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9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1

[Abstract] "Internet plus" has changed the form of education from closed to open、 It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has been applied gradual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e can create micro courses, carry out real-time interactive 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aching, it can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iagnostics teaching, mobiliz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Diagnos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 education

面对“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教育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1-4]。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为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学生坐在固定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通过板书或PPT课件面对班级学生授课。而现代依托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硬件上只需要有一个联网的移动终端,学生就可以在家里、图书馆或其他任意地点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各地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诊断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诊断学课程也需要积极改革,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先进互联网技术与诊断学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传统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生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诊断学教学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主要由症状学、体检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四大部分内容组成。传统的诊断学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及实践技能操作教室两处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琐碎,时间有限,诊断学四个部分的知识点相当多,学生易产生学习疲劳。诊断学的课堂内容很多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如心脏听诊中的五个心脏瓣膜区位置、心?图中各波段的正常值、血常规的正常值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靠短暂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也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除课堂时间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多。学生对学习中的难点知识,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有限,有困惑时往往也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

而在实验课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只能安排学生每一大章节内容1到2次实验见习课,如检体诊断部分,见习过程往往是教师在教具或医学模特上演示体格检查操作视触叩听过程,或者结合检体录像进行演示,这往往需要消耗约一半左右的见习时间,留给学生用于实际操练的时间较少。在心电图见习课中,往往是学生之间互相检测心电图,这个心电图往往是正常心电图,另外教师还会演示临床病患中典型的异常心电图如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这部分纸质内容,学生无法反复练习及学习。很多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大纲规定的实验操作要求,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方面能力的缺陷。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学中有一些新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和指标,尤其是一些新的检验指标,如新的肿瘤标志物测定,虽然在教科书中提及较少,在临床中已有广泛应用,这些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诊断学课程学时有限,一些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了解这些学科的前沿及新进展。

2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是相对封闭的领域,而“互联网+”这一开放友好的形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5-7]。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借鉴“互联网+”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利用共享的互联网资源,从而达到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本来讲授知识,尽管各出版社的教材有些许差别,但这是相对固定的,不会有很大变化,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有新版的教材出现。而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载体不再局限于长时间固定不变的书本,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表现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还可以整合各个院校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学生无论距离远近都可以学习感兴趣的知识[8,9]。

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完全按照教学日历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堂授课。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个互联网终端接收设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学习,灵活方便[10,11]。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即使教师可能安排少量的互动环节,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交流不够,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有疑惑时,教师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答疑解惑。而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陆续出现各种网络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MSN、QQ及正逐步发展完善的微信群、各种教学相关APP等,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答疑解惑。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工具,课外时间向教师沟通交流,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能让教师知晓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讲解,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度[12,13]。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涌现出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慕课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也没有很高的门槛,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学习[14-16]。翻转课堂更是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自主花费时间于课外学习,课堂用于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案例,升华学生课外所学知识[17-20]。尽管这些教学方式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问能力不强,如何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和课间互动,如何引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和探索[21]。

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整合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把复杂枯燥的诊断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22],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微课教学

网络教学课件不再局限于 PPT 等模式,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有趣的动画及教学视频放到网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网络学习中,10 min左右的微视频(微课)非常合适[23-25]。我们可以根据诊断学不同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如心脏体格检查、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章节内容,做成多个小视频放到互联网上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观看学习微课内容,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网络学习中,传统的“课”的定义也有所改变,不再是固定的上下课时间,课程的内容也是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逐步探索。如学生需要解决症状学教学中“疼痛”相关章节问题时,可以结合网络教学中的实例,从疼痛常见病因、病理生理、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多层次学习这一问题。微课与翻转课堂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微课视频学生课前提前学习诊断学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中教师可准备一到两个实际病例,学生分组积极讨论、发言,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诊断学知识点做到更好地掌握,并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26-28],学生可终身获益。

3、2 交互式在线教学

诊断学内容比较繁杂,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在线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上传一些知识点课件到网络上,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优先于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同时对一些重点难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助于课堂教师授课时,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如“黄疸”这一章节内容,不同类型的黄疸发生机制及鉴别诊断有异,涉及深层次的病理生理及解剖等问题,有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掌握。学生亦可根据自己课前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提出困惑,课堂上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 师生互动交流

基于“互联网+”的诊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一些知识难点有所疑惑时,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沟通工具如微信群留言及提问,可以直接向教师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所着重讲解,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微信群建立过程简单,目前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只需下载安装相关软件即可,无需额外购置设备及开发软件,即可实现实时互动交流。诊断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提前课堂教学需要讨论的病案实例,让同学分组重点查阅相关知识,分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各个小组中,指出病案的关键问题所在,实现了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实时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对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得到更好地掌握[29,30]。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优质的微课视频、精彩病例等,实现学生的碎片时间学习。

3、4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升级更新快,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很难做到,每次新版的诊断学教材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远落后于诊断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而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困难,网络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当年的新技术新进展,实时更新,供学生了解专业最前沿的情况[31]。如检验诊断中的感染性指标,教科书上多年一直都只介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速率,而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感染已出现更多新的指标,如降钙素原测定对感染的发生、发展有更佳的诊断意义,在依托于“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可以不断更新这些知识,而不是依赖于教材,学生在后继的临床执医生涯中,可以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融合。

4 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这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高等教育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32]。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相继涌出,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师需积极学习这些新的方法,才能够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教师的备课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亦不断改进,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练,还需要掌握相关软件应用等知识,需要更多的付出。同时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智能终端、网络和软件设备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并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协作,构建逐步完善的互?网教育平台。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2

关键词:诊断公式;临床教学;课堂记忆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新形势下,当代医学生面临着课程量大、记忆内容多、知识点枯燥等问题,改革要求“减量不减质”,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1]使学生很难掌握重点,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总结出了以诊断公式为轴线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满堂灌”教学的不足,现介绍如下。

1诊断公式的特点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一种疾病具有特异性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这一疾病的诊断公式。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以诊断公式为轴线展开的教学突出了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将重点知识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学生容易记忆,并且不易混淆。例如:前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眶顶、筛骨骨折)+症状(脑脊液鼻漏、熊猫眼征)+体征(脑I、II神经损伤)+气颅征;后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颞岩后外侧、枕骨基底骨折)+症状(Battle征)+体征(脑IX、X、XI、XII神经损伤)+无气颅征。

2诊断公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2、1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归纳总结,明确重点,围绕重点合理运用PBL教学[2]、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并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使他们跟随教师的讲解一步步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最后,教师再次总结疾病诊断,形成诊断公式,反复加强学生记忆,为医学生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2步骤

2、2、1备课、归纳知识点

备课不但要深入领略课标、考纲要义,细读、吃透教材,还需要精选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归纳就是找出课标、考纲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深入剖析、判断、总结,用通俗、简短的字或词概括组合在一起。只有备好课和归纳出知识点,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全局,才能达到诊断公式教学的目的,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2、2、2引出诊断公式

授课初可用临床实例或典型照片引出诊断公式,例如:21-三体综合征诊断公式=傻+舌体细长、皮肤细腻、通贯手、atd角>45°+最易并发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用染色体核型检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公式=傻+舌体宽厚、皮肤粗糙+易并发脐疝+确诊用血清T4、TSH;苯丙酮尿症诊断公式=傻+(典型PKU缺BH4、非典型PKU缺四氢生物蝶呤)+皮肤白皙、鼠尿臭味+易并发皮肤湿疹+首选确诊方式(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测定;年长儿:尿三氯化铁)。这样引出公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将重点知识列出,易看出几种疾病的共同点及异同点。

2、2、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重点内容的教学

PBL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已在临床教学课堂上广泛使用,我们认为用诊断公式结合上述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BL教学、案例教学主要通过问题、临床案例等使学生获取医学知识,而诊断公式则是通过归纳知识点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两者有共同点,一起使用可起到叠加效果。以诊断公式为轴线,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重点内容的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2、4反复强调、巩固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现的遗忘曲线可知,反复强调诊断公式可以巩固记忆。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反复强调公式,课后要求重点记忆,学生记忆效果更好。诊断公式表述言简意赅,学生记忆简单,通过反复强调、巩固记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消化教学重点,还能使学生面对不同的疾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处理。

3结语

诊断公式教学模式可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以诊断公式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灵活、有生机,这也顺应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趋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健林,苏明华、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01-102、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3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达到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模式是在开放式教学、尝试法教学实验之后,在课堂实践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反思、改进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它能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知识教学与习惯培养融于课堂,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

一、“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听算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口算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而听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听算内容。低年级主要以加、减、乘、除一步计算,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两步计算,比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最简单的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等。中高年级可以根据课标要求适当调整听算难度,也可适当加上简算的内容。

2、出示主题图或情景图

根据主题图获取重要的数学信息,是新课改的编排特点之一,因此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信息,是一项基本的数学技能,训练学生依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开始,也是课堂生成的精彩环节。在此环节出主题图或情景图,然后让学生在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可能会提出很有意义但不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

3、尝试解决

思考是数学课的灵魂,独立思考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尊重,也是孩子学习预热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独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做到信息反馈及时、准确,以便在下边的诊断环节能够抓住真正的问题)

4、集体诊断

数学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有了前边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聪明的孩子自信的急于展示自己的做法,一般的孩子急于知道自己的思路到底对不对,学困生则急于知道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此时孩子都想有一个思想与思想的对话,集体诊断就让孩子们在展示和对话中明辨是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让有不同做法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写在黑板上以供同学们分析(主要展示正确的和基本正确的做法、不正确的做法只展示一个)。其他的同学让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有就让他们写出来,总之要让每个同学都有事。板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板书出来的做法一一进行集体诊断(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评价者和展示者都到讲台上进行辩论,其他同学当裁判,最终让大家选出最优做法。

5、教师书写示范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更是承担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任。课堂的前四个环节都是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学生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孩子们的书写总会有这样和那样不规范的地方,也不乏有的孩子思路依然不是那样的清晰,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规范的过程。教师把所有学生板书的内容全部擦掉,师生再共同回忆最优做法,边回忆教师边写出规范的板书。这样既可以形成规范的书写范例,还有利于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

6、总结

课堂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课堂总结的内容要让学生从知识、思路、方法和书写两方面进行总结。

7、课堂练习

及时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课堂练习题可以是书上的做一做、也可以是教师准备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己出题教师板书,课堂练习可以采取全班齐练个别板书的方法,练完后集体评价板书内容,其他学生自己检查评价自己的做法;也可以选择同桌分别练习不同的内容,练完后同桌交换批改,有问题的同桌相互帮助纠正。

8、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教学情况反馈的有效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当堂检测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是“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不同内容的教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模式的特点

“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模式的探究,是本着利用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让课堂在生成中更精彩的原则,着重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师主讲和教师不敢讲为精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以及细听细想的习惯。从整体上看,这种模式的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尝试、诊断、示范”法教学强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既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探究、尝试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诊断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突出方法的多样化和算法的最优化

此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路,由全班学生进行诊断、提问、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完整的思路,在交流中突出最优思路。

3、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榜样。教学中在学生尝试诊断后,教师选择最优秀的方法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这样既可以形成规范的书写范例,还有利于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

4、突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4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评价 方法

[作者简介]王发昌(1978- ),男,云南景东人,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 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83-01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体育教师工作职责与体育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料,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同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也称安置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初始水平,为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起点,制定合适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例如,每学年年初新任体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评价就属于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来进行。第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连续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用来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向教师反馈教学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和修正措施,进行补救性教学,最终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目标。例如,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就属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第三,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是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诊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教师采用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和改换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进行补救。若教学效果仍然不佳,教学管理者就应该动用诊断性评价,进入课堂,调查诊断教师教学的深层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诊断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第四,终结性评价。也称后测,是指在体育教师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工作结束时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业绩,证明教师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或作为甄别和选拔的依据。例如,每学期或每学年度末的教学效果考评就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等方法。

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组成了一个评价链(如图所示)。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仍然不受重视;形成性评价很容易蜕化成终结性评价。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强化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改善形成性评价。

二、主要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指导、管理、效果、教学基本功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三、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要求评价者深入体育课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获得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课堂听课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听课前应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授课计划,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明确听课方式。课堂听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价者充当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坐于教室或场地一角,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另一种是评价者参与课堂教学,可在教室或场地里四处走动,观察或提问学生部分问题。三是必须完整听完一堂课,切忌中途进入或退出。听课过程中,评价者应力求融入班级群体,尽量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四是应将听课重点放在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的观察上,并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作完整的记录。

2、座谈法。座谈可以直接听取谈话对象的意见,通过交流,获取问卷调查得不到的信息。一次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5~8人为宜。座谈有两种类型:(1)提纲谈话方式。调查者事先拟定谈话提纲,座谈时严格按照提纲上的问题顺序提问,不得随意对问题进行解释。被调查者对问题不清楚时,调查者只能重复问题或按统一的要求做出解释。提纲上的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提纲谈话方式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效率高,方便调查者记录。(2)自由谈话方式。自由谈话事先不列提纲,被调查者可对评价对象广泛发表看法,发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主动性,从而得到提纲式谈话无法获得的丰富资料。但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也可能难以切中要害。

与问卷调查相比,谈话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谈话双方形成了社会互动关系。因而,谈话要求组织者有熟练的访谈技能,能很快与被调查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调查对象畅所欲言,积极提供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口头谈话比较,问卷法能够同时对多人进行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优点。编制问卷是运用问卷法的关键。问卷中的问题可以是问答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和是非性问题。不论设计何种类型的问题,都要遵循下列要求:问题的表述要适合被调查对象,做到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时,一看就明白,无须附加任何说明;表述问题要避免引起不适当的联想,也不要给以暗示;防止被调查对象对问题作模棱两可的回答或理解;在问题的编排上应先易后难。

4、成绩分析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来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间接评价的方法。学生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评价体育教学是否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赫兴无、教学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3]赫兴无、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4]胡英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5

关键词:诊断;机智

【中图分类号】G633、6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数学由于其极富变化的学科特性更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诸多的不确定性,数学的课堂教学也便更富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而数学教师丰富的教学诊断能力和因势利导的教学机智则是体现数学教学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底蕴。

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从教以来的经验认为,教师要提高个人的教学诊断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首先要认识到教学诊断能力与教学机智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有意识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诊断能力与教学机智,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提高教学设计诊断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时完成的,由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课堂教学的真实呈现,只是在大脑中模拟出教学场景,然后根据虚拟场景设计出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环节,在由设计过程转变为课堂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迅速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在第一时间制定出调整方案,或修改原教学设计中某一环节的内容,或调整原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的顺序,使课堂教学重新步入正确轨道。

如讲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四节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时,书中引例是一道“航海问题”: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楼高问题”“避雷针问题”等,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二、提高针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及应变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往往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课堂纪律乱、安全事故、人为干扰等,此时教师首先应保持冷静、理性,要迅速对突发事件的起因、事态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切不可情绪化,更不可失去理智,激化矛盾,造成对立,使课堂失去控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三、提高针对学生的诊断及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情绪化的过程,由于教学环境不同,学生的层次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不适应、迟滞等各种情况,此时,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上课表情等细节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绪作出准确判断,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变化,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等方法,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总之,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诊断能力与教学应变能力,就要勤观察,多思考,不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正如一本厚厚的书,教师要提高阅读课堂的能力,读懂课堂、读透课堂,才能在变化的课堂教学中驾重就轻,从容不迫,才能走向由教师型向学者型转变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复主编

2、《教育基础学》,全国十二所师范大学联合主编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6

学校曾有多人参加区组织的“课堂诊断”征文竞赛并获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诊断”教研范式的积极性。《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组织学习并制订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三、丰富“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形式,优化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成果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7

一、课堂教学诊断改进英语教学质量具体实施应用

在以下阐述中,笔者将以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的案例。

1、课堂前对教学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须对即将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前诊断。重点诊断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否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现有的学情表现。从而使得预备的教学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有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突出重难点内容的讲解,以及有能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我们在侧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技能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及方法等进行诊断,分析学生目前掌握英语阅读技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与技能有关的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而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明确课堂教学中如何掌握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策方案。可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下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前准备好题目,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所看文章,到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文章的习惯,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来猜测遇到的生词词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推测词义的阅读策略, 明白阅读过程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避免学生出现急躁情绪,甚至想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每篇文章段落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每个段落表达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

2、课堂中对施教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英语教师要明白,学生能否在课堂中集中心思认真听讲,关键是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越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中的表现就越是积极主动;相反,则表现出思想开小差,无精打采,甚至做一些与英语课无关的事。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进程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中的施教方法诊断较为复杂,对于资历较浅的教师不易掌握好分寸。因此,一定要切记诊断时要把握好时机,抓住本质现象,在顺势满足学生需求中把握、用好关键信息,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形成高效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选材上师生互动,在充分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条件下,多听取学生的呼声与建议,做到选取的话题或材料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突出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特点,能够不偏离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激活中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沉闷氛围。师生在提问或讨论式的良性互动下,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阅读理解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到高效的阅读状态中,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确阅读任务和相关词汇释义。

3、课堂后对教学结果诊断的实施操作

所谓课后诊断,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其教学成果实现或者达标的诊断,其目的是为下一轮的课堂教学找到改进与提升的地方,充实素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能力的建构。对课后诊断时,教师要注重重点诊断内容,要有对现象详细的记载,不能单靠个人感觉记忆去定论诊断结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速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初步大意,能够回答出与文章相关的what,who,why 等问题,从而为把握文章的整体主旨作铺垫。也可以通过略读让学生概括文章或每小节段落大意,再充分获取信息,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监督、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找出不足的地方以待进一步修正提高。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在充分的小组讨论下完成任务,同时接受教师的问题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把握,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篇8

【关键词】英语 教学过程 诊断性 测试

转变英语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状况的有效策略就是进行检测的诊断性测试。诊断性检测方法是课堂教学诸多测试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实施诊断性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检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据此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它明显优胜于成绩检测、水平检测、潜能检测、分班检测等按测试目的而进行的其他类型的检测形式。

一、诊断性检测的现状

对于诊断性检测也并非是新生事物,其实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已经不知不觉中有所运用。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一些小型测试等方法来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如果测试设计的合理,也可以算作一种诊断性测试。但这种形式远没有发挥诊断性测试的真正作用,它还存在着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规模较小,影响面小,它根本无法与一些大型的考试相比拟,进行这种诊断性测试只是教师个体或者部分人员参与,而没有通过运用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加以积极地推广。2、试题不规范,缺乏科学性。教师在编制测试试题时,很难保证诊断能遵循学习的规律,缺少科学分析,不能适应学生的能力结构,只能是一种普通的测试而已。3、技术含量低,条件低。有些测试试题是教师在课堂中应急编制而成的,只是达到了方便快捷,但是所提供给学生信息量较少,大多数都是纯书面的测验,无法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4、缺乏系统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有阶段性,要想真正全面的了解学生,那么诊断就要有系统性,否则所得到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

二、诊断性测试的特点

1、较强的灵活性。针对其它类型的测试在短时间内很难调整的弊端,诊断性测试完全可以根据教材的使用范围、测试的对象层次、使用者的需要等对测试覆盖范围、测试考察的内容、题型的设计、诊断报告的结构等进行必要的修订。

2、大含量的信息内容。诊断性测试教师会根据所测试对象的能力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囊括进语言技能、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信息。

3、较强的指导作用。其它的类型的测试往往只注重对过去的教学内容或者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而诊断性测试常常穿插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之中,总结出的诊断报告也会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对过程的及时干预。

三、诊断性测试的原则

1、诊断性测试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诊断,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查缺补漏,可以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要有助于教师采用与学习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理论,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来减低学生单纯追求应试的技巧、一味注重卷面得分的盲目性。

2、诊断性测试要反映出学生的能力结构。Millman和Greene曾提出:“能力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一般过程,经过学习者长时间的学习发展而成,学习者用于在一定环境中认识、计划、制定策略、监测、调节、评价自己的行为。”也就是面向课程的测试应该包括知识的获得和认知加工技能。

3、诊断性测试应该提供即时、详尽的反馈信息。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即使建立在准确的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且分析可靠,如果测试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就失去了诊断的意义。诊断信息要详尽,即使是对英语能力某一方面所做的诊断,也应力求深入细致。

4、诊断性测试应该有针对性。即使再优秀的诊断测试题也不能对学生能力的所有方面做出准确的诊断,某一套诊断测试题只能覆盖一定的范围,只能分析解释学生能力的某一方面。因此,诊断性测试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诊断性测试的操作环节

各种诊断性测试都有大致相似的重要操作环节部分:分析学习过程----建立测试模式----编制试题----实施诊断----提出报告。对学习过程的分析是建立在测试模式的准备阶段,分析的内容涉及到学习过程的许多方面,如能力、学习方法、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以上只是笔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发展诊断性测试的必要性、可行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师生对学习过程的逐步重视,与其相适应的诊断性测试必将有个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英语教学中诊断性测试的应用----《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海外股权投资(精选8篇)
  • 下一篇:考上南昌航空大学要多少分(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