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青少年调研报告(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1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这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询问犯罪嫌疑人、突击检查网吧等多种形式,由于接触面广,了解了较多的实情。

调研组首先来到博湖中学,用了一天的时间,分别与博湖中学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并于当晚深夜,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对全县三家网吧进行了突击检查,除“e家”没发现学生外,在“科普”发现5名学生,“五彩鱼”发现1名学生。由于业主对进入者没有按规定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不能确定其它上网人员还有无未成年人。

第二天,调研组分成三个小组走访了部分优秀学生和表现较差学生的家长,询问了少数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了解了其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等。

二、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研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导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发生的一起团伙盗窃案中,就有两个学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3、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博湖中学一学生以刀伤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据悉,目前博湖中学只有初中二年级安排有法制教育课,其它年级都没有课时安排。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1)、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博湖中学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2)、我县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博湖中学有2300多学生,只有两个篮球场和十几个乒乓球案。(3)、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获的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就是因为不愿意受家长、学校的约束,方便玩,才合伙租房,结果没钱就去偷。(4)、文化路横穿博湖中学,造成中学不能进行封闭管理,一些社会青年随意进出,尤其是晚自习以后,他们对一些学生进行欺诈和拐带,影响很不好。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博湖中学张战科老师是个不错的人选)。

第三、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建议封闭文化南路,由博湖中学管理建设该路段,防止外人随意进出校区。

第四、学校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第五、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形成制度,多进行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平时以电话、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指导家长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2、努力改造社区环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四、县上要努力争取尽快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博湖中学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对学生开放其计算机房,并尽快多建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第五、文化部门对网吧等场所应进行严管重罚,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2

一、 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__区现有中小学校19所,现有中小学生3万人左右。近年来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一)组织网络健全。目前,__区已经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五五”普法规划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当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督促,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区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__区教育局成立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督查“五五”普法工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宣传形式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我们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律图片展览、编排法律黑板报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我们还利用寒暑假、“五一”、“国庆”四个节假日开展了以“带法回家、送法进社区”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扩大学法主题的范围。目前累计接受学法教育的人数已达70万人次。同时,__区各中小学校还以“12、4”法制宣传日为活动载体,集中在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当中集中开展法制宣传。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__区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__区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

__区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二)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曾有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对于法制课,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或法制报告会,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四)措施棚架。 “一五”到“五五”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  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3

这份报告说,中国青少年教育事业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重。

报告说,中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数4%。虽然中国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了要在2000年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但2000年的实际比例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平。1998年仅达到2、64%。

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是中国青少年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目前,中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四分之三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在地区之间,中国西部地区的文盲率大大高于东部和中部,达12、07%,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近3个百分点。另外,民族之间和性别之间的教育也存在不均衡。

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教育发展步伐。目前,中国教育仍然存在乱收费现象,收费名目繁多,家庭教育支出在家庭个人消费中比例过高,家庭子女教育负担沉重。据调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成本仅低于饮食营养费,占子女费用的平均比重为21%。自子女读高中起,教育费用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饮食费用,这一比重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则为41%。

(摘自新华网http://news、tom、2005―12―22)

我国首份青少年网瘾调查公布 北京排名第二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也是我国首次正式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云南最高,比例高达27、9%,北京排名第二为23、5%,上海为8%。

本报推出的“网溺系列调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家长及专家都对这组系列报道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与建议,尤其指出了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同样,从公布的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网瘾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根据调查,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令人担忧,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年龄越大,上网成瘾的比例越低。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而30岁至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

(摘自《北京晚报》2005―11―22)

中国每年新增青年劳动人口1500至2200万

一份近日的权威报告称,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至2200万之间的高位。

这份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国际联络部联合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1995年―2004年)》说,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至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很大。目前,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严峻,面临很多难题,突出表现在新增劳动人口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多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大三个方面。报告称,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大学生失业者每年有30万人左右。2004年,中国应届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70%。同时,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这个数量相当庞大,使就业压力陡增。

新娱乐占青少年娱乐半壁江山

日前,由团北京市委、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针对12―24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等新娱乐方式,已经占到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传统的娱乐方式――体育运动和看电视仅分别占18、3%和12、3%,其他娱乐方式总共占3成。

调查中所称的“新娱乐”,包括以网络、移动电话等为工具的数字娱乐,和街舞、嘉年华、真人秀等为内容的新型体验娱乐。

调查同时显示,52、8%的青少年以放松减压为主要娱乐目的,这与当前青少年的压力感直接联系在一起。26、3%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16、8%的青少年认为压力比较大。

在调查中,52%的青少年认为新娱乐的积极功效大于负面影响,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基本娱乐需求,具有更好的放松减压效果,以及更多元化的娱乐功效(健身功能、交际功能、拓展功能)等,只有19%的青少年认为新娱乐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功效。

大学生对新娱乐负面影响的认识同样较为客观和理性,主要是“容易上瘾”、“影响正常的学习或工作”、“娱乐内容中有不良成分(如暴力、色情等)”、“增加经济负担”、“部分新娱乐项目还不太普遍,不被社会承认”等。但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负面影响本质上并不是新娱乐的技术问题,而是人为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新娱乐的提供者和参与者在具体娱乐过程中的操作问题。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12―22)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将制定 预防青少年犯罪

在日前闭幕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表示将研究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

杨岳表示,2006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将重点抓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三方面。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

(摘自新华网2005-12-19)

体重超标胆固醇高 美国34%青少年不健康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美国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身体不健康,未来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较大风险。

研究者说,他们让12岁到19岁的2200名青少年踩踏车8分钟,从而评定他们身体的健康程度。研究表明,34%的被测试者身体不健康。研究者发现,身体不健康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中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可能性超过健康者2到4倍,他们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以及血压也比较高。按研究结果统计,美国全国有750万青少年和850万成年人身体不健康。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4

关键词:解读;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CNNI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7-0003-05

自2008年3月开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都会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上年年底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针对6~24岁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目前已经发表了五份报告。这些《报告》提供了青少年网民上网的基本数据,是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基础和背景。本文基于CNNIC五年《报告》数据,描述了中国青少年最近五年的上网行为发展变化的情况,并丰富了原报告对数据的背景解读和分析纬度,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一、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

在2007年底,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人数是1、07亿,到了2011年底,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32亿,占总体网民的45、1%,是所有青少年人口的64、4%。这里所说的青少年包括处于该年龄段的非学生青少年。

从图1可以看出青少年网民人数逐年上升,相对于全国网民上升趋势而趋于平缓,仍是主要的网民群体。城乡青少年上网人数增长的幅度在2008~2009年度曾经有所接近,但最近两年又拉开了距离(见图2),且有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不知道是否与农村集中在县城办中学有关。对照图3地区青少年网民比例图,可以看到最近两年中西部青少年网民比例有明显提升,这也许与国家重视中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青少年网民的男女性别比例五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51:48左右。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里,低龄网民人数在增加,尤以十几岁的网民增加为多。截至2011年底,12岁以上的青少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比例的92、8%(见图4)。因此,了解青少年在哪里上网,花多少时间上网,以及在网上都在做什么,对于学校和家庭的因势利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青少年上网行为特征分析

随着宽带入户等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可以在家上网了,加上国家要求网吧不允许接受未成年人上网,导致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逐年有明显的减少(见图6),但是仍旧有39、3%的青少年在网吧上网,且网吧始终是农村青少年第一上网场所。

2007年的调查数据揭示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只有14、5%,在2010年达到42、9%,其增幅明显超过在家上网的增幅,这表明最近几年学校信息化环境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各地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有接近九成的青少年使用台式机上网,同时有近五成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2009年因为3G技术的发展,手机变成了中国青少年第一上网工具,2011年底有80%的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中学生(12~18岁)手机网民占47、5%,大学生(19~24岁)有49%。相对于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网,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城镇青少年,从2008年的51、9%到2011年的81、6%,都领先城镇青少年网民2、2个百分点。2011年的报告比较了各地区青少年上网的设备,发现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接近或超过使用台式机上网的人。

2010年苹果iPad,随后不少厂家都推出了平板电脑类产品,图7中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也在提高,这大概是平板电脑普及的缘故。

从每周上网时长来看,小学生基本上在6小时左右,中学生在10小时左右,大学生在19小时左右,非学生的青少年上网时间较多,在22小时左右,五年数据变化不大,也就是2小时/周的增量,这大概与学生学习压力有关,能够支配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

三、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分析

青少年在网上主要做些什么事情?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网上参与的活动是否具有明显的成长阶段特征?城乡青少年网民以及中西部青少年网民在网络行为方面有什么差异吗?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网络应用,这些青少年网民的吸纳普及速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1、小学生网民的网络行为特点

CNNIC2007年的《报告》没有单列小学生,而是将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归为一个群体进行分析。在2008年后开始将小学生单列。

几年来,小学生排名第一的网上活动都是玩游戏(86、3%),明显超过中学生和大学生(见图8)。这点也容易理解:许多低龄儿童对计算机的认识就是从玩游戏开始的,特别是iPad普及后。另外,不少中小学生平时上网会受到限制,上网打游戏往往是家长对其辛苦学习的奖励。

对于小学生网民来说,排列第二位的活动是搜索信息(76%)。使用搜索引擎在大中小学生网民中都是排列在第二的网络活动。从图9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上升很快,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要求,而且中学似乎先于小学两年左右。

小学生网民排名第三的网络活动是使用即时通讯(74、3%),近七成的小学生都是即时通讯用户,有个人空间/博客的小学生网民达到五成,三分之一的人会上社交网站,使用电子邮件的人逐年减少,在论坛发帖的比例变化不大,一成左右(见图10)。

比较意外的是有近一成的小学生网民会在网上购物,有3%有网上银行,5%有网络支付行为。考虑到CNNIC的调查数据有一些来自网络用户自愿填写,也许其中有人乱填?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5

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研究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从而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地一样,并没有失去青少年浪漫的天性,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的理想观有如下特点:

1、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建立事业,追求知识、财富、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涉及,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有庸俗低级的人生追求。这与开放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2、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往往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薄。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不少糊涂观念。他们更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满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但如果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相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

(二)公私观

公与私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体现。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向和讲求个人实际的特点。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1、传统的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明显让位于先公后私,尤其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2、公私兼顾的观念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3、在公私兼顾这个天平上,开放区青少年学生明显把砝码加在个人利益一头。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区学生对公私并重和先私后公选择均比内地高,而先公后私却远比内地低。

4、先私后公、有私无公的观点也露出苗头。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变化的特点和趋向,说明当前学生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方面已由只重社会价值向寻求二者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影响在学生道德意识观念中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公私兼顾的思想中缺乏那种为祖国为人民献身,只讲贡献,不求索取的忘我型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德育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值得开放区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三)苦乐观

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感受,通常是通过“苦”与“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与个体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因此苦乐观可以反映出价值观的特点。

1、强调自我发展,以自我理想的实现为乐。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幻想年龄中构思自己的未来,以自己的理想未来的实现为乐。如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然而他们的这种理想追求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讲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缺乏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精神。

2、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淡薄。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把苦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如学习相联系,认为条件困难,学习不如意就是苦,而对于“以苦为乐”的看法则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苦乐观是以实际的体验为标准,缺乏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与开放区青少年讲求实效的价值观相联系的。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已经不再追崇那种精神式的苦乐观,取而代之的是实际体验式的苦乐观,因而对于体力劳动有着鄙视感,吃苦精神不够,在挫折面前有进取心,但缺乏顽强的毅力。

3、在自身理想追求的同时,重视享受,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享乐主义。

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开放区的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消极“享乐”主义观念,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享乐”,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钱,把金钱看成是享乐的前提,这种思想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了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心态,不可忽视。

二、影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同时,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开放区,受到影响最深刻,人们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等等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讲求经济价值、经济利益的意识观念,形成一股“经商热潮”,促进人们竞争意识、自我 意识的发展和私有观念的滋展,从而直接、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以家庭和小团伙影响最为主要。一些家庭成员的意识观念、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如出现“一切向钱看”思想和讲排场、摆阔气现象,以及学校、社会小团伙的意识观念,都给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以一定的影响。学校德育并没有完全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不足,造成一定的失误。

首先,学校德育目标单一,忽视了“双差生”的思想教育。传统观念认为德育就是讲求步调一致,讲求单一思想,忽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对于“双差生”,往往按优秀生的统一要求来教育,结果使得学校德育失去针对性,在学生中出现思想断层。

其次,德育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现实实际。许多教师为搞好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升学率,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工作中空谈教条理论,空喊政策口号,不能就社会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具体的生活实际偏差太远,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社会理想、政治思想薄弱。

第三,德育的方式方法形式化,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内层。很多德育工作者往往是追求形式上的目的,在方法上,认为“政治教育就是灌输”,把德育与教学割裂开,造成学生的品德游离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前面三个因素对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开放的影响是客观的因素,而学校德育则是主导因素。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是当今开放地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

三、教育对策。

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特点进行教育呢?这里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问题来探讨。

(一)德育的微观建设

德育的微观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德育自身内部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问题。前面分析过,由于“左倾”思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德育长期处于目标单一化、方法形式化、内容抽象化的现象,与开放的局势不相适应。学校德育必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1、学校德育目标层次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网络结构体系。同时,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又是多元化、两极化,因此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层次化。

第一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倡和树立“大公无私”、“勇于献身”、“艰苦奋斗”的崇高价值观念。这是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广大学生特别是党团员、少先队员、先进分子必须以此作为最高行为目标和准则,不断进取和奋斗。

第二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观,提倡和树立“先公后私”,在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发展的价值观。这是一般性的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以这种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三层次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就是消除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思想,培养青少年以自我的行动、才能为社会贡献的思想品质。

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加以教育,而不是片面地降低德育标准。应根据三层次步步提高,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或停滞不前。

2、德育内容系统化。

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价值观的成熟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富有针对性,形成系列化。具体说,青少年阶段德育内容应形成循环,分成多层次来进行教育。

现阶段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以社会理想、集体主义、党的革命传统等为主,但内容的要求不同。少年时期主要强调学生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化为行动,解决“是什么,怎么做”问题,而青年阶段则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两个阶段在具体环境中可分成多层次进行教育。这样,环环紧扣,层次递进,循环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内容系列。

3、德育方法灵活多样化。

为了解决青少年学生品德游离现象,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学校德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把德育与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如主题班会、夏令营、演讲、革命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介绍、影视教育等,各种具体方法如情境陶冶法、心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等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集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实践的锻炼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二)德育的宏观建设

德育的宏观建设是指把德育当作一个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学校德育的改革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升华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必须把中小学的德育看成一个整体、多个层次,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必须注意衔接,避免成为“三不管”地带,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加强横向交流。首先必须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增强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超前可控性和免疫力,建设一个适合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还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收优秀的教育经验,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6

为了了解我镇青少年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开展健康的网络活动,*镇团委组织了一次青少年网络活动情况的调查活动。本人正好进行大专毕业实践,就随同他们一行展开了这一调查活动。

目前我镇有网吧6个,电脑665台。中小学有电脑478台。企事业单位有电脑341台。家庭上网电脑298台。总计上网电脑达1782台,按12-28岁(这次青少年调查对象)人数计算,每百人占有电脑29、7台。

这次我们主要对我镇一校(*中学),两村(*村,*村),三企(*厂,*集团,*厂)和网吧共300人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基本数据为:从来没有用上网的有26人,被调查人数的占8、7%,上网次数很少的有8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8、7%,经常上网的有18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2、6%。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1、*中学

*中学现有电脑228台,学生总人数1268人,可同时满足4—5个班上课的需要。同时,电脑都和宽带连接,实现了绿色上网。所以,就胡埭中学学生来讲,上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其中,有28%的学生参加学校博客活动,32、6%的学生能利用网络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发短信,学会使用电子邮箱,82、7%的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但也有2、8%的学生在节假日偷偷地到网吧打游戏,甚至有少数学生在早上上课之前和放晚学后到网吧打游戏。

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特别喜欢打游戏。喜欢打游戏的学生占87、8%。

2、两村(*村,*村)

问卷调查显示,网络还不是当前农村青少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家上网的只占到19、3%,到网吧娱乐的占8、3%,大部分青年还是选择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方式。

3、三企(*厂,*集团,*厂)

企业职工的情况和农村的情况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1)、企业中的供销人员自己备有电脑的占82、6%,企业为供销人员配置电脑的占53、7%。供销人员电脑占有率比较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是企业的一大优势。其中,尤以振华轿车附件厂最为突出。该厂为供销人员人手配备手提电脑一台,销售人员外出可携带电脑,和外协单位或客户进行洽谈更为方便,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2)、三个企业都实现了网络管理,为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企业中管理人员大都已实现年轻化,电脑的使用一方面为他们搞好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同时,上班之余也是他们的娱乐工具。(3)、目前,企业中外来员工的比例较大。外来工的娱乐活动比较贫乏,他们的娱乐方式集中在网吧。调查表明,企业外来职工网吧上网率占61、4%。

4、网吧

我们调查了“*网吧”和“*网吧”。这两个网吧在胡埭镇是上座率较高的网吧。白天的上座率约38、2%,晚上的上座率比白天高得多,约79、6%。可以说,网吧是青年的天堂。在网吧中,来打游戏的占98、5%,偶尔也有上网查阅些有关资料的。调查中还发现,占75、8%的网吧游戏者是外来工,本地的只占少数。

调查中发现,根据文化部门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玩耍,网吧入口处也有极醒目的牌子“未成年人不得入内”。但据内部透露,还有不少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甚至有少数中学生曾弃学结伴到网吧通宵达旦打游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还有发生一些青少年在网吧寻衅斗殴,发生伤害事故的。

二、调查分析:

1、网络已确实走进了青少年的活动范围,而且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方式。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娱乐是以放松减压为最主要目的。但也有极少数的青少年放弃了工作整天沉溺于网吧,这是不可取的。

2、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网络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重要影响,网络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但网络同样对开拓者少年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网络为企业青年职工增添了活力,提供了活动空间。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调查显示,网络娱乐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功效,又有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只能导,不能堵。比是如何对待青少年学生玩游戏问题上应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以至影响学习,妨碍身心健康。但是,现在青少年对历史英雄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比较崇拜英雄。我们不能不让孩子去玩游戏,但是可以控制一下让孩子玩什么游戏,开发一些健康的游戏引导孩子们离不好的游戏远一点。很多游戏迷表示,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他们不分昼夜地英勇作战,就是因为它提供的“扮演角色”和“外挂升级”。在这个虚拟空间,玩家扮演一个活生生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各种梦想。而练功升级又吸引着玩家朝着更高的境界迈进。现在不论国产还是外国的游戏,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内容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的游戏几乎没有。我们认为游戏要有个分层,要有成年人的也要有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游戏关键就是有教育功能,这是以后要重点抓的一个内容。我们要用健康向上的游戏占领青少年的游戏市场,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小学校,让青少年在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的网络游戏中亲自完成伟人业绩,而且还能在游戏中学到伟人的精神,促进自身的德育水平和各类优秀品质的提高,增长科学知识。

2、加强网吧管理。文化部门特别是镇文化站应注重对网吧的督促和管理工作,要经常对网吧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学生;上网调查;研究报告

随着网络信息的冲击,青少年学生上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学生的家长,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也忧心忡忡。本着摘要谈到的两方面教育目的,我们首先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实际调查,并进行研究总结。

学生上网调查的开题报告

我们对职业中专学生上网情况作了为期半年跟踪调查,下面就开题报告作六点介绍。

一、研究目的

“你‘e’了没有”,如今已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日益上升。网络的魅力何在?它能带给青少年哪些影响呢?青少年上网目的是什么?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又掺杂着多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呢?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发展前景如何?老师、家长们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关同学上网情况的调查,为同学们预防上网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学习作用,扩大知识学习面,增强学科知识学习效能,提升社会知识实践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实践依据。

二、研究内容

我们调查了解青少年上网途径、目的、频率及老师、家长的看法,研究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关系及影响,包括互联网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关系、互联网对青少年所存在的优势和隐患等,通过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调查的基本方法,尝试着写了调查报告,初步了解了研究途径。

三、研究成员与分工(见表1)

四、研究步骤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收集有关资料;开题报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题报告。

五、研究范围

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和职业教育中心。

六、初步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了解职中学生上网的需求及目的,提出建议意见,引导职中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1、青少年上网的益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网页,了解和认识最新的新闻报道、学科知识、科技动态,使青少年交往的地域空前宽广,视野空前开阔,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第二,可以交流情感。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自由交友,交流思想自由化,交流情感随意性,十分方便地与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谈,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与学业进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利用网络中更多的资源,还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方向与学习空间,给平时的学习注入新鲜的生机,让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他们常常利用QQ的空间,设计独特的个性文档,张贴图片与照片;开设耳目一新的博客空间,发表独到见解与作品,有利于加入好友圈、博客群,到他人园地阅读优秀作品,供自己学习研究,实现自我创新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潜能生”的学习动力。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先进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机房学电脑、做网页、制作动漫等,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知疲倦,一点也不叫苦,还津津有味;课间,他们聚集一起对学习电脑侃侃而谈。互联网为这些“潜能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第五,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因特网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青少年上网的弊端。

第一,出现网瘾、沉迷游戏。众多青少年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依赖症,成了“游戏迷”,有的长期面对电脑,颈部僵硬前弓,导致整个腰椎疼痛,出现青少年早期颈椎病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的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看不健康网站。互联网上难免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页网络。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年纪轻,可塑性强,自控能力比较差,缺少思辨力,不善于取舍。

第三,厚此薄彼,荒废学业。青少年沉湎于网上浏览,延误学习,课堂精力不足,常昏昏欲睡,课堂情绪易与教师管理冲突,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家长与教师都不可忽视。

第四,诱发青少年犯罪。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五,上网交友。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的主要目的,通过问卷分析,青少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占32、2%。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应,与网友见面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

学生上网调查的结题报告

调查一表明:八成学生上网为娱乐,心理缺陷者更迷恋网络。

根据中职学生上网的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学生上网为娱乐,男女生上网人数差别不大,心理有缺陷的孩子更易迷恋网络。

进行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成果给家长知道,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及时引导儿童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未成年学生上网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一般情况下,男生上网占多数,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男生上网人数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92%,女生上网人数的比例为89、5%。数据表明,虽然男生上网的比例大于女生,但差别并不明显。八成学生上网的目的是娱乐。

上网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开通网络的初衷,然而事与愿违,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上网大多是为了娱乐目的。

中学生上网以聊天兼看电影或者听歌比例为89、6%;以聊天兼玩游戏比例为72、1%;以玩游戏兼看电影或者听歌79、2%;以聊天兼浏览信息和查阅资料的比例分别为35、2%和26、1%;以聊天兼收发电子邮件和写博客的比例分别为22、9%和10、2%。

娱乐项目中聊天最受欢迎,所调查的学生中有79、2%参加过网聊(包括视频),女生网聊比例84、2%,男生网聊比例78、4%。中学生网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联络朋友,其次是打发无聊时间。谈到在上网聊天中的态度时,女生认为自己一般和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网聊,不一定是本校的,不一定是男生,很少与无聊的青少年聊天;男生认为自己大多找女的聊,不论学业与行业,空间范围比较广,整夜泡在网吧的大多是男生,未成年人占30、8%。

“你平时在什么地方上网?”在这个选项下,36、5%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调查对象都是不满18周岁的中职学生,而网吧是不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地方,学生的答复、揭示了目前网吧管理存在的漏洞。学生们表示,之所以选择在网吧上网,一方面是家里和学校没有上网的条件,另一方面是不愿意受到更多的监督和约束。专家认为,中职学生在网吧上网容易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出现持续长时间上网等现象,给未成年人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上瘾?调查表明有网瘾的孩子往往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中父母生活不和谐。专家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容易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出现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另外,有的也缺乏成长中必要的教育引导。再有,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孩子也会讨厌父母,讨厌家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意与父母待在一起,不愿意回家,这为孩子沉迷于网络提供机会。专家提醒,面对网络“入侵”,家长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空间,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但是一些教育专家认为,部分孩子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

调查二表明:对于大部分上网的青少年来说,上网利大于弊。

有专家说,“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习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孩子,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此来解脱学习上的不幸;而对生活中成功的孩子则不会有太大影响。”而那些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则往往是因为由于上大学前在重压下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但上大学以后开始厌学,或从小习惯于受管制,远离父母后突然失去约束而使学习成绩急剧滑坡。可见,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

也有专家称,“并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只要一上网或者上网时间长就会影响学习。”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分别属于中下等、中等、中上等和上等的青少年中,网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成绩上等的青少年中三分之二以上上网,比例为最高;成绩中下等的上网比例最低,为45、5%。节假日,据优秀学生上网时间统计,他们并没有挤占做作业的时间,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不少于120分钟,而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也能超过150分钟。利用上网找到学科网站,解答一些学习中的疑惑问题,这是没有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完成的作业。

调查还显示,对大部分上网青少年来说,上网并没有减少他们思想交流的时间,与异地父母上网直接讨论社会问题,与异性朋友建立关系,这些比例显著高于不上网青少年。

此外,调查还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越长,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参与愿望越强烈,他们表示“对社会了解更多了”,“更愿意发表自己对社会对学校的看法”,“更愿意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也“更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一次上网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学生占三成以上,其中超过六成的学生认可网络游戏是上网成瘾的最主要原因。据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可查数据表明,“广州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报告”显示,不良及恶意信息的欺骗和影响、网游网聊,导致上网成瘾和网络虚拟性引诱青少年不良行为,也说明是互联网对青少年带来的三大主要危害。

调查三表明:仅5%中学生没有上过网,上网的内容主要是聊天和玩游戏,15、6%被访学生赞同网恋,大多学生赞同国家制定《儿童互联网保护法》。

调查结果显示,5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68、9%表示偶尔上网,只有5%的回答没有上过网。78%的学生通常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在亲戚、朋友和同学家里,占8、7%;再接下来才是网吧(5、8%)和学校(4、6%)。有三成的被调查学生平均每周只有一天上网,有六成的学生平均每周只有一天或两天上网。在每周中,73、8%的被访者回答只有一天曾经在午夜零时后仍然上网。9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4小时,七成左右的学生上网时间不超过2小时。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要多,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男生占13、7%,而女生则占7%。

对于上网的主要目的,选择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等的比例高达55、7%,超过“查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的30、9%。综合来看,“上网聊天”是被调查学生消耗上网时间最多的原因。被调查学生中,大约40%的学生曾经一次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一次上网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学生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31、8%。在最长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的学生中,上网的主要原因是聊天的占34、8%,玩游戏的占21、3%。在最长上网时间超过9小时以上的学生中,上网的主要原因是聊天的占35、9%,玩游戏的占21、8%。网络游戏和聊天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时间长,以至上网上瘾的主要原因。

对于网恋的态度方面,15、6%的被访学生表示赞同。其中,20、7%的男生表示赞同,而女生中则只有11、3%的人表示赞同。

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容易上网成瘾外,网络对青少年的潜在危害还来自其他一些方面,如网络的隐身性会引诱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的或不道德的事。但调查发现,父母对学生的监管水平偏低,18、8%的被访者表示父母从来没有针对上网提出过意见和建议,47、7%的被访者回答“提过一两次”。73、4%的被访学生赞同国家制定《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我们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因势利导,其次,要加强和健全网络德育工作。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西安市 莲湖区 中学生 网络运用情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新宠儿,网络越来越多的被日益广泛的运用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时展希望之所在的青年一代,网络对于他们当今生活的影响,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呢?团区委针对这一问题在我区20多所中学发放了20000多张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现随机抽取其中5000余份进行有关分析思考。

该问卷调查对象是我区在校的初、高中的学生,随机发放,其中有效问卷21000份,回收率高达99%。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均为中学生,年龄在15—19岁之间,都属于青少年群体。

2、从所在学校来看,都为中学阶段,还属义务教育期间。

3、从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来看,我区在回民街附近,学生家庭条件落差比较大,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接触网络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具体从中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上网目的、周围环境对其上网所持态度等主要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其中问卷分为学生卷和父母卷两个部分。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大都上网,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程度不够。

问卷中“你是否登陆过互联网”这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登陆过”,但从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次数,网络对其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来看,他们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认识还不够,上网多是以娱乐、体育、打游戏等为主,没有把网络的巨大作用发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校学生的网络合理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如下表所示:

(二)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方面问题的统计结果来看:

针对“你是否通宵上网?”这一问题,选择“从未通宵上网”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9、8%,在“你是否为上网而旷课”这一项中选择从未因此而旷课的占到总人数的73%,而在“你的同学中,是否有人因为网络而出现了心理和行为上的严重问题”一项中,选择“有”的占到了3/5,选择“无”的占了1/5,选择“不清楚”的占到1/5。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今网络对我区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大,虽然存在一部分迷恋网络的青少年,但所占比例极小。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关于网络有关知识的讲解,把存在网瘾的青少年早日带出泥沼,恢复正常向上的学习生活。

(三)青少年个人及学校、父母、老师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及上网的态度:

父母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及上网的态度问题,在随机抽取的5512份样本中,持“非常赞成”态度的有434人,赞成的共有1252人,“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有2166人,“反对”的有809人,坚决反对的有883人。在班主任对学生上网的态度中,有682人非常赞成,有1145人赞成,有2012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有809人反对,有883人坚决反对。最后,对于中学生自己对使用手机的看法中,认为“有必要”的占到3/5,认为没必要的占到1/5。

三、关于西安市莲湖区青少年(在校中学生)网络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不可否认网络上确实存在色情、暴力、等严重威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事物,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双面性,网络自身的巨大优势也是其它媒介无法取代的,例如方便快捷、信息广泛、齐全等等。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他们失去的东西将无法估量,因为网络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而拒绝、远离网络,后果将是相当可怕的。正是因为很多对互联网的负面评价,使得许多家长、老师都不允许青少年接触网络。然而,互联网真的这么恐怖呢?单就暴力这方面来说,有专家指出,暴力现象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伴生物,不能把几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简单地归罪于诞生只有几十年,在中国发展仅仅几年的一个新生事物。任何媒介都不可能单独起作用,暴力结果往往是综合因素使然。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玩同一款游戏,但是暴力犯罪的只是极个别的人,这说明应该更多地寻找游戏之外的社会原因。专家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所谓游戏暴力事件。实际上,暴力问题常常是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伦理问题、教育问题的一种投影和折射,网络不应该承担也无力承担这些问题的责任。事实上,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工具,一种媒体,一种载体,或者说是一个虚拟世界,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不关互联网的事,就像世界里的人类社会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不关地球本身事一样。

互联网是属于全人类的,网络也是属于青少年的。网络塑造青少年,青少年创造网络。广大青少年是网络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青少年也是推动网络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充满创造精神的网络产品和网络实践焕发了互联网的勃勃生机。

本次调查问卷的被访者,无论从家庭背景还是学校教育上都能很容易地让学生接触互联网。家庭上,家长文化水平较高,能有效地指导孩子上网;学校里,老师们基本上都配置有能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并且可以布置需要上网查资料的作业给学生。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来,学校里并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只知道布置作业,却没有教导学生们上网查资料时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不良信息的骚扰侵蚀。而对于学生,他们一旦接触互联网,大多都会受到这个虚拟世界的吸引,好奇心驱使他们去自主地探索这个未知的、可能比现实世界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这是了不起的一种学习精神和态度!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是其第一指导者。然而,当孩子充满激情地探索并认真地询问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一是自身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不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不够;二是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搪塞应付。据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接触互联网持保守甚至抵制的态度,有42%的家长和53%的教师反对学生去网吧,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上网忧心忡忡。

据此,笔者建议:1、教育部门应该密切联系学校,定期给在校中小学生做积极有效的宣传并印发有关网络法律规章、上网相关知识等内容的宣传资料、推荐健康有益的网站等指引资料给学生、老师和家长,老师在更新网络观念的基础上负责基本的网络素养的指导。2、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学习上述的材料。3、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尤其是青春期时的心理,并有效地了解孩子经常可能浏览的网站和聊天的对象,最好能有时间每日与孩子谈心或者闲聊;4、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站进行审查分类分级,同时直接打击非法网站,规范网吧经营管理。全社会,特别是各大网站以积极倡导净化网络环境为己任,努力创建绿色网上空间,推进网络文明建设。5、各学校、教育部门应建立适合中小学生浏览悠闲的网站,密切关注他们的文化需求,并顺应之引导之。

据中国公安部消息,自2010年全国加大力度打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网民对专项行动十分关注,反响强烈,纷纷通过电话、互联网举报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为打击,净化网络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这是国家对千万青少年能在文明洁净的网络环境下成长的承诺,可喜可贺!

四、美好的前景: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计算机信息科学等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也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全球互联网作为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这场革命的主导者、参与者,已经不是高龄的专业人员,而是以创新为最终竞争力的新一代青年,全球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一股新的年轻的领导力量的觉醒。

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已经把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对待。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要使新一代人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技能,避免成为新时代的数字文盲,还要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应用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筛选、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我们应该把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技能,作为读、写、算一项终身有用的技术能力来对待。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潮流。

总之,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要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走向新时代,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摘自《中国网友报》

[2]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直播实录》原文出处:中青网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内部监管(精选8篇)
  • 下一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心得(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