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服务贸易合同(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服务贸易合同篇1

GATS将服务贸易纳入到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范围,起初主要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张,因为它们在服务贸易领域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2]。后来,发展中国家也逐步意识到多边服务贸易将会给自身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利益,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积极签署了GATS。GATS第1条第1款规定,“本协定适用于所有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GATS定义中的措施,既包括中央或地方政府当局所采取的措施,也包括代表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非政府机构所采取的措施。但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行使职权时所提供的服务不在GATS的管辖范围之内。因而,在通常意义上,根据GATS第1条第2款的规定,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形式。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GATS所指的服务贸易的概念专指国际服务贸易,即国家间的服务输入或者服务输出这样一种贸易形式。GATS的签署是建立和发展服务贸易多边规则的重大突破,并且不少条文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以适当的照顾,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客观上大大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整体繁荣与发展。GATS签订后对国际服务贸易产生的影响GATS签订之后对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发展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本文之初GATS的签订背景介绍中曾经提到,GATS的签订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博弈的一个过程,发展中国家逐渐意识到服务贸易对本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而积极促进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因而,对于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首先,GATS规则中巧妙地将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充分给予了世界各国参照利用GATS的具体规则调整本国服务贸易法律规则的自由权利。这种灵活性,在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服务贸易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法律调整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际商事法律特别是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制度的趋同与协调。而法律规则的趋同与协调,又必然保障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发展。其次,GATS将成员方普遍的原则与特定的义务区分开来,这种形式便于成员方遵守服务贸易普遍规则的同时,又能对本国服务贸易的状况作出调整,保护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又切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并且符合GATS框架下的具体规定。再次,由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起步与发展比发展中国家要早,因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比发展中国家充分许多,在GATS签订之时,就充分考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实际差距,因而在GATS中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后,规定了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谈判建立在部门清单的基础上,给予发展中国家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这种灵活性的规定,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福音,这种规定,不仅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上的提升,同时也对于整个国际服务贸易的协调也是一个大胆尝试[3]。

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初步发展

(一)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为此,中国经历了15年的漫长历程。转眼之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达十年时间,在这十年期间,中国在经历了入世之初的担忧与无措、阵痛与迷茫之后,国内经济实现了跟随世界经济的脉搏一起跳动。现代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时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并且逐步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规范国际服务贸易业的第一套多边原则与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活动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这对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推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的经济合作,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尽管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服务贸易落后于货物贸易、综合竞争实力较弱、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在这十年中,中国不但建立了符合WTO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系,而且还积极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参与了许多世界经贸活动,国内和对外服务贸易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二)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及承诺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其地位由国内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变化。在三大产业出现结构性变化的同时,服务业也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转变,并且正在进一步向新兴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日益攀升,都使得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虽然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但是,服务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大量相关因素的跨国流动。而在一些包括金融、航空等敏感领域,由于服务贸易往往关系到当事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因而,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诺将全方位、有步骤地开放国内的服务业市场。在列入服务贸易开放减让表的33项内容中,商品批发、会计、法律以及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度较大,电信、燃气、热力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首次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也进一步放宽了限制。从总体上看,我国除了对自然人流动、商业存在方面限制稍多外,其他部门几乎少有限制。在按WTO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并承诺将进一步开放11个分部门。由此可见,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水平较高,并且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承诺水平。

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成就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1982年至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了近29倍,年均增长15、9%,出口额在世界同行业中的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额在世界同行业中的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但是,同期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10%以下,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服务贸易长期呈现逆差[4]。与世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水平依然很低,并且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然而,到了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进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贸易逆差明显缩减,出口额和进口额在世界同行业中的排名双双攀升。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依次为美国、德国),出口额与进口额在世界同行业中的排名均比2009年上升一位。201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624、2亿美元[5]。“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6]而在前段时间,商务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34个部门联合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1%。总体上,入世10年,总量增长5倍多,世界排名从10名以外上升到第4位———这是中国入世后,服务贸易划出的轨迹[7]。“对中国而言,服务贸易经历了一个‘黄金十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参加京交会高峰论坛时说,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0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加到5、2%,世界排名也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8]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发展是建立在各种条件的完备之上,如法律体系领域的改革和完善,服务贸易领域专业理念的推广,以及各个部门为推动服务业发展所作的改革和适应。这些,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为中国入世,建立符合WTO要求的市场体系所做的努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也使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与世界接轨的服务贸易体系,为推动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取得的成就1、服务贸易发展获得新的机遇。2012年5月28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演讲,他指出,“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9]。可见,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基础,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发展服务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以及发展服务业所必需的丰富的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研究表明,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够增加1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市场,为具有发展层次多、范围广、就业面多等特点的服务贸易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缺乏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因为劳动力资源的缺乏经济陷入停滞状态。而中国丰富的劳动力为国际劳务输出等服务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为实现国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发展路径,不仅能够进行劳务输出获取外汇,同时也为培养国内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渠道。2、服务贸易结构日趋合理。尽管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由于缺乏其他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十年间,通过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开放服务领域,我国逐步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了我国的服务水平,优化了服务贸易结构。随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额在整个服务贸易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通信服务等新型服务贸易额迅速提高,而部分高附加值行业则出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业的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5、5%,较200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咨询服务、广告宣传的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比2005年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10]。我国的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型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服务贸易领域逆差有所收窄。加入WTO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一直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费、旅游等几个领域。以2011年前三季度为例,2011年前三季度运输、旅游和保险服务贸易逆差额分别达到329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商业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咨询等领域出口的强劲增长,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明显收窄。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服务出口增长了4、6倍,顺差增长了8、7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增长了4倍和3、3倍,年均分别增长了38%和34%[11]。2010年,商业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咨询四项领域顺差分别为184亿、94亿、63亿和77亿美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1、6倍、92%和47%。以上这些服务贸易领域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以及一些传统的中国服务出口的增加是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就目前而言,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可能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在服务贸易的某些领域依然会处于逆差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入世十年期间,在服务贸易规则的指引下,中国明确提出了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从而使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逆差已经在逐年缩小,且在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新领域获得了快速增长。4、服务贸易区域间协调不断加强。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赋予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更多的自,支持其扩大对外贸易。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1984年,我国又大规模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伴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伴随着中国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东西部地区依靠各自优势,施行错位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贸易格局基本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各方面的优势,集中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取得了显著成绩;中西部地区依靠其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传统服务贸易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这种发展格局之下,中国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及技术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服务贸易又为东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人力与资源基础,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域贸易协调不断加强,区域协调联动效应日益明显。

中国服务贸易长足发展的法律障碍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国际服务业必须进入逐步自由化阶段,然而我国服务业尚处于幼稚期[12],服务贸易立法在某些服务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有关立法比较多,但是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立法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服务贸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中国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存在的许多不完善之处,形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的障碍。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服务贸易领域缺乏统一的基本法服务贸易作为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日渐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国出台一部统一详细的服务贸易基本法也具有现实需求。就目前而言,服务贸易的有关立法,仅仅原则性地体现在《对外贸易法》中,其他则散见于一些部门的规章中。这种有关服务贸易立法的杂乱规定,使服务贸易领域很难找到完整有效的法律适用条款。杂乱的立法现状,必然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对于中国的入世承诺和国际形象而言,也有损及。因此,制定一部符合服务贸易发展需要的法律,规制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保障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二)法律调整范围过于狭窄服务贸易的调整范围对于服务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国法律制度对服务贸易规定的范围过于狭窄,必然会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中国的服务贸易法律来看,其调整的范围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相比还是过于狭窄。中国现行的服务贸易法律,主要将调整的重点放在商业存在这一种服务贸易类型上,而对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都鲜少涉及。法律监督,是制约,但更多的时候是保障,这种规定,对于其他几类服务贸易类型的发展缺乏法律的规制,也必然会使其他几种服务贸易类型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三)缺乏政策透明度众所周知,透明度原则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一个基本原则,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国应该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对于服务贸易领域里的一些法律、政策应及时公布。因而,在入世之初,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于服务贸易的有序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的法律、政策的透明度尚未达到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例如一些政策法规的,并没有达到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的公开程度,内地与香港、澳门签订CEPA协议没有及时通报服务贸易理事会,引发欧盟和日本对CEPA的透明度的怀疑等等[13]。这些都对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遵守总协定的承诺,促进服务贸易的输出产生了阻碍。(四)服务贸易立法与国际相比存在差距如前所述,中国服务贸易立法缺乏统一立法,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也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是,中国服务贸易立法领域与国际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对于服务贸易的规定,详细而具体,且有专门的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这种模式,对于服务贸易领域出现的问题,政策法规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适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形势。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规范也存在差距。例如在1998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关限制外商投资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内容,均有违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有关市场准入原则之嫌。

GATS框架下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制度之建议

尽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以来,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五个不平衡”现象,即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平衡、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结构不平衡。在当今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之下,为积极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我们需要在GATS框架下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着力加以完善。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建立符合国情的服务贸易制度中国在加入WTO时对服务贸易承诺开放的部门水平比较高,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有些战略性贸易领域及发展比较薄弱的服务贸易领域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又不是单一的或者全方位的保护。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渐进性的开放策略,即必须将开放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体上,根据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遵循GATS的有关原则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我国应实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开放策略,在逐步开放服务市场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尽可能地减少开放服务市场对我国服务业所造成的冲击。具体而言,必须在遵守GATS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多边贸易规则,对这些敏感而脆弱的部门进行适度保护与适度开放相结合,谨慎地开放、发展本国的服务贸易。对于需要保护的部门,实行有选择性、有差别的、保护程度相异的支持政策。当是服务贸易领域中比较具有战略性和高新技术的服务业时,适当地延长其保护期限和给予较高的保护程度;对于比较成熟的、已经具备相应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部门,则给予比较短的保护期限和采取低标准的保护程度,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改进行业发展水平,促进行业规模经济较快生成,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二)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保护我国在《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知识产权在服务贸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既有利于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为服务进口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又有利于提升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扩大服务出口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14]。和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以版权为载体且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往往通过人的服务来体现等特点,作为和货物贸易差别显著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过程中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必须熟知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版权贸易的规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即注重推动服务载体和手段的专利化。基于文化产业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有必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完善与服务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三)制定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当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将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各种阻碍已成共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贸易时都注重建立完善而严格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对于本国国内服务业的保护,都具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就总体法律框架而言,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虽然包括国际公约、协定以及双边条约、协定等内容以及国内法部分的相关内容,但是,和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相比,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国应根据GATS按照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探讨制定一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在保障外国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当可能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能及时采取相关国际法上的救济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措施来保障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应将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对于中国在GATS框架下承诺的开放领域的服务贸易立法,应进行统筹和梳理,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混乱现象。同时注意根据GATS透明度原则的相关规定,及时地对外公布我国有关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履行中国在GATS下应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放、发展服务市场的过程中,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国内外服务主体在我国服务市场的活动,保护和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四)建立并发挥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既是服务贸易民间促进体系的基础,又是服务贸易行业自律体系的核心。而政府的宏观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贸易中风险的发生。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成长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产业间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15]。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是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举措。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建立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协会,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企业的诉求,并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内部的自律作用,指导和协调企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拓国际服务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是保障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服务业发展方向,实现与服务产业的互动。政府与各产业之间应该积极配合,互相听取意见,政府应为各产业进行宏观上的指导,而各服务产业可以依靠行业协会将各行业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反映给政府,为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真正实现政府宏观指导与服务产业发展的互动。我国在《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从2012年开始,商务部将在北京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文简称京交会,英文简称CIFTIS),这是一个政府积极参与搭建的国际性、部级、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其主题是“服务贸易:新视野、新机遇、新发展”。这种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以“京交会”为龙头、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贸易促进平台体系必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在GATS框架下获得新的发展。(五)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出席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式上,总理说:“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服务贸易合同篇2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受内地市场准入限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货物贸易[1]。1995年,香港输往内地的港产口占香港外发加工贸易的比重为71、4%,而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出仅占香港服务总输出的16、7%。此后,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服务贸易逐渐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更加紧密。至2000年,中国内地首次取代美国成为香港的第一大服务贸易输出地和输入地。

在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顺利发展以及香港服务经济与内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背景下,CEPA出台对于加快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的促进效应受到广泛关注。CEPA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两地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以及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对香港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主要涉及的42个行业,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分销服务、物流、旅游、银行、证券及期货等服务行业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服务行业的开放方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开放,即以独资的形式从事特许经营,如物流、零售服务等;另一种是以比世界贸易组织更低的门槛进入内地市场开设分去机构,如银行及保险。2004年CEPA实施以来,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出与输入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特别是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入。近年来,香港与内地互为双方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且继续保持着上升趋势。2004年以前,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入基本处于持平状态;2004年以后,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入明显上升。从服务贸易总量分析,2010年,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出额为2305亿港元,是2004年CEPA开始实施时服务输出额的两倍,占香港服务输出总额的28、3%;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入额为1047亿港元,占香港服务输入总额的26、6%。从服务贸易部门类别分析,香港自内地的服务行业进口基本保持稳定,2004~2007年,香港自内地的商贸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进口额在香港相应行业服务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保持在45%、30%、25%左右。除旅游服务外,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主要是运输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这两项服务贸易的发展和香港对内地(特别的珠三角地区)的直接投资及由此形成的“前店后厂”产业分工格局密切相关,同时与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密切相关[2]。

实证分析

1理论基础

CEPA虽然没有对外设立统一关税,但其零关税、开放服务贸易等规定同样适用关税同盟理论。维纳提出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衡量关税同盟的效果。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国之间取消了关税,从而引起的在本地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被同盟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所取代,因而新的贸易在同盟国之间被创造出来。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同盟国之间的关税保护相当于对非同盟国的减税歧视,使得原来来源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同盟国的产品转而向生产成本较高的同盟国转移。

2模型构建和数据采集

巴拉萨模型是研究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经典模型。该模型假定:区域贸易合作之前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是固定不变的,区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合作前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则表明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当区域外贸易合作后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小于合作前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则表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本文试图运用巴拉萨模型对CEPA实施前后香港和内地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两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为方便检验CEPA实施前后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本文在巴拉萨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D,CEPA实施前D=0,实施后D=1。本文选取1995~2010年的香港服务输入、香港来源于内地服务输入和内地服务总进口值作为样本进行计量分析。其中,香港相关服务贸易数据来源于香港政府统计处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内地服务进口数据来源于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年鉴。因内地按来源服务输入尚未进行统计,本文采用香港政府公布的按目的地划分的至内地服务输出值来代替内地区域内服务进口值。

3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Eviews6、0软件对应用的巴拉萨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各回归方程F检验结果显著,拟合优度在0、85以上。从表1可以看出,CEPA对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不同。CEPA实施后,香港的服务总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区外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CEPA实施前,说明香港存在总服务贸易创造效应,但不存在维纳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具体地讲,香港总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增加了0、00294,而区内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降低了0、003084,说明香港从内地进口的一部分服务产品大于本地生产。区外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上升了0、005739,表明香港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成本低于内地的服务贸易。内地的总服务贸易创造效应明显,但同样不存在维纳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内地总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增加了0、14135,区内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降低了0、004634,说明内地从香港进口的一部分服务产品成本大于本地。CEPA实施后区外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比CEPA实施前高0、019923,所以内地没有以香港的服务贸易来替代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可见,香港与内地仍未充分享受到CEPA的优惠政策。

服务贸易合同篇3

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巨大

运输服务贸易是传统货物贸易的增值服务形式,也是一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运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和市场机会。然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较之世界发达国际比较落后,较之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也相当滞后,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却连年高额逆差。从表1可知,一是运输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传统的主要服务内容,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二是虽然运输服务出口连年快速增长,但却连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且在1999-2008年连续10年比当年全国服务贸易的差额还要大,2009年虽然比同期服务贸易差额要小,但却创出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总额和逆差同比扩大的两个新纪录;三是巨大的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仅昭示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严重失衡,也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发展。

2009年初我国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货物进出口贸易一度下滑,但很快止跌回升,全年进出口贸易仍达到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进口总值1005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2、2%,然后,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236、2亿美元,同比却下降了38、7%, 跌幅远大于货物贸易和运输进口贸易,而由国外公司承运的运输服务进口额为466、0亿美元,同比只略微下降了7、4%,致使我国运输服务逆差创新高,达到-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2、94%,占同期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77、64%,仍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国际上常用TC指数来测定、衡量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TC指数反映的是贸易竞争力指数,它是一国某一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数值均在±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表2可知,我国运输贸易的TC指数值一方面长期在低于0的负数值区域地位徘徊,与丹麦、韩国等世界运输贸易强国比较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物流运输市场上仍处于弱势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加入WTO以后,TC指数的负数值越来越小并趋向于0,这说明我国运输贸易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增强。

国际上还常用RCA指数来测定、衡量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RCA指数表示的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额占其当年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额与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它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所以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或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1、25--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0、8-1、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中度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从表2可以看出,丹麦在世界运输贸易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德国具有中度竞争力,而我国的竞争力则显得较弱。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强劲增长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运输服务的RCA指数趋势向好,显示性比较优势竞争力正在有所增强,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运输服务企业经营业绩较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不断地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货物贸易得以快速发展,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16、8亿美元,1999年达到3606、3亿美元,2009年虽然遭遇世界金融危机,比2008年下滑,却依然创出22072、7亿美元次新高,分别是1989和1999年贸易额的19、76倍和6、12倍。我国的国际运输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的运输企业相比,显得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偏低,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经营状况堪忧。2009年是国际运输服务的“寒冬”,运价降低、订单减少,企业经营业绩普遍出现大幅降落甚至亏损。我们研究沪深两市的国际海运企业的2009年报发现(参见表3),表现不如人意,每股收益同比全部为负增长,其中外运发展业绩下滑最少为-63、52%,中海集运出现同比巨幅下滑为-5058、93%。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十大亏损企业中,国际航运业两家上榜,中国远洋以亏损75亿元沦为2009年沪深两市的“亏损王”, 中海集运2009年也大亏64、89亿元,较2008年净赚1、31亿元剧减50倍,成为沪深两市亏损第二多的上市公司。可见我国国际运输服务企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五大对策

国际运输服务既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又是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增强,运输服务贸易,特别是运输服务出口贸易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增强其竞争力的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商务部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特提出运输服务发展对策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要加大对运输服务贸易,特别是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优化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环境。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改变国际运输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避免条块分割、资源分流,发挥政府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指导、协调、监管的职能。二是应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服务管理体制,构建有效的“国货国运”、“国油国运”、“国煤国运”的运行机制。三是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相关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有利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四是要制定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税收、融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基础建设,提高承运能力

运输服务贸易是国际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很大,但运力不够是制约我国国际物流运输竞争力的“瓶颈”,也是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要因。因此,我国要加强国际运输服务的基础建设,提高我国国际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港口、国际机场、国际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的生产要素。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运输的现代化装备,增加运载工具,特别是要增加大型油轮、干散货运输船、铁矿石运输船的建造和营运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完善EDI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系统。四是进一步加强运输服务的国际化、集成化、精细化、一体化、标准化、便利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的承运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竞争能力

国际运输企业是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主体,也是提升国际运输竞争力的关键。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要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的政策,构建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的运输企业集团。一是大型运输企业强强联合,加强重组和整合,如中国外运与中国长航集团公司全面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构建成“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使国内的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中小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资源优势互补的整合,取长补短,如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合并重组,形成更高层次的优势企业或业务联盟,提升我国运输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小运输企业还可与中国远洋、中远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国际航空等大型国际运输集团联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运输企业集团。三是通过参股、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强港口、航线、运输、货代一体化经营,构建大型、综合性的国际运输服务的企业集团。四是继续扩到运输业的对外开放,主动地“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利用外资构建运输服务的跨国经营企业,加强国外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四)创新营销管理,加强客户服务

当今市场的竞争格局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国际运输服务企业创新营销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构架好、发展好、维护好国际货物运输供应链。一是要利用4PS营销组合原理融入供应链,与进出口企业签订运输、货运服务合同,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货物贸易“国货国运”的承运比重。二是要利用优化4CS营销组合原理服务供应链,与大型进出口企业联合,结成长期的战略联盟,如中远集团与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就铁矿石进口运输订立合作协议,营造国际贸易产业竞争链,形成稳定的运输服务市场。三是利用4RS营销组合原理协同供应链,努力促进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出口用CIF价格术语、进口用FOB价格术语成交,并由我国的物流运输企业承担运输服务,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强CRM工作,要服务好现实的运输客户,以质取胜,与客户结成稳定的战略同盟。同时还要着力开发新的客户,融入更多进出口企业的供应链,并为之服务好、协同好。

服务贸易合同篇4

[关键词]服务贸易;海峡两岸;产业结构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也逐渐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产业结构转型速度不断加快,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和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以及服务贸易结构转型,加大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规范化、市场化、现代化、普遍化的进程,同时海峡两岸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两岸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已互相依赖,密不可分。

1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体系中,服务贸易占据很大的比重,进出口贸易以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而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此外,台湾地区以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为其进出口的主要方向。2013年,大陆对台湾的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率超过了40%,与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基本上达到同步。其湾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口额增长率为18、3%,几乎达到同期货物贸易进口增长速度的两倍。通过对比分析各行业在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发现:(1)海峡两岸的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例如文化产业、商业产业、交通运输产业及其他旅游业服务等。(2)新兴产业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像体育娱乐产业、保险金融产业、建筑工程产业、环境和卫生产业等。有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3年,大陆旅游行业的服务贸易额从32、5%下降到25、39%,同时,台湾地区的服务贸易总额中旅游行业所占的比重从23、99%下降到20、67%,而像其他服务贸易的保险、专利权使用、计算机等占有的份额缓步增加。此外,由于两岸投资政策的不同,台湾地区各企业对大陆服务业的出资规模远大于大陆对台湾服务业的出资量:(1)根据大陆方面2013年统计量,大陆方面一共批准8、9万项,金额共计为585亿美元的台湾资助项目。(2)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截至2013年,大陆对台企投资累计达到128、64亿美元,共40411项,其中服务贸易投资为主的金额达到110亿美元,占据台企对大陆投资总额的13、2%:其中零售业(占投资总额5、7%)、金融保险业(占投资总额4、4%)和工商行政服务业(占投资总额3、1%)。

2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问题

2、1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不完善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虽然近年来发展的势头良好,但是还存在一些行业垄断和行业过度竞争共存的现象。当代服务行业和公共事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行为,比如建筑业,房产业等服务行业垄断现象更为严重,这些服务行业的企业管理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相反,像酒店业、宾馆业等存在过度竞争的的现象,这些服务行业往往会出现浪费资源和企业难管理的现象。

2、2服务贸易市场开放范围小

服务行业涉及方面复杂多样,而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又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上,其中银行业、批发零售业居多,而其他的则恰恰相反。一方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有些开放区域会阻碍台湾地区投资服务领域方面的竞争力,并且也进一步缩小台湾地区的对祖国大陆开放的服务业市场,造成祖国大陆服务业业务的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在祖国大陆,其目前的服务业市场趋于饱和,继续发展已有服务业实为不科学,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加大祖国大陆服务业市场的竞争力,所以祖国大陆会限制一部分台湾地区的服务业市场。同时两岸双方没有遵循对方的市场原则、法律和监管,造成两岸市场规模差距大,导致两岸双方不愿意对外开放市场,双方的经济遭受到巨大的冲击。

2、3技术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的人才对于海峡两岸来说往往是供不应求的,截至2014年,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人才需求在前8名的职位中基本由服务行业所占据,特别是市场营销业,人才需求是最高的达到21、59%,而其他的相对集中,说明当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海峡两岸对服务业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归根到底还是薪资待遇普遍低,没有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管理机制来吸引留住人才,导致人才不断外流,这一现象加深了人才欠缺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海峡两年服务贸易的发展。近几年来,服务贸易领域里的从业人数正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无法掩盖大多数从事服务贸易人员素质低的现象,这也是导致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缓慢的原因之一。2、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坚定,双方没有相互配合,各服务企业得不到政策的支持,比如开发程度、平台和领域等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税收太高、贷款额度低等,让创业者、管理者失去信心,给两岸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双方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让创业者承担更多的负担,造成他们对服务业的不够积极,不够主动,因此就阻碍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市场化、自由化等进程。

3促进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3、1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好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加强发展服务业,所以两岸双方要加强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各服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使其有发展服务业的动力。首先,加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其次要认清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责任和性质,像医疗服务、教育、公共服务等等,除了提供一般和基本服务的企业,剩余的企业要逐渐推广到市场上发展市场化经营,防止出现企业恶性竞争;接着,放宽企业转移的限制,使外来企业能够进入到两岸双方内发展,扩展服务类企业的规模,发挥其优势产业的规模效应,增加其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提高服务类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构建服务贸易管理的制度至关重要,在认清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管理范畴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使服务贸易的统计能够互相统一。

3、2开拓两岸服务贸易市场范围

祖国大陆同台湾地区地区应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的市场范围,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祖国大陆在充分考虑到台湾地区有些地区的经济困难和特殊情况,给予台湾地区服务业高技术水平、多领域、多平台、多渠道的支持和市场开放,促进台湾地区服务业市场发展的有序进行,扩大两岸双方的业务来往。同时,台湾地区应考虑到祖国大陆这么大一个市场,不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领域都已经对外开放,祖国大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的这种优势,积极寻求服务贸易合作。双方加大力度鼓励有企业优势或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到两岸建立分公司,特别以服务业为主,同时也要对有能力到国外从事旅游、银行、保险传媒和中介服务的企业给予优惠或扶持政策,以资鼓励,这样才能逐步缩小与国际服务贸易水平的差距。因此,两岸应该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和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考虑,扩大市场开发程度、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升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双方的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信、扩大市场占有率、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改变结构调整,积极排除障碍,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共赢。

3、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服务贸易行业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高薪招人已成为各行业招聘的常态,就连一些基层岗位也要通过加薪好福利来吸引求职者。因此,就目前要做出培养人才的决策势在必行,加大对两岸各院校的资金投入,提供其设备或奖学金,鼓励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有贡献的人才,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高端人才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同时,两岸双方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社会精神,让品德良好的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合理待遇。从事服务业的人才要切实加强自身的素质,首先要重视常识教育,鼓励倡导从事人才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再次要重视制度和法律约束的力量,完善机制,使得每一个从事人员都能在思想和制度上愿意为海峡两岸的服务贸易做贡献。

3、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促进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快建立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合作法律效益和社会公认的评估机制,确保政府的决策、执行等始终在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下完成,并始终接受各方监督,在广泛接受公众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及时的调节两岸服务贸易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力扶持两岸双方的弱势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制定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利实施政策的环境,建立考察机制,聘请职业专家组织对其相关的实施范围进行跟踪调查,同时做出纠错评估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服务贸易建设的资金投入,成立专项的组织协会。所以,对于海峡两岸共同涉及的相关市场领域、行业部门、组织机构等可予以调整,做出修改,使其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的开放条款保持一致,做到促进海峡两岸服务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规划化、市场化等。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增加双方政府对两岸服务贸易政策的扶持力度,让海峡两岸的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优惠政策待遇并认识两岸服务贸易开放的领域,让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好处真正的广为宣传,并且深入人心,树立双方政府的公信力,从而促进两岸服务业的相互投资与合作。

4结语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以来,两岸的服务业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大陆给予台湾优惠的条件鼓励台湾地区的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从而让台湾地区在祖国大陆服务市场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增加了开放项目,促使大陆继续拓宽对台服务贸易,两岸服务贸易互动频繁。为促进两岸服务贸易发展更加顺利,还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拓宽服务贸易市场范围,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RUTHERFORDTF,DAVIDGT、Tradeliberalizationandendogenousgrowthinasmallopeneconomy〔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2,56(2):247-272、

〔2〕周洋凤、简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18-34、

〔3〕陈文玲、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2014,20(10):14-18、

〔4〕仇鸿、海峡两岸服务业合作进入拓深阶段〔J〕、对外经贸,2012,(09):61-62、

〔5〕丁振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竟争力研究问题〔J〕、亚太经济,2012,17,(02):89-93、

服务贸易合同篇5

服务贸易附加值高、摩擦少、解决就业多,且有利于环保,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我国商务工作新的重点和舞台。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工作从1997年提出至今,创造了很多个第1:在全国第1个提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举”的外贸工作指导思想;在全国第1个设立服务贸易处,在全国第1个成立服务贸易协会;在全国第1个建立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在全国第1个服务贸易年度发展报告等,为全国服务贸易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与货物贸易相比,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时间尚短、规模尚小,管理体制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迫切要求我们加紧研究,采取新的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上海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近10年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快,对本市经济的贡献程度不断提升

2000~2008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由79、1亿美元增加到735、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2、1%,高于同期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也高于同期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比重由2000年的12、6%上升到2008年的18、6%。

(二)贸易规模全国占比不断提高,与亚洲主要市场的差距逐步缩小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8年的24、2%,连续8年高居内地各省市之首。如今上海服务贸易规模不仅大大领先内地诸多省市,而且与我国香港、新加坡等服务贸易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年,我国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是上海的8、2倍,新加坡是上海的7、2倍,而2008年已分别降至1、83倍和2、01倍。

(三)传统服务贸易规模大,新兴服务贸易增长快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划分的12个服务贸易门类,上海都已实现服务进出口实绩。其中,运输、旅游这两项传统服务贸易一直是上海最主要的服务贸易项目,但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这两项服务出口合计占上海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比2000年下降了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贸易,2008年上海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市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23、9个百分点。

(四)市场格局和贸易主体高度集中

上海服务贸易的主要市场是香港、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一格局与货物贸易基本相符。2007年上海服务贸易出口市场按占比排序依次为:美国(27、6%)、香港(25、2%)、日本(12、2%)等。外资企业占据上海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2007年在运输、旅游、咨询3个规模最大的项目中,外资企业出口占比分别达59%、68%和87%。

(五)“走出去”与“引进来”步伐加快,“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活跃

随着外资对上海服务业投入的增加和上海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十分活跃。2000年上海FATS(服务贸易外国附属机构,Foreign Affiliates Trade in Services,简称FATS)统计的总收入为58亿美元;其中,内向FATS,即在上海的外国投资企业提供服务收入为46亿美元;外向FATS,即上海到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收入为12亿美元。2006年上海FATS总收入达216亿美元,是2000年的3、7倍;其中,内向FATS为179亿美元,外向FATS为37亿美元。

二、上海开展服务贸易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提高认识深入研究,把服务贸易工作摆上重要议程

1、认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上海1997年提出发展服务贸易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是中国入世应对挑战的需要,第二是上海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上海靠制造业、靠货物贸易再要快速增长后劲不大,一定要依靠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当时市领导提出了“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并举”的思路。

2、认识服务贸易的现状。认识服务贸易现状就要从统计入手,没有统计数据就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楚。所以市商务委与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和市统计局加强合作,逐步建立了上海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一个进出口BOP统计和一个商业存在FATS统计,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建立了统计指标体系以后,可以对上海服务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进出口规模、增长情况、部门分析、结构分析、市场布局和所有的占比情况、增长情况等;同时也可以对服务贸易与经济的关系、与产业的关系、与贸易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市商务委每年都出一本《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报告》(蓝皮书)。

3、认识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在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由市商务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一些行业调研和专题调研。近年来先后重点开展了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研究、上海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研究、上海发展服务贸易战略研究等工作。2005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服务贸易论坛;2007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认真听取国内外专家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真知灼见。

(二)发展产业,扩大开放,为服务贸易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货物贸易是以制造业为基础,服务贸易发展同样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所以,上海遵循贸易与产业相互关系的规律,一是抓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抓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2008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7 350、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高于同期上海GDP增幅1、6个百分点;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53、7%,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中可见,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崛起,与长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上海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得益于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拉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也离不开产业的发展阶段。

(三)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构建服务贸易发展的立体格局

过去抓货物贸易时,从目标预测到运行监测、一直到目标任务的落实,这一过程是通过分解来实现的,具体来讲是分解到了企业、行业和区域。如: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每年能出口多少,怎么落实,然后分到各个区县、各个开发区,最后落实到重点企业。服务贸易发展也要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点是指企业,线是指行业,面是指区域。

1、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主要是通过“四个抓”来形成一批重点跟踪和服务的企业:一是抓重点企业。市商务委会同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每年分行业排出服务贸易重点企业100强,逐步建立起重点企业的联系服务。二是抓品牌培育。三是抓市场开拓。四是抓平台建设,主要是网站和会展。

2、推进重点行业发展。结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实际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把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文化等作为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

(1)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服务的加工贸易。这些年,上海在发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把服务外包作为一个重要抓手。2006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06]26号);2006年10月上海被认定为我国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们抓服务外包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制定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专业园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二是确保国家和上海市促进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促进文化出口。我们和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文广局等部门单位联合起来:一是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上海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二是根据商务部和文化部等部门的部署,共同推荐了一批上海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三是在外高桥保税区,建设了文化国际服务贸易平台,主要是搞文化展示、文化、文化交易的运作。四是联合开展上海扩大文化出口课题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上海扩大文化出口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3)促进软件出口。市政府各委、办、局协调行动,通力合作,为本市软件企业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每年一届的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发展上海软件出口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上海发展软件出口的品牌和特色之一。

(4)促进国际货代行业发展。近年来,我们推进上海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进一步转变职能,顺利实行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制转为备案登记制,探索建立上海国际货代行业新型政府监管体制。二是试点推行国际货代企业诚信评估体系。2005年开展首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来,共计有141家企业报名参评,共评出A级(含A级)以上企业56家。三是制订行业格式合同,规范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行为。研究制订了上海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格式合同。目前,在浦东机场从事空运业务的大部分新设货代企业均已接受了该合同,反映良好。四是积极开展国际货代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是加强行业管理,及时协调出现的新问题。目前已经协调解决了外资企业设立同城异地分支机构、申请民用航空货物销售、到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等3大问题。六是成功举办了FIATA(国际货运协会联合会)2006上海年会,促进了上海国际货代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3、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依托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把它建设成上海服务贸易的核心示范区。依托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形成一批服务贸易的特色区域。要加强长三角的区域合作。

(四)统一协调、分工合作,形成服务贸易发展的推进机制

服务贸易的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起来很难,但是不协调肯定做不好工作。市商务委首先是勇于牵头,然后是建立合作网络,并在制度上推进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协会层面。

1、政府层面。在推进本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工作过程中,市商务委已经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网络。接下来设想成立市级层面的服务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委,从而进一步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和联络。

2、协会层面。协会非常重要,有许多工作必须依靠协会去做。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协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国际货运协会、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并在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下成立了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

三、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一)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服务贸易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上海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城市。上海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推进服务贸易发展作为今后5~10年对外贸易发展工作的主要抓手,要把服务贸易发展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结合起来,与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与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结合起来。到2012年,预计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可达到1 200亿美元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上海市国际贸易总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20%左右;上海服务贸易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

(二)主要举措

1、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服务贸易管理模式。要逐步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服务贸易综合管理体系。市级层面建立推进本市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办公室可设在市商务委),形成各部门、各区县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合力。依托统计数据和鼓励政策,与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建立制度化联系机制;依托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了解服务贸易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变化;依托区县商务系统,将服务贸易管理工作延伸到第一线;形成便捷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服务贸易统计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进一步深化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贯彻落实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上海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抽样调查试点;开展区县统计试点;丰富各专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统筹技术进出口、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统计,建立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体系。根据基本统计数据,建立上海服务贸易综合评估体系。

3、研究建立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商务部、上海共同研究制订《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促进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上海要把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重点,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及项目予以支持。

4、积极开展重点行业服务贸易促进工作。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以金融保险、运输、服务外包、文化教育等作为重点促进的行业,制定促进该行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进行重点推动。

5、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工作。利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以展会和协会等为依托,为企业搭建服务贸易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在上海举办各类推介活动,了解企业最关心的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继续办好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等展会,提升办会规格和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充实“服务贸易指南网”上海子站内容,加快信息更新,把上海子站办成上海服务贸易信息窗口。

6、为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做好服务。建立专人联系和服务制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服务贸易企业和集团。研究建立上海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名录和评估管理办法。

7、积极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建设工作。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利用上海服务贸易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为国内其他地区培训管理人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8、探索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结合的途径。借助货物贸易的营销体系进行服务贸易的宣传和推广,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组织制造业企业与服务贸易企业对接洽谈,合作共享现有货物对外销售渠道和网点,积极开发符合货物贸易企业需求的服务产品,鼓励货物贸易企业选择国内运输企业运输货物、选择中资保险公司投保,实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服务贸易合同篇6

关键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对外服务贸易;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29-05

收稿日期:2013-10-2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2012SQRW235)

作者简介:孙艳(1978-),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贸易。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ince entering the WTO

SUN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An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 Huainan, Anhui 232007, China)

Abstract:Since joining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on Chinese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future with regard to the framework of WTO、

Key words:Chin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oreign service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方。在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运行规则指引下,在世界贸易组织三十个协定,特别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保障下,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对外服务贸易规模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 7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5、6%,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其中,出口为1 9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居世界第五位;进口为2 8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居世界第三位(见表1)。在对外服务贸易行业分布方面,2012年,旅游业居首位,进出口总额1 520、1亿美元,同比增长25、6%;运输业第二,进出口总额达1 24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咨询业第三,为534、7亿美元;保险服务业第四,为239、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第五,为187、9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第六,为182、9亿美元;建筑服务业第七,为158、7亿美元;广告宣传业第八,为75、2亿美元;金融服务业第九,为38、2亿美元;通信服务业第十,为34、4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总共为479、8亿美元(见表2)。在对外服务贸易目标市场分布上,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目标市场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欧盟(27国)、美国、东盟和日本。我国与上述五个国家(地区)的服务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 100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二。在对外服务贸易企业结构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企业结构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体上是4∶4∶2的格局。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依然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唱主角,民营企业力量相对薄弱。在对外服务贸易国内地区分布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分布仍相对集中于沪、京、粤三地。其中,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 515、6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北京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位居第二;广东为713、1亿美元,排名第三;同比分别增长17、2%、11、7%、15%。三地合计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9%。在对外服务贸易收支平衡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为逆差,金额为897亿美元(见表3)。

表1 我国入世以来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及世界排名(2001~2012)

表2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行业情况表(2001~2012)

表3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2001~2012)

综上所述,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我们又看到,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剖析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寻促进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服务贸易主要成就

(一)对外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额为719亿美元,世界占比为2、4%,世界排名为第13位。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额猛增至4 706亿美元,增长了5、5倍,世界占比为5、6%,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世界排名为第3位,位次上升了10个位次,已经成为世界对外服务贸易大国。

(二)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渐趋优化,高附加值对外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8%,比200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高附加值服务中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22、5%、18、6%、40、1%、17、8%、18、2%;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38、6%、158、4%、20、7%。

(三)重点领域服务进出口贸易成效显著

首先,2012年,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58、8%,规模优势继续巩固,贸易效益继续提升。其中,旅游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为1 520、1亿美元,比2001年的317亿美元增长了3、7倍,居各类服务之首;运输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为1 247、7亿美元,比2001年的159、6亿美元增长了6、8倍,位居第二。其次,我国服务外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 ,使中国攀升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承接国。再次,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呈现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9、2010、2011年文化产品核心内容的对外贸易额分别为97 882、52万美元、135 083、25万美元和145 170、65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最后,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06年至2011年,我国技术进出口总额从226、1亿美元上升到535、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倍多。

(四)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2006年,商务部开始成立了服务贸易司,专门负责拟订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制订我国服务和技术进出口贸易政策,并负责对我国对外服务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2011年,商务部把服务贸易司更名为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业司。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服务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服务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时,在服务外包、技术贸易、会计服务、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五)对外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推进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多次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中国(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会,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六)对外服务贸易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入世以来,我国出台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使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每年都用中英文对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全面分析研究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成就和不足,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另外,还适时出版发行《服务贸易简报》、《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等资料手册,以指导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七)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入世以来,我国认真履行承诺,为国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多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011年,中国新设立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15 000家,利用外资大约500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近50%。我国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2011年已达到了7、25%,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服务贸易主要问题

(一)对外服务贸易规模仍偏小,且持续逆差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为43 375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4 70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8%;货物贸易38 66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9、2%。世界各国对外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平均水平为18、6%,而我国仅为10、8%,显然,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比重偏低;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际货物贸易的比重为10、5%,而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5、6% ,只是货物贸易占比的将近一半,服务贸易规模明显偏小,这与我国的经济总量、与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量是不相吻合的。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就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且最近两年迅猛增加,2011年为549、2亿美元,2012年更是高达897亿美元,已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二)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失衡

一是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失衡。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仍以传统行业为主,2012年,传统的旅游和运输服务占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58、8%,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仅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1%左右,部门结构明显失衡。

二是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201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约90%的服务进出口贸易是由我国东部的11个省份完成的,其中沪、京和粤三地服务贸易进出口就占到了69%,远超其他省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落后。

三是服务贸易国别(地区)结构失衡,目标市场过于集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最主要的目标市场。特别是中国香港地区,2012年与我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 345、5亿美元,占到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8、6%;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的比重则高达65%,而很多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却几乎为零。

(三)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开放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层次低且相对落后,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低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或接近70%,而中国现在仅为43%,占比相对偏低。一个国家如果服务行业整体发展滞后,势必会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垄断经营现象严重,诸如金融、保险、证券、运输、邮政、电信、医疗、教育、商业、科研等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经营。因为垄断,这些部门和企业往往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市场开拓和竞争的意识和实践就会淡化和弱化,其后果就是保护落后、工作懈怠、效益低下、竞争力疲软等。

四、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对策构想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

现代服务业具有“三高”等特点,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动漫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创意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等。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物流配送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总趋势。我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与国际接轨,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市场壁垒,不断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并利用国外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手段,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同时,可通过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实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型,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升级。

(二) 多渠道扭转服务贸易逆差

一是要适度管控汇率波动。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897亿美元,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一定要坚持有管控的汇率政策,控制住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扬,为服务出口企业减压。

二是要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相衔接的服务贸易。为了增强我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需要不断发挥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逐渐提高货物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延长货物贸易价值链。同时,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在对外出口结构中的比重,改变因大量进口资本密集型设备而阻碍制造业对生产业需求的状况,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步提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上下游完整的制造业产品生产链条,促进国内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三是要有序引导服务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和占领国际服务市场。对外服务直接投资有利于绕开国外贸易壁垒,有利于降低对外服务贸易成本,有利于国外服务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因此,政府要引导、扶持我国服务企业克服困难,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快服务出口步伐,以推进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

(三)调整和优化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要着力提高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咨询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优化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同时,要继续加快发展重点优势领域的服务进出口,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在华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对外服务贸易,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发挥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构建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区域协调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格局。诸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银行设置比较密集,就可以狠抓对外金融服务发展;而沿海地区港口比较多,就可以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贸易;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就可以优先发展对外建筑服务;有些中西部地区城市大学比较集中,就可以大力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软件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张莉、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2011[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2] 周柳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2[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3] 商务部、2011年服务贸易工作要点(商服贸字〔2011〕1号)[R]、2011-1-13、

[4] 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2[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服务贸易合同篇7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促进;贸易体制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21-03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效益也在不断增加。据WTO统计,我国服务贸易额已经从1982年的55、3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870亿美元(按当年价)。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也已经超过了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56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达385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43%,比2004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源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整个贸易局势的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很多需要弥补的缺陷,表现较为显著的就是滞后性。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实力不容忽视,但与服务贸易高度发达的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步晚且管理滞后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是我国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战略,且服务贸易的规模也是近几年来才得以扩大的,然而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早在二战后就已着手并大力发展。同时,我国在服务贸易的管理方面基本上采取垂直的管理方式,直接由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直属部门负责管理,很难真正地深入到企业内部,且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政策不落实。此外,由于管理落后造成对服务业统计的不规范,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等,都是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规模小且基础较差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且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就已超过了我国货物贸易,但依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吸纳就业人员26603万人,仅占三次产业全部就业人数比例的34、1%。这一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坚实基础,服务业如果严重滞后必然会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服务贸易作为我国出口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三)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支柱就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也占有一部分市场。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四)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国内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广告法》等一系列关于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已制定出这些法规,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且针对外国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歧视性壁垒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利益受损。因而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完善。

(五)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从整体来看,在服务贸易的交易过程中,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要求尤为严格。而我国在服务行业人员的教育与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直接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必要性

(一)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制度的必要

商务部是我国服务贸易主要的协调和管理部门,然而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因而仅靠一个商务部门,难免会造成管理分散,服务行业之间各部门的职责模糊,服务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等管理上的缺陷。而且中央和地方之间对于国际服务贸易之间的政策差异,也会导致地方在执行有关商务部门政策的偏差。另外,在统计方面也不规范,在行业的划分标准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体制来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再者,我国政府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管理中,对教育、开发、研究的指导和投入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力度不够。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要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我国在这方面仍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我国有能力增强科研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措施。

(二)适应当今国际市场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必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变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力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也在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于服务贸易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促使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WTO《世界贸易报告2010》的公布数据,2005—2009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同期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为4%,增速远高于货物贸易。同时,新型服务产业不断涌现,例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中去,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由于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使贸易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一直占据着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新兴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自从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作为其重要成员,我国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地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服务贸易的最大程度的优惠与便利,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因而只有合理地构建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使与之相关的金融、外汇、财政、税务、商务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为我国各类服务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将我国加入WTO以后所获得的各项优惠及有利条件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的必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国政府为了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占据重要一席,通过行使各种政府职能,例如宏观调控等政策手段,不断地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实际上更多的是履行经济促进的职能。这是由于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与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如财政、税收与货币等部门制定的,且这种宏观经济政策一旦制定便很少会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而相应的市场管理则更多地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进行执行与监督,政府经济部门特别是有关地方政府经济部门更多时候则是为其提供一些相应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经济职能也在加速转变,在2005年初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但要我国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经济管理部门更多、更全面地延伸到企业中去,还要制定促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发展的政策,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管理。因而我国的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更多投放到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的商务促进服务中。

蓝 天:浅析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

行业协会在整个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一,行业协会是服务贸易企业间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可以解决企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其二,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和宣传服务贸易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应当按照现行的市场机制和准则,加快培育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从而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连接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建立的行业协会,应当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符合职业道德准则,推行行业诚信建设且完善行业管理约束机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不能只着手于国内的建设,还应当与国外服务贸易管理协会紧密联系,深入行业调查,及时了解到国际市场上服务贸易的动态与走向,参与相关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紧密联系企业与政府,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步入国际市场。

(二)培养优秀的人才

由于我国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涌现,新兴服务贸易的人才相对稀缺。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的、以及相应管理部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大力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修养等,培养出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人才。同时,还要适当地组织培训,让其熟悉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以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自身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内高校也应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三)促进市场化机制的运作

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有效运营要以市场化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化机制,在促进服务体制的规划和资金方面主要由国家政府服务贸易管理部门负责,而运营操作方面则主要交由地方商务机构管理执行。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向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信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调查等服务项目。第二,向企业提供商业化服务,或者政府不提供,但在项目完成后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评定。第三,建立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于评估各类贸易促进服务。

(四)建立核心服务贸易中心管理体制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且管理模式一般由商务主管部门和直属地方部门直接管理,使得这种模式难免会因为管理多头、交叉、力量分散等促使各部门之间难以相互配合,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发挥协调和管理优势。因而,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加强制度的建设,健全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即由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的管理、统计以及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等措施的管理工作,并负责协调各服务贸易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发生问题的服务贸易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使服务贸易的管理更加有效。同时,还应建立一些健全的服务行业组织协会,发挥其对服务市场的调节作用。

(五)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促进机构

各地方商务部门的职能是大力开展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促进活动,提供贸易促进服务。商务部贸易发展局,发挥在境内外举办一些全国贸易类发展活动及服务贸易类相关信息的职能。中国贸促会及其分支机构及其地方分会、行业分会,应充分发挥其海外影响力,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

(六)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立法

由于服务业涉及范围广泛,例如运输业、交通业、保险业、教育等部门,涉及一个国家的基础结构,同时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因而还存在着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所以,不但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并推动进出口,还要对我国一些新兴服务业给与相应的保护。在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将健全的贸易立法、合理的机构设置、配套的管理体制、有效的市场机制、优秀的人才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建立符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的促进体制。这一体制不但可以促使我国服务贸易正常有序地进行,也可以促使我国商务部主管部门及其地方政府部门合理有效地制定有关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只有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相互完善和促进,才能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促使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只有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到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地扩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利益,打造出属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品牌。当然我国服务贸易还应利用有力的促进体制,在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品,保持服务贸易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具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服务贸易才能真正地走向繁荣和蓬勃。

[参考文献]

[1]郑吉昌,夏晴、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1、

[2]余九华,曹鹏飞、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12):24-26、

服务贸易合同篇8

1、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23亿美元,广东服务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仅为8、53%。同国内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服务贸易发展也明显落后,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广东服务贸易整体上严重滞后商品贸易。多年来广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1/3以上,但是,长期以来,服务贸易总量占商品贸易总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虽然凭借地利在旅游、海运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且得到较好发挥,却在其他许多服务贸易领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开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因此,广东服务贸易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广东各项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同期年增长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服务出口出现负增长时,广东服务贸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2年对外劳务合作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贸易趋于自由化,鉴于目前广东服务的输出规模还很小,未来服务输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2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顺差状态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涉外收支年均增长达到2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14、5%的增长幅度。与全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同,广东服务贸易与货物进出口一样,近年来基本为顺差状态,而90年代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多为负值,但有逆差不断缩小的趋势。

1、3服务贸易交易项目结构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7年,广东省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跨境收支合计142、52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66、21%;而同期全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育、义化和娱乐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

收支总额合计为30、85亿美元,仅占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25、83%。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行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领域,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技术和知识密集犁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占比明显较小,发展相对落后。

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艺术服务业的投资较少。如表5所示,1979~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分布为:

房地产业占53、3%,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18、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9、46%;社会服务业占9、91%;金融保险业占5、4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2、28%;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0、76%;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0、38%。

1、4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别显著

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广东服务贸易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根据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统计,2007年,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贸易合计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收入的88、12%,合计支出占全省服务贸易支出的82、15%,而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显示出广东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未能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导致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其它地区,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城市间仍以竞争为主要关系。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如表6所示,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23亿美元、32、68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比例分别为20、14%、22、52%和12、45%,仅广州、深圳就合计占比42、66%,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占全省55、11%,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占比最小的茂名仅占2、07%。这与广东省历年贸易总额分布类似。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2007年三地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达72、22%,远高于其他地区。更多经济就在中国论文指导网

1、5服务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家。据统计,2007年,广东(不含深圳)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68、16%。其中,香港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收支占全省的39、41%。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不断强化粤港服务产业链、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问的合作,服务贸易也狱得了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一直占了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也是广东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旅游服务为例,如表7所示,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游客出入境人数中香港同胞占比分别为92、92%、66、35%、67、34%、69、07%。可见,广东与香港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主要地位。再看与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情况,如表8所示,主要为日本和美国,其中1995年两个国家共占比35、63%。2007年这两个国家占比有所降低,但依然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伙伴基本稳定,但目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广东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从广东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及发展情况和各服务贸易分项目、各地级市进出口额对照表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服务贸易的组成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服务贸易中的一些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和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发展潜力也很大,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点。

2、1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幅较全国快

虽然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3年到2007年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第一大省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市场占有率低。如表10所示,广东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例平均为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例更低,为6、5%,这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是极其不匹配的,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相对不高,但增幅大于全国增幅。如表9所示,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7年为2003年的2、57倍,而同期全国为2、45倍,但高出的不明显,基本保持和全国同步增长的步伐。所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处于平均水平,竞争力不明显。

2、2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把广东省模拟为一个完整性的国家,对其进行与全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计算,然后计算中国与世界相比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最后进行广东和全国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得出广东省在全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徽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3,0)之间,说明全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微弱竞争劣势;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0、3)之间,说明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来说有微弱竞争优势,且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正值,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从TC指数来看,广东省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强。

再看RCA指数,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即极强的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1、25,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0、8,1、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服务竞争力弱。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0、5左右,小于0、8,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1、3左右,位于[1、25,2、5]之间,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相对与世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竞争力弱,而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中国来说处于相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全国RCA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多大改变,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3、结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精选8篇)
  • 下一篇:宁夏开学思政第一课心得(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