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1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3-02

1 背景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2007年起源于美国高中,两名化学教师用录屏软件,将化学课程的一个个知识点录制成仅有PP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的微视频,视频的时长大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在家里自学补课,取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后来,这两位教师尝试让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在课堂解决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并达到了更优的学习效果[1]。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逐渐在美国受到同行的关注和效仿,直至 2011 年可汗学院掀起了微课网络教学的浪潮,翻转课堂这种在网络时代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和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了全国首次翻转课堂教学观摩会,特别是近一年,各级教育学校的不少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可以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翻转课堂正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和教育机构都对“翻转课堂”一词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视频,初步自学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堂之内的时间面对面解答学生自学中的困惑,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应用与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外的网络学习与课堂中的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尽量弥补两者的不足,最终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优化。我们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

2、1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

1)微课开发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中的学生课外的视频教学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为最佳。翻转课堂的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视频,且发生在课外,如果视频过长,学习者容易感到疲劳与枯燥,我们知道微课是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它以知识点为单元呈现给观众,这样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的教学视频,更有利于学习者专心高效地学习,所以教学视频的开发应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为最佳。教师在开发微课时,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好以下三个环节。①分析环节:包括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需要、学习效果等的分析;②设计环节:根据对知识点的分析,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需要学习帮助。③开发环节:即按照对知识点的设计,准备PPT课件,录制微课视频,然后将录制好微课和配套的辅助资源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关于微课视频的制作,我们团队使用的是录频软件ViewletCam对课程进行了原创微课视频的制作,视频录制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讲解清楚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特定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关于配套的测试题的开发,我们大都设计为单选题,系统能自动判断是否正确,给出总分及正确答案,测试题应重点突出,题量与难易程度适中,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与检测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过程主要依托于网络课程中的微课和在线测试,需要学生在课外独自进行。教师首先要编写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以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按照教师推荐的学习过程以及布置的任务观看网络课程中的微课视频,再配合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在线测试进行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随时可以暂停视频,还可以在课程网站中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观看笔记,以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心得,可随时在学习空间中提问,让在线的教师或同学回答,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同学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作为学生网络上的掌控者,利用课程网站的后台管理平台,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轨迹,查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分析全班学生在线测试的统计分析报告,查看并筛选在线答疑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总结出学生集中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出下一环节中的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3)课上提升

学生经过课前微课自学过程,对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拓展、应用、创新与升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先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进行,先让学生针对教师之前的学习任务,通过课前自学阶段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分享观点,接着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说出小组成员的学习困惑,引导其它小组成员针对学习中的困难踊跃发表观点,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学生不能相互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讲解,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化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4)总结评价

学生将完成的任务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并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概括性总结,对全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与汇报。总结评价既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提高,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总结与评价。总结评价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提升,对学习形为与学习方法的反思与提升。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在线测试与练习,从而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一环节的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都由学生本人掌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观看微课视频,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已掌握的内容可以粗看或跳过不看,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或重点内容可以重复地观看,学习过程中如仍有不解的问题,还可以在课程网站上随时发贴与同学、老师讨论。回到课堂上,又能参与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们共同研讨,教师也会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指导,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主要在课堂内通过教师讲授,获取知识与技能,在课后完成配套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课堂内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教师整体指导、个性化辅导等环节,但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以教师的控制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堂之外,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自主地、能动地安排自己的知识学习、任务完成、问题解决等活动,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的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2]。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有利于学习加强互动性学习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以及教师答疑与总结评价,相比于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理解、启发、补充、探讨等学习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和理念,共享彼此的观点、见解和思路,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提供场所。

4翻转课堂教学举例

学习课题:国防科技大学2014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编莫平、黄瑞国等)中第三章“文字处理与编辑――Word2010软件操作”,第一节“用Word2010制作产品介绍”。

试验班级:14会计电算化3班

微课开发:教师将本节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分解成十二个知识点,它们分别是: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设置、插入艺术字并设置艺术字格式、绘制文本框并设置格式、插入图片并设置格式、插入形状并设置格式、页面设置及插入页眉页脚,将以上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院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网址:)中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微课教学栏目。

课前自学:学生按教师要求,课前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在网站的课程资源栏目中下载视频中所涉及的教学素材,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尝试在课外初步完成任务1 “制作产品介绍”。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笔记,写总结,在班级聊天室中提出学习疑问,完成本节任务的在线测试与练习。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站资源学习的历程与学习所花总时间,教师均可以在网站班级管理的后台中查阅得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管理后台及时追踪每个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状况。

课上提升: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尝试解答,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成员在用Word2010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进行依依解答后,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进一步修改 教材中“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并加进自己独有的设计想法,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达到图文排版的更优化和个性化。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中,仅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原有的“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没有进一步的个性化设计与修改,学生在个性化设计中,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在完成个性化设计中不断地尝试应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的各种工具,在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翻转课堂所花课内时间比传统教学还少了一个课时。

总结评价:展示学生完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制作产品介绍”,师生共同总结任务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教师最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表扬那些在“制作产品介绍”的排版中有创意的作品。

5结束语

我们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资源,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实践表明,在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是可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以提升,相对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占用太多学生课外时间、学校免费开放的机房有限、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的等情况。毕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是做了有益的教学尝试,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2

关键词:微课;微网;微网平台;微网教学模式;六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概念

为了后面叙述方便,首先对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作一个必要的解释。

所谓“六位一体”,即本文提出的微课计划者、微课评价标准制定者、微课评审专家、微课提供者、微课平台提供者、微课使用者六种角色形成的有机整体。

微课网络,本文简称“微网”,是为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网络,此处的网络与计算机学科中的网络不是同一个概念,比计算机学科中的网络概念范围要大,包含以上六种角色,以及为实现微课教育教学必备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网络传输介质和无线终端设备等。简言之,微网即为了让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而整合在一起的软件、硬件、人力和其他辅助资源的有机整体。

微网平台,基于微网的教学资源平台。

微网教学模式,专指本文提出的“六位一体”的基于微课教学资源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六位一体”中六种角色的功能和职责

1、微课计划者

建议以学科为单位,由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微课制作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研讨本学科微课制作的范围、重点、先后次序以及任务划分和时间结点要求。微课制作要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要能覆盖本学科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而不是发动大量的人去根据个人喜好制作出大量的离散的基本无用的所谓精品微课。所以,加强引导,按照计划分头让相关的人员进行分工合作的制作,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又可以形成学科的完整微课体系,最终实现微课应该起到的作用。

2、微课评价标准制定者

建议由微课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突出成就的带头人、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制作专家、网络专家共同组成。职责就是制定微课评价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不应针对具体学科,除了从微课本身层面去评价其质量优劣外,还要从技术层面、网络传输层面制定评判标准。微课除了时间要求,还要有文件容量要求,画面清晰度要求,要适合于不同网络的顺畅传输和不同媒体的展示和播放,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要能够很方便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使用。

3、微课评审专家

建议由微课计划者、微课评价标准制定者、专业带头人或学科代头人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评审小组。职责是对微网平台上提交的微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合格的、优秀的作品进行收录。

4、微课提供者

建议由学科一线教学人员,辅以其他业余爱好者组成。提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但都必须按照制作计划和评审要求进行制作。为了激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制作中来,可以采用任务分配式、大赛征集式、奖励拉动式等多种途径。

5、微课平台提供者

建议高校由一校或多校统一规划,中小学由区域教育局统一规划,在有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设计经验的优秀软件公司中择优选择。平台要提供计划、标准、微课评审、微课、微课学习、微课组装、评价反馈等必备的模块,还要提供学习辅助的各工具模块及在线和非在线的交流沟通和答疑模块。同时平台提供者还应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要保证平台提供足够的带宽,要保证微课资源的可访问性,要保证软硬件失效后的快速恢复。建议采用分布式存储或可靠的第三方云平台作为微课的存储。

6、微课使用者

主要的对象是针对某学科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当然如果微网平台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其他愿意学习的自学者。由于微课既可以用于非正式的学习,也可以用于正式的课堂教学。这里主要谈谈正式的用于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形式。无论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均应该由以下原则来使用微网的微课资源。以项目化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最终产品为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

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六位一体”的微网教学模式,已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证明其具有可行性。同时,微课教学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前应该做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以找到最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3

【关键词】慕课 网络教学 课程建设 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

现代信息社会,碎片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微电影、微课程、微博、微信等微信息化的广泛兴起,凸显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更注重知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性。传统的课堂罐式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幕课的产生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冲击着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学习不再受限于年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慕课,即MOOCs,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它基于全面开放共享知识的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开放式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全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慕课不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提供包括课程教学视频、课堂讲义、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补充教材等,并且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性社区、师生互动与答疑机制。在这种课程模式中,教师提供的资源成为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生可以在开发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使用多种工具和平台,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实现“课堂翻转”。

1 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传统课堂强调先讲后练,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练习并完成作业。而幕课对教育的改变主要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MOOC对教学模式的影响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提倡先学后练,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观看慕课视频,学习知识并整理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随后在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探究、解惑,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结构,试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课程改革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必将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2 课程建设目标

基于教育技术变革下现教中心的实际需求,我们开设《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供全校有计算机基础的同学学习,并以此课程试点实践慕课建设,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整合现有网络学习资源,优化传统的教学环境,改善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任选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延伸。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三部分内容。课程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和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重视实验实践环节,以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际解决身边的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同时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智能路由器,盒子、其他智能设备等)使用方面的需求。此外,通过本课程发掘和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协助老师完成学校网络维护的工作,为中心的实际工作培养了优秀的兼职人才。

3 课程建设和实践过程

本课程建设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慕课建设),另一部分是课程实践。

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应用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包含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十几个板块。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为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讨论问题,互助互评,总结反思等提供了平台。此外,为使学生更充分的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我们在网教平台上重点建设了慕课资源。按照慕课建设要求(如完整的课程结构,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及时学习效果反馈等)及课程架构,我们分解各章节知识点,录制了若干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适于各类智能设备的浏览观看。例如,针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我们按电脑硬件组成部分将知识点细分制作成微课视频,如CPU,主板,存储器,外部设备等。每段慕课以知识点为单位,视频制作与PPT录屏合成,视频长约10分钟,并在课程结尾配置相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学习效果。在慕课程制作中还尝试多种录制方式,如教师出镜方式、PPT合成录音方式、实验指导录制(实验课操作演示)等。

基于以上网络教学资源,选课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教平台上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程实践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课程主要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实施有效教学。经过一学年的课程实践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学时分配为理论课和实验课1:1,采用基于任务驱动(task-based teaching)的分组式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实施如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5-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理分工。基于任务驱动进行分组式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在线慕课自主学习两种方式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后在实验课上以小组协作形式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课任务和作业。

基于任务驱动(task-based teaching)的教学,也称作 “基于问题的教学”或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是用“真实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该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完成的“任务”来“驱动”学习到任务(或作业)中隐含的知识。本课程布置的任务多为生活中实际遇到的计算机和网络问题(如操作系统的安装,无线路由器配置等),这些任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布置任务(作业)。学生通过网络慕课自主学习,对理论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按照每次实验内容布置的任务,思考任务解决方法。例如,第一次实验内容为硬件装机,学生的任务是自己实际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记录装机实验的全过程,总结装机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以PPT或视频形式上交。(2)小组讨论―协作式学习。围绕任务,各小组分工协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助学习,经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实际动手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协作式学习相对于“自主学习”优点颇多,既能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又能锻炼表达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协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进行互学习。(3)作业提交。本课程作业提交的环节主要在网上完成。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作业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作业的评判和优秀作业展示也在网上展示。学生在提交作业时,以小组形式提交,需注明小组成员及每个组员的分工。(4)展示讲解。各学习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演示自己的作业,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完成实验后在作业中对自己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学生分组演示时针对不同组遇到的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总结和评价。

4 效果评价及总结

通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本课程初步达成原计划的课程目标。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共制作完成慕课视频18节,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已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投入使用,在作业和答疑环境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选课学生方面,课程开设以来,选课人数呈现递增趋势,68人-106人。学习效果方面,学生选课热情高,反馈效果好;部分选课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均获嘉奖。总体而言,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基本认同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课程效果也比较满意。然而,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如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不够完善,互动性不足,慕课制作比较初级,有待提高等。以后仍需做进一步调研。

参考文献:

[1] 王继群,张军、高校慕课的发展、优势及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2-83、

[2] 赵润林、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21):23-24、

[3]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4] 金涛伟,张慧、自动化考试系统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3):645-646、

[5] 李纪亮、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课程慕课建设研究”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4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5-0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一度成为电机技术竞争的热点。它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信息分享为一体,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应用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新感觉和新体验。

1、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概念已不仅限于有线形式,通过与网络的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和语音的信息传输,不但保证了原有通话质量,还拓展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人们生活中单调乏味的信息连接方式,同时摆脱了以前的通话地域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缩短了人们交流和联系的距离,成为现代社会通信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2、在医疗影像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应用于疾病的检测、测量和分析,细胞研究,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等领域。在医疗影像的应用上,现代基于3D技术的医疗影像系统正是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三维技术,其改变了传统CT、核磁共振等二维图像形式[2],以更加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病症,让普通人更易看懂,还为医患双方提供了较好的规划、沟通与讲解功能,是复杂手术的术前模拟和术中导航。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帮助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医患矛盾,是现代医疗影像应用的一大助手。

3、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小学课堂教学与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老师上课可使用PPT进行演说教学,这种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讲课方式,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诸如现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对课堂实践中一对一辅导教学、在线教育、网络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各种图像、声音的媒体辅助以更深刻的课堂印象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除了PPT讲课,老师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像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多媒体视频,相比单纯文字展示的PPT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思考兴趣,促使他们喜爱上这门课程,这些有益的发展都归因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4、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应用

在多媒体环境下,诞生出多种新媒体工具,微信就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工具之一。微信具有群发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的功能,这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奠定了基础。在学校,班级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下达通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分享周边新闻事件,交流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5、在娱乐项目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现代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例如电影,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观看3D电影,让人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种利用科技力量带给人们娱乐体验上的创新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成果。此外,在音乐制作上,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歌曲的音效进行处理,给人们带来更美妙的音乐视听盛宴。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21世纪,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它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技术集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成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交互技术的发展成熟,一系列以全息图像、语音及身份识别合成及新型传感技术等为代表的交互技术经过数据传输以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利用计算机交互系统感知人的面部特征,合成人体动作,现实而逼真地实现人机界面的操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更广泛地进入到生活、生产、教育、科技、医疗、交通、军事、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现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其中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已经走向成熟,世界步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促进全球网络的访问,更大范围内促进多媒体资源的分享,这将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

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随着计算机数据量的增加,储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中例如光储备具有工作稳定、储存容量大、便于携带等诸多优点,取代硬盘驱动器等计算机硬件结构,实现计算机多媒体的嵌入化。同时,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逐步提高,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更加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需求,多媒体终端装备将更加智能化。

三、结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丰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朝着集成化、网络化、载体嵌入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也将步入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5

关键词:智能手机;网络安全;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个现象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上课看手机,对老师的授课内容缺乏持续关注,只有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愿意抬头听讲。显然,上课看手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授课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学生往往只能学习或了解到部分知识点内容,难以全面系统地握课程体系架构和具体知识点内容。因而对于这个现象,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采用禁止的态度。如有学校禁止手机进课堂,把手机储存在储物盒中,下课后在取回,或者规定手机不能带进课堂拒不上交将扣学分[1][2]。当然,这种只是堵的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大学课堂内容较多,用手机拍照记录笔记很方便。”、“可以利用手机录音老师的授课内容,便于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立刻用手机进行搜索查询。”、“万一课堂上应聘企业或家人有急事找,手机不在身边怎么办?”等。这些提法和意见都有其合情合理之处,学校和老师不应当漠视。为了更好解决手机与授课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选择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让冲突变为合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文献[3]通过分析英语趣配音、微信这2种智能手机APP在高职英语语音课教学中的可行性、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智能手机APP以提升教学质量;文献[4]建议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应尝试将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多功能以增强理论课的参与度;文献[5]更是指出互联网进课堂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目前,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将探讨智能手机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具体的,本文将从加密算法、网络安全协议和网络流量分析等三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际应用,并分析其它的可能应用场景。应用效果表明在实际教学中,智能手机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重要帮助。

一、网络安全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具有内容涉及广泛、难度高、更新周期短和实践性强等特点[6],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压力较大、对许多内容不理解等问题。经总结,发现在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学模式单一。现在一些本科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时,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特性,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培养[7]。二是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直观认识。现实中,由于我国高校和电信网络有相对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主流杀毒软件都提供免费个人版,大部分在校生很少有机会真正地接触到网络安全事件或是遭受严重的网络攻击。三是学生基础知识不足。网络安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防火墙的配置和应用、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应用等。学生在学习网络安全课程之前,应熟练掌握编程、网络、操作系统等专业知识,并有好的数学功底。但绝大部分学生很难满足该要求。为此,亟需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深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探讨智能手机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场景,为后续的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智能手机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密算法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应用

在网络安全教学中,密码学是其基础、核心,是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由于密码学涉及到众多数学知识和大量计算,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的,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密码学是首先需要介绍的内容。因此,如果学生一开始便产生了恐惧、厌学的情绪,则对后面的课程教学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针对公钥加密算法,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相应教学改革。RSA和DH(Diffie-Hellman)算法是公钥加密算法的典型代表,在实际网络和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讲解RSA算法时,首先给出加密和解密的计算公式。加密过程如公式(1)所示,解密过程如公式(2)所示。C=Memodn(1)M=Cdmodn(2)然后,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实际演算,如M=88,e=7,d=23,n=187。若让学生直接887mod187的值,则计算困难。利用智能手机上的科学计算器,能快速算出计算结果,使得学生对RSA算法的执行步骤有了直观认识。类似的,在学习DH算法时,需要计算公钥Ya、Yb以及共享密钥K的值,如公式(3)、(4)、(5)所示。Ya=αramodq(3)Yb=αrbmodq(4)K=(Ya)rbmodq=(Yb)ramodq(5)选择素数q=353,本原根α=3,随机数(私钥)ra=97,rb=233,利用智能手机上自带的科学计算器能快速算出公钥Y和共享密钥K的值。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携带自己的手机上黑板进行计算演示,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同时,通过实际的计算,让学生对复杂的加密算法有了直观认识,也提升了其学习的成就感。

(二)网络安全协议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应用

在网络安全教学中,网络安全协议是另一项基础内容。网络安全协议以密码学算法为基础,并不涉及数学计算,但一般的网络安全协议均包含多个步骤,过程抽象,学生难以理解。KerberosV4协议的要点在于:在消息(2)中,AS发送会话密钥Kc,tgs给客户端C,该密钥表示C和TGS共享的会话密钥,同时还包含时间戳(TS1)。然后再用用户口令生成的密钥Kc对整个消息进行加密。Tickettgs是票据授权票据。在消息(3)中,C发送了一条认证消息(Authenticatorc)包含用户ID、网络地址、时间戳,此认证消息的含义是“在TS3时刻,ADc使用Kc,tgs”,只使用一次且生命期很短,可以证明用户身份。在消息(5)中,C提供最终认证消息(Authenticatorc)。消息(6)表示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认证,返回的时间戳为认证消息时间戳加1,并用会话密钥加密。为帮助学生理解上述协议,笔者在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方式,让4位同学分别担任客户端A、服务器V、认证服务器AS和票据授权服务器TGS。为模拟出其中的交互过程,使用智能手机为媒介,让不同手机表示不同的票据(Ticket),通过手机的传递,让学生直观了解到Kerberos协议的交互流程。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让学生两两配对,然后利用开源App[8],进行协议的交互执行与演示。

(三)网络流量分析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应用

网络安全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没有动手能力,不能现场展示,学生很难理解一些具体的网络安全技术,如网络流量分析等。为此,教师可以配置自己的电脑为Wifi热点,然后让学生的手机连接至教师电脑,进行现场演示教学。以网络分析SSL/TLS协议为例,教师配置笔记本(安装Ubuntu操作系统)为Wifi热点,学生手机连接至该热点,如图2所示。然后让学生连接HTTPS网站,教师在自己电脑上运行Wireshark等网络流量分析软件,现在展示学生手机的网络流量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网络流量分析以及具体如何分析等。同时,还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智能手机的其它应用

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将智能手机应用于其它场景以提升教学效果。如:1、上网搜索。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联网功能,搜索具体的细节知识点,如字符的ASCII码,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字符转化为数字以及二进制进行加解密运算。2、提前预习。上课前,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向授课班级发送此次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难点等,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3、碎片化教学。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教师通过浏览手机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并将相关内容作为教学的案例发送给学生,使所授知识紧跟当前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到身边的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其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辅助学生进行知识获取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运算能力已经超过早期的PC机,因而实质上就是一台便携式电脑。网络安全课程涉及到众多数学计算和实际的网络流量分析(甚至攻击演示),如果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则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怀志、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4):148-150、

[2]谭春兰、利用手机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1):263-265、

[3]黄妍妍、智能手机APP应用于高职英语语音课教学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2(02):26-29、

[4]陈旭堂、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理论课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17-19、

[5]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4):14-21、

[6]林峰、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9):62-63、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MOOC into the teaching of puter network, uses the network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puter network, such as backward of teaching methods, theoretical, practice on the form, and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OC teaching system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MOOC;计算机网络教学;教育信息化

Key words: MOOC;puter network teaching;informationalize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20-02

0 引言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空前关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涉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上机操作部分仅仅是形式化的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等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MOOC教学体系逐渐被社会熟知,学生们纷纷开始主动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所学的微课资源。高校应该应时而起,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在授课中引入先进的MOOC教学体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改革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及思路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力图对当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积聚一些正能量,引发必要而有益的思考。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的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方法,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加学生练习实践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使用与完善,这两种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①教师角色的转换不及时、不到位。新的教育理念肯定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学生的正当需求理应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但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课堂的“观众”,无视其主体地位。

②分层教学的欠缺,使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③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仍未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不能认同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独立发展与师生关系平等等观点,仍坚持传统的“分数唯一”“先天定型”“绝对服从”等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缺少探究的精神与动力。

④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形式松散,实验内容不成系统。结果普遍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极不匹配,不能学以致用。

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低效率,急需得到改善。

2 MOOC教学体系综述

2、1 MOOC概念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全称“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当前最新、最潮的在线学习形式,让你足不出户听遍名校人气课程,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反思、素材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课”包括上述辅教学资源,但是“微课”与这些辅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区别,它是在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2 MOOC的应用特点

①大规模的:只有那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②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③网络课程: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3 MOOC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的教学体系如图1。在该教学体系中,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各类课程信息,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可以说,MOOC是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3、2 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3、2、1 课前在线自学活动的组织

为了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MOOC学习平台上需要设计学生特征分析模块。该模块可采用试卷形式,由校本老师自主出题或者从平台的题库里抽取题目实现对学生初始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特征分析,平台将智能整理及分析学生信息,根据学生不同的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等进行学习小组的智能分组。

3、2、2 课中的讨论活动

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线下讨论主题,在线下讨论之前,和自己的学习伙伴事先讨论,准备学习主题任务。当到了线下讨论时间(课堂时间),就可以和其他学习小组、导师、教辅一起讨论。在线下讨论时间可与导师、教辅人员展开充分的交流,如图2所示。

3、2、3 课后的教学评价与监控

MOOC学习中心需要为教师提供评价策略模板,并且允许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调整具体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比重。教学监控功能模块实时生成教学过程报表,提供给教学及管理人员全面即时的教学信息。教务处通过本功能模块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具体按照表1进行教学评价。

3、3 应用效果

某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引入MOOC教学体系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借助形象化的视频课件和网络辅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能力明显提高。为了方便进一步应用和技术研究,教研室对该教学体系的教学成效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来研究该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具体详见表2。

4 结语

上述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充分说明MOOC教学体系确实解决了该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落后”、“理论化”、“上机实践形式化”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如此,MOOC还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具有开放性特点,能够使用各种开放资源;海量课程资源可重复使用,能够实现海量学员同时学习,规避了师资缺乏的问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总之,建立面向通识课程的MOOC可以解决通识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7

如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依据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向科学技术索要发展的动力。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地向先进的科学技术索要发展的动力,“微课”的诞生代表着我国教学领域的改革,以及教学事业的进步。“微课”的核心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创建教学视频,其中包含的内容众多,不仅包括知识的讲述,同时还具有众多的教学素材和训练习题等。下面就对“微课”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1 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与以往传统的视频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也使得教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微课是应用较短的视频影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播放,在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1、1 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讲述,微课具有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微课的问题往往能够突出教学主题,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计算机网络微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需要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良好的呈现,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相比较,微课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2 资源容量 从资源容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微课视频以及相关设备的容量通常情况下都是几十兆,视频格式更够支持多种媒体进行播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流畅的对视频进行观看,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注重的是,微课内容可以灵活的保存在手机、优盘等移动设备上,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观看,为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资源结构 从微课的资源结构对微课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于微课资源的应用非常的便利,而且教学方向明确,教学主体更加突出。微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学片段为基础,将学习方案、教学方案、教学素材、教学分析等众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产生形式多元化,结构清晰明了的教学资源数据包,创建良好的微课教学氛围,同时也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创建较为真实、经典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直观化、具体化,使得教育工作人员的教学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进一步增强,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1]。

2 增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2、1 注重教学内容规划,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平台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对微课教学进行整体的规划。在微课教学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并且落实有关的规范,避免计算机网络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良问题,或者对于相应的教学材料重复应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内容的规划,必须要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的、科学的应用教材。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在对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的吸取教师和学生的众多建议。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微课开发中去,从而使得自身对于微课教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升教学成效。

还需要注重的是,计算机网络微课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相关教育人员在对微课资源进行构建、应用时,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微课教学内容,为其增添更多的生命力。众多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微课教学的应用,将微课具有的优势,以及微课教学资源具有的价值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2、2 加强计算机网络微课的研发与实践应用

2、2、1 计算机网络微课研发 以微课教学特点为基础,充分的发挥微课的优势,注重微课教学引导。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实践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吸收程度、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加强计算机网络微课的研发。因为,计算机网络微课的研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所以,研发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使得众多的教师参与到研发队伍中去。还要积极的做好微课教学技术培训、微课宣传、教学评价反馈等众多内容,从而有效的保障计算机微课教学成效。

2、2、2 计算机网络微课实践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实践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微课交流。如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的发展,微课交流可以借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教育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计算机网络实验,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众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微课相结合,在新媒体上进行,使得更多的学生和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经典计算机网络微课进行观看。学生定期的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反思等,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锤炼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完全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教学要求更加便于学习人员了解和掌握,从而获得正确的、科学的成果。在微课教学实践中需要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的提升[2]。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篇8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155-02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不仅包含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还能为学生展示教师的阐释和教学活动设计。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运用微课进行知识讲授,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以简便的方式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运用途径。因此,深入研究微课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课的含义及运用优势

1、1 微课的基本含义

微课是最早源于美国的一个概念。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微课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时间较短,其二是微课的学习依靠互联网而进行,其三是要按照方法论指导进行授课。微课的课程时间应当不超过十分钟,只展现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以简短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微课教学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短小、紧凑的教学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设计研发出可供情景化、多样化学习的网络课程方式,并让学生们可以借助此种方法完成重难点学习任务。微课教学的视频资源具有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真实生动等特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各位同学时,既能够让其对教学内容形成丰富的感官体验,也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力。

1、2 微课的运用优势

微课借助智能设备,可以广泛利用学习的零碎时间,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总是针对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进行,所以和传统课程相比,在知识点的呈现上显得更为突出,将主要问题精简化与集中化。微课在容量方面也相对较小,便于网络在线观看,也便于学生下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方式开展教学,不仅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将逻辑性、想象力的东西转为清晰、直观的展示,对于协助学生完成计算机学习的相关任务也同样有着重大意义。除此之外,微课主要是在视频的基础上融合教学课件以及教师、学生的课后反思整理,在这种学习情境中,有助于课程的典例分析与掌握,有利于知识的深入发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将微课运用到高职计算机课堂当中,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能为社会培养出全能型的实用人才。

2 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中,教师仍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这也是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迟迟得不到改善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使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的方法,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不足,学习兴致也难以得到提升。并且这种模式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也很容易遗忘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得教师未能把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状况,因而也不能对教学内容实施对应的调整,难以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2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体现出落后性的特点,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知识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地发生变化。而相对落后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难以切合时展的需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获取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导致其所学往往落后于社会发展,在现实操作中不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高职学生缺少了汲取知识的平台,其知识的更新程度也达不到实际运用标准。

2、3 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难度高

高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学校,比如普通高考、提前单招、三校招生等,这就导致高职学生来源复杂,其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不少高职学生都来自于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学校,其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文化课功底与本科学生比起来也相对较弱,这给计算机教学工作也造成了一定阻碍。高职院校有许多学生都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吸收足够的知识,在课后也没有主动进行巩固、整理与消化。且教师在课外也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得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

2、4 教学实践性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其实践性往往不足,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理念落后所导致的。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自主进行上机练习,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中,现实的操作环境并不具备较高的模拟程度,也没有和行业或企业的环境保持一致。这就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和社会行业、企业的相关需求产生一定差距,难以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标准。此外,高职院校中有的教师也不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且缺少专业而实际的工作经验,无法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因此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科学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多数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基础较弱,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微课时,一定要确保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视频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方法。在设计与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并在其中融入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例,以此诠释计算机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外,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将计算机教学内容和学生自己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讲授知识,将其加入微课教学的内容中,从而拉近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展开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又不过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进行回答。例如,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之后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微课视频,并把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音乐播放、游戏、辅助设计等计算机功能的内容安插到视频中。学生仔细观看之后就可以找出答案,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2 将微课作为课堂中心,正确设置教学过程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课当做整个课堂的重心所在,为学生设置正确的教学流程,如视频观看、交流讨论、成果汇报、教师评价等。首先,在引导学生进行视频观看时,教师要着重掌握好微视频播放的时间,将其控制在5到8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微视频的内容不仅要包含对计算机教学课程中重难点的讲解,还要能够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整体教学过程及方向进行引导。其次,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大约3到5个人,让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和探讨。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针对微视频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自主设计一些微课内容。然后,在成果汇报环节,学生可以采用分组汇报的方式,让教师获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微课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师评价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师要科学而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纠正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并对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巩固。例如,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视频,展示表格绘制的方法。而学生观看过后,对于表格和文字混排这一技能还不够熟练。于是学生可以在分组讨论过后向教师反馈,教师再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阐述,让学生亲自实践,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3 把微课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只能抓紧利用短暂的时间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从中获取精炼的知识点并自主进行拓展。而微课具有的显著优势之一就是方便于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浓缩在微课视频中,再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上,或是直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观看微视频,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假如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而没有把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就容易导致微课资源的无端浪费。因此,教师采用上传微课视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加系统化的学习,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Word文档中页眉和页脚的制作是重难点之一。于是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并观看。这样一来学生的闲暇时间就能被更加合理地利用起来,教师也可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4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微课具有较为突出的用优势,并能弥补高职计算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微课教学的方式科学而高效的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把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要科学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将微课作为课堂中心,正确设置教学过程,并把微课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借此促进微课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2]祁博、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4)82-85、

[3]刘磊,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166+169、

[4]田贞、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3(24)148-14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网络隐私安全问题(精选8篇)
  • 下一篇:服务贸易合同(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