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是保证妇女健康重要措施,调查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顺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疾
病制度干预措施,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对癌症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我院体检中心于2009年起对本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进行妇女病普查体检及妇女常见病的防治保健科普宣传,降低妇女常见病的发生率,提高我地区妇女健康水平。现将我地区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如下:
1 普查项目
⑴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可知是否患有阴道炎。⑵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排除是否患宫颈癌。⑶窥阴器视诊可发现阴道及宫颈病变,如阴道囊肿、赘生物、宫颈糜烂、息肉、腺体囊肿等。⑷妇科内诊可检查出子宫、输卵管、卵巢是否病变,如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盆腔炎等。⑸检查,通过触诊、乳腺红外线、乳腺彩超,筛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⑹妇科超声,可筛查子宫和附件疾患。
2 普查疾病的顺位
普查疾病的顺位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糜烂、疾病、子宫肌瘤、附件炎、宫颈癌。其中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多发于24~45岁之间的已婚妇女;疾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多发于30~40岁妇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子宫肌瘤好发于35~55岁,尤其是45~55岁之间的妇女;宫颈癌多发于40~55岁妇女。
3 疾病因素分析
在普查的所有妇女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3、1阴道炎 多发于25~45岁之间的妇女,正常阴道内有比较完善的防御机能,保持一定的酸碱度。一旦感染,酸碱度改变,就容易引起各种阴道炎。各种病原菌,如滴虫、霉菌、病毒、细菌等在潮湿环境均为发病诱因。传染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方式为传染,有些病原菌通过直接原因传染给女性,发展为阴道炎。间接方式为通过公共场所,如大浴池,公共用具,旅店被褥,宿舍的洗衣盆等被传染上阴道炎[1]。另外,还有经期不卫生;各种阴道炎手术操作原则放松;身体虚弱;孕妇;不洁性生活;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菌丛失调,导致霉菌发生。分析其原因是性卫生知识缺乏、保健意识淡薄。很多妇女,不能使用正确方法清洗外阴、滥用不洁卫生纸巾擦拭外阴,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不节制。
3、2宫颈糜烂 发生年龄主要集中于性成熟期,尤其是40岁以前是发病的高峰期。此时期的妇女正处于生殖旺盛时期,性活跃阶段,卵巢内分泌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性生活较频繁,又要经历月经、分娩、流产及放取环等宫腔手术,破坏了宫颈正常情况下具有的多种防御功能,而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并且由于宫颈管黏膜皱襞多,一旦发生感染很难将病原体完全消除,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糜烂。重度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发病基础,应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3、3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多发年龄为30~40岁,文化程度越高,发生率越高,分析主要原因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母乳喂养率降低等因素有关[2]。
3、4子宫肌瘤 多发于30~55岁妇女,此类患病妇女职业区分不明显。多见于不孕或青春期后而在绝经后逐渐萎缩的妇女。分析其原因大致为妊娠或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3、5其他妇女疾病,如宫颈息肉、盆腔炎、附件炎等。
4 预防保健措施
针对我地区妇女病常见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发病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全民卫生健康宣教工作。针对部分妇女对妇女病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采取一对一健康宣教,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足够妇女保健意识,信息咨询平台,开通妇女健康热线电话等。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化、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妇女掌握疾病预防知识,真正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加强妇女病的普查力度。把妇女病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妇女,增强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宣传可使许多原拒绝检查的妇女自觉参加妇女病的普查,有效地将生殖道疾病预防和控制在疾病初期。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妇女病普查作为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普查中发现的疾病应给予积极处理,同时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随访,进行重点干预。
5 普查意义
普查使得广大女性⑴进一步了解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和蔓延。⑵降低癌症死亡率,普查可以早发现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如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降低死亡率。⑶增强妇女卫生科普知识,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性卫生知识教育、性生活保健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高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山西晋城 048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妇女常见疾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某地区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病情变化特征与防治。结果 此次疾病普查人数为3 000人,其中有2 230人患有不同种类的妇科疾病,患病率高达74、33%。调查结果还显示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等为妇科高发疾病;目前,乳腺疾病、妇科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疾病高发人群为30~50岁的中年妇女,其中30~49岁的妇女较易患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40~49的患者多患子宫肌瘤、阴道炎等。结论 通过此次普查,发现妇女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必须加强妇女病的防治,尤其要重视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小叶增生的防治。加强妇女病的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
关键词 ] 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病;发病情况;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54-02
[作者简介] 李荣琴(1973-),女,山西高平北城办城西村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病的发病率也呈递增的方式提高。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进而影响下一代的孕育水平。进行必要的妇科疾病普查是了解妇科病特点,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的重要途径,以此改善妇女生存质量,提高妇女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为探讨妇女常见疾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干预措施。该文2010年6月—2013年10月间通过对某地区3 000名妇女的普查,了解妇科病以及其多发病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妇女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地区的妇女妇科疾病检查的病例3 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3 000名妇女中有2 230名妇女患有妇科疾病;其中年龄均在20~80岁,平均年龄(43、52±2、35)岁;其中30~39岁的患者有1 22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40、67%,40~49岁的患者1 08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6%,50~59周岁的患者有45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5%,>60周岁的患者有205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83%;患者的职业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待业人员等;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1 435例,高中及其以下的患者为1 500例,文盲6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产褥期和重病。
1、2 方法
1、2、1 健康检查方法 首先由专业人员对接受调查的妇女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按统一的健康检查表进行全面的询问,并认真记录患者的婚姻、生育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按照妇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妇女的生殖系统以及乳腺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1、2、2 检查项目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妇科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种B超、阴道临床检查、白带常规检查、乳腺X线检查、宫颈刮片检查、乳腺临床检查(视诊、触诊)以及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等。
1、2、3 普查工作人员 参与检查的义务人员均由统一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统一检查,并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
1、2、4 妇女病预防措施 妇科疾病的预防首先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接受检查的妇女在检查前集中起来进行妇女保健知识培训,对每个受检妇女建立一个健康档案,把体检的结果反映到当地妇联机构,对需要复查的人员进行定期复查。对于患病的妇女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根据她们的病情特点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及诊断方法进行积极的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近3年普查人数、患病人数以及患病率进行统计,观察近几年该地区妇女的患病趋势;然后对检查情况进行统一分析、总结;给予宫颈癌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及随访,并分析宫颈癌的患病率与死亡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患病情况分析
对该地区近3年的妇女病患病情况进行总结,接受普查的妇女人数在不断的增多,说明女性疾病的普查得到了广大妇女的支持,2012年患病率与2011年的患病率稍有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常见疾病情况
经过检查,接受普查的3000名妇女中,比较常见的病依次为宫颈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盆腔炎、乳腺炎、乳腺癌和子宫颈癌。其中,子宫炎、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阴道炎、子宫肌瘤以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患病率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宫颈疾病患并情况分析
宫颈疾病是妇女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患病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周岁,宫颈疾病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管炎等。此次普查中的宫颈疾病情况见表3。
3 讨论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各种生活用品以及保健品、化妆品的化学物质的成分超标较多,这些都可能是妇女病逐年升高的原因。预防妇科病首先要做好保健工作,妇女病普查是维护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掌握和了解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等情况的一种科学方法。普查的作用是通过大面积的普查,了解常见病情,并对其治疗进行研究,做好预防工作,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保护女性的生殖系统。
3、1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小叶增生的防治
通过此次普查显示,妇科疾病、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患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患病范围多发于30~49周岁的妇女。在各种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炎,概率几乎达到50%左右,宫颈炎中宫颈糜烂的比率比较高。在30~49岁的宫颈炎患者中,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内分泌、炎症、创伤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年龄段的妇女处于性生活活跃期以及生育旺盛期,宫颈炎的高发性可能与日常性生活习惯有关,比如不洁性生活、异性包皮垢以及性刺激源增加致使的内分泌改变等,可能还与人流、手术等创伤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宫颈病变可以转变为宫颈癌[2],所以应该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宫颈癌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早期发现病原,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目前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期进行液基细胞学(TCT)筛查,较之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和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敏感性高,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应大力推广。如果条件限制不能进行TCT筛查,建议利用宫颈病变筛查的“三阶梯”(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真正使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防癌的目的。
乳腺小叶增生的患病率为28、45%,也是妇女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此病的发生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30~50岁为它的高发年龄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人体内分泌失调有关。此年龄断的妇女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生活环境的破坏,使用含激素的保健品、化妆品等非常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乳腺小叶增生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应该多进行必要的卫生宣传,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普及妇女的健康知识,建立自查—普查—专科查—治疗的服务体系,提高早期发现率,如果发现不适和可疑包块应该尽快咨询医生,降低乳房疾病的发生率。
3、2 生殖道感染的预防
生殖道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妊娠结局,如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及低体重儿以及死产,还可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一旦发现要尽早预防。其中阴道炎是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疾病形式,发病率为5、79%,高发期为40~50岁。阴道炎的发生可能与妇女不良生活习惯、频繁性生活、多个伴侣以及阴道清冼不合理等因素有关[2]。阴道炎因为种种原因,细菌、病毒、真菌、滴虫以及传染性疾病等使妇女患病率提高,引起宫颈病变,因此医务人员要积极对广大妇女进行健康生活的教育与宣传,减少患病率。
针对该市妇女病普查情况提出如下建议:①建立妇女病普查长效机制,坚持进行每2~3 年1 次的普查。②不断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普查人员的培训,规范各项操作技术,保证普查质量;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强烈建议婚后妇女定期进行宫颈检查,提高筛选准确性,提高疾病检出率和治愈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6]。③进行以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为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
该次调查发现妇女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必须加强妇女病的防治,尤其要重视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小叶增生的防治。加强妇女病的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加强男性避孕措施使用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生;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
参考文献]
[1] 宫玲,李新华、忻州市妇女疾病普查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J]、当代医学,2014(18):157-158、
[2] 陈安利,黄伟红,李辉、湘潭地区常见妇女病的调查研究护理[J]、实践与研究,2010,7(11):3-5、
[3] 谷爱真,汤现印、3809例已婚妇女健康查体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54-55、
[4] 陈小梅、本地区2012年度已婚妇女常见疾病普查情况分析和防控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05-106、
[5] 娄丽翠、对1225名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状况分析[J]、大家健康,2014(8下旬版):236-237、
关键词 妇女病 乳腺病 普查 预防
为了解胡埭镇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更好地进行妇女病的防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对2009年胡埭镇育龄妇女4397例及2010年胡埭镇育龄妇女4879例进行妇科病、乳腺病普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为进一步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9年胡埭镇育龄妇女4397例及2010年胡埭镇育龄妇女4879例。
普查内容及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表,由妇保医生按表格内容逐一问诊,包括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方式等,填写后对普查已婚妇女进行外阴、阴道、宫颈、常规妇科检查,行阴道双合内诊,了解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阴道窥器检查:了解阴道、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情况,留取标片做辅助检查。双视诊、扪诊,分泌物化验,宫颈刮片(巴氏法),子宫附件B超检查。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由专职检验师操作,用生理盐水悬滴法滴片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送部级病理科医生操作,
诊断标准:疾病诊断及分类按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进行诊断与分类,乳腺疾病以《外科学》(第7版)的教材诊断为标准。
统计学处理:所有检查结果由负责普查的妇科主治医生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统计学分析:患病情况通过计算患病率反映,计算总患病率时如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不同疾病按一人统计(如同时患有一类疾病中的两种疾病,总人数按一人统计,如同时有两种疾病,按重要疾病统计)。
结 果
2009年患各种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共计1546例,总患病率为35、16%,妇科病人数938例,占总检查人数的21、33%,其中患乳腺疾病608例(乳腺增生600例,纤维瘤8例),占总检查人数的13、83%;2010年患各种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共计1660例,总患病率为34、02%,妇科病人数979例,占总检查人数的20、07%,4879例中患乳腺疾病681例(乳腺增生675例,纤维瘤6例),占总检查人数的13、95%。2009年宫颈刮片CINⅡ级以上12例,2例已经确诊为宫颈癌(已经手术治疗),2010年宫颈刮片CINⅡ级以上5例。2009年及2010年患妇科疾病患病率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都无明显差异(P>0、05)。妇科疾病前3位分别是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次为乳腺纤维瘤,疑有病变者均进行进一步检查,都已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妇科疾病前3位分别是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宫颈炎居妇女病首位,是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重点,性病(2009年尖锐湿疣3例阴虱3例,2010年尖锐湿疣3例,梅毒1例,阴虱1例)有复燃趋势。
讨 论
本次妇女病普查,都是乡镇包括流动人口,有患者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因此强化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殖道健康水平,降低生殖道感染是长期需要重视的问题。
生殖道感染:①宫颈炎居妇女病首位,是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重点。本次普查结果显示宫颈炎的患病率是所有普查的妇女病中其患病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高发疾病,多表现为宫颈糜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性成熟期,尤其是40岁以前是发病的高峰期。此时期的妇女正处于生殖旺盛时期,性活跃阶段,卵巢内分泌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性生活频繁,宫颈管柱状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外移至宫颈阴道部,而宫颈黏膜柱状上皮较薄,抵抗力弱,受损易发生感染,又要经历月经、流产、分娩及放环、取环等宫腔手术,宫颈极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引起糜烂。又因此年龄段妇女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精神紧张,从而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降低自身的免疫力。重度宫颈糜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妇科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糜烂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力措施。宫颈糜烂治疗前必须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除外宫颈癌后方可治疗。宫颈癌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但早期治愈率很高,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到宫颈癌需要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普查发现慢性宫颈炎和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时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2、近年来,传染性高的性病在普查中时有发现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与现代人观念开放、人员流动性大、外出打工增加、社会环境复杂有关。②乳腺疾病:现晚婚率较高,初产妇的年龄相对较大,生育少,哺乳期短,甚至有的因工作紧张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使正常生理过程紊乱,再加上避孕失败,人流等各种原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增多、肥胖等因素,又不能保证足够有效运动,使乳腺疾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有必要引起注意。
预防:近年来政府对两癌筛查很重视,加强了对两癌筛查的投资,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以防治宫颈癌、乳腺癌为重点,能够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妇女常见病,减科病的发病率,减少晚期癌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 赵丽霞、延庆县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81-683、
3 黄醒华、实用妇女保健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441、
[关键词] 育龄妇女; 妇科病; 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00-02
为提高我县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妇女妇科常见疾病发生率,我们开展了对育龄妇女普查普治工作,现将我科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盂县育龄妇女连续3年普查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为盂县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等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
1、2 普查方法
统一填写妇女健康检查表。普查内容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细胞刮片、巴氏分级、超声检查、乳腺彩超。做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表格、一人一卡,按普查表的内容进行询问、检查、填写。诊断标准以第6版《妇产科学》为标准,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均由B超确诊。
2 结果
2、1 3年患病情况分布
3年共普查2074人次,其中患病人数为847人,平均患病率为40、83%,3年患病情况见表1。
2、2 患病年龄分布
年龄在40岁以下者患病例数为587例,占总患病例数的69、30%;41岁以上者患病例数为260例,占总患病例数的30、70%。
2、3 3年普查妇科常见疾病、乳腺疾病、妇科肿瘤等主要病种分布情况
见表2。从表2可见,3年中,2006年按疾病构成比较排位,前3位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及子宫肌瘤。2006年及2007年前3位疾病排位相同,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及乳腺疾病。可见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始终位于前2位,且慢性宫颈炎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疾病及卵巢囊肿也呈上升趋势。
2、4 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的患病情况
3年参加普查的育龄妇女共2074例,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人数为483例,患病率为23、28%,占育龄妇女所患疾病的首位。比邓亚玲[1]对297例已婚妇女的普查中检出宫颈炎41、08%为低,可能是我们病例人数与其相差较多有关。
2、5 育龄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
在普查的2074例育龄妇女中,患有阴道炎的病人数为173例,患病率为8、34%,占育龄妇女所患疾病的第2位,仅次于慢性宫颈炎。与陈小明[2]报道的常州市下岗职工生殖系感染率50、9%相差甚远。可能与普查对象不同有关。
2、6 乳腺疾病患病情况
在普查的2074例育龄妇女中,患乳腺疾病54例,患病率为2、60%,位居第3位。
3 讨论
3、1 普查结果
40岁以下的妇女患病率较高,占总患病例数的69、30%,因为生育年龄的妇女性生活较频繁,且外阴、阴道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外界病原体的感染[3]。本资料经调查分析,4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妇女需要经历结婚,性生活,妊娠分娩,人工流产,上、取环,月经期等,若卫生习惯不良、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妇女保健工作跟不上,极易引起妇科疾病的发生,本资料统计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始终位居妇科常见疾病的前两位,且慢性宫颈炎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4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较高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发现通过感染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II型、人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一定关系[3]。由此可见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妇女保健,作为慢性宫颈炎预防治疗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妇女加强自我保健知识的宣传,宣传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使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妇女能及时就医,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因为炎症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3]。所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必将使妇科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3、2 乳腺疾病的患病分析
本资料显示,3年来乳腺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年乳腺疾病检出率为9、34%,这就提示我们应提高对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在普查的同时要指导每位妇女学会自查方法,在进入青春期后不同年龄段妇女,每隔1~2年到医疗保健单位进行乳腺疾病检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是降低乳腺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亚玲,杨静、 2006年宜昌部分已婚妇女职工慢性宫颈炎患病状况[J]、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8):741-742、
[2] 陈小明、 常州市城区下岗无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流行病调研[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5,4:374、
【关键词】农牧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患病率;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08-01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提高妇女身心健康,降低妇女病患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了解农牧区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现将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11月――12月对我县18岁-65岁牧区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疾病调查,应查2000人,实查1520人,普查率为76%。
1、2方法普查前期由县政府负责宣传动员,县卫生行政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制定妇女病普查实施方案,从县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检查组,对全县五乡一镇逐乡检查。制定统一的妇女病调查表,由专人填写检查病史。再由妇科医生进行常规妇科(外阴、阴道、宫颈)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巴氏法)、子宫附件B超检查、视诊、触诊检查。检查结果告知受检者,并对异常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后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检查结果
此次共检查人数为1520人,普查率为76%。患病人数为1083人,患病率71、25%。妇女病顺位及检出率,检查出妇科疾病前7位顺位分别为宫颈疾病、阴道疾病、附件炎、盆腔炎、乳腺疾病、宫颈息肉、阴道尖锐湿疣。疾病分类与患病率:宫颈炎602人,患病率39、61%;阴道炎141人,患病率9、28%;附件炎134人,患病率8、81%;盆腔炎82人,患病率5、39%;乳腺疾病79人,患病率5、20%;宫颈息肉36人,患病率2、37%;阴道尖锐湿疣5人,患病率0、33%;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检出Asc-us4人,检出率0、26%,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1年龄分组本次妇查1520人,分5个年龄组进行统计,25岁以下妇查88人,占受检查总数的5、79%,患病人数37人,患病率42、05%;25-35岁510人,占受检查总数的33、55%,患病人数357人,患病率78、22%;36-45岁检查629人,占受查人数的41、38%,患病人数492人,患病率75、05%;46-55岁242人,占受检查总数的15、92%,患病人数172人,患病率71、07%;55岁以上51人,占受检查总数的3、36%,患病人数25人,患病率49、02%。
2、2病种情况在此次普查中,一部分妇女同时患有几种妇科病,多种疾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疾病治愈期限延长,无形增加广大妇女身心、经济负担,定期妇女病检查是防病的关键。患一种疾病人数661人,患病率61、03%;患两种疾病人数379人,患病率34、99%;患三种疾病人数87人,患病率8、03%;患三种以上疾病9人,患病率0、83%。
2、3生殖道疾病情况在接受检查的1520人中患宫颈疾病的602人,患病率为39、61%,其次为阴道疾病141人,患病率为9、28%,这两种疾病基本集中在性生活活跃期和生育高峰期妇女。
2、4乳腺疾病情况在普查中患乳腺疾病的79人,患病率为5、20%,主要是以乳腺小叶增生为主,未发现乳腺癌患者。
3存在的问题
3、1卫生保健意识差农牧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差,缺乏卫生防病知识,对生殖道和乳腺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约束,有病不医或羞于到医院诊治,对查出异常情况不重视,不愿治疗,进而影响了妇女病普查率,制约了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开展。
3、2不良的卫生习惯宫颈疾病是妇科病之首,其中以宫颈糜烂为主要表现,对妇女健康危害极大,发病年龄多在25-50岁之间。经调查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农牧区妇女性卫生习惯、分娩、人流手术操作、经期不卫生、不洁性生活等是造成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3、3普查普治专业性得不到根本保证目前计生部门按照规定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疗队深入牧区对农牧区妇女进行免费普查普治,但是一些妇女由于对这方面知识认知不足,认为简单B超的检查等同于妇女病的普查,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4干预措施
4、1加大政府投入[2]妇女健康体检应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免费妇女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实事工程。
4、2加大对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方式,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充分认识到妇女病查治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妇女病查治,有效地将生殖道疾病预防和控制在疾病初期。
4、3加强妇女病普查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普查质量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沟通能力和咨询指导能力,实现预防保健与治疗的完美结合,这样妇女才会愿意配合调查治疗工作。对于那些检查出有疾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随访,提高治愈效率,进而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年妇女;妇科炎症;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53例患常见妇科病中年妇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中年龄平均(38±12、9)岁,最大者56岁,最小39岁。其中39例患者为城镇职业妇女,14例为家庭主妇。6例患者已经绝经,平均绝经时间为4年。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常见妇科病中年妇女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就诊时疾病种类、体征、文化程度、职业、治疗方法。诊断方法主要有TCT 检查、阴道镜、B 超、宫颈活检等妇科病检查方法。经统计分析发现:常见妇科病患病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居住地之间无明显差异。
2结果
通过对本次抽取的53例常见妇科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病主要为阴道炎或妇科炎症、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以及妇科良恶性肿瘤等,其中阴道炎或妇科炎症患者27例(50、9%),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患者17例(32、1%),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9例(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病种类较多,但若能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疾病,针对所患疾病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学习必要的妇科病保健知识,及时就医,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积极的身体锻炼,这些妇科疾病都是能够防止和医治的[1]。
3讨论
3、1最近几年,人们的预防和保健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提高。相对来讲中年人对保健知识和健康知识要比青年人的认识更清楚,尤其是一些中年妇女,在她们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情况下通常都能及时就医,另外,一些单位对职工身体健康也重视起来,通常会组织单位职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这样就使得多数人都能及时发现自身疾病的存在。阴道炎及妇科炎症作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与任何年龄段的妇女。其中又常发与中年妇女,这是因为中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下降,阴道中pH值教年轻女性升高,而细菌就会在失衡阴道环境中滋生,所以中年妇女容易感染产生阴道炎及妇科炎症[2]。阴道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感为主,阴道分泌物常见为血性白带、臭味白带、浓绿色白带以及豆腐渣样白带等,阴道分泌物特征根据所感染种类不同而不同[3]。
3、2尿失禁也是一种常发与中年妇女中的妇科病,中年妇女由于由于阴道括约肌松弛,这就导致很多中年妇女会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4]。此外,妇科盆腔脏器脱垂也是一种常见于中年妇女中的妇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道感染、尿失禁、阴道下坠等不适,这些常见的妇科病不但影响中年妇女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她们的心理也有着不好的影响,容易导致中年妇女出现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严重者甚至对日常交往产生很大影响。
3、3妇科恶性肿瘤是是严重危害中年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妇科肿瘤在中年妇女较为常见,卵巢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也一直呈现出升高的趋势。手术、放疗和化疗时治疗妇科肿瘤的三种最主要的手段。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治疗方法都为中年妇女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5]。
3、4加强对中年妇女关于妇科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中年妇女群体中普及保健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妇科知识讲座。增强中年妇女对于妇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让身体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她们明白自己关心自己才是预防妇科疾病最好的措施。研究发现:多数炎症性妇科疾病都是可以通过保健达到预防的目的的。此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营养,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减少和避免发生妇科疾病的重要心理因素[6]。
3、5加强中年妇女的保健,可以明显减少和有效控制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常换洗内衣,经期常换卫生垫。一旦感觉异常,及早就医和检查,弄清原因,再对症用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主要是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中年女性由于年龄的关系,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其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子宫体萎缩,阴道的黏膜变薄、组织变脆,往往产生生殖系感染,所以日常的保健很重要。
3、6合理确定饮食营养标准,保证体内正常的营养状态,对于控制和避免妇科疾病的发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脂肪,保证肌体的正常运转消耗。适量摄取胆固醇,不可过多摄取,每天的摄取量在400mg以下。控制每天食盐的摄取量,一日不超过8g。增加纤维的摄取,如全谷类、蔬菜及水果。均衡合理的营养,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是健康的需要,也是妇科疾病包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嵩川,李万江,黄玉梅、2001~2006年妇女病普查普治资料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36):12、
[2]石永丽,管翠霞,邹春杰、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女职工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4):34-36、
[3]薛春霞,张燕,赵凤英、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二三团3362例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2):97-98、
[4]曾丽敏,范文蕾,周洁琼、1987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36、
【关键词】妇女病普查患病率分析
妇女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主要包括疾病预防和保健,主要对妇女生殖健康进行检测,已达到防预和治疗相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妇女的健康意识。同时,妇女病的普查工作对妇女保健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够进行早期预防,减女疾病,提高妇女身心健康,使妇女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2012年3月至10月,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对城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什邡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镇农村自愿接受妇检的已婚育龄妇女共8281人。
1、2方法按统一妇女病普查登记表由专人填写,详细询问月经史、婚姻孕产史、避孕情况等,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管涂片检查、白带常规检查、B超检查子宫附件、红外线乳腺检查仪检查乳腺等。
2结果
城关企事业单位有已婚育龄妇女4299人,参加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3246人,普查率75、51%,普查检查出患病人数1132人,患病率34、87%。农村已婚育龄妇女75496人,参加普查的5035人,普查率6、67%,普查中检查出患病人数2138人,患病率46、04%,两种人群总普查率10、38%,患病率41、66%。两种人群前三位疾病患病率均是乳腺增生、宫颈炎、阴道炎(见表1、表2)
两种人群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x2=101、21,P
两种人群乳腺增生、宫颈炎及阴道炎患病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x2值分别306、55,63、95,7、50,均为P
3讨论
3、1对妇女病进行普查普治有利于妇女健康,应该及时了解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一些特殊妇科疾病及早进行诊断治疗,以求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使妇女的生殖健康得到改善。可是就目前而言,妇女病普查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普及,本年度城市普查率75、51%,农村妇女普查率6、67%,总普查率仅为10、38%,远远达不到两纲目标要求,特别是农村妇女普查率仅为6、6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以及妇女的保健和普查意识不足所致。
3、2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病是妇女患病的主要病种之一,其中城市发病情况为41、59%,农村发表情况为22、01%,主要是乳腺小叶增生并没有发现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纤维瘤的妇女督促其进一步专科检查、随访。相关人员就患有乳腺增生的人做普遍性调查,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还与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城市患病率大大高于农村患病率,这与城市女性社会、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有一定关系。
3、3宫颈疾病也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它是本次普查中的又一主要病种之一,城市发病情况为20、43%,农村发病情况为13、76%,城市患病率相对较高,主要是宫颈糜烂,根据相关数据得知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要比普通妇女高十倍左右。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宫颈糜烂程度为Ⅱ度以上患者都应该接受激光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治疗,并且在进行治疗之前必须做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这样有利于及早发现宫颈癌,进行早期治疗。
3、4阴道炎也是妇女常见病,这种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它主要是和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及性生活不卫生有关。眼下,由于药店的普及方便广大群众买药,是导致妇女感染疾病后不去就医诊治的主要因素。她们感觉身体不适通常都直接去药店买药乱用抗生素,使阴道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最终导致阴道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另外,还有部分妇女对个人卫生要求过分严格,经常用阴道冲洗液冲洗阴道,损坏了阴道的自洁能力,也会引发阴道炎。
4干预措施
4、1加强全民卫生健康宣教工作通常情况下,农村妇女缺乏妇女病普查意识,我们应该在社区举办健康讲座,以此来提高农村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妇女能够更快更好的了解相关健康信息。同时在社区中对下岗、无职业、贫困妇女这一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及提高灵活方便、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帮助这些妇女掌握疾病预防知识,真正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4、2加强妇女病的普查力度妇女病比较顽固想要根治就必须要长久坚持,不能间断的。其中宣传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妇女病普查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妇科患者能够尽快接收治疗。我们应该把妇女病普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妇女,加强妇女对健康信息的了解,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不好意思进行妇科检查的妇女转变态度接收普查,使之防患于未然。
4、3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妇女病普查作为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妇女普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疾病应该及早进行诊治,另外还要对病情严重的妇女创建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定期复查、重点诊治。
4、4针对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宣传乳腺疾病的防治力度,普及乳腺疾病的防治常识,让广大妇女学会乳腺自我检查手法,调节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扩腺疾病的普查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5加强妇女病普查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普查质量建议相关医护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此外,还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对病人适当的进行咨询指导,把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相统一,使广大妇女乐于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自觉参加体检。对检出的患病者应做到及时治疗、定期随访,提高普治率,使妇科病能够得到彻底治疗,确保妇女的正常生活。
4、6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结合计划生育部门的查环、查孕为主的普查服务,开展的以防癌为主的妇女病普查工作,提高普查率。
4、7积极呼吁,争取政府重视与支持妇女病普查工作涉及到经济、技术、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发展,从整体上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的为妇科病普查工作寻求经济来源。同时,各部门一定要相互协调,职责分明,在全社会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局面,同时为妇女病普查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把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各单位才能配合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魏来,等、5000例妇女乳腺疾病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年第24期、
关键词:妇科疾病;健康教育;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7-02
妇科疾患包括性传播、内源性菌群失调和医源性感染等多种疾病[1],不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对妇女身心,甚至新生儿均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妇科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妇幼健康的重要保障。相关资料显示,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其预防、控制疾病的主动性高度相关。本研究调研了本地区1000名育龄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度,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妇科疾患中起到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地区1000名育龄妇女,排除患有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除生殖系统以外的传染病患者。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29、89±8、57岁,其中大专以上(含大专)332人,占33、2%;初中以上(含中专)346人,占34、6%;初中以下(含文盲)322人,占32、2%。公务员、教师209人,占20、9%,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工人192人,占19、2%,其中38人文化处于初中以下;学生288人,占28、8%、全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农民311人,占31、1%,其中284人文化处于初中以下,占91、32%。
1、2研究方法: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和疾病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问卷调查员、妇科主治医师、实验室检验医师进行询问、检查并填写问卷和表格。调查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
1、3妇科疾患标准:以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中设定的妇科疾病诊断标准作为本次调研的疾病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间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文化组别生殖系统累计患病率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生殖系统累计患病率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2、2不同文化组别对妇科保健知识认知程度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对妇科保健知识认知程度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2、3不同文化组别早期就医率比对:对不同文化组别就医率比对(n/%)结果显示:a、b经比对p
3讨论
妇科疾病患病率极高,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早期无症状表现,这就造成不及时就诊、不合理治疗的比例愈来愈高,致使患者病情无节制发展,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反复发作[2],给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诊断调研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地区育龄妇女对妇科保健知识的认知度,从数据上可看出,文化层次与人群对妇科保健知识作用的认同率密切相关,且呈递进关系,即文化层次越高,对妇科保健知识作用的认同越高,患病率亦越低。这与陈少凡[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掌握妇科保健知识可降低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笔者认为,上述结果可以明确,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与患者对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息息相关。开展科学性妇科保健知识教育对预防和控制妇科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健康教育不仅是妇科临床科室护理的重要干预措施,也是社区、基层卫生机构计划生育重要的工作内容。早期妇科疾病症状不明显,但发展迅速,危害性极大。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循循渐进的指导,使育龄妇女逐步掌握妇科保健知识,自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笔者认为,妇科疾病种类繁多,健康教育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定期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2)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就相关内容进行适度抽查。(3)充分利用视觉教具、互联网进行互动,解答疑难问题。(4)建立翔实的地区妇科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帮扶。值得注意的是,从本研究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妇女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文化者占到了91、32%,因此,基层妇科健康教育应该将重心放于农村,同时还要关注到,由于文化较低的缘故,农村妇女可能在参加教育培训上存在被动性,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健康教育者应更加耐心、更加注重技巧和反复宣教,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结果。
总之,健康教育是基层护理人员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应该认识到,指导妇女及时发现和诊疗疾病,改善错误的不求医、推迟求医的行为,将是一种有效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Gerrmain A, Holmes K K, Piot P·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NewYork and London: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2, 1-55
[2]张法文、性病与妇女生殖健康[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 25(6):3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