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山而下沿着弯弯的小河走就到了我的家乡——大眼哨村,村前有一条小河,岸边垂柳依依,河水清得可以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沙子,河面上一群群的鸭子在水面上欢快的游动着、玩耍着。小河里的水哗哗哗的欢唱,每年“五一”长假回去,我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里游泳、捉鱼、打水仗,这时小河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们总爱静静地坐在河边,仰望天空中点点繁星,倾听小河里昂扬的蛙声。微风吹来,依依的杨柳随风飞扬,乡村的夜色是多么宁静、多么漂亮啊!
沿着这条小河,走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材,他们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工程师还去了北京工作,我真羡慕他们啊!
明月高照,今夜的村庄在月光下显出了清晰的轮廓。一幢幢小洋楼参差有序地矗立在月色中,回想两年前,这儿多半还是平房,如今,一切都变了。月亮还原来的月亮,但党的富民政策促进了乡村的变化,使乡村的夜色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动人。
我的家乡是那样的朴实、可爱、充满了乡土的气息。
我爱家乡的小河,更爱我漂亮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赣南大余,那里有山有水,美极了。
我外婆家就住在大余的城中心。从外婆家一直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一条又长又宽的河,河面上时不时的过来一条小船。河岸边还停着几艘仿古木船,木船里面是酒店,人们可以经常在那里面吃到大余有名的小吃。河岸上有一排用石头砌的台阶,从台阶爬上去就能看见有几座假山在眼前。假山有些地方凸出来,有些地方又凹进去。我们可以踩在凹凸的地方爬到假山上去玩,但一定要经过大人的同意才可以上去,而且要注意安全。
从假山那里一直往前走再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有一条又长又宽的马路,马路一直通向赣州。在马路两边是一座座高山。山上种了许多树木花草,绿油油的,非常茂盛。现在春天来了,所以花开得很鲜艳,树木也发芽了,新鲜的空气在四处流动,美妙极了。
大余的中心广场还有游乐园。游乐园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比如说:小汽车、蹦蹦床、钓鱼等等。每到周末,许多小朋友都会去那里玩,玩得可开心了。游乐园的旁边开了几家卖学习用品的小商店,你们需要什么学习用品都可以在那里买到。怎么样?我的家乡好吧。以后你们要多多来我的家乡“大余”作客哦!
连绵起伏的群山间镶嵌着一池湖水,湖水在月光下泛起幽蓝,多像一面月光宝镜!那就是我的家乡——鄞州区横溪镇,一个被天台山余脉和金鹅湖紧紧怀抱的古朴小镇。
炎热的夏日,走进山中,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空间。树木葱郁,竹林青翠,凉风习习,让你感受到大自然这个“空调”的魅力。口渴了,你还可以喝上一口山涧的泉水,从喉咙一直甘甜到心里。
秋高气爽,如果你想去爬山,那么我推荐你去高山流水的“藤溪岭”,千百年来,这条山岭曾经是一条古驿道。至今山上还遗留着古时的军事设施。当你循着昔日驿卒们日复一日翻山越岭的脚印,好不容易爬上山岭,你会发现,山的另一边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当你置身在小村的小桥流水里,风吹来远处象山港海水的腥味,让你顿时明白,再过去其实已是海。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条陡峭绵延的“松石岭”,当你爬到半山腰时,蓝天白云似乎伸手可触,远处城市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头顶白云悠悠,脚下湖水涟涟,心旷神怡,烦恼全无。山中的瀑布更是亮点,像是谁在天上不小心碰翻了大水盆,弯下腰去用天上之水洗把脸,顺便把空瓶子装满喝上几口,疲劳便会一扫而光。
说起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好去处,比如有群峰峥嵘的酒埕岩仙人寨风景区,有森林漂流的金峨谷泉水景区,还有千峰列笏的巍峨古刹金峨寺。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在冬季,假如你有机会来我的家乡走走,亲近自然,合着季节的节拍,放飞心情,一定会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家乡吧,有的人就一直会待在自己的家乡里,甚至是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家乡里;有些人可能背井离乡,去别的大城市去打拼,一年半载的时候才回家看看爸妈什么的;有的人可能一直和自己的父母都离开了家乡,一起在大城市生活下来了,很久没有去看过那里已经没有别人的了家乡了吧。
是啊,不管我们回没回我们的家乡,那都是我们的家乡啊。我和父母是一直居住在上海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和父母去老家看看奶奶什么的,看着奶奶慈祥的笑容挥着手让我们走,叫我不要回来的样子,我就有点心疼。老人家也是有点口是心非的,她希望我们不要回来,其实心底也到底是很渴望的吧。我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有乡愁这个词了,明明很舍不得在家乡那头的那个人,可是有时候为了更好的生活必须要有一次分离,才能有下一次的团聚。看着奶奶的笑脸,我声音突然有点哽咽,对我爸爸说,爸爸以后回去多看看奶奶吧。我的家乡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乡村是个鱼米之乡,小村子不大,总共就一百多户人家,每天打渔晒网,经过麦田总能看到有人在地里面勤勤恳恳的工作着,是啊,这个乡村的人都是那么朴实快乐的,看着这里的美丽的自然的风景,我想着以后自己回来也要在这里生活,多美啊,空气也没有大城市那样的污浊,这里的人们过着平凡但快乐的日子。
他们每个人都淳朴的可爱,隔壁张大婶还经常让我去她家吃饭嘞,说要给我做玉米面吃,她做玉米面那可是一把好手,我偏爱吃这些粗谷杂粮,为了这个事常常去张大婶家麻烦她哩,她的笑容真诚不掺杂一丝的杂质,欢快地招呼我,快来快来,热乎着的呢!我不好意思的笑笑,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对于我来说是“美食佳肴”的美味。我的家乡有着一条望不到头的河流,里面是有一些小鱼儿养着的,每天都有着拨鱼苗下去,然后等鱼慢慢长大了再拿渔网捞,小河很清澈,很多孩子在旁边玩耍,甚至有人用手捧起一捧水就喝嘞可见这条小河有多么干净呢,在这里生活得越久,我真的就越喜欢这里,最淳朴的老百姓,最干净的河流,最肥沃的土壤,最好吃的水果,最热情的商家。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那么喜欢。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人人都说我的家乡最美咧,真的好美啊,对于我们每一个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来说,我们自己的家乡永远都是最美的,我想就算我以后去了大城市,不留在我的家乡生活,我也永远都不会忘记了我的家乡的。
人们都说: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人间乐园,但是我想,我的家乡——那个横跨于黄土高原之上的山岭,是比人间乐园更神圣的地方。
秦岭,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总是那样的高不可攀,陡峭艰险,历来人们评价秦岭都用过“弹丸之区,千岭屏障,万溪襟带,幽林菁谷,最易伏戎,为历代兵家用武之地。”这句话。就连诗仙李白也用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样的句子来说明秦岭的“难于上青天”。但是,在我的心中,秦岭只是那青山绿水、平静安和的地方。
我外婆的家在这儿,于是,我的童年便在这度过了。窗外,是波澜不惊的小溪,里面有鱼儿在欢快的畅游;门外,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如黛的苍色中,隐藏着那么多的故事、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传说,每当我与一段仅存于古老的秦岭之中的历史情感相遇,我的内心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喜悦和振奋。
然而,我却渐渐的知道了人类自古对秦岭疯狂地毁灭之举:当年秦皇兴建阿房宫,砍光了大山小岭,直到“蜀山兀,阿房出”,但是曾经绵延三百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阔”的辉煌,经不住骄横的西楚霸王的一把火,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大火把把阿房宫烧得寸断不留。唐盛期,大兴土木建宫造殿,竭尽繁华之能事,斧锯再次指向秦岭,以至于“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而清时,战乱将大批流民赶入山林,人生存的本能促使浩劫再次发生,“悬崖峭壁事耕耘,有土即可施犁锄”变成了事实。在滚木礌石、强弓劲弩铺天盖地的昔日秦岭之后,我看到的是人类杀伐大自然的斑驳历史,便不由得泪落满襟了。
然而,毕竟我们中华各民族的先民们就是在这一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征战。最后在刀与剑,铁与火的血海之中,统一了中华民族,统一了中国。直到走出了亚洲,分流遍布到全世界。秦岭哪有这么容易毁灭?前几年回到外婆家,蓦然发现秦岭的山依然是山,秦岭的岭依然是岭,历史留下的仅剩下伤疤。那时回去时已是初秋,秦岭初秋是“风舞槐花落御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的,它有着夏的风韵尤存与秋的情窦初开。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不知名的花儿,好像给秦岭披上了一件淡绿色的衣服,把它打扮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怎能让人们不喜爱它呢?
秦岭的初秋也是“任他孤雁叫苍寒”的神秘的,到处可见的突起的一簇簇黑色石峰,浑如刀砍斧凿,光滑无缘。漆黑的峰峦在初冬的阳光下隐隐泛光,最令人惊讶的是山脊上东西走向的雪线,似将石山一劈两半,半是白雪半是黑石,黑白分明,雪柔石坚,相辉相映,别是一番壮观。然而,我们陕西人都知道,每逢遇见这样的石头,便是已到秦岭的边界了,黛墨色的秦岭石山竟在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土黄色大平原跟前终止了,恍如一曲空旷悠扬的牧歌,正演奏到极处而嘎然中止,令人惊讶之余而不知所措。于是我的脑海之中自然的浮现出了一幅惊天动地的图画:远古时代,两军对垒,数十万黑甲秦军正铺天盖地执戈列阵而来,忽然中军一阵鼓响,黑压压的大军在平川前猛地停止了脚步。一时间,飞砂走石,电光石火,千百万名士兵列成的战阵瞬间即化为眼前这万古不变的黑石群峰。这样的秦岭又怎能叫人不心生敬畏呢?
黄土高原,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诞生之地。秋高草肥,逐鹿中原,这里也是中华各民族的远古杀伐之野。不由地脑海中又浮出一段古文:“纣有亿万臣,为亿万心,武王甲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为一心。……,征战于野,血流漂杵。”
秦岭,我的家乡,我所有的牵挂、思念、温暖、希望、生生不息的根都已牢牢扎进了你广袤的心中 ,你已是我梦中不灭的风景,我永远爱你!
今天,妈妈休息,带着我,叫上好友和他妈妈,准备去爬兰州第一高山——皋兰山!我们带上了一些吃的和喝的,就出发了!
兰州城南之皋兰山主峰,海拔2170公尺,绝对高度约500公尺,四周峰峦高耸,地形险要。
兰州一名,始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唐代人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兰州条下记:“隋开皇元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以为名。”那皋兰又有何意呢?史地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河边高地是为皋,高地兰草是为兰。皋兰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
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招魂》“皋兰披径兮斯路渐”,《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的诗句,便是这一古老地名最早也是最为有力的历史含义的出典。“浪播古今怒,沙飞天地黄”的万里大河,在山前环流,奔腾东去。山坡上,叶扁平,线形,花色蓝而美丽的春兰,旖旎多姿,妆点层峦,这便是皋兰山天然和谐的地理环境和山名缘由的真实写照。
皋兰山是五泉山上面的主峰,五泉山是皋兰山的下半段,顺五泉山上山,就到了皋兰山主峰。五泉山在皋兰山的南麓,从正面和西侧上山比较安全。
五泉山,据说是明代建成,因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是汉代的霍去病将军当年征战匈奴时,因战马无饮水,用长枪戳出五处泉眼而得名。
我们先坐15路车到了五泉山底,爬上了五泉山。走着走着,我们到了嘛呢寺,转了一下。可没路了,但我们发现有一条小山路,便爬了上去。当时天气非常热,我简直快要累死了。
爬了一段,到了正规的路,可走了一段后,上不去了,问了一下过路人,顺着山路走,可以到最顶上的“三台阁”,我们又上路了。
这条路走了一段,感觉不太对,但我们还是坚持走下去,走到了一段阴凉的路,我们稍微一休息,就继续了。走了一段,到了休息的地方,吃了点东西,往下一看,呀!那么陡,我们怎么爬上来的?!到了公路上。一打听,离山顶的三台阁还有8公里!哎呀妈呀,吓死人了!我们只好坐车上去。上到山顶那儿,有好多的农家乐,最高点有座三台阁。
三台阁,原名“魁星阁”。在兰州城中人们南望山顶,因能看见三座墩台,故亦称之为“三台阁”。兰州的魁星阁始建于元朝仁宗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倾废。第五次重建是在1983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为恢复三台阁古迹,组织能工巧匠,经过一年努力,利用仅存中台残垒,外裹青砖,上建重楼,终使这座历史文化名胜得以部分再现雄姿。至此,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三台阁,历经五毁六建,巍然屹立在皋兰山顶,成为观赏兰州市容市貌的绝佳胜地。
三台阁的建筑是复古的,每个角上都有一个风铃,还有唐三藏、笑佛和千手观音,我每个都拜了。我们走了一段,快离开时,我还穿上了回民的服饰照了一张相呢!
爬上皋兰山,气喘吁吁地到了山顶,下山可再走不动了,我们便去坐缆车。看了看价目表,还好,挺便宜的,下山大人一人20元,小孩一人10元,我们四个人一共60元。
我们买了票,到站门口排队。看到这个缆车是不会停的,我有点意外,不停怎么上去呢?原来站里面有四个站立的位置,我们分开上。上去后,工作人员给我们关上了门。这是我第一次坐皋兰山缆车,有点害怕。一看,缆绳怎么没动?原来它是缆绳带着缆车走,而不是缆车自己滑。那个坡度忒陡了,感觉都快成竖着的了。缆车走的很慢,我们可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下山。下的时候也没有停,是跳下来的。
爸爸说,以前的简直就是“缆椅”,就是人坐在缆椅上,系好安全带,吊着椅子滑,特别危险!
这一次坐缆车坐了半个小时,可谓是有惊无险,而且挺实惠呢!
这一次爬山,真可谓是惊心动魄啊!
上皋兰山,最好是爬山上去,因为可以看到兰州的部分市区景色,当然最有意义的是通过爬山,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体质,我想只要你坚持,绝对会感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