的职能,建立“安全教育登记卡”保证对施工人员实行全面控制,完成“安全教育报告”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特殊培训,要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培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他们与操作层的关系密切,要保证其能够维持现场安全生产秩序、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总之,施工人员要在思想上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技能训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领导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且具有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严格执行岗位章程和作业标准以及惩罚等规则制度。

3 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控制是进行安全管理是重点。

(1)对于管理方向的控制

主要从这几点入手:①要坚持生产、安全同时管。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安全问题,两面都要有专人管理。②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紧抓项目安全问题。③坚持全员参加管理,形成文明施工、互帮互助的施工氛围与和谐的施工环境。

(2)对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要对危险源进行准确及时地识别,做到事先做好准备,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需要管理者的经验丰富,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对设备的安全控制

在施工前应根据设备的规模、作业环境对其进行安全分析和安全预测。最好要以经验为准来进行人员配置,以保证有效地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操作。设备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专业人员的模拟操作,以便识别安全隐患,作出安全对策。对于可以预见的环境影响要联系生产厂家,做好咨询工作,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对现场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应对方法,保证安全作业。

四、对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运行过程主要包括: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计划、协调各相关方面、检查和处理。

(1)首先项目部的成立要保证有专业的安全保护人员参与,要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和企业的施工生产条件等确定施工工艺和作业活动,要以企业为基础确定安全技术措施和风险指标。

(2)项目部成立之后,要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计划,其制度要重在辨别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要以国家的法规为准绳,确定监控措施。

(3)项目管理者要落实监控人员,协调各相关方面、确定监控措施和方式能够在生产过程在得到确实的实行,以便对危害因素实施动态管理。

(4)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新的危害因素,管理部门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及时的检查处理,将好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依据检查结果随时修订原来的标准。

2、建设项目安全文化

项目部要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为核心,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一项内动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同样是提高安全管理的一种人文凝聚力。通过组织定期的宣传安全活动和推广先进安全管理模式、方法、经验等活动,可以预防建筑施工事故。建立“安全违章公布栏”,以反面教材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来劝告那些不注意安全生产的人,来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通过一些人文的文化管理来实现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总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树立“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施工中强调制度管理和过程控制,不断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工作从细,重在落实,通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来保障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段志华、 公路工程设计质量存在问题分析与质量控制[J]、 科技风, 2009,(17)、

2、罗晓生、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探索[J]、 工程与建设, 2009,(01) 、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4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 成本控制 管理

我们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实际流程,通常情况下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分为四个方面,其中包括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配套设施费用、建筑安装中产生的费用以及土地的成本费。只有将目标成本管理做好,才能加强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

现如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稳定,早年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形成了以计划为主的发展形势,在项目开发之前就有做好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计划。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制约性,在项目开工前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计划完全制定出来是不合理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着项目的施工不断的调整成本计划,因此设计阶段可以指定出符合实际的成本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就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了,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指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

一、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房地产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个房地产开发的是否成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一个项目在决定是否开发之前,要考虑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开发的规律并且要M行具体的考察,如果只是一味的盲目投资,可能会造成开发的项目与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经营失败。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逐步向分工明细化以及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将房地产的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1]。

(二)错误的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认识

财务部门与成本控制有着巨大的关系,在一个项目中,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通常情况下,企业根据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成本计划。但是由于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延后性,这就造成企业的成本计划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可能加大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财务报告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市场并且一定要及时,使企业认识到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控制。

(三)缺乏成熟的成本控制制度的施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企业建立的是责权分离的制度,将股权和决策权建立起来,但是如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因其是私有企业就造成了家族式企业的形成,本没有与现代企业真正的接轨,因此想要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就要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合理的企业制度。

二、控制房地产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是一个项目的基础,只有将决策阶段的计划做好,整个项目的的成本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果项目在前期的决策过程中出现了大的失误,那么在后期的项目中是无法完全弥补前面的失误的。因此开发商在制定项目决策阶段的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制定出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并且在该报告中应该包括一些基本行的内容,例如设计的方案、周围环境、规划以及一些基本的材料,在可行性报告还应该包括风险评估内容,使企业可以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要按照流程来进行。首先在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之前一定要保证项目的投资估算和可行性报告已经获得相应部门的批准。在施工图设计之前,保证投资概算和涉及的相关文件已经得到批准。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需要根据造价来满足专业技术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在不超过造价的基础上,根据限额的分配情况来控制设计[2]。等到项目中的施工图部分完成之后,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给出书面建议,之后设计单位要根据建议来进行修改,保证施工图的合理性、经济性、技术性以及安全性,防止因为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失。

(三)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其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是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最难控制的环节[3]。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质量、造价和工期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协调工作。企业中,每个项目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在最短的工期内用最低的价格制造出质量最好的产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环节是项目实施的最后环节,在该环节中主要是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审查核对,避免由于计算问题出现少记或多记工程量造成成本出现错误。在进行审查的时候主要包括建设费用、费用的计取标准以及定额套用的情况,还应该特别主要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认真核对,确保项目可以验收合格。

三、总结

目前,我国市场发展存在不稳定性,房地产行业由于今年来发展速度过快,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房地产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市场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提高企业利润,减少成本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只有控制好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行,使房地产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本文希望通过对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考,可以使房地产行业加强对成本控制的重视,为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健、对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思考[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016-00016、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5

关键词: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审计监督

农业项目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它具有特定的用途,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的加强,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在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然而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于城市而言较落后,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的思想观念、管理者素质等都不是很高。再加之县域、农村问题特有的复杂性,县域农业资金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存在随意性

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相关部门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考虑在项目计划前、计划中、计划后存在虚假和任意违反的情况。县域农业项目申报中,有的单位“巧”立名目虚假申报,将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作为本单位的实施项目申报;有的单位想方设法重复申报:将同一项目用不同的名称重复申报,或是将以前实施的单个项目拼凑申报综合性项目,还有将同一项目在多个部门重复申报。申报过程中,一些单位找门路、托关系、讲好话,希望主管部门帮助其项目申报成功。农业项目资金立项后的实施不够彻底,特别是在一些综合大型的项目中。个别部门和乡镇在项目批准计划下达之后,擅自变更计划,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随意增加相关项目预算,或是在实施中采取手段隐瞒项目资金的去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乡镇等基础预算部门,他们在农业资金项目的立项及立项的执行中,只考虑局部利益,没有从全局着眼。

2、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主要是指资金没有按规定落实到计划项目上。一些单位挪用农业项目资金,用于个人利益或是小集团利益,滥发奖金、实物和补贴等;还有些单位以办公经费等名义将项目资金转移到下属实体,有的单位将农业项目资金擅自违规出借、投资,结果导致借出资金收不回,对外投资无收益,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个别部门和乡镇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地点、补助标准等。

3、农业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大

在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监督机制作用不强,甚至监督缺失。虽然有审计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但是由于农业资金的涉及面广,牵涉范围大,专项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严格的审计,一些小项目的农业资金往往会成为专项审计中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事后审计,只能是一种事后行为的判断和追究,不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及时纠正,已成既定事实后再想挽回损失比较困难。

二、完善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

县域农业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建设发展,阻碍了国家“支农惠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从源头人手,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宣传,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高效率。

1、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补充。鉴于当前农业项目资金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从制度上入手。制度完善首先要有_个农业项目经费立项的规范制度,除明文规定农业资金项目的用途、适用条件外,还要严把项目立项关,明确申报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实现真实立项、准确立项。同时制度还要创造条件,保障项目申报快捷高效、资金及时到位。

立项之后的农业项目资金的追踪监管是另一应该完善的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全程追踪资金的行踪,明确责任。制度上要保证这一监管思想能够得以实施,并且将实施深入化、长期化。

2、监管要引入审计监督和评价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引入审计监督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立项时,二是立项后资金的追踪管理中。审计队伍的组成可以由政府农业系统的会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等组成,审计队伍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

在制度的保障下,审计主要是负责立项中申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无虚假申报,有无重复申报和变相重复申报,立项中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否明确,申报程序是否严格履行等等。立项后的审计主要是一个对项目资金的追踪,审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位,拨入的金额数量,资金的使用手续是否合法,资金流向哪里,流出是否有真实健全的手续,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对于资金的使用态度,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关注资金使用单位整个期间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关注资产类和损益类科目,防止农业项目资金的违规违法使用。

审计监督要对所监督的内容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使用计划,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有问题的资金使用项目要对审计调查了解到的原因进行披露,提出补救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把审计监督的评价提交至有关部门。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6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

一、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

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200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 “龙头”来抓。

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者的三大素质条件和一条原则,就是我们选聘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

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不;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

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五、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因此,应当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评价五方面。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六、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特点;思路;对策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运行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成本因素是项目管理中必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可以实现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无论是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还是信息管理,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对工程水准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迅速发展,成本管理是必要的整合工作。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1、项目成本的管理具有单一性。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工程项目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工程项目产品可以是建设项目,可以是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工程。成本管理的对象都是单一的整体。

2、项目成本管理具有独立性。工程项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次性特点。一个工程项目从施工到验收竣工,成本管理是贯穿始终的。在施工投入、施工周期中,成本管理要跟随任何一项细节管理。成本管理处于所有工作的基础地位。

3、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预知性。项目成本管理要保持超前性和综合性。工程项目确立后,所有的设计和施工都要围绕工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成本管理的最大益处就是可以预知工程进度中出现的弊端,并且可以根本矛盾找出解决办法。成本管理的预知性可以有效避免工程运营中的紧急事件。

4、项目成本管理具有内容的严肃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首要的管理问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控制。成本必须要执行项目工程的必然需要。成本管理要做好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监督等事务。保证成本控制有规划、有依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要具有严肃性和严密性,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种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路。

1、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的确立后,工程的整体运行就成为建设者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施工设计中,要做好几项关键工作。例如劳动组织、技术使用、资源配置、工程进度。施工的过程是否合理,都由这几项因素决定。劳动组织和技术使用与资源是否能形成良好的配置,是决定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符合工程实际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施工组织的科学化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紧贴实际,保证施工过程不能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充分实现材料、设备、资金、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是工程整体设计质量和施工过程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2、科学规划预算成本控制。工程预算是成本控制中重要的工作。预算成本中,有直接成本,例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使用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税金、财务费用等。直接成本是根据工程数量和预算单位的具体实施计算出来的,间接成本是按照工程类别和基础费用计算而来。预算成本的基础是计划成本。施工企业在确定项目同时,要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基本状态,做好预算管理。例如人工费用的计算,要根据施工阶段的市场价格进行考量,在人工费用计算中,掌握好人工的技术与费用的合理性。再比如机械使用费用的预算,要计算出修理费、折旧费、配件更换费等。机械设备的保养、校准、租赁都要进行全面的预算。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可以增强施工企业抵御特殊事件的能力,可以让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资金的保证。

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1、控制基础材料的使用规格。材料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材料的使用规格。在材料购买、运输、分配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注重传统材料的使用,也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利用新工艺和新材料进行建设使用,力求材料成本的控制程度。材料使用中,要注重材料的保存、管理、仓储,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次数。材料使用中,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材料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日期,确保材料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完毕。做好材料的计量工作,降低材料的损耗,保持低损耗的施工建设水平。

2、精简项目机构,控制人工资源的使用数量。工程项目的机构设置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需要而定。但是,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在机构设置上,故意增加一些没有必要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占用了资源,而且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精简项目机构,根据需要设立机构,实现项目机构的多重职能,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在人才选择上,要坚持选择复合型人才的原则,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同时,在人工数量的控制上,要严格进行筛选。在劳动中,管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工人的行为,把一些技术水平较差的人员及时解散。劳动组织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的资源,劳动组织管理的核心原则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对于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可以采用分包的形式,降低工人使用费用。

3、加强工期管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项目必须要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要求设定的。加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从工期管理上下功夫。一项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是节约成本的最明显的体现。工期管理中,要建立合理的成本与工期的统一关系。施工过程要掌握好节奏,避免在一些特殊问题上耽误太长的时间,造成整体工程的拖后。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解决,不能因为一个地区出现问题,就放弃其他工程的进度。工期与成本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关系,加强工期管理,就是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效率提升了,成本必然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工期管理是项目经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因素。

4、做好质量监督,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项目为了提高质量而支出的费用,一个是项目未达到标准而产生了损失费用。施工企业为了保证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质的工程,会从质量上对工程项目严加管理。施工企业做好质量监督,一方面是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方式。施工企业必须要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在工程质量控制上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企业不能只从成本上考虑,而是要把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双重进步。例如,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质量控制上松懈,检查监督不到位,纵容不良事件的发生,工程初期不能直接反映出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质量问题慢慢暴露出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做好质量监督,控制质量成本,是施工企业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工作。

5、确保施工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是一切施工项目的重点工作。没有安全管理,建设过程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让施工过程在安全的环境下正常有序的开展。加强安全管理,要注意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施工企业要制定安全责任目标,各个安全项目都要有专人负责。同时,要做好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能够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防止因安全事故给经营过程带来损失。确保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从外部因素上做好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

结论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是施工企业持续发展唯一途径。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从根本上为企业节省资源和更好的利用资源。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施工过程实现安全运行,为企业建立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体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结合,让施工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可以充分信赖的主体。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做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更稳定、更安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培斌,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山西建筑,2008年22期。

【2】 刘艳丽,王铁成,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才智,2010年10期。

【3】 庞秀春,李龙,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项目管理的思考篇8

在当前形势下,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也是提高管理层次、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推进项目文化融入制度,创新和丰富载体,与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才能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和文化动力。

一、用制度固化管理行为,夯实项目文化落地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宣传教育还不够,必须从制度的建立和持续创新入手,通过制度形成和执行,加强引导和约束,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形成文化,让管理理念切切实实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文化落地和持续进步。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控意识。一个项目部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站稳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所在的某央企子公司基层项目部(以下称QD项目部)一直把创新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目标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针对自身近年来项目多、区域化的特点,建立了项目管理层(本部)与实施层(工地)相分离的大项目部管理体制,并创新班子分工机制,由班子成员牵头实行承包经营,组建管理团队,签订目标责任书,促使每个班子成员站在项目经理的角度去统管项目,全面负责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等各项工作,谁盈利多,谁收益大,责权利相统一,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成本责任意识。

健全制度程序,实现有章可循。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程序,是科学有序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体现着一个项目部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一方面,要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思路,认真制定和修改相关制度以改进工作,在制定的过程中提升制度的文化含量。如QD项目部编制了涵盖成本、安全、质量、技术、财务、经营、人力资源、党建等13个方面的63个管理制度文件,以及1个综合管理手册和42个程序文件,作为管理的基本行为准则,践行了项目部“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四个凡事的管理理念,体现了文化的建设导向和特点,实现了“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年年有提升”。

另一方面,要在核心理念指导下新增、调整和完善制度,使岗位责任更加清晰明确,管理链条更加顺畅高效,有力支撑文化落地。例如为强化工程分包管理,QD项目部全面推行分包招标制度,严格履行分包招标程序,并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列入效能监察工作,实施过程监督,确保效益实现的同时,使分包队伍从介入分包就感受到项目部重制度、严程序的管理氛围,为推进分包一体化管理和项目文化延伸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再比如,为强化成本全面覆盖,还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出台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把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车辆费等所有的财务收支均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全面覆盖,严抓落实。从半年执行和统计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各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节约成本数十万元,有效增强了员工爱企如家,勤俭办企的意识,营造了浓厚勤俭办企之风。

强化过程控制,促进目标落实。让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就必须建立日常督查反馈机制,每月对管理工作进行覆盖式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并紧盯不放,直至闭合,发挥出检查、监督、指导和服务职能。QD项目部为强化过程监督,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实行周(月)视频例会制度,点评管理、部署工作,抓重点,抓细节,对各工地、各岗位形成压力和督促,特别是对偏离目标和制度的情况及时干预,形成了目标-执行-监督-反馈-再到更有效执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了目标的实现。

二、持续抓好载体推动,营造浓厚的管理文化氛围

抓载体、造氛围、助声势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将文化理念融入、渗透到具体工作中,才能激发员工自管意识,增强员工管理能力,有效地促进员工对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一是以施工企业特有的载体——文明工地创建为基本抓手,推进管理标准化。文明工地创建一直是施工企业重视的项目文化建设载体,上升到项目管控角度对待。QD项目部就始终坚持“文明工地创建就是管理”理念,以落实局优秀文明工地创建标准为主线,逐步推进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小到钢筋摆放,大到临建模式,都做到定置化、标准化,形象规范,标识清晰,营造了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和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各工地之间形成了横向比较看差距,纵向考核看进步的良好竞争氛围,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获了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三项省级优秀文明工地荣誉称号,树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

二是以对标学习为主要途径,提高员工管理素质。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管理提升活动等,都是开展专项自查,找出不足,制定整改措施的重要文化载体。QD项目部先后组织到电建企业、兄弟单位等先进单位对标学习,学彼之长,补己之短。在内部组织召开管理研讨会,引导各管理岗位对本专业的工作进行思考研究,提出了一大批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合理化建议,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管理素质,形成了探索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评先树优为激励手段,倡导浓厚的管理风气。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年度奖励与日常激励相结合,通过评选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劳模等形式,对在管理方面有重大贡献、爱岗敬业的员工予以物质和精神嘉奖。例如QD项目部制定的《员工星级考评办法》,对在管理、技术等方面成绩特别突出者每季度调整一次星点,并和奖金挂钩,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来做,发挥了“榜样”示范效应。

三、项目文化与管理交融互渗取得的成效

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通过两者的融合渗透,促进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为成本、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走向标准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管理作风扎实、精打细算蔚然成风。通过项目文化的熏陶和规范,员工效益优先和精细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标准服务、按章办事、勤俭节约成为员工自觉行为,各项管理得到了较好的管控,QD项目部成为其公司管理的标杆单位,管理经验多次被推介,管理模式和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效益水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管理文化氛围浓厚,项目管理精细,为提质增效提供了引领和支撑,为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如QD项目部成立十一年来,累计完成产值近三十亿元,连续四年完成产值超过4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800万元/?人年,仅近三年累计上缴公司利润2亿元,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运行,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适合岁幼儿诗歌朗诵(精选3篇)
  • 下一篇: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