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会计服务贸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3 栏目:写作范文

会计服务贸易篇1

【关键词】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目前我国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

首先表现在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上。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比1978年的872、5亿元,增长了100倍还多。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10、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23、9%提高到2006年的39、4%,提高15、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其次,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猛增到2006年底的24614万人,净增加从业人数19724万人,大大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加439万个就业岗位的水平,充分体现了服务业就业弹性高的特点。1978-2006年,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下降近28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上涨近8个百分点,而同期服务业就业比重则上升20个百分点,达到32、2%。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并未形成人力资本。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因此,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趋势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为2006年4月15日举行的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撰文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四年多来,中国认真履行了各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分销、法律、旅游、交通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的进一步履行,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同时也给了中国服务业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从现阶段来看,中国不可能无条件开放国内服务市场,适度保护国内服务市场是必要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只能是在“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来实现。

2、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从加入wto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二十九倍,年均增长近16%,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出口世界排名从第二十八位上升到第八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四十位上升到第七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四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3、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方面。一些传统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则很低。从1996—2005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一直居于首位,到2005年,我国实现旅游出口293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近40%。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一些新兴服务业则明显较弱。2005年,我国金融服务出口额1、5亿美元,保险服务出口额5、5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18、4亿美元,一共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3、5%。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服务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比重较小。由于历史积累和知识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并预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服务贸易结构都将不平衡。

4、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5、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中国对需要保护的行业和部门必须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宪,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邓世荣、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全国商情,2005,(12):61-62、

[3]谢光亚,谢兰兰,孙海燕、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1):57-61、

[4]杨亚梅、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05,(9):14-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会计服务贸易篇2

日前,由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并定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服务贸易统计领域制度层面的空白,而且对于我国服务统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出台迫在眉睫

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开始,但发展速度却比较快。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但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仍比较落后,存在着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统计体系方面,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缺乏服务贸易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工作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地区)。这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杨丹辉教授对记者说,商务部2006年4月专门为此成立了服务贸易司,并立即着手进行中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统计制度的出台应该说是适时的,它不仅规范了服务贸易领域的商务活动,而且在制度上对进出口贸易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有了更为可靠和清晰的了解与掌握。

与此同时,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服务贸易形势严峻。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广泛的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的外包与离岸日益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

会计服务贸易篇3

关键词:CEPA 服务贸易 专业服务 内地与香港 发展

2003年6月29日,我国内地与香港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从此打开两地贸易的大门。往后的每一年,两地都增加一个补充协议来完善CEPA。随着2012年6月29日CEPA补充协议九的顺利签订,为两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大大加强了两地之间经济和金融合作。CEPA涵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范畴,以开放服务贸易为重点。我国香港服务贸易基本概况是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多个服务领域可享有优惠待遇进入内地,香港的专业团体和内地规管机构签署多项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因而,CEPA对香港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国香港不仅仅是国际金融中心,而且其专业服务业也非常发达。其中,专业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核算服务、建筑及工程活动、技术测试及分析、科学研究及发展、管理及管理顾问活动、资讯科技相关服务等,它们通过为其他行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服务和产品,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周泳宏、谭海泉,2013)。与之相比,我国内地的专业服务业相对比较落后,高素质人才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内地专业服务业的发展。

文献综述

陈恩(2006)指出在CEPA下我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存在如两地法律制度和专业环境差异大,审批程序复杂,市场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俞肇熊、王坤(2007)则认为在CEP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安排下,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及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与保险服务,旅游及与旅游相关服务业受益最大。

于绯(2009)利用巴拉萨、引力模型和空间相互作用的购物模型发现CEPA实施后,在珠三角形成以香港为核心、深莞穗为核心层的城市吸引力体系。杨凤美、肖红(2010)通过计量模型,得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了我国香港经济增长,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且服务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在CEPA框架下进行的,鲜有文献对两地服务贸易中专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行论述。基于这些部分的空白,本文以我国香港的专业服务业为例,从制度和两地贸易量两个角度来分析CEPA下服务贸易的成效。

我国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往来

2010年,我国内地是香港服务输出和输入的主要目的地,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贸易输出(简称“香港的服务输出”)为2305、1亿港元,占总输出额的28、3%,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贸易输入(简称“香港的服务输入”)为1047、3亿港元,占总输入额的26、6%,服务输出净额达到1257、7亿港元。

1999-2004年,服务贸易输出额和输入额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9%、1、2%,2004年CAPE签订后,2004-2010年,服务贸易输出额和输入额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可见,我国香港的服务输出的平均增长率变化不大,而香港服务输入的平均增长率则上升了6、8%,说明CEPA的实施对香港服务输入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远大于其对香港向内地输出服务的影响。

如图1所示,我国香港的服务输出增长速度一直比服务输入增长速度快,且服务输出净额也稳步提高。CAPE签订后,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服务输入额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不管是服务输出额还是服务输入额都是上涨的。直至2010年,香港的服务输出的增长率达到了30、1%,远高于2004年后的平均增长率,说明香港经济复苏后,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输出迅猛发展。如图2所示,2000年后,香港的服务输出增长率一直为正,而香港的服务输入增长率则偏低,且在某些年份出现负值,笔者发现,CAPE签订后,香港的服务输入的增长率出现负值的情况减少了,而增长率的值也普遍有所提升,再一次证明CAPE的实施对香港的服务输入有正向影响。

(二)CEPA下专业服务业的现状及法律、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

专业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技术化、知识化的特征。同时,专业服务业也是我国香港的四个主要行业之一,2004-2011年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9、5%,2011年增加值达到880亿港元,就业人数达到18、5万人。如图3所示,香港专业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稳步提升,2004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一定程度上得利于CEPA的签订。

2012年6月29日CEPA补充协议九签订后,CEPA服务贸易开放的领域达48个,开放措施达338项。我国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达149个,涉及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部门分类标准160个类别的93、1%。纵观所有CEPA及其补充协议,促进两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以补充协议九为例,内地将对香港在法律、会计、建筑、医疗、会展、技术检验和分析等21个领域在原有开放承诺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的限制等。由此发现,众多专业服务得益于CEPA,本文以法律服务与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为例,分析CEPA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法律服务方面,如表1所示,从只允许香港律师事务所与一家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到可以与1到3家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从香港永久性居民取得内地法律职业资格只能在内地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到可以在内地从事涉及香港居民、法人的民事诉讼业务,在制度上,不断放宽香港法律服务进入内地的要求,为香港法律在内地执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内地引进优秀的香港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如图4所示,两地法律服务贸易量不断提升,我国香港服务输出额从2004年的2、19亿港元上升到2010年的4、44亿港元,香港服务输入额从2004年的0、2亿港元上升到2010年的1、31亿港元,上涨幅度达到523、8%,但占总的两地贸易量比重很小,因此在制度上放宽力度还不足,仍然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发展法律服务。

在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方面,如表1所示,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申请的《临时审计业务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逐步放宽到5年;同意在香港设立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适当简化对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业的申报材料要求。这些无不降低香港会计师到内地执业的要求,加强了两地会计师的交流,如图5所示,2004-2010年,两地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贸易量变化不大,2004年香港服务输出额为6、48亿港元,到了2010年,香港服务输出额6、79亿港元,服务输入额从2004年的6亿港元下降到2010年的4、6亿港元,下降幅度达到23、1%。香港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输出额并没有因CEPA的签订而产生变化,而是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只是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急速下降,但在2009年就恢复正常水平。香港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输入额则更像正态分布,到2006年输入额最大达到7、2亿港元,香港向内地的服务输入额的稳定上升相比,CEPA对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输入额的影响不大。2008年金融危机,香港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净输出额出现较大的负值,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内地的影响远小于对香港的影响。在会计服务方面,CEPA的实施并没有起到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不足,人们对制度的认识缺乏。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CEPA及其九个补充协议顺利实施,我国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贸易输出和服务贸易输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服务业,也在2004年以后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对于专业服务下细分的两个行业,法律和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笔者发现,CEPA对其影响不尽相同。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CAPE签订后,我国香港的服务输入的增长率出现负值的情况减少了,增长率的值也有所提升,证明CAPE的实施对香港的服务输入有正向影响。

第二,香港的服务输入的平均增长率远大于香港的服务输出的平均增长率,说明CEPA的实施对香港服务输入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远大于其对香港向内地输出服务的影响,而因为输入额还较小,需要内地加大力度向香港输出服务。

第三,CEPA的签订,有利于香港法律服务输入额的增长,但两地法律服务贸易比重很小。

第四,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实施对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输入额和输出额的影响不大,虽然从整体上,CEPA的实施是对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在细分的服务中并不都是如此,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不足,人们对制度的认识缺乏。

(二)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内地的专业服务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项制度不够完善,经营环境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缺乏,部分企业薪资结构和晋升通道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引进香港较为先进专业服务业,通过CEPA补充协议的不断出台,放宽对香港执业人员的要求,增加服务贸易争议解决方案,为香港的专业服务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目前,香港对内地贸易服务输出净额一直为正,内地向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服务输出额有待提高,香港的市场是面向世界,内地的服务应该提高自身竞争力,两地政府也应该加强合作,让内地的服务更顺利进入香港市场。

第三,专业服务业中的一些细分服务没有因CEPA的出台和实施而得到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服务行业的实施细则,明确政策具体程序,普及两地人民对CEPA的了解,进而促进专业服务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泳宏,谭海泉、KIBS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香港专业服务业为例[J]、产经评论,2013(4)

2、陈恩、CEPA下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6,22(1)

3、俞肇熊,王坤、CEPA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影响与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07(6)

会计服务贸易篇4

关键词:新疆;服务贸易;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疆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8日

一、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第一,从总的情况来说,新疆服务贸易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新疆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额10、06亿美元,同比增长83、11%,高于同期货物贸易61、97%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国服务贸易21、3%的增长幅度。2009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新疆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额仍增长33、64%,达13、44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4、5%上升到2009年的9、7%,规模不断增大。

第二,传统服务贸易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实现稳步增长,但占比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旅游、国际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三大传统服务贸易仍占主导地位,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75%,分别占总额的21、7%、18、5%、34、6%。从数量上看,服务贸易进出口优势竞争领域还以传统的三大领域为主,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8%左右。

第三,以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贸易从无到有,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尤其是服务外包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已成为生产贸易快速发展的增长点。2009年乌鲁木齐荣获“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最具潜力城市奖。新疆正逐步从以消费贸易为主的格局向大力发展生产贸易格局转变。

二、新疆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而新疆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却相对滞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行业发展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业在整个新疆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新疆的服务业是在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是80%以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也在45%,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处于30%~50%之间,而新疆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至2008年底才达到34%,与国内外服务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服务业供需不平衡,发展层次较低。特别是在一些关乎民生的服务行业,如医疗、保险、金融等,由于服务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现象普遍存在,使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依然是新疆服务业的主体,但发展规模较小,深度不够;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中介咨询等新兴行业发展缓慢,经营方式和流通形式尚待开拓。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重的是影响了服务业有效发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二)新疆服务总体水平低,内部结构失衡。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2,868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4、48%,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90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7、55%;与此相比,新疆服务贸易规模则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新疆服务贸易总额达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60%,虽然增长幅度较快,但服务贸易总量却只占全国的0、47%,相当于上海的1、70%。作为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国接壤的大省,新疆具有发展服务贸易的地缘、人文等优势,却没有相对应的服务贸易收益,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

此外,新疆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失衡严重。新疆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传统服务贸易,而计算机、咨询、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非常小,甚至有些行业服务贸易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例如生物医药开发服务业。新兴服务贸易的产品附加值高,成本小,相对历程比较长、利润空间较低的传统服务贸易来讲,两者比例严重失调。

(三)服务贸易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人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新疆每年高校毕业生达10万余人,但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新疆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一方面大多数外贸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服务贸易还很陌生,对服务贸易的意义和作用、涉及的行业及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等还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在新疆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新疆外贸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的新型服务贸易的高端人才极度匮乏。在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力密集型转变的经济背景下,人才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成为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四)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准入门槛高。新疆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很多行业仍处于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这就大大遏制了新疆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严重阻碍了新疆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五)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新疆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相对不完善,2010年8月1日中国正式实行了新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在此之前,新疆有关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十分欠缺,相关数据只是从对外经济统计数据中初步估算,统计数据不准确,尤其是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空白,没能记录下与其他服务行业或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为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留下了障碍,不利于新疆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新疆服务贸易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2010年5月新疆商务部成立了服务贸易处,具体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事务,但是这一新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从宏观上对服务贸易进行监管和促进,目前并没有从制度上对服务贸易处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这就造成了商务部服务贸易处还不能发挥从整体上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进行监管和促进作用。

三、发展新疆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工作。首先,完善各种形式的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贸易登记制度,并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规范,提高服务贸易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其次,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根据有关法律对拒报、迟报、伪报、篡改统计数据的单位进行严肃查处,直到追究法律责任,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再次,加强与省统计局、省外汇管理局开展服务贸易专项统计课题研究,为新疆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最后,加强统计理论研究和统计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统计现代化建设,改善统计服务的环境,以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服务贸易网络平台。第一,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公共商贸信息网络的功能和体系结构,着力打造新疆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搜集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企业急需的国别贸易环境、国外经济合作机会等信息;第二,增加外文版本的新疆自治区商贸信息网,展示新疆的特色商品和优势企业,推动中外信息交流和互换,为新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服务;第三,依托口岸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区域多式联运数据交换体系,推动平台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第四,以新疆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为纽带,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多语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信息传输平台,为大众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出游辅助决策、旅游最优方案;第四,搭建会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参展商、采购商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洽谈、交易,增强亚欧博览会的影响,把新疆打造成西部一个重要的会展城市。

(三)树立服务贸易品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新疆服务贸易企业特别是企业决策者应正确树立服务贸易品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因为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服务企业行为,而行为则决定着服务企业的绩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服务企业往往受到顾客的尊重,品牌也会受到顾客的青睐。品牌所传递的是服务企业对顾客在服务和价值方面的承诺,是顾客判断并决定购买的重要依据。因此,新疆服务贸易企业一定要转变营销观念,树立品牌理念和管理模式非常重要。

(四)加大服务贸易优势的对外宣传。首先,加强广告媒体期刊的宣传力度,增加外文版本的广告媒体期刊信息;其次,支持和组织服务业企业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以中国—亚欧博览会为平台,增加服务贸易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贸易促进活动,整体宣传新疆服务业企业形象,通过展览和洽谈,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商机;第三,搭建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国际性、专业化的交流窗口和平台,对外宣传新疆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

(五)加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首先,把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再次,充分挖掘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把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引导新疆大学、新疆财政学院等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会计服务贸易篇5

[摘 要]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有传统的BOP统计和新的GATS统计,两种体系存在不同之处,然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没有一套被各国所公认并遵守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本文在介绍BOP与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基础上,重点对BOP与GATS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定义和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BOP统计 GATS统计 FATS统计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统计问题。但由于服务贸易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特点以及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统计状况的不同,长期缺乏统一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和统计标准,服务贸易统计远远落后于服务贸易的发展。1994年,作为“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终成果《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正式签订,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BOP与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1、国际收支统计(BOP)的定义。按照国民经济核算(SNA)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劳务、非金融财产收入和投资收入都一并放在服务贸易项下,第五版则明确区分了国际服务交易和收入交易,从而使得基于国际收支的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统一起来,统称为BOP定义。

2、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定义。1994年4月15日达成的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别于GATT对货物贸易的定义。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模式:(1)跨境交付,自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即直接投资企业);(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由此可看出,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是针对服务的不同提供方式给出的操作化定义。

二、BOP与GATS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定义的比较

与国际服务贸易的两种定义相对应,就产生了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一种是传统的BOP统计体系,另一种是GATS统计体系。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两种定义不同,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存在诸多差别。

1、产生的背景和所发挥的功能不同。SNA所涉及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一国生产的服务产品有多少被国外居民使用即服务出口,本国居民使用的服务有多少是国外居民生产的即服务进口,以及服务净出口在GDP中的份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SNA的一张基本表,它所定义的国际服务贸易也是跨境贸易。GATS体系是在“乌拉圭回合” 多边贸易谈判的基础上达成的,代表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意愿。GATS所涉及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反映一国围绕服务交易,通过包括贸易与投资在内的各种途径,所获得的全部收益。

2、观察国际服务贸易的立足点和范围不同。BOP统计立足于交易者的常住性来定义国际服务贸易,界定常住性的依据是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GATS统计则立足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角度来定义国际服务贸易,认为国际服务贸易是一经济体拥有所有权的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交易,而不论交易单位归属于哪一个经济体的常住单位。立足点的差异导致了对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界定的不同,集中体现在对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的处理方式不同。

三、BOP与GATS两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比较

1、BOP与GATS统计范围的比较。BOP统计重视服务贸易这类交易活动完成后的资金流即国际收支,而GATS统计则比较重视各国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这类交易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总的说来,《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BPM5)中服务贸易的统计范围体现的是属地原则,而GATS中服务贸易的内涵则体现的是属人原则,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MSITS)》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再现了GATS中的属人原则。

BPM5把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某一经济体中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服务贸易。居民、非居民是以其“经济中心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的,服务贸易发生的“经济中心地”在同一个经济领地,通常指国家内。GATS中的“自然人移动”和“商业存在”模式下向东道国提供服务就不能被BPMS体系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即使母国总公司获取了国外附属机构的经营利润。属地原则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范围产生了较大的限制。

GATS从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出发来定义国际服务贸易,摆脱了“居民”这个概念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纪录的束缚,与之相对应的是“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消费者”。“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的经济中心地可在东道国,也可在母国。因此,服务贸易的内涵相对于BPM5的统计范围就有了较大的不同。这种方式定义的国际服务贸易不再有属地原则的特点,而具有属人原则的特点:同一成员国的自然人之间发生的服务交易界定为成员国国内服务交易,不同成员国自然人之间发生的服务交易则界定为国际服务贸易。

2、BOP与GATS统计分类的差异。BOP服务贸易统计和GATS服务贸易统计对服务贸易的分类都是参照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法”制定的,但二者在具体分类和统计内容上存在差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10大类。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分类,服务贸易具体包括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等12大类。MSITS在进一步扩大经合组织和欧统联合分类的基础上规定了《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按EBOPS搜集的数据基本能满足GATS中FATS服务贸易谈判所需的细目以及对全球化研究的需要。因此,除政府服务外,BPM5/EBOPS组成部分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覆盖范围基本吻合。

3、BOP与GATS统计体系的过渡。目前IMF与WTO对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都来源于各国的BOP统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于BPM5要求建立的BOP统计中的属地原则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范围产生了较大的限制,就产生了对属地原则向GATS中属人原则进行拓展的需求。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和各国间人员流动急剧增加均对属地原则的BOP统计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是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带给服务业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其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由于服务具有的特点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与服务贸易量成正比,目前对服务贸易增量贡献最大的就是通过商业存在模式绕过国界提供的服务。经济全球化带来境外旅游、跨国公司内部人员调动、外国人非永久性在本地就业等等的人员急剧流动,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通过自然人移动方式提供的服务占整个服务贸易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而BOP遗漏了采用这种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的大部分,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再者,当今国际服务贸易中“商业存在”形式占据主导地位,而商业存在形式中交易双方均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同一国居民,因此BOP统计对其提供的服务贸易没有进行反映是不合理的,面临着重大挑战。

因此,虽然目前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公布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基本来源于BOP统计,鉴于GATS是指导和衡量WTO各成员国服务领域开放程度的基本框架,各成员国的服务贸易统计都将逐步过渡到GATS统计体系。

四、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日益突出,WTO与各国政府正全力推进对服务贸易的统计进程,国际上正密切关注一套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建立。完全按照GATS统计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意味着对BPM5为基石的现行统计框架的挑战。若舍弃BOP统计另搞一套,对谁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在GATS需求和现行统计体系之间找到一个可通融的解决之道,而MSITS应该起到这个作用。

MSI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广义解释是在涉及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交易原来意义上的服务贸易之外,延伸到国外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前者为BOP口径的服务贸易,后者正式表述为国外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MSITS本身的说法是:“本《手册》以构建描述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两个基本模块为主体框架。”MSITS不是建议建立一个全新的统计体系,而是基于现有的统计体系之上进行“EBOPS十FATS”。对这种“1+l”服务贸易统计的“二元架构”在SNA大框架下分别操作,配合使用,共同实现描述一国服务贸易总体状况的思路,适应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科学统计发展的新趋势。

总之,对服务贸易的统计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建立符合GATS关于服务贸易定义的、而且能够充分满足贸易谈判和协议履行等方面需要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不仅要解决国际社会在观念和方法论方面的共识问题,而且还取决于各个国家贯彻实施的具体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怀勤、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发展背景[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3)

会计服务贸易篇6

但专家同时指出,金融危机对世界服务贸易的负面影响将是短期的。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不会改变全球服务业发展与转移的总趋势。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服务贸易正在重拾增势,并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2:--。据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将达到8‰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前景广阔。

中国服务贸易处在加速发展期

据专家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了40%。旅游、建筑、其他商业服务、运输等一些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位居前列。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044。5亿美元,增长了69倍。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平均水平。1982-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均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左右。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同比下降了12、2%。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却从2007年的3、7%上升到了3、9%,排名仍居世界第五位。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不但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290亿美元。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470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4倍;英国为2400亿美元,是中国的近2倍;德国为2150亿美元,是中国的1、8倍。而且,2009年,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口为1582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创下了自1997年来的最大逆差,并且中国是世界前五大服务贸易国中唯一的逆差国。

专家强调,尽管如此,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逐步增强,服务贸易的结构在发展中也渐趋优化,服务贸易在国际的竞争力正稳步提高,国家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有重点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尤其是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升级,国际产业转移的正在加快,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细化,各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降低全球服务分工成本的要求不减,这些都为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复苏,中国服务贸易有望领先货物贸易实现复苏,重新进入相对比较快的发展通道。王超副部长指出,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将迎来服务贸易大力发展的新时代。

服务贸易: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专家指出,服务业具有消耗资源少、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大量的劳动和资本流向商业和服务业。发达经济体在上世纪60年代总体上实现了向服务经济转型,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GDP的比已重突破60%。1980至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7万亿美元,28年间增长10倍多,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1/4。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3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会计、法律、广告及文体娱乐服务等)这三大服务贸易类别中,运输服务增长最快,出口增速达22、6%;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增速均为10%。2008年,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3、4%、25、4%和51、2%。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了11%,但总体上所经受的冲击远远小于货物贸易。从2009下半年开始,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明显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产业新亮点。

专家指出,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整体趋于活跃。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的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各国为顺应这一趋势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率先削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尤其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行动中,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推出了提振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开放的、清洁环保的、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服务贸易。由于服务贸易对货币流动性的要求较小、较少依赖于外部资金,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也要少于货物贸易领域。因此,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世界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世界服务贸易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地域分布、技术含量等方面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各国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

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同时,与近年来出现的大型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财务处理等新的服务贸易业务逐渐衍生出来。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的地区不平衡格局仍将存在。但相对差距将趋于缩小。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发达国家服务业发达,经济规模大,资本、技术优势明显,不仅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规模优势,而且在代表服务及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中比较优势明显,因而就绝对值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十位国家中仅有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其余均为发达国家。不过,从相对规模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这种地区不平衡性正在趋于减弱。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家除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中继续保持一定优势外,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发掘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

――服务外包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商业存在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0)和信息技术外包(IT0)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目前,印度是亚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东欧和爱尔兰是欧洲的外包中心,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也正在成为承接外包较多的国家。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在消费国国内通过商业存在服务,有利于服务提供者的批量生产,取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和价格。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一步升级,跨国直接投资以高于世界经济和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的,通过外国商业存在所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跨境方式的服务贸易。据WT0估算,全球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全部服务出口总额的50%。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一次为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推动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目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已遍及各个传统服务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业、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通信等各种专业服务,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但与此同时,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保护主义盛行。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标准、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一些敏感性领域,如金融、保险、通信以及航空运输等,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和国家安全,各国尤其对其进口进行限制。

我国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出口格局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依赖性较强的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生产贸易增长相对较快,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应在巩固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通讯、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版、传媒、咨询等行业的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努力形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出口格局。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商业存在模式服务贸易发展。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物流航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积极扩大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继续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传统优势领域人员外派规模。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商业流通、旅游等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推动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要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扎实推进2009~2010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工作,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继续保持我国在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领域的传统优势;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进入国外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承包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建筑服务出口;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要增长点。世博会: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加速器

专家指出,历时184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这为打造“中国服务”、“上海服务”品牌提供了重要契机,必将极大地拓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

为配合世博会的举行,国家旅游局去年底宣布,将2010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并启动了全球百城世博宣传月以及全国百城世博宣传周。上海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将抓住国内外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发挥上海比较优势,以提升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培育“上海服务”品牌为中心环节,把服务贸易发展作为今后十年上海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做大做强服务贸易,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引领城市。

会计服务贸易篇7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在服务贸易管理中也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据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的类型。美国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的繁多,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形成了以美国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因此,我们称之为核心管理型。

美国商务部承担着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服务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济的具体工作。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设有服务业司,负责美国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其对服务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与私人企业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为美国企业提供出口帮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参与和推进双边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包括与WTO、NAFTA、APEC的谈判和双边协议),促进谈判协议的落实;为美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进行美国服务贸易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的统计分析,并为国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其下设服务业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旅游业办公室分别负责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促进、谈判与执行、政策指定与咨询以及项目设立与管理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负责制定推动服务出口发展战略;为服务企业对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更好地实施服务贸易管理,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小企业发展局、国家电信与信息委员会、专利与商标办公室以及国际贸易管理局下属的贸易促进与商业服务管理司、进口管理司及市场准入与执行司也分别参与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贸易谈判、标准制定和贸易救济与援助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则主要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

可见,美国商务部在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服务贸易谈判、服务贸易促进以及服务贸易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管理服务贸易的核心管理机构。

2、分工协调型

分工协调型的管理体制以日本为代表。日本政府的贸易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具体可分为立法机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统计机构及服务贸易咨询及促进机构四大部分。主要涉及国会、内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财务省、日本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日本贸易振兴会等政府机构和组织。

日本国会是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立法机构。通常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议由服务贸易的促进和咨询机构,或者由主管的政府机构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提出。上报内阁府得到认可之后,由主管的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组织产、官、学共同研究商讨制定,然后上报内阁府。经过内阁府审查通过后,报国会批准、立法。

日本“内阁会议”是制定政策,协调各省厅之间关系的最高官僚机构。内阁会议的议长一般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其成员主要包括财务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重点省大臣、日本银行及进出口银行总裁等。在日本内阁会议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有“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也必须经由该会议审议通过。

日本外务省经济局负责对外签署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多边条约和协定,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同时,作为日本政府的对外联络窗口,外务省也向相关的省厅提出制定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议。经济产业省是日本服务贸易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也主要由经济产业省负责。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是日本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部门。日本银行是日本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由于服务贸易管理部门相对分散,因此协调部门的作用就很重要。日本内阁府的“内阁会议”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日本各省厅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日本政府在制定和颁布一项贸易政策或者法律的过程中,通常会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以实现科学决策的目的,突出体现在官产学一体的政策决策过程。上至内阁会议,下至经济产业省的专业小委员会,都是官产学结合的最好典范。因此,分工协调成为日本服务贸易管理的重要特色。3、服务促进型

服务促进型是指以服务贸易促进为主、服务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除美国、日本以外的其他本文考察的四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归为这种模式。加拿大政府对服务贸易不进行直接的管理,而主要是通过贸易促进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外交与国际贸易部是加拿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部门。其核心服务包括:一对一的出口帮助;提供市场与产业信息;提出出口融资建议;推荐贸易交易会、举办研讨会。如果企业希望实地考察目标市场,办事处可以推荐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展会;举办学习研讨会,帮助出口商了解海外商业环境及机会等等。

在欧洲设有欧洲服务论坛ESF,这是一个由欧洲服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论坛机构,旨在有效地提高欧洲服务业的利润,以及推进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倡导的世界服务业市场自由开放的进程。ESF支持并鼓励服务市场的自由化,帮助消除欧洲服务部门的贸易与投资壁垒,特别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作为一个欧盟服务业的促进机构,欧洲服务论坛由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5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20个服务业部门,36家世界知名的专业服务公司以及39个欧洲服务业联合会。

会计服务贸易篇8

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及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出口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82亿美元,增长18%。其中,出口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838亿美元,增长16%;由于旅游项目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自1999年以来首次下降到94亿美元,下降3%。据世贸组织《贸易发展报告》统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出口增速高于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其中2001-2005年,年均增速为19、8%,约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二)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24、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7%;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744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1%。二十三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近29倍,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保持增长势头

过去二十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运输类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旅游类比重保持稳定,而其他商业类服务持续上升。与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发展趋势相反,近年来,由于货物贸易快速发展,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占比上升到20、7%,比1997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旅游服务出口占比为39、4%,比1997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比为39、9%,与1997年基本持平。

(四)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出口增速超过发达国家

1997-2005年,随着全球新兴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速加快,超过了其他部门,也超过了OECD国家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其中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从8400万美元提高到18、4亿美元,增长了21倍,在全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1997年的0、3%增长到2、5%。

(五)中国对主要市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多元化分布,进口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5年对美国服务出口99、6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4%;对欧盟出口74、32亿美元,增长45、3%;对香港特区出口84、5亿美元(不含金融服务)。

(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服务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5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3533亿美元, 英国为1834亿美元,德国1429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4、7倍、2、5倍和2倍。其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较低,仅占约10%,全球的平均水平为 25%,而英国和美国分别占48、5%和39%。第三,自1994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巨额逆差,且差额呈现增大趋势,2005年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依然逆差94亿美元,而美国2005年顺差646亿美元。

二、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竞争力

当今国际服务贸易中,旅游和运输服务继续保持了最大部门的地位,但由于增速减缓,所占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以及专利许可等现代服务部门尽管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增长速度惊人,在全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产业政策对本国乃至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导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构成总体上与全球服务贸易存在共性: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产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于全球水平;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上与全球服务贸易相比存在差异性,特许和专利权使用占比比全球低6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出口低于全球占比5、1个百分点,且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水平。

(一) 按RCA指数衡量的部门竞争力

国际学术界通常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一国某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CA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为:

RCA=Xe/X/We/W

其中, X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一般认为,若RCA≥2、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25≤RCA

用RCA衡量我国服务贸易总出口中各部门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竞争力,结果显示,建筑、旅游和其他商务服务有较强竞争力;运输服务有一般竞争力;其余部门竞争力较弱(见表1)。

(二) 按增长速度排序的部门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咨询、影视、金融、运输、公告和建筑服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其中前三各部门超过35%。

(三)用波士顿矩阵分析的部门增长潜力

以1997-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近似等于15%(全部服务的年均增长率为14、8%)、以2005年出口规模20亿美元为基准,用波士顿矩阵(由于缺少全球行业统计,我们用出口绝对数替代了市场份额)表示的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增长潜力情况是:处于第一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部门,需要重点支持其发展,这样的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现实的和预期的贡献率都大;处于第二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的部门,这样的部门在促进政策得力的情况下,会有超高速增长,对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贡献比较大;处于第三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的部门,近期内促进意义不大;处于第四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较大、但增长速度较低的部门,这些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贡献大,需要长期持续的支持。

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规模大、增长快、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部门:运输、咨询、建筑和计算机信息服务;

――规模小、增长快、有发展潜力的部门:金融、保险、广告和音像服务;

――规模大、增长慢、需继续维持的部门:旅游和其他服务;

――规模小、增长慢、近期内发展潜力较小的部门:通讯、特许和专利权使用。

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选择来说,有无发展潜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顺应全球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则只是说明部门发展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但需要中国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否则不可以成为近期实现的目标。

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近期内我国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选择应该按照“深度挖掘”和“重点培育”和“特别关注”三个层次进行。“深度挖掘” 类的部门包括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这些部门的出口基数大,在现有基础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对出口总额的扩大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当前和今后都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骨干部门。“重点培育”类的部门包括计算机和信息、金融保险和特许专利使用,这些部门属于增长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部门,只要政策得当,会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关注”类的部门包括文化教育、分销和咨询服务等,是我国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部门,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56个民族的文化荟萃更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把拥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如武术等)、营养保健、中医、教育、哲学、戏剧、影视等分支部门全方位地推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之,选择重点服务行业部门进行出口促进,是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扩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措施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在全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兼顾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收支平衡。为力争实现进出口平衡,服务贸易出口要实现超常增长。到2010年,服务贸易额(国际收支口径)达到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网络,要发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后发优势,就应当抓紧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

(一) 推进重点部门的发展。

积极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改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稳妥扩大中国服务业开放与积极开拓国际服务业市场相结合,对内以开放促竞争,以开放促发展,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大力实施服务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企业在外分支机构在当地提供商业服务,提高其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与优势区域和企业的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优先支持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出口。

(二)完善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

成立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服务贸易发展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发挥合力。同时进一步明确商务部在服务贸易管理中的职能,加大商务部对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出口促进、多双边谈判的力度。

(三)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出口信贷条件和额度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放松服务企业境外投资的用汇限制,简化其境外投资外汇审核程序,适当提高用汇额度。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具体情况,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和企业予以税收优惠。例如,对服务型企业的人员工资在税前列支,避免两次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服务出口所得减免营业税。

设立服务贸易发展资金。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作用越来越大,需要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划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国参加展览、研讨会、境内外推介活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重点国家资质认证、重大出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支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

(四)尽快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制定服务贸易统计法规,以跨境贸易和附属机构两条主线采集我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逐步开展自然人流动统计。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跨境服务收支数据进行完善。在现有BOP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调查等方式完善运保费、旅游等项目数据,同时逐步采集扩展的国际收支分类(EBOPS)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内向和外向FATS统计。在数据采集方法上要立足中国国情,保证“方向正确且操作可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运行分析,实时掌握进出口的产业动态和国别市场格局。

(五)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在新一轮的WTO谈判中,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实力,争取在自然人流动和海运领域的自由化方面取得成果,在其他领域采取审慎渐进的态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谈判,为中国尚未发育成熟的服务业提供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国内规章”谈判,通过谈判减少或消除海外贸易壁垒。

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中,积极发挥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在具有较强国内市场承受能力的服务贸易领域,协商推动互相放开市场准入限制。

(六)培育服务贸易出口主体。

根据中国不同地区服务贸易的特点和行业优势,建设部级服务贸易示范区,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以服务贸易示范区为主,在服务贸易重点部门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予以重点支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比较优势与增长潜力,对重点企业(集团)实行动态调整。力争到2010年,重点企业(集团)达到500家。

(七)加强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示范区、服务贸易发达地区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服务贸易的国际国内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又包括软件、技术等中国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八)建立中介组织,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的宣传和协调促进工作。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整合企业力量,树立统一形象,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企业声誉,培育企业信誉,积极为中国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市场行为,充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纽带。

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优势,积极对驻在国(地区、国际组织)服务贸易的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商业机会的调研工作,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建立服务贸易预警应急机制,做好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九)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

建立全国服务贸易公共信息网站,介绍世界服务贸易总体情况,以及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方便企业获取国内外信息。

举办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支持在国内外举办若干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论坛、培训和展览,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十)放宽对服务贸易企业人员的出入境管理。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人防工程验收自评报告(精选8篇)
  • 下一篇:固定资产建议(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